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到中年有感(诗)
人到中年有感(诗)
《看淡有益》 卢灿勇 人生名利趋繁华,当奋之时追求爬。功成名就应自重,让位年轻接力恰。
上老下小压力大,工作繁复乱序中。理应看淡名和利,自当无关一身轻。
年教师节 2016
第二篇:人到中年有感.
中年有感
生命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们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是我们年年岁岁淡淡经历的欢悦与感伤。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突然有种无言的痛,那种难言的的疼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你的脸上涂上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时诗,看着镜中的容颜,留恋着内心的太多不舍,蓦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盈满了太多的温柔思恋,暖暖的在相似的日月之间共度了人世沧桑,看尽繁华红尘,我们总是认为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人生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曾经我们无论倾注了多少真心和热情的日子,最终也只是那么闪亮的一瞬,在生命中留下的只是一缕缕的馨香,数年之间的生活变迁,是平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却堆积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动着真真实实我们的生命与心灵。
当我们已认不出那些似曾相识得岁月,就好像难以说出那一阵微风曾经轻吻过我们的脸庞,有些事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修复的,有些风景其实质适合远看,有时,虚幻的也许更美,人生就是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到中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学会感恩,无憾我心的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不再……
当用心触摸真实生活的平淡之时,你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只有脚踏实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学会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闲闲地写下几段文字给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阅历与历练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态,在下午茶的氤氲里,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种美。
第三篇:看《人到中年》有感
观《人到中年》有感 百废待兴疲惫起百卉含英数心酸
有人说中年人是事业的顶梁柱,有人说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心骨,有人说中年人是收获的季节,有人说人到中年百事休......。
《人到中年》以其独特的视角,把文革刚结束后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表现那个时期中年人独特的际遇和复杂的心理,也表现一定的社会问题。历史总是在变化和矛盾中不断完善,其中起无比推动作用的的就是中年人,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他们挑起了整个社会的脊梁,但面对现实每一个人的表现又是不一样的。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这部影片主要是为了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有好处。”这是1983年3月2日邓小平对《人到中年》的评价。那时候,提高知识分子待遇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说舆论是春雷,那么《人到中年》则起到了呼唤春雨的作用。
这里,我就通过分析《人到中年》中知识分子形象来探寻那个时代的脉搏。
为生民立命甘愿做孺子牛
电影中的潘虹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这位无私奉献,新时代孺子牛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主角是北京市一家医院的眼科女大夫陆文婷,刚毕业便碰上**的文革,但她能坚守岗位,为受批判的病人开刀,又以专业威严把红卫兵赶出手术室。打倒四人帮之后,她在医院的工作更辛苦了。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她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底下,一家四口挤住一间陋室,家徒四壁,生活过得十分清寒,下班后夫妻还要纷纷操持家务。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儿子的一杯水和两个烧饼稍许慰藉心灵深处的痛楚。
她执着于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报国热忱,将自己的专业与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一个岗位上无怨无悔的的做十几年,在具备高超技术的基础上,更去精益求精,寻求技术的进步,寻求引进号的设备,因为每一点进步都可能使更多的人重见光明。为了工作,她把女儿放在徒儿所,直到病了的女儿嚷嚷“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时,她眼里的泪花,闪烁着母爱与对广大疾病患者同情的矛盾。
她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更怀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位患者都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悉心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无论是对焦成思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还是对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对失明多年的老大爷,她都用一颗善良之心和她精湛的技术去衡量那一把手术刀。
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事业牺牲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女儿生病,她却直到看完病人才赶到托儿所,看到高烧的女儿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歉疚。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然牵挂着自己的病人,而且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其天赋的母性、妻性,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没有给儿子买白球鞋,没有及时给丈夫做好饭,她关心了许多人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经不起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磨难,她病倒了。经过抢救,她恢复了知觉,此时,她还仍然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嘱咐丈夫照顾好孩子。
电影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富有、平凡而又高尚的知识分子形象。陆文婷这一形象涵括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是被她治愈的患者从事金属力学的研究工作,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但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却把陆文婷压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文革期间她被批斗,她也不愿让此时也被批斗的丈夫知道。每一个再强大的心灵本后也有支撑,我愿意理解那是一种爱的力量,对人民的爱,还有那个纯真而伟大的爱情。裴多菲的那首《我愿意是急流》,写出了一个女人心灵的支点,写出了一个建立在贫乏物质基础上的坚强和奉献。岁月和这首诗见证了一个时代中年人的爱情的伟大,这是无法复制的,让我们再感受一下那首诗,让我们去触摸他们的心灵: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聆听那穿透历史的声音,我们可以感慨,爱可以衍生爱,两人都在“为往圣继绝学”,为社会和人类在做贡献,同样在爱情的土壤上那是两朵绽放的小花。
为爱情忍辱为事业负重
傅家杰因眼睛成就了一段爱情,一个相信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亚的情诗一样浪漫的爱情的执着男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印证了一个男人之于家庭和爱情的专注和奉献。“我愿意是急流、荒原、废墟、草屋、云朵„„”,写出了一个时代男人对于爱情的坚贞。每天下班后为疲惫不堪的妻子做饭,照顾两个孩子,时常在深夜里为妻子朗诵那首诗,在妻子昏迷期间,还是那首诗表达了一个丈夫的内心深处的期盼。
他是从事金属力学研究工作的,是国家科学发展的重要部分,但就因为这,在文革期间他被批斗了。他没有因为挫折被打倒,文革结束后继续钻研自己的科学研究。厚重的眼镜反射出他对科学和国家的拳拳之心。一张办公桌,只有等孩子写完作业自己才能用,但他还是有时让给妻子,生活的艰辛在他的脸上写下沧桑的影子,坚定的意志从他的眼睛里蹦出激情的火花。
他没有抱怨过待遇的低下,他没有对爱情有一丝亵渎,他没有失去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但他失去了青春。
人物风云是百态
陆文婷的好友姜亚芬夫妇即将出国,他们也愿意为国家做奉献,他们也不愿意最后的骨灰洒在异国他乡,但文革的破坏在他们心灵上
已经留下了千疮百孔。文革后的简陋的生活条件,不公正的待遇,都使他们想离开这片土地。这些陆文婷和傅家杰同样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选择,这里我不想作比较,因为这里没有对错之分,要怪,就怪那个时代吧。
在陆家举行的告别宴上,大家感慨中年人的甘苦。整个电影的这个基调,恰恰反映了这个社会问题。中年人就是百态社会的缩影,酸甜苦辣尝尽。他们愿意相信外国的生活可以让他们摆脱生活的苦楚,这样的选择有时让人们无言以对。
显现在屏幕上的还有医院里一群知识分子,他们许多也面临像陆文婷和姜亚芬一样的境遇,但他们抱着憧憬和敬畏之心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被文革冲散的生活,规整起来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奈,他们从零碎的生活和社会的一点关注中寻找希望,寻找立足和前进的支点。
陆文婷邻居的大妈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生活上的照顾给了她和傅家杰些许信心和温暖。焦成思副部长的爱人秦波,受马列思想影响很深的老太太,也侧面反映出刚走出文革的社会的病根,对工作18年还是住院大夫的陆文婷不是很信任,对青年人都想用马列思想教育一番,侧面反映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上的无奈。他们受文革影响太深,这里不想苛求于人,言即到此。医院里的领导想为陆文婷提升职位,想给他们提供好的待遇,但是现实让他们也没有办法,对于中年人他们无奈,那个社会都是无奈的,中国要在那样的条件下发展,必须要牺牲点什么,社会的夹心丛也许无法摆脱,某种意义上他们要承
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不过这个大任,使一代中年人差点喘不过气来。
陆文婷在医院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逐渐恢复健康,出院时医院还专门派车将她送回了家。这也许是在暗示中年人的问题已在社会上的引起了关注。
整部电影以塑造陆文婷这样一个做了18年眼科医生的中年人形象,从而反应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中年人所处的状态。像陆文婷这样无怨无悔的有,像姜亚芬那样承受不住的也有,人有百态不可定论,也不可苛求。但是再艰苦的条件,我们的民族也在承受,有了中年人这个社会的承担者,我们的民族才会逐渐强大,当然就像影片中想说明的一样,社会要关注中年人,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应该是心灵上的。
从百废待兴的时代,孕育着百卉含英的人才荟萃,反映着百感交集的人物心态,感叹着百事休的人到中年。
何鑫钢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第四篇:《人到中年》读后感
《人到中年》
我愿是激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面对一阵阵狂风,我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巢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俊俏的山崖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是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轻轻的长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头,亲密地攀援而上。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伤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着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第一次读这首诗大概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并没有多喜欢,觉得只是一首爱情是罢了,不俗不雅,但是读了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我却觉得,我一定要先把这首诗抄写在文章的开头。读到小说结尾 “二十“ 部分时,傅佳杰半跪在文婷窗前,含泪念诗的情景,我竟泪如雨下,从来没觉得诗这么美,或者是有一个人会为你念几十年的诗,在最浪漫的,最美丽的,或最痛苦,最需要鼓励的时候,会是这样的动人了。
关于爱情与婚姻,于我这个年纪该是满脑子美丽愿景的,但总觉得于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婚姻与年代亦步亦趋的越来越不靠谱了。婚姻是什么,连我们的父母都常说“婚姻,爱情,不过如此吧”却是,当热恋过后,生活沉淀下的依旧是柴米油盐,谌容笔下的爱情,婚姻亦不过如此。但谌容以一个中年人的口吻,重重地点醒了我,“不过如此”的背后,还有一个叫做亲情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家的东西。而家,是个甜蜜的负担!属于我们的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闪婚,丁克,甚至不婚都变得理所当然,年轻人都说“看开了,看淡了,谁离开谁不能活呢”曾经我也这样想,但又总觉得这话很凄凉,其实不过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得太自我,不敢负担那份责任罢了。时代变了,爱情不再是“清晨,我在你的窗前念一首情诗”了,然而时代变了,“有一个人会为你念一辈子的情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会是永远不变的最浪漫的事。
这篇小说的时代感觉,让我浮想起姥姥年轻时候的生活。姥姥也在医院工作,是护士长,老姥爷是电业局的工程师。也是上了班还时不时的要继续学习。小时候就会时常听到姥姥讲起家里,医院里的事儿。在我看来,女人若做了医生,便必定会是个女强人,这大概是因为医生特有的责任感。姥姥在谈及这些的时候,还时常觉得歉疚,因为太忙而疏忽了对儿女的照顾。或是讲起因为经济条件,一家人是怎样的节衣缩食过日子。姥姥说:“那时候人都可傻了,女同志干起活来丝毫不要比男同志差。其实都是那些钱,也不知为了什么,工作起来就没命似的„„”姥姥姥爷都是很要强的人,他们口中的生活总是苦的,累的,但我总觉得有说不出的快乐幸福在里边。姥姥讲的这种生活似乎正是文婷的生活,或者说文婷的“人到中年”也会是那一代人的“人到中年”吧。
沉淀一段时间,这篇小说我准备再读第三遍。于我的专业,我觉得从写作技巧上还会有很多可以收获的东西。因为两遍读下来,我都几乎是大气不敢喘的状态,也许是面对病人的眼睛,不敢呼吸,生怕出错,也许是面对生死,生死离别,不敢呼吸,生怕一松懈,人就真的去了。总之,我觉得谌容这这篇小说是写进人得身体里的,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第五篇:人到中年美文摘抄
昨天还颜如朝露,转眼已是红霞满天、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背负着一家子,过日子便不敢冒险。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体味,怕的是稍有变故,便如同滚石下山,轰隆隆直坠谷底。中年人输不起,在没有变数的情况下,更愿意守着一份安稳平平静静过日子。
人到中年,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地看。那个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人,蓦然回首,早已华丽地站在了别人的阳光普照处。风流需要金钱和精力打底,如同再美丽的外套里面,也得有一件贴身内衣,避免走光。中年人,早已不再是那个玩火的孩童。花边八卦婚外情,甚至负面一点儿的新闻,都已经不适合中年人了。
人到中年,不再年轻,便也不再轻狂。世上最脆弱的是生命,往昔的一切浪漫皆如浮云般散去,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只有家人是自己的。不敢熬夜,不敢醉酒,不敢吃太油腻的食物,不敢有太强的功利心。一切去繁就简,一切返璞归真,日子过得像讲台上那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教授写的板书,端端正正。
人到中年,更加宽容和从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世间形形色色的罪恶无穷数。中年人的心态似一池秋水,纵投入巨石,短暂的涟漪之后就会归于平静。罪恶无穷,自有法律和舆论来惩罚他们。宿敌在前,春风笑过,无论多别扭的事儿,都要学会抽身而退。“一纸书来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人到中年,偶尔有闲暇,独坐一隅,独品佳茗,看风看雨看夕阳。不是文艺,不是矫情,而是内心清澈淡定,犹如雨后天空。人生本是一方流动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时候,去伪存真,不管悲剧喜剧,皆缓缓道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到中年,早已不谈理想了。再伟大的理想,也得落到现实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人到中年,学会了用一种最接近于地气的生活,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人到中年,知道了最聪明的投资是舍一得万。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负荷。在欲壑难填、混沌纷扰的世界,要学会放弃,学会及时为自己减负。放得下,才能走得远。紧握双手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人到中年,慢慢与故乡化敌为友了。年幼时一心想逃离故乡。人到中年,却渐渐地开始想念故乡的好,隐隐听到的咿咿呀呀声,都会成为梦中雨点打在老屋瓦楞上的滴滴答答。那白墙青瓦的屋檐下,住着我们的年老的可敬的父母。
人到中年,沿着足迹一路回望,对家庭有了更多的依恋。父母是我们的根,孩子是我们的期盼与未来。人到中年,或许我们已无力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大的飞跃,但可以帮孩子把前进的道路铺得宽阔一些、平坦一些,让老人的笑容更多一些、人生的缺憾更少一些。
人到中年,如金秋时节那满山的红叶,满树的硕果,没有春的艳丽,没有夏的火热,更没有冬的苍茫。但想一想远方父母幸福的笑容,内心安宁祥和;听一下身旁小儿恬静的呼吸,顿觉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人到中年,苦且甜蜜着,累且满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