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共五则)

时间:2020-11-20 12: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

第一篇: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

6229 2020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调结构、提效益、促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绿色农业成效显著,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投入力度偏小、粗放经营方式仍然存在、农产品品牌效应相对较低等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补短、精准发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改革路子,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最适宜的区域集中发展。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逐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二是优化农业投入力度,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大财政

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明确资金投向。进一步整合各类农业补贴,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是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向集中经营、生产集约化转变。构建全程覆盖、综合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四是发展品牌农业,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建立完善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评价标准,加强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

做精做细做优做强我省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标志性产业,是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好“六稳”“六保”任务至关重要。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业呈现“大业态”“大市场”“大科技”“大龙头”的发展趋势,我省作为多种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农业大省,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及时抢抓发展机遇,持续用力加快转型升级,加速食品加工

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建议如下: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推进葡萄酒、乳制品、果蔬深加工等三大优势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粮油食品、酒饮料等九大食品产业基地(园区)特色化发展,培育壮大馆陶禽蛋、大名面业等十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加大力度打造粮油精深加工产品、高端特色乳制品等五大系列产品和乳制品、方便面等七个精品全产业链,加速推进食品工业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创建和培育食品行业特色小镇步伐,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打通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的各个环节,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培育壮大优势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强强联合和行业重组,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加速各类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强化品牌战略。加大企业自主品牌培育力度,持续推动从农业原材料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汇聚要素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是强化企业管理和食品安全。加快实施智能化提升改

造,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互联网+”新模式应用。广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大幅度提升企业设计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和整体创新发展水平。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特色农业核心在“特色”。特色是生命力,是农业发展的持久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将特色农业作为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品牌竞争能力及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带动产业转型效果明显。目前我省国家级特优区达到 12 个,在全国排名第二;省级特优区达到 95 个;有 26 个特色产业县域产值超过 1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特色农业定位不精准,顶层设计缺乏,存在发展不平衡、品种泛化问题,特色优势彰显不够。二是特色农产品杂、散、小、弱问题突出,要素集聚水平较低,深加工不足,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较少,品牌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三是特色高端产品缺乏,有机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比例偏低,高端品质农业企业生存期较短。四是特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统筹衔接不够。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增强战略定力。要以实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上下贯通、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着眼打造百年产业,综合施策,切忌急功近利。

二是注重分类指导。省级以国家级特优区为重点,打造x 领军品牌,力争做到全国领先;市级着力推动一县一业,县级着力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形成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强融合提升。坚持全产业链提升,实现梯次增值,把特色农业与文化、科技、互联网、乡村旅游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

四是培育特色品牌。加大特色品牌的培育和扶持,重点扶持区域品牌和全产业链品牌,提升品牌集中度。

五是强化服务扶持。善于从产业链整体需求出发,解决企业科研、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关键问题。

六是擦亮特色名片。以“冀在心田”为核心,建立 x 农业标识系统,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打造产地、功能、生态环保的综合性宣传优势。

深入推动我省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明显,但受资源条件和发展阶段限制,在水土资源平衡、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生态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牢固树立生

态文明思想,在摸清我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环境承载力,科学编制生态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有机衔接正在实施的“一减四增”“四个农业”等工作,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制度保障。科学制定农业节水、农业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农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

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加快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联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引进和培养生态农业、农业绿色发展、资源经济学等相关团队与人才;加强生态农业研究的原始科技创新,构建适合不同生态类型区循环农业发展技术模式;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转化和集成应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先进工艺和装备。

四是注重示范引领,推广典型模式。大力推广我省已有的“饲-鸡-肥”“饲-猪-沼-肥”“饲草-奶牛-有机肥”“生态循环+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种植-养殖-沼气发酵-种植”等一批农牧结合、绿色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农业加快发展。

五是增加资金投入,保障合理收益。在稳定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适当提升企业和农户的盈利空间,调动其积极性。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措施,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补助、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生态农业,切实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促进我省畜牧业提质增效

x 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 年总产值 2035.4 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 33.6%,位居全国第四位。但从调研中发现,养殖成本较高和单产水平低、畜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制约我省畜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调优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向饲草饲料丰富、生态容量大的区域转移,促进形成优质畜禽产品基地。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加强猪牛羊冷鲜肉及深加工制品的发展,拓展乳制品品种和特色,推进蛋肉鸡制品向绿色有机生态转型;加强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是提升良种繁育水平,优化畜种结构和质量。加强联

合攻关,提高优良品种推广使用率;加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挖掘我省畜禽特色品种;加强基层配种人员技术培训,打通良种繁育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健全完整产业体系,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产前环节发展优质饲草,加快饲料本地化步伐,降低对进口饲料依赖度;产后环节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销售环节开辟电商销售新渠道。

五是加强科学化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如廊坊雪计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奶牛生产管理并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年经济效益提高 10%。向现代管理方式要效益,通过深化股份制改革等多种经营形式调动职工积极性。

六是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农业科技创新驿站等,实现在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疫病防控、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加强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使新技术落地生根并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优化我省农产品供应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粮食、果蔬、畜禽等重要农产品量

价总体稳定;但海外疫情尚未出现明显拐点,大豆等高度依赖进口的农产品供给存在不确定性。后疫情时期,需要把握准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基本趋势、把握住农产品供给侧的关键问题、把握好农产品供给模式创新的窗口机遇,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于旧链中创新点,构建协同高效、稳定有序的农产品供应链。

一是理念转型,促进农产品供给从“生存型”向“营养型”转变。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树立三位一体的大营养观。加强健康饮食的宣传,实现食物营养可持续发展。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原则,构建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

二是系统推进,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把冷链物流建设作为保供给的有效抓手,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公司专业化运输、市场化托管。优化农产品网络零售供应链,提升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体验。

三是要素升级,打造智慧型农产品供应链。推进以 5G为背景农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闭环作业和“无接触”服务水平,完善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

四是协同优化,推进农产品供应链节点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国内农产品市场,同时拓宽国际农产品的进口渠道,降

低因疫情、贸易摩擦等带来的市场风险。促进农产品供应短链化,构建长期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创新农村电商的农产品全渠道供应链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五是加强引导,加大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政策支持。鼓励农户、流通企业多种方式融入农产品供应链。提高涉农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促进各类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化,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品流交互式高效运行的农产品供应链。

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旅游融通三产、惠及三农、联动城乡,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我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十三五”以来,共创成了各类示范单位近千家,打造了太行水镇、中国马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片区,推出了北戴河艺术村落、保定大激店等一批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2019 年全省共有 1650 个村、5400 余家企业开展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 442 亿元;累计带动 793 个贫困村近30 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但也存在产品单一、效益不佳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建议围绕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农旅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再提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打造一批农旅深度融合典范。发挥旅发大会平台作用,聚焦环首都、燕山—太行山等重点

地区,培育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打造“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文明乡愁”x 样板。

二是丰富多元业态,打造产品创新升级版。挖掘文化特色,打造长城、运河等乡村文化阵地,推动古村古镇创新开发,形成高品位乡村文化载体。依托特色种植基地,培育打造第六产业园区、国家农业公园等,积极发展精品民宿、家庭农庄等,以产品创新激活农业农村经济。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满意度。深度推进乡村旅游整体环境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解决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推动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建设,发展一批集体验化、产业化、风景化、生活化为一体的生态旅居小镇。

四是培树示范标杆,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开发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长城文化老家、坝上草原牧家、湖泊湿地船家、华北田园农家、海滨海岛渔家”六大乡村旅游品牌。指导提升“冀忆乡居”休闲住宿品牌、“冀忆乡礼”乡村文创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五是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合力推进新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协会协调、多方受益的乡村发展新机制。组织乡村旅游千人培训,培养懂旅游、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07 年我省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13 年来取得很大成绩,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取得的成绩。补贴品种逐步增加: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由 2007 年的 1 种增加到目前的 14 种,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逐步发展;保障作用日益显现:2019 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是 2007 年的 30 倍;规章制度不断健全:2020年 1 月,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到 2030 年我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和重要工作。

二、我省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农业保险保障范围较窄;现有保险产品保障水平较低;特色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向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及全产业链延展不够;与其他金融工具的联动不强。

农业保险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基层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过度干预;保险公司服务效率较低,存在惜赔、不正当竞争和违规操作等行为。

保费补贴制度仍不合理。县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不足成为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特色农业保险从而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障碍。

三、完善我省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议。拓宽农业保险保障

范围;提高现有险种的保障水平;提高特色农业保险所占比重;把农业保险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拓展;推进农业保险与其他金融工具联动,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各项功能与作用。

改善农业保险市场环境。清晰界定基层政府作为的边界,规范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业保险服务标准和费用标准等,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鼓励保险公司应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提高承保理赔效率;监管部门要重点关注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指标,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

优化农业保险补贴制度。着力解决县级财政保费补贴能力不足问题,支持市县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绿色、生态和质量导向。

第二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社论)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1日

01 版)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空前加大,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有望超额完成。这些成绩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有所抬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三农”工作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只有积极进取,农业才能再上新台阶,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不断延续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要通过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的方向已明,底线已定。农村改革是靠尊重基层创造取得成功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用好这个法宝。要尊重基层实践,鼓励农民创造,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宽松氛围。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通化县结合实际,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产增收、融合“三产”等方式方法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立足优势,培育精品,创立特色农业。

以建设全省园艺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将中小药材、食用菌、棚膜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经济动物养殖作为我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2017年,全县园艺特产产值预计达到18.1亿元,园艺特产面积稳定在16.9万亩。其中,英额布镇转水湖项目计划投资近1亿元,建设可控大棚200栋,首期建造的两个温室大棚种植车厘子已经成功,每个大棚盛果期保守收益在25万元以上,开启了通化地区种植车厘子的先河,该项目拟打造集吃、住、游、玩、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西江镇整合1万亩水田实施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打造梦里水乡贡米小镇。

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构建高效农业

深入贯彻高效发展理念,逐步形成通化县农业特色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调优种养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针对玉米价格下调,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今年调减玉米种植4万亩、落实订单农业总面积15.5万亩。引导全县土地流转率逐步达到60%以上。其中,三棵榆树镇万通药业万亩平地人参项目、四棚乡万亩贝母项目、石湖镇 4000亩苗木、光华镇 5000亩蓝莓项目成为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范本。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 “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工程”为载体,通过创办田间学校、农村赶大集、请专家授课和成立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等方式,经广泛调研,按需授课,开展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80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创先争优,激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让农业和工业一样有竞争力。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试点县的契机,我们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物流配送,实现蜂产品、松子、木耳、榛子、人参等农产品网上交易,“互联网+农特产品”的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电商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和培训,全力铺开营销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据统计,2016年全县网络交易额达到4.1亿元。

四、转变理念,产业入手,打造绿色农业

我县将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重点从加快人居生态、田园生态、产业生态等入手,加快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推进蝲蛄河景观带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生态长廊。加快石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开发以及四棚乡万亩红松林的保护,释放天然“氧吧”效应。加大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新建340平方米的检测室,严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目前全县已完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2个,认定基地面积30万亩,基地农产品总产量达27.5万吨。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范围内,全县通过国家认证的企业数量达11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33个、认定基地数量13个,“三品”基地面积86430亩。

(通化县委办公室 王晓佳 5224267)

第四篇: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较快上涨,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农产品价差越来越大,玉米、棉花、糖料等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问题突出,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

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主产区农民增收主要还是靠农业。由于供求结构失衡,一些地方出现了“粮价跌、伤心菜、贱苹果”等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只有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这些年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必须抓住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补齐短板,实现绿色发展。

二、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 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四改善、四创新”。

一是改善供给体系,推进产品创新。当前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买难”与“卖难”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是改善要素使用,推进科技创新。水、土、肥、药、技、机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这些年,水、土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肥、药使用过量,机械、技术支撑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改善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生产区域布局结构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资源循环利用不够,农作物秸秆、农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都较低,一些地区还将水土等资源配置到产销不对路的产品生产上。要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和收储、农业补贴、金融保险、流通贸易、生态环保等政策,促进农业资源有效配置。

四是改善经营方式,推进管理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任务重、难度大,在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适当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供应,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调什么、怎么调则应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三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当前突出问题,更要抓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长期目标不动摇,抓紧补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四是力度和节奏的关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兼顾,有力有序推进,加强科学指导,有保有压,稳中求进。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全面部署。落实这些部署安排,要突出抓好“六优化、一巩固”。

一是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品种上,重点是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牛奶质量,鼓励杂粮杂豆和马铃薯生产。品质上,重点是抓好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二是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效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大力支持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加快消化粮食尤其是玉米库存。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三是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当前重点是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立足各地环境容量和生态类型,发展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分工合理、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区域布局。加大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重点调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长江流域湖泊水库和近海水产养殖。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已基本形成,优化区域布局要更多地微调、适调、精调,从当地实际出发,避免大折腾、“翻烧饼”。

五是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介土地托管方式,让分散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鼓励引导农民自愿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

六是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破解农业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制约。着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湖南重金属污染区综合治理试点,扩大东北黑土退化区治理试点范围,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生产生态相协调的路径和体制机制。

七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坚持把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确保口粮安全的根本举措,把建设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作为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打造产能稳固的粮食和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四、完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措施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是发挥好政策“指挥棒”“导航仪”的作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解决农业资源要素的错配扭曲问题,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体系。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建立与转方式调结构相适应的补贴政策体系,发挥补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三补合一”力度,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争取新增农业生产成本补贴、新品种选育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补贴等,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最直接、最管用的杠杆和信号。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加政策调整弹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继续执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政策,玉米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让价格回归市场,同时保护农民利益。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破解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组建并运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大县谷物保险面积全覆盖,逐步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全覆盖。

完善贸易调控政策。要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与国内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控制结构性过剩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产品优进优出。加强国内产业安全保护,尽快完善重要农产品贸易损害补偿制度。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建立农业“走出去”扶持政策体系。

(作者: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求是》2016年第9期 2016年04月30日)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今年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刚过去的2016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对稳定全局至关重要。一号文件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必须始终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长远。一定要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调整政策、出台措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特别是农民承受力,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不损害农民权益。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下载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6229,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献计献策意见建议征集发言讲话研讨交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