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时间:2019-05-12 06: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第一篇:[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令人难堪的疾病,让追求美丽容颜的少男少女对镜愁容满面,其实不少已婚尤其是女性也不在少数。西医治疗本病轻中度短期效果还好,复发率却是太高,中重度更是望尘莫及,而且副作用很大。中医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辨证论治能取得长远效果。下面把常用的处方列举如下,后面是根据处方治疗的适应症归属辨证,以及常用的随症加减。1五黄汤黄连10栀子10黄芩10黄柏10大黄10--15丹参15桑白皮15连翘12丹皮12生甘草6.无名肿毒酊黄连轻粉各50黑头12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丘疹性脓疱性74显效11有效4结节囊肿11痊愈6显效3无效2最长50剂平均35剂2痤消汤桑白皮12枇杷叶12黄芩12紫草12金银花20野菊花20白花蛇舌草30生地30丹皮15夏枯草15当归10甘草6肺经风热知母12生石膏30脾胃湿热苦参15栀子12冲任不调当归12柴胡9皮疹色红紫草30结节囊肿莪术12三棱12皮脂多加薏苡仁30茯苓12 洗方:大黄30硫黄30黄柏12.寻常痤疮109痊愈87好转20无效2.3平痤汤金银花20白花蛇舌草20川穹10苍术10合欢皮10僵蚕10丹参12赤芍12大贝母12玄参12炒山栀12夏枯草15便干大黄草决明热重黄连败酱草结节三棱莪术气郁柴胡郁金湿热重藿香泽泻共100例痊愈45好转38改善14无效34玉女煎生石膏20野菊花18知母18熟地18赤芍15黄芩15牛膝9甘草3肺经薄荷风热以丘疹为主加金银花15热毒炽盛证以脓疱为主加大黄10黄连10痰瘀互结以结节为主加白芥子6三棱6痰湿内蕴以囊肿为主加白芥子6法半夏15僵蚕10情志所伤加柴胡6郁金10共120,痊愈43显效60有效6无效11总有效率90.84%丘疹有效率98.61%脓疱91.3%聚合型80%囊肿型50%。5粉刺汤金银花15茵陈15橘核15赤芍15丹皮15蒲公英21苍术12大贝母12黄柏9半夏9薏苡仁30甘草6血瘀月经不调加红花9当归12便秘大黄9血热皮疹鲜红加生地15痰核凝结结节较多加夏枯草15玄参15热毒胜脓疮多疼痛加土茯苓21紫花地丁12瘙痒加白癣皮30.共78痊愈54有效17无效7总有效率91%。6消痤汤生地30白花蛇舌草30虎杖30丹参30玄参9土大黄9麦冬9知母9黄柏9桑白皮15地骨皮15生山楂15生甘草3脓疱加金银花12野菊花9蒲公英30聚合型加威灵仙15莪术9夏枯草30生牡蛎(先煎)30。寻常型68全部治愈脓疱型22,治愈15.聚合型10治愈5.脓疱型7聚合型3好转。无效2均为聚合型。一个月到三个月。7消痤饮黄芩10知母10生大黄10丹参10桃仁10红花10黄柏6野菊花15金银花20赤芍12川穹12牡蛎30配合外抹药:利君沙20片,甲硝唑20维生素B6100男性另加安体舒通50女性另加已烯雌酚片50共研末加2%氯霉素酒精100ML。每日3-4共158例.,痊愈124有效19无效15总有效率90.5%.8清肺饮党参15甘草15黄柏15百合25枇杷叶25桑白皮25仁15薏苡仁50制大黄10浓缩成膏清解肺热共96例,治愈39有效45无效12总有效率87.5%9清痤饮苦参20白芷20土茯苓30薏苡仁30益母草30蒲公英30黄柏15脓疮加金银花黄芩结节加丹参夏枯草囊肿加丹皮红花便秘加大黄芒硝月经不调加当归川穹药渣加白花蛇舌草100黄连煎熏患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110治愈72好转33无效5.总有效率95.5%10硝丑饮芒硝30白丑30大黄30黄芩20黄连20浙贝母20天花粉20桔梗20白芷20丘疹加生地40玄参30赤芍20脓疱型加蒲公英60连翘30以上共研成粗末,每次15-30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亦可做汤剂,用量酌减,隔日一次,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清泄心肺散结消肿。共68例痊愈39显效19有效8无效2总有效率97%多数4-7天显效。3-5个疗程痊愈。11痤疮合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连翘白花蛇舌草丹参紫草生地赤芍茯苓桑白皮生牡蛎生山楂各适量。煎药过滤浓缩加矫味剂。每次30ML,每日3次,1周1疗程。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散结。171例,治愈103显效55有效10无效3例。12夏枯桑皮汤桑白皮30夏枯草30丹参30生牡蛎30金银花30石膏30枇杷叶20黄菊花20连翘20黄芩20赤芍20山楂20栀子15桔梗15酒军15甘草15血热白花蛇舌草丹皮化脓加黄柏土茯苓结节及囊肿加海藻昆布去甘草。便秘加枳实厚朴或芒硝。一个月1疗程。共24例痊愈11显效7有效613宣肺化脂汤枇杷叶12生地12桑白皮12丹皮10白花蛇舌草10苦参9黄芩9生槐米15山楂15土茯苓15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30天为1疗程。清热解毒除湿祛瘀共117.治愈63显效30好转14清肺活血汤处方生地、金银花各30g,赤芍、野菊花、紫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g,丹皮、丹参、黄柏、当归各12g,黄芩、连翘、枇杷叶、川芎、生甘草各IOg,桑白皮9g,栀子、黄连各3g.大便不通者,加大黄6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湿热重者,加茵陈、虎杖各15g.本方有清肺通络,解毒散结之功.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5消痰软坚汤生地20浙贝母15连翘15夏枯草15枇杷叶15桑白皮15丹参15昆布12海藻12牡丹皮12赤芍12皂角刺10陈皮10郁金10当归尾10便秘加大黄5油脂多加薏苡仁20脓疱去陈皮当归尾蒲公英12野菊花12气虚加北黄芪30党参15痛痒相兼加大黄黄柏黄连各等分外洗。油脂多加大黄硫黄赤芍各等分外洗。化痰软坚,活血凉血消疮散结。顽固性痤疮135例治愈30显效72有效20无效1316虎楂平痤汤虎杖12山楂12金银花15蒲公英15生地15炒枳壳10连翘10丹皮10脓疱肿痛加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赤小豆颜面肤红日久难退加红花凌霄花,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益母草丹参香附柴胡油脂多加茵陈茯苓泽泻结节囊肿加土贝母皂角刺夏枯草玄参活血凉血清热去湿共256,痊愈179显效46好转19无效12总有效率95.3%17六味地黄汤熟地黄15山药山茱萸15茯苓10泽泻10牡丹皮10肺热加枇杷叶10黄芩10野菊花20桑白皮15脾胃湿热加生地黄15茵陈15薏苡仁30大黄10热毒加金银花15野菊花15白花蛇舌草15赤芍15皂角刺10血淤痰凝桃仁10红花10川贝母10赤芍10牡蛎30冲任失调加当归10益母草15赤芍15丹参15.共52例,治愈46显效3有效2无效1。18升降平豆汤党参5浮萍5黄芩8枳壳8黄柏8麦冬4苍术4升麻4五味子2栀子6生石膏12制大黄3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共58痊愈46有效8无效4总有效率93.1%19石膏四黄汤生石膏3030黄连10黄柏10连翘10黄芩12生地12赤芍12大黄8蝉蜕8金银花20生甘草5丘疹脓疱型改大黄12竹叶10桑白皮15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10莪术8面色发红伴瘙痒加玄参10知母面部剧痒加白癣皮15地肤子15油脂多加山楂15改大黄同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共60例,痊愈44显效10有效6.20清热活血汤白花蛇舌草30丹参30泽泻30葛根10生山楂10桑白皮10甘草10枇杷叶10橘叶6制大黄6热甚加生石膏30山栀子10有脓头加蒲公英30紫花地丁15便秘加番泻叶8油脂多加薏苡仁30鸡内金8结节瘢痕加赤芍10三棱10莪术10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共76例,痊愈48显效18有效5无效5.总有效率93.4%21知柏地黄汤.知母10丹皮10赤芍10黄柏山茱萸各12生地泽泻茯苓各15。脓疱加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油脂多加虎杖30决明子20山楂10囊肿结节加皂角刺穿山甲各10生牡蛎30滋肾阴降相火共56痊愈38显效12好转5无效1总有效率98.2%22活血清肺汤川穹土大黄桑叶桑白皮蝉衣各10虎杖生山楂生石膏各15黄芩5黄连3白花蛇舌草30丘疹色白加羌活生薏苡仁15茯苓10丘疹色红加赤芍丹皮丹参各10脓疱加败酱草15熟地黄10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5伴色素沉着加生甘草3白芷10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共45例治愈18好转22无效5例。23当归舌草汤当归薏苡仁各30丹参瓜蒌皮生山楂各15白花蛇舌草20茯苓夏枯草各10莪术9肺胃热盛证加生石膏栀子各12热毒型加金银花15连翘12血瘀痰涎加桃仁12郁金10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排脓利湿软坚散结共50例痊愈20好转26无效4总有效率92%24消痤玉容汤野菊花夏枯草白芷桑白皮炙枇杷叶枯芩赤芍丹参木通白花蛇舌草山楂各适量。同时配合面膜,病人平卧用1包巾包好头发,用清洁面乳清洗皮肤,2脓疱处用双氧水清洗。3用离子喷雾美容机喷雾5分钟后,再用氯硫霜按摩面部20分钟4石膏倒膜。面膜每周1次。活血散结清热解毒。共41痊愈17好转23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25清热除湿汤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赤芍苦参各10野菊花8黄连6白茅根30生槐花15.便秘加大黄6感染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囊肿加夏枯草15贝母10皮脂多加薏苡仁生枳壳生白术各10清热解毒清肺祛湿。共32痊愈24有效826清肝达郁汤陈皮6菊花栀子牡丹皮柴胡各10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2生甘草5生姜薄荷各3.疏肝理气清热泻火。共30例,一个疗程痊愈19有效9无效2继续1个疗程治愈25有效4无效1.总有效率96.8%27银菊地芍汤野菊花金银花各20栀子黄芩天葵子紫花地丁熟军各10蒲公英生地丹参赤芍各30湿重加茵陈20结节囊肿加皂刺30炮甲珠6经前皮疹加重加柴胡10郁金益母草各15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共200痊愈184显效13有效3,最短15最长4个月。28银蒲清解汤金银花30蒲公英赤芍各15黄芩黄连夏枯草苍术茯苓焦三仙枳实陈皮各10生地黄栀子各10便秘加生石膏麻子仁各15.便溏加白术10山药15舌质瘀斑加红花当归各10益母草15囊肿结节加紫草皂角各10海藻15.配合面膜,取黄芩黄连黄柏各100,将上药干燥研细过100目筛,与人造麝香粉按5:1混匀,调成糊状涂皮损处,以奥桑蒸汽美容仪熏蒸面部30分钟,再将医用石膏粉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0.5--1毫米,30分钟揭下洗去药粉,中药面膜3-4天一次,4次1疗程。健脾清热利湿消导。共93例一个疗程治愈32有效50无效11.两个疗程治愈42有效10无效9三个疗程治愈10有效9.29开凑畅汗饮赤小豆20细辛甘草各6麻黄红花各3银花10泽泻车前子各8茯苓神曲各15每日一剂,煎汤代茶,药液洗患处,早晚各一次。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共109,痊愈88无效21总有效率87.34.30五味消毒饮金银花20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鲜生地各15枇杷叶连翘土茯苓各12天葵子9白芷牡丹皮各10黑头丘疹加蝉衣,暗红色丘疹加地鳖虫脓疱丘疹加茵陈龙胆草便秘加大黄尿黄加石伟结节囊肿加蜈蚣夏枯草瘢痕加桃仁红花牡蛎经期加重加益母草香附清热解毒活血。共86例,治愈46好转36无效4总有效率95%。31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连翘各15黄柏白花蛇舌草黄连各10生地20甘草5脾胃积热皮疹色红纳呆便秘苔黄腻脉濡加生薏苡仁30生山楂茵陈生山栀各15黄连该用黄芩,热毒内盛脓疱多,局部疼痛太黄燥脉数加知母白芷赤芍各10金银花菊花各30便秘加生大黄5-10瘙痒难忍加蝉衣6疹色深加紫草10结节加皂刺夏枯草各10有感染板蓝根20.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共65例5周痊愈40,6周痊愈25例。32海藏神术散麻黄杏仁防风各15生石膏苍术薏苡仁各50当归川穹生地赤芍各20甘草10薏苡仁可单独熬粥。祛风燥湿行血活血清热宣肺。共300例一个疗程,痊愈277有效23再一个疗程,均痊愈。治愈最短三个月最长一年。33顽固性痤疮方消痤1号方(湿热蕴结型)野菊花土茯苓生薏苡仁赤石脂各15牛蒡子白芷栀子丹皮各12白花蛇舌草30赤芍黄芩各10生甘草6.消痤2号方:土贝母皂刺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15生牡蛎30玄参莪术连翘各12桃仁半夏各10陈皮6.若湿热偏热加滑石苦参热毒炽盛加蚤休丹皮,瘙痒加白癣皮僵蚕便秘加生地黄生枳壳,油腻脂屑加炒白术山楂。发于面部加蔓荆子羌活月经不调加白芍益母草配合一下方法。1局部挑刺:皮损区油腻明显者涂10%硫黄洗剂,氯松乳或沙棘油乳膏。黑头脂栓多,用消毒针头挑刺或通心刮匙挤去粉刺,白头丘疹小囊肿及疖肿成熟者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点刺排出内容物结节肿硬不消或瘢痕损害者,配合局部按摩并外贴消瘢膏,每2-3天一次。2倒膜面膜术:先让患者平卧,对面部皮损区作清洁处理后,选用祛脂、消炎作用的药物霜或肤乐乳膏,涂抹面颊部5~10

分钟。借助药物霜的滑润作用,顺皮肤纹理、肌肉走向、血管排列,进行十二组手法由内向外作按摩,每组按摩进行30 ~ 50次,用药量10~20g。上述手法做完后,再薄涂一层药物霜。按摩后以薄层脱脂棉将眉、眼、口作保护性遮盖,留出鼻孔,以便呼吸。取成型粉250~ 350g,用薏苡仁牡蛎液适量,调成糊状,加温至45℃左右迅速而均匀地涂敷面部(鼻孔除外),并盖上毛巾休息,任其发热至冷却。待完全冷却后,自额部掀起已凝固的成型膜和棉花,并抹去多余药物。术后每天薄涂药物霜,一般每隔5天做1次.有报道运用本综合法治疗顽固性痤疮140例,其中以中药配合局部挑刺为主治疗60

例,中药配合倒膜面膜术治疗 80例。结果痊愈8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3%。34玉肤炎宁胶囊当归12益母草10赤芍丹参银花野菊花连翘莪术黄芩各15白花蛇舌草猪苓各30炮甲珠浙贝母黄连大黄各9山茯苓60茵陈生白术各20。上药中取丹参、炮甲珠、黄连粉碎成细粉,其余药煎煮2次,时间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把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0的稠膏,加上述细粉拌匀,干燥粉碎,装0.5g 胶囊备用。每次6粒,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本方有清热解毒、燥湿敛脂、软坚散结、调和冲任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寻常痤疮100例,结果痊愈51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

。35丹参马齿苋丸丹参、马齿苋各30g,黄芩、栀子、赤芍、当归、苦参各15g。上方水煎2次,滤液混合后浓缩成膏,加入茯苓粉15g及适量蜂蜜,制成丸剂,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7天为1疗程。本方有清热活血利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痤疮132例,结果痊愈118

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中医辨证分类:

(一)肺经风热型:主要表现颜面细小红色丘疹,以额头多见,病程较短,单纯痤疮或伴有脂溢性皮炎,炎症较明显,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浮数。1五黄汤7消痤饮8清肺饮9清痤饮14清肺活血汤18升降平豆汤22活血清肺汤23当归舌草汤24消痤玉容汤25清热除湿汤

(二)胃肠湿热型:常因饮食不洁,偏嗜辛辣肥甘、油腻腥发之品而起。主要表现为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痒甚,伴唇口干裂,便秘,溲赤,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平痤汤15消痰软坚汤4玉女煎5粉刺汤6消痤汤10硝丑饮15消痰软坚汤16虎楂平痤汤20清热活血汤27银菊地芍汤

(三)热毒型:以脓疱型多见,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伴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便秘,溲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30五味消毒饮31枇杷清肺饮

(四)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女性,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以炎性脓疱、丘疹为主,病情轻重和月经周期相关,兼见心烦易怒,乳房胀满不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26清肝达郁汤

(五)阴虚火旺型 多发于25岁以后的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以丘疹型多见,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渴唇燥,心烦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女性患者可见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皮疹于经前加重。17六味地黄汤21知柏地黄汤.(六)冲任失调型:主要表现为中年女性的迟发型痤疮,丘疹色红,反复发作,丘疹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同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此类患者多工作、学习紧张,生活无规律,致使机体内环境失衡,内分泌紊乱。临床表现以丘疹型多见,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数。34玉肤炎宁胶囊 另外,在治疗上还应考虑发病部位酌情用药。发病部位在额部的属心,常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又心火下移于小肠,故临床常见小便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故发于面颊部的常由于肝火犯肺所致。口周属脾,常由于脾胃湿热所致。背部为阳明经所主,常由于阳气虚不能卫外所致。肺经风热知母12生石膏30脾胃湿热苦参15栀子12冲任不调当归12柴胡9皮疹色红紫草30结节囊肿莪术12三棱12皮脂多加薏苡仁30茯苓便干大黄草决明热重黄连败酱草结节三棱莪术气郁柴胡郁金湿热重藿香泽泻肺经薄荷风热以丘疹为主加金银花15热毒炽盛证以脓疱为主加大黄10黄连10痰瘀互结以结节为主加白芥子6三棱6痰湿内蕴以囊肿为主加白芥子6法半夏15僵蚕10情志所伤加柴胡6郁金10血瘀月经不调加红花9当归12便秘大黄9血热皮疹鲜红加生地15痰核凝结结节较多加夏枯草15玄参15热毒胜脓疮多疼痛加土茯苓21紫花地丁12瘙痒加白癣皮30.脓疮加金银花黄芩结节加丹参夏枯草囊肿加丹皮红花便秘加大黄芒硝月经不调加当归川穹药渣加白花蛇舌草100黄连煎熏患处。脓疱型加蒲公英60连翘30血热白花蛇舌草丹皮化脓加黄柏土茯苓结节及囊肿加海藻昆布去甘草。便秘加枳实厚朴或芒硝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6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湿热重者,加茵陈、虎杖各15g.痛痒相兼加大黄黄柏黄连各等分外洗。油脂多加大黄硫黄赤芍各等分外洗。脓疱肿痛加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赤小豆颜面肤红日久难退加红花凌霄花,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益母草丹参香附柴胡油脂多加茵陈茯苓泽泻结节囊肿加土贝母皂角刺夏枯草玄参

脾胃湿热加生地黄15茵陈15薏苡仁30大黄10热毒加金银花15野菊花15白花蛇舌草15赤芍15皂角刺10血淤痰凝桃仁10红花10川贝母10赤芍10牡蛎30冲任失调加当归10益母草15赤芍15丹参15.丘疹脓疱型改大黄12竹叶10桑白皮15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10莪术8面色发红伴瘙痒加玄参10知母面部剧痒加白癣皮15地肤子15油脂多加山楂15改大黄同煎肺热加枇杷叶10黄芩10野菊花20桑白皮15脾胃湿热加生地黄15茵陈15薏苡仁30大黄10热毒加金银花15野菊花15白花蛇舌草15赤芍15皂角刺10血淤痰凝桃仁10红花10川贝母10赤芍10牡蛎30冲任失调加当归10益母草15赤芍15丹参15.丘疹色白加羌活生薏苡仁15茯苓10丘疹色红加赤芍丹皮丹参各10脓疱加败酱草15熟地黄10结节囊肿加桃仁10红花5伴色素沉着加生甘草3白芷10肺胃热盛证加生石膏栀子各12热毒型加金银花15连翘12血瘀痰涎加桃仁12郁金10便秘加大黄6感染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囊肿加夏枯草15贝母10皮脂多加薏苡仁生枳壳生白术各10便秘加生石膏麻子仁各15.便溏加白术10山药15舌质瘀斑加红花当归各10益母草15囊肿结节加紫草皂角各10海藻15.配合面膜,取黄芩黄连黄柏各100,将上药干燥研细过100目筛,与人造麝香粉按5:1混匀,调成糊状涂皮损处,以奥桑蒸汽美容仪熏蒸面部30分钟,再将医用石膏粉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0.5--1毫米,30分钟揭下洗去药粉,中药面膜3-4天一次,4次1疗程。健脾清热利湿消导湿重加茵陈20结节囊肿加皂刺30炮甲珠6经前皮疹加重加柴胡10郁金益母草各15黑头丘疹加蝉衣,暗红色丘疹加地鳖虫脓疱丘疹加茵陈龙胆草便秘加大黄尿黄加石伟结节囊肿加蜈蚣夏枯草瘢痕加桃仁红花牡蛎经期加重加益母草香附清热解毒活血。脾胃积热皮疹色红纳呆便秘苔黄腻脉濡加生薏苡仁30生山楂茵陈生山栀各15黄连该用黄芩,热毒内盛脓疱多,局部疼痛太黄燥脉数加知母白芷赤芍各10金银花菊花各30便秘加生大黄5-10瘙痒难忍加蝉衣6疹色深加紫草10结节加皂刺夏枯草各10有感染板蓝根20.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湿热偏热加滑石苦参热毒炽盛加蚤休丹皮,瘙痒加白癣皮僵蚕便秘加生地黄生枳壳,油腻脂屑加炒白术山楂。发于面部加蔓荆子羌活。--------爱爱医医学论坛论坛★中医中药区中医皮肤版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

第二篇: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宁应锋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写了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痤疮方法灵活,并且疗效很好。以及中西医治疗痤疮的比较,中医治标更治本。

关键词:痤疮 耳穴割治法 经方加减 治标更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韩流的影响,现代的中国人对皮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痤疮的高发却严重的影响许多人的细嫩皮肤,困扰着无数的爱美人士。首先。什么是痤疮呢?【1】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面、背、胸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主要以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及瘢痕多种皮损为特征。

那么有痤疮该怎么办?中医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痤疮,让我们看看中医关于痤疮的认识的进展。【2】

《黄帝内经》认为痤疮的起因有以下3种。

1、调摄不当——内外合邪郁于肌肤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中对本句的注释为:“若夏月汗出,而见水湿之气,则皮肤湿热,生疖如痤,生疹如痱,⋯⋯若劳碌汗出当风,寒薄于皮肤而上行,则为粉刺。”

2、肺合皮毛一邪气郁久化热内传于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说:“肺生皮毛,⋯⋯肺主鼻” 《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3、阳明主面一腑气不通则邪热内郁加重病情 灵枢·本藏第四十七》中说:“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肺应皮” 《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一指火热,二指心主血脉的功能,三指心主神。

4、心藏神主血脉一血脉不通则病久难愈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看看96年耳穴割治法治疗座疮1 02 例。笔者通过4 年的临床实践, 用耳穴割治法治疗各型痊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10 2 例病人, 男27 例, 女75例;年龄最大者28 岁, 最小者17 岁;痊疮多发于面部, 只有1 例除发生在面部外, 还发生在胸、背部;病程最长者8 年, 最短者3 个月

1.2 辨证分型.2.1 肺胃郁热型(6 4 例): 颜面部散在毛囊性丘疹, 间或有黑头粉刺, 皮疹以鼻及口周较多, 伴有口鼻干燥、口臭、便秘, 舌红、苔薄白或黄, 脉沉滑有力。.2.2 血热型(2 8 例): 颜面两颊有散在红色丘疹如米粒大小, 以口鼻周围及两眉间皮疹较多, 面部常有毛细血管扩张, 自觉灼热。妇女在月经前后皮疹增多, 大便干燥, 舌尖红、苔薄, 脉细滑数。.2.3 毒热型(8 例): 面部有散在米粒大丘疹, 丘疹顶端常常有小脓疤, 或周围有轻度潮红, 自觉疼痛。脓疤此起彼落, 反复不断, 消退后皮肤表面可遗留凹陷性小疲痕, 形如橘皮。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 脉弦滑或数。

1.2.4 湿毒血疲型(2 例): 面部、背部除米粒大丘疹外, 常发生黄豆大或樱桃大之结节或囊肿, 皮肤表面高低不平, 重者感染或有脓疤, 局部红肿疼痛,舌质暗、苔黄或白, 脉缓或沉涩。

治疗方法【4】.1 穴位: 取耳穴神门、内分泌、降压沟、面颊。.2 操作方法: 将神门、内分泌、降压沟穴位部皮肤常规用75 % 酒精消毒后, 用新洁尔灭浸泡过的手术刀片将所选穴处皮肤迅速划破, 放出少量血液。面颊穴则用三棱针速刺, 放出少量血液(出血量不宜过少, 若出血量太少, 用酒精棉球揉擦, 促其出血), 每穴出血量以浸湿4 个消毒棉球为度, 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治疗时一般分为两组: 神门、降压沟为一组, 内分泌、面颊为一组。两组轮流, 每次选取一组, 3 天割治1 次, 4 次为l 疗程。3 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 痊疮消失, 且无新痊疮发生;有效: 座疮大部分消失, 或消退后又有少数疮发生;无效: 面部痊疮未见明显好转, 或不能坚持治疗者。

3.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30 例, 有效5 例, 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83.3 %

3.3 疗效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肺胃郁热型、血热型, 用本法治疗, 临床疗效较好;毒热型疗效欠佳;湿毒血癖型临床疗效较差。因后两型临床较为少见, 尤其湿毒血癣型, 临床极为少见, 故治疗病例较少, 其临床治疗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笔者查阅近10年来有关运用中医古方及其加减方治疗痤疮的经验报道共137篇,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中医古方在痤疮辨治中的临床研究概况【5】。1 辨证分型

1.1 从热论治1.2 从郁论治1.3 从虚论治 2 经方论治

137篇中报道2次以上经方20个。以清热类方剂最多,达11个。清脏腑热方中有清心火(栀子豉汤2次,导赤散2次)、泻肺热(枇杷清肺饮25次,温清饮3次,泻白散2次)、清胃火(玉女煎2次,泻心汤2次)、清肝火(龙胆泻肝汤6次);清热解毒方有五味消毒饮15次,仙方活命饮13次,普济消毒饮2次。理血类方剂2个,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4次)与养血活血(桃红四物汤4次)。补益类2个,均为滋补肝肾类(六味地黄丸7次,二至丸3次)。祛湿类2个,清热 祛湿(茵陈蒿汤3次)与燥湿祛风(当归拈痛汤3次)。和解类3个,均为调和肝脾类(逍遥散5次,丹栀逍遥散4次,柴胡疏肝散2次)。

余行医四十五年中感觉本病在中医临床中是最常见的皮肤病【6】,且还与便秘、妇女月经不调有一定的关系;男子则以饮酒,嗜食膏粱厚味,羊肉、狗肉、海鲜、辛辣的习惯分不开。在治疗上常以中医为主,辅以西医西药收到明显的效果。

中医:常用《医宗金鉴·外科的心法要诀》中的枇杷清肺饮为主与现代方──清肺消痤汤合方加减治之。组方:黄芩、黄连、炙杷叶、桑白皮、黄柏、银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赤芍、生地、丹皮、白芷、甘草等水煎。早晚饭后分服。加减:1.皮损严重加徐长卿、千里光;2.感染重,脓丘疹多者加蒲公英,杠板归(又名蛇倒退),连翘;3.油脂多者,背部皮损多者加生栀、苦参;4.有结节或囊肿性皮损者可加红花,丹参、夏枯草、猫爪草、白芥子、浙贝母;5.便秘者加芦荟、枳壳、莱菔子;6.妇女月经不调者加月季花、徐长卿。

西医:1.口服Vc 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外用VB6 软膏搽患处。

用法:中药五天为一疗程,日一付。大多患者一至两疗程用药后有明显好转或治愈。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虾、蟹;忌饮酒;忌吃火锅及煎、炸、烧烤食物。要求生活要有规律,不熬夜,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如苹果,草莓,弥猴桃,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用药期间不宜用洗面奶及化妆品等。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60 例临床分析【7】

方法: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0 月我院诊治的痤疮患者60 例,分为肺 经风热、脾胃湿热、肝肾阴虚、血瘀痰凝等进行论治。结果:痊愈38 例(63..33%),显效13 例(21.67%),好转7 例(11.67%),总有 效率为96.67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满意。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60 例临床分析【8】。

方法: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0 月我院诊治的痤疮患者60 例,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肾阴虚、血瘀痰凝等进行论治。结果:痊愈38 例(63..33%),显效13 例(21.67%),好转7 例(11.67%),总有效率为96.67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

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0 月我院诊治的痤疮患者60例,其中男39 例,女21 例;年龄14~32 岁,平均(22.9±4.10)岁;病程3 月~3 年,平均(1.7±0.5)年。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肺经风热(21 例):枇杷叶12g,桑白皮12g,地骨皮15g,桔梗6g,连翘9g,知母9g,黄芩9g,赤芍9g,野菊花12g,栀子9g,生地12g,生甘草9g 等;脾胃湿热(13例):黄连9g,黄芩9g,白术9g,厚朴9g,白花蛇舌草12g,茵陈15g,白扁豆12g,砂仁9g,茯苓12g,生薏米15g,山药12g,枳实12g,生山楂15g,生甘草9g 等; 肝气郁结(11 例):柴胡9g,香附9g,桃仁9g,茜草9g,夏枯草12g,丹皮9g,丹参15g,白芍9g,白术9g,甘草9g 等;肝肾阴虚(9 例):熟地黄20 g,山药15 g,泽泻9g,茯苓12g,牡丹皮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甘草10 等; 血瘀痰凝(5 例):陈皮9g,半夏9g,贝母12g,海藻12g,白花蛇舌草12g,桃仁12g,红花12g,益母草15g,炙甘草12g 等。上述方剂皆 用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2 次服用,每3 周1 疗程。3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60%~<90%,基本不出新疹;好转:皮损消退30%~<60%,无新疹或仅有少许新疹发生;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疗效=(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2]。4 结果

经2 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38 例(63.33%),显效13 例(21.67%),好转7 例(11.67%),总有效率为96.67 %。

对于一个资深的痤疮的患者来说,我对痤疮的认识也算是“刻骨铭心”的。痤疮给我留下了不可明灭的痕迹,也是长时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面、背、胸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主要以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及瘢痕多种皮损为特征。

由以上的可靠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痤疮的认识是很深刻和久远的,并且治疗的效果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已经对痤疮的成因有了很好的认识,以后逐渐的发展,认识进一步的深化,证型越来越细,治疗的经方越来越多,疗效可靠,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耳穴割治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近些年来,有关运用中医古方治疗痤疮的报道不少,无论从古代文献的记载,还是从现代医家的辨证施治,充分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前景。从辨证分型上分析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风热、肺热和血热,提出了从肝、心、肾、脾论治及湿热、血瘀、气滞、痰凝、热毒、阴虚、冲任失调等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不仅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也充实了中医对痤疮的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古方用以辨证论治痤疮疗效比较肯定。

在当代,西医治疗痤疮也很常见,但我认为西医并没有解决痤疮发生的本质原因,而只是想通过一些的药物比如激素,和一些小手术比如激光等来掩盖表皮的痘痘,因此西医治疗痤疮仅仅停留在治标的层面上。只要本质原因不除,痘痘迟早会卷土重来。因此我认为中医在治疗痤疮上具有更好的疗效,治标更治本!

参考文献

【1】黄峥烨,王海俊。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中国麻风病杂志,2010,2(5}:34 【2】汪玉清。黄帝内经中的痤疮治疗。临床皮肤杂志,2000,4(1):34 【3】刘利华。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河北中医,2006,8(2):638 【4】秦荣华。耳穴割治法治疗痤疮。太原市中心医院,1996:50-52 【5】孙洁。中医古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浙江中医药,2002:67 【6】杨胜。中医治疗痤疮。上海中医药报,2007,8(10):50 【7】刘叶兰。中医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南京中医药报,2006:54 【8】王遵正。中医辨证治疗痤疮60 例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报,2007,8(4):16

第三篇:一个家庭主妇眼中的经方派中医

一个家庭主妇眼中的经方派中医

我是一个100%的家庭主妇,家有2个可爱的双胞胎孩子。孩子早产剖腹,一生下来就抱走放温室,连面都没见一下.所以因为先天后天的原因,孩子一直体弱多病.2周岁前,去医院打针是常事。经常是要20天到一个多月才好。每次都是刚打喷嚏,有点咳嗽就去医院,想着在感冒初起就快快吃药控制病情最好,千万不要恶化啊!然后每次医生就看看如果喉咙发炎了,就给头孢吃,如果没有发炎,就光吃爱畅,如果发烧,就吃美林,拉肚子吃妈咪爱,培肥康之类,然后是吐,就开马丁林。永远都是一样的药。而且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的病怎么也控制不了.用我家保姆的化来说,就是:这个吊医生开的药,怎么一点作用都没有?总是越吃越严重了?!

这样每次去开完药回来,孩子吃了吐,吐了吃,反正就是好不了。好像好点了,一阵风或者晚上盖被子不慎或者是洗个澡,就又严重了。经常是吃几天药,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去吊针。反正每次感冒都一定要打吊针,抗生素是越用越高级,病程是越来越长.记得有一次,孩子咳嗽,喘,医院开抗生素,激素,反复反复吊了快一个月盐水,才好的。而有一次发高烧,孩子连续烧4,5天都不退,身为孩子的父母已经担心到要命,可是白大褂的西医却清妙淡写地说:这是病毒性的,抗生素也没有用,只能等病毒周期结束自动退烧.那段时间相当辛苦.不光孩子痛苦,大人难受,经济上更是雪上加霜.我们都是上班族,家里又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又是两个孩子,光请保姆已经负担很重。再加上每次生病,来回打车费用加上药费,少则一千,多则达到2千.孩子满2个月的时候,其中一个肺炎住院,一下子又是5000块.哎!

直到去年年底,因为实在觉得孩子身体太差,在网上找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东找西找,竟然误打误撞,看到了"汉唐中医"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一看吓了一跳.因为里面有太多颠覆传统的观念.但是通过这些年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慢慢回想,越想越觉得汉唐网站里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因为我母亲就是深受西医所误,从检查出糖尿病以后,不到7年,就过世了.先是肾结石,肾衰竭,白内障,然后尿毒症,肾癌.经西医治疗期间,诸多痛苦,也目睹医院医生的敛财为目的的仪器检查,得出的结果大多“不明原因”,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治疗又怎么有效呢?反观“汉唐中医”上清楚的描述病情发展,原因,详细描述西医所谓终身疾病的由来,如何治疗等,都清楚条理,渐渐地,我开始相信他所推崇的“经方派”医术.汉唐中医倪海厦医生所推崇的“经方派”,是对医术流派来说的,而不是一个什么组织之类.所谓“经方”就是说医生开方治病的辨证理论方药依据都紧紧围扣“中医四大经典”书籍来进行的.尤其是中医经典中的最经典: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台湾一位经方家JT叔叔说,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使用<伤寒杂病论>的治疗效果,是能达到100%疗效的,“神的绝对领域”.从汉唐中医的网站上,从民间中医的口碑中,也了解到倪海厦厉害,使用经方医术,对于治疗效果,往往是一剂知,二剂已.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都是小菜一碟,癌症也是手到擒来.的确神奇之极.相对目前中医学院正统出身的医生来说的,目前医学系统培养的都是“时方派”,也叫“温病派”,他们遵循的是“温病条论”,所以方子都没有效果,每次都只说:开两个月,吃吃看.我妈妈癌症的时候,也去找过这些所谓“专家”“学者”“教授”来开药,但是每每吃着,医生也没信心,病者自己也没信心,都只是吃吃看.最后也就那样,无从着手.相信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一下,都能找到很多关于经方派的资料,知识.这些我就不花时间再转了.我只从我这个家庭主妇的角度,谈谈接触经方以后的受益.这半年来孩子一生病,我就给他们看中医,吃中药。找准一个疗效好的中医,每次都只去他那里看。如果周末,或者他不上班的时候,我就自己给点常规的他们吃。我发现网上有许多台湾的真正慈悲为怀的好医生,比如倪海厦,皮沙士,JT叔叔等,我只从网上下载他们的一些文章,如倪的<感冒的治疗详解><300元人民币>,皮沙士的<良方十贴><女性的保养>,还有JT叔叔的“幼稚园”级的超通俗中医基础理论,一些简单的感冒就会处理了.比如孩子感冒,初起有汗就喝桂枝汤,没有汗就喝葛根汤,常常是一贴药下去,半小时内出点汗,然后烧也退了,感冒就好了。之后还参照良方十帖里面的建议,给孩子吃小建中汤作为保健,渐渐地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好.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脸色又原来的青白变得红润.我觉得很开心.最主要是,这些中药都是很平和,没有副作用.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因为我的孩子那次肺炎,才两个月大,住进了上海最好的儿科医院,持续两星期之后好不容易说炎症已经吸收了可以出院,却在最后关头说孩子白细胞比较高,建议去做穿刺检查造血功能有没有问题.因为孩子还非常小,所以我没有同意做穿刺,也咨询了身为西医的姐姐,(她在广西一个镇级的西医院上班)姐姐说,抗生素用多了,是会有白细胞增多的情况的,这些都很正常,不用担心.后来出院以后也没有再管,下一次生病去检查,白细胞已经恢复正常.现在想想后怕,如果当时做了穿刺,孩子还那么小,然后再住院接受抗生素洗礼一段时间,相当有可能已经被折腾成了白血病.因为当时住院隔几个病房有一个小孩,就是所谓的白血病,做过骨穿,骨瘦如柴,连皮肤都几乎是透明色的了.再说说我作为西医的大姐,当妈妈过世的时候,她说了“我真不想做医生了!恨自己这个职业!医院里面什么病都治不好!” “有时候病人来了,我体贴他们穷苦,给他们开廉价的中药结合治疗,病人却会因药廉价而不相信效果,反而去求助那些开高价药的医生!” “不瞒着良心开高价药,收入就少,生活也不允许”.写了这么多,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稍微对经方派的中医有点印象.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进医院的时候,孩子,父母,亲人,朋友,当他们得了绝症的时候,希望你们能够GOOGLE一下“汉唐中医”“倪海厦”“经方派”等等这些字眼.我一直寻觅不知道人生的价值在哪里,而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即使我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沙尘,也能通过终身宣传经方中医,放出属于我的光和热.最后声明:我和倪海厦毫无瓜葛,.如果大家好心帮我祈祷,祝我早日达成愿望.我将不胜感激!

第四篇: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

经方之一: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甘之黄连,干姜之类。

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各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 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有烦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三。乌梅丸与厥症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之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不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

临床应用乌梅丸。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因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故用之则显其效,经方之二:真武汤

真武汤又名玄武。古有四神,也叫四象,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乃是我国古代人民喜爱的吉祥物。真武汤以真武命名,可以想像其在经方中的应用地位。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伤寒学者,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真武汤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其病因病机是虚寒停饮,即可使用此方。作为临床工作十年的我,慢性肺病,心脏病。肾病只有水液停留即考虑使用真武汤。什么顽固性慢支,哮喘,顽固性心衰,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作为大医院他们就没有把一个小小的真武汤放在眼中,可我不一样,我除了听筒和体温表后只剩下药了,我没有氧气没有心电设备,不能做肾透析,上面这此病你说怎么办。我用真武汤加减治愈过一例心室肥大,严重水肿的心脏病患者后,我对真武汤可谓别眼相看。想当时患者,曾到过三甲医院,名老中医,都末果,以回家准备棺材板了,小小一个真武汤可谓起死回生,功不可没。此就是经方的力量。这里,我还多说几句,真武汤不但对心肺肾的病使用许多。而还以下三病以有大有用武之地。1.小儿腹泻。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小儿吐泻证,虚寒者居其八九,实热者十中一二。”当今中医儿科名家董廷瑶亦认为:“脾虚寒泄较为多见。尤其发病逾月者,每见阳虚寒泄,很少湿热为患。推究病因,大抵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往往重裘厚被以求温暖,饮食营养唯恐不足,结果适得其反,患儿对外御邪能力下降,易遭风寒暑湿之袭;内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阳受损,水湿不运,泄泻遂作。更有一部分小儿,恣啖冰饮,一任满足,本来“稚阳未充”、“脾常不足”,再受寒湿所伤,必然殃及脾阳,如此,腹泻尤易发生。又有治之失宜,或苦寒迭进,或滥用西药,以至泄泻旬时逾月,久延不愈,亦成阳虚寒泄之证。此时疏以真武汤,有立街秆见影之效。

金〃成无己曰:“真武汤益阳气、散寒湿。治疗阳虚寒泄,确属最佳方剂,用之中的,往往一二剂即可见效。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得干姜则守而不走,专事温中,且散寒力增强,原方中生姜,因其走表,故易之;白术健脾燥湿,辅佐附子同除寒湿,茯苓渗利水湿,符合“治湿必利小便”之旨,白芍敛阴和阳,不致附子、干姜温燥太过。合方总使阳气振奋,阴寒消散,脾胃健运。水湿得化,泄泻自愈。总之,本方既可增强脾胃功能,又可消除肠道寒湿之邪,消补兼施,所以奏效迅捷。2.老年性疾病。

人老则虚,首当其冲的当数肾阳虚,肾阳虚及脾。脾阳虚则水湿内聚不去。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是标,真武汤对老年病有着斧底抽薪之意。温肾补虚。健脾蠲饮,此真武汤也。人老之病有几个脱离到了头晕,心悸,下肢浮肿。凡见此症组症中一症者,即可放心使用真武汤,或加减用之。3.肥胖。

肥者多湿,湿多脾困也,困久必虚。脾虚及肾,肾为元阳,肾阳一出,湿及阳化。此乃肥胖治本之法。湿化脾健。脾健则湿无聚之理。真武汤温肾健脾,直捣肥胖病根。那有无效之理。经方之三:黄连阿胶汤。一个阴虚内热主打方。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以上二条《伤寒论》高度括出黄连阿胶汤的用药指征。

1,首先是,心肾两虚。

2.阴虚而生内热。

我在临床上凡见脉细,有阴虚内热之症,我必用黄连阿胶汤。

临床上可用于失眠,盗汗,衄血,复发性口疮,糖尿病阴虚热盛型,产后发热,怔忡,心律不齐,胃痛,崩漏,等内外妇科疾病。

经方之四: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本方原意,是阳气郁厥,四肢厥逆为辨症要点。是以少阴阴阳两虚为本,四肢厥逆为标。来辨症论治临床上内科病。或咳嗽,或心悸,或腹痛,或泄泻。四逆散加干姜五味汤,四逆散加桂枝汤,四逆散加茯苓汤,四逆散加附子汤,四逆散加薤白汤。

我曾原方未加减的前题下,治愈过一例老年久咳嗽,痰白量不多,舌胖淡,脉沉细,恶寒怕冷。和一例腹痛病人脉沉弦,腹痛,喜温喜按,四肢厥逆的人。

今人多用四逆散为肝脾不和的基本方,用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肝经病如颈淋巴结核,下阴疾患,男科妇科疾患,和肝主筋,软组织损伤之类疾病。

以上古今应用,也就是我对四逆散的总结。但以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加四肢厥逆,或气机不顺(肝脾不和)为重点。临床应用之,无有不应手取效的。

经方之五: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一个包治万病的千古神方。

有人说人为什么会患病,总结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又为什么会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呢,那是气机不畅所致。何谓气机不畅? 答曰:肺气不宣则咳。心气不畅则悸,失眠,健忘。脾气滞则运化无力。肝则主疏泄。疏泄失常则情志失常,消化停滞,不能运行气血。三焦滞,元气无法运行,水道运行失常,则生万病。肾主纳气,气机不畅,纳气之功则受阻,则累,呼多吸少。脏与腑为表里。脏病及腑,所以大肠小肠胆胃膀胱无一能免气机失调之乱。

小柴胡汤为三焦枢杻之剂,少阳首方,外可治表,内可治脏,中可和半表半里。其方药有柴胡,黄苓,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

临床应用中可据寒热,虚实,表里,来调阴阳,和气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表者解之,里者清之。总之以三焦疏利为准则。元气行则万病终。

经云,但见一症即可用之,其症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又有口苦,目眩,咽干。舌为白腻,脉弦为准。

古有战乱时期,食不裹腹,从内经中分出脾胃论,多用四君,补中益气汤治百病。今可是小康,温饱则思淫欲,思字当头用气机论,也可加减变通治疗万病。当今社会,病情多是错综复杂,小柴胡不可谓为一个重点的研究对象。对肝胆病,脾胃病,心血管,肺部病,肾,神志病,肌肉,筋骨病,每每能取疗效。

附一个小故事。

我有一个老师,在我刚行医时教了一个查脉看病的绝招。他说,凡是查脉后你无法定病的话,用八个字通行天下。那就是对患者说,你的病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上法也有变种,多在接诊许多中老年病人时,他们会说,以前某某老中医说我是寒湿热重。是啊,而今眼目下,那个不是寒重或热重或湿重之躯呀。经方之六:白通汤

何谓白通汤?附子启下焦之阳上呈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葱白辛滑通利,以宣能上下,以解阴阳格拒,因葱白能通阳气故为白通汤。白通汤主治少阴病,下利。也就是说,凡阴盛阳虚之腹泻者,都可考虑使用白通汤。在临床上多用于久泻,或素体阳虚之体。此方对许多西药治疗无效的久泻,有显著效果。

经方之七-半夏泻心汤

六经有少阳小柴胡枢机之剂,三焦则有泻心类方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则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要剂。半夏泻心汤由半夏,二黄(黄连。黄苓)人参,干姜,灸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二黄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佐参草枣补益脾胃,共达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临床上多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上。

1.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溏,泄泻。

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

3.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脘腹痛冷痛。

4。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

用药加减情况。

1.先辨寒热,伤寒论上以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临床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苓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

2.关于幽门螺旋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螺杆菌而加重苓连用量。因为过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唯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之物的抑菌作用效显著,在确有此菌的前题下,适当加重苓连,或另外加入公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但皮时在适当加重姜夏的等用量,温而制之。

3.关于痞。

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是双相调节作 用。不足者,增强之,张力过高,它又可缓和之。如腹胀较重者,可适量加一点辛香行气,醒脾胃气的药物,如丁香,木香,厚朴,砂仁。

4.关于甘草,大枣的作用。

甘草,大枣,般认为甘味入脾胃,能补虚和胃。有雍滞之弊,似于心下痞不宜,所以用量偏小,这是错误的。草枣在半夏泻心汤中除了能发挥补脾和胃的作用,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和诸药”即调和药剂,减弱药汤的苦味,使胃能受药,使患者能受药。故草枣用量不可太小。

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之剂。消化系疾病日久,寒热错杂者十之八九,虽药味简单,但效宏。不可小视。经方之八--柴胡桂枝干姜汤

当代伤寒名医说过一句话,你能应用此方,那你也是半个伤寒通了。此话说得一点也不假,搞懂此方,就要先搞懂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

此方历史争论最多。各方面总结如下。

从方药组成看,本方证属半表半里的上热下寒证。从病位分析,本方属半表半里阴症,从六经提纲看从临床治验看,本方皆属厥阴病范畴,因此此方多归属为厥阴病类方中,临床应用以条文 所述症状运用本方,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感冒,肝炎,冠 心病,内分泌,妇科病,慢性肾病,前列腺炎等等。应用指征

1.本方属于治疗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这时的”热”是指肝胆郁热,“寒”是指脾脏的虚寒。所以临床即可见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等热象,又可见肠鸣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胀等太阴脾虚的寒象。便溏,见于大便次数增多,食冷物时更甚。便秘需与阳明病的便秘相区别,虽大便多日末解,但腹中无所苦,舌苔末见黄厚或燥 干之象,腹胀需与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区别,虽胀却觉饥而不影响进食,胀而有失气,腹胀并不因失气而明显缓解。

2.腹诊,腹软,心下部有振水音,脐旁或脐下或脐上有悸动。3.与半夏泻心汤同属于寒热错杂剂,半夏泻心汤以呕,痞为主症,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中一般没有呕证。

4.方中有瓜蒌牡蛎散。其方证的界定是“渴不差者” 所以有的患 者渴感明显,饮不解渴,甚则喜冷饮,渴饮无度。临床上有时易与石膏证相混淆,鉴在于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干,口中不呼热气。

5.有人与乌梅丸比较,皆是厥阴剂。寒热错杂使用。

6.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半表半里之寒。此方为小柴胡汤加栝蒌汤的变剂。本人母亲,女,53岁,有高血压病史。上月查出肝血管瘤,其中一个有12X6公分,还有一个疑似小肝癌,后确认为厚壁血管瘤;输尿管隐性结石;轻度肾积水;右肩疼痛手臂不便活动。看西医跑了多个科室,分别建议如下: 肝血管瘤可手术也可不手术,后未作手术

隐性结石,无法用超声波碎石,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 肾积水是轻度的,开排石冲剂一包。

右肩疑似肩周炎,只嘱多运动锻炼,未作治疗。

于是,带着一身的病,又回家了。现患者右肋下疼痛,心情不畅,口干。另外,五月份时,头痛高烧卧床不起,中西医都以感冒视之,但吃药均不太见效。反复三次,一个月后才渐渐好转。当时有中医说她湿气重。七月,就查出这一身的病了,不知二者是否有关联。其实,我相信中医,觉得若以中医观点视之,上述病症皆有共同病因,若以中医手段治疗,可标本兼治,还免去手术之苦。只惜不是医道中人,自己不敢乱开方。特向各位方家求,一位会员回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后患者用后,自我感覍各方面都 有好转。具体到论坛上见祥情。经方之九--栀子豉汤

枝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二味药组成。栀子豉汤的应用体会是。

病因为感受外邪,或情志所伤或饮食劳倦三个方面

病机是

热扰胸膈,心神不宁

病位是胸膈,其次是肺心。主要见症是。心烦,失眠,发热。纳呆,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滑,弦,浮。参考指标是,心中懊恼或胸中痞闷,心中结痛,腹满,呕吐。治疗原则是,清热除烦。

具体运用。多辅以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之品。主要针对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 如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失常。

2.循环系。心肌炎,心包炎。

3.呼吸系。肺炎。

4.消化系。食道 炎。慢性胃炎。

5.泌尿系。慢性肾炎,膀胱炎。

6.妇科疾病。功血。

总而言之是热扰胸膈,心中懊恼则必用栀子豉汤。经方之十:通阳要剂桂枝汤。

我对桂枝汤的个人整理总结

桂枝汤其功有六。

1.解肌治太阳中风症。此方不是发汗剂,而是调营卫解肌。发汗与解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此点大家都知道不详说了。《伤寒论》上有明示,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病愈。这就是桂枝汤用于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所在。以是我早年用此方解表无效之原因。

2.温中补虚。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有三禁,一为太阳伤寒的麻黄学习制度下不可用之,二为内有温热的“酒家”不可用之,三是素有里热之人不可服,特别是后二禁,说明桂枝汤有温中补虚之功。由桂枝汤衍生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诸方,用于治虚劳诸疾,即是温中补虚之明证。

3.和脾胃。

在妊娠恶阻上,《伤寒论》上有“妇人得平脉,阴脉 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有此证。”此句重点说出无寒热,名妊娠。也就是说无表证用于治恶阻,其意是调脾胃意。

4.滋补气血。

桂枝与芍药等量用之,一为气分药,一为血分药,两药等量用之,阴阳相济,气血相和,通敛相适。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如《伤寒论》中“发汗,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无表邪,表证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临床上用于此方治周身疼痛,或全身关节疼痛,但无红肿,无明显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

5.调理阴阳。

调和营卫,大而言之,即是调理阴阳,调和气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眩发落,脉虚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之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如此气血皆虚又兼阴阳失于交泰之候。仲景却弃参芪归地不用,专取桂枝汤实其阴阳气血之虚,再加龙牡潜阳摄纳,使阴阳交泰。这充分表明桂枝汤确具有补而不峻,温而不燥,缓图之功。更为慢性虚损劳极之所宜。

6.调血治血。

桂枝汤加入血分药即为调血治血。如《伤寒论》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此方即是桂枝汤加味而成。《金匮要略。妇人杂证脉证并治》中温经汤主治妇人血虚且瘀所致之漏证。以是桂枝汤加血分药而成。

总而言之。桂枝汤可表可里,可气可血,实为良方,如能加减变化,可治内外妇儿各科疾患。所涉极广,但有规律所循。一是桂芍的比例,二是除用于表症外,凡治里症,终不离温,补之情。

桂枝汤是读经典之要剂,在仲景书中。此方加减有二十六首之多。占五分之一的方量。此方的份量即可想而之。

经方之十一:桂枝加葛根汤。

颈部第一方此乃桂枝加葛根汤也。凡见项背强几几者首先考虑用桂枝加葛根汤,这是我老师说的一名临床用方经验之言。《伤寒论》有: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而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此乃太阳阳明合病之方,今可用于多种疾患。

1。局部病变。项背不适或有拘急或强或痛或落枕或斜颈或颈椎部X线示有病变。

2,相连病变。头昏,高血压或低血压,睑废,面肌蠕动。手臂麻木等。

3.全身病变。痢疾,荨麻疹。痉病。等桂枝加葛根汤症者。都可使用。

应用指征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而恶风者。与经文一样。

经方之十三、十四:桂枝去芍药汤及加附子汤

原文: 1.太阳病,下之后,脉 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此二方的作用均是振奋胸阳,用于治疗胸痹。临床上以胸满,胸闷,胸痛等。若是由胸阳不振,阴寒内盛诸证均可选用。桂枝汤中芍药酸寒阴柔,有碍胸满,是去之,则变阴阳调和之剂为辛温扶阳之剂,若兼见脉微恶寒者,为阳气损伤较重,于上方中再加附子,以温阳气。经方之十五: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主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者,末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应用二点。

1.体虚与产后发热。抓住 “太阳病,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

抓住体虚,发热,不可大汗,为辩证要点,临床上用于体虚久热,产后发热,效果明显,此时用药关键在于桂枝麻黄与芍药的用量。以芍药制止麻桂发汗过度,以达到滋阴发汗之功。

2.用于皮肤搔痒病其中以荨麻疹为重点.抓住“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为要点。

本方可作为各种急慢性荨麻疹的基础方大量用于临床.嘱风寒者,原方用上即可,风热者,加知膏,蝉衣。血热玄参,地芍与紫草。气血两虚者,芪归。也可用于其它顽固性搔痒病,抓住营卫不和,皮肤干燥为要点。经方之十六--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此方与白虎汤相比加人参一味,白虎汤主治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此方则是与上有一点不同“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无力” 2.此方与桂枝汤比。

桂枝汤主治太阳病中风其症不渴。

白虎加参汤治太阳病中风其症为渴。辨证以渴与不渴为要点。临床上主要用于太阳中风而渴之外,也用于阳明病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无力。

也可以用于口腔溃疡。

经方之十七:葛根汤

其功有三: 1.解表 2.颈椎病.3 提神剂.1.解表.葛根汤由桂枝加葛根加麻黄组成.凡见风寒外束,经输不利即可使用.辨证要点有二点,一是外感风寒,苔薄白,咽喉不红为辨症点.二是,形体肥胖,大便不实的患者.临床只要守住这二点.葛根汤即能运用自如.2.颈椎病,葛根汤的主症,项背强几几.提出应用指征,部位在项背.(颈部)凡见颈部的落枕,颈椎骨质增生,等.只要见项背强几几即可使用.只要使用过此方治疗颈椎病的人,可能其乐无穷.3.提神剂.本方葛根有扩张脑血管作用,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凡见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者必用.

第五篇:经方治疗咳嗽总结

★ 经方治疗咳嗽总结

一、风寒咳嗽

麻黄汤、小青龙汤(舌红方中桂枝可用葱白代替)

小青龙汤方证(外寒内饮)外有寒内有饮,多见胃部不适,痞满,要化饮散寒并用。①咳嗽吐白泡沫痰,舌质淡苔水滑,脉弦紧。

②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苔白腻或黄腻,宜小青龙汤加生石膏。

③兼小便不利、便溏加茯苓。

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干姜5克;细辛5克、半夏10克、杏仁10 克、五味子10克。

二、风热咳嗽

麻杏石甘汤(体弱者用麻黄根代替麻黄):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比例为1:3/5;此方因热,不论外感内伤均可用之。

麻杏石甘汤:麻黄5~10克、杏仁5~10克、生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

三、凉燥咳嗽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生甘草(不炙),各等分(10克)。

四、凉燥化热

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18~24克、甘草6克。

五、风邪咳嗽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营卫止咳):咳嗽,汗出,恶风。

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厚朴6克、杏仁9克。

六、痰湿咳嗽

①半夏厚朴汤方证(肺失肃降):咳嗽痰多,胸闷,舌苔白厚腻,有热者加生石膏。

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苏子10克、杏仁10克。

②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仅内饮):咳嗽咽干,嗳气,胸闷便溏,舌质白厚腻,脉滑细,此方主之。

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

七、风湿咳嗽

麻杏薏甘汤:麻黄5克、杏仁4克、薏米5克、炙甘草10克。

八、痰热咳嗽

小陷胸汤方证(清痰热法):咳嗽胸闷,吐黄痰,舌苔黄腻,脉弦滑。

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蒌实20克。

九、肝气犯肺

小柴胡汤方证(和解治咳嗽):两胁苦满,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

柴胡12~24克、黄芩9克、生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党参9克、炙甘草9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十、阴虚咳嗽(内燥咳嗽)

麦门冬汤合百合地黄汤加杏仁、枇杷叶(养阴止咳):干咳少痰,舌质白苔少。

麦冬15~30克、半夏6克、沙参或太子参9~15克、生甘草6克、大枣12枚;百合15~30克、生地15~30克;生姜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

十一、阳虚咳嗽

上:甘草干姜汤、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杏仁。中: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半夏杏仁。下:四逆汤或真武汤加半夏杏仁。

甘草干姜二苓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五味子6克、细辛6克。加再半夏10克、杏仁10克。

(附: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

苓桂术甘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12克、生甘草9克、五味子6克、干姜9克、细辛6克。)

理中汤: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附子理中汤: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四逆汤:炮附子15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

真武汤:炮附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生姜10克。

附录: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 茯苓四两(12克)、甘草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细辛三两(5克)、五味子半升(5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等。【加减】 如兼有呕哕或痰多者,加法半夏10克;咳嗽甚者,加苦杏仁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气滞胃脘胀者,加陈皮5克、枳壳10克、春砂仁10克;脾虚食少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若喘嗽时时发作,不能平卧者,应加入麻黄4克、胆南星8克。

【方解】 本方主治寒饮内停之证。方中干姜、细辛合用,仲景以此二味温肺化饮止咳。《神农本草经》首言:干姜主胸满,细辛主咳逆。盖干姜、细辛皆属辛温之品,俱有温肺化饮之用,干姜以温热为主,其入肺温阳化饮之力较强为君;细辛以辛散为主,其入肺开郁散饮之力为优为臣;两者相伍,温肺化饮,两擅其长。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亦为臣药。然咳久必伤肺,一派温散,恐重伤其肺气,故佐加五味子之酸收,敛肺以止咳。干姜、细辛与五味子相配,一温一散一收,非但散不伤正,收不留邪,而且亦有助于肺司开阖之职,使肺之开阖有权,则饮邪无伏匿之处。使以甘草,润肺和中,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温肺化饮之效,主治寒饮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中满闷等证。

【案例】

1、咳嗽

叶瑞初君,丽华公司化妆部。二月十七日初诊。咳延四月,时吐涎沫,脉右三部弦,当降其冲气。方药: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半、细辛一钱;制半夏四钱、光杏仁四钱。二月十九日二诊,两进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已略平,惟涎沫尚多,咳时痰不易出,宜与原方加桔梗。方药:茯苓三钱、生甘草一钱、五味子五分、干姜一钱、细辛六分、制半夏三钱、光杏仁四钱、桔梗四钱。叶君昔与史惠甫君为同事,患咳凡四阅月,问治于史。史固辞之,以习医未久也。旋叶君咳见痰中带血,乃惧而就师诊。服初诊方凡二剂,病即减轻。服次诊方后,竟告霍然。(曹颖甫.1979.《经方实验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按〕历经秋冬,咳延四月,中气必虚,寒饮兼燥

下载[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方运用] 痤疮常用中医处方个人总结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协定处方下_360doc个人图书馆

    中医协定处方下_360doc个人图书馆 十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协定方调经祛痰汤白术15g苍术15g当归12g法半夏12g茯苓10g香附10g川芎10g海藻8g陈皮8g炮姜8g附片6g肉桂6g丹参2......

    糖尿病经方治疗总结档

    我国发病率:与GDP增长速度同步。糖尿病与紧张、压力有关 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产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儿童多见。离开胰岛素迅速死亡......

    中医内科学方歌总结(最终5篇)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 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经方《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个人整理总结部份方 tjqtxc1(合集五篇)

    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

    读《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有感

    读《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有感 前几日在网上书店购到《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这本书,于是犹如见到饕餮大餐。到读到里面的《走到半部》一节,里面谈到......

    个人教学经总结

    个人教学经总结 liwu 一、常规管理紧抓不放,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即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5篇范文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

    咳嗽的经方辩证(竖琴总结)

    (竖琴总结) 咳嗽先从大类分“感冒引起的咳嗽”和“久咳”。 新起的咳嗽,一般为感冒引起的咳嗽,常常会有受寒怕冷,发烧,喷嚏,鼻涕,扁桃体发炎等等症状与咳嗽同时出现。有些感冒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