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
一、文章题目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一种新方法)
二、文章概要
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
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AST新方法。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
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CVCC249
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coli 25922
五、研究方法
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
细菌细胞分裂的发生是一个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候细胞分裂都会有一定的比例。一定程度上符合Fibonacci 序列。但是,浊度仅仅反映细胞的总数,不能区分分裂和休眠细胞,而一般把细胞分裂用于目标函数。一般情况下,休眠细胞可以通过浊度的净增加值予以消除。RC的“无药”起点和“有药”终点可用来确定药物的抑制率。
2、用CFU和浊度的方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情况
5L接种菌株E.coli CVCC249,于10L发酵罐,37°C条件下培养,采样时间间隔为1h。
3、用等高线图显示随着增长率的增加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效果
等高线图是非线性回归基础上的非建模分析方法,可用来进行两个变量间的复杂分析。半乳糖苷酶可用来反映浓度和作用时间对酶催化的综合效应。
4、用AUC描述“用药”和“不用药”条件下细菌的增殖
一个单点的吸收光谱曲线可以反映一个系统所有因素的影响,然而波长间隔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实验误差,而波长间隔越大,误差越小。因此,若用AUC法对最初和最终的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积分,则得到的结果误差会较小。相比经典的吸光度方法,AUC法更准确,可用它来减少只选择单一波长为目标函数所造成的误差。
5、用Savitzky-Golay样条估计平滑观察值
RC对误差非常敏感,在某些情况下递归曲线反映会类似于瞬时生长速率的现象,干扰统计分析。为了消除干扰,应该把数据平滑一下。
六、研究结果
1、限制性培养条件下的细菌种群的RC分析
(1)相同的增长过程中,CFU方法获得的生长曲线显示出高斯分布,而浊度的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波兹曼分布。
(2)浊度和CFU方法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RC振荡在0.95和1.2之间。可以预见,抗生素抑制下细菌的RC值将小于1.0。
(3)在浊度中RC净增加值可用于消除休眠细胞的影响,其结果CFU方法相当,但不受接种和不同生长时期影响。
2、净RC值估计庆大霉素对Escherichia coli CVCC249的抑制率(1)即使接种量不同,RC值的动态变化仍然相似。
(2)当浊度的AUC用来进行定量表征,抑制动态过程与细胞的抑制常数1×107和3.5×105 CFU接种量有显著不同。但当RC曲线的AUC用于定量表征时,它们将彼此相同。这表明净RC是用来描述药物的效果,休眠细胞和接种量的影响相抵消。
(3)单因素分析得到的结果:药物的影响被局限在某一时刻单一的浓度的影响,不能显示浓度和时间的综合效应。
3、抗生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Escherichia coli CVCC249抑制率的综合效应
(1)当庆大霉素的浓度低于2.0μg/ mL 时,超过10小时没有抑制效果。然而,当浓度大于2.0μg/ mL时,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若要获得60%的抑制率,需要超过4.0μg/ mL的浓度和超过20小时的作用时间。
(2)当接种量为3.5×105CFU时,庆大霉素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是相同的。(3)一种药物对一种确定菌株的效果依靠作用时间或浓度,取决于这两个变量的综合影响。(4)高浓度庆大霉素抑制率的等高线图表示,为了获得100%的抑制效果,需要15μg/ mL庆大霉素处理10小时。
(5)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同一抑制率,而这不能由CLSI方法得到。小结:浊度的净增值用于消除休眠细胞的影响,然后用细菌浊度的净RC值变化表示抗生素对细菌的分裂的影响。最后,用等高线图显示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
七、心得体会
1、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对前人假说的否定,也有对前人学说的验证,还有对已有技术的革新。这要求研究者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敢于发现,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将成果公诸于众。
2、我们做科研时要注意选题的重要性。重点选择人类目前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面临的难题。如这篇文章讲的是临床微生物学的一项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指南。而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就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一大问题。
3、学科之间的交叉性。本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运用于细菌实验,将微生物学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学会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选取研究方向,对研究大有裨益。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的专业素质和能力。(By:南京农业大学 生科102班 郑焕明)
第二篇:会计经验文献读书笔记
读《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一文的启示
2012级会计专业8121202011330 郭玥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当时一批年青学者将弗里德曼所创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到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从而促使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会计学者开始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
这篇文献是有关实证研究方法中的经典之作,他首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开创了会计研究领域的新方向,提供了研究会计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早期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发展思路,从而让我对怎样研究我国会计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么,我将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文献的基本内容,结构,然后写上自己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我能加以利用的方面,以便对以后的阅读提供便利的途径。
一.文章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包括引言、经验检验、数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他逻辑结构是很有层次的,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描述当时对会计收益数据有用性的争论,作者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没有经验数据的支撑,并提出可以从会计收益数据发布前后的股价走势来判断会计收益数据的有用性,从而确立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分为一个大段,主要包括如何对所使用的理论依据、变量、样本,数据的标准进行选择,以及指导我们了解了如何对数据来源和变量的结果进行统计。论文的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包括假设、对假设的检验结果,然后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指出检验结果的显著性同研究设计本身的局限性。论文的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认为会计收益数据是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有其他竞争性的信息来源,让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受到了影响。最后作者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的思路。总体来讲,该文献的基本结构兼有科学性、明晰性和实用性于一身。这种运用经验研究方法被研究会计问题的会计研究者广为采用,成为经验研究论文结构的主要范式。
本文正文部分的内容是本文的精华之处,本文具有选题的热点性,变量设计的巧妙性,方法的创新性,样本的可比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最后顺其自然的引出了本文作者的观点,让读者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二.文章的可读处
(一)作者通过变量的设计的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文章首先引入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定义是:在资本市场上总会有一些投资者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从而做出更优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者比其他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这些资本市场上的操作会让收集的信息迅速反映在资本资产的价格中。当有大量的这种投资者时,资本市场会非常迅速地调整资本资产的价格,使这些投资者不能获取更多的非正常报酬。
根据上述理论,作者提出可观测的股票价格波动与信息发布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指出联系可以证明会计收益所反映信息是有用的,从而将会计收益同股票价格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构建市场预期收益的两个选择模型来考察市场对会计收益数据是如何反应的。从而对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区分对于特定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特定信息和对所有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系统信息。
(二)方法运用的独特性
在文章中,鲍尔和布朗把影响公司盈余的因素分离为系统因素和特定因素。系统因素影响所有的公司,这样某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和其他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可以通过这种特定方式进行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是稳定的,可以将这种稳定的联系用固定的函数形式表现出来,此时可以根据其他公司的收益得到某一公司当年收益的条件期望。这样,未预期盈余变动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的变动与条件期望变动的差异得到估计,并把这个差值定义为当前收益所传递的信息含量。同时作者假定:由企业财务及其他政策改变所导致的盈余变化,在第一次估计前已经被收益的平均变化所反应,即宏观经济和政策改变同时影响企业收益,可以将其进行联合估计。
对未预期盈余的估计,作者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每个样本公司每年的盈余变化和市场盈余变化的线型回归系数和截距项。再将市场盈余平均变化作为自变量代入上述过程得到的回归模型,计算出盈余变化的预期值。最后未预期盈余变化值(预测残差)即为盈余变化的实际值减去盈余变化的预期值。从未预期盈余变化的估计中可以发现作者是剔除了市场效应的,即不考虑系统因素仅考虑特定因素。这种公式的运用对我以后进行实证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方法性的指引,本文作者的这种方法在当时很是新颖,对于初读研究生的我非常有启示。
(三)提出研究方向的不足
虽然该文献的研究方法具有相当严密的逻辑性以及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文献的最后作者还是非常大胆的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月末发生交易时股票价格同时变化、数据中存在误差、股价的离散性、“预计误差”模型的无效性、收益预期误差的系统偏差等。除了作者指出的局限性外,还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市场如何预测净收益的变化、中报或股利宣告的作用、中报与年报的成本以及未预期收益变化程度和相关股票价格调整程度的定量关系等。
三、《评价》对我的启示
运用实证方法解决当前热点问题是值得我学习的。该文献运用的事项法以及相关的财务和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工作。在中国,只要以中国的特色为经,以国际文献的热点课题为纬,去回答国际文献无法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了。还应该学习的是文献研究方法的创新性,鲍尔和布朗因为运用别人没有应用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个广为争论但一直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而一举奠定了该文献的地位,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且同样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和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不在少数,但鲍尔和布朗为什么却成为第一个运用那些系统知识来分析会计问题的学者。所以在以后论文的撰写时候要发散思维,争取诠释一些前人没有的名词,运用新的思考方式来为会计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第三篇: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读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交易中有关经济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以及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交易组织的规模变动和边界确定,交易制度和结构的最优选择等(Coase,1937,1969williamson,1975;North,1990)。从而围绕其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构建起整个理论体系。对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交易、交易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综述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展开。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科斯看来,“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必须指向现实世界。诺思将新制度经济学界定为“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诺思认为需要在制度变迁中对现实世界进行理解和研究。柯武刚和史漫飞则具体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以及这些规则和规则集的实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还与制度如何在经济环境的变迁中演化有关。简而言之,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这些论述都是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应该包括个体的经济活动和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科斯所说,与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的理论研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的鲜明特征应该体现在,它研究来自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去分析制度的产生和变动,从而揭示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分析,科斯(Coas。,1960)在《社会成本问题》中阐述了对财产权利进行界定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了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德姆塞茨、斯蒂格勒和波斯纳等人(nemsetz,1965;stigler,1965;Posner,一972)对自然垄断问题进行了产权分析,认为进行竞争性投标,可以将对市场提供服务的权利赋予最高出价者,疏解自然垄断带来社会福利损失的问题。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
(GrossmanandHart,1986;HartandMoore,1990;Hart,1995)在对不完全契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的产权理论GHM分析方法。他们在对所有权和控制权关系的研究中,分析了控制权的不同配置对信息分布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他们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说明了即使在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只要交易契约中的某些内容不能被第三方所验证,那么契约仍然是不完全的。在GHM模型中,契约的第三方不可验证性、交易成本以及事前权利配置之间的关系是核心问题。而 LaPorte,Lopez一de一Silanes,Shleifer和vishny(1997;1998;2000)的一系列关于法律、产权界定、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和金融发展关系的国别研究是产权理论的重要经验研究应用。
wilhalnson(1975)将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引入了科斯的企业理论中,从而围绕交易成本和规制结构(governanceStructure,或称为治理结构)逐步构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中,威廉姆森强调了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与事后规制结构之间的关系。交易成本的分析早期集中于企业和生产组织‘。新古典经济学将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归结为技术不可分。而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是因为用契约形式规制持续关系比较困难。其分析的重点是制度在结构化复杂的、长期的关系中作用,而williamson(1979,p234)认为交易成本方法分析的是“备择制度形态在组织交易过程中经济节约的性质”。交易成本理论的早期发展强调以单一交易作为分析单位,忽视不同的规制方式可以结合。隐含了企业的治理决策是在三种相互独立的规制形式中作选择:市场、等级制或混合模式,只能选择单一治理形式。
BradaehandEcel。s(1989)也认为企业可以同时采取不同的规制形式。在多元的治理模式下企业可以获得不同类型规制方式的综合效率。Williamson(1996)也认为在市场、等级制或混合模式的情况下,他们三者的组合也是可以想象的。企业可以通过混合治理模式来避免对专用性资产的机会主义侵害,这些混合模式可以分为单边和双边混合治理:单边混合治理是通过加强与交易对象的事前契约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双边混合治理是通过共同利益进而发展与交易对象的紧密关系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RindfleischandHeide(1997)认为过去的交易过程
将会影响如何组织一个新的交易,过去与某一个交易对象的良好经验可能会降低在未来的交易中采取其他治理结构的可能;除了过去关系的影响,对未来交易的预期也可能影响如何组织当前的交易,因此,考虑交易之间的关系要比对单一交易作分析,更有助于理解对治理结构的不同选择。
ehilesandMeamaekin(1996)的研究则是在交易成本分析中引入信任,他们认为可以从社会规范、社会关系以及经济作用的角度解释信任的产生。信任可以从“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这两个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逻辑起点的角度影响经济后果,一方面,它可以限制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契约关系中存在信任,那么,有限理性的理性程度会有提高,因为,信任使交易当事人获得信息更为准确;对不确定性影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减少寻求对交易对方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动从而减少了行为的复杂性。
wi11iamson(2000)在比较了交易成本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异同后,认为两者对于契约不完全问题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的假设之上。但是,GHM分析在模型化过程中,通过信息对称和无成本的重新磋商将事后不适应
(expostmaladaption)所导致的无效率给消除了。因而,只剩下了事前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这一原因。这反映了威廉姆森理论和GHM理论的主要差别即一个强调事后不适应造成的无效率,所以,事后的交易规制方式是重要的,一个是强调事前专用性投资不足造成的无效率,所以事前的所有权、控制权配置是重要的。
作为交易成本理论在家庭和政府层面的拓展应用,Pollak(1985)提出了制度选择—或者是以市场为媒介的经济行为,或者是在家庭、企业、政府或非盈利组织进行的具体行为—的一个基本问题需要将交易费用的分析由企业拓展到了更广泛的交易组织分析中去。
BajariandTadelis(2001)将交易成本理论用于对政府采购问题的经验研究。
对于交易成本理论在制度变迁问题研究中的运用,诺思(North,1981)的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交易成本理论去解释制度创新和变迁问题,也就是将新古典主义的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用于制度的效率比较。诺思等人
(DenzauandNorth,1994;North,2005)后来将制度视为心智现象,并且重视个体对制度的内心感受和信念,认为这是理解经济变迁基本原因的关键,在制度变迁的理论引入了“共享心智模型”(Shared MentalModels),力图克服制度变迁中集体行动的困境。在诺思看来,心智模型体现了个体的行为机制,随着社会交往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个体之间的心智模式逐步趋同,这就能降低交易成本。
关于“组织”和“制度”概念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制度经济学当中是存在着不同看法的,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组织本身就是制度,而有的则认为不是,组织运行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才是制度。
康芒斯认为,“这种组织,从家庭、公司、工会、同业公会、直到国家本身,我们称为制度。”5舒尔茨1968年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曾经对制度做出了如下分类:“(1)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如货币、期货市场);(2)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如合约,分成制,合作社,公司,保险,公共社会安全计划);(3)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如财产,包括转移法,资历和劳动者和其他权利);(4)用于确定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学校和农业试验站)。”明显地,舒尔茨在对制度进行分类时把合作社、公司、飞机场、学校和农业试验站等组织机构也列为制度,拉坦则明确地指出:“制度概念包括组织的含义。”’他们认为,不仅组织内部所遵循的各种规则是制度,组织本身也是制度。比较制度分析学派的青木昌彦所认为的三种制度观中就把博弈参与者视为制度,在他的看法中组织理所当然是制度。
诺思认为应该将“组织”和“制度”界区开来。首先,他定义“组织”为在基础规则及制度约束下,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创立的个人团体。其次,他认为组织和制度有着相互关系:
制度是“基本规则”,组织的存在和演进受制于既定制度,又体现既定制度,反过来,它们也影响制度。再次,组织因其活动和作用而成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实体。同时也是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组织的存在和演进受到制度的根本性影响。柯武刚和史漫飞也认为组织不是制度,他们指出“普通英语的习惯用法经常将这里所定义的制度与‘组织’混为一谈。组织是对资源的系统安排,其目的在于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目标集。因此,公司、银行、政府机构是有目的的组织,而基督教的‘十戒’和交通规则确是制度。”
在这里,如黄少安(2004)所述,诺思将“组织”与“组织制度”或“组织结构”混同了,“组织制度”是“组织”的构造形式或结构。正是由于组织制度的不同才使不同的组织界区开来。“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具有不同的构造方式。同样都是经济组织,由于组织制度不同,又不同的性质,有些事盈利性的企业组织,有些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换而言之,交易组织的区别集中体现于也只能体现于内在交易组织制度的不同。交易“组织”是为了交易的需要,在一定的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具有特定目的的行为主体,它们有其构造形式或结构,而交易的“组织制度”则是约束和规制这些交易组织内交换关系,以及这些交易组织之间交换关系的规则。当然,如果将交易组织的“主体性”给抽象掉,那么,交易的组织制度最终地揭示了交易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内在属性。
诺思在其《庄园制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型》中讲经济制度分为两个层次—“基础性制度安排”和“第二级制度安排”。这实际上就是从制度的根本和非根本的意义上所作的层次性划分。他在与戴维斯合著的《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增长》第二章中将制度区分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前者实际上是指更基本的制度,后者是较具体的制度。结合黄少安(2004)对经济制度三个不同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是生产资料或生产要素所有制;第二层次是产权制度;第三层次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三个层次依次基本上从抽象到具体,从根本到非根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经济制度中的最高、最抽象、最根本的层次,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根本性质的标志。产权制度是所有制与资源配置调节机制的中间层次,是处理生产要素的权、责、利关系的规则。资源配置的调节方式即是最具体的、直接与经济运行、信息提供、决策机制等相关的规则。
读书笔记
《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文作者:程梅青 杨冬梅 李春成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机构 服务体系 发展对策
文章主要对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做分析,总结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对诸多科技服务业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文章框架结构如下:
一、关于科技服务业
1、科技服务业的内涵
2、科技服务机构的分类
3、科技服务业的构成4、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二、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
三、天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经验
四、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天津市科技服务业面临的形势
六、加快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津市科技服务业总体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对天津市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形势进行了判断,并在政府宏观指导与财政扶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诸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第四篇:近代史读书笔记阅读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打*为本学期必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2.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
3.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一)(1963年9月)4.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
*5.《辛丑条约》(1901年9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3月)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月)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3.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4.《<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民报》1906年4月28日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6.孙中山:《建国大纲》(1924年4月)
7.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
2.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4.《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5.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
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
*7.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8.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
2.《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节选)(1945年4月24日)
5.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导读
原文内容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
马克思
几年以前,当在印度施行的可怕的刑罚制度在议会中被揭露的时候,极可尊敬的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之一詹姆斯·霍格爵士曾厚颜无耻地硬说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可是后来的调查证明,这种说法有事实作根据,而且这些事实对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来说应当是十分清楚的。因此,詹姆斯爵士对于东印度公司被指控的那些可怕的事情,只有或者承认是“有意不闻”,或者承认是“明知故纵”。看来,英国现任首相帕麦斯顿勋爵和外交大臣克拉伦登伯爵现在也处于同样的窘境。首相在市长不久前举行的宴会上的演说中,企图为施于中国人的残暴行为进行辩护,他说:
“如果政府在这件事情上赞同采取无理的行动,毫无疑问,它走的就是一条应受议会和全国谴责的道路。但是相反地,我们深信这些行动是必需的和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我国受到了严重的欺凌。我们认为,我国同胞在地球的遥远地方遭到了种种侮辱、迫害和暴虐,对此我们不能默不作声。(喝采声)我们认为,我国根据条约应享有的权利已遭到破坏,而在当地负责保护我国在世界那个地区利益的人员,不仅有理由而且有义务尽量利用他们所能采取的手段来表示对这些暴行的义愤。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赞同采取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正确的、而且我们设身处地也会认为自己有责任采取的行动,那我们就是辜负了我国同胞对我们所寄予的信任。(喝采声)”
但是,无论英国人民和全世界怎样为这些讲得头头是道的解释所欺骗,勋爵大人自己肯定不会相信这些解释的真实性,要是他认为这些都是真的,那就暴露出他是有意不去了解真实情况,同“明知故纵”几乎同样是不可原谅的。自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连篇累牍地对中国人进行了大量的斥责,它们大肆攻击中国人违背条约的义务、侮辱英国的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如此等等。可是,除了亚罗号划艇事件以外,它们举不出一个明确的罪名,举不出一件事实来证实这些指责。而且就连这个事件的实情也被议会中的花言巧语歪曲得面目全非,以致使那些真正想弄清这个问题真相的人深受其误。
亚罗号划艇是一只中国小船,船员都是中国人,但是为几个英国人所雇用。这只船曾经取得暂时悬挂英国国旗航行的执照,可是在所谓的“侮辱事件”发生以前,这张执照就已经满期了。据说,这只船曾被用来偷运私盐,船上有几名歹徒——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当局早就因为他们是惯犯而在设法缉捕。当这只船不挂任何旗帜下帆停泊在广州城外时,缉私水师得知这些罪犯就在船上,便逮捕了他们。要是我们的港口警察知道附近某一只本国船或外国船上隐匿水贼和走私贩子,也一定会这样做的。可是因为这次逮捕妨碍了货主的商务,船长就向英国领
事控告。这位领事是个就职不久的年轻人,据我们了解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亲自跑到船上,同只是履行自己职责的缉私水师大吵大闹,结果一无所得。随后他急忙返回领事馆,用命令式的口吻向两广总督提出书面要求:放回被捕者并道歉,同时致书香港的约翰·包令爵士和海军将军西马糜各厘,说什么他和英国国旗遭到了不可容忍的侮辱,并且相当明显地暗示说,期待已久的向广州来一次示威的良机到来了。
叶总督有礼貌地、心平气和地答复了激动的年轻英国领事的蛮横要求。他说明捕人的理由,并对因此而引起的误会表示遗憾。同时他断然否认有丝毫侮辱英国国旗的意图,而且送回了水手,因为尽管这些人是依法逮捕的,但他不愿为拘留他们而招致这样严重的误会。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巴夏礼领事先生感到满意,他坚持要求正式道歉和以隆重礼节送回被捕者,否则叶总督必须承担一切后果。接着西马糜各厘将军率领英国舰队抵达,旋即开始了另一轮公函往来:海军将军态度蛮横,大肆恫吓,中国总督则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礼。西马糜各厘将军要求在广州城内当面会商。叶总督说,这违反先例,而且乔治·文翰爵士曾答应不提这种要求。如果有必要,他愿意按照常例在城外会晤,或者采取其他不违反中国习惯与相沿已久的礼节的方式来满足海军将军的愿望。但是这一切都未能使这位英国强权在东方的好战的代表称心如意。
这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就是根据上面简单叙述的理由而进行的——现在向英国人民提出的官方报告完全证实了这种叙述。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至少那些愿意弄清这个问题的人们——都知道这些非难是多么虚伪和空洞。有人企图转移对主要问题的追究,给公众造成一个印象:似乎在亚罗号划艇事件以前就有大量的伤害行为足以构成宣战的理由。可是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
英国报纸对于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在英国庇护下每天所干的破坏条约的可恶行为真是讳莫如深!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的事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外国人经常贿赂下级官吏而使中国政府失去在商品进出口方面的合法收入的事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对那些被卖到秘鲁沿岸去当不如牛马的奴隶、被卖到古巴去当契约奴隶的受骗契约华工横施暴行“以至杀害”的情形,我们一点也听不到。外国人常常欺凌性情柔弱的中国人的情形以及这些外国人带到各通商口岸去的伤风败俗的弊病,我们一点也听不到。我们所以听不到这一切以及更多得多的情况,首先是因为在中国以外的大多数人很少关心这个国家的社会和道德状况;其次是因为按照精明和谨慎的原则不宜讨论那些不能带来钱财的问题。因此,坐在家里而眼光不超出自己买茶叶的杂货店的英国人,完全可以把政府和报纸塞给公众的一切胡说吞咽下去。
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
写于1857年3月22日前后
作为社论载于1857年4月10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984号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75—178页
一,原著写作背景
1856年英国为了扩大自己在华特权,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政府和英国媒体竭力掩盖事实真相,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编织合法的理由。马克思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弄清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真实背景。他撰写这篇评论文章,揭露英国政府淘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相,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和英国媒体的虚伪。
二,原著的主要思想
原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在这里,马克思直接引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的演说,说明英国政府正在重施东印度公司的伎俩,用谎言掩盖应该军队对中国人的残暴行为。
第二部分是第三、四、五自然段。在这里,马克思叙述了所谓“亚罗号”事件的经过,揭示“亚罗号”事件实际是英方蓄意挑起的事件,其目的在于寻找向中国发动战争的合法借口。正是在这个借口下,英国军队杀害了无辜的中国人民,犯下了侵犯人权、破坏中国人民财产的暴行。
第三部分是第六七自然段。马克思揭露了英国媒体的虚伪,指出英国媒体对于外国人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只字不提,而用错误的报道误导英国民众。马克思认为,英国人在中国的暴行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三、拓展阅读
1、参阅《鸦片贸易史》的导读部分。
2、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上海书店 2007年8月第1版
对华战争(1900 年 9—10 月)
俄国正在结束对华战争。动员了许多军区,耗费了亿万卢布,派遣了数 以万计的士兵到中国去,打了许多仗,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不过,这 些胜利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的正规军,不如说是战胜了中国的起义者,更不 如说是战胜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水淹和枪杀他们,不惜残杀妇孺,更不用 说抢劫皇宫、住宅和商店了。而俄国政府以及奉承它的报纸,却庆祝胜利,欢呼英勇的军队的新战功,欢呼欧洲的文化击败了中国的野蛮,欢呼俄罗斯 “文明使者”在远东的新成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只是听不到千百万劳动 人民的先进代表——觉悟工人的声音。但是,这次新的胜利征战的重负,都 落在劳动人民的肩上,从他们中间抽人到遥远的地方去,为了弥补庞大的开 支,向他们征收了重税。那么,社会党人对于这次战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这次战争对谁有利呢?俄国政府的政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试 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我国政府首先想使人相信,它并不是在同中国打仗,它只是在平定暴
乱,制服叛乱者,帮助合法的中国政府恢复正常的秩序。虽然没有宣战,但 是问题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改变,因为战争毕竟是在进行。试问,中 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 等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主战派说,这是由“黄种人 敌视白种人”,“中国人仇视欧洲的文化和文明”引起的。是的,中国人的 确憎恶欧洲人,然而他们憎恶的是哪一种欧洲人呢?为什么要憎恶呢?中国 人憎恶的不是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憎恶的是欧洲资本家 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 人,那些利用自己吹捧的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 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 年英法对华的战争)的人,那些利用传教伪善地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欧洲 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早就对中国实行这种掠夺政策了,现在俄国专制政府也参 加了进去。这种掠夺政策通常叫作殖民政策。凡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很快的 国家,都要急于找寻殖民地,也就是找寻一些工业不发达、还多少保留着宗 法式生活特点的国家,它们可以向那里销售工业品,牟取重利。为了让一小 撮资本家大发横财,各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连年不断的战争,把士兵整团 整团地开到有损健康的热带国家去送命,耗费了从人民身上搜刮来的大量钱 财,迫使当地居民奋起反抗,或者使他们濒于饿死的境地。我们不妨回忆一 下印度土著的抗英起义[131]和印度的饥荒,以及现在英国人对布尔人的战 争[132]。
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伸向中国了。俄国政府恐怕是最先伸出魔掌 的,但是它现在却扬言自己“毫无私心”。它“毫无私心地”占领了中国旅顺口,并且在俄国军队保护下开始在满洲修筑铁路。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
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无怪乎出现了瓜分中国的议论。如 果按照真实情况,就应当说: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 始瓜分中国了。不过它们在开始时不是公开瓜分,而是像贼那样偷偷摸摸进 行的。它们盗窃中国,就像盗窃死人的财物一样,一旦这个假死人试图反抗,它们就像野兽一样猛扑到他身上。它们把一座座村庄烧光,把老百姓赶进黑 龙江中活
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这些基督 教徒建立功勋的时候,却大叫大嚷反对野蛮的中国人,说他们竟胆敢触犯文 明的欧洲人。俄国专制政府在 1900 年 8 月 12 日致各国的照会中宣称:俄国 军队占领牛庄并且开入满洲境内,是临时性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完全是 由于必须击退中国叛民的侵略行动”;“绝对不能说明帝国政府有任何背离 自己政策的自私计划”。
帝国政府多么可怜啊!它简直像基督教徒那样毫无私心,人们竟冤枉了 它,简直太不公平了!几年以前,它毫无私心地侵占了旅顺口,现在又毫无 私心地侵占满洲,毫无私心地把大批承包人、工程师和军官派到与俄国接壤 的中国地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以温顺出名的中国人的愤怒。修筑中 东铁路,每天只付给中国工人 10 戈比的生活费,难道这就是俄国毫无私心 的表现吗? 但是,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对中国实行这种疯狂的政策呢?这种政策对谁
有利呢?它对一小撮同中国做生意的资本家大亨有利,对一小撮为亚洲市场 生产商品的厂主有利,对一小撮现在靠紧急军事订货大发横财的承包人有利(有些生产武器、军需品等等的工厂正在拼命地干,并且增雇成百上千的日 工)。这种政策对一小撮身居军政要职的贵族有利。他们所以需要冒险政策,是因为借此可以飞黄腾达,建立“战功”而扬名于世。我国政府为了这一小 撮资本家和狡猾的官吏的利益,竟然毫不犹豫地牺牲全国人民的利益。沙皇 专制政府这一次也和往常一样,表明自己是甘愿对资本家大亨和贵族卑躬屈 膝的昏官政府。
侵略中国对俄国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有什么好处呢?成千上万个
家庭因劳动力被拉去打仗而破产,国债和国家开支激增,捐税加重,剥削工 人的资本家的权力扩大,工人的生活状况恶化,农民的死亡有增无减,西伯 利亚大闹饥荒,——这就是对华战争能够带来而且已经带来的好处。俄国的 一切出版物、一切报刊,都处于奴隶的地位,不得到政府官员的许可,它们 就不敢登载任何东西,因此,在对华战争中人民付出了多少代价,我们没有 确切的材料,但是,这次战争的费用高达几亿卢布,这是没有疑问的。有消 息说,政府按照一项没有公布的指令,一次就拨出军费 15000 万卢布,而目 前的战费开支每三四天就要耗掉 100 万卢布。政府肆意挥霍钱财,但是给饥 饿农民的救济金却一扣再扣,斤斤计较每一个戈比,不愿意把钱用在国民教 育上,它和一切富农一样,从官办工厂的工人和邮政机关小职员等等的身上榨取血汗!
财政大臣维特曾宣称,1900 年 1 月 1 日以前,国库尚存闲置现款 25000 万卢布,但是现在这笔钱已经没有了,都投入了战争,政府正在发行公债,增加捐税,因财政拮据而缩减必要的开支,停止修筑铁路。沙皇政府面临破 产的危险,但它仍然拼命实行侵略政策,这不但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有卷入 更可怕的战争的危险。进攻中国的欧洲列强,已经在分赃问题上争吵起来 了,谁也不能断定这次争吵会怎样收场。
沙皇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政策不仅侵犯人民的利益,而且还竭力毒害人民 群众的政治意识。凡是只靠刺刀才能维持的政府,凡是不得不经常压制或遏 止人民愤怒的政府,都早就懂得一个真理:人民的不满是无法消除的,必须 设法把这种对政府的不满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例如煽起对犹太人的仇恨,卑 鄙的报纸中伤犹太人,说犹太工人似乎不像俄国工人那样受资本和警察政府 的压迫。目前报刊上又大肆攻击中国人,叫嚣黄种人野蛮,仇视文明,俄国 负有开导的使命,说什么俄国士兵去打仗是如何兴高采烈,如此等等。向政 府和大财主摇尾
乞怜的记者们,拼命在人民中间煽风点火,挑起对中国的仇 恨。但是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压迫过俄国人民,因为中国人民也同样遭到俄 国人民所遭到的苦难,他们遭受到向饥饿农民横征暴敛和用武力压制一切自 由愿望的亚洲式政府的压迫,遭受到侵入中华帝国的资本的压迫。
俄国工人阶级已经开始从人民群众所处的那种政治上的愚昧无知中挣
脱出来。因此,一切觉悟的工人就有责任全力起来反对那些煽起民族仇恨和 使劳动人民的注意力离开其真正敌人的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 罪的政策,它使人民更加贫困,使人民受到更深的毒害和更大的压迫。沙皇 政府不仅把我国人民变成奴隶,而且还派他们去镇压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别国 人民(如 1849 年,俄国军队曾镇压匈牙利革命)。它不仅帮助俄国资本家 剥削本国工人,把工人的双手捆起来,使他们不能团结自卫,而且还为了一 小撮富人和显贵的利益出兵掠夺别国人民。要想打碎战争强加在劳动人民身 上的新的枷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结束政府的专制统 治,迫使政府不要光照顾宫廷奸党的利益。
载于 1900 年 12 月《火星报》创刊号
选自《列宁全集》第 2 版 第 4 卷第 319—323 页
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
(1938年5月)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争。
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然而第二,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还不止此,第三……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最后,第四,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
中国方面:第一,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今天 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第三,中国又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这同日本又是一个相反的对比。最后,第四,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
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怎样具体地进行持久战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的答复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一句话说完,就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中,主要的是运动战,其次就要算游击战了。我们说,整个战争中,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这不是说: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不重要。……游击战的战略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一切工作中,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因为只有这种方针才能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选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2~450、462、484—486、498—499、511—513页。
注:《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全面抗战开始十个月之后,针对当时党内外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而写的。在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基础上,毛泽东根据中日两国在战争中的特点和抗日战争的性质,认为抗日战争应是持久战,并据此正确判断和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以及取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战术和力量源泉。
《风声》结尾周迅饰演的顾晓梦的独白的台词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将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第五篇: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
研究生如何做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王德华 2008.12.12)
博文“研究生要注意阅读本领域主流期刊的论文”
(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42)后,有朋友留言咨询如何做好文献阅读和读书笔记。
博友CAASMAN:…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即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曾多次听说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文献阅读笔记都做得很好,特别是在复印机未出世、电脑未普及的年代。我感到,即使是在电脑-信息时代,做文献阅读笔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几次想这样做,可是做了一阵子,觉得做不好,做不下去,慢慢的,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如说,做比较时,老是觉得这个要记,那个也得抄下来……结果老半天也没有看完一篇文献,等到看完做完笔记,恐怕也耽误了做别的事情了;还有,要是记录的多了,很快就忘了记了什么。
博友Wagchin: 很多人不会读书,不知道怎么读书,包括我自己。看了很多文章,想做读书笔记,但是做完了之后感觉好像在抄书一样。王老师能不能讲讲做笔记的方法?现在的网络资源表面上看着多,做为初入门的新手,好像有点沦为下载的奴隶了。
我的回答:… … 我自己肚子里没有多少货,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更多的是与学生在一起的体验和个人感想。至于记笔记的事情,时代不同了,要有些改变,但是自己感觉怎么有效就怎么做。......但一定不能做文献的奴隶,做下载的奴隶。我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
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
1.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
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
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
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
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如何做阅读笔记呢?
5.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
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
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
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
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还要记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果兴趣太广,面面俱到,在信息时代,成为万金油是可能的,但要成为专家可就难了,要学会“舍”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