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

时间:2019-05-12 06: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

第一篇: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

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纪实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综合个性”,是一种“教育场”,更是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用国学经典文化涵养学校生态,用国学的精神去熏染人,用国学的氛围去感召人,用国学的魅力去浸润人,用国学的品位去提升人,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国学素养。涵养学校文化生态,从打造国学教育名校做起!

——题记

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78人,教职工78人,下辖四处村级联小。一年来,学校秉持“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让每个孩子都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办适合每个孩子未来成长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和愿景,紧紧围绕《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三年发展行动规划》,本着常规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提升育人环境,加强教师培养,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品牌创建等活动,全面推进了国学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一、打造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国学校园文化

ⅩⅩ历史悠久,人文知识积淀丰厚。“龙山遗址今犹在,释佛禅寺钟声扬。ⅩⅩ庄中分金台,犹闻管鲍分金声”,就是对ⅩⅩ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坐拥历史,心怀激荡,培育当代儒雅内涵,我们责无旁贷。

1、营造书香氛围,打造儒雅文化

我们自2012年起确立了“让书与我们同行”的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儒雅少年”行动方案》,作为学校课题精心组织实施,从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到校本课程体系的创建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下半年我们从做在当下,着眼未来考量,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确立了“为幸福人生做准备”之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学校三年发展行动规划》。

学校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校园氛围。校园布局规范,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清晰合理,井然有序。教学楼前桂香苑布局典雅,小巧精致,金桂、丹桂、雄黄桂、四季桂等各色桂花姿态婀娜,雍容典雅,千姿百态的文化石,或立或卧点缀期中;桂花、槐花香飘十里,松树、香樟树四季常青,朴树、槐树、玉兰树婀娜多姿,柿子树、石榴树、山楂树硕果累累。把餐厅楼、教学楼、办公楼分别命名为

“知味楼”(知五味而睿智)、“书香楼”(知书香而儒雅)、“知行楼”(知践行而聪敏),这些名字的出处都是儒家经典作品。楼房廊道为儒家文化主题,《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作品点缀其间,漫步其中,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每层教学楼两端,设臵精致典雅的读书吧台,取名“励耘书屋”、“书香阁”等,书吧配备了3000余册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少儿书籍,课下孩子们徜徉其中,随手翻阅,怡然自得,乐在其中……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2、诵读千古美文,润育儒雅内涵

今年我们出台了《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和《国学经典诵读安排表》,在蓓蕾读书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从下发读书活动实施计划、印制阅读篇目,到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撰写读书卡片、评选古诗背诵大王、开展写字训练,从每个班级推出课前诵读,到广播站定期播放师生的诵读吟唱,到校报校刊的师生佳作展示以及文学社的文学讲座、阅读欣赏、郊外采风、诗歌创作、我读我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为纪念孔子诞辰,9月28日我们隆重举行了“沂蒙开蒙礼”暨纪念“孔子诞辰日”活动,从拜师到诵读《论语》等经典,让学生走近儒家先贤,领略国学魅力。从10月份开始,中午的国学大讲堂和孩子们每天相约,让国学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更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正成为我校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3、加强习惯养成,培养儒雅气质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份我们都扎实开展 “学生习惯养成月”活动,除行为习惯养成外,我们重点从学生的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善于交流、认真书写等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培养一年级刚入学孩子的习惯,我们组织一二年级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入学教育》,并在开学前两天对一年级孩子进行了系统的入学教育。

从2013课改伊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提出“比谁坐姿端正,身体与桌保持一拳”、“比谁握笔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要求,并制成竖板悬挂于教室的两边,要求教师由此入手,对学生进行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真书写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把对学生习惯要求的次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

其次,对学生实行星级评价。我校不再进行“优秀少先队员”或“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以全员鼓励为主,对学生实施星级评价。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五星少年及阳光少年评比标准》,把星级少年和阳光少年的评价主体放在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只是统一组织和协调。从而把过程评选和学期末评选有效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幸福人生做准备。

再次,我校还重点进行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出台了规范学生书写的实施意见,强调要

抓好四个规范(规范学生用笔、规范学生作业、规范单元作业、规范质量检测),将书写质量纳入教师常规评估,将卷面分纳入学生质量检测评估。通过评估、比赛等措施,促使教师重视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丰富活动开展,展示儒雅风范

在开展系列读诗颂典活动的同时,我们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了古琴、口风琴、葫芦丝、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等20多个学生社团,利用周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年来我们开展了陶笛达人擂台赛、“书香六一”活动展示、秋季运动会、全体跳绳达标竞赛、校操比赛、科学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电脑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增强了学生体质。在年初区教体局举办的“陶笛达人擂台赛”活动中我校选送的两个节目分获一二等奖,在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作文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市电教馆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我校三位同学获二等奖,在河东区教育体育局与区科协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打造教师研训共同体,孕育教师国学内涵发展文化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活水之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流动性强,造成我校缺少名教师的引领,制约了学校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此我们一直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

1.双十佳教师评选,培育师德内涵

我们从2008年开始连续组织了七届“感动校园教师””评选活动,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培育自己的典型,优先为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作为学校树正气、树名师的特色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深化课改,表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自2013年课改开始,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优秀课改教师和优秀课改组的评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既锻炼提升了名师素质,又较好的实现了名师辐射带头作用。

2打造研训共同体,实现自我素质提升

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我们以备课组为评价单位,在赛课活动中开展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同课抽上活动、异课各上活动等,从理论引向实践,既发挥共同体(备课组)的教研功能,让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合作教研效益达到最优化。今年下半年,为顺应“语文主题学习”与

“国学经典”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他们从古诗词、对联、童诗童谣、诗配画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规划,在赛课活动中,逐步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赵艳老师执教的《对联》,就试图从对联的发展、内容、形式等方面解读对联,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写作技巧,积累对联,并试着写作对联。“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3、鼓励外出学习,开阔教师视野

实践中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年度,我校共派出约二百人次到河南林州、曲阜、潍坊、德州、济南等地学习。特别是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与国学教育的开展,我们选派骨干语文教师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在河南林州举办“语文主题学习”河东区教干培训班等,王守品校长、教研室教导处人员及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泗水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国学教育第十四期和十五期的培训,提升了教干教师国学素养,开阔了国学教育开展的视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学习归来后我们以还原课、汇报会的形式展示了学习内容,分享了学习成果。通过外出学习,教干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业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理清了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打造高效课堂,培育课堂改革文化

我校自2013年3月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历时三年。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思想,到今年的语文践行“语文主题学习”教改思想,数学教师熟练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英语艺体教师熟练掌握“本色课堂”教学策略并有所创新。从中小本部的改革也逐渐扩散到了学区小学。三年来我们赛课研讨900余节,听评课11000多节次,教师授课水平正逐步提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课堂教学效率正稳步提高。

课改从转变观念开始。“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一盘菜;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课改初期我们就提出:“课堂改革我们绝不搞花架子,我们必须从解决课堂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落脚点在课堂的简约高效,在于学生素质提升。我们要求老师真正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在脑海里真正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生本教学”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深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国学经典教育与“曾曦作文”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语

文综合素养。学生阅读的数量与品质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解决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与思想。从4月份开始,我们就谋划制定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革领导小组,先从研讨会的角度,试上“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课型,学习课改思想;组织了各年级语文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向全街道教师下发了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稿,让老师试上;申报教育部“语文主题学习”立项课题,从课题研究高度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9月份我们修订出台了《课改指导意见ⅩⅩ下半年》,把“语文主题学习”课改实验放到赛课中加以锤炼与提升;在区、街道语文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凝结所有老师智慧的集体备课教案,10月份我们印发给了每位语文老师;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

国学经典是孩子语文素养形成的源泉,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渐成素养。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稳步推进。语文课的经典味不能少,我们落实了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与孩子课课相伴;经典诵读课程不能少,在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开发校本课程,《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对联》等正渐趋成型,让经典诵读课程化;经典诵读时间不能少,在落实地方国学课程开课的同时,我们让语文老师从阅读课中挤出一课时,定时开展国学教育,并认真落实晨读暮醒制度。

“曾曦作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有效补充与提升。我们首先积极选派教干教师参与区“曾曦作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曾曦作文教学思想与流程,组织学生订阅相关刊物;其次召开“曾曦作文”研讨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实践感悟;再次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从实践的角度,剖析课堂教学得失,引领全校“曾曦作文”教学的开展。

课堂评价有效益。推行课改我们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估入手,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要求简约实在,以小组星级评价为依托,提升小组内部竞争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也被评为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先进学校、河东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河东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领导要求和教师的期望仍存在差距,我们将在反思中求改进,在改进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努力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doc

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纪实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综合个性”,是一种“教育场”,更是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用国学经典文化涵养学校生态,用国学的精神去熏染人,用国学的氛围去感召人,用国学的魅力去浸润人,用国学的品位去提升人,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国学素养。涵养学校文化生态,从打造国学教育名校做起!

——题记

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始建于1984年,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78人,教职工78人,下辖四处村级联小。一年来,学校秉持“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让每个孩子都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办适合每个孩子未来成长的教育”为办学目标和愿景,紧紧围绕《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三年发展行动规划》,本着常规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以涵养学校文化生态

打造国学教育名校”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提升育人环境,加强教师培养,积极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品牌创建等活动,全面推进了国学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一、打造书香校园,培育儒雅国学校园文化

ⅩⅩ历史悠久,人文知识积淀丰厚。“龙山遗址今犹在,释佛禅寺钟声扬。ⅩⅩ庄中分金台,犹闻管鲍分金声”,就是对ⅩⅩ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坐拥历史,心怀激荡,培育当代儒雅内涵,我们责无旁贷。

1、营造书香氛围,打造儒雅文化

我们自2012年起确立了“让书与我们同行”的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儒雅少年”行动方案》,作为学校课题精心组织实施,从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到校本课程体系的创建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下半年我们从做在当下,着眼未来考量,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确立了“为幸福人生做准备”之校训,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ⅩⅩ至2017学校三年发展行动规划》。

学校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校园氛围。校园布局规范,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清晰合理,井然有序。教学楼前桂香苑布局典雅,小巧精致,金桂、丹桂、雄黄桂、四季桂等各色桂花姿态婀娜,雍容典雅,千姿百态的文化石,或立或卧点缀期中;桂花、槐花香飘十里,松树、香樟树四季常青,朴树、槐树、玉兰树婀娜多姿,柿子树、石榴树、山楂树硕果累累。把餐厅楼、教学楼、办公楼分别命名为“知味楼”(知五味而睿智)、“书香楼”(知书香而儒雅)、“知行楼”(知践行而聪敏),这些名字的出处都是儒家经典作品。楼房廊道为儒家文化主题,《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作品点缀其间,漫步其中,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每层教学楼两端,设置精致典雅的读书吧台,取名“励耘书屋”、“书香阁”等,书吧配备了3000余册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少儿书籍,课下孩子们徜徉其中,随手翻阅,怡然自得,乐在其中……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2、诵读千古美文,润育儒雅内涵

今年我们出台了《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和《国学经典诵读安排表》,在蓓蕾读书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从下发读书活动实施计划、印制阅读篇目,到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撰写读书卡片、评选古诗背诵大王、开展写字训练,从每个班级推出课前诵读,到广播站定期播放师生的诵读吟唱,到校报校刊的师生佳作展示以及文学社的文学讲座、阅读欣赏、郊外采风、诗歌创作、我读我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为纪念孔子诞辰,9月28日我们隆重举行了“沂蒙开蒙礼”暨纪念“孔子诞辰日”活动,从拜师到诵读《论语》等经典,让学生走近儒家先贤,领略国学魅力。从10月份开始,中午的国学大讲堂和孩子们每天相约,让国学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更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正成为我校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3、加强习惯养成,培养儒雅气质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份我们都扎实开展 “学生习惯养成月”活动,除行为习惯养成外,我们重点从学生的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善于交流、认真书写等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培养一年级刚入学孩子的习惯,我们组织一二年级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入学教育》,并在开学前两天对一年级孩子进行了系统的入学教育。

从2013课改伊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提出“比谁坐姿端正,身体与桌保持一拳”、“比谁握笔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要求,并制成竖板悬挂于教室的两边,要求教师由此入手,对学生进行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真书写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把对学生习惯要求的次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

其次,对学生实行星级评价。我校不再进行“优秀少先队员”或“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以全员鼓励为主,对学生实施星级评价。出台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五星少年及阳光少年评比标准》,把星级少年和阳光少年的评价主体放在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只是统一组织和协调。从而把过程评选和学期末评选有效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幸福人生做准备。

再次,我校还重点进行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出台了规范学生书写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抓好四个规范(规范学生用笔、规范学生作业、规范单元作业、规范质量检测),将书写质量纳入教师常规评估,将卷面分纳入学生质量检测评估。通过评估、比赛等措施,促使教师重视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丰富活动开展,展示儒雅风范

在开展系列读诗颂典活动的同时,我们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了古琴、口风琴、葫芦丝、绘画、书法、乒乓球、足球等20多个学生社团,利用周二、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年来我们开展了陶笛达人擂台赛、“书香六一”活动展示、秋季运动会、全体跳绳达标竞赛、校操比赛、科学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电脑作品制作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才干,增强了学生体质。在年初区教体局举办的“陶笛达人擂台赛”活动中我校选送的两个节目分获一二等奖,在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作文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市电教馆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我校三位同学获二等奖,在河东区教育体育局与区科协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绘画比赛中我校12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打造教师研训共同体,孕育教师国学内涵发展文化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活水之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师流动性强,造成我校缺少名教师的引领,制约了学校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此我们一直把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

1.双十佳教师评选,培育师德内涵

我们从2008年开始连续组织了七届“感动校园教师””评选活动,从师德师风、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培育自己的典型,优先为他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作为学校树正气、树名师的特色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为了深化课改,表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自2013年课改开始,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优秀课改教师和优秀课改组的评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既锻炼提升了名师素质,又较好的实现了名师辐射带头作用。

2打造研训共同体,实现自我素质提升

在平时教研活动中,我们以备课组为评价单位,在赛课活动中开展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同课抽上活动、异课各上活动等,从理论引向实践,既发挥共同体(备课组)的教研功能,让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合作教研效益达到最优化。今年下半年,为顺应“语文主题学习”与“国学经典”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他们从古诗词、对联、童诗童谣、诗配画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发展规划,在赛课活动中,逐步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赵艳老师执教的《对联》,就试图从对联的发展、内容、形式等方面解读对联,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写作技巧,积累对联,并试着写作对联。“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3、鼓励外出学习,开阔教师视野

实践中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我校共派出约二百人次到河南林州、曲阜、潍坊、德州、济南等地学习。特别是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与国学教育的开展,我们选派骨干语文教师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国“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研讨会,在河南林州举办“语文主题学习”河东区教干培训班等,王守品校长、教研室教导处人员及部分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泗水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国学教育第十四期和十五期的培训,提升了教干教师国学素养,开阔了国学教育开展的视野。“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学习归来后我们以还原课、汇报会的形式展示了学习内容,分享了学习成果。通过外出学习,教干教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教学业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理清了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打造高效课堂,培育课堂改革文化

我校自2013年3月开始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历时三年。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践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改思想,到今年的语文践行“语文主题学习”教改思想,数学教师熟练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英语艺体教师熟练掌握“本色课堂”教学策略并有所创新。从中小本部的改革也逐渐扩散到了学区小学。三年来我们赛课研讨900余节,听评课11000多节次,教师授课水平正逐步提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课堂教学效率正稳步提高。

课改从转变观念开始。“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一盘菜;从内部打破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观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课改初期我们就提出:“课堂改革我们绝不搞花架子,我们必须从解决课堂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落脚点在课堂的简约高效,在于学生素质提升。我们要求老师真正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在脑海里真正来一场转变教学观念的革命,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的树立起新的“生本教学”教学观;真正的树立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深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国学经典教育与“曾曦作文”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学生阅读的数量与品质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解决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与思想。从4月份开始,我们就谋划制定了《ⅩⅩ街道中心小学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成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革领导小组,先从研讨会的角度,试上“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课型,学习课改思想;组织了各年级语文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向全街道教师下发了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语文主题学习”集体备课稿,让老师试上;申报教育部“语文主题学习”立项课题,从课题研究高度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9月份我们修订出台了《课改指导意见ⅩⅩ下半年》,把“语文主题学习”课改实验放到赛课中加以锤炼与提升;在区、街道语文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凝结所有老师智慧的集体备课教案,10月份我们印发给了每位语文老师;在自我申报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语文“主题式.经典诵读”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冒尖发展,拉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自我特色。

国学经典是孩子语文素养形成的源泉,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渐成素养。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稳步推进。语文课的经典味不能少,我们落实了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与孩子课课相伴;经典诵读课程不能少,在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开发校本课程,《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对联》等正渐趋成型,让经典诵读课程化;经典诵读时间不能少,在落实地方国学课程开课的同时,我们让语文老师从阅读课中挤出一课时,定时开展国学教育,并认真落实晨读暮醒制度。

“曾曦作文”教学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有效补充与提升。我们首先积极选派教干教师参与区“曾曦作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曾曦作文教学思想与流程,组织学生订阅相关刊物;其次召开“曾曦作文”研讨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实践感悟;再次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从实践的角度,剖析课堂教学得失,引领全校“曾曦作文”教学的开展。

课堂评价有效益。推行课改我们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估入手,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我们积极倡导教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要求简约实在,以小组星级评价为依托,提升小组内部竞争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在,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也被评为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临沂市蓓蕾读书工程先进学校、河东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河东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距领导要求和教师的期望仍存在差距,我们将在反思中求改进,在改进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努力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小学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国学教育初探

[摘要]: 本文着手于国学的涵义,在分析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及小学国学教育的可行性后探索小学国学教育的立足点,倡导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对小学的国学教育进行初探。

[关键词]: 小学国学;课程.重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在小学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行又如何实施呢?

一、国学的涵义

什么是“国学”呢?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辞海》对国学的解释,“国学称‘国故’,即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或者是“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之学校,而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之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礼记·学记》上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所谓“国有学”,大概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将“国”与“学”相连并称之语。当时所称的“国学”,实际上是朝廷及诸侯国中的最高学府,和后代的“太学”略为相似,也就是辞海中的第二种解释的意思,与今天所谈的“国学”名同而实异。“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1](张岱年, 2003.)《现代汉语词典》直接把国学解释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含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科目”。由于儒家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所以,国学实际上指的就是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二、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容易使人们产生一些疑虑如国学是不是太落后了?学生的负担是不是会增加?现代化的时代还需要国学吗?学生考试科目中没有国学,开设国学课程有必要吗?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调查组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也就是只有5%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在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堪忧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是因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国学,没有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重要意义在于: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学兴趣的养成。兴趣是靠从小培养的,学生只有从小接触国学,慢慢领悟国学的精神博大,在生活中受到感悟,才能更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能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国学中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非三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心信,行之以廉洁,众皆悦之,自己为足,而不可与下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有前人的思想做指导,学生在成长中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和学生的爱国精神。《孙子兵法》中写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在学习阶段,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树立远大抱负,“如欲治平天下,天当近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才能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保存自身文化优势。中国人如果从小就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谁来继承中华文化呢?一个没有传承文化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和影响不了世界的。学生只有从小学习国学,国家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只有学习历史文化,才能体现文化的精髓。中国儒家文化宣扬“礼”文化,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简朴、积极进取、知行一致等行为。好的习惯在于教育养成,人的行为不能只用法律来规范,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从小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防止学生长大后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及整个国民的素质。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也是不断充实的。历史文化就如同根基,从小感受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的基础上搭建我们的新文化。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国学的内容一般不好理解,很多人怀疑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国学的可行性。实际上,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从人和物两个因素上都具备了可行性。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国学的认知能力,而且小学阶段也是适合学习国学的年龄阶段。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6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认为5到15岁的孩子,要实施宽严适度的道德教育,使其走出可能出现的精神危机。他强调人的品德与智力发展及成就一样重要,对人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而这项工程必须从人的童年开始。我国一些比较著名的专家学者像冰心、赵朴初等九位专家也提倡对国民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应从儿童抓起,认为应该建立一些儿童古典文学学校来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现在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在小学学习国学。在对卓雅小学32名家长的随机访问中,有81%的家长支持孩子在学校学习国学课程,感受国学文化。其中有34%的家长会让学生在周末参加国学班。据卓雅小学校长陈斌讲,有一名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国学教育,还特意给学生转了学,进入了卓雅小学。

现在有很多的小学已经认识到了开展国学课程的必要性,已经作出了典范。据报道,深圳近百所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国学教育,他们提出“‘新六艺’国学启蒙教育行动方案”,按照诗、礼、书、画、武、乐进行。深圳市罗湖区的凤光小学是深圳市较早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之一。凤光小学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国学教育:学校门口的大型电子屏幕每天都会播出学校精选出的《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学生们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国学的氛围。深圳市南山区的卓雅小学以国学为特色,组织学生清晨和下午上课前诵读国学经典,并把孔子的塑像置于校园最明显的位置突显文化氛围。卓雅小学校长陈斌认为 “国学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他还专门派人员对其他省市和学校做调研,借鉴经验,在学校内坚持并积极开展国学教育。

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现在大多国学教师由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担任。2001年,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中创办了人文科学试验班,培养研究国学的人才。2005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日前举行了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此次招生两个班,计 58 名学生,采取6年制的本硕连读学制。高等学校对培养国学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地方开展国学课程的小学也积极开展国学师资培训,所以,在国学教师培养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四、小学国学教育的立足点

学校要进行国学教育,就必须要有国学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范围从逻辑上既包括校定课程,也包括国家或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还在较大程度上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2](李臣之, 2004)现在国家还没有在小学阶段把国学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之内,但是国家允许学校进行三级课程管理,实行校本课程。所以,小学要施行国学教育,就必须以学校为本进行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把握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国学策略和课题研究为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出了总体的方向。小学应该在教育系统宏观的指导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走向进行课程开发。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树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观念。教师组织领导国学教学,对教学现有的教材和学生情况最为了解,在开发国学课程的过程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推动同伴合作交流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成为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民主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学校国学课程的领导层、课程教学专家、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营造民主开放的资源开发环境,使得学校能开发出更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国学课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必须具有领导权。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本身就是学校自主权的体现,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的领导者,必须在面对问题和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有绝对的领导权。校长必须在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前组织相关人员要对学校的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课程设置总体预测。学校应采取问卷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点和期望、建立良好的教师和领导队伍、考核学校建立国学教育设施的能力、分析现有教材以及把握开展国学教育的预期目的。校长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出现政策和动态作及时的调整,进行全程的管理。(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指的是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教育行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开设国学课程并不是要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在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层次差异。国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治家格言》、《四书》、《老子》、《庄子》、《易经》等等。校本课程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而且这些作品在难易程度和深度上要适度,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易入难,难易结合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成长阶段,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新颖并能够增加小学生对国学的感悟和兴趣。小学生天性爱动,所以国学课程要把历史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领悟能力。小学生思维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学课程内容编排要适当。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长远发展原则。开设国学课程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华文化学术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学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学校设置的课程要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光考虑知识严密,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思维等人文品格,不能把教材变成学生填鸭式说教。国学教材选择的标准之一是要突出人文性、审美性,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来考虑。国学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兼顾文化教育的传统。国学教材,应有浓厚的文化、尤其是人文文化气息。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选文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内涵,要求选择的教材要思想深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教材中文章篇目的选择、体裁、体例的安排,要突出时代性。在内容上合理编排,不同文章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不同方面,这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靠一个人,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的。编写出的校本课程还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检验,所以,学校应重视学校开发的国学课程,对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校本课程适当的修改以使该课程设置能达到学校开设国学课程的目的,使以学校为本的课程能够保持持久价值。(三)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开发校本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在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采取老师讲解和同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我国的国学古文学内容偏多,那么在课程内容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图片等内容,增加同学们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理解。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立标语条幅或雕塑等用隐性文化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和受到熏陶。国学教学还可以和政治理论课或语文等交叉学科紧密结合。国学课程的内容的学习并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地理位置进行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实施,如学校如果靠近山林,可以对学生进行田园感悟教育、自然和谐教育等;学校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进行国学宣传教育;学校可以用国学内容进行知识竞赛、征文、文体活动等。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资源实施。网络资源的快洁便利可以使学生对国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灵活方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还可以把学校的国学特色经验介绍给其他地区和学校,并能从其他地区和学校得到反馈意见和经验,实现资源互联共享。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在小学中开展国学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学校和社会认识到这一点,让国学从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不断探索小学国学教育经验,中国的国学教育才能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3.[2] 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取向与实做[J].课程教材教法, 2004,(5).[3] 刘旭东,张宁娟等.开发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4] 田冬.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1.[5] 宋惠昌.“国学热”中的沉思[J].前线,2006(3).[6] 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7] 康伯春.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8] 曾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6,5.[9] 覃启勋.国学三议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5(6).

第四篇:小学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国学教育初探

重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在小学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行又如何实施呢?

一、国学的涵义

什么是“国学”呢?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辞海》对国学的解释,“国学称‘国故’,即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或者是“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之学校,而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之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礼记·学记》上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術有序,国有学。”所谓“国有学”,大概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将“国”与“学”相连并称之语。当时所称的“国学”,实际上是朝廷及诸侯国中的最高学府,和后代的“太学”略为相似,也就是辞海中的第二种解释的意思,与今天所谈的“国学”名同而实异。“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1](张岱年, 2003.)《现代汉语词典》直接把国学解释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含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科目”。由于儒家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所以,国学实际上指的就是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二、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容易使人们产生一些疑虑如国学是不是太落后了?学生的负担是不是会增加?现代化的时代还需要国学吗?学生考试科目中没有国学,开设国学课程有必要吗?

《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调查组对某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一般人没有读过,也就是只有5%的学生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在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堪忧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是因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国

学,没有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重要意义在于: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学兴趣的养成。兴趣是靠从小培养的,学生只有从小接触国学,慢慢领悟国学的精神博大,在生活中受到感悟,才能更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能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国学中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非三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心信,行之以廉洁,众皆悦之,自己为足,而不可与下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有前人的思想做指导,学生在成长中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和学生的爱国精神。《孙子兵法》中写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在学习阶段,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树立远大抱负,“如欲治平天下,天当近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才能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忘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保存自身文化优势。中国人如果从小就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谁来继承中华文化呢?一个没有传承文化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和影响不了世界的。学生只有从小学习国学,国家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只有学习历史文化,才能体现文化的精髓。中国儒家文化宣扬“礼”文化,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简朴、积极进取、知行一致等行为。好的习惯在于教育养成,人的行为不能只用法律来规范,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从小认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防止学生长大后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及整个国民的素质。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也是不断充实的。历史文化就如同根基,从小感受传统文化,才能在历史的基础上搭建我们的新文化。

三、小学国学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国学的内容一般不好理解,很多人怀疑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国学的可行性。实际上,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从人和物两个因素上都具备了可行性。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国学的认知能力,而且小学阶段也是适合学习国学的年龄阶段。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6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科尔斯认为5到15岁的孩子,要实施宽严适度的道德教育,使其走出可能出现的精神危机。他强调人的品德与智力发展及成就一样重要,对人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而这项工程必须从人的童年开始。我国一些比较著名的专家学者像冰心、赵朴初等九位专家也提倡对国民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应从儿童抓起,认为应该建立一些儿童古典文学学校来培养学生的文学基础。

现在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在小学学习国学。在对卓雅小学32名家长的随机访问中,有81%的家长支持孩子在学校学习国学课程,感受国学文化。其中有34%的家长会让学生在周末参加国学班。据卓雅小学校长陈斌讲,有一名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国学教育,还特意给学生转了学,进入了卓雅小学。

现在有很多的小学已经认识到了开展国学课程的必要性,已经作出了典范。据报道,深圳近百所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国学教育,他们提出“‘新六艺’国学启蒙教育行动方案”,按照诗、礼、书、画、武、乐进行。深圳市罗湖区的凤光小

学是深圳市较早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之一。凤光小学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国学教育:学校门口的大型电子屏幕每天都会播出学校精选出的《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学生们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国学的氛围。深圳市南山区的卓雅小学以国学为特色,组织学生清晨和下午上课前诵读国学经典,并把孔子的塑像置于校园最明显的位置突显文化氛围。卓雅小学校长陈斌认为

“国学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他还专门派人员对其他省市和学校做调研,借鉴经验,在学校内坚持并积极开展国学教育。

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现在大多国学教师由具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担任。2001年,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中创办了人文科学试验班,培养研究国学的人才。2005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日前举行了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此次招生两个班,计 58 名学生,采取6年制的本硕连读学制。高等学校对培养国学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地方开展国学课程的小学也积极开展国学师资培训,所以,在国学教师培养方面,已经开始起步。

四、小学国学教育的立足点

学校要进行国学教育,就必须要有国学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范围从逻辑上既包括校定课程,也包括国家或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还在较大程度上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2](李臣之, 2004)现在国家还没有在小学阶段把国学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之内,但是国家允许学校进行三级课程管理,实行校本课程。所以,小学要施行国学教育,就必须以学校为本进行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把握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国学策略和课题研究为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出了总体的方向。小学应该在教育系统宏观的指导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走向进行课程开发。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树立教

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观念。教师组织领导国学教学,对教学现有的教材和学生情况最为了解,在开发国学课程的过程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推动同伴合作交流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成为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民主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学校国学课程的领导层、课程教学专家、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营造民主开放的资源开发环境,使得学校能开发出更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国学课程。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校长必须具有领导权。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本身就是学校自主权的体现,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的领导者,必须在面对问题和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有绝对的领导权。校长必须在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前组织相关人员要对学校的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课程设置总体预测。学校应采取问卷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点和期望、建立良好的教师和领导队伍、考核学校建立国学教育设施的能力、分析现有教材以及把握开展国学教育的预期目的。校长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出现政策和动态作及时的调整,进行全程的管理。(二)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指的是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教育行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开设国学课程并不是要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在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层次差异。国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治家格言》、《四书》、《老子》、《庄子》、《易经》等等。校本课程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而且这些作品在难易程度和深度上要适度,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易入难,难易结合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成长阶段,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新颖并能够增加小学生对国学的感悟和兴趣。小学生天性爱动,所以国学课程要把历史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领悟能力。

小学生思维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学课程内容编排要适当。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长远发展原则。开设国学课程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华文化学术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学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学校设置的课程要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光考虑知识严密,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思维等人文品格,不能把教材变成学生填鸭式说教。国学教材选择的标准之一是要突出人文性、审美性,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来考虑。国学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兼顾文化教育的传统。国学教材,应有浓厚的文化、尤其是人文文化气息。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选文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内涵,要求选择的教材要思想深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教材中文章篇目的选择、体裁、体例的安排,要突出时代性。在内容上合理编排,不同文章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不同方面,这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靠一个人,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的。编写出的校本课程还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检验,所以,学校应重视学校开发的国学课程,对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校本课程适当的修改以使该课程设置能达到学校开设国学课程的目的,使以学校为本的课程能够保持持久价值。

(三)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开发校本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在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采取老师讲解和同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我国的国学古文学内容偏多,那么在课程内容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图片等内容,增加同学们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理解。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立标语条幅或雕塑等用隐性文化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和受到熏陶。国学教学还可以和政治理论课或语文等交叉学科紧密结合。国学课程的内容的学习并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地理位置进行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实施,如学校如果靠近山林,可以对学生进行田园感悟教育、自然和谐教育等;学校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进行国学宣传教育;学校可以用国学内容进行知识竞赛、征文、文体活动等。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资源实施。网络资源的快洁便利可以使学生对国学内容的选择更加灵活方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还可以把学校的国学特色经验介绍给其他地区和学校,并能从其他地区和学校得到反馈意见和经验,实现资源互联共享。

国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在小学中开展国学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学校和社会认识到这一点,让国学从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不断探索小学国学教育经验,中国的国学教育才能持久发展。

第五篇:国学教育总结

三年级下国学教育教学总结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的要求,我们三年级下期的诵读内容《少儿国学》后半段。为了顺利完成诵读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少儿国学》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一年来,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1)单一的诵读指导

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因此,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

三、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国学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诵读上,就难免枯燥乏味,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知识,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与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学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本学期,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明情思祭先烈”系列活动,一学期来,我借助经典国学在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成长,在诵读中进步,在诵读中体会快乐。他们的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也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着手工作,一定会逐渐开创出培新小学的人文风光,为学生道德观念的养成,文化基础的奠定作出我们的贡献。

下载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教育总结

    国学教育总结 开学初,在学校的组织与大力宣传下,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国学《弟子规》的热潮,早读诵读弟子规,晚自习观看弟子规视频,跑操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得国学教育在学生......

    小学如何开展国学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 杨细丹(浙江苍南县龙港镇龙港第四小学,浙江温州325801) 随着社会上国学热的兴起,曾被遗忘了多年的国学教育,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正在全国......

    朱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总结

    国学经典教育总结 我们上学年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了国学经典活动方案,上学年初我校对学校大门两侧围墙进行粉刷,并以国学教育为载体的对墙体进行了的文化布置,大门左......

    小学国学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王美玲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国学不仅中国热,而且全球热。我深深地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决心将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为什么要开展国学教育

    为什么要开展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层面来看,亲近经典、承续传统,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董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1

    董庄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2014-07-13 14:42:23) 分类: 学校新闻 为积极响应曲阜市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号召,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使学生受到中华传......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促使学校师生诵读真正做到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营......

    小学国学教育工作计划(★)

    单台小学国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和科技局、中心校办公室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