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海子诗有感
读海子诗有感
作者 | 冯燕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是海子抒情短诗《日记》中的小节,每每读来,总有想落泪的感觉,诗中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寂寞,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有着纯情与幻想,有着异于常人的奇思异想,有着特殊敏感的感受力,可誉为天才的诗人,居然在风华正茂时选择早夭,让人甚是惋惜,这个忧伤至死的诗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数量繁多的诗歌,其中有100多首极为精粹的短诗,读来令人觉得美不胜收,《北方的森林》、《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活在珍贵的人间》、《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揪树》、《两座村庄》、《给母亲》、《秋天的祖国》、《十四行诗,玫瑰花园》等等,题材辽阔,奇致纯美,洋溢着大地本质的清新悠远。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性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初读海子的诗,是收录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内心总会涌现一份悲凉。
海子在《麦地》中这样写“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由此可见单薄的海子内心承担如斯大的忧伤。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海子内心的寂寞是何等的巨大,这简直就是生命的黑洞,吞噬着海子内心的一切,人生百味在这里不停地流失,连握住一滴眼泪的力量都没有,在强大的自然与人类整体的愚昧面前,我一无所有,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便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姐姐,这样一个无限温暖的称谓,诗人内心极度渴望,呼唤着。这是唯一能替诗人抵挡无边无际寒冷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词汇……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无可讳言,海子是独特的。他的诗歌,充满浪漫、敏感、纤细,甚至能让人产生怜惜的痛感。海子无疑是很让人同情的,他是可怜的,追求幸福到了死亡的绝路,活着的时候不被理解,甚至被当做神经病,曾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这种评价深深打击了他脆弱的心灵。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他的诗把我们带入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在这里,一切浮华退却,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自然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我们去修饰,他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是心灵的洗涤。在他的笔下,流动的是最真实的清水,发出的是最诚挚的呐喊。
借用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的一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第二篇:读《海子的诗》有感
读《海子的诗》有感
推荐书目:《海子的诗》
推荐理由:海子,原名查海生,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他在他短暂而美好的生命里,把他所有的追求与梦倾注于诗歌当中,《海子的诗》中集中了他一生中所有著名的诗目。他的诗中有创新,也充满了对尘世间美好的希望,鼓励着人们为寻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绵绵秋夜,在九月与十月擦肩交际的某个夜晚,我翻找着书架,忽然将目光停留在了《海子的诗》身上,而后便跟随着海子悄悄然进入了他的世界„„
过重重迷雾,我终于见到了他。他蓄着胡子,留着长乱的头发,而我却从他朦胧的双眼中发掘出了很深很深的笑意。他看上去有那么一点落拓,却又是那么样的快乐。我上前一步,海子便轻轻捉住了我的手,飞快地奔跑起来。停下来久久驻步,只感觉有人在身后轻拍我肩,我回过身,震撼的景象几乎将我淹没——那是最为汹涌磅礴的大海,在寥寥零落枯枝的映衬下显得更为凄凉。趁我茫然的片刻之间,枯枝上飞速抽出了绿油的新芽,海水也听话地安静了少许。我惊异地看着身旁的海子,他笑着,不语。我开始踱步于这半梦半醒的幻城之间,才发现在我们所处的悬崖上,正面对着大海的,是一幢小屋。它身旁的枝节绽开了花,它面前的田地发起了芽。我正沉浸于这突然到来的美好,望向海子,却发现他眼中滚起了突兀的泪,悲伤不合时宜的攀上了他的脸。我大惑不解地走向他,他却又拉起我,再次飞快地跑了起来。
我理所当然的充满期望,等待着他轻拍我肩,脑海里不断幻想一切美丽的风景。而当我转过身,映入我眼眸的却是无边无际的黑夜。少顷,天微微泛光,天气越发的寒冷。我裹紧身上的衣服,隐约看到几处落败的茅屋,焦急地等待。而场景似乎永远定格了,定格在这永恒的黎明前的黑夜,那是无穷尽的压抑与挣扎。然而海子的脸上没有悲伤,更多的亦是兴奋,兴奋于对这个尘世的厌恶,兴奋于他即将承载着他的梦翱翔。
场景再次变换,那是一个夕阳与晚霞交映的黄昏,乌鸦缓慢地盘旋而低鸣,云朵柔软的像是要载着我们一块儿翻滚。我仰起头,忽地看见那云中央裂了开来,渐渐地化作一个大口,万丈千阳就这么浓烈地涌下来,空气中躁动着宁静的期盼。终于,一道洁白神圣的天梯直竖入天,我身旁的海子早已不见,耳廓边响起火车轰鸣的韵律。那韵律悲壮而沉稳,述说了将要发生的一切。我闭上眼,不去打扰也不随意想象。海子就这样走了。
我依旧坐在桌前,恍若千年已逝。他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个黑夜的海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村庄。他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海子仿若一个遍体鳞伤的孩子,他躲了起来,用无尽的诗歌与创作来舔舐自己的伤口。我将海子的死看作一个勇敢者的冒险游戏,当他累了的时候,当他再也无法在尘世中找寻幸福的时候,他怀抱《圣经》,他内心深处最圣洁的梦,去另一个世界追梦。在诗中他寄予了他全部的美好与梦,海子的诗让我渐渐相信,每个人灵魂中都有一处远离喧嚣的地方,那是梦和理想支撑的勇敢的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沉浸在追梦旅途中的你,是否终于在宁静的天堂里,找到了你的幸福呢?
第三篇:读海子文集有感
读《海子文集》有感
寒冷的冬季,细雨飘飘,冷冷的雾气环绕,这时候,除了亲人团聚的单纯而细腻的温暖,读《海子文集》,也能温暖人心,因为海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我梦中的理想王国,最经典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拟想个人的物质幸福、传递给亲人以精神幸福和撒播给自然、社会以无限幸福这三重境界,表现了海子追求幸福的人性;而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恰恰是人的本性.所以这两首诗的主旨意蕴,都是忧怨灵魂对人性的切切呼唤和沉沉诉求;而“忧怨”是杰出诗人的共同特征:“忧怨”源于诗人的内在禀赋,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源于对世界与人生的深刻洞见。
回想过去,曾经的秋季,曾经的飘雨,曾经是一个人走。看着这个城市来来往往的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碌,而我却陷入深深的沉思,突然觉得我与海子如此相似。来到这个城市,没有昔日,只有今朝,或喜或悲,或愁或苦,或繁华或荒芜,又是一个人笑着哭,让别人理解似乎好难,因为连自己也不明白如此无奈,素以海子为诗魂为另一国度的知因,只因为我想探索他内心对理想与现实苦苦追寻的争扎和无奈,竟与我如此神似,只是不同的是我不会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方式决别这个世界,我很欣赏海子的勇气,告别这个世俗世界的胆量,那是他对理想唯美主义的追求,是对完美情感世界的向往,是他对亲情的依恋、对爱情的执著、对友情的珍重、对一生灵的祝福„就这样,他实现了理想与现实的零点接轨,面朝大海的铁路就是他的天堂,或许那里是他梦的终点,又或许是他梦的延续,总之,他实现了„
而我呢?哪里是我梦的起点,哪里才是终点,曾多么幼稚地以为爱情是我生命的最美,可是现在才明白不管你身在何方,亲情连着血脉,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美最真,而患难与共、一路同行的友情最令人怀念,而爱情让人幸福到忘了自己忘了世间的存在,又让人痛到无法形容,在大学要学着成长、独立、实践,当大家都长大成熟了,试问谁的内心深处是否能够保持着单纯童真的一片净土,就像初恋时淡淡的羞涩与幸福,是否还能信誓旦旦山孟海誓?我们无从得知,或许能从别人的经历懂得一切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太多无谓的执著只能让自己无形中受到伤害,所以对人对事能够泰然处之最好,可是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所谓的快乐与悲伤都是自找的,那何不笑看人生,遭遇人生窘境时不防自嘲一下,学学阿Q,即使痛得哭了也对自己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欲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欲温厚”,响应著名作家号召!为文艺事业做贡献!抑或是学学林黛玉将悲伤掩埋“若未锦囊锄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都是悲与愁的凄美浪漫,难为了宝玉在花瓣飘零的桃花树下流着泪道:“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奈何茗溟溟苦相恋犹为无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我固执地相信海子的诗能给予我勇气,让我的文字少了忧郁和凄楚,没有什么理由不快乐,既然我如此热爱生命,为什么不容纳欢乐、痛苦、得意、无奈、收获、焦虑、哀伤呢?既就是你的眼里依然常含泪水,也是因为你对生活爱得太深;如此坚持我的坚持,追求我的追求,幸福我的幸福,我再也不怕也不回避用感情去品味去触摸生活,然后为这五彩的四季写满赞美的颜色。
第四篇:读《海子诗集》有感:以诗痛吻浊世
以诗痛吻浊世
——读《海子诗集》有感
彭安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在阳光未及热烈的三月,查海生把一切的哀与愤放入最后的短短诗篇,用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虽然天才诗人已随这样绮丽的悲壮奔向梦中曙光,但他的作品被保留了下来,感染了无数彷徨的灵魂。
海子是敏感的。细腻的情感让他驰骋在赤裸的草原上,睡在创造的季节里,可与此同时,也让他的人生与孤独苦痛紧紧依偎。“日落大地 大火熊熊 烧红地平线滚滚而来”,即便是壮丽华美的夕阳,也会刺伤诗人的眼睛——“这个黄昏无限痛苦 无限漫长 令人痛不欲生 切开血管 落日殷红……再不提起过去 痛苦与幸福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唯黄昏华美而无上”.透过辉煌的落日,他看到了人生所有的美与缺,深深悲伤着一切绵长而难忘的爱恨。
海子是惊世的。在如此惊人的洞察力与深沉的思想下,海子用自己的血与泪,为混沌未开的世人撞出一条连通灵魂的路。“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短暂的情人”,他以澎湃思潮为笔,激励千万人为理想献身;“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他以浩瀚哲思为笔,悲伤人类在无垠宇宙中的渺小无力;“冬天的人 像神祇一样走来 因为我在冬天爱上了你”,他以浪漫情怀为笔,道出世间感人温暖的深情热爱……海子借助卓绝的诗性,写下世间大悲,说出世间大喜。才子已去,但他为世界留下一座诗的宝库,使经年之后的人们仍旧能够在他的文字中激荡。
另一位伟大诗人顾城曾经说过:“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也许,这正是冥冥之中天才间的共鸣。海子正是挣破了被禁锢的肉体,用广阔的思绪捕捉到微小的寒冷与火热,把浓烈的情感融进每一个动人的诗句,绽放出最为辉煌的灵魂之花。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谪仙醉醒归去桃花源,世人依然久久沉浸梦中。
作者:彭安琪(高二6班)
指导老师:梁育红
第五篇:海子的诗
读“《以梦为马》”走近海子的梦
姓名:拂晓
摘 要 海子是当代著名青年诗人,他的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海子秉承“创作中国大诗”的信念,孜孜不倦的创作。这首《以梦为马》就是海子表达理想的优秀篇章,梦为梦想,以梦为马,不仅是自己还是祖国都要拥有梦想并坚持梦想,以梦为马,飞跃向前。篇幅虽小,却语言凝练,运用了大量修辞,使文章精妙,美的意象令人神往其中。最后,作者又用理智的思维说自己会失败,但是这种追求梦,以梦为马的过程必将永恒,生生不息。
关键字 短暂 信念 以梦为马 凝练 修辞 理智 生生不息
前言
海子虽然是农村人,但天生的敏感与睿智再加上努力使他成为了著名诗人,他的独特的艺术思维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这首《以梦为马》天马行空,却给人无限的遐想。悲壮的语言使读者深深震撼,作者那种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使我们折服,走近这首诗,去体味,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一、作者简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查湾村,是当代著名青年诗人。海子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对于世界的敏感再加上他自身的聪明和努力,步入大学后很快他的诗歌天赋崭露头角,1982开始诗歌创作,而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这短短的七年之间,他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有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他的作品中著名的有《以梦为马》、《麦地》。他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①他的思想受到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神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他又特别认同凡高那种为艺术疯狂的气质。
二、《以梦为马》写作背景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这首抒情诗《以梦为马》,写于1987年。这时,正是海子写作大诗《太阳·七部书》的中期。因此,此时海子的写作状态是充满激情的,②海子说“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而这首诗就与他的理想构成被此印证的关系。
三、作品抒发的感情
1、对于祖国的热爱
作品中抒发了对于祖国的爱,“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我”将保护这祖国的火种不灭,尽管别人都要来灭掉这火种,我也要孤独的承受这责任,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为了祖国“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为了祖国“我也愿将牢底坐穿”表现了海子的爱国之心的彻底性,不管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心甘情愿,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决坚持自己的信念。
2、对于理想的坚持
以梦为马,驾着这匹马,海子要驰骋于这个世上,去追求理想。追求精神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无法享受物质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追求理想的高洁之士,还有“小丑”一类的见风使舵的势力者,为了理想,无论是和高尚者还是卑鄙者在一起,我都会坚持梦想,不改初衷。孤独和痛苦抛诸脑后,执着的行走在理想的路上,和“所有以梦为马”的人一起去追求理想。
四、写作风格:作品中的“悲观”气息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我必将失败”这几句诗中“死亡”“埋葬”“失败”都是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词语,但是海子却能够将这些词语转化为悲壮气氛的铺垫者。由于人性固有的悲剧性本质,海子的那种“以梦为马”的追求是必然不能实现的,然而他并不悲哀,即使肉身死亡,被埋葬,也不绝望,因为他坚信自己追求梦的实现,坚定的保护祖国的行为,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我”不会孤独,不会白白死去,梦想最终会被千千万万的人实现。悲观但不绝望,能够看到希望但又非常理智这就是海子的思想,这些共同构成了海子诗“悲壮但不凄凉”的风格。
五、诗歌所追求的意境
海子作为具有巨大抱负的天才诗人,从某种角度上他所追求的所谓的“大诗”,正是要试图实现人类在精神维度上的自由生存。实现人性、神性、与人所固有的兽性之间的调和,实现海德格尔式的“天地人神”的最高和谐状态。海子的这首诗以高度的艺术化方式表现复杂深刻的人生理想,悲惨失败的结局,但不绝望,“诗歌本身必将胜利”这里所营造的诗的意境,不知不觉进入了崇高,激 2 烈的境界,作者阐述自己的梦的马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复杂深刻的感情。
六、诗歌语言美
1、修辞的运用
首先,名字就是比喻手法的运用,“以梦为马”把梦直接比喻为马,这是比喻修辞格中的“暗喻”没有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梦作为马。“烈士”和“小丑”是借代,指高尚者和卑鄙的人。“万人”和“一人”是夸张手法的运用,以突出我信念的坚决,不怕千难万阻。“火”“开花落英”是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八个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使得本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其他修辞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修辞现象的高度密集出现,使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使这首小诗充满了节奏感。在微妙的词语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意象的美
首先,作者将梦比喻为马,以马代替梦,马是一种善于奔跑的动物,马有优劣之分,千里马夸张的说可以日行千里,在这里的马是抽象的马,但是它是绝对速度的象征,比喻梦之翱翔。下面“以梦为土的敦煌”梦又幻化成敦煌的土,这梦(土)形成了敦煌的瑰丽的建筑和灿烂的文化。最后“名字叫‘马’的龙”,马又再次出现,龙的意象在中国有“龙的传人”之说,寓意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龙的子孙,显然,作者将梦(马)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联系起来,以梦为马,不止我要骑上它,中华民族也要骑上梦的马,飞跃前进。将梦写成如此多的意象,运用了比喻中博喻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梦可触可感,是如此的美,梦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从而深深受到感染。
“火”的意象在文中象征“希望”“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梦是梦想,肯能明天就会实现,也可能永远只是梦,希望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实现的,此火(希望)被万人觊觎,我独自擎起,脑海中情不自觉浮现出一个少年举着火把行走在茫茫的黑夜中,这种想象震撼了我的每一个毛孔,我的心似乎跟着火苗跳跃。这火又是光明,照亮我的人生,还给祖国的角角落落带去文明。
可以说在海子的很多的诗里面“太阳”的意象频频出现,尤其是《太阳·七部书》。太阳的意象在海子看来是神性的代表,在《以梦为马》中,自己的名字 是太阳,自己的一生是太阳,当然,如果不去理解会以为海子在发疯,尼采曾经说过“我是太阳”但是后来他疯了,海子也把自己比喻为太阳,但是他这颗太阳并不是万物的中心,而是具有万丈光芒,给别人光和热的甘于奉献的太阳。这种光芒似乎也照到了我们,我们感受诗歌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海子那颗无私奉献,孜孜不倦的心。
七、以梦为马——海子的使命
1987年,海子23岁的生命已经饱经沧桑,他用如此彻底和彻悟的眼光打量一切,打量我们所拥有的“寒冷的骨骼”一般的历史与文明:“祖国的语言”,这是他赖以依存的精神与生命的根基:“梁山城寨”是他一生注定的处境,一个命定的反抗者,独行侠与流放者“以梦为土的敦煌”,这是人类一切文化与艺术的尸骨——他们的总体与总和。这三者是“囚禁”海子的灯盏与光辉所在。为这永恒的光明所吸引,“我”要飞蛾扑火,体验生命中最壮丽的燃烧与毁灭。他说他的使命“祖国的语言”经过他之手,将获得一种新生。他将肩负使命,创造出美丽的篇章,去做一个像太阳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结语
年轻却饱经风霜的海子,③将自己的理想谱成歌,诗歌语言优美,主旨深刻,不愧为佳作,海子的诗给人的启示是无限的,只有反复品读,才能品出海子的良苦用心。“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八个同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宣示了梦的重要性,也是在召唤所有以梦为马的人,在气势昂扬的文字中,作者说出自己的使命“使祖国语言获得新生“。睿智的海子知道自己这种飞蛾扑火的行为很有可能失败,但是“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诗歌这门艺术是永恒的,追求理想这个过程也是永恒的,即使自己无法完成,那些“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也必将其完成,我们最终会胜利。注释
①秦巴子.《史诗神话的破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第5页 ②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第23页 ③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第98页
参考文献
【1】金肽频.海子纪念文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3 【3】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下卷.[M]·下卷 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5 【4】秦巴子.史诗神话的破灭.[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