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中传承“孝道”美德 体验中培养良好品德
2010-2011年师德建设
总结汇报
新
华
希
望
小
学
2011年11月 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赵虎镇新华希望小学师德建设汇报总结
研究中传承“孝道”美德 体验中培养良好品德
德州经济开发区赵虎镇新华希望小学,位于赵虎镇驻地,1996年5月建成使用。是全国第1498所希望小学,也是山东省新华书店捐建的第四所希望小学。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2年的艰苦奋斗,新华希望小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沃土,师生发展的乐园,社会期望值很高的农村窗口学校,并被区委区府授予“文明单位”。建校以来深受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责无旁贷,以造福人民群众、惠泽贫苦儿童为己任,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致力于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12年来先后免除学生杂费课本费48560元惠及241名学生和198个家庭。新华希望小学为了积极响应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区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大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自2005年起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为最终目的“孝道”教育德育课题研究。在进行此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注重在课题研究中传承传统美德,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孝道”教育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目前,“孝道”教育与探索教育、心理教育一并成为我校办学特色。下面就将“孝道”课题的开展情况以及我们在研究中的体会、认识,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把握孝道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小学阶段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其中也包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2005年5月,在全国“教育家之旅”培训活动中,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提出“将孝敬教育作为文明习惯教育的突破口”。课题立项至今,我们始终将孝道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切入口,将培养良好品德作为孝道教育的归宿,紧紧把握住学生特点,大力开展“孝道”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
确定了孝道教育的落脚点,那么孝道教育的起点又在哪里?为此我们在全校对学生“孝德”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校有75%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有81%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如何,有18%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11%的同学出门不知道要和父母打招呼。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课题方案,成立了课题小组,确定了实验教师和班级,正式开始了“孝道教育”的研究。
二、不断赋予“孝道”新的时代精神 围绕研究课题,我们确定了相关理论专著为教师的必读书目,诸如《弟子规》、《孝经》等一批儒家经典读物;定期搜集印发有关理论资料供教师研读,并印发图片资料《二十四孝图》供同学们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学生对于“孝道”的认识。通过以上措施,老师们在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提升、知识的丰富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成效,同学们对于“孝道”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和“孝道”教育研究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中,我们的认识在逐步提升。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但它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兴于周代,制度化于汉代。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它的主体部分仍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但对传统孝道必须要予以“扬弃”,保留其养老、尊老的核心价值,摒弃其愚孝愚忠之糟粕。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的内容也不断地补充!发展!完善。在现今社会中,孝敬父母这一最基本的宗旨是不可变的,但孝也不能只局限于家庭。封建社会都提倡在家尽孝,对国尽忠,现今社会更应该让孝从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市场经济形势下,孝道内容应包括心怀抱负,尊老爱幼及热爱祖国等新的道德要求,即在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在家里要父慈子孝,子女尊重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要尽职尽责,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且在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体现自我价值!在研究中我们还认识到:学生要萌发孝心,首先要体验爱心,学会感恩。而情感体验是引发学生感动的渠道之一。情感体验强调人的内心感受,它具有主体性、个体性、真实性、情景性的特征,是学习者本人自己的体验,是本人亲历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孝心体验活动,通过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用一颗爱心去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爱师长、爱国家、爱身边的人、爱生活。
三、开展系列 “崇孝”活动
我们认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除了需要提高他们对“孝道”的认识水平外,还要借助实践这个平台让他们体验“孝道”,培养“孝道”。近三年来,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孝道”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中自觉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
1、崇孝课堂
渗透是德育工作策略之一,我校一直注重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加强德育工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孝道内容,打造新华崇孝课堂。(1)德育课程中开展“孝德”教育。
①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学科中开展孝德教育; ②班队会中开展以“孝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孝德教育
①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孝德教育(例:《母亲的恩情》)②语文课外活动中孝德教育的的实践与研究 2.崇孝行动
我们认为学会“尽孝”首先要学会“感恩”。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一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顾默默付出而忽略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致使孩子养成了只懂接受别人的爱.却不施爱予人的习惯;二是社会上经济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使童稚的美好情感逐渐利益化感恩缺失是一种社会痼疾。它腐蚀良心.伤害爱心,赶走孝心,如果任其蔓延.将成为感情的荒漠,学校教育也必将失去坚固的根基。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我们学校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
(1)常问好,让父母舒心,回家多些微笑,多些“谢谢”;(2)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回家做点家务,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3)勤学习,让父母放心,主动完成作业.获得真才实学;(4)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苦心; 其次,教育学生感谢学校。
教育学生感谢同学的帮助和友谊,感谢老师的培养、尊重与关爱。通过面对面交流.写感恩日记、举办征文比赛等活动,促使师生相互理解,使教师在学生心中成为感恩对象。每位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理解和宽容学生,使学生在被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幸福感,形成超越自我的学习动力 再次.教育学生感谢社会。感谢社会就是感谢社会为人民创造的幸福。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福利事业的发展,四川特大地,基础教育参考,震时国家和人民的积极救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学校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构建和孕育感恩氛围和感恩情愫。
第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和谐课堂,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高尚的情操、高度的责任心、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艺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彰显.情感得到培养,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结合校园环境和办学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独特的感恩氛围与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感恩文化建设,在展室、广播、宣传栏开设感恩教育板块,充分利用每一块墙,每一块黑板,每一间展室.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处景点开展感恩教育。
学校还通过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动”中感悟“孝”的亲情。例如:(1)“让我们在冬日里播撒阳光”活动: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借“一张贺卡、一条短信、一幅字画”等,表达对父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每个学生想好一句心里话填写在贺年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和姓名通过邮局寄送父母;由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时间进行现场指导创作一幅字画,让学生送给父母。);
(2)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3)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4)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5)我和父母同堂讲“孝”道。(6)我给爸妈洗一次脚。
(7)家长会——阅读子女给自己的一封信:“妈妈辛苦了”、“爸爸妈妈别吵了”。(8)崇孝书画大赛、崇孝童谣创编大赛
各中队在大队部的指导下开展了系列中队主题会。从“知恩”、“感恩”、“报恩”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热爱、尊敬长辈的孝道、孝心、孝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更高境界,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为了取得普遍的教育效果,课题组讨论制定了每个年段学生具体的“行孝”要求,要求他们按照“行孝”要求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孝敬事。如对父母讲话态度尊敬,语气亲切;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吃饭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请父母先吃;中高年级学生主动为父母盛饭;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父母生病时主动为他们端水送饭;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雏鹰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到孤寡老人家中义务劳动并且给老人带去欢乐!3.崇孝读写
我校利用晨会、广播、教室墙面等宣传阵地展播优秀“孝道”故事;各班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定期交流经验体会;学校组织了“崇孝故事大王”比赛,通过参赛选手讲述一个个感人的“孝道”故事,对学生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大队部要求全校每一位同学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同学们在家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后,很多同学都撰写了《崇孝日记》,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4.崇孝读物
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孝道的宣传和教育。在校宣传栏中开辟了“孝道专栏”,宣传孝敬故事,展示本校学生自己撰写的优秀《崇孝日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我校课题小组成员,还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孝道儿歌、孝道谏言,以及学生的崇孝日记、崇孝书画、孝道中队主题会等资料,向学生诠释“孝道”内涵和意义,使孝道的思想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几年来,我校“孝道”教育研究工作努力创新、稳健有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引导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崇尚孝道孝心孝行,起到了逐渐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作用。
我校的“孝道”课题也得到了镇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继续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家长们也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表达了谢意。但我们仍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孝道”教育研究还有待于继续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篇:幼儿的良好情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培养
类别 幼儿教育 论文序号 HJ 幼儿的良好情感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培养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的期间,我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很多的方面的进步很明显,但是在有些地方还是不太好,如许多幼儿在相互合作的游戏中,经常会为谁先做而吵闹,彼此互不相让;对保育员阿姨的话置之不理;面对身体不适的人时,脸上是一副冷漠的表情,有些甚至还会“呵呵”笑,缺乏同情与关爱之心。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意识的情况,本人希望通过以下阐述让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在日常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关键词:良好情感 日常生活体验 培养
在一次《我为老人做了啥》主题活动课上,绝大多数幼儿竟然认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天天风雨无阻地来接送他们,为他们洗衣烧饭都是应该的,丝毫没有关心长辈,为长辈做点事的意向与愿望,这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知道:当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情感的时候,他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具有自然迸发的热情,对各个活动都会充满浓厚的兴趣及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娇骄有加,缺乏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现在社会独生子女从多,对独生子女的良好情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家庭中,接受着过多的保护和关心,却没有或很少有关心别人的机会和体验。如果长期处于被爱包围之中,却无从学习关心他人,爱他人,那么势必会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并相对延缓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这一切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游戏、生活两大方面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关心他人,爱他人,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富有爱心与同情心。
一、在游戏活动、合作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刚从家庭走向集体生活,十分渴望和他人的共同生活。但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合作的环境与机会,在群体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较缺乏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而未来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研究发现,社会性发展良好的儿童一般具有在集体中与同伴关系较融洽,喜欢合作性游戏等良好的特征。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必然会为其一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伴交往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但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同伴交往之初,往往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不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而这一切又影响了幼儿有效的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我爱我的小朋友”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愿意帮助和关心小朋友,懂得轮流、分享、谦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首先,进行移情训练,设计“他怎么了”三个活动。之一:找表情图,引导幼儿体察别人的表情。
之二:“他怎么了?”通过面部表情的意义,学习根据表情判断其心情。之三:“他需要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会体谅别人的情绪。其次,设计“假如我是他”的两个活动。之一:明明生病了,引导幼儿关心别人。
之二:小朋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理解他人,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此外,为使幼儿学会交往的技能,懂得谦让、轮流、分享与合作等,还可以设计三个“怎么办”的活动:“缺少一个怎么办?”、“大苹果给谁最合适?”、“我来帮助你!”等类似的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应注意观察幼儿在个人游戏中对待身边事物的态度。例如:一次晨间户外自由活动,大操场上有一幼儿在哭。有的幼儿的反应是毫无表情,继续自顾自的玩;有的幼儿则出现同情、关注的表情;有的幼儿则直接跑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幼儿。对于第一、第二类幼儿,我们应创造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关爱、同情他人的良好情感。如:开展“大带小”活动。大班和小班联系,定期开展活动,大班小朋友为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做礼物;带弟弟妹妹玩小型运动器具、散步;请小班弟弟妹妹到自己班上参加游戏活动。午睡时,帮弟弟妹妹脱衣、脱鞋等。这种“大带小”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间的友情,更为幼儿提供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良好的情感。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习惯首先在家庭中养成,父母要作榜样,经常替别人着想。因为幼儿的良好情感养成并不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潜移默化”,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家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既接受了爱,又给予了爱,这对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是极有好处的。如:
1、家长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的培养
每当“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父母可教幼儿自制贺卡,让幼儿亲自把贺卡送给父母或亲人,或帮助父母做一件小事情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幼儿知道父母、亲人工作的辛苦;重阳节、新年的时候,父母带领幼儿去看望祖父母、外祖父母,从中让幼儿学会体谅老人的艰辛,学会尊敬长辈,孝敬长辈,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情感。
2、通过看电视、卡通片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培养其成为有素质、爱祖国、活泼开朗的人才,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而电视那生动、直观、形象、通俗、娱乐的特点,对幼儿的吸引力更强,也能为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提供恰当的养分。优秀的电视节目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尊敬老人等良好情感。但不可避免的是电视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节目,在文汇报上也刊登过印度有几个小孩模仿电视剧中杀人的情节,将一个小女孩谋杀的消息。在我国,1998年《还珠格格》播放后,很多孩子模仿电视情节中“小燕子”跳楼、上吊等危险行为。我们的孩子在观看了《忍者神龟》、《美少女战士》等一些卡通片后,就爱模仿其中的打斗情节,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打斗。鉴于以上的种种不良影响,平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卡通片让孩子观看,从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良好情感。家长可以在陪同孩子看电视时,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我们要学,哪些是不好的不能学。家长适时的正确引导能使电视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当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集体形式的早期教育后,良好的集体生活为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感提供了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进行有效的引导。
1、创设环境,培育幼儿的良好情感
游戏是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关心、帮助的最有效手段。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唤起幼儿良好的情绪。要与同伴友好游戏,必须克服困难,不以自我为中心,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游戏规则。所以,教师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合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学会相互交往、合作,体验关爱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所带来的喜悦、快乐的情感。如结构游戏时,结合“爱家乡”主题,要求每组幼儿用各种大型积木拼搭一个建筑物,最后全班组合成一个“小城镇”。幼儿在此类建筑游戏中,自由结合,有两人的,也有三人或多人的。幼儿的协商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能体会到相互合作、帮助而获得的成功后带来的巨大的快乐情感。再如角色游戏“娃娃家”、“鲜花店”等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2、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向幼儿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是幼儿学习的一个榜样。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幼儿的一个活教材,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稳定持久的情感特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就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幼儿产生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良好情感。
对孩子的良好情感的培养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值日生工作中,当孩子们为全班小朋友分碗、放调羹、发放蜡笔、整理物品、打扫卫生时,教师及时赞扬和肯定他们为同伴服务的精神和责任心,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的良好情感。另外,在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过程中,教师多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饲养角的小动物喂食、换水,在与动植物的亲近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护弱小的良好情感。在这些细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变着法子夸奖幼儿,特别使用提前夸赞法,把孩子关爱他人的想法引出来。
3、通过幼儿与保育员、炊事员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针对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不了解以至忽视保育员、炊事员等工作人员的劳动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叔叔阿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从认识保育员、炊事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和劳动的意义入手,进而延伸到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和劳动价值,使幼儿知道有许多人为我们的生活送来了方便,而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尊敬、关心、爱戴他们。
教师不妨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内容:
(1)保育员阿姨多辛苦
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阿姨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厕所、叠被子,帮幼儿换洗杯子、小毛巾等工作,体会保育员阿姨的辛苦。知道每天在幼儿园快乐的学习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保育员阿姨的辛勤工作,鼓励引导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放杯子、小毛巾,自己叠被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减轻保育员阿姨的工作量。
(2)香喷喷的饭菜哪里来
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了解炊事员叔叔、阿姨们的劳动的艰辛。从买菜、择菜、洗菜,直到做成香喷喷的菜肴。组织幼儿帮助阿姨们择菜、洗菜,自己尝试制作点心,进一步体验厨房叔叔、阿姨们的劳动,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3)为大家送方便的人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在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如:商场售货员在售货;公路上司机在开汽车,清洁工人在清扫;工地上工人叔叔在建高楼;医院里有医生在为病人看病„„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这些人的辛勤劳动,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一)生活即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幼儿园可以组织家园联系活动,如开展“爱心活动”,发动幼儿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教师、家长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让幼儿知道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如捐献骨髓、扶贫助学、无偿献血、领养孤儿等一系列爱心事迹,激发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每年的“六一”前都会有许多幼儿园开展大型义卖、捐款及签名活动。许多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拿来义卖,邀请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士一起参加,卖得的所有钱全部捐给了一所小学的两名特困生。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二)在社会活动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家长在节假日带领幼儿外出游玩有时会遇到一些行乞者、残疾人,有的家长会一脸冷漠的走开,对他们避之不及,更别说帮助、关心了,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极为不利。长久如此,会养成幼儿歧视穷人、嘲笑残疾人,严重影响幼儿的情感的发展。家长应言传身教,主动去关心帮助这些弱小群体,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鼓励幼儿去关爱、帮助这些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爱心,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教师、家长一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法。因此,教师、家长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情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氛围,在实践中,对孩子进行情感的教育,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幼儿心理学》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三篇: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责任感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学习生活中体验──“不添麻烦”,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我爱我家”,培养少年儿童家庭责任感;3.在少先队集体生活中体验──“大雁齐飞”,培养少年儿童集体责任感;4.在社会生活中体验──“走进社会”。下面是一组实践体验活动方案设计。
体验基地:家庭
扮演角色:妈妈
体验项目:整理卧室,将自己房间里的物品摆放整齐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妈妈老是说我的房间一团糟,满桌子的书籍、报纸;床上床下都是衣服、袜子,不知哪是干净、哪是脏的,即使每天打扫仍不能令人满意,难道就没法使房间整洁一些吗?通过体验明白一个道理:要让自己的房间始终保持整洁,就必须将每件物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哪里拿,放回哪里。
雏鹰奖章:自理章
体验基地:敬老院
扮演角色:老爷爷(老奶奶)
体验项目:与老爷爷(老奶奶)散步、谈心等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常常听人说老人是“老小孩”,这是为什么呢?人在敬老院过上一天,体验一下当老人的苦恼、孤独和与人交流的需要等,理解老人的心情,使尊重每一个老人成为自觉行动,让这个社会更温暖。
雏鹰奖章:孝敬章
体验基地:班级
扮演角色:节电员
体验活动:开展节约用电的活动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节约用电。现在办学条件好了,班级里有了许多电器,有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电灯没有人关。做个节电员认真体验一下,你会发现由于你的节约,学校省了很多电。
雏鹰奖章:节电章
体验基地:少年农科院
扮演角色:小养殖员
体验项目:大闸蟹养殖改良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大闸蟹是阳澄湖特产,但水质一年不如一年。在镇农技推广站的支持下,做一个小养殖员,在水质改善、精心育苗、注重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体验养蟹的艰辛、环保的重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雏鹰奖章:养殖章
体验基地:交警队
扮演角色:小交警
体验项目:当一名小交警,跟随交警叔叔值勤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以前常认为自己的车技很好,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时喜欢单手撒把,甚至是双手撒开。通过尝试当一回小交警,明白平时这样做的危险性,同时也体会一下老师和家长总是“唠叨”的一片苦心。
雏鹰奖章:交通安全章
体验基地:AB 集团
扮演角色:仓库保管员
体验项目:清点库存、收货、发货等
想通过体验解决的问题:做一个企业小员工,不但可以到生产一线去缝纫、裁剪、包装,还可以到仓库去做一个管理员,学习清点库存的诀窍、熟悉货物的堆放地点和具体数量、学会使用小车装卸等,体验一个仓库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踏上任何工作岗位打下感情基础。
雏鹰奖章:保管章、服务章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反思上周二的上午,我们有幸听了田志茹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的报告。田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明白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她的报告,为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抛砖引玉”,她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我们真诚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懂得了“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前提”,这里的 “读”,是有效的阅读。田老师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读有四大忌,即 “有朗读而无要求;有要求而无指导;有指导而无感悟;反复地读却 无层次”,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语感培养的,这是其一。
其二,“揣摩 品味是关键”,这里揣摩品味的是文章的关键词句;
其三,“积累语言 是培养语感的保证”。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觉得在这几方面自己做得很欠缺,比如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我虽然给了学生足够 的时间朗读,但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章的重点词句,学生读的时候,我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训练的梯度。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无法很好地自主感悟,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了。其次,我再次感受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这似乎与田老师的讲座内容无关,但却是我真实的感受。田老师进行讲座前问了我们:“什么是语感?语感培养有什么重要意义?”其实这一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答案,如果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并认真贯彻课标的精神,认真按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我们就不至于对田老师的话题懵懵懂懂了,更不至于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感到不懂的东西太多。我很幸运,当天上午我在组内上的研讨课得到田老师及同行们的指导,这也恰好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自己平时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东西不够深,不够透,尽管上午刚听完田老师的讲座,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但我仍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因为学习不是短期的事情,想真正学好,日后必定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与认真地实践。感谢田老师,不仅因为她带给我们精彩的讲座内容,更重要的是,她带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第五篇: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现今,许多家长和老师常常会抱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不好,不够乖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孩子们习惯的培养确实很重要。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
一、概述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
(一)生活行为习惯
1、守时:按时起居、按时进餐、不挑食,爱惜粮食
2、物品玩具分类摆放,用后归还原处。
(二)卫生行为习惯
1、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会使用毛巾、手纸。
2、坚持每天带手帕,不玩手帕,正确使用手帕。
3、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肯理发,肯洗澡勤剪指甲。
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礼貌行为习惯
1、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请、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说粗话。
2、尊敬长辈、爱护弱小,会让吃让坐,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会礼貌做客,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
4、会礼貌待客,不打扰成人活动,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与小客人分享。
5、不任性发脾气,上街不要这要那。
(四)爱学习的行为习惯
1、对周围事物的变化感兴趣,好学多问。爱想象、创造、喜欢操作,做小制作,小实验。种植花卉、养蝌蚪、小金鱼、小松鼠。
2、爱听故事爱看图书,爱动笔画画写写,握笔看书姿势正确。
下面,我来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除了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再就是要学习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措施
“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家长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过家家”游戏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过家家”游戏内容大多是反映父母、老师对娃娃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每天回家后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地,幼儿知道怎么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类:换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们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的榜样示范作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故事角色扮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当我们每天对着孩子们说出“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懂礼貌,讲卫生”这些泛泛的要求时,孩子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我们不如运用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的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通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通过歌曲《三轻歌》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同样在《拔萝卜》、《小红帽》、《狼和小羊》等“角色扮演”中,孩子既掌握了故事内容,又锻炼了能力,真正地达到了寓教于乐,更有助于帮助你的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增强角色意识,培养优秀宝宝
孩子们都是爱听好话的,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加以肯定,加以赞赏,让幼儿在宽松、自信的心理条件下得到发展。因为孩子年龄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如随便乱扔东西、不顾别人感受、做危险的事情等等,这时家长除了严厉批评外,可以尝试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例如:巧虎是怎样做的,火帽子是怎样做的,阿眯虎是怎样做的„„这样做,既可以让幼儿的情绪获得满足,也可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从而培养我们心目中的优秀宝宝。
(四)通过角色扮演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共享快乐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滋长,家长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陶冶,如吃东西时知道谦让,不能自私独霸,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时,要与他人友好相处,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同伴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懂得分享。让孩子从小心就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既有天真的想法,也有成熟的思考,更有大胆的想象,而这些,只有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幼儿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角色”,耐心地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就可以发现,同时我们也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就能为孩子创造全方位学习的机会,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辨别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作用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属于情境学习,幼儿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技能。其理论依据是幼儿的学习是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幼儿的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和孩子通过对扮演内容的情景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角色的语言和情节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引发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教师可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