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加乡村旅游设施的“体验”色彩
有形设施主要包括景区的景观建筑、游乐场所、购物场所、体憩场所以及洗手间等。传统营销策略一般仅仅考虑到这些设施的作用和效果,而忽略了他们对于营造整体体验氛围的作用。当然,方便优质的设施是旅游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但是在体验营销中,仅仅拥有方便优质的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这些设施发挥自己独特色化的体验功效。
(1)这些乡村旅游设施的外观形态要与体验主题保持一致。景区的景观建筑风格和游乐设施自然应该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这一般都能被认识到。但要达到营造整体体验氛围的目的,还要注意到购物场所、体憩场所乃至洗手间等的建筑设计风格,要力求这些乡村旅游设施的外观形态与主题保持一致。
例如在选择洽当的主题以后,乡村旅游景区的商店、饭店也可以根据设计符合主题的造型,如具有水乡风格建筑的商店、餐厅等。除了建筑的外观形态之外,暴露在游客视觉内的所有硬件设施,如游客体息的长凳,宣传栏等,也需要起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还有近些年来,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和景点都出现了仿树桩形状的的长凳、垃圾桶,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达到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效果。总之,设计者要充分发挥自己丰富想象力,设计出既美观实用,又能烘托主题气氛的设施,以帮助游客加深主题印象、增强体验经历。(2)乡村旅游设施要体现与游客的互动感。游客游览景区、欣赏景致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景点的风景、文物等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免不了要使用景点所提供的各种设施。如果能让这些设施与游客实施互动,进行交流,这样既可避免正陶醉在美景中的游客中断想象,又可利用这些设施来引导游客的想象,增加美好体验。让设施与游客实施互动,就是让设施能够表达情意,相比传统的设施,体验营销中的设施增加了传递信息的功能。从这些设施提供的服务中,游客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是时刻受到关注的,没有无聊感、寂寞感、失落感。在迪斯尼,顾客排队等候某些游乐项目时会看到这样的告示牌:“请等待30分钟”,事实上,或许只需25分钟。
这样一句简单的提示语,让游客感觉受到了关注。在旅游旺季,我国许多景区都会出现让游客排队等候的现象。但是,游客却常常显出等待的急躁。受迪斯尼的启发,乡村旅游景点应该考虑在游客需要排队的地方,为游客提供一些温馨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游客对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游客在排队过程中的枯燥感。总之,所有设施都要为主题渲染气氛。长阳有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条件,比如山水相映、幽深秀美的独特自然景观,“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典型居民建筑一一吊脚楼,丰厚的文化底蕴等,这些条件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
在这里,民俗风情不是用表演形式展示的,而是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既没有刻意追求保守传统,也没有故意做给人看的“民俗”表演。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的吊脚楼是鄂西、贵州地区土家族民居建筑表象特征,它凝结着这里的历史文化,古朴而有底蕴。
提升无形服务的质量 体验本质上就是通过商品这一载体,用优质服务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感觉。乡村旅游服务价值的提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城市化倾向,大都市商品化痕迹过重。目前,许多乡村旅游景区为了吸引城市游客,扩大游客来源,在规划设计、设施配备、项目开发、管理服务等方面刻意效仿宾馆接待标准,甚至不惜牺牲乡村特色和浓郁地方气息,不仅使商品和服务单一化、雷同化,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乡村旅游所特有的附加体验价值。当然,乡村旅游体验是双向的、互动的。
乡村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当然,乡村旅游产品也是一种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消费品,它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成分,也包含有相当大的无形服务成分,而且服务品质的优劣往往是决定旅游者是否再次购买。乡村旅游业中的服务由其从业人员提供,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维护设施与园内秩序人员、保持清洁的人员、前台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人员。而乡村
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了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提升,所以服务质量最终还是要从乡村旅游企业员工着手。(1>员工应为游客提供充满亲情的、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传统营销下,热诚、周到的服务一般被认为是优质的服务。而在体验营销中,员工服务不仅要做到热诚、周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性化的特征,体现人本主义。人性化的服务没有给员工规定如何运用语言和动作,而是要求员工真正做到设身处地去体会游客的心境和需求,并适时适地为游客提供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而不一定非要墨守工作守则。要求员工在与游客进行交流沟通时,把游客当作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来对待,以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思绪。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充满亲情的、细致入微的人性化和人本主义服务。例如,遇到与父母走散的小孩,园内工作人员从不广播。
因为广播会让很多妈妈紧张起来,看见自己的孩子不在视觉范围内,影响游乐趣。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会就用最快的速度把孩子送到所设托儿中心,然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找到其家长。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喝可乐,啃汉堡,过得挺快乐……此前一直心急如焚的家长此时对迪斯尼工作人员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带孩子来迪斯尼来游玩就无后顾之忧了。这种类似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通过东京迪斯尼乐园独特的服务理念,我们也应该有所启发和感悟。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给游客提供感到亲切和热情的服务,而且更周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借助我们人性化的服务,使游客得以尽享非常规性乡村旅游体验所带来的快乐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塑造为品牌,从而在赢得游客对其钟爱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和广泛的口碑集客效果。(2>加强对员工与游客交流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培训。景区工作人员在上岗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关的业务培训,上岗之后还有学习工作手册上的规则,接受工作经验指导。然而,由于影响旅游活动的因素众多,游客在游览景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生很多不可预知的事件。即使再详尽的工作手册,也不可能考虑到口常营运中的突发事件,并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说明如何应付处理。如果面对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以及种种琐碎问题,工作人员要能够给予及时满意的处理与答复,则游客烦恼会消失。
所以,仅仅培训员工怎么说,如何做是不够的,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员工形成一种能在服务过程中恰当地融入入个性化的自我表现的能力,提高优质服务来打动顾客。而且,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得到精神愉悦的同时,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也在进行一种体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巩固人们之间的关系,联络人们之间的情感,达到沟通信息和知识共享等目的。
设计互动体验过程 在给传统的硬件设施和无形服务添加上体验色彩后,最后的体验要素就是加入互动体验,把所有的体验要素加以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将旅游产品用体验包装起来,最终为游客奉献一个完美的体验产品。如果说增加乡村旅游设施的“体验” 色彩和提升无形服务的质量这两个因素是为主题服务,那么互动体验过程就是塑造主题,是所有体验要素中最为关键的一环。(1)用声音、气味等刺激游客的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器官。传统意义上,旅游最主要的是游客用眼睛去欣赏周围的景色,旅游活动通常是“走马观花”式的,游客几乎不需要在心理上投入和体验。而在体验经济时代,要为游客创造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景,仅靠视觉效果是远远不能为游客创造完美的体验的。就心理学角度而言,知觉具有整体性,所以旅游景区应该从视觉、听觉、感觉、嗅觉等多方面加深游客的整体体验。
(2)让游客主动参与其中。体验经济时期的旅游者需要的是参与体验,是满足自我的个性化需要的旅游经历。游客主要追求产品或者服务的实际功效和心理感知价值,而且旅游产品的心理感知价值与体验密切相关。所以单纯的游览风景并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旁观,要给游客以难以磨灭的体验,必须引导游客积极主动参与到旅游项目中,并在参与中思索与体会,否则仍得不到真正的体验。而且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效果就越持久、就越容易成功、越令人难忘。因此,体验式旅游必须精心导演活动,必须在活动中整合游客的多种感官刺激,调动旅客的参与性。施密特曾在《体验式营销》里写道,“许多人喜欢在自己的戏剧中扮演主角”。
所以,可以考虑为游客搭建表演舞台,让他们出演主角。在独具匠心的环境中,在鲜明的文化主题之下,企业甚至可以组织与之相关的专题活动。当然,要充分地了解和考虑游客 的个性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例如:“体验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这块神奇、原生态而神秘的土地上,各民族世代混居、杂居,相融共处,产生了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针对香格里拉的自然风情与民俗风情的风情体验;有针对旅行家、环保工作者代表体验香格里拉的原始与神秘的生存体验;有针对摄影家和地理学家关注香格里拉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现场解读沧海桑田变化的环境体验。总之,顾客总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来寻找他所需要并想得到的各种信息,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整理组织:部分是理性的,部分是感性的。
任何能被发觉和感知到的信息或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信息都可以看做是构成体验的素材。我们能够意识到能被看到的信息是素材,却往往忽略看不到但能嗅到、感觉到、品尝到或听到的信息。其实,产品和服务提供能看见的有形素材,如硬件环境。而员工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却提供了另一部分无形的素材。每一种素材都会对顾客产生一定的影响,所有这些素材的有机配合构成了完整且完美的顾客体验。旅游业搞体验营销,就应该为所有这些素材加上体验的色彩,打造出真正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体验产品。
开发设计具有乡村独特地域特色或文化内涵的纪念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乡村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认识不足、乡村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没有未得到有效地保护从而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品种雷同、缺乏浓郁乡土地方特色等,有的甚至没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体现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化内涵,在内容、样式、色彩、工艺等方面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在种类、技术、材料等方面则要不断推陈出新,在设计中能够体现我国乡村旅游产品文化承载的历史积淀、民族习惯、风土人情、艺术风格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如我国的锦制品,乡土气息浓厚,特色各有千秋。主要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的壮锦,传统沿用的纹样主
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 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极富民族风格和本地特色文化。
主要产地公布于傣族世居的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等地的傣锦设计,需几百乃至上干根细绳在“纹板”上表现出来,倘若结错一根细线,就会使整幅傣锦图案错乱。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它的图案有待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每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人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的黎锦,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
对于追求异质文化体验的游客来说,乡村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越鲜明,文化层次内涵和品味越高,它的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就越突出,也就越受到游客的欢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背景、文化溯源,在设计到制造中每个环节体现当地独特的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同时,要加大对各地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专利、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形成各地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创新机制。此外,设计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要注重其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结合。具有实用价值的乡村旅游产品才具有广阔的市场。某些乡村旅游产品的实用功能往往被弱化,实用性差,游客购买兴趣不大。要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结合,根据细分市场需求来设计实用、便于携带、有地域特色和浓厚文化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
因此,构建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营销策略,不仅要锁定文化内涵,明确体验主题,还要充分重视内部体验氛围的营造,加强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感情交流、人际尊重和工作成就方面的体验,开发设计具有独特地域特色或文化内涵的纪念品,与游客共同创造和享受难忘的体验经历。
总结与展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未来我国旅游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乡村旅游业必将蓬勃发展,而产品雷同化以及体验内涵不足将是乡村旅游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系统性的体验价值思维指导乡村旅游业具体营销实践,有助于乡村旅游企业从体验价值出发,开展多层次经营活动,进行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营销策略创新活动。乡村旅游企业开展体验价值营销活动,首先应从乡村旅游市场资源入手进行分析,通过识别乡村旅游的顾客需求,细分目标顾客,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差距,进行修正。在营销模式制定中,首先要对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进行界定,进而根据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进行乡村旅游市场定位,然后依据乡村旅游体验价值和乡村旅游市场定位提出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营销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其文化内涵,确定鲜明体验主题,把握顾客真正需求来实现其体闲、愉悦、体验价值,结合体验营销策略,由此总结出乡村旅游体验价值策略。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符合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将体验价值运用到乡村旅游的实践中,使乡村旅游能够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尽管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乡村旅游体验价值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但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点多而散,本文在对研究中无法将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客源市场状况全面客观地一一兼顾到。
并且本文对于乡村旅游体验价值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限于本人对乡村旅游体验价值的理解,以及乡村旅游企业工作经验的缺乏,文中针对乡村旅游体验价值的营销实践多以己有乡村旅游企业成功案例作为指导,缺乏更为详实而完整的定量分析和具体实践检验。乡村旅游体验价值策略涉及的内容很多,可实证研究的内容也很多。因此,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将是今后研究努力的主要方向。
第二篇:乡村旅游之体验营销
乡村旅游之体验营销
乡村旅游满足了旅游者感受与城市生活截然相反的乡村生活的体验需求,对于追求返璞归真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营销问题十分必要,对繁荣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需求和体验营销
1、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趋向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方式较之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情感需求的比重增加;从消费内容来看,大众化旅游产品日渐失势,消费者开始追求能彰显自己个性的品和服务;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注重接受产品时的感受;从接受产品的方式看,消费者乐于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消费者越来越情感化、个性化、感性化,其需求重点已由追求实用转向追求体验,在产品或服务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重视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
2、体验营销的概念
伯恩德▪施密特在《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关联等5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了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为宗旨,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将消费过程看作是一种整体体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产品,注重顾客的参与和氛围的营造,力图通过满足顾客的体验需要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取利润的目的。
3、体验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特点
体验营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产品或服务为媒介,企业和消费者进行行为和心理的互动,从而实现两者的深层认同。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以消费者的体验为中心,与侧重于特色与功效的传统营销不同,体验营销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经历对感觉、内心和思想的触动,从而把企业、品牌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2)以感性营销为支点,体验营销试图寻找导致消费者情感变化的敏感点,并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使消费者的求美心理和浓郁的人情味都得到了满足;
(3)以社会文化为为导向,体验营销不再把产品和竞争的分类限定在狭窄视野里,而是把产品或服务置于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寻找内在联系,形成协同体验,并且注重购买后的顾客反映,努力提高品牌的忠诚度。
4、体验营销的方法
体验营销的方法和工具种类繁多,企业要善于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有:
(1)感官式营销,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
(2)情感式营销,在营销过程中,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使消费者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来;(3)思考式营销,启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4)行动式营销,通过偶像、角色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得以改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5)关联式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和行动或营销的综合。
二、乡村旅游进行体验营销的必然性
(一)乡村旅游的体验本质
1、从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
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给都市人提供一个认识农村、体验农家生活、追寻古朴民风民俗的机会,为游客提供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逃避现实的体验。面对生动的、具有审美感受的乡村景观,旅游者暂时从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中脱离出来,体验轻松与自然,并将这美好的体验永远留在记忆中。
2、从体验的内容来看,乡村旅游是体验的大舞台
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包括娱乐、教育、审美和逃避现实四个领域,最难忘的体验是处于四者交汇的“甜美的亮点”。四者与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一致甚至是融合于一体的,无论是“娱乐观光”乡村游、“劳动教育”乡村游还是“民俗文化”旅游或是“农家乐”乡村游,都为旅游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全身心参与,并拥有自己独特记忆的经历。
(二)体验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从乡村旅游消费者需求变化来看
体验经济时代,展示个性和交流沟通是逐渐成为消费趋向。乡村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农业观光旅游,他们更强调的是一种参与,一种体验,譬如亲身参与乡村劳动,感受其中浓郁的乡土味和人情味,借参与产生互动,加深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体验已成为旅游者购买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这为开展乡村旅游体验营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从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来看
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表现出对自然风景资源、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乡俗节庆活动的极大依托性,产品容易模仿,造成了整个行业产品趋同化严重。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深入研究顾客的体验需求,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并增强其忠诚度的目的,从而全方位的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3、从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需要来看
目前乡村旅游存在市场集中度差、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方式雷同等问题,品牌优势很难形成,乡村旅游要发展,应针对体验经济时代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意识到营销规则的变化,否则必然要被市场淘汰。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贯穿整个经营管理过程。
三、体验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调整
(一)设计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主题
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主题是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营销策略的首要因素。体验主题不一定是企业经营使命的简单重复,但它应该作为体验设计的指导性纲领,将企业的各种活动和产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题是在了解消费者心理需求和欲望的前提下,定位在消费者心理的,它本质是针对某一目标市场,突出文化内涵,并以高度形象化语言概括,以最终形成品牌为目的的营销过程。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体验型行业,其产品定位集中体现在主题上,也就是体验主题化。乡村旅游主题应该从作为其动力来源的乡村意象中提炼出征服旅游者内心的“品味”概念,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主题的确定必须体现乡村旅游地的特色,应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显个性,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雷同,通过每一个细节来强化主题。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个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主题。
(二)整合各种感官刺激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即利用人体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开展以“色”悦人、以“声”动人、以“味”诱人、以“情”感人的体验式情景营销,并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使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感官营销可令消费者识别产品,引发购买动机与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如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和感人的魅力,国外有一种理论叫“七秒钟色彩”,即对一个人的认识乃至对一种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象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并产生独特的促销效果。由此可见,感官因子给产品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作用是惊人的。
以视觉为例,乡村旅游地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要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如在设计建筑时要尽量运用当地的木材、石料、竹子、藤类等自然材料,除色彩要与环境协调外,还要杜绝诸如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厕所卫生差等“视觉污染”。实际上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因此,应该围绕主题把食、住、行、游、娱等各种服务用体验的观念整合起来,营造一个乡村特色浓郁的体验性场景,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三)激发游客的情感
情感营销是以消费者内在的情感与情绪为诉求,通过激发和满足顾客的情感体验来实现营销目标。情感营销的核心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密切关注客顾客的需求,提供真正使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由此提升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因为顾客对于符合心意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情感营销的策略是在营销过程中引发出一种心情或者一种特定的情绪,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充满感情色彩。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了解用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
从消费实践来看,旅游者总是关注旅游产品与自身关系的密切程度,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感性旅游产品。亲近自然、远离喧嚣、贴近人心、爱心的奉献、亲情的呼唤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运用情感营销策略的基本诉求。
(四)引导游客的思维
思维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惊奇、兴趣和对问题的统一或各异的思考。思维营销以智慧的火花为卖点,通过激发消费者解决问题的欲望,并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自我成就感。思维营销的魅力在于让消费者通过自己的想法与产品或企业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好的思维营销往往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乡村旅游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具有较好的引发思考的功能。大棚蔬菜、花草树木、昆虫、家禽都可以告知一段自然界生物生长的经历,这些生物奥妙能激发广大都市人的兴趣,激活其思维和探究欲望。如深圳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聘用农学博士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示范区管理得井然有序,并将农业产品开发成为观光农业,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体验,观摩学习,自主探究,使游客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并由此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
(五)营造参与互动的氛围
所谓参与营销就是企业在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是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和让广大消费者参与进来,按照消费者的生活意识和消费需求开发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生活共感型”产品,使他们在对最终产品满意的同时,其兴趣、爱好、想像力和抱负也得以实现。
体验营销的核心是吸引消费者参与并产生互动。为了强化参与的体验性,让游客亲自参与乡村生活、生产的某一过程,比如游客可以住在农家院、品尝农家饭,感受浓浓的乡情和纯朴的民风;还可以自己下地采摘瓜果、上山挖野菜、甚至自己动手制作豆腐、蘑菇等,切实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创造的喜悦。
(六)提升服务的体验价值
基于体验营销的服务营销是以顾客的服务体验为诉求,注重如何使服务个性化,如何使顾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如何将服务利益转换成能给旅游者带来高水平体验的迹象。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的关键,服务质量往往取决于员工的服务态度、技能和服务水平。
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接待、服务人员主要以农村青年为主,由于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及缺乏规范的服务培训,整体接待服务水平较低。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在岗员工的培训。通过服务员工的服饰和风度,服务设施的照明、温度和色调,服务场景的空间布局、美学展示等都可以提升服务的体验价值,提高游客的体验感知与满意水平。如上海崇明县近年推出了“农家乐服务”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农家乐礼貌服务、旅游咨询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实现规范化管理、统一了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效果显著。
第三篇: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摘要]体验营销是一种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营销方式。随着乡村旅游者需求的改变,“体验”已成为乡村旅游者购买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剖析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乡村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苏州市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更成为苏州旅游市场的助推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2008年9月,由苏州市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依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苏州市十一五旅游规划》编制的《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正式出台,表明苏州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重视及理性思考。苏州的乡村旅游在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研究体验经济下苏州乡村旅游的营销问题,对于推进苏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营销的概念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平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产品,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体验营销从消费者的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策略。体验营销的理念突破了“理性消费者”的传统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
旅游本身即是一个持续体验的过程。旅游者所购买的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这决定了旅游与体验营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区域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对象,以农业旅游为主要形式,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情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作为典型的体验型行业,乡村旅游必须提供给旅游者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顾客体验,根据不同的资源特征和消费环境,展现不同的体验诉求。旅游体验是由某些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反应,它产生于消费者所消费的真实的或是虚拟的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体验需要。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在增加,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
二、苏州乡村旅游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虽然近些年苏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产品层次的初级化,也出现了盲目建设、项目雷同等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批起步较晚的乡村,由于缺乏专业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和学习,因而在实际乡村旅游中,乡村旅游主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官僚主义、“等靠”思想严重。目前,旺山生态园乡村旅游在营销上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对市场的分析;经营理念低俗化倾向严重,仅停留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层面;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本质;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要;促销推广手段传统落后,客源市场开发不足。这些问题在整个苏州乡村旅游营销中也都普遍存在。
从乡村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体验和经历”,给游客提供一个认识乡村、体验乡村生活和民风民俗的机会。从乡村旅游者的需求来看,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农业观光游,更追求的是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借助参与产生互动,加深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体验”已成为乡村旅游者购买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从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来看,目前苏州乡村旅游对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采摘活动、乡俗节庆活动仍有极大的依托性,造成了整个行业乡村旅游产品同构化严重。因此,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深入研究游客的体验需求,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以吸引旅游者并增强其忠诚度。
三、苏州乡村旅游体验营销对策建议
(一)整合各种感官刺激
感官式体验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体验所设计到的感官刺激越多,就越是难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营造田园诗意的吴地乡村景观。整合各种感官刺激,让旅游者参与其中,使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
在各种感官刺激中,视觉是最主要的体验。视觉印象会在第一时间紧紧地抓住人的注意力,并留下难忘的体验印象。因此,苏州各地的乡村旅游地的视觉景观设计要注意在色彩上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比如,景区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应该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还要注意到购物场所、休憩场所乃至洗手间等的建筑设计风格,要力求这些乡村旅游设施的外观形态与主题保持一致。除了建筑的外观形态之外,暴露在游客视觉内的所有硬件设施,如游客休息的长凳、宣传栏等,也需要起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的效果。又比如,乡村的种植景观和一年四季各类花草果蔬的色彩变化搭配,也要注意带给旅游者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另外,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也是感官刺激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对旅游者的体验产生重大的影响,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有助于旅游者形成难忘的旅游体验。比如在听觉方面,保留各个乡村旅游地吴侬软语的苏州方言、评弹、船歌等,让游客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鸡鸣、犬吠、鸟唱、蛙鸣、虫叫等。
(二)满足多种情感诉求
情感式体验是指通过与消费者之间心理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激发和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偏爱,进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体验方式。情感营销的核心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牵住顾客的情感,扣住顾客的心,向顾客提供他们真正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对于符合自己心意,能满足其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能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情感需求的比重在增加,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回归自然乡村、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亲情天伦、怀念往昔等越来越多地成为乡村旅游者的基本情感诉求。情感体验是通过触动游客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在旅游过程中,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创造情感体验,使消费者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来。比如,在一些农耕文化园、农业博物馆等,展示和再现几十年前的农耕器具和场景,对都市旅游者特别是老年游客,能引发其童年回忆,从而获得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激发游客思考探究
思考式体验即通过开发人们的智力,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思维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惊奇、兴趣和对问题的思考,让消费者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自我成就感。乡村旅游可以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具有较好的引发思考的功能。
比如,可以将乡村旅游产品布局成观赏农田、瓜果园、花卉苗圃、动植物饲养场等区域,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农田风光和自然生机,也可以布局成浓缩的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经营模式的示范区,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知识。比如,在一些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内,可以对大棚蔬菜、花草树木、昆虫、家禽等进行生长知识介绍,激发都市游客,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激活其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并由此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以苏州旺山生态园为例,可以充分利用茶园、葡萄园的现有资源,开辟游客通道,在满足采摘乐趣的同时,利用对农产品种植技术的知识传授达到启发游客思考探究的目的。
(四)增强参与互动内容
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并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其中,按照消费者的意识和消费需求,使他们对最终产品满意,同时使其兴趣、爱好、想象力和抱负也得以实现。由此,顾客可以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而不是传统地接受企业千篇一律的固化服务。通过角色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得以改变,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
在乡村旅游景区的布局上,可将其设计为村舍民居、社区活动场所,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种植技术、农家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也可以布局成采摘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的产品区,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以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开展新村新貌和特色产业参观体验、农业DIY、农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乡村生活、生产的某一过程,住农家院、品尝农家饭,感受浓浓的乡情和淳朴的民风;还可以自己下地种植采摘瓜果、自己动手制作农副产品等,切实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创造的喜悦。
四、结论
乡村旅游的体验本质决定了乡村旅游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深入研究游客的体验需求,通过整合感官刺激、满足情感诉求、激发思维、参与互动等方式,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开发设计中,不断提升苏州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篇: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作者简介 孙飒(19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 游营销。
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 了如何将“ 体验”引入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体验经济;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 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 求变化的新趋势,它反映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正在 进入一种新的高级形态。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和 价格,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生产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以 下变化:从生活和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以 改变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生存空间。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 LLP(Strategic HorizonsLLP)公司的两位创 始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 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 欢迎进入体 验经济》一文,以其远见卓识指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 体验式经济”。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它关注的不 再是产品或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而是顾客消费或使用的全 过程。企业提供的不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最终的体验。在 我国,体验经济也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
乡村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的乡野 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 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 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从 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称为乡村旅 游,乡村旅游紧紧依赖于乡土文化,乡土本色是其区别于都 市旅游的最大特征。同时,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生态旅游 关系密切。
多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乡村旅游 的称谓多样,有农业休闲旅游、乡村风光游、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农事旅游、农家乐等。按照乡村旅游的项目 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 游。其中农业旅游包括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和现代的生态 农业;乡村民俗旅游涉及乡村的民俗节日、工艺美术、民间
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是最富潜力的形 式;农事旅游观赏性和参与性兼具。
2.2 乡村旅游的体验化趋势 体验经济启发我们对旅游 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 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来看旅游,可以发现 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新、奇、特的观光为主的旅游产 品,而是追求新、奇、特的参与性体验。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 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产 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国外大 约晚了 1个世纪左右。20世纪 9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发展 非常迅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 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比如北京的大兴西瓜采摘园,上 海的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的农业大观园,深圳的荔枝观光 采摘园,湖南益阳的农家乐园等。在体验经济时代,我国的 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2.1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 的主要目标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居民虽然获 得了丰足的物质享受,但是不得不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和 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必须忍受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压抑的城市景观,他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感受与城市生 活截然不同的时空差异。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种返璞归 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而日渐升温。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 游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期望通 过全方位的参与,由表及里地用“ 心眼”去领略。
2.2.2 人文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乡村是洞察一 个民族风俗文化的最好窗口,将乡村居民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传统以更为突出的形式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开发通过体 验融入到乡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内 容。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中最富潜力的形式,其内容涉及民 俗文化中的所有层次,如:物化民俗的体验(品尝食品、歌舞 欣赏、购买土特产品);制度民俗的参与(节庆活动、婚俗、地 方娱乐、竞赛);精神民俗的感知(民间传说、旅游感受等)。通过参与到乡村古朴的生活方式中去进行体验,能赋予乡 村旅游新的生命力。
2.2.3 乡村旅游逐渐呈现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乡村旅游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的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给游客带 来的精神体验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不是因为 价格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净化的空间、绿色文明以及传统淳 朴的民俗文化氛围,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 享受。乡村旅游是探知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是传 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较好途径,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沟通传 统与现代的桥梁。3 体验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如产品单一,参与性不足,难以 形成品牌。除了吃农家饭、观赏民族歌舞表演之外,绝大多 数在乡村进行的仍然是观光旅游,很少有融知识性、趣味性 于一体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再如乡村旅游消费表现为低水平的旅游供给、低层次综合素质和节俭为主的消费观念等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较低消费水准,旅游者获得的也是质量 较低的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此外,整个乡村旅游业 在科学管理、整体营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如管理混乱,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品牌意 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等。体验经济为我国乡村旅游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乡村旅游应对体验经济,可从以下 策略入手:
3.1 确定体验主题 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 特色与个性,这与规划者、建设者、经营者缺乏鲜明独特的 主题思想,或者主题定位错误有关。确定乡村旅游的体验主 题应该植根于当地的地脉、文脉和对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个性、特色等的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主题构思可以在历 史、心理学、宗教、艺术等主题范围里,以地位、身份的错位,体验体会乡愁,体验荒芜,展现回忆等作为主要出发点。乡 村体验旅游的主题必须符合乡村本身的特色,与乡村的自 然、人文、历史资源相吻合,主题设计要素和体验的事件要 风格统一。
3.2 打造体验旅游产品 乡村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根本 原则是应体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 计导向就是使旅游消费者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得到身心享 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同时经营者可以获得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效益。3.2.1 满足娱乐诉求,寓娱乐于体验。游客通过渗透在乡村 旅游全过程中的娱乐体验,如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充分 感受乡村愉快、自由的氛围,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 的目的。增加旅游产品的娱乐体验成分,必须重视游客的感 官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甚至味觉的刺激),重点设计 游客感兴趣的项目:各时期示范表演(如古代生活情景);游 客动手制作工艺品;有奖励的游戏和竞赛;农家风味的食 物、饮料;庆典、游行和各式各样的狂欢;赠送纪念品等等。
3.2.2 迎合审美情趣,开发审美型的体验旅游产品。乡村旅 游必将走体验式的发展之路。由于乡村地处山区,缺少发展 第一、二产业的常规经济的自然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
优势,旅游业开展容易受到各种外因的限制。但正是这种封 闭使当地保留着原始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 和淳厚的民族习俗,适合开展较长时间的深入欣赏,体会人 文生态景观和原始的乡村习俗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感 觉和知觉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而获得愉悦,继而通过 理性思维和丰富想象体会乡村景物的精粹,由外及内体验 美好的感觉。
3.2.3 强调文化要素,寓教育于体验。教育体验是乡村旅游 的功能之一。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抓住目标市场所追求的价 值,集中于学知识、受教育的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旅 游者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体验乡村风情,了解我国丰富 的农林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进 一步深切体验人类生存对土地、环境、生态的依赖关系,培 养关爱土地、善待环境的现代发展观念。教育型的乡村体验 旅游开发让游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乡村旅游 项目、文化价值的挖掘、交际,以及提升自我感觉等活动。
3.3 通过服务传递体验
3.3.1 避免城市化。乡村旅游最需要避免的一点就是“ 城市 化”,即在规划设计、设施设备、管理服务各方面盲目追求城 市化接待标准,甚至不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 兴土木,将乡村旅游点建设成为一个个小城镇,大大损害和 降低了乡村旅游原生的高经济附加体验价值,扭曲了乡村 旅游的本质。
3.3.2 开发内部的体验价值。服务是旅游经营者用以展示 和传递体验的天然平台。实际上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 也在进行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 创造性,还可以更好地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沟通信息 和知识共享、协调等作用。旅游体验是互动的,所以必须充 分重视内部体验氛围的营造,加强员工之间的情感、尊重和 成就方面的体验,才能形成与游客的良好互动,共同创造令 游客难忘的深刻体验。结语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 统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迎合了 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 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发展乡村旅游,在为广大游客拓展 休闲度假的第二空间的同时,将潜在的乡村和农业旅游资 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 收入,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在体验经济时代 获得新的发展,也将引导旅游者更深地融入体验经济。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 H 吉尔摩,B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夏业良译.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2.2 肖佑兴,明庆忠.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 8-10.3 施密特 B H.体验营销[M].周兆晴编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4 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旅游学 刊,2003(,6):66-70.孙 飒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34 卷2期 379
第五篇:色彩之体验
色彩之体验
色彩是再现和表现绘画艺术的重要手段;色彩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所在;更是提高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重要手段。现将我在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1、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构建色彩知识体系。
1.1 什么是“色彩”,关于“色彩”概念的界定,现今有“狭义”和“广义”之称;狭义的“色彩”的“色”指:颜色;“彩”指彩度,组合起来指颜色的彩度。广义的“色彩”指的是一种关系,一种色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它具有联系性、统一性,那种认为没有联系,比较单一的颜色不能称之为色彩。
1.2 搞清“色”与“光”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光是色彩产生的源泉,明确“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的道理,五彩缤纷的色彩是光反射的结果。光的特性是能传播、能反射、能折射。客观物体对光既能反射又能吸收,不同物体反射和吸收的色光不同,所呈现的色彩也就各异。明确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是物体色彩的基本因素的道理。1.3 指导学生熟悉基本的美术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阶练习,三原色间的转换练习、色谱联系等。使学生对色彩产生较为系统的感性认识。
2、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色彩兴趣。
2.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先导,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我通过“视”“听”两个环节刺激加快学生的认知思维的反应速度,激发学生的色彩学习兴趣。比如说:同种色的深浅配置给人以单纯、统一温和之感;对比色给人以鲜艳、炫目、强烈之感;类似色给人以悦目、和谐之感,通过这种配色和设色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色彩的把握和应用。
2.2 了解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色彩学习兴趣,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感受来自于生活,对于色彩教学不单单是单纯的知识学习,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我们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入手,设计有趣的课题,渗透理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色彩的乐趣。如在指导学生调色的时候,引导学生尝试性的对色彩进行调和,让学生尽量的自己发现调色和配色的规律。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愉快地接受色彩构成基本技巧,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提高。
2.3 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的色彩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色彩教学,是学生对色彩的学习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喜爱到喜爱,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成功。
3、教给学生正确的“察言观色”的方法,正确判断色彩。3.1 将光源、环境、对象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正确地把握物象的色彩关系,掌握基本色调。在把握好物象大色调的基础上找出不同部位的色彩变化,如:在色相相同,比明度、纯度和色性;明度相同时,在色相、纯度和色性上找差别;纯度相同时,比色相、明度和冷暖;当色性相同时,比色相、纯度和纯度等。3.2 观察物象时,将物象的色彩和形体紧密结合观察的同时,将物象的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结合起来。任何色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兴替。离开形体的色彩是不存在的,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应是一致的;注意防止只注重素描关系而忽略色彩关系,更要防止只注重色彩关系而缺乏立体感、空间感和质量感的素描关系。
3.3 观察色彩关系的同时要注重色彩感觉和色彩的理解。所谓色彩感觉,就是对客观物象色彩的直观感受;而色彩理解则是指对物象色彩经过分析、研究后的理性认识,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使学生判断出五项的色彩关系。
4、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精华,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色彩表现的名家名作,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色彩理念,而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和色彩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是色彩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情表现事物的色彩,是美术课色彩教学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