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

时间:2019-05-12 06: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

第一篇: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

二、名词解释(20分)

1.异染颗粒_____________胞质颗粒中含有一种主要成分为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经亚甲蓝染色后着色较深,叫异染颗粒,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2.菌落__________由单个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称为菌落。3.条件致病菌____________有些细菌在人体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当条件改变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4.肥达试验___________将已知的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通过检测抗体滴度的高低和初期、恢复期抗体的增长程度来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5.汹涌发酵____________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等现象。

6.卡介苗___________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在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上百次的接种,历经13年的传代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可使人获得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7.菌群失调____________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称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8.SPA________即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lgG分子的Fc受体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争夺Fc段,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9.SSPE________即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以白质和灰质损害为主的全脑炎。由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衰退性疾病。

10.转导______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形状。这样的方式成为转导。11.HBsAg__________即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

12.内基小体________是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在胞质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称为包涵体,或内基小体。具有诊断价值。

13.细菌的L型_______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在某些理化或生物作用下被破坏或抑制,但在高渗的环境中仍可存活。称为细菌的L型。14.质粒__________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其结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并具有独立自我复制能力。

15.半数致死量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16.基因整合___________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基因组的DNA片段可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这种将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重组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

三、简答题(50分)

1、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答:外毒素-大部分来源于革兰阳性菌,少部分来源于革兰阴性菌;大多数由活菌分泌释放;其本质是蛋白质,不耐热受热易分解;抗原性强,经甲醛处理可获得脱毒的类毒素;毒性强,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效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内毒素-主要来源于革兰阴性菌;大多数由细菌裂解后释放;其本质是脂多糖,耐热受热不易分解;抗原性弱,经甲醛处理不能获得类毒素;毒性较弱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休克等临床表现。

2、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及其特点?

答:荚膜-不宜染色,具有抗吞噬、粘附、抗有害物质损伤等作用。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鞭毛-菌体上附着的细长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特异的抗原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与致病性有关,后者与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芽孢-由革兰阳性菌形成,是细菌的休眠体,有助于鉴别细菌,抵抗力强。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答:1.细菌产生灭活酶,即钝化酶的产生

2.作用靶位的改变

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4.细菌主动药物外排机制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4、狂犬病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答:预防-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并注射犬类狂犬疫苗。

补救-1.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0.1%消毒剂或清水清洗伤口,并用酒精消毒。

2.被动免疫,在伤口周围注射高效价的狂犬病病毒抗血清。

3.主动免疫,早期接种疫苗可预防狂犬病的发病。

5、破伤风梭菌致病的治病条件及产生机制?

答:在局部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如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出血等,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形成厌氧微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形成。

机制: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局部繁殖,产生痉挛毒素。该毒素经末梢神经、血液及淋巴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通过重链与脑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通过轻链进入细胞发挥毒素作用。从而破坏了正常的抑制调节作用,导致中枢超常反射,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

6、生物学标本采集的原则?

答:早期采集-采集尽量在病程早期及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无菌采集-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

一对一采集-不同细菌用不同方法采集,如厌氧菌、L型细菌。

针对性采集-采集有代表性的标本,相同疾病在不同时期标本不同。

采集标记-采集后做好标记,保证各环节准确无误。

采集新鲜-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7、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答:生物拮抗作用-阻止病原菌侵入机体。

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免疫作用-正常菌群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抗衰老作用-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伤。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的细胞的无限增殖。

8、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侵袭性操作、保护易感人群、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病毒隔离措施、重视检测工作、污物处理。

9、全身感染的常见类型?

答:菌血症-如细菌进入细胞短暂停留,不产生毒素,伤寒杆菌引起的感染;

败血症-如细菌在表面繁殖产生毒素,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全身性中毒;

毒血症-如细菌在表面繁殖,毒素进入血液,白喉棒状杆菌产生外毒素引起的病变; 脓毒血症-如细菌侵入细胞,释放毒素。金葡菌引起的肝脓肿。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疾病,小儿痢疾。

10、细菌外毒素有哪些毒性作用?

答:细胞毒素作用-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可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靶细胞坏死,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

神经毒素作用-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阻断神经元之间递质的传递,引起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肠毒素作用-如金葡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以呕吐为主的食物中毒。

11、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答:与致病性有关的产物:侵袭性酶、热原质、毒素;

与检验细菌(鉴定与分型)的产物:细菌素、色素; 用于临床治疗的产物:抗生素、维生素。

12、简述病毒的基本特征?

答:体积微小,以nm计算,能通过虑菌器,需用电镜观察;

非细胞结构,其主要有核心和蛋白衣壳组成;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严格的易感活细胞内寄生; 耐冷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

13、大肠杆菌的主要类型及致病特点?

答:ETEC-肠产毒,引起婴儿和旅游者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EIEC-侵袭型,引起儿童成人腹痛、发热、脓血便的主要病原菌。

EPEC-致病型,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EHEC-出血型,引起腹泻和血样便,污染食品是其主要传染源。

EAEC-集聚型,引起婴幼儿持续性腹泻、脱水的主要病原菌。

14、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测有何医学意义?

答:有助于诊断;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筛选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注射疫苗的效果。

15、细菌感染的传播方式?

答: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皮肤传播;接触传播。

16、简述致病菌的三大致病条件?

答:菌群失调;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发生改变。

第二篇: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总结[范文]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

免疫的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机体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侵袭,过低或缺陷可发生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病,过强可发生超敏反应(2)免疫稳定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有些细胞不断的衰老损伤和死亡,机体要不断的将它们清除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这种功能失调则可发生自身免疫病(3)免疫监视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消灭清除少量突变细胞,防癌变发生.降低或失调发生肿瘤和持续性感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生理屏障作用(阻挡和排除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作用或起到杀菌和抑菌作用),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杀菌溶菌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中起作用)单核-吞噬细胞(主动吞噬杀伤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物质)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指TB淋巴细胞从识别抗原到产生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并对抗原物质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分三阶段: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加工和提呈以及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包括TB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与其相应抗体结合,膜信号的产生与传递,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发挥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淋巴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它们能引起迟发型敏性炎症或杀伤靶细胞清除抗原.免疫器官组织外周免疫免疫器官(次级),分为:淋巴结(被膜,皮质,髓质,其中T细胞75%)功能:淋巴细胞的定居地,过滤作用,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被膜,白髓,其中B细胞占40%)功能:过滤作用,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粘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肠道淋巴组织CALT,支气管BALT)功能:针对经粘膜表面侵入机体的抗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应答,在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功能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可经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引起溶血`溶菌及靶细胞溶解.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它们可结合吞噬细胞表面CR1`CR3和CR4等受体,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粘附,并被吞噬及杀伤.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可促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过敏性炎症.趋化因子作用:C3a`C5a`C567均能吸引吞噬细胞,到达感染部位,发挥吞噬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激肽样作用:C2a`C4a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清除免疫复合物(IC),补体成分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其机制为a抑制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进其溶解b通过免疫粘附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清除IC.免疫调节作用.以青霉素为例说明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机制及常见疾病:特点:发生快,消退快;有明显个体差异;有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上的IGE抗体介导;通常使机体出现功能紊乱,不致组织损伤.机制:青霉素首次进入机体-诱发B细胞产生IGE抗体-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噬碱粒细胞表面相应物质结合-机体呈致敏状态-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噬碱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结合-通过桥联启动机制-细胞膜上受体的活动发生构型改变-激活细胞膜上相关酶类-磷脂甲基化氧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促使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分泌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局部或全身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或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等过敏);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和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方式,转导与转化的区别:方式: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包括转化,转导,溶源性转换和接合.区别: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其它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将其整合到直接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的过程;转导,以吻合噬菌体为载体,把供菌体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G染色过程,金葡球菌和大肠杆菌的G染色结果如何,原理:初染:将细菌涂片干燥,固定后,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染色一定时间,水冲洗;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数滴,染色一分钟,水冲洗;脱色:95%乙醇脱色,直到紫色不再被酒精洗脱为止,一定时间后,水冲洗;复染:滴加碳酸复红复染,将染好的涂片吸干,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金葡球菌呈紫色:G+,大肠杆菌红色:G-.原理见下一题

G+与G-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有何异同,对G染色结果有何影响,对细菌的致病性,药物的敏感性有何影响:相同点:都含有肽聚糖;异,肽聚糖含量不同,G+含有磷壁酸,G-含有外膜;原理G+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且其分子交联较大,故经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因脱水而收缩,加上其基本不含脂质,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处缝隙,因此结晶紫外膜与碘复合不易被脱掉,使其呈现紫色,反之,G-因其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低且交联度小,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脂质含量高,乙醇溶解外层脂质后再细胞壁上出现较大的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溶解溢出,因此呈红色.致病性,G+产生外毒素,G-产生内毒素.敏感性,G+对青霉素敏感G-对链霉素敏感

体外抗菌实验的意义与方法:意义,在体外测定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的实验,用于抗菌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中抗菌活性的追踪,抗菌谱的测定,药物效价的测定,药物液浓度的测定,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敏试验等.方法: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从形态结构大小繁殖方式及生活条件等方面比较细菌酵母菌及病毒的异同:细菌: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大小以微米作单位,球菌直径1微米,杆菌1-5微米,宽0.3-0.5微米;二分裂无性繁殖;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7.2-7.6,37摄氏度,一定的气体条件.酵母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一般为5-30微米,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液状孢子,孢子囊孢子)营养要求低,PH4.0-6.0,22-28度,较高的适度与氧

病毒:多数呈球性,弹头状,砖块状杆状蝌蚪状,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大小以纳米表示,不同病毒的大小差异很大;以病毒基因为模板,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病毒的特征,繁殖方式分几个阶段:个体极小,能通过除菌器;结构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严格的寄生性.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吸附-传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比较营养物质吸收机制的异同简单扩散,促进扩散:都不消耗能量,依浓度梯度,但促进扩散需要渗透酶;主动运输与基因转位:都是逆浓度梯度的,消耗能量,但是基因转位使化学物质结构发生改变

同样条件下,湿热与干热灭菌哪个效果好,为什么,下列物品灭菌或消毒的方法及条件湿热灭菌效果好,湿热蛋白质易凝固,湿热水蒸汽放出潜热,湿热穿透性强.培养皿-干燥箱,石蕊牛奶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皮肤-75%乙醇,无菌间-紫外线 影响湿热灭菌法的因素:微生物因素,温度与作用时间,PH,介导的性质 细菌特殊结构,各有何特点鞭毛(运动器官),荚膜(保护细菌免受吞噬细胞的吞噬,抗干燥等),芽胞(细菌的休眠体,抵抗力最强),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区别产气杆菌与大肠杆菌:甲基红实验,在含葡萄糖培养基中由于大肠杆菌能分解葡糖产生甲酸,乙酸,琥珀酸等使培养液PH降至4.5以下,加甲基红指示剂后呈红色,为甲基红实验阳性;产气杆菌使丙酮酸转化为近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培养液PH在5.4以上,加入甲基红后呈橘黄色,为甲基红实验阴性.VP实验:产气杆菌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将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两分子丙酮酸将脱羧生成一分子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可与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的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实验阳性;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不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故为VP实验阴性

简述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①吞噬功能,在效应阶段发挥吞噬和杀灭抗原性异物的作用②提呈抗原,并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③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简述Ig的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可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在体外引起各种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1-3`IgM与抗原结合,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3)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发挥:①调理作用:IgG与抗原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②ADCC:IgG与靶细胞结合,其Fc段可与NK细胞、MΦ、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③IgE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和黏膜:母体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哪些,各自作用:MФ等抗原递呈细胞—摄取处理递呈抗原.TH细胞—识别Ag-MHC-Ⅱ类分子,并分泌IL-2等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通过释放细胞因子IL-

2、TNF-β、IFN-γ等发挥效应.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特异性`受MHC限制)简述抗体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各类抗体主要功能有(1)IgG:血清中含量最高,因此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IgG还能激活补体,结合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和 ADCC 效应),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婴儿免受感染(2)IgA:分单体和双体两种.前者存在血清中,后者存在于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3)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4)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5)IgE: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以TD抗原为例,试述B细胞介导的初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l)TD抗原的提呈 TD抗原被APC(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成为小分子抗原肽,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的表面,供CD4+Th的TCR识别(2)Th2细胞活化及其对B细胞的辅助,Th2细胞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Ⅱ类分子,此即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B7-1/B7-2等与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等结合,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即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同时APC(如巨噬细胞)释放IL-l等细胞因子,作用于Th2细胞.导致Th细胞充分活化、增殖,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如 IL-

2、IL-

4、IL-

5、IL-6等)作用于B细胞.另外活化的Th2细胞高表达CD40L,可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协同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B细胞的BCR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于是B细胞在二个活化信号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此时B细胞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3)抗体发挥的免疫效应包括中和毒素与中和病毒的作用、免疫调理作用、激活补体作用和ADCC作用.(4)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TD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下降很快,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尽管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尽量保证无菌操作,但不能保证是真正的无菌操作,有可能带入杂菌,所以要立即灭菌.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在室温或37°环节下培养18-20小时如果有杂菌会长出菌落

一个好氧的具有周身鞭毛的菌株分别在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是怎样: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后有鞭毛的细菌经培养能延穿刺线扩散生长,穿刺线模糊不清,而且又因为是好氧菌,能在半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在液体培养基中出现均匀浑浊,表面出现菌膜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适用于那方面的消毒: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的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 有一中药蜜丸,如何进行该药的微生物检查:细菌总数的检查目的,了解蜜丸在单位体积内做含的活菌数,根据药典对口服药所含活菌数有一个要求,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人体的健康.内容,细菌总数的检测;大肠杆菌检测.细菌总数的检查目的,了解蜜丸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霉菌数和活螨数.内容,霉菌总数的测定,活螨的检测

培养基主要成分,每成分各举例,普通琼脂培养基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说明此灭菌的条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最适培养温度PH碳源-糖类,氮源-蛋白胨,无机盐-NaCl,生长因子-氨基酸.高压蒸汽灭菌,条件0.1MPa,121.5°,20分钟.真菌,PH4-6,22-28;细菌PH6.8-7.4,7;放线菌,PH7.2-7.6,28-30;螺旋体,PH7.3,28-30度

人体获得免疫的方式如何:自然获得性免疫,自然自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使婴儿获得相应免疫力;自然被动免疫,传染病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人工获得性免疫,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接种抗原,使机体主动建立起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注入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使之获得特异性免疫

进行药品致病菌检测时,为什么作阳性对照实验:证明微生物确实可在应用的实验条件下生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作为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的阳性对照菌株,然后分别按不同的需要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如需氧菌厌氧菌在30-33度培养5天,真菌在20-25度培养7天观察结果时,阳性对照必须长菌才能判定是否合格,若阳性对照管不长菌说明该药有抗菌作用或是油迹等特殊制剂还应考虑实验条件的合用性

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性生殖阶段,举出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各三种:菌丝断裂,细胞裂殖,无性孢子.阶段:支配阶段,核配阶段,减数分裂阶段.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关节囊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在显微镜下细菌霉菌酵母菌的主要区别细菌有一定的聚集状态,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状态,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酵母菌,零散的分布在视野内,无固定的聚集状态,单细胞,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型;霉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需要大倍率的镜头而且形态较特殊,菌体有部分分化

灭菌方法:废弃的细菌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121度15分钟杀芽胞;牛奶-巴氏消毒,既除菌又保持食品的风味及营养价值;不耐高温含有血清的培养基-间歇灭菌法,糖及不耐高温的不能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染菌的小牛血清-过滤除菌,适用于不耐热也不能以化学方法除菌的液体或气体;实验室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紫外线 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至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而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待压力降低至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处烧瓶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平板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的作用分别是怎样的:可供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可用于菌种保藏,菌种的纯培养;常用来观察细菌运动能力,菌种保存等;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检测生化反应和代谢产物等

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有时操作时找不到目的物可能由于油镜头下降未到位,或因油镜上升太快以致眼睛捕捉不到一闪而过的物象,遇此情况应重新操作.应特别注意不能在下降镜头时用力过猛,调焦时勿将初调节器反向转动,损坏镜头及载玻片.切忌用手擦拭镜头以免染上污渍或产生划痕影响观察.用擦镜纸沾二甲苯擦镜头后再单用擦镜纸擦拭,出去残留的二甲苯.滴加和玻璃折射率相仿的镜油通常用香柏油.增加照明度,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结构,各有何功能:胸腺,所有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地方;骨髓,一切免疫细胞发生的地方;脾脏和淋巴结,过滤作用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类:

1、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A)特征:特异性,记忆性,识别自己与非己(B)活化过程分类:B细胞识别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抗原提呈细胞,TH细胞的参与和辅助;B细胞直接识别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C)体液免疫一般规律:初次应答特点,潜伏期长7-10天,抗体以IgM为主,抗体亲和力低,维持时间短,总抗体水平低;再次应答,潜伏期短2-3天抗体以IgG为主,亲和力高,维持时间长,总抗体水平高.2、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参与T细胞包括CD4+Td`CD4+Th和CD8+Tc,生物学意义,生理性(抗感染抗肿瘤)病理性(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参与某些自身反应)细菌的结构:1细胞壁,功能(维持细菌外型,保护细菌成熟菌体内部强大的渗透压,壁上有小孔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物质交换,壁上有抗原决定簇决定菌体抗原性)G+菌(胞壁厚,肽聚糖,磷壁酸)G-菌(壁薄,肽聚糖,脂蛋白,外膜,脂多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2细胞膜,功能(物质转运,呼吸作用,生物合成作用)3细胞质,包裹于细胞膜内的半透明状溶胶质,含有多种酶系是细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场所,核糖体,质粒,胞浆颗粒4核质,无核膜核仁,一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缠绕折叠的超螺旋结构5特殊结构:荚膜(光滑与粗糙决定细菌的致病性),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致病性,性菌毛-少数G-,致育能力),芽孢(恶劣环境下的休眠体)

第三篇: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具体实施办法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办法按《武汉工业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执行,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复试内容

1、综合面试:包含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知识考核和面试及实践环节测试等复试内容。

(1)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主要包括专业外语和日常用语两方面的考核,采取口试形式,满分为100分。

(2)专业知识考核:满分为100分。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与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考核设天然药物资源利用、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和提取、微生物与生化药物四个方向的问题。

(3)面试及实践环节测试:采取口试形式,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查政治思想品德、专业综合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反应的能力等。

(4)计分方法:总分=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20%+专业知识考核成绩×40%+面试及实践环节测试成绩×40%。

说明:考生复试程序为:首先进行专业知识考核的考试,然后进行逐个面试。面试部分先进行英文自我介绍,导师提问,最后进行实践环节测试。

2、同等学历加试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生物工程专业加试“生物工艺原理”和“分子生物学”;

制药工程专业加试“药剂学”和“药理学”。均采取笔试形式,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二、复试时间及地点

1、综合面试:4月13日上午9:00进行专业知识及综合面试。地点为生工学院会议室。

2、同等学历加试: 4月14日上午9:00-11:00,药理学、生物工艺原理;下午2:00~4:00,药剂学、分子生物学,地点为生工学院会议室。

三、复试次序

考生的个人复试次序按研究生处提供的名单次序进行。考生在参加复试时,应提供复试通知书、毕业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个人身份证和准考证。

四、分次复试安排

4月13日以后调剂我硕士点的考生采用分阶段复试方式,灵活复试时间,一考生到校时间为主。

五、复试小组

组长:陈平

成员:刘志国陶兴无赵静国缪礼鸿钟方旭刘军闫达中张红菱

记录员:王继刚

联系电话:027-83956793联系人:王老师

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2009.04.10

第四篇:2013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复试

复试分为三部分:

分科面试、英语笔试、专业课笔试分科面试

考试内容比较随机,2012年考试内容有:

①考看视频回答问题:视频为配制培养基、使用灭菌锅。要回答的问题好像是操作注意事项,和不同菌种使用的培养基,比如培养放线菌使用的培养基等。

② 实验操作部分:显微镜的使用和斜面划线接种,两个任选一,抽签方式。③专业英语笔试:20min,20个选择题,有关生物方面的专业词汇,还有个词条提示。

④面试:英语口试(自我介绍),与老师交流,老师提问问题

注:听说2013年的入学面试与2012年不同,没有①和②,而是换成看图片辨认仪器;还有专外笔试换成翻译文献,是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文章,有关G蛋白欧联受体,30min,翻译几段,涉及专业词汇。面试部分,面试部分比较灵活,题型随机,我觉得事先准备个英文自我介绍比较好,不一定怎么考。英语笔试(为四六级考试形式,有听力,阅读比较简单,我感觉听力的语速介于四六级之间,我们考试那年的考试形式与四六级不太一样,不是边听变涂卡,而是一下听完,然后再涂卡,可能每年都会有点不一样,这个需要练习一下)专业课笔试:包含三科,即分离纯化,生物技术制药,发酵工艺学原理 ①分离纯化,我复习的是课本,不是所有的章节都考到了,记得我们那年考题里有些什么大分子和小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简答题,有些关于分离纯化的名词解释

②发酵工艺学原理,看的是课件,不记得考过什么了

③生物技术制药,看的是课本与课件,课件看的稍多些,这科的重点是基因工程部分,好像还有些关于抗体的东西。

可以在学校复印社买到以上三门课的复习资料,如课件,期末试题,或者有人总结的笔记资料等,也有些重复的题,但是好像每年考的都不一样。另外可以看一些关于微生物的复习材料。

第五篇: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一类分布广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微小生物的总称。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不是细菌生长所必需。

荚膜:是细菌合成分泌的包绕于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界限清晰性质稳定结合牢固。培养基:由人工方法经灭菌后制成,专供微生物生长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一般pH为7.2-7.6。

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经过十八到24小时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红细胞吸附: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膜上出现了血凝素(HA),具有吸附脊椎动物红细胞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吸附。抗毒素:通常是用细菌类毒素给马多次注射后,取其免疫血清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抗生素:微生物来源的抗菌药物,以及人工化学修饰或半合成的衍生物

无菌:就是指没有活菌的意思。

1:细胞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答:化学组成:G+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②磷壁酸:粘附功能,与致病性有关;抗原性很强③其他成分:如A群链球菌的M蛋白G-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②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脂类A(毒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特异多糖。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③物质交换④决定菌体的抗原性。2: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及其意义?答: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11: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答:① 毒素与侵袭性酶:外毒素和内毒素②热原质: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耐高温,250℃干烤破坏。③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④维生素:如VitK、B族维生素。⑤色素: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⑥细菌素:无治疗应用价值。13: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答: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呈杆状(植物病毒)、丝状(初分离的流感病毒)、弹状(狂犬病毒)、砖块状(如痘类病毒)和蝌蚪状(噬菌体)。病毒的核心和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病毒包膜和其他辅助结构。化学组成:核心:主要为核酸,化学组成为DNA或RNA。衣壳:包绕在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由许多蛋白质亚单位(壳粒)组成。包膜:化学组成: 脂质蛋白质糖类。

答: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多细胞真菌

结构:菌丝和孢子,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中菌丝、生殖菌丝;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结构:细胞壁外成分;细胞壁;隔膜;其他结构。

25:真菌培养特性。答:最常用的培养:沙保弱培养基。温度:多数都在22 ~ 28oC,但深部感染真菌最适温度为37oC,pH4.0 ~ 6.0病原菌通常生长缓慢,1~4周。

26:真菌繁殖方式。答:①无性生殖:①由菌丝断裂形成新个体②细胞直接分裂产生子细胞③产生芽生孢子④产生孢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②有性生殖:指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27:真菌抵抗力答:①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有强抵抗力②不耐热,菌丝与孢子60℃ 1小时均可杀死③2﹪石炭酸、10%甲醛、0.1%升汞、2.5%碘酊敏感④抗真菌药物:菌集团。

纯培养基: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噬菌体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宿主菌被裂解,形成溶菌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到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变成溶原性细菌,形成溶原性周期。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转座子:细菌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在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伴随转座子的移动,会出现插入突变。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

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转化: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质粒或染色体等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接合: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溶原性转换: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其基因可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使宿主菌获得噬菌体基因赋予的新的性状,称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融合的过程。融合后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重组。病毒的自我复制:以病毒核酸为模板,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子代病毒的核酸并通过转录翻译产生病毒蛋白质,装配成熟后释放到细胞外,这种增殖方式称为病毒的自我复制。顿挫感染:被病毒侵入的细胞如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必需成分,则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能合成但不能组装和释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非容纳细胞与容纳细胞

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正常增殖,不能复制出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此病毒即缺陷病毒。缺陷病毒+辅助病毒完成复制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发生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时不出现CPE或其他易于测出的变化(如HAd),但能干扰其后感染的另一病毒的增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有的CPE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及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

细菌群体: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

毒力: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侵袭素:某些细菌的基因编码一些具有侵袭功能的蛋白多肽,促进该病原菌向邻近组织扩散甚至介导进入邻近黏膜上皮细胞内。

包涵体:细胞浆或细胞核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

G+ 菌: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②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与粘附致病有关,加强稳定细胞壁G-菌:①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二维结构, ②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功能:屏障结构LPS是G-菌的内毒素。细胞壁结构异同:G+菌/G-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10-15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肽聚糖结构: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平面--脂类含量/少/多--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3:细菌L型,特殊结构种类、化学组成、抗原性及意义?答:定义: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种类:G+菌细胞壁缺失后,仅有胞膜,称原生质体,G--菌肽聚糖层受损,尚有外膜,称原生质球。抗原性及意义:高度多形性,大小不一;大多染成G-;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油煎蛋样菌落;去除诱因后,有些可回复为原菌;某些L型仍有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作用于胞壁的抗菌性药对L型感染治疗无效

4:细菌的特殊结构?答:①荚膜: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功能a抗吞噬b黏附作用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d有抗原性,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②鞭毛:蛋白质,由基础小体丝状体钩状体组成,高度抗原性。功能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c根据鞭毛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可用以细菌的鉴别和分类③菌毛: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功能a黏附作用b传递遗传物质④芽孢:生产芽孢的细菌都是革阳菌。功能:a增强抵抗力b不直接致病c鉴定。

5:细菌的遗传物质?答:细菌染色体,质粒,噬菌体:

6: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的种类及定义?答:定义: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菌的过程为基因转移。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分类:转化,接合,转导,融合,转换.【表格】类型:基因来源/转移方式--转化:供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摄入--接合:供菌质粒DNA/ 性菌毛--转导:供菌任意DNA或噬菌体与供菌特定DNA/噬菌体--融合:两菌原生质体的DNA/融合--转换:温和噬菌体/吸附穿入

7:噬菌体及其相关概念。答:1)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噬菌体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宿主菌被裂解,形成溶菌性周期。2)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到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变成溶原性细菌,形成溶原性周期。

8: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答:营养物质/酸碱度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温度 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气体 据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渗透压。

9: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答:生长曲线: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测定活菌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迟缓期:适应阶段。对数期:对抗生素敏感,细菌鉴定选此期。稳定期:代谢产物形成(如外毒素、抗生素、芽胞等)。衰亡期: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

10:按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答:据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14:双链DNA病毒的复制周期?答:vDNA(RNA聚合酶)→早期mRNA(翻译)→早期蛋白(酶)→ vDNA(酶)子代DNA → mRNA→结构蛋白.→子代DNA+结构蛋白→子代病毒。简要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15:顿挫病毒,缺陷病毒的概念?答:顿挫病毒:被病毒侵入的细胞如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必需成分,则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能合成但不能组装和释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非容纳细胞与容纳细胞。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正常增殖,不能复制出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此病毒即缺陷病毒。缺陷病毒+辅助病毒=完成复制 16:细菌的感染与致病。答: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并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17:细菌的毒力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生物学特性。答:【表格】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G-菌★G+菌部分G-菌。编码基因:染色体基因★质粒或前噬菌体或染色体基因。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2~4h才破坏)★差(60~80 ℃30m可破坏)。毒性作用: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抗原性:弱,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18:细菌感染的类型答:①不感染②隐性感染③潜伏感染④显性感染:急慢性感染;局部、全身感染⑤带菌状态。

19:病毒感染类型。答:①隐性感染②显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数日或数周回复,病原消灭型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潜伏性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20:细菌的致病机制。答:细菌的致病性强弱取决于毒力,细菌的毒力因子:①侵袭力:致病菌突破宿主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黏附素、荚膜和微荚膜、侵袭性物质②毒素:细菌产生的损伤宿主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毒性物质,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21: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答:①生物拮抗:竞争粘附(占位性保护)作用;产生有害代谢物质;营养竞争②营养作用③免疫作用④抑癌作用⑤抗衰老作用。

22: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及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增殖的指标。答:病毒的分离:①动物接种②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初次分离接种于羊膜腔;流感病毒的再培养接种于尿囊腔③组织培养④细胞培养 — 病毒分离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单层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指标:1)细胞的变化①细胞病变效应: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引起的特有的细胞病变,如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②多核巨细胞形成:有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作用于细胞膜,使邻近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③胞质或核内包涵体的形成狂犬病病毒、巨细胞病毒。2)红细胞吸附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膜上出现了血凝素,具有吸附脊椎动物红细胞的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吸附。常用来鉴定具有血凝素的黏病毒或副黏病毒的增殖3).红细胞凝集检测含血凝素病毒的方法4)干扰现象5)空斑形成试验。

23:病毒成份的检测(抗原、核酸检测)答:1.病毒抗原的检测2.病毒核酸的检测

24: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和多细胞真菌)。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B、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酮康唑;对抗生素不敏感。

28: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答:杀菌药和抑菌药。机制: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②抑制细菌

细胞膜功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④抑制细菌核酸合成。29:细菌耐药的机制。答:产生钝化酶;细胞通透性的改变;靶位结构的改变;建立代谢旁路;代谢酶分子的改变

30:医院感染的定义。答:由医院的病原生物或其毒素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31: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答: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原则上应对所有送检标本做分离培养,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后进行纯培养,从而对细菌做进一步的生物学、免疫学、致病性或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检查,最终获得确切的报告。生化试验:得到细菌的纯培养物后,用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实验等对细菌的酶系统和其代谢产物的检查,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清学实验:利用含已知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对细菌进行群和型的鉴别。

微生物种类名称★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理及所致疾病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芽胞正圆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菌体鼓槌状★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条件:局部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紧急预防:TAT(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TAT,抗生素。产气荚膜梭菌:G+粗大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形成明显荚膜★血平板:双层溶血环,代谢十分活跃,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现象。增加血管通透性,组织坏死,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坏死性肠炎。

肉毒梭菌:G+粗短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椭圆形,菌体呈网球拍状,严格厌氧,分型多,生化反应复杂★肉毒毒素,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运动神经末梢失调→肌肉麻痹;食物中毒,婴儿肉毒中毒。

支原体:菌落油煎蛋型,高度多形态型,细胞膜含高度固醇,无细胞壁,对青霉素有抵抗作用★支原体肺炎,病变为间质性肺炎,可合并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不规则发热,刺激性咳嗽,头痛。婴幼儿病情严重,发病急,病程长,以呼吸困难为主。有些合并其他系统病变,如循环系统等。飞沫传播。立克次体:是一类体积微小,绝大多数为自身代谢不完善,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

衣原体: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沙眼: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肺炎、性病淋巴肉芽肿

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构及生物学形状与细菌相似★梅毒,人是唯一传染源,致病物质为荚膜样物质,透明质酸酶;后天通过性接触传播或者先天经过母体传播。

下载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药学微生物学期末归纳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 巴斯得的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巴斯德消毒法 柯赫贡献:1、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2、发现了肺......

    实用药学总结

    实用药学总结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分两类,兴奋受体抑制酶; 匹罗卡品作用眼,外用治疗青光眼; 新斯的明抗酯酶,主治重症肌无力; 毒扁豆碱毒性大,作用眼科降眼压。阿托品:莨菪碱类阿托品,抑......

    微生物复习总结

    1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 荚膜芽胞细菌外膜Ames试验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 L-型细菌Vi抗原血浆凝固酶内毒素卡介苗二相性真菌 肥达反应外裴反......

    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姓名:赵叶锋班级:食品科学113学号:2011013522 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

    口腔微生物总结

    1. 口腔生态系:是指口轻微生物与口腔环境所组成的微小生态系统,包括生态区、微生物、生态因子等因素。 2. 生态区:是生态系统的空间层次,是生物体生存的环境区。(生态区→生境......

    微生物重点总结

    微生物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

    微生物总结(合集5篇)

    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为宜。 L form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

    微生物总结题

    1、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的是() A、细菌B、放线菌C、病毒D、酵母菌 2、自然界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地方是() A、田野上空的空气B、河流C、土壤D、海洋 3、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