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孩子的诗》有感

时间:2019-05-12 07: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给孩子的诗》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给孩子的诗》有感》。

第一篇:读《给孩子的诗》有感

读《给孩子的诗》有感

在北岛老师选编的这本《给孩子的诗》的序言里,他直言了编撰这本书的直接原因。他写:三年前,我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他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

北岛直言,这首诗让他吓一跳,在书的备注中,节选了一点诗歌的内容:加入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说实话,完整受过我国应试教育的我,在看到这样的一首诗,没有北岛老师那么敏感和受到惊吓,反而觉得很平常。我甚至还模拟了中学的应试思维,列举了诗歌的特点、所指代的含义、中心思想,甚至还想了如果在试卷上出现这样的一个命题作文,我能写得天花乱坠。

想完这些,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自以为不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从这点思考方向和见怪不怪的态度上看,我的确是一支粉笔,被牺牲了。

如此看来,北岛老师的这种担忧是多么的有必要。他从此日便下定决心,用了两三年的功夫,编选了这本书,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在书的扉页上,给兜兜和孩子们,也明显指明了这本书的受众。

但是,我的亲身经历是,在朝阳大悦城的单向街,有很多和我同龄甚至是比我年长的人纷纷拿起这本书阅读,然后和身边的人悄悄说话,我听到一句:里面的诗好多都没有看过啊,太可怕了,我当年究竟学了点什么。

这本书编选了外文诗和中文诗,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更多的我也是第一次读到,我用了近一周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其实不算厚的书,当我读完最后一首诗,看完了最后的编辑说明,我长长叹了口气,我的想法和那个书店的陌生人一样,当年我究竟学了点什么啊。

诚然,这是一本给孩子的书,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是指纹那样不可复制。这种独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被磨掉,会被各种的条件限制,最终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复制品,一样的机器,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的错,孩子们应该怎么办?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也是我的恩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想要和别人变得不同,就要多读书。

我在想,之所以当年老师私底下教导我多读书,是因为少年时的想象力无穷尽,它可以不受任何成熟的思维控制,你可以任意驰骋在想象的海洋里,想象无数现实中不会出现的东西。年少的人,也能够经由各种各样的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诗歌作为文字高度精炼和思想高度统一的结合体,自然是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最好的媒介,比如书中的第一首诗《天真的预示》,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这样的一首诗,直到今天读来依然意犹未尽,谁又会知道被孩子们读到,会想到什么呢?

正是因为年少的我们的独特和唯一,在到这些看似抽象的文字时,才会有无数种可以解读的方式。

这本书里得很多作品,基本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普希金、雨果、周梦蝶、余光中、海子等等。这些作品都非常具有作者鲜明的特色风格,以及丰富的意向载体,我在读的时候,无疑觉得阅读是一件多么优美又畅快淋漓的事情。

我很喜欢乌雅可夫斯基的这首《已经过了一点》,好似一个人对着漆黑的夜晚说话,已经过了一点,你肯定睡了,但是此刻银河在夜里流泻着银光。多美。你瞧,世界变得如此沉静,夜晚用星星的献礼包裹天空。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会想起身,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多美。

书中的中文诗也许会更受孩子们欢迎,我虽然不是纯粹的诗歌爱好者,往日也是兴致而起随意阅读,但书中大部分的作品也能如数家珍。从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到依群的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从北岛的你是栅栏是墙垣,到顾城的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些作品,都是时代的精华,值得好好反复阅读欣赏。

谈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这样的一本书,如果真的被现在的孩子或者学生读到,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在这样快速的社会里,是否有人愿意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诗歌不是小说和散文,它需要反复去阅读和品鉴,需要你带着一颗观世界的沉静的心,完全进入作者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用只言片语诉说的这种伟大的情怀。

但坦白讲,我不担心是否有人读懂这些作品,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尤其是如此,各取所需,看文字的看文字,讲美感的讲美感,如果规定了诗歌的唯一解读性,无形中扼制了作者的思维,也扼制了阅读者的思维,反倒是更让人担忧。所以正是因为如此,孩子在读到这种作品,不必担忧他们是否会读懂,哪怕真的一知半解又何妨,说到底,谁不是稀里糊涂活在这个世界上。

书的结尾是那首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隔多年,又一次反复小声呢喃着它,不禁鼻子发酸,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爱在心间的人。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又是如此难实现,我想北岛老师这所以编撰这本书,或许也是先告诉读者,心中温暖,心怀感恩。

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孩子的诗,也是写给大朋友的诗,无论你是初次结识那些作品,还是旧友重逢,我想,在经过了各种人世间纷繁之后,重读这些纯粹的作品,也会唤醒心中沉睡已久的那份单纯。而依然单纯的孩子读到这些作品,也会惊叹外面的世界,身未动,先让思维做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假如生活同化了你,别害怕,内心澄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二篇:读给妈妈听的诗

读给妈妈听的诗

读给妈妈听的诗 妈妈

您无助无耐的呐喊

您左呼右盼的救助

您歇斯底里的伸手

在我满布泪弦的脸边

滑过 您临熄灭的叮嘱

常同昙花再现

在等待奇迹的旅途

不时鼓励 妈,能否有条小路,能轻轻走近您呢?

妈妈

所有的日子和世俗

都在您面前不再

还记得那永忘不了的一夜

您的眼角还残留的泪珠

一颗两颗

我惊喜的叫道 涂满了一世的沧桑

时隔春秋数载

我才渐懂 您留在心扉门上 的字迹 您被不幸之神罩住的无助

妈妈,无论风怎么吹

都不能带走我的歌声吗?

妈妈

在铺满棘荆的今生

再次用您的叮嘱

把握自己

直到让您读到我的诗

怀念妈妈

有一种怀念无法忘却

深深地被写入历史

有一种怀念只是瞬间掠过

那就是永恒

有一种怀念只在心头

孤独人家时相对

有一种怀念挂在嘴边

好似昙花一现

有一种怀念会是哭泣的呐喊

在无力无助的岁月中

有一种怀念是沉默的羔羊 却像夏日满树的蝉鸣

有一种怀念是心中的圣地

无力走进,却也无力走出

有一种怀念温馨依旧

那就是天国的妈妈

尽管她已在水一方

没有承诺,没有责任

怀念已去的亲人

早已是人生的一种信仰了 献给母亲的方类碑

您随风儿去了

华灯刚上,霓虹闪烁

当我哭惫时

在枕边睡着

梦见了桑树,潺潺的河水

泪人儿在您的眼角

朦胧朦胧

您随风儿去了,亲爱的妈妈

黑暗缠绕您身旁

而我睡着了,风

悄悄进来 在您的灵床上

落满了调谢的 百合花

您随风儿去了

却不能如风儿

一样自在让环绕您的日子

漂流无依

让寻觅您的踪迹

含着眼泪

告诉您,您一手照料

过的树木已长大

为了怀念您

又怎忍心破坏

您随着风儿去了,亲爱的妈妈

现在我是多么想念

如果我在身旁

凭青春,幸运的力量

能不能在黑暗中把您夺回

而现在

我只能在人心靠近泉源的地方

为伟大的您 立一块永恒的方类碑

第三篇: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用阅读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读吧,让我们一起回家……” 刚拿到《大声读给孩子听》这本书就被封面上的这段小字深深的吸引,让我有了阅读这本书的欲望。仔细的阅读了邱老师的《大声读给孩子听》,才发现它是在向读者叙述一个母亲、一个教师为孩子读书的种种收获、点点心得。

为孩子大声朗读,贵在持之以恒,选取合适的时间段,每天15—20分钟,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让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虽然每天回家只要有精力有时间我也会给女儿讲故事,但却做不到坚持。书中说做父母的怎么会没有时间的,每天只要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读给孩子听就可以了。所以,从读完这本书后,我坚持地做了。经常为孩子朗读,会使孩子发育得更好——不仅仅是在语言和智力方面,也包括情感上的发育,读后感《大声读给孩子听读后感》。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图书为孩子大声读呢?邱老师的《大声读给孩子听》中提供了许多经典的书籍和案例、适合大声读的25本经典图画书,奉献给我们读者。比如《逃家小兔》、《鄂鱼怕怕牙医怕怕》、《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可爱的鼠小弟》等,阅读了你就放不下。在为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点经验:

1.书籍摆放在适宜的位置。

一般应将容易被孩子撕破的书籍放得高一点,让孩子够不着,将不易破坏的书籍放在较低的位置,但是都要以孩子看得见为宜,并且最好将封面朝上,因为精心设计的封面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适当地重复读

研究表明,书中重复出现的地方是人们最容易记住的。重复读孩子熟悉的几本书,比起一次提供大量的书籍要更有作用。对于较小的孩子,他们对于一本书,就如同大孩子学歌曲一样,重复便于记忆。3.阅读时间以外的无意提及。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经常提及孩子书中那些可爱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他所读的故事在生活中处处可用。

很幸运能阅读本书,从现在开始“大声读给孩子听”也为时不晚。就如主编和作者所说:这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让我们用阅读温暖儿童的心,也温暖我们自己。

第四篇: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有感

“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

这是我从《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中领略到的作为一个幼教老师的真谛。“当下”是佛教用语,按照佛教的解释,“当下”是佛经里面最小的时间单位,1分钟有60秒,1秒钟60个刹那,一刹那有60个当下,1秒钟有3600个当下,把时间切到很小很小的单位,当下就是永恒。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作者是中国著名幼儿教育机构李跃儿芭学园的资深教师马丽娟老师,《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描写的正是芭学园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中的点点滴滴都湛透着作者的爱与责任,更向人们展现了宝贝在幼儿园中那些不为家长所了解和知晓的宝宝性格的另一面。

当我看到《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个题目,顿时感觉有论禅的味道。认真拜读了书之后,更是感觉到作者马丽娟老师是怀着宗教般的信仰、经过哲学般的深刻思考,将十年的幼儿教育感悟,通过平和娟秀的文字,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阅读全书,我们没有发现什么说明或者教育性质的言语,更像是在阅读一本日记,马老师的工作日记,清晰的文笔,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特意的修辞。在每次对工作的记述后有段小小的心灵探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马老师就在我的身边和我分享着她的生活,她的心得。书中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有的是丰富生动、新颖独特的一个个小故事,跟读《365夜故事》一样,让我慢慢地融入到书中,让我无比的向往“小农庄”的生活。这本看似观察笔记的文字,绝对是一捧超值金砂,字里行间常有金光闪耀。就好像我和马老师在一起,是一个同孩子朝夕相处过的人。那些娓娓道来的、似曾相识的困惑,那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会让头脑瞬间爆炸,曾有的经历和书上的文字起着剧烈的化学反应,然后满脑子里都流淌着收获。

也许这跟自己的职业有关吧,身为毕业班的教师,更多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重视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更别提心灵的沟通了。“小农庄”在我眼里就如教育届中的“世外桃源”一般,小农庄的老师和助理更注重孩子们各方能力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帮孩子们点燃“心灵的蜡烛”,让孩子们

生活在一个小小社会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学会爱,学会等待,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学会情绪释放,学会幸福快乐的活在当下。

阅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感觉马老师总是一潭春水不语不惊,动作是轻轻柔柔淡淡的,没见过她大声地表扬哪个孩子,当然也没有呵斥过哪个,对孩子的帮助也似乎是点到即止,她像是隐身在班里一群孩子中,一眼扫去,似乎注意不到她的存在,她只在需要时才浮现点拨两下。上她的亲子班时自己甚至在想她似乎什么也没做,她是不是在关注着班里的每个孩子?而看到书里她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和思考、对每个孩子神情、语言、心理那样细微的观察描写,才明白,看似平常地一举一动,其实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这本书展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准确的说是一个热爱孩子的幼儿园老师眼中的孩子的世界。透过这位老师的眼睛,我看到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平静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因为这一位老师她的内心有宁静,也有一股坚定的力量。她用她的心去体会孩子,她将她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有的时候,大人们会希望孩子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去发展,给孩子安排好了这个计划哪个计划,而孩子肯定是不会乖乖执行的,那么这时候就产生了矛盾,大人们会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而作为孩子这方面呢,当然会希望当家长的乖宝宝,可偏偏大人让孩子做的又是他不喜欢的事情,怎么办,孩子自然陷入两难的境地,倍感压力,其结果是大人生气,孩子也委屈。如果说教育孩子生气也是教,愉快也是教,那么我们何不选择愉快的一种方式呢。教育学家倡导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天分发展,那么我们何不给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去体会当下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

十年的经验,不可能一本书就涵盖,况且经验上的东西大部分无法仅仅通过文字来体会。这本书从另一方面展现了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

第五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李广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其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建议,汇聚成一条广阔的河流。今天读来,仍然历久弥新。他给我们的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如何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是怎样对学生更好。笔者把这两方面的所得所思总结如下: 一 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必然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最佳的办法就是阅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如果你„„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阅读中,积累教学素材,开阔眼界。

当然,阅读的优点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充分激情地为我们描述的那样:“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通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中思维的锻炼,必然能使教师的教学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从而,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心灵就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活水”的浇灌。

二 调动学生思维,活化知识

我们每天都在教授学生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知识难道仅仅是一段段的文字、一连串的数字或者一道道的题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从这个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了最具启发性的词汇“思想”和“激趣”。能够占据人的思想首先要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并且使能够支撑人思考的活性知识;能激发人兴趣意味着是人们需求的、对人有用的内容。

现实是,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死”的知识,并且以不科学的手段大量塞到学生的脑袋里。就比如说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最终,学生也不会使用这些词汇,更不会热爱词汇学习。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应注意“ 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那到底怎样把知识变活呢?苏霍姆林斯基对次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第一,激发疑问。“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人都是由好奇心的,只有提出真正吸引学生的问题,最好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第二,填补“真空”。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讲解时,都能按照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教师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

第三,鼓励阅读。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教师的工作就越来越容易了。

第四,给予指导。比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学生思考着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这里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思考?思考对活化知识有什么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这里的思考涉及到对知识的抽象能力,学生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学生“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因此,思考就是对知识的抽象化,通过抽象知识掌握其本质内容。比如,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化知识,就会使学生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读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觉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下载读《给孩子的诗》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给孩子的诗》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大全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

    好书读给孩子听教育心得

    要想激发起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老师和父母的身教与言传之外,恐怕读书给他们听是最好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了。年龄越小的孩子喜欢故事情节简单、感情对比......

    三八妇女节诗歌朗诵精选(读给妈妈听的诗)

    你黯然神伤的琴声已从我梦中的泪弦远逝你临熄灭的微笑犹如最后一张叶子在我雾蒙蒙的枝头颤抖不已呵,再没有一条小路能悄悄走进你吗?妈妈所有波涛和星光都在你头上永远消失那个......

    读北岛《给孩子的诗》有感

    读北岛《给孩子的诗》有感我并不算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读这本《给孩子的诗》,更多的是因为好奇。这本小小的书,到底选择了怎样的诗歌,才能吸引到孩子们的目光?回想孩童时,我对诗歌的......

    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教育随笔南马小学杨艳坤“不要假定什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要输掉自己,不要放弃原则,不要失去信仰,不要失望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发脾气,让每一......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推荐阅读)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合集五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邱越文 不喜欢看理论性的书籍,在无奈之下开始翻阅此书,却深深被它吸引。对此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更有了一种崇敬之情。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独到的理论分析,令我感受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