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共5篇]

时间:2019-05-12 06: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

第一篇: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

金融机构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是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供给侧改革将是一项长期性的问题,金融机构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是如何适应供给侧的改革,并在供给侧改革中受益、发展壮大,这是每一个金融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这是一项社会责任,更是关系到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金融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要用好用活加减法。所谓加减法就是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在信贷规模上用减法,在消费领域、科技创新以及围绕大众创业、创新等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企业的信贷规模上用加法。近几年来不少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规模一直采取限额管理或名单制管理,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准入办法,对原有规模采取有计划压缩的政策。今年以来根据国家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逐步落实,金融机构对钢铁、煤炭领域的客户进行风险排查,配合供给侧改革实施有保有压的政策,从总行层面实施严格规模控制,有效的控制了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扩张。在消费领域重点支持了以居民住房需求为主的合理消费,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住房贷款等消费环节信贷一直呈增长态势。近期有的行还推出了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主要针对信用良好的持卡人短期的合理消费需求,根据个人用信记录及信用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费额度,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信用支持,这种产品对大众创业的短期小额的资金需求提供了便捷服务,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探索。

二、增加市场活水还需要金融创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民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同时根据创业、创新理念,改变企业注册形式,新注册企业连攀新高,小微企业数量激增,不少小微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融资需求。而在资金供应上一方面金融企业尤其是系统性重要银行,其资本充足率等要求较高,而大量的信贷规模又被企业长期占用(虽然目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名其曰短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长期周转使用,企业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旦投入到生产中去,也很难抽出,企业到期还款一般采取过桥资金的形式偿还,然后收回再贷);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存款又呈高位增长的态势,社会资金又明显宽裕。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满足大众创业对融资的需求,增加民间投资实体经济的热情,增加市场活水,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呢?这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努力的方向。首先金融管理当局要进行窗口指导,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的思维定式加以改变,把有效投放放到小企业,提高小企业贷款在整个银行规模中的比重;其次还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直接融资活动,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和限制,鼓励拥有一定资产的单位和个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发起成立投资基金,在拓宽他们投资渠道、取得收益的同时还能较好的满足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第三加快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扩大股权融资,放宽企业发行债券等,在充分进行风险提示的前提下,使社会闲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金融企业更要不断创新。银行业经营状况最终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健康状况,银行业并不具有超然的地位,不可能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应该有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的勇气和担当,团结合作,共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我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也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找到根本性的出路。因此要求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大众创业融资提供方便,简化审批流程,设计适合创新、创业的适销对路产品,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要转变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理顺政企关系,积极疏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建立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等形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实际支持。目前山东团省委联合几家金融机构参加的“鲁青基准贷”项目就是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该项目对适合贷款条件的贷款对象给予贴息,且利率优惠,减少了小微企业和青年创业的资金成本,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总之,供给侧改革将是一项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实体企业会出现阵痛,金融机构更会在供给侧的改革中领会到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痛苦,然而这种改革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我们再也不能重复出现利用强刺激拉高的无效GDP,和不顾环境、不可持续的GDP,金融企业更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好和适应供给侧改革。

第二篇: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措施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措施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的同时,还必须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导向”,释放新的金融供给,将新的供给置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格局中,实现从供给领先型向需求追随型转变。基于这一思路,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首先,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金融供给的宗旨是要使每一家银行机构都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形成错位经营和协调发展。因此,县域金融机构的发展布局,要“有进有退”,避免出现机构多、效能低的怪圈。要大胆地对规模小、经营差、无特色、只存不贷,占用大量市场资源的金融机构实施退出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各银行机构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经营。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等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将吸收的资金更多地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重要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给予更大的支持。邮政银行要扩大业务范围,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继续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紧随政策变化,调整传统信贷模式,给予农业供给侧改革更大的金融支持。

其次,金融供给要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主线重点施策。一是要聚焦农业“三去一补”和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金融需求。当前我国玉米等农产品库存高企,销售不畅,国内外价格倒挂,调减玉米种植是现阶段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品结构的导向。2016年全国调减玉米种植3000万亩,辽宁省调减了236万亩,今年还将继续调减120万亩。因此,银行在信贷投向上就要有所考虑,要注重信贷资金从投量到投向的转变,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玉米种植调减后,玉米饲料加工、农户改种大豆、小杂粮等其他优质产品的金融需求。二是要聚焦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要紧紧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型,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增加金融供给。积极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支持。要重点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持续增加农业产业绿色供给,促进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要聚焦农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要围绕国家产业导向,调整和优化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结构,逐步退出“两高一剩”的传统行业以及产能过剩的产业领域,重点投向新型产业、科技产业及《中国制造2015》的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对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背景下,尤其要对2017年本地新建、续建项目及高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要特别予以重点扶持。从东港市中小微企业现状看,一方面要着力支持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四是要聚焦农村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支持必不可少,而且要主动参与增加供给。东港市前阳镇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镇,正在快速推进试点建设,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要主动作为,增加对城镇化能源、供水、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城镇公共服务建设及 “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拓展金融供给的空间。五是要聚焦农村金融消费的需求。随着经济转型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村消费金融需求潜力巨大。银行机构要面向农村居民购买电脑、空调、热水器、冰箱、手机、汽车、休闲游、农业观光游等消费需求的增长,尝试开发针对农村消费的金融产品,增加农村消费金融供给,打造农村金融消费的升级板。

再次,创新金融产品和供给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把金融服务链条延伸到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由主要支持农产品加工环节向支持产前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产后转化增值、储运保鲜、营销流通及进出口贸易等全过程转变,并根据条件引入政府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化组织等,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积极提供产业链、供应链、商业圈融资服务。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农村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银行业机构要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特点,主动适应农业产业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通过细分农村客户市场,增强信贷产品的适配能力,可按照做简低端、做大中端、做强高端的原则进行分层服务,积极开展农户贷款、涉农商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创新。三是创新简便易行的抵押担保方式。要大力推进农村抵押担保方式创新,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积极推广厂房设备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农产品收益权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技术专利质押,探索开办农业补贴资金质押贷款。要在龙头企业中推广“企业+农户”的担保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涉农担保公司,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补偿基金。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搭建统一的抵押登记流转平台,培育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加快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要建立保险与信贷联动机制,加强银保、银社、银企、银银合作,实现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满足农村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

最后,强化薄弱领域金融服务机制建设,大力推广普惠金融,实施精准扶贫。一是银行业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 “三农”、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搭建“互联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大科技运用、增加自助机具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要建立普惠金融长期发展战略,加强银行业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考核平估,找准普惠金融服务的短板,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二是坚持金融精准扶贫。要坚持金融扶贫“四单原则”,即“单列信贷资源、单设扶贫机构机制、单独考核扶贫绩效、单独研发扶贫金融产品”。扶贫要锁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脱贫的造血功能,努力构建扶贫金融商业可持续机制,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

第三篇:赵海 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重点与路径

赵 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研究室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本文从金融角度透视农业供给侧改革,分析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探讨金融服务的支持重点和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调结构;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201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中央1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六个方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农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了深化推进的阶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农村是经济社会的突出短板,资源要素不断流出,尤其需要金融的支持。本文围绕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分析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和新要求,探讨金融服务的支持重点和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内涵实质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连续4年站上1.2万亿斤台阶,农民收入连续10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态势。然而,在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不尽合理、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透支等,构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实质。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1.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品、品质和区域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产品结构上,最为突出的是玉米供给过剩,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而大豆缺口日益加大,2015年进口达到8169.4万吨,比2004年增加了3倍,对外依存度达到88.2%。在品质结构上,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生产农产品大路货多、品质一般,还有一些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与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区域结构上,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错配问题严重,南方地少水多而北方水少地多,造成了南水 北调、北粮南运的局面;主产品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成为“原”字号农产品的调出地;玉米带和畜牧带重叠度不高,形成了北粮南猪的格局。

2.主要粮食品种库存量大。到2015年底,我国粮食库存已接近一年的产量,达到5.2亿吨,其中玉米库存占了一半左右,约2.6亿吨,比2015年全年玉米产量2.25亿吨还要多。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已达83.2%,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储备水平。超额储备不仅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还会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压制,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安全。此外,由于出库困难、超期存储问题大量存在,还带来质量安全隐患。从这个视角看,我国正面临库存越多越不安全的窘境。

3.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竞争力下降。农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不断加大资源利用强度,追加物质和劳动投入,导致边际成本增加快于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增加。2004年-2014年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种粮食每亩生产成本由395.5元提高到1068.57元,增长170.2%,而同期三种粮食亩均产量只增长了16.34%,亩收益率由33.2%下降到10.46%。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

4.资源环境透支利用、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我国本来就是土地、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要保持粮食连年增产,势必加大了对土地、水资源利用强度,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和超采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亩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利用率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由于投入品使用不当,目前我国耕地污染超标面积高达3.5亿亩,污染率为19.4%。超标准挖掘利用地下水资源,超采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地面沉降和塌陷屡屡发生。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实质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全面的改革来解决。2015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明确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一去一降一补”三大任务。2016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对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作出了部署。农业供给侧改革,究其本质,就是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臵,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

本文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点是完善农业供给体系,核心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路径是改革体制机制,目标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从内容上看,重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长期的托市价收购是导致粮食“三量其增”的根本因素,因 此,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就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改革的主要取向就是逐步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让价格准确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富有弹性;合理确定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二是调整农业结构。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重点,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农产品供给从主要满足“量”的要求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三是消化积压粮食库存。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多渠道拓展消费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库存,疏通影响农业健康发展的“堰塞湖”。四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关键是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拓展休闲观光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能。五是补齐农业发展短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六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集中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推进耕地轮作休耕。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金融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农业供给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明确了新要求、提 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

(一)为金融发展指明了发力方向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金融业特别是农村金融业也要把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业务发展主线,具体来讲要循着以下导向发力。

1.结构调整导向。就是金融要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大局,把信贷资源逐步从过剩产业退出来,聚合到支持紧缺产业发展中去,从低端无效的供给中退出来,聚合到市场急需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中去。

2.保障产能导向。就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由追求提高产量向提高产能转变,农业不要求连年增产,但要保持充足的产能以备不时之需。

3.创新发展导向。就是金融服务要突出创新理念,积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农村创新创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等新兴领域,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引领创新发展。

4.绿色安全导向。就是信贷资源要更多投放到清洁生产、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绿色生产方式上来,坚决避免投入到以资源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中去,以绿色金融践行绿色理念。5.共享共富导向。就是金融在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中,要注重对普通农户的带动,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户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为信贷业务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很多领域都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由于农业自身积累较慢且财政资金投入有限,这进一步突显了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化,必将为金融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业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空间巨大。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规划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争取建成10亿亩的目标,明确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并提出通过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搭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培育承贷主体,为高标准农田融资提供便利,这些举措将大大拓展金融业发展的空间。

2.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前景广阔。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将进入加快发展时期。截至2016年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4800亿元,同比增长8%;农产品网络零售全年交易总额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46%,呈爆发式增长。特别是2017年中央1号文件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专门用一个部分进行论述,在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可以想见,在市场和政策双重驱动下,未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将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这对金融业来讲,同样是一片蓝海。

3.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改善、融资需求增加。这突出表现在农产品收储制度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长期以来,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托市价收购导致市场扭曲,形成“麦强面弱”、“稻强米弱”以及“三量齐增”等怪相,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健康发展,使得很多涉农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并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2016年农产品收储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政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后,改变了政策托市价对产业链的扭曲,理顺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岸完税价约为1685元/吨,广州港玉米主流成交价在1600元/吨,国产玉米比进口玉米的价格还有优势,这大大改善了玉米产业链的发展环境。据调研了解,2016年新玉米上市以来,东北地区玉米加工企业开工率持续回升,玉米淀粉、酒精等加工品还出现出口大幅增长,有些深加工企业称“迎来了好多年都没有的春天”。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可以说是“一着激活、全盘 皆活”。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国家明确了2017年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与上年持平,稻谷每斤下降2分-5分,改变了以往单边上涨的趋势,定价机制更趋灵活。总的来看,随着农产品价格机制逐步理顺,农业产业链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态势发展。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带来了金融发展环境的改善,不仅贷款需求会明显上升,更重要的是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对金融业来说构成实质性利好。

(三)对一些金融业传统业务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应当注意的是,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一些领域的经营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并向金融领域传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后引起农产品价格下跌,这对农业生产者造成了较大冲击。据调研了解,东北地区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耕种自家承包地的农户基本能保本,流转耕地的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不少农业经营者蒙受损失,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退地”的情况。粮价下跌还使收储企业和贸易商承受了不小的亏损,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粮食收储信贷资金安全。同时,玉米市场化收购制度改革,还大幅降低了金融机制收储信贷资金的市场规模,如农 业发展银行2016/2017在东北四省区的玉米收储信贷规模下降了8成以上。还有一些地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具有盲目性,经营者从业经验不足、项目缺乏充分论证,流转土地规模过大,动辄上千亩,结果摊子铺得太大但效益跟不上,甚至还出现了老板“跑路”的**,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三、准确把握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客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物质支撑作用和战略导向作用,发挥好金融的作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金融服务必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重点,遵循经济和金融规律,找准服务的重点。

(一)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调结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金融服务调结构,核心是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接国家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调整规划,信贷投放实行有保有压,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对镰刀湾地区玉米种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等落后产能所在地区和行业实施信贷总额限制,重点支持粮改饲改豆,以及在玉米主产区和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发展畜牧业。二是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进一步增加优质种养作物和品种的信贷投入,大力支持标准化、品牌化农业,支持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 开展“三品一标”等质量安全认证,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在支持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库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重点是把玉米、稻谷的库存量降下来。要抓住当前农产品加工业景气度上升的机遇,加大力度支持饲料、酒精、淀粉等企业生产经营,促进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加快消化过大库存。

(二)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支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大力支持乡村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促进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二是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点支持产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项目、园区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积极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支持完善农村物流、仓储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支持创意农业、个性化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中央厨房、食品短链、社区支农等新型业态。三是支持创新创业。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到农村创业,发展特色种养业、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以及农产品加工业,设计好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三)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又是金融业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支持农业节水工程建设。2017年1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包括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农区和牧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这个领域的资金需求量很大,金融部门应积极对接和谋划。二是支持农业清洁生产。重点是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规模化大型沼气建设,堵住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三是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支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结合支持领域和对象研发适合的产品和模式。

(四)突出金融支持的重点区域 2017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三区”“三园”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平台和载体。“三区”指对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未来各类资源要素、各类资金项目将逐步向“三区”“三园”集聚,金融服务也要遵循政策导向,将信贷资源向这些重点区域倾斜。具体来讲,要积极对接“三区”“三园”创建规划,因地制宜设计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支持这些区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推广平台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挥好社会资金、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协同效应。

(五)选择和培育重点客户

金融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依托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开发客户资源。要结合各类金融服务的内容和特点,选择不同的客户群体予以支持。一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该类客户调整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科研企业、农业服务公司等农业企业,支持该类客户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和经营效益,带动、引领和支撑现代农 业发展。金融机构应注重与农垦总局、供销总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企业以及涉农央企的沟通合作,开发优质大客户。三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主要围绕私人部门不愿进入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领域,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排工程建设、面源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当然,这些领域除了由政府平台公司来承担,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共同参与。

四、加强金融业创新发展,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业要积极主动从自身发力,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和加强管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一)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客户群体特点,开发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构建涵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流程的融资和便捷支付体系,满足客户的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要注重创新引领,积极拓展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将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等纳入抵押担保物范围的具体实施办法;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产业链金融,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资服务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各类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链条式的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循环;积极 “触网”“触电”,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产品和制度、流程等方面探索和创新,优化银行服务模式,为现代农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积极推进模式创新,因地因企制宜,开发设计PPP融资、批发转贷、股权投资、投贷结合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二)立足自身实际,找准服务重点

我国涉农金融机构种类和层次较多,包括一些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还有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要发挥比较优势,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和方向重点,搞差异化竞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农业政策性银行要突出公共性和社会效益,更多聚焦涉农国企和政府平台公司,支持粮棉油收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特别是要研究加强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和扶贫的支持力度,服务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脱贫攻坚;商业性银行要发挥网点众多、方式灵活的优势,更多服务各类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要发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更多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以及普通小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当然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都会存在交叉,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专长,深耕自己熟悉的领域,培育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优惠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弱质产业。金融机构应在财务可持续的前提下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在规模上有所倾斜、利率上体现优惠、收费上尽量减免、流程上更加简便,实现让利于农,保障各类农业主体贷款的可得性、低廉性和便利性。此外,在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的背景下,部分产业和企业遇到了一些困境。金融机构要着眼农业的大周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对涉农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发展情况比较稳定、前景比较好的产业和企业,尽量不停贷不抽贷,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四)加强风险防范

风险和创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们讲金融业要大力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但都需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因为金融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用得不好也可能给农业经营者造成损失,还影响到农村金融稳定。因此,要注意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好事办好。要把好信贷准入关,根据农业经营者的需求特征、财务实力、生产周期、抗风险能力和产业前景进行贷前综合调查与研判,实事求是地提供信贷支持,避免让农业经营者超出自身还款能力过度借贷,特别是对新产业新业态要注意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要强化贷后管理,严格防范信贷运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确保 信贷资金真正用在农业上,防止被挤占和挪用。

五、相关政策建议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金融业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催化酶”和“助推剂”。要着力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金融服务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健全财税和货币支持政策。当前,涉农金融机构普遍面临资金成本走高、利差收窄、税费负担较重等问题,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要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研究加大奖励力度。延长小额贷款利息免税政策,提高免征小额贷款税的起征点,提高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计提比例,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税收负担。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PSL、“三农”债券、绿色债券等方面对涉农金融机构实行特殊优惠,保障资金规模、降低资金成本。

二是强化差异化监管制度。要建立健全差异化的监管制度,为专注农业和农村的金融机构“撑腰”。监管部门要加快构建支农服务目标、方法和责任监管体系,并将支农服务功能监管评价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等有效对接,形成金融机构支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适度放宽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监管部门灵活掌握监管尺度,引导金融机构区别对待暂时面临困难的各类农业主体。三是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抵押 担保物不足和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重要因素。要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以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抓手,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总结推广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的经验做法,推进向市县延伸,形成较为健全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借鉴福建沙县等地的经验,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合作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重点解决农户的资金需求。借鉴东北地区玉米收储信用保证金的做法,鼓励地方政府出资或联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出资,建立共同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风险分担和补偿能力。

四是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突出短板。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对金融机构布放ATM、转账电话、POS机等设备给予一定补贴,降低服务成本。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对金融机构设立农村网点、服务点进行优先审批,对农村地区跨行、跨区域的转账、汇款、结算等业务实行手续费减免政策,缓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服务贵的问题。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建立区域性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平台,完善相关产权确权登记、评估、交易流转以及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建立有效的处臵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信息采集覆盖面,有效实现数据共享,加快建设较为 完备的农村征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利率定价等方面对守信农户给予适当优惠,增强农民诚信意识,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汪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J].求是,2017(6):3-6 2.杜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当务之急[N].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9月9日

3.马晓河,新时期我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制度安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76-80

作者简介:

赵海,经济学博士,先后就职于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研究三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

第四篇: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习题

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专题(2016年3月整理)

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答(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答(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 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2)(每点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3.“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答(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4.(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 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 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三: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 “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

答、(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3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 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5、(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为政府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言献意。(12分)

(2)运用《哲学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了。(12分)

(3)请你以小经济学家的身份为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策略(无需展开说明)。(6分)

答(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为政府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言献意(12分)。

①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体制向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②应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大力打击腐败现象。

③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市场供给成本。(2)运用《哲学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12分)

①矛盾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要看到需求方面的问题,还要看到供给方面的问题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攻破供给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利于改善我国的供给体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供给侧改革”打破了经济增长的常规思维,从供给方面提出发展新思路。【回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酌情给的分】

(3)请你小小经济学家的身份为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策略(无需展开说明)。(6分)

①给予创新型企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②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③推进国企改革高竞争力其他答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等。

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 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答(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1)请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14分)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12分)

答(1)【参考答案】经济学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生产高品质商品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每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建议:①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②进行供给结构性调整,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③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国有企业兼并重组。④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⑤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少使用金融杠杆,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每小点2分,答出4点给满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家机构、人民团体及组织等各部门各单位都应统一思想,贯彻落实。②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打破地方保护,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制定好方案,明确方向和目的,把握好手段,落实责任,出台措施,真正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各单位各部门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每小点3分,共1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虽然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国内还存在高质量和个性化商品供给不足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外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减下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让创新引领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减乘除并举。

材料二 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⑴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并为化解过剩产能出谋划策。⑵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办。

⑶材料二如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

【答案】⑴生产决定消费,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扩大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升级要求供给侧改革,保持供需平衡;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实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优化升级;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⑵简政放权,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经济结构;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优化产业结构。

⑶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实现供需平衡,坚持了对立统一观点;供需双方现阶段各特点,做到了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供需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9、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创下了2012年8月以来的新低。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国际一些国外知名卖场更是开场一两个小时就突破1000万元。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指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去除房地产库存,实现行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上述措施在供给侧方面的意义。(12分)

答(1)我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我国消费需求旺盛;供需错配,内需外流。(3分)

(2)①优化产能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③降低库存,实现行业资金良性循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④增强融资功能,降低融资成本,满足金融服务需求,完善金融市场。(每点3分,共12分)

10.(26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早已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短缺”,取而代之的是旧产能过剩与新供给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需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手的作用,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材料二 2013年,中共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0 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巧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1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河北省衡水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文科综合

1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

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 力。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一些进口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例如去年“双十一”,澳洲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等都在最畅销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 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通过减税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等措施,释放供给活力;二是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到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1)分析材料一中供给侧改革体现的经济生活依据及改革根本目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加强供给侧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o(12分)

答.(26分)

(1)(14分)原因:①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2分)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并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3分)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激励创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3分)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改善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化解过剩产能,使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根本目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分)

(2)(12分)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3分)②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简政放权,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分)③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释放供给活力。(3分)④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环境。(3分)

1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201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大国转身,靠什么拉动呢?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2%,2014年达到2.05%,2015年超过2.1%。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产业增加值则成倍增长。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的深圳市,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8.7%,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同期增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简政放权、降税清费、降低融资成本,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企业创新“减负”;而改进和完善GDP核算办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加大技术创新在国企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等,更是让“创新”成为考核“指挥棒”„„通过以上的措施,企业和政府的创新动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1)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才能把企业的创新动力释放出来。(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2分)

答.(28分)

(1)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1分)以创新为依托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分)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支撑力,(1分)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分)

①继续简政放权,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3分)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通过加大对企业的减税政策,落实好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分)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创新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3分)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力度,发挥国有企业在企业创新中的主导作用。(3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是其领导地位的体现。(3分)

②中国共产党要在与时俱进中提高科学执政能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3分)③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制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相关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造福人民,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3分)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共产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题组二

1、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分)

答(2)①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4分)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市场藩篱,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4)⑧认真履行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监管,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4分)④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2分)(考生如从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依法行政和法律建设相结合回答.言之威理,可得4分)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央企资产总额633226.5亿元,负债总额

428949.6亿元,央企的负债率是68%,资产增加,负债增加,收入下降,高速增长下出现 了产能过剩。

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靠债务支撑的国际市场收窄,我国的产能一部分变成 过剩产能,出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频繁出现的代购潮、海淘热等现象说明,随着人 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供给经常满足不了需求。

过去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不适应现在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的增 长。以前是靠需求来拉动维持经济增长,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好 的时机。’

材料二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贯穿了供给 倒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所谓“供给侧”,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消费侧,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1)结合材料一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创

造新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加有效供

给。(12分)

38.(1)①供给侧改革通过减产能、调结构,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 大,拉动经济增长。(3分)

②国企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将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起来。(4分)③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短缺行业的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4分)④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供给,落脚点是消费,保证供给和消费平衡是最终目的,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3分)(注: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回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①政府进一步深化制度性改革,让国有企业突破制度束缚,从而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增加有效供给;(3分)②政府简政放权,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生产,增加供应;(3分)③政府深化税收、金融等改革,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3分)④政府加强监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供应。(3分)

3.(26分)自2015年11月起,“供给侧”刮起了改革新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映射供给侧改革大问题。

材料二

从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找到经济问题的“病根子”,为解决供需失衡下一剂良药。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做好“四则混合运算”,其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落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解决“圆珠笔之问”,着力供给侧改革。(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12分)

答.(26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要素材,综合考查了经济生活企业发展的知识和政治生活政府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答案解析】第(1)题设问以“圆珠笔之问”为时事载体,从生产环节,以企业为主体探讨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企业如何做问题。第(2)题设问考查了政府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职责和功能,实际是政府如何做问题。【参考答案】(1)(14分)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3分)依靠科技和管理,走自主创新道路;(4分)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承担社会责任;(4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3分)

(2)(12分)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政府要组织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管;政府不能包办一切,要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释放活力;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每点3分)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供给新制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推进新开放,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的意义。(14分)材料二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是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端入手,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则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充分配置,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国际需求低迷且不确定性明显,国内消费增速不振,消费者却在海外疯狂扫货。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重点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2分)5、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蓝图已经铺开,未来前景令人期待!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型国内国际会议上曾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街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 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如何确保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14分)

6、(28分)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报刊新闻的高频词。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是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加拿大总和。从供给侧看,国内缺失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管的过多,增加量经济运行的成本,挤压了市场的活力;市场准入太难,中小企业难于跨国相关行业的门槛。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大有可为,要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作成本,加大反腐力度、打破垄断、放松管制。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中国制造企业提出针对性建议。(16分)

(2)结合材料二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参考答案:

(1)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供需错配,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4分)建议:

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生产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立足国内消费新趋势。(3分)立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价格优势,更要有质量优势、服务优势。(3分)重视品牌建设,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增强产品的吸引力。(3)分)

(2)①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打破垄断,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3分)②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要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3分)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分)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加大反腐力度。(3分)

7、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参考答案: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充分的法律制度前提(依据);(3分)提高党执政能力与水平(科学、民主、依法),加强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导;(3分)提高各国家机构履职能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3分)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说明:如果从其他主体的角度作答,如政协、人大代表等,亦或如果从以上主体的其他知识角度作答,如政府的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践行宗旨、坚持原则,公民的政治参与等,言之成理,均可给分)8、(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9、材料一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一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材料二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要让一些原有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废旧立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12分)

答.(33分)(1)(9分)①价值规律能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3分)

②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③实现优胜劣汰。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优化企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分)(2)(12分)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我国中等收入群 体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分)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3分)③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3分)

④国家要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减税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3分)

(3)(12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3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6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要坚持废旧立新,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3分)

1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蓝图已经铺开,未来前景令人期待!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型国内国际会议上曾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街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如何确保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14分)11、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 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价格极高。

材料二 “供给侧”涉及商品的价格问题。当前,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交由市场决定,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由历史形成的“硬骨头”,放开价格管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垄断生成的利益让既得利益部门不愿松手。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逐步确立竞争 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为价格改革的核心,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剑指重点领域、政府定价、依法监管与宏观调控。价格市场化改革迎来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搏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16分)(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应发挥的作用。(10分)

答.(1)①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4分); 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4分);

③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4分)。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供求矛盾(4分)

(2)①党中央: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时俱进,把握经济规律,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4分)

②国务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厘清地方政府在价格改革中的职责,促进其转变政府职能;在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审慎行使权[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依法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监督。(每分句2分,答出 3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2、

第五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金融高质量发展作支撑。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就金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又以“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这为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对做好金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书记既充分肯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深刻分析了金融业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好。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世界金融史揭示了一个规律,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制度,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制度效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本质是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制度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社会金融资源是有限的,金融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其配置合理与否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可以说,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融的本质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结构是否合理,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助于推进本国经济发展。平衡的、充分的、完善的金融供给一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影响,反之,一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金融业态以间接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发展严重不足。在间接融资中,又以大中型银行为主体,并且商业银行内部的制度政策安排、技术能力、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健全。金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制约我国金融运行效率提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在实践中也容易诱发或产生一系列金融风险。不管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是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要求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方向

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纵观我国的金融改革历程,始终把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但也存在种类不丰富、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一个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丰富各类金融业态,使其能覆盖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在金融机构中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占比,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路径,提升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优化融资结构,持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较慢,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经济发展支持不足。未来,在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应下大力气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充分释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还要大力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速推进科创板和注册制落地实施,努力构建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动态,把握新的经济创造、生产和经营规律,激发基层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力。要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开发实体企业和银行共担风险的金融产品,开发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产品等。要创新精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供给的质量效益,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四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有效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和优化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有效监管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的金融创新活动,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四、央行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采取的举措

(一)进一步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越复杂严峻,我们越要加强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分析,密切关注金融市场运行变化,以及金融机构运营状况,为党中央科学决策、总行制定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要注重对所在地区经济金融形势、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企业生产经营等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对总行政策落实效果、新的苗头性趋势性的变化,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地方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二)进一步正确把握金融的本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金融与实体经济是血脉相连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天职。从履行职责的角度,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上,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推动解决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不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加强金融市场、支付清算、信用体系、金融科技、外汇管理等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改善服务,全面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实际效果。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坚决防止金融业脱实向虚、自我循环。坚定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破除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发展质量。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布局,发展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和信贷市场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服务模式、风险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

(三)进一步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的重要论述。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四)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既要着力化解重点领域的“灰犀牛”风险,也要着力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2019年要在2018年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处置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也要积极支持各级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加大金融违法犯罪和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

(五)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扩大金融开放,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无论是完善金融服务,还是防范金融风险,都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当务之急是要把已经部署的金融改革、金融开放任务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

结语:作为基层央行我们要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各项工作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三大攻坚战”作出贡献。一是要继续大力提供信贷支持和运用好货币政策传导工具,做好支农金融扶持工作和扶贫包联任务,努力完成扶贫攻坚各项工作。二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和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若干举措”,发挥基层央行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促进作用。三是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立牢固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严格执行各项党内法规,使之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党建、业务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四是要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推动各项工作提次升位。各部门要狠下真功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研究思考并开展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亮创”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支行各项工作中,做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落实,制度上完善、监督上跟进,使全行上下形成一心干事创业的新局面。

下载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给侧改革中的金融作用-共享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