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海量阅读胸藏万卷,语文教学至简为上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珠街镇中心学校语文研修小组:倪先艳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著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博客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的第一天写起,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从一个字的笔画教学写起,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掩卷沉思,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带给我的还有启迪、思考和信心。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肤浅认识和感受
一、海量阅读,先吞食再反刍
学生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努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文章的“繁讲冗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这才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韩老师之所以能“两周教完一本教材”“三个星期教完拼音”,采取的就是先吞食后反刍的教学策略,面对学生暂时不理解的文章,韩老师并没有要求他们理解,用韩老师的话说:“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别一步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总会有理解的那一天。韩老师的具体做法是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高效识字,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高年级大量诵读经典。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吮吸知识的甘露,沐浴文化的阳光。当学生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海量阅读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轻负担的同时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这就是海量阅读的神奇效果。
二、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果使用得好,几乎能解决阅读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已充分地肯定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韩老师的做法也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只是她能把握住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她的语文教学,没有太复杂的教学方法,备课也不需付出“高成本”,方式简单得很,那就是读、读、读„„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就三言两语,是夹杂在诵读中间的“休息”。这一篇读熟了,问一两个问题,接着读下一篇。课上最多的招数就是“读”!全班读、听录音读、跟读、分小组读、个人表演读、接力读、默读、朗读、自由读、选择读、合作读、引读、范读、品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就找有价值的片段或语句试着背一背。“读”占鳌头,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感悟。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让我们抛去那些花样百出的教学方法,让“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把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
三、解放学生,课堂成为舞台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是演员,学生是听众和观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往学生的脚下垫石头,而不是教学学生如何成功摘取月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不能喧宾夺主。语文教学要把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牢牢根植到学生的心中,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属于学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嘴、手,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那么我们将收获学到精彩。
四、先学后教,让学生有事做
先学后教教学原则是进行每一门学科教学的不二法门,适用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美国一图书馆门口也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通过自学学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更记得牢,掌握得扎实。语文课堂,教师要摒弃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去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有些问题即使教师知道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学生总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这是韩老师教语文的基本理念。海量阅读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含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各尽所能,人人有事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个个都在吮吸知识的甘露,人人都在沐浴文化的阳光,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学生通过海量阅读,不仅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而且胸藏万卷,储备许多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韩老师的教学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充满智慧。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进行“海量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空中遨游,练就搏击长空的本领。让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
书香伴成长,经典润童年
第二篇: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盼盼小学
苏丹丹
新学年由于学校师资调配的需要,我由一名数学教师转型成一年级语文教师。感谢领导对我能力的肯定与充分的信任,同时也颇感压力,深知自己在语文教学理论、经验与方法上的严重不足。我想,弥补这一不足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给自己充电,大量阅读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以及优秀语文教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最近就读完了一本韩兴娥老师编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文中韩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示了她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这本书既没有精彩的语言,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韩老师所展现的一些方法,简单而又实用,尤其是“气定神闲笑谈一年级新生”、“写话、作文教学”这两个章节正好为我现在所任教的低年级提供了帮助,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接下来,就书中的部分章节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让课堂静下来
“定能生慧,静能通神。”韩老师告诉我们从入学开始我们得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安静。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这些刚入学的娃娃们呢?这也是我经常思考并为之头痛的问题。面对着吵哄哄的教室,即使我声嘶力竭的批评或是用手中的教鞭不停的敲打着桌子,也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反而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一上课老师就打开话筒、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难。所以,我要求自己轻言细语、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们交流。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受韩老师的启发尝试了多种教学组织方式,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比如:
1、念儿歌。通过一首首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的儿歌提醒孩子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如:上课读书、听课前背诵《做得正》做得正,像口钟。站得直,像棵松。走路时,挺起胸。写字前背诵《爱护眼睛》。写完字后背诵《谁把文具送回家》等。只要老师先起头,所以孩子都跟着有节奏的背起来,教室里刚才的吵闹声也随之转化成了动听悦耳的读书声。比起枯燥的教导,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方式。
2、听轻音乐。在上课前,放上一小段音乐。这是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学习的一种好办法。上课铃声响后,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孩子满头大汉、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虽然已经回到座位上了,可从脸上兴奋的表情里不难看出,他们还沉静在刚才激烈的游戏当中。此时,如果马上上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何不让他们静静聆听音乐,平复一下情绪,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呢!当孩子们在课中休息或书写时,我也习惯放上一段音乐。一首首优美的钢琴曲、交响乐响起时,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自觉的保持安静。如果发出一丁点的吵闹声,都会视为不和谐的音符。
二、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阅读要早,开笔要迟”,这是韩老师一直奉行的理念。清朝名将曾国藩也不让儿子过早地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的。我非常赞同他们的观点。有的老师急于求成刚教完拼音就要求孩子们写句子、写话,到了一年二期又忙着布置日记。一年级孩子那双嫩嫩的小手写字很慢,写会课本上要求默写的生字已经不容易了。再要做这些,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几乎都是依赖家长,有的是家长念一个字写一个字,不会写的字还得告诉他们该怎么写,笔顺甚至都教错了;有的干脆由家长代劳了,家长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语言成人化,缺乏童趣。说实话,再读此书之前,我也跟风似早早的就开始布置写话的家庭作业,交上来的作品,有一部分孩子写得相当精彩,我还满心欢喜。可到了课堂上再让他们写一写,却是语句不通、错字成堆,完全是两个样。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不必太早,大量的阅读、背诵更重要,也就是韩老师书中提到的“课内海量阅读”。于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正尝试着在学习教材的同时,集体背诵《日有所诵》上的儿歌、古诗,一天一背一首,有精力的孩子不拘泥于一首鼓励往后背。背得越多,奖励的奖品越多。要相信一年级小孩子在背诵这件事上个个是“天才”。我想,一定要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背诵潜能。另外,我还会每天抽出部分时间,给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秀的读物。通过班级QQ群与家长交流,给他们推荐适宜现阶段所读的书籍并鼓励家长们每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各种手段让他们爱上阅读。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相信有了厚厚的阅读积累做铺垫,不愁他们写不出精彩的语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韩老师的教学方法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充满智慧。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进行“海量阅读”,多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做到日积月累,一步步登上阅读金字塔。
第三篇: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做一个行动的巨人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高寺台小学:刘老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书读万遍不如手过一遭”„„这是我看完韩兴娥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以后最想说的话,一时间脑中蹦出了很多这样的辞藻,我感叹,这么多年的阅读和学习,竟然在今天忍不住如此般的卖弄,思来想去都是因为这本书给了我力量,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敢于和大家产生共鸣。于是我要告诉自己,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做就做行动的巨人。因为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力量,更有手把手的方法指导。于我而言,最突出的收获如下:
一、阅读书籍的来源——整合多种读本交替使用
在韩兴娥老师的课上,通常可以见到两三种读本同用的做法。除了教材之外,这些读本有的是书店里买的图书,也有的是她自己编辑的“小册子”——诗词、儿歌、童谣、各类精美的散文的合编,等等。就是教材,也有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教材还是跨年段的,二年级的学生可能用到了四年级的教材。这些被韩兴娥老师当做常规教材的读本,既有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绘本图画书,也有轻易不会走进小学课堂的《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作品。有的是砖头般厚实的大部头,有的可能是刚从报刊杂志上复印的一篇文章,韩老师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相应地引进课堂。这就是韩老师对自己海量阅读的书籍进行整合、组建的结果。
二、海量阅读的保证——让班上所有的孩子爱上阅读
众所周知,“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一点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很多成功人士共同的特点就是“爱读书”。像钱学森,就是这样的榜样。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把课外阅读当作业布置,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举行“读书会”。可还是有一些学生不爱读书,看着他们手捧书籍不愿出声,两眼四处张望,读起书来结结巴巴,写起文章又是干巴巴,心里很为他们着急。因为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不爱读书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一个个学困生就此产生了,不知道他们今后将如何度过漫长的学习岁月,心里想着学习对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真是痛苦。可就是找不到有效地引导孩子喜欢阅读的好方法。
可韩老师做到了,她的学生个个爱读书,没有一个学困生,由此想到这些孩子将来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会一路幸福地走来。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与幸福,除了韩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激励手段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告诉我,阅读能力的获得与增长是与人脑的生理解剖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要抓住适当的时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这就是说,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但要向进入这一状态的充分条件是必须首先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按照传统语文教学要求,小学生认完2500个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样就错过了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原来识字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泉。就是在我们紧抱教材为指导学生学拼音,认读生字、词语而累得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之时,韩老师竟从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引领他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一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一年级只需三个月,二年级只需一个月。而剩余的大量时间,她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大量诵读各种有趣的读物,在读中大量识字,让孩子们独立识字,从小培养孩子“自学”。就这样,她的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就认识了600个字,到一年级结束时,学生人均识字量超过2000个字。韩老师让孩子们在短短的一年内认识了常用汉字,孩子们能轻松阅读小故事了,就能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如同魔术一样神奇的文字符号,他们能自己独立阅读了,该是多么自豪,多么快乐啊!
三、气定神闲笑对一年级新生 ——朴素、高效的拼音教学法 三个星期教完拼音,一个星期复习巩固,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可是韩老师却在三次的一年级教学当中做到,而且逐个过关,最差的孩子虽然拼读慢了些,但都能正确拼读。
听起来很神奇,但做起来也不难。新授课的过程已经在上篇提及: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复习情景歌——看图引出要学的字母——教学情景歌——书空字母——拼读音节——书写字母。复习,强调的是多次复习,顺序识记、运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方法。
(一)情景歌复习方式:
1、新课前复习。
2、集中复习。可采用三种形式:一是看印刷在纸上的情景歌;二是把情景歌投到屏幕上;三是翻着书看着插图回忆情景歌。
3、分辨字母时复习汉语拼音情景歌。
4、纠正错误时复习与拼音相关的儿歌。
(二)拼读音节的复习方式:
音节的拼读是重点,也是难点。关键是多次复习。用卡片复习音节效果最好,反复使用。要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前半节课安排拼读。
(三)拼音教学提速小技巧:
1、适当加快单韵母与声母的教学速度。二声、三声是重点,不要试图在教学单韵母时就让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读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2、学完声母后安排两三天的复习,学生逐个过关,达到人人都能基本拼读的程度,不然对学习复韵母的困难很大。
3、运用整体输入,定位认读的方法。教室里悬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表,经常按顺序从头到尾念。学生读错或是忘记某个字母时,应该让学生按顺序从头念,自己找出 这个字母,这叫定位认读。这个方法不但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掌握了自学方法。
四声教学、复韵母教学,都要注重定位认读。四声教学,按一、二、三、四声的顺序,分别读6个单韵母。然后读完6个单韵母的一声,再读二、三、四声,最后随便指读任何一个带声调的字母。拼读音节时,先按四声的顺序找到音节中的韵母,再指着音节拼读。
复韵母的准确认读,比较困难。上课时老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多次重复让孩子按顺序会读18个复韵母,如果忘记了该怎么读,就让他们从“ai”按顺序往下读,读到这个字母,就想起来了。
(四)简单易行、一举两得的识字、拼读游戏——拼读姓名:
1、每个学生桌子上都贴一张名片,上面用拼音和汉字写着他们的姓名。学习拼音时就可以问,谁的姓名可以用学过的声母、韵母拼出来?这样,课余时间,孩子们也兴味盎然地认读桌上的“名片”。
2、完成拼音教学后,还可以制作全班同学的姓名卡片做游戏。一面写姓名,一面写音节。第一遍,集体拼读,拼到谁,谁就站起来领读。谁能把全班同学的名字拼出来,就可以拿着这些卡片做游戏。
3、交朋友:老师出示卡片,谁最先读出就把卡片交给谁,最后看谁的卡片最多,就说明他交的朋友最多。
4、送“信”谁最先正确送完,就被评为最佳小邮递员。
5、对号入座:①哪个同学的姓名当中含有“ui”这个韵母?②领读哪个同学的姓名当中有两拼音节?③领读哪个同学的姓名当中有三拼音节?领读。④哪个同学的姓名当中有整体认读音节?领读
个人认为,这个游戏不光兼具拼读、识字功能,还能让孩子们彼此增进了解,互动性极强,而且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与肯定,十分有益。看完韩兴娥的书以后,我最想说,我要行动起来,气定神闲,面对一年级新生。
第四篇:付艺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黑河小学付艺
阅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章里面的“海量阅读要强化诵读难点”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时,不要平均用力,对于一些简单的文章可以略读,对于一些典型的难度的文章,比如写景状物、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老师要重点的进行示范朗读,作者在此还为我们总结了学生朗读容易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句子太长,不知道在哪停顿;二是对其中词义不理解;三是易读错多音字和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多人都读错的音。另外,还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的方法。
我觉得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方法,很实用,比较适合我们班孩子朗读的训练,因为我们班孩子大多数都比较爱读书,三分之一孩子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但是大部分孩子的朗读水平并不是很理想。普遍在朗读时声音小,还有磕巴的情况。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之后,我有一个想法,这学期,利用晨读的时间,选取语文书中或课外阅读中比较有难度或者很典型的美文片断,进行朗读指导。指导朗读的素材可以是老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除了老师可以指导朗读,也鼓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精心准备,然后对全班进行朗读指导。
另外,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一些优生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小老师”,另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学
生在阅读中那些地方存在障碍,平时对“小老师”的工作,进行细致地指导与督促,其他学生被“小老师”检查合格后再来找我抽查。希望能够借助“小老师”的帮扶带动作用,带动全班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篇: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后感
课外阅读:为语文教学的厚重而读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引发的思考
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做了十多年,《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中都是她的经验总结,朴实无华,却对一线的关心、实践课外阅读的老师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周初就读完了韩老师的书,但还用了一周的时间翻着,看着,特别那些可以解决我在推进阅读活动过程中困难的地方,我读了又读,越来越觉得,韩老师就是李利,她的这本书就是李利的那盏灯,会在我今后的相关实践中指引着我走得更稳当、更顺畅。
一、坚定阅读改变学生的观念,多渠道地读起来。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唐晓勇主任主这样评价:“其实她(韩老师)的做法并没有多少年来‘高深之处’,但她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韩老师能很清楚地认识地认识到大量阅读对孩子们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对于“多读书”并不是韩老师最先提出来,我们都知道它的好处,但除了韩老师我不知道还有谁能把把“课外阅读”做得这样“狠绝”——
不惟本。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我们从来没有去质疑过,认为一个学期二十周左右的时间就应该把教材教好、吃透,所有语文课就该是学习文本的阵地。而韩老师从一年级时就把教材当成读本的一部分,虽然也很重要,可不惟一,大量的非文本被引入课堂:儿歌,韵文,古典诗词,经典著作„„学生全身心地浸润在语文课的书香里,慢慢地浑身散发着优质语言的芬芳,“到了高年级,我们师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有华章迭出之美,激扬文字,呈大气磅礴之势。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道家的谦下养生,儒家的精进利生,涤荡着复杂的教师职业带来的浮躁、茫然,滋养着我们师生的从容优雅。”
不惟师。很多名师在介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时,常常以不打扰家长为光荣,但是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相处时间、空间最多的却是家长。那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真的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吗?比如阅读,家长如果参与其中,孩子的读书将会变成更美好的历程。薛瑞萍老师说,“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不论学问高低,老师有责任去唤醒、去引领,你会发现那些低学历的家长更崇尚知识,更关注孩子的学习。‛韩老师用多种方式来争取家长对学生阅读的支持与帮助:在博客上写公开信,公示学生一段时间阅读表现,给家长写个别交流的信件,开设交流平台交流家庭阅读情况„„韩老师兼顾到不同家庭情况的学 1
生,使每个学生都读起来,使愈来愈多的家长参与进来,有了庞大亲友团的支持,阅读开展怎么会不顺利?
不惟功。韩老师是个至真的人,对功利看得一定很淡,在她看来学生发展才是根本:“我固执地认为学生的成长远比我的‘面子’重要。”正是她的这份淡然使她的课堂一直向前推进,没有因为“家常便饭”地公开课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进度,而持续不断、循序渐进阅读与积累,让韩老师的学生“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为我这个笨老师的课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可是我们为了公开课,要“万分精心”地备课,拼命地深挖教材,反复地试上打磨,孩子学得头晕脑涨,多少个四十分钟白搭在了公开课上。老师累,学生烦,上完了课,老师的面子也许“挣”到了,可是与学生失去的时间、学习语文的兴趣相比,似乎并不值得。教育永远都是千秋万代的大事,老师真的需要有一颗沉静的心来等待孩子们的进步,当我们在教育的功利面前迷失开始浮躁的时候,学生的不幸也就随之而来了。像韩老师一样努力拥有那份对功利的淡然吧,为了孩子的学习,更为了对得起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心。
二、学习科学看待语文的理念,高效能地教起来。
当我们还在声嘶力竭地教着拼音、生字朗读的时候,当我们还在为着一篇课文深挖广掘的时候,当我们还在条分缕析地解剖课外的时候,韩老师早已摒弃了大家为之奋斗的讲读课堂,开始与学生一起步上真正高效的语文学习之路。
1.课内阅读课外书籍
为了考试,我们绝大多数的老师年复一年地努力,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讲、读,课后加班加点地练习,结果是多数学生的成绩的确不差,但一批学生学习非常吃力。对他们,我也非常疲惫,见缝插针地要给他们补习,补习那些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课文的背诵,等等。也许当时考试能多考一二十分,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忘记这些强记的知识。更要命的是,随着年级的上升,试卷上的短文阅读和习作所占的比值越来越多,这些后进生也就越来越难辅导——静态的知识能灌能塞,那些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题目真不知道怎么该如何去指导了。
而韩老师的做法很简单,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轻松,就让学生这么读,多读,多记,学生与文字会面里越来越熟悉它们,并韩老师独具慧心地设计的填空题中内化运用,读音、字形、词义、文章中心„„因为熟悉,学生学语文时运用这些工具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后进生少了,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成为了必然。
2.低年级识读完小学阶段生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
之后就会相对而言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但要想进入这一状态的充分条件是必须首先认识2500个左右的汉字。‛
《课标》要求小学在第三学段才认识2500个汉字,但到这时已经很晚了,距离8岁左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黄金时间已过三四年。而我从三年级时才有意识地让学生大量地读课外书,而且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粗糙,没有关注到他们识字量的提高问题。现在想来,很多学生不爱读课外书,还是因为他们读起来太过困难,因不认识字影响读书质量,本来很有意思的内容被生字这一“拦路虎”搞得支离破碎,在这些学生看来书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怎么能调动起他们继续阅读的热情?
为了让孩子们认字,韩老师精力、时间上的投入是可见的,她不仅自选自编适合低年级小孩子阅读、识字的教材,通过网络取得家长的协助,不仅苦“啃”一本本与汉字相关的学术著作,不仅仅把休息时间用来检查学生识字,不仅仅亲自给学生读故事,还勇敢地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为保护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扩充语文课堂的阅读容量,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学情,提出不同的阅读识字要求,使得阅读、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现在带的班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是我跟班走上来,如果早在三年前,我的学生二三年级时就知道韩老师的这些思想,这些做法,他们的语文前景应该和现在不一样吧?
3.读书早起步写文晚开始
‚第二轮大量阅读实验,我要实现一个梦想:
一、二年级基本不写作文的情况下,有课堂内外的海量阅读垫底,孩子们会创造‘下笔成文’的神话。‛多新鲜的提法。我从一年级带上来,总认为该让孩子多动笔,写下自己的语言,毕竟说和写是不同的,说的随意性强,语言不够规范,而写才能更用心地组织语言,所写的话语才够严谨,到了高年级的作文才会更有高质量。却没有考虑到,“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的经验,忽略了“书读多了了,自然会表达的”、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的事”的客观规律,从一年级下学期就按学校的要求开始让他们写话。看了韩老师的观点,真觉得自己的揠苗助长了。而且,六、七岁的学生写一段不长的话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不仅因为他们写字慢、会写的字少,而是他们没有多少可以输出的话,如果把写的时间放到读上、积累上,应该更有价值。
三、树立教师阅读方能博学的信念,有目的地读起来。
课外阅读的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想让孩子读是天方夜谭。与学生一起读,一起交流,师生思维碰撞将会产生美丽的火花,教师的价值在其中体现,知识因此增长,对教师而言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韩老师也这样认为,“教学之
所以值得相‘恋’,就是因为能体会‘教学相长’的幸福,‘学’是教师的第一命根,不爱读书的教师不会成为好老师。”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自己面前推开了一扇可以看到广阔风光的窗。的确是的。如果不是读了薛老师的《班级日志》,我就不知道《日有所诵》和徐冬梅老师的《全阅读》,不知道韩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如果不是读了艾登•钱伯斯所著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韩老师的这本书,我就不会知道《朗读手册》有多好,就会错失可以给孩子大量推荐图书的凭据;如果没有些书籍,我想自己不会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路上坚持这三年并打算继续地读下去。虽然我做的与她们相比,仅是皮毛,却也让我的学生较之只会在书本里拼打的学生强出很多。我知道,我要读的书还有很多,哪怕是功利的,只为学生读那些他们适合的书,也远胜于少读书的同行们。每当我现学现卖地把刚刚读过的东西炫耀给孩子们时,当我站在比他们高不了多少的认识平台上卖弄见识时,学生就会充满崇拜地看着我;当他们读书后,也时不时蹦出让我觉得新鲜的看法,真的“教学相长”,那份令人愉悦的幸福就在我的“浅薄”和孩子们的“深度”中渐渐浓郁起来。
俗话有云,开卷有益,韩老师的书会给每位语文老师带来最大的收益:语文教学的载体远不止教材,大量的课外优秀读物是师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必要的活水,有了这许多文字活水的滋润,教者教得酣畅淋漓,学者学得盘满钵满。忍不住地快嘴地地把《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推荐给办公室的老师们,盼望着他们读起来,再做起来,把课外阅读带进文本为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眼界开阔,学习快乐,收获丰盈,孩子们也因此好学而自信——到那时,我们的校园会因此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呀!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