第一篇: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一堂历史课的教学尝试之心得体会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一堂历史课的教学尝试之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关键在于创新,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新课程价值追求。如何创新历史教学,众多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应该高招很多,各不相同。笔者近期在高二理科班的历史必修III教学中作出了一次教学尝试,旨在充分发挥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精神,仅供参考。
教材:历史必修III第八单元第3课《(19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教法:教师辅导学生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并制作课件,最后由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一、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继物质与能量之后的第三个被开发对象在社会生活更方面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因此,对专业信息的掌握(如对历史中客观史实的了解)已经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士的权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代中小学生能够在网络中获取大量专业信息。而这一切远比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知识要丰富、精确和深刻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意识到时代对于教育的影响,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不断成长进步,与时俱进。
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教科书上的史实不置可否,甚至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如人教版历史必修III第七单元第1课《(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引言部分存在明显的物理理论常识错误,而历史教师几乎都发现不了这样一个常识错误)。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呢?
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当代中小学生已经远非昔比,各方面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更有甚者敢于向教师挑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置疑。固然,这类学生通常不得教师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较为头疼的“顽症”所在。但是,当堂呵斥学生,只能引起更多不满和消极对抗,不利于学科教学,当然也不是一位新时代教师的做法;“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课后好好讨论”这句话说的次数多了,教师的权威也会受到质疑。
笔者认为,处理此种情况的最好办法,首先是教师自我定位的改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仅仅将自己定位成知识的权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可行性已经微乎其微了。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束缚,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只要能够因时制宜地发挥主导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最佳选择。
3、新教材新教法——专业史的增加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空间
有位南京市特级历史教师说过,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指出教材中的错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III第七单元第1课《(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引言部分存在明显的物理理论常识错误),而他却一点也不知道错在哪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新课改的今天其实一点也不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太多的专业史教学(物理、生物、文学、美术、音乐、影视等)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要想胜任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这是笔者对自身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但是,毕竟,短时间的理论提升,还是不及长时间研究的专家。
“为什么光速是永恒不变的?”相信很多历史教师是解释不清的,更不要说弄清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题了。如果对于这些理论本身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给学生讲清楚“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这样一个重要意义呢?!“老师,为什么教材要将罗丹的《思想者》归为印象画派呢?”“贝多芬的作品中哪些属于古典主义,哪些属于浪漫主义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历史教师都会一脸茫然。但是,要知道,这些专业史的知识或许是历史教师的难题,但它们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相信很多教师在课间走在教室里的时候,都看到过有些学生面前摊放着的大厚本专业书籍吧?为何不尝试着利用学生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呢?!本着这一想法,我开始打算尝试让学生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可行性
事实上,我的这次尝试真的成功了!而且更让我料想不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讲竟然是那样的精彩,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以后再续。以下主要谈一谈“学生课堂”的可行性问题。1、21世纪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已经今非昔比
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人教版教材中(历史必修III第108页)指出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按照教学要求,这属于学生识记内容,因此我强调这一点需要掌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学生突然发话:“老师,有科学家提出光速不变是错误的”(后来,我上网查找到,2002年8月8日确实曾有学者经过天文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对光速不变理论提出过质疑)。本来我可以避而不谈,毕竟这不是我的专长,但另一位同学紧接着冒出了一句:“唉,我本来就没有搞明白为啥光速不变,这下好了,不需要明白了!”(典型的幸灾乐祸,事后有同学断定他没参加物理奥赛班)。这下全班炸开锅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我一看这种局面出现了,而想救火,我是没这水平了:“大家课后去问问物理老师吧,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内容。”课堂教学是顺利进行了,但是明显感觉出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热情大大减弱。应该说,这节课没有成功,但确实也并不是我当时所能控制的。但让我感到安慰,更让我大受启发的是下课时发生的事情。
下课后,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很厚的物理学专著,从中找出光速不变的原理解释和公式表达给我看。当时我大受感动,看得出来,围观的很多同学在他的讲解下也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事后,我开始明白,其实现在的学生所掌握的很多信息和知识已经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了。这也为我的“学生课堂”尝试提供了可能。
2、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使这一行为成为可能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全面发展”,“教师是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居于主导地位”[1]。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应充分重视教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度,这才是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所提倡的方式和方法。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更是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有可能出现课堂教学中的失控局面。因此,在尝试进行“学生课堂”实验时,从教学资料的筛选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言和问题设计,再到课件资料的展示,我都一直在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当然,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为我的这一大胆尝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块至关重要的基石。
事实上,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学生学习历史和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效率也大大提高。而参与到课堂教学主讲的几位同学更是感想颇多,体会和收获自不必说,对于教师备课的辛苦有了一份独到的体味。
三、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优越性
1、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增加了大量课堂争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深层次把握。
“三人行,必有吾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作为一位讲台前的教师,要想把这句话与课堂联系起来,估计难度较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学生也很难将自己视为比老师知道得还多的人来对待。但如果讲台前讲课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学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便是平平淡淡的一堂历史课,下面的同学也会端正坐姿,翻开书本认真阅读。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在教材中找到问题,借以向台上的小老师发挥挑战。因而,课堂上问题不断,辩论不断。只看见台上台下争论得面红耳赤,台上同学大汗淋漓,台下同学热情高涨,双方争论不下时,大家都纷纷把目光转向我的身上。那种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情形,不敢说别人没有遇到过,但至少我平时确实很少遇到。通过教师的最后点拨,很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就很快得到理解和把握,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层次把握大大加强。
2、是对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也弥补了历史教师专业史不足的缺陷,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笔者认为,21世纪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会更注重历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科学性,更注重课程形式的灵活和多样。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一定会随着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师生平等理念的深化而不断创新。当然,能够引起这样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使然。当前江苏省实施的历史新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已经远不是历史学科知识本身所能包含的了,范围涉及语文、政治、物理、生物、美术、音乐等各学科,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学范畴。这不仅对历史教师素养的提高提出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历史教学方式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当然,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一方面需要历史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也要求历史教师能够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在“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大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发掘: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活动方案,旨在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二是在备课过程中能够随时知道学生正确、高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三是作为活动组织学生的朋友来解答他们的各种一伙,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平静地看待活动中产生的“历史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3、学生课堂正好让教师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课堂学习,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性评价最好的注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选拔性的考试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教师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任务所限,难以从第三方角度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反映及表现,因而,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往往也是以平时作业的完成度来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将其作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来看待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选拔性考试评价相似,并不能显示出过程性评价的特点来。
当教师完全站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外围来观察参与课堂教学的所有同学时,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而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的反映以及他们的表现都一览无余地收归我们的视野。这种视野与我们平时站在讲台上来观察时是大不相同的,因而,笔者认为这样的全新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新课程强调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值得一试。
四、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人的局限性
当然,新的尝试必然也会有些许不足:第一,它所适用范围并不广泛。历史必修III的专业史部分(第七、八单元)可以适当采用此种方式,而对于传统的历史专题课,教师讲授应该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第二,学生备课必然会占用一定的课后时间。对于九门学科同时学习的高中生而言,这样的尝试只能是很少的一次经历。当然,相信这样的一次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意义应该是很大的。
总而言之,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我们不仅是在观念上承认它的合法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它的合理性,更应该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它的客观性。以上仅为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希望各位前辈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1] 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第二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教师应通过转变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满足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呢?以下谈几点看法:
一,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过去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传统教学关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朋友,一切从学生出发。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 “架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过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坚决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完成得好的,老师就鼓励说:“你真棒,非常好”在学生对完成动作信心不足的时候就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的!”。这些语言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能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练习就会非常积极,学生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出谋划策,让他们参与教学的组织教法。同时自己也要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锻炼,体会成功的愉悦和失败的惩罚。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如有些运动技术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师围绕“学”而教,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往的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教学效果好得多。教学中要多给做的好的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主体性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通过经常的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小组讨论,进行思想的沟通,了解学生上课的感受,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三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月6日的上午,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和预习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是一节观赏价值高,教育意义强,学生收获多,老师反响好得公开课。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奖,学生听”的老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按照活动要求写评课稿。晚上抽签讲课内容,我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天上午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和制作课件,晚上组织了说课。三天紧张有序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两天的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分析例题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的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切实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学习活动,这将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重点。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课内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的一个契机,活动虽然结束,但其影响力是深远的。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比武活动,争取在时代的潮流下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寓教于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寓教于乐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探讨在医学检验专业进行PBL实验教学。采用临床案例,通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PBL;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PBL即“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它是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Barrows对PBL作了如下定义: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通过解决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策略;作为学习方式,通过系统方法的运用帮助学习者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1,2]。
PBL的教学步骤一般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伊始,教师首先通过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公司广告战的文案,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启迪学生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的重要性。之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与糖尿病相关的理论知识点。然后每8人为一小组就三份病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每名同学都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不同方面对病例进行了分析。讨论过程中老师仔细倾听同学的讨论,随时对大家疑惑之处进行启发及解答。讨论结束后各组推选一人为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口头阐述,其他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最后老师根据全体同学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没有了传统课堂上的沉默和被动。在随后的实验操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做出完整病例分析并得出确切诊断结果。同时还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糖尿病诊断指标的新进展,并撰写了小综述。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对课堂涉及的知识的接收、理解以及消化变得简单轻松,并让学生学会从思考中学习,从理解中记忆,从实践探索中掌握晦涩的理论知识。也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谨慎的进行,由于在检验专业进行PBL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首先在小范围试行,课时数也较少,但通过这一课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进行了广泛地交流,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糖尿病相关生化检测的理解,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学习过程高效、愉快而印象深刻。相较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PBL教学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从实践中不难看出,同学们都更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本身就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许多国家已将PBL教学法引入高等医学的教学中,结合CBL,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3,5]。
PBL教学目前在我国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我校也必将遇到和其他学校相似的问题。即主观上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和客观上的师资力量不足、无现成的教材[6]。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一直在被“满堂灌”,思维模式已成定势,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这样的情势一时也难以转变。而PBL教学要求大量的课外时间查阅文献,这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同时,PBL教学还极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完成交叉学科的完美对接,培养学生主导学习,锻炼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综合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仍然值得推广应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Neville AJ.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J].Med Princ Pract,2009,18(1): 1-9.[2]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 [J].Medical Education,2011,45(8): 792-806.[3]Nadershahi NA,Bender DJ,Beck L,et al.An overview of case-based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ologies for dental education[J].J Dent Educ,2013,77(10):1300-1305.[4]Nair SP,Shah T,Seth S,et al.Case based learning: a metho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iochemistry in medical students[J].J Clin Diagn Res,2013,7(8):1576-1578.[5]Davis S.What is PBL and what is case-based learning and how do they differ [J].Md Med,2012,13(1):19-20.[6]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7):97.编辑/冯焱
第五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学生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等多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这两个阶段: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分组,这正是我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一种体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搜集、加工、整理材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地位最集中的体现。这一过程虽然是在课下进行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正如有的老师在课后点评时所说:“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在课外。”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间有效的沟通。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学生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仍然继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各小组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都是由学生自己做主持,自己进行讲解。在整个汇报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能高效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都得到了培养和熏陶。
二、在师生交流中尽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接受知识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每一课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生活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会学生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课文中的链接,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从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总之,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语文课上的认识。总的说来,作为语文老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知识,还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