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仲华:“供给侧改革”的本质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
肖仲华
供给侧改革本不是什么新玩意儿,而是经济学的一个常识性的概念。随着中央对经济改革的供给侧定位,学界开始热闹起来,这词儿也似乎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新词儿或新宠。可惜的是,许多专家学者在解读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尤其是供给侧改革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供给侧与需求侧:干预哪一侧都可能导致失衡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市场经济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问题。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或者两个方向来考虑问题,就有了所谓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概念。从供给侧考虑经济问题主要是考虑生产与供给问题,我们通常说生产增长或经济增长有四大要素,即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从需求侧考虑问题主要是考虑需求和消费问题,我们通常说剌激需求和消费并因之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
对经济增长而言,起决定作用的到底是供给侧的四大要素,还是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呢?其实经济学自诞生之后就一直在争论不休。早期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即从斯密到马歇尔,主流经济学理论一直是强调市场均衡,即市场需求决定要素投入和生产规模,供给与需求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自动均衡,这既是公认的基本常识,也是为经济事实所验证的基本规律。自从有了所谓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之后,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
供给学派是典型的供给侧理论,强调经济问题主要抓生产和供给,认为供给是需求的源泉,因为生产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资源配置的变化,从而拉动需求的变化。可是,西方社会多次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供给学派的神话,并因之诞生了强调通过剌激需求和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凯恩斯主义。当凯恩斯主义又因过度投资、过度消费导致普遍的经济滞胀时,西方社会又出现了所谓供给侧改革实践,即里根和撒切尔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虽然在理论上未必有什么错误,至少为经济学开阔了视野,但这两种理论都给经济实践造成了伤害甚或是灾难。供给学派导致政府、资本家和企业主都盲目相信有生产就有需求,有供给就有消费,这是过剩危机的理论根源。凯恩斯主义导致政府盲目相信靠投资剌激需求和消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也最终导致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所谓滞胀现象。
既然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或许都没有错误,为什么在人类的经济实践当中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呢?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失当。无论是供给侧理论还是需求侧理论,都给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为了经济增长与发展,供给侧有文章可做就会在供给侧大做文章,需求侧有文章可做又会在需求侧大做文章,其后果就是,不管是哪一侧,都会因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经济的供需失衡。2 货币政策的恶果到底发生在供给侧还是需求侧
有一个东西是既关乎供给侧,也关乎需求侧的,这东西就是资本。资本的投入到底是剌激生产还是拉动消费啊?当然是既剌激生产,也拉动消费。
但请注意,资本的投入,首先是剌激生产,其次才是拉动消费,尤其是在政府主导资本投入的情形之下。资本有乘数效应没错,但这乘数效应首先是反应在生产规模的扩大上,然后才反应在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上升。
如果投资没有政府的干预,资本家和企业主在自主决策投资规模时,是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的,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如果政府出手干预投资,通过印钱和货币投放,通过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来剌激投资,事情就难说了。因为政府的投资成败与否,并不关涉决策者个人的利益得失,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从来都是,永远都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恶果,而且这恶果是发生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
所以,无论是纵观人类经济史,或者纵观经济学自诞生以来二百多年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实践,还是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历程,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改革的总目标应该是回归斯密开创的自由市场理论,既不要做什么供给侧的文章,也不要做需求侧的文章,让一切都回归市场,把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自主决定生产、供给与需求和消费,这才是唯一的正道。
要知道,西方社会多次出现的经济危机。无不为政府错误或失当的经济政策所导致,今天中国的经济问题,同样是政府决策失误所导致。需求侧的货币政策,表面上是剌激消费与拉动需求,实际是在供给侧产生恶果,无限地剌激生产和扩大供给,并最终导致过剩。中国经济改革一直在供给侧做文章
当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许多专家和学者在讨论供给侧改革时,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好像过去的改革都是在需求侧做文章,没有在供给侧做文章,这是大错特错的。恰恰相反,我们的经济改革一直是在供给侧做文章,只不过这供给侧的文章没做好,或者做过了头,或者做反了方向而已。
我们知道,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实是只关注供给侧,不关注需求侧的。计划经济就是供给侧经济的典型和极致。计划经济的所谓“计划”到底是计划什么?就是计划生产、计划供应对不对?“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是计划时代的口号,一切都围绕供给侧做文章。这只关注供给侧,不关注需求侧的经济文章做得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走向市场化,政府对经济问题的关注逐渐从只专注于生产供给转向主要关注生产供给,同时也注重消费和需求,强调出口,强调内需和外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扩大生产的同时注重开拓海内外(尤其是海外)消费市场。这其中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三十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所谓外向型经济,其实就是以海外市场需求为目标、为主导的经济。对国内而言,政府是否把对生产供给的关注完全转向了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呢?我认为没有,从来都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转向双轨制的特色经济,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和管制,从来都是在供给侧做文章。直到今天,所谓的项目立项、审批和上马,政府管的东西仍然是供给而非需求。
如果真的关注需求,那就不可能有天价楼市出现,因为这早已经超出了人们需求的实际水平。请注意,经济学讲的需求,不是需要,而是专指有购买能力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经济学家和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包括著名的郎咸平教授。把需要当然需求,在完全不考虑百姓实际消费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扩大产能,这正是出现产能过剩的根源之一。
因为不考虑百姓的真实需求和实际的购买力,在盲目扩大投资和产能时,除了盯着海外市场,就只能靠政府消费和权力消费。政府自己上项目,自己花钱,自己消费。权力通过腐败赚钱,通过腐败消费。外需靠出口,内需靠政府。对外出口靠财税补贴,对内消费靠官员腐败。整个经济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奇观。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政府只关注生产与供给,并未真正关注过需求和消费。真正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
大家都知道,搞所谓供给侧改革的,首先是美国和英国。美国和英国的供给侧改革是改什么呢?他们的供给侧改革本质上就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返自由主义经济路线。
理论根据是所谓的Laffer曲线理论。按Laffer曲线理论,税率不断提高时,经济活动会受到抑制,税收收入可能反而会减少。同时,政府的过度干预会扭曲市场行为,降低经济效率。所以,当美国因凯恩斯主义路线导致滞胀出现时,里根政府意识到“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政府本身就是问题”。于是出现了所谓里根经济学,开始推行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里根经济学大获成功,美国经济迎来“大稳健”时代,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里根政府几乎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撒切尔政府采取的改革政策大同小异。撒切尔任首相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也无非是紧缩货币以控制通胀,同时加速推进国企私有化、减税、废除物价管制等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英国经济因此而触底反弹,长期稳健增长。
英美等国的供给侧改革,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几条,一是私有化,二是减税,三是货币紧缩,归根结底就是放弃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比之下,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呢?
我多次说过,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度。所谓特色经济模式本质上还是双轨制经济模式,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发改委、能源局一类机构了,也不可能永远是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各种职能部门的存在,国企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通过对供给侧四大要素的掌控和垄断来操控经济,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意义么?
所以,如果供给侧改革摆脱不了政府对四大要素的掌控,目标依然是做大做强国企,改革就没有多大的希望。我曾多次撰文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好方 向,但混改之后到底是走向“公私合营”模式还是向私有化过度,这是人们普遍疑虑的问题。不消除疑虑,有多少民企愿意混改,恐怕是个问题,除非像毛时代那样强行“公私合营”。
对企业的扶持,始终没有实质的减税举措,这也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是不相符合的。我也多次阐释过一个基本道理,拯救企业,印钱是毒药,减税是根本。需求侧改革也很重要
需求侧的三驾马车为什么失灵?因为我们过去的改革并不是错在需求侧还是供给侧,而是错在两侧都搞错了方向。
在需求侧,本应是货币政策为主,我们却是财税政策为主。比如为了剌激出口,我们一直在搞出口退税,这就是通过财税政策来操控外需。
在供给侧,本应是财税政策为主,我们恰恰是货币政策为主。比如印钱放水,过剩的货币投放几乎全进了产能过剩的国企,进一步剌激了过剩产能的盲目扩张,对倍受国进民退打压的民企,既无货币政策的倾斜,更无财税政策的扶持。
内需始终起不来,并非百姓真的有多么富足,已经富足到没什么消费需要了,而是没有消费能力。连台湾、香港和澳门都知道,给百姓直接发钱才是真正的需求侧发力,我们却永远不可能这样做。不仅不可能发钱,边基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刚性需要都不能得到政府足够的救济,致使这些刚性需要都不能转化为刚性需求。没有有效需求,供给侧改革再怎么改,生产效率再怎么高,又如何能解决过剩的危机呢?
要知道,我们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交换效率出了问题,而不是生产效率的问题。交换效率需要真正的需求支撑,需求要靠收入和消费能力支撑。这应该是改革最主要的“抓手”和着力点。供给侧的改革也重要,但没有需求侧改革的配套,恐怕也很难奏效。
配套改革说起来也并不复杂,供给侧放权,减税,紧缩银根,需求侧减少百姓负担,增加百姓可支配收入,提振百姓的消费能力,两侧给力,经济才会好起来。
第二篇: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最本质的内涵
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最本质的内涵
2016年是我省“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三五”期间,四川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加快增长动力切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那么,这场改革四川将如何应对?改革的关键点是什么?记者就相关问题邀请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小刚进行解读。
辩证看待需求侧和供给侧
记者:从需求端到供给端,当前改革思路发生了转向。现在我们更多的谈到供给侧,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重视需求侧了?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王小刚:我们现在更多地谈供给侧,并不是去否认需求侧的措施,而且有些措施很难说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比如投资,既含有需求侧又含有供给侧,这就要看采取的思路和措施,是单纯的增加量还是调整投资结构。投资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要看分析。我们现在更强调供给侧,是因为结构性的问题更需要从供给侧来考虑。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既有区分,又相互关联。
我们现在谈供给侧,绝不是说不重视需求,需求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出口,继续扩大消费。在投资方面,目前重点是要转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而不是再去增加无效投资,比如说再去扩大钢铁产能。所以,强调供给侧,并不意味我们不重视需求侧,而是和过去相比较而言,侧重点有所调整。
四川还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尽管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已经是第6位,但是我们的人均GDP在全国处于二十几位,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看相对较低,所以说四川还有相当多的有效需求,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这些都要不断地增加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说,投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保持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不同地区有不同侧重点
记者: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很明确,能否分别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谈谈您的认识?
王小刚:中央强调的“三去一降一补”,主要是针对我们当前的突出问题,这是今年的主要任务。从长远来讲,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以贯之的。创新驱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的创新,一个是科技的创新。中央已经说到了,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这是更长远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增加制度的有效供给,比如说减少政府的审批权限。当然,核心是科技的创新,这是中央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文件中所明确的。
记者:那么从近期来看,四川如何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
王小刚:“三去一降一补”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既要讲全面,又要有重点。对四川来讲,我个人觉得,在“三去一降一补”中,更应该强调是的“一去一降一补”。
首先是去库存。不能简单理解是去房地产的库存。去库存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开拓市场,为产品找市场。我们有很多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但市场开拓不够,“酒好但巷子深”。怎么为它去找市场,去开拓市场,这个应该要延伸。比如说,四川白酒的生产能力很强也有优势,但产能是不是过剩了,这个很难说,关键是看有没有市场。前几年,白酒出现了效益的下滑和停滞,但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对价格因素做适当的调整,我们把中低端的市场打开了,白酒产业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增长。所以说,对四川来讲,用我们的优势产品打开市场,用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因素。房地产很复杂,如果光是靠政策,最终不降价的话,这个库存是去不了的。
其次是降成本。市场经济无非就是比质量、比成本。创新是提高技术水平,但是同时也是降低成本。我们现在的企业负担非常之重,企业的生产成本始终降不下来,这就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比如说多晶硅,前几年市场价格很高,大家一窝蜂都上,后来市场价格降下来了,降下来之后大量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一生产就亏损,为什么?技术水平太低了,能耗太高了。这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关停生产,甚至倒闭。但乐山有些企业,下决心进行技术改造,当然也要投入,后来多晶硅的能耗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了。
这几年我们强调企业的内部管理是比较少的,好像重视不够。实际上内部管理也有很多降成本的环节,如果做好了,成本也可以相应降低。作为引导经济发展的政府而言,主要是看政府怎样来减轻企业的负担。企业现在的税费负担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现在已经采取的包括社保、五险一金的降低比率、缓交等,减免一些税费,严格制止乱收费,简化程序等措施,都是为企业降低成本。二是靠自身,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从内部降成本。
再次是补短板。四川经济、企业确实还有短板,比如说企业的营销方面是比较差的。刚才提到的白酒企业,也缺乏面向全球、面向全国市场的开拓精神。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于全国,物流的费用比较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我们的交通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加强。
至于说去产能,去杠杆,我认为要区别不同产业、不同企业来看。如四川煤炭资源禀赋差,煤炭产业缺乏比较优势,随着全国大市场的形成,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已不可能生存,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关停了相当一批了,还有一批僵尸企业也要下决心关闭。政策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说各个行业都按分配比例来,要从实际出发。
去杠杆也是这样,四川的企业整体来讲,杠杆率是比较高的。但从实际来看,去杠杆重点应针对的是非实体经济,投机性资金要去杠杆,而实体经济,还要稳妥地采取措施。现在我们也有很多企业本来是有市场前景的,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和竞争力,但在自身运行中间出现了现金断流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去杠杆,而是“扶一把”的问题。这个要区分对待。
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记者:结合四川实际,您认为推动供给侧改革首先应从哪里入手?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小刚: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改革环境和过去比较要复杂很多,改革还需要不断地明确方向,凝聚共识。还是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特色,但我们也不要忘了,一定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三去”主要还是要靠发挥市场机制来决定,不能靠分配指标、分配额度、分配补贴来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要发挥作用,多用经济手段,少用行政手段,这一点应该重视。
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促进四川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趋向。从而使四川经济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使人民生活得到更多的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编:张微微)
第三篇:关于供给侧改革的习题
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专题(2016年3月整理)
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答(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答(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 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2)(每点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3.“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答(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4.(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 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 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三: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 “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
答、(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3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 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5、(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为政府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言献意。(12分)
(2)运用《哲学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了。(12分)
(3)请你以小经济学家的身份为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策略(无需展开说明)。(6分)
答(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为政府自身在供给侧改革中有所作为建言献意(12分)。
①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体制向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②应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大力打击腐败现象。
③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市场供给成本。(2)运用《哲学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12分)
①矛盾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要看到需求方面的问题,还要看到供给方面的问题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攻破供给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利于改善我国的供给体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供给侧改革”打破了经济增长的常规思维,从供给方面提出发展新思路。【回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酌情给的分】
(3)请你小小经济学家的身份为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宏观策略(无需展开说明)。(6分)
①给予创新型企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②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③推进国企改革高竞争力其他答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等。
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 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答(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1)请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依据,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提出改革的政策建议。(14分)
(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单位各部门应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12分)
答(1)【参考答案】经济学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生产高品质商品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每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建议:①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②进行供给结构性调整,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③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提供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国有企业兼并重组。④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通过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⑤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少使用金融杠杆,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每小点2分,答出4点给满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作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国家机构、人民团体及组织等各部门各单位都应统一思想,贯彻落实。②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单位各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打破地方保护,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③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制定好方案,明确方向和目的,把握好手段,落实责任,出台措施,真正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各单位各部门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每小点3分,共1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虽然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国内还存在高质量和个性化商品供给不足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外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减下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让创新引领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减乘除并举。
材料二 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⑴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并为化解过剩产能出谋划策。⑵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办。
⑶材料二如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
【答案】⑴生产决定消费,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扩大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升级要求供给侧改革,保持供需平衡;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实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优化升级;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⑵简政放权,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经济结构;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优化产业结构。
⑶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实现供需平衡,坚持了对立统一观点;供需双方现阶段各特点,做到了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供需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9、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创下了2012年8月以来的新低。2014年,我国公民境外消费额首破1万亿元,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天猫国际一些国外知名卖场更是开场一两个小时就突破1000万元。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指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去除房地产库存,实现行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上述措施在供给侧方面的意义。(12分)
答(1)我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我国消费需求旺盛;供需错配,内需外流。(3分)
(2)①优化产能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③降低库存,实现行业资金良性循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④增强融资功能,降低融资成本,满足金融服务需求,完善金融市场。(每点3分,共12分)
10.(26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早已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短缺”,取而代之的是旧产能过剩与新供给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需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手的作用,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材料二 2013年,中共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0 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巧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1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 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河北省衡水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文科综合
1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结构升级,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方式,促进经济供给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长期形成的粗放
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大了经济下行压 力。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一些进口产品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例如去年“双十一”,澳洲奶粉、日本马桶盖、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等都在最畅销的“海淘”商品中名列前茅。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 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通过减税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等措施,释放供给活力;二是简政放权。这就要求政府切实做到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1)分析材料一中供给侧改革体现的经济生活依据及改革根本目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加强供给侧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o(12分)
答.(26分)
(1)(14分)原因:①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2分)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并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3分)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激励创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3分)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改善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化解过剩产能,使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根本目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分)
(2)(12分)①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3分)②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简政放权,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分)③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减轻企业、居民税赋,释放供给活力。(3分)④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环境。(3分)
1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201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大国转身,靠什么拉动呢?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2%,2014年达到2.05%,2015年超过2.1%。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产业增加值则成倍增长。在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的深圳市,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8.7%,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同期增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简政放权、降税清费、降低融资成本,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企业创新“减负”;而改进和完善GDP核算办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加大技术创新在国企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把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对地方领导干部的考核等,更是让“创新”成为考核“指挥棒”„„通过以上的措施,企业和政府的创新动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1)概括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才能把企业的创新动力释放出来。(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2分)
答.(28分)
(1)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1分)以创新为依托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分)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支撑力,(1分)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分)
①继续简政放权,通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3分)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通过加大对企业的减税政策,落实好政府在企业创新中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分)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创新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3分)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力度,发挥国有企业在企业创新中的主导作用。(3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是其领导地位的体现。(3分)
②中国共产党要在与时俱进中提高科学执政能力。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3分)③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制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相关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造福人民,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3分)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共产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利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题组二
1、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4分)
答(2)①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4分)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市场藩篱,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4)⑧认真履行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监管,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4分)④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2分)(考生如从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依法行政和法律建设相结合回答.言之威理,可得4分)2.(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央企资产总额633226.5亿元,负债总额
428949.6亿元,央企的负债率是68%,资产增加,负债增加,收入下降,高速增长下出现 了产能过剩。
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去债务化,靠债务支撑的国际市场收窄,我国的产能一部分变成 过剩产能,出口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频繁出现的代购潮、海淘热等现象说明,随着人 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国内供给经常满足不了需求。
过去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不适应现在的消费需求,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的增 长。以前是靠需求来拉动维持经济增长,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好 的时机。’
材料二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贯穿了供给 倒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所谓“供给侧”,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消费侧,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1)结合材料一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创
造新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1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增加有效供
给。(12分)
38.(1)①供给侧改革通过减产能、调结构,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 大,拉动经济增长。(3分)
②国企应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将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起来。(4分)③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短缺行业的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4分)④供给侧改革重点是供给,落脚点是消费,保证供给和消费平衡是最终目的,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3分)(注: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回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①政府进一步深化制度性改革,让国有企业突破制度束缚,从而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增加有效供给;(3分)②政府简政放权,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生产,增加供应;(3分)③政府深化税收、金融等改革,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3分)④政府加强监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供应。(3分)
3.(26分)自2015年11月起,“供给侧”刮起了改革新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映射供给侧改革大问题。
材料二
从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找到经济问题的“病根子”,为解决供需失衡下一剂良药。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做好“四则混合运算”,其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落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解决“圆珠笔之问”,着力供给侧改革。(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12分)
答.(26分)【命题立意】本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要素材,综合考查了经济生活企业发展的知识和政治生活政府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与论证问题的能力。【答案解析】第(1)题设问以“圆珠笔之问”为时事载体,从生产环节,以企业为主体探讨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企业如何做问题。第(2)题设问考查了政府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职责和功能,实际是政府如何做问题。【参考答案】(1)(14分)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3分)依靠科技和管理,走自主创新道路;(4分)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承担社会责任;(4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3分)
(2)(12分)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政府要组织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管;政府不能包办一切,要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释放活力;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每点3分)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供给新制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推进新开放,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的意义。(14分)材料二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是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端入手,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则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充分配置,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国际需求低迷且不确定性明显,国内消费增速不振,消费者却在海外疯狂扫货。这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重点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2分)5、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蓝图已经铺开,未来前景令人期待!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型国内国际会议上曾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街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 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如何确保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14分)
6、(28分)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报刊新闻的高频词。
材料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2015年国内需求刺激效果甚微,但是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爆买”:中国游客赴日消费额达750亿元;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消费超过英国、美国、加拿大总和。从供给侧看,国内缺失产能过剩,中国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管的过多,增加量经济运行的成本,挤压了市场的活力;市场准入太难,中小企业难于跨国相关行业的门槛。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大有可为,要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作成本,加大反腐力度、打破垄断、放松管制。
(1)依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中国制造企业提出针对性建议。(16分)
(2)结合材料二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参考答案:
(1)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供需错配,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4分)建议:
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生产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立足国内消费新趋势。(3分)立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价格优势,更要有质量优势、服务优势。(3分)重视品牌建设,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增强产品的吸引力。(3)分)
(2)①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打破垄断,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3分)②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要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3分)③政府要依法行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分)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加大反腐力度。(3分)
7、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参考答案: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各项事务治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充分的法律制度前提(依据);(3分)提高党执政能力与水平(科学、民主、依法),加强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导;(3分)提高各国家机构履职能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3分)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说明:如果从其他主体的角度作答,如政协、人大代表等,亦或如果从以上主体的其他知识角度作答,如政府的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践行宗旨、坚持原则,公民的政治参与等,言之成理,均可给分)8、(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9、材料一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一中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材料二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要让一些原有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废旧立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3)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12分)
答.(33分)(1)(9分)①价值规律能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3分)
②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③实现优胜劣汰。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利于优化企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分)(2)(12分)
①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我国中等收入群 体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3分)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3分)③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3分)
④国家要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减税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3分)
(3)(12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3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6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要坚持废旧立新,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3分)
1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蓝图已经铺开,未来前景令人期待!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大型国内国际会议上曾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的措施,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街和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在“供给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供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如何确保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14分)11、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 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价格极高。
材料二 “供给侧”涉及商品的价格问题。当前,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交由市场决定,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由历史形成的“硬骨头”,放开价格管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垄断生成的利益让既得利益部门不愿松手。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逐步确立竞争 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为价格改革的核心,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剑指重点领域、政府定价、依法监管与宏观调控。价格市场化改革迎来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搏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16分)(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应发挥的作用。(10分)
答.(1)①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4分); ②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4分);
③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4分)。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供求矛盾(4分)
(2)①党中央: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时俱进,把握经济规律,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4分)
②国务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厘清地方政府在价格改革中的职责,促进其转变政府职能;在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审慎行使权[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依法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监督。(每分句2分,答出 3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2、
第四篇:四一班家长会数学老师肖仲君发言稿
四一班家长会数学老师发言稿
肖仲君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今天大家再一次地相聚在一起,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缘分,同时我也感谢各位家长朋友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次家长会。
一、首先我将我们班学生这一学期数学科目的学习情况向在坐的家长朋友们作个汇报:
1、我们班的学生一个个都是非常地聪明的,学习都很优秀,很多知识一点就通。他们的作业大部分都能按时完成,极少部分在老师的督促下也能完成。
2、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关键在于教育,所以我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最大的关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他们教育好,大部分的学生学习都很主动,他们不懂就问,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很多学生的数学科目成绩进步非常大。
3、班上大部分学生的性格都是很活泼、很开朗的,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很积极,但活泼的同时也有少部分同学过度活泼,这些情况一般我都跟家长朋友们做了沟通。
4、在管理教学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可能会让一些学生不太喜欢,不过我相信家长朋友能理解老师的用心。
二、接下来我把我们四一班数学期末统考的成绩向在坐的家长朋友做个分析:
1、本次考试我们班。。。。
三、放假也不要放松学习:
1、马上就要放暑假了,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了,肖老师在这里也祝福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暑假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但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学生虽然放假了也不要放松学习。
2、数学是一门很严谨,有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下个学期就要进入五年级学习了,所以这个暑假同学们在玩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花时间复习一下所学过的知识,把暑假作业写完,也恳请家长朋友们对孩子的暑假作业进行检查、辅导。
最后祝在坐的家长朋友们
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肖临骏:供给侧改革带给电影产业的多重启示
在欧美等一些国家,一般将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若低于此下限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如果将中国电影的上映率按此标准进行对照,则可轻易得出中国电影的产量严重超过实际电影需求,也即中国电影产业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浪费,而“供给侧改革”所提到的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关注和有效调控则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为电影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范例。
一方面,为确保中国电影的长期健康发展,必须着力于将当下“粗放型”的生长方式转变为“精耕细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对电影的量化考核转变为对电影的质性评价;从对电影发展速度的追求转变为对电影发展深度的思索,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更多优秀的电影获得公映的权利,并且免遭类似“一日游”的厄运。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期待完整、更完善的产业法律保障,真正实现对“电影新势力”的保护和规范、对电影成本以及电影门槛的法定标准、对艺术电影和艺术院线的有效扶持和鼓励等等。去年出台的《中国电影产业法(草案)》无疑在此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却有着更加深远的道路要走。
此外,除了“中国一部分电影风景独好,大部分电影不见天日”的现实状况,“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也备显艰辛,然而与此相反,好莱坞大片却不断在中国市场捞金,尽管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在此,“供给侧改革”无疑又一次带给中国电影产业以重要启示。
它一方面让我们正视中国“电影大国”与“电影强国”之间的差距,重新思考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相对滞后的“供给侧”一方是否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它也以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诉求和步伐,鞭策和引导着电影产业做出相应的创新与整合,例如在电影创作方面,要利用中国多民族的悠久传统进行类型的融合与拓展、要令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服务于电影最根本的叙事功能等等。
然而,诚如金巍所言,“产品供给的背后是要素供给,要素供给的背后是制度供给,这是供给侧三层递进结构,我们需要深入到问题的根本”,他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当前的基本状况是三个‘薄弱’:要素基础薄弱、机制基础薄弱和消费基础薄弱,这三个方面本质上都是供给问题,也是影响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中国电影产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机制基础和消费基础的问题。正如前面提到,机制的完善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更需要电影市场自觉自足的健全意识和健全体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产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电影市场也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休闲娱乐成为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的主要诉求,看电影成为时尚社交的一部分,其目的的是获取谈资”,尽管迎合了浮躁环境的中国电影在此期间获得了许许多多漂亮的大数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陶醉,必须在经济上超越“唯票房论”,建立“大电影产业观”;在文化上客服“泛娱乐化”,着眼“软实力”;战略上要摆脱“影响的焦虑”,立足本国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此外,就消费基础层面,我们不妨借鉴中国早期电影人在特殊语境下所形成的“良心主义”叙事传统,这种传统“有效地弥合了大众娱乐、商业利润与艺术追求、社会责任之间的裂隙,为新生的电影业界确立了基本的思想性规范与创作(经营)诉求的主向度„„就此而言,‘良心主义’塑造的是一个宽容与包容性极强的‘弹性框架’,在此之上并生着‘各异其趣’的多种诉求和多样化的银幕表征”,我们也应当主动通过中国电影专业教育培养不断升华的大众审美趣味,并由这些电影专业人才通过丰富的电影实践和扎实的电影理论切实改变中国电影的机制环境,使中国电影发展从适应消费需求朝向创造消费需求转变。
无论是其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调整,还是文化产业的供给侧创新,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作为生产要素的产品本身,就电影产业而言,则是一部部实实在在的影片,改革的目的毫无疑问则是实现中国电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通过对比近几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与传播、理念与效果来看,在新媒体语境下,唯有那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特质和兼具人文情怀的高品质佳作,才是中国电影观众的终极期待,也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毕生追求”,更是中国电影产业最终实现供给侧改革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