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

时间:2019-05-12 07: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

第一篇:《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

《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

作者:魏道祥 关键词:《金匮要略》白酒 米酒 米醋

据考古研究,五千年前龙山文化的早期,我国已开始酿酒。商代的甲骨文已有“酒字”,商周遗址出土的青铜酒器品种数量之多,足以说明酿酒业已具规模。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酿酒已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且品种业已不少。公元前12世纪前半期我国已采用曲、蘖来酿酒了。

历代文献医籍关于酒的名称、品种、性质、作用,尤其在医疗上的运用、治疗上的地位均有不少精辟论述,《金匮要略》可谓其中之一。

白酒辛温轻扬。辛以开痹,温以通阳,轻扬善行上走,能行营卫;并助药势以达病所。但临床应用差异甚大,有用高梁酒的;有用绍兴酒的;有用米醋的;有用米酒的,均云有效验,皆曰源于《金匮要略》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和【瓜蒌薤白白酒汤】。随历史之沿革一源而多歧是有可能的,但原意指何物,值得探讨。

白酒非米醋

《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辞海》释六饮之“浆”指“淡酒”。可见浆在古时是饮料的泛称,可能还包括酒浆,故不可仅作酢浆解。《千金》、《外台》所载“白蝝酒”显然是指酒,而所载“白蝝浆”虽不能肯定指酒浆,但也不可断言是指酢浆,故言“蝝”即是“酢”,似欠妥。

再者今所言酱醋的“醋”,古人作“酢”,这是无异议的。从《金匮·水气病篇》【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方后曰、方后注,结合《本草纲目·醋条》“弘景曰: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称苦酒”可知,方中之“苦酒”是指“米醋”。因古人认为:“醋有数条,惟米醋二、三年入药。余止可啖,不可入药,”《辑义》:“魏氏云:古人称醋为苦酒,非另有所谓苦酒也。美酒醯,即人家所制社醋,即镇江红醋是也„„醋各处皆是,总以社醋入药”。由此观之,醋之古称,虽有多名,但其呼甚严,未尝与“白酒”相混,更况仲景在一书中分别以“白酒”、“苦酒”列入方名。一用作治“胸痹”,一用作治“黄汗”,显然是指二物。

凡主“白酒”即“米醋”的医家,其依据主为《千金》、《外台》所云,因《说文》:“蝝,酢浆也”,而“酢”系“醋”之本字,其错误认识的根源,恐亦在此。

白酒非黄酒

酒在色泽上,约可分为白酒和色酒两大类,在色酒方面,“绍兴黄酒”恐是最古老者。《吕氏春秋》:“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由此可见,春秋时代即有“绍兴黄酒”。查“绍兴黄酒”:黄亮有光,香气浓郁芬芳,口味鲜美醇厚,度数为15~20度左右。访当地,除饮用外,尚有以为烹调菜肴之佐料,如以此酒代水煮成之“酒煮肉”,即是当地的名肴。由此推测,以此酒煮药是有可能的,从这点出发,与《金匮》二方中的酒药同煮似乎相符。但无论如何,仲景断不至于视黄为白,黄白不分。故“白酒”即“黄酒”之说非也,余各种色酒当无例外。

白酒非烧酒

今之“白酒”,系经蒸馏加工制成。通称“曲酒”、“烧酒”、“高梁酒”等。蒸馏法,据1975年河北青龙县出土的铜制烧(蒸)酒锅的试验和鉴定,确认应不晚于金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相当于南宋高宗到孝宗时期,此与《本草纲目》中言烧酒“自元时始创其法”相符。而1700年前的东汉时代,在蒸馏法上尚缺文物为证。故不可认为《金匮》方中之“白酒”乃今之“烧酒”。这是其一。其二,查方中之量,据古方药量考证、对照,约折合公制之1400毫升及2000毫升。以含量60度左右的酒,用之如此大量来煮药,实属罕闻,且与临床不符。“烧酒”如此,余各种蒸馏而成的酒,亦当无例外。

查《金匮》中所用的酒与《五十二病方》所用之酒相似。称“酒”者,在品种上未见明确要求。称“清酒”者,是指去滓的醴酒;而“醴”则是用蘖所酿的甜淡酒。称“醇酒”者,据《黄疸病篇》载《千金》【麻黄醇酒汤】方后的煎服法,可知“醇酒”即“美清酒”,从《饮膳标题》:“厚曰醇”、张衡《东京赋》:“春醴惟醇”说明醇酒是种质地较好的清酒。

称“白酒”者,是指“鍉”。从《本草纲目》引宗睾曰:“以蘖造者,盖止是醴,非酒也„„,酒由用曲,醴则用蘖,气味甚相辽,治疗岂不殊也?”可知《金匮》方中所用的“白酒”,在品种上是有选择性的。

白酒是米酒

南京中医学院《金匮要略译释》,中医研究院《金匮要略语释》均认为:“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金匮》方中“白酒”所指的“米酒”不同于《纲目》所载的“米酒。”其在“酒条”的《集解》中引苏恭之言:“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诸酒醇镵不同,惟米酒入药用”。

在上述酿酒的谷物中,唯粳、糯所酿之酒堪称“米酒”。宗睾曰:“汉赐丞相上尊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古人造曲未见入诸药,所以功力和厚,皆胜余酒”(按:酒药据查为西晋始现)。由此可见,汉时米酒是用未加药的曲所酿的酒。细玩《金匮》二方中之白酒,具有下列特点: 色白为一;

用量甚多,酒度必低为二;

既是方之组成部分又是煎煮之溶剂为三; 具煎煮后可饮用之性为四;

有辛温轻扬通行之性,用治胸痹为五。但凡具此五者为是,否则为非。

米酒色白味甘,酒度极低,热饮甚良,煎煮无妨,性辛温轻扬,具行药势通血脉,厚胃肠,润皮肤,散湿气,宣通气机等作用;与胸痹之病理机转相吻合;与上述五种特点相较无不具备。故《金匮》方中之“白酒”是“米酒”较为合理通情。

结语

综上所述,《金匮》二方中所说的白酒当以米酒为是,余则非也。另须指出,米醋、绍兴酒等诸品,亦具温通上焦阳气的作用,临证可据症选用。

如仅取温阳解痛,可用米醋。有以每剂中加镇江米醋10~15毫升同煎,用治胸痹的报道。

但若取温阳活血,则以“米酒”为是。

近人蒲辅周、任应秋、岳美中、刘渡舟等氏临床治疗胸痹多用米酒。再者,临床应用则宜根据当地条件和各自经验,酌情处理。关于剂量,亦应因人因地制宜。在用法上,亦不必拘泥于同煎,如在药煎成后冲服亦是一法。

总之,对《金匮》方中的白酒,应据胸痹具体证候的病理机转,掌握运用,可望效验

第二篇:金匮要略中方子整理[小编推荐]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先煮麻黄,去上沫,覆取微似汗。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炒)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桂枝附子汤方(即桂枝汤去芍+附子)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 附子三枚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白术附子汤方(我注:即桂枝附子汤方去桂+白术)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劈)知母三两(切)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劈)鸡子黄一枚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斤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鳖甲汤,归椒草雄黄}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雄黄(研)半两鳖甲(炙)手指大一片

防己地黄汤 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附姜术甘草防.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桂枝汤加麻黄、防风、石膏、知母、白术、附子}

乌头汤方 乌头汤治寒湿痹,麻黄芪草芍药蜜.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桂枝汤-甘草+黄芪=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薯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五味子半斤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捣)一枚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乌头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扑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一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先煮麻黄 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己椒苈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防已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梔子十五枚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先煮蜀漆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炙)二两枳实(炙)大者三枚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半封、一半筛末)一斤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栀子豉汤 栀子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通脉四道汤方 附子(生用)大者一枚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炙)二两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 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厚朴各二分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丸,桃芍加牡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芎穷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穷各一斤 白术半斤

白术散方(见《外台》)白术 芎穷 蜀椒(去汗)三分牡蛎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土瓜极散方(阴頹肿亦主之)土瓜根 芍药 桂枝蟅虫各三两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蕷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第三篇:酒中诗仙

酒中诗仙

——浅谈“酒”与李白诗歌的关系 10中文高起本 H100181005王艳露

指导老师:叶志衡

摘 要: 本论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创作中与“酒”相关的诗歌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分析,试图以此去理解“酒”与李白的生活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纵观人类历史长河,酒与文学一直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汉代,酒便逐渐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而唐代诗仙李白,一生创造了1500多首优秀诗歌,其中包括200多首吟酒诗,抒发了壮志难酬,寄托了人生的快慰与寂寞,以及倾吐浓浓友情等。本论文将从李白的仕途开始谈起,简单地探析“酒”与李白诗歌的关系。

关键字: 酒;李白;诗歌;酒与文学创作

序 言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古以来,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位臵。可以说,酒文化源远流长。然而,人类为什么会发明酒,人类生活为什么那么需要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酒精的特殊性质,确实可以使很多人暂时忘却烦忧。伟大诗人当然也不例外,也是凡人,也照样有各种烦忧。

诗仙李白的仕途其实是不得意的。李白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的诗人,他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而是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名誉,以期一举而至卿相。而且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王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奋其职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可面对“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现实,他又不愿与权贵为伍,对媚君误国的达官贵人深恶痛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他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的真实写照。又因李白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荤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以诗酒自适”,像“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就足以证明,杜甫也说过:“敏捷诗千首,飘落酒一杯”(《不见》),可见李白的吟酒诗也不过是抒发感情,袒露胸襟的一种手段,也是我们研究李白的一手资料。诗以言志,诗与酒一样,都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载体。

酒与诗歌的联袂之亲

酒能激发文学灵感。其实,酒与诗有很多的共同点,可以采用相同的意象,都可以是如水一般地柔和、流畅。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以至于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诗酒一家,构筑古典诗词文化。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诗歌创作最繁荣的时期,酒诗的成就也最为突出。唐代三大诗人都有大量的酒诗,李白两百多首,杜甫三百多首,白居易多达五百多首。“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众所周知的。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两人感情深厚,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于李杜的白居易是个醉吟先生,由于家道富裕,他喝酒比李白杜甫容易多了,而且喝得多是美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得很有诱惑力。酒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两种主要功能,追求快乐和消除忧愁。李白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便是李白借酒与明月清影共饮,想用一醉来忘却自己心中的忧愁苦闷和孤独寂寞。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他如晚唐诗人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都属此类。当文人们夙夜忧叹,举杯邀月的时候,愁绪便借着凄清的月光幽幽地流淌在血液中,又借着酒醉人心,灵感就飘然而至。于是,那些漾满了感情的诗词就呈现在眼前。酒,一度是忧国忧民忧自己的文人们的寄托。酒,还可以让人远离尘世的浮华,平复心头的郁积,回到不要名利、只留真情的实实在在的自我。

酒能壮胆。唐人王翰是一个“豪荡不羁”的人,他喜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伐鼓穷欢。至于他在《凉州词》中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虽是说边塞军营中的豪饮场面,恐怕也是为了给士兵们壮胆,让他们在战斗中更加神勇。酒能助兴。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杜甫,是一个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还一心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按理说,他应该是一个满腹忧愁的人,却也有过饮酒助兴的经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或许是明府大人来做客,他太过于感动了。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中,酒旗的飘舞不仅给人以动感,使江南春色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且它仿佛在挑逗、引诱着游赏山水的人们,在饱览这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饮酒助兴。

酒能伤情。离别从古至今一直是最为伤情之事。这个时候便需要酒来慰藉自己,以去感伤之情。李叔同的《送别》写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至于写离情别绪的绝唱,那就属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仅仅将依依不舍的伤感吐露出来,更是表出心中千种辛酸,万般离痛。想以醉酒来忘记这离别之痛,然而醒来之时却是杨柳岸堤、晓风残月。举杯把盏之际,一首首精美的诗,裹着酒香,从肺腑中涌出,并从而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从而酒把诗词带入一个新的领域,酒引领了寄托于诗词中的情绪:让喜者更喜,悲者更悲,让读者的心因酒的寓意起伏。当我们读懂了诗词中的“酒”时,就读懂了这篇诗词的灵魂,也读懂了这些诗词大家本人。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诗是吟的,酒是品的。好诗要慢慢吟诵,好酒要细细品味。好诗如好酒,耐人寻味;好酒如好诗,让人陶醉。吟好诗,品好酒,不但是古人,也是今人的一种美的身心享受。

诗因酒而醇美,酒借诗而欲狂。酒与诗自古就是一对天然的联袂之亲。早在3000多年前,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周南•卷耳》就有了“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永不伤”的诗句,意为:“登上高山梁,吾马眼迷茫。且酌杯中酒,免我心悲伤。”其中“兕觥”是指盛酒的器具。酌可以理解为登上高冈的妇人为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在此斟满酒,也可理解为代以远离未归的亲人在此喝下这斟满的酒。欲借酒怀念远离的亲人,就如现有人说是,感情都在酒里。酒在这里通过诗语,成为凝聚情感的象征。唐代的戴叔伦的《感怀二首》就是以诗做劝酒歌,其中吟到:“主人饮君酒,劝君弗相违。但当尽弘量,觞至无复辞。人生百年中,会合能几时。不见枝上花,昨满今渐稀。花落还再开,人老无少期。古来贤达士,饮酒不复疑。”其音韵之美,相互之情,跃然纸上。

古往今来,诗家不爱酒者,鲜也。不善酒者,寡也。不沾酒者,不欲也。李白与酒的深厚情谊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的这首诗《饮中八仙歌》,写了唐代的八个酒仙,其中李白的形象尤为突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后的李白豪气纵横,狂放不羁,桀骜不驯,傲视王侯。这样的李白把浪漫主义的情怀发挥到了极致,不愧为谪仙的称号。

而李白的《将进酒》,以酒入诗,将诗性酒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有如雷鸣瓦釜,雄浑恣肆,长河奔泻,一日千里。毫无遗露地彰显出诗圣的性格,也是酒圣的性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好酒,几乎世人皆知。

李白被后人称为唐代的诗仙,同时又被称为酒仙,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李白是诗仙,那么他一定会被人们称为酒鬼,因为酒鬼有的姿态他都有;能比酒鬼洒脱的是,因为喝酒他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

李白有诗句“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看看,大诗人李白为喝酒找到了理论根据,既然天地都爱酒,我李白爱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李白饮酒,期在必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上述三首诗的节选,可以看出李白的酒量。

他高兴时喝酒:“好鞍好马乞与人”。他痛苦时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他有钱时喝酒:“十千五千旋沽酒”。没有钱的时候他到朋友那里去喝酒;朋友没有钱了,他要人家用家产换美酒,为的是在酒醉时候,用沉醉浇灭这万古郁闷之愁。“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看人家李白是何等的潇洒,不但自己喝,没有钱,有朋友请喝酒;朋友没钱变卖东西也要换酒喝,目的不单是为喝酒,为的是一同消愁。

有人说李白是因为仕途不顺,借酒消愁,可是,他被奉为翰林代召时依然整日大醉,“万岁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个整日酩酊大醉的诗人,怎么能不被奸臣或者忠臣误解,最终他也没有转正为国家公务员,只得赐金放还,托梦天姥山回顾入超的失败,恍然悟梦,放下豪言“安能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喝酒不到酣醉不罢休,“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留欢不知夜,清晓方来旋。”醉酒之后还要去找女人过夜留欢,李白的酒喝得多么惬意啊。

李白喝酒,喜欢多人豪饮,长安街上八大仙人纵酒谈诗好不气派;他还喜欢独酌有情调:“花间一壶酒,对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更喜欢二人对酌有雅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于欲眼卿且去,明朝又意托琴来。”

酒,害了李白;也成就了李白,酒使他成为大诗人。没有酒就没有好诗,李白的好诗都是在精神非正常的情况下或者超常情况下写出来的。李白的诗与酒的故事,足以证明具有想象力的天才诗篇,都是在半醉时写出来的。

难怪有人说,天才的诗人都是半疯子,好诗都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写的。这话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足的认证。

其实,李白一生都不得志,除去诗以外,留下的几篇所谓自荐表。酒,修饰了他的豪爽,他的痛苦也许只有酒最懂。最后,他已经变成白发老翁时,站在船头喝得酩酊大醉,投身在银光湖中。李白死后多年,他被代宗追封为翰林学士,在阴间终于被转正为国家干部,可惜他的一腔治国平天下的出世理想,只能随着墓碑边的蒿草摇曳在荒野。

想李白当年接到皇帝的诏书,与他的妻小作别,煮酒之余放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不是蓬蒿人,他的诗却如野火烧不尽的原上草一样,一代代相传至今,享誉全球。

李白的生活中时刻有酒相伴。在月下,在花间,在舟中,在亭阁,在显达得意之时,在困厄郁闷之际,李白无处不在饮酒,无时不在深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美酒,只要能畅快痛饮,李白甚至可以“认他乡为故乡”。

诗与酒往往是一体的。李白既是诗仙,又是酒仙。酒可以麻醉人,也可以释放真。

李白的《将进酒》应该是人生与酒的最好阐释。人高兴时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激愤时要喝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人排遣寂寞时要喝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郁闷时要喝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诗歌桐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有一首《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醉意朦胧的李白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忘情于清风之中,放浪于明月之下,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痛快!李白醉酒后,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让人领受到了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

醉酒后的李白狂态毕现,疏放不羁,往往产生惊天奇想。“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他竟要铲平君山,让湘水浩浩荡荡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君山是铲不平的,世路仍是崎岖难行。李白甚至在醉态之下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李白正是借这种奇思狂想来抒发自己的千古愁、万古愤吧!

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何等痛快!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且停杯一问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等潇洒!李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于明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何等逍遥!

沉迷酒的李白当然与善酿酒者交情甚笃。他有一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痴情的想象:黄泉之下的这位酿酒老人会仍操就业,但生死殊途,夜台没有我李白,你酿好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虽然这是荒诞痴呆的想法,但却表明李白与纪叟感情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

在“一杯一杯复一杯”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度过一生,但毕竟是“酒杯消愁愁更愁”。酒和诗、花和月、山和水,郁结与旷放、失意与孤傲构成了整个李白!

酒作为诗的载体,不仅成为友情的纽带,同时还具有深邃而隽永的象征意蕴。一壶酒,可以在月下独酌,也可在林中共饮,更可在送别中问盏。李白不甘寂寞,经常汇聚朋友,对酌数杯,并吟诗侃情,这乃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李白一生极为重视朋友情义,结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生死之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朋友情、长幼情、亲戚情等美妙诗篇。《早春寄王汉阳》能以文会友,《题金陵王处士水亭》能以酒识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能以“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与朋友共勉,以排遣忧伤之情。《金陵酒肆留别》是抒写几位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离开蜀地当年游历金陵暮春时节,与朋友的话别。“风吹柳花满天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暮春三月,花香飘溢,酒肆满店飘香,主人一边“压酒”,一边“唤客”,出语自然,可谓口语入诗,语气畅朗,笔调轻柔。这舒心的酒给人以清新、明快、美妙的感觉,暗示送别友人之时的畅快之情。吴姬满面春风的样子,容貌的美丽,手脚的利落,态度的热情,小巧的酒家,浓烈的美酒,朋友在此宴别,岂不情趣盎然?“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李白的酒与诗浑然天成

李白的酒与诗浑然天成,贯穿于他浪漫而又充满了矛盾的一生。《本事诗》云:“初白自幼好酒,于兖州司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时。邑人皆以白垂名,望其楼而加敬焉”。由此可见,饮酒是李白平生的嗜好,而有“酒仙,醉仙”之称。用他自己的诗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玉壶吟》)

李白与一般盛唐诗人一样,是个功名心很高的诗人,可又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他想像古代策士那样,“编干诸侯,历抵卿相”,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一鸣惊人;要么如豪侠之士平交王侯,行侠仗义,建立盖世功名后归隐江湖。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按社稷”;另一方面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三者结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但是,李白这种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过于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的理想与严峻现实之间的矛盾常使李白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可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而他是“皆诗与人为一”,在他吟酒诗中总洋溢着劝酒行乐、开朗乐观、自负和悲愤不平的情调。

李白浪漫的理想与严峻现实构成的矛盾,总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于是他再三嗟叹“行路难、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如此诗人只有对酒当歌,对抗命运。

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十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其中抒写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那愿“奋其职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诧风云的人物,为国效力,“一扫胡沙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借荆轲之事以述其志;“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登广武战场怀古》),以赞美刘邦统一中国的功业表达自己的雄心;《赠钱征君少阳》:“白玉一壶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以赞扬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以及诗人“辅弼天下”,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那种永远追求的理想的重现,而且终生追求。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栖曲》),在此借吴宫荒淫来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讽刺唐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奋发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之有相似之处;“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古风》其八),表面写汉武帝时凭借武帝姑母陶公主而得宠的董偃,实则咏史讽世,揭露与鞭挞当时受宠得势而骄横的外戚。反映了腐朽黑暗的现实。“美酒尊中臵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现实黑暗,诗人无处可诉,干脆以歌声酒色自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现实残酷,终日饮酒为乐以派遣寂寞。“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这是借酒与友人话别时的情景;“劝此一杯酒,岂为道路长”(《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写在临别之际遥想前程,借酒相祝,以道珍重;“相看不忍别,更进一杯酒”(《送殷淑三首》),“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酒肆留别》),在于挚友含情脉脉,不忍离别,强行饮酒以示情深难舍;“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沙丘城下寄杜甫》),对友人的思念非寻常,酒也不能解,歌也无法忘忧;“同欢万斛酒,(《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友人思恋之情的深广;“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以美酒为友人饯别,显示出他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谊;“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流夜郎赠辛判官》),回忆昔时与友人同欢共饮的欢乐场景;“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在临别前与友人痛快地一醉而别吧,表现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早春寄王汉阳》),与友人预期同饮狂欢以示想念;“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人以不合理的想法,表明对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青,如今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凄凉。

李白对人生的快慰一般是记自己喜于出仕,或欲济天下,或记欢娱的场景等;寂寞与悲愤一般记人生坎坷,或理想落空,或写仕途黑暗等。“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新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南陵别儿童入京》),寥寥数句,将诗人出仕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且乐身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三首》其三),“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笑歌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将进酒》),与他人的对照中显示诗人鄙弃功名富贵的高傲精神;“今晚醉饱,乐过千春”(来日大难》),“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两千石”(《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乐趣消遣人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洞庭破新月,纵酒开愁容”(《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愁来饮酒两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人借酒浇愁抒写人生不快和悲愤;“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以自然的笔调,表现出一种真率脱略的风度;“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下终南山过胡斯山人宿臵酒》),受陶潜“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答庞参军》),“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其二),“何以称我情,独酒且自陶”(《乙酉岁九月九日》),“一觞虽自尽,杯尽壶自倾”(《饮酒二十首》其七)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硬徒随我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曲尽已忘情”(《春日醉起言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是无限的凄凉。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这形象是李白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他的象征;“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尽显文韬武略,大济苍生的那种豪迈气势的展现;“骄 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诗人盼望朝廷重用,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处处豪情,“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遂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如此豪迈、洒脱。然而长安“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的粉碎,对这一切的障碍,又欲扫俱尽“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衰”(皮日休语)。又一首《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更体现了李白的豪放;“云间运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入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何等潇洒自如,何等的情调流畅,态度又任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综上所述可见,李白的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寄托人生快慰与寂寞,还是展示豪放,寄予浓农友情,字里行间处处贯穿着浪漫主义思想。他的诗以惊人的才华和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悲愤相互交融,真所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明杨慎《升庵诗话》)。

李白推崇陶渊明,欣赏他的为人,也好陶渊明之所好,就归隐有所不同,陶渊明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向往“东山”,向往谢安,像“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北阙青山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焦郡元参军》),”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其实,李白的吟酒诗也并非都写酒,也涉及到其他内容,作为现在的我们应用对待民族文化的原则对待李白的吟酒诗,不能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我们要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它,要向毛泽东说的那样“吸其精华,除去糟粕”。

从另一方面说,李白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鞭挞权贵,对统治者表示不满,是他受挫后的呻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就连他流放夜郎后还在高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二首》其二),表示为国效力的雄心,更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在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有两个伴随其始终的朋友:一个是无心可猜的明月,一个是助兴为歌的美酒。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到晚年醉酒捞月落水而去,月伴其一生;“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藏于酒中。月使他超然卓立,多现实世界获得了新的视角,能道人未曾道;酒使他兴会无穷,面对人生世态,增添了想象和豪气,能言人所不能言。月和酒镶成了诗中谪仙人。笔者曾探究了《李白诗中的明月》余兴未尽,不敢私揣陋见,再抛《李白诗中的酒》之残砖。

以酒抒豪情壮志。“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其一》)《少年行》组诗可以说是李白谱写的“青春奏鸣曲”。诗人形象再现了高渐离击筑,燕太子丹为荆轲以酒壮行,荆轲易水辞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策马驱驰,身入暴秦的场景。形似咏史,是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荆轲的向往思慕,抒发其人生感慨,侠骨柔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 取醉欲自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此诗写于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应召准备入京之时。该诗从欢快的气氛中开始,呼童烹鸡,儿女牵衣,形象的描绘出了欢乐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但是如果没有了酒,李白那游历多年,梦寐以求的“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壮志,眼看就要得以化为现实的喜悦之情,又怎能得以酣畅淋漓的抒发。“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充满自负和得意的豪情壮志又如何得以激发?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是建立胸怀大志,才智过人的基础上的。秀口一吐,化作了令后人艳羡赞绝不断的半个盛唐。

借酒作佯狂放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为。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首《月下独酌》诗,通篇议论为诗,晋代刘伶有《酒德颂》,李白此诗堪称“爱酒辩”。诗人把酒比作圣贤,说求仙不如饮酒,从圣贤说到神仙,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诗人爱酒理由层层深入,最终以道家的观点,提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李白于此貌似说理,实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诗人的“爱酒辩”,其实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种难以言传的、他人难以理解的情怀。

李白借酒咏佯狂放诞之歌,隐藏的却是深沉的悲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在《将进酒》中,用如此愤激之辞,表现了对现实的丑恶现象厌恶,抒泻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该诗写于李白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浮黄河以东行”,于五月到梁宋之地时。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的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杯,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物,吴盐似雪,饮馔精美。

“达人知命”,即人不能与命运抗争,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及时行乐。“岂暇愁”,说明诗人对政治上的失败不屑一顾,应该从实际出发。所以他不欣赏伯夷、叔齐的行径。“莫学”两字,貌似否定正统的佯狂,实际是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的悲愤的心情的抒泻,是诗人对以往追求的痛苦的否定。

“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放诞佯狂,就是众多的痛苦的清醒者走出来的路。

饮酒发心中的孤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鲜花、明月、美酒,可谓良辰美景,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具了二美,但关键缺了赏心、乐事,可见其孤独。但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同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饮酒只能邀明月与己影,孤独何堪啊。以乐景写哀情,以闹写静,以物为友,以群写孤,倍增其哀,其寂,其孤。

“欲邀击筑悲歌饮,醉后脱宿吴专渚。”李白在这首《醉后赠从甥高镇》诗中,暗用荆轲高力渐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了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把悲愁情思写的更加深沉。但为何诗人如此落寞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正如诗人所佩之宝剑,既然闲臵无用,不如用来换酒,还可以与从甥一醉。现实生活的种种孤寂、飘零、、悲愁、愤激之情,都可以在醉后忘却。诗人怀才不遇的孤愤,狂放不羁的性格却由此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但现实,现实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用酒化历史感慨。“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李白这首《乌栖曲》里的姑苏台,在被夕阳中的寒鸦栖满时,春宵宫里的西施已在整日的欢宴中醉了。西施沉醉了,那吴王呢?不言自明。诗人以醉之西施,来衬托吴王沉湎于酒色。吴王荒淫无度,误国亡国,引发诗人对于“吴王亡国为倾城”(袁枚《西施》)这一历史教训的浩叹。吴王已故,再翻何益?李白“仗剑去国”,抱“海县清一”之壮志,不过是做了一名为玄宗贵妃花天酒地増趣的可有可无的御用写手,其景可叹,其情可哀。

借古讽今这一文人骚客惯用的手法,不过被李白更加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罢了。

把酒咏深厚友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腹情。思君若汶水,洗涤寄南征。”鲁酒味薄,不能致醉,无法藉酒消愁;自己心绪不佳,齐歌动听徒然,不能解忧。原本好酒,狂歌醉饮的摆脱世俗束缚、挥斥忧愤的方法,如今不灵了。在无法忍耐的苦闷中,李白想到了好友杜甫,且向知己好友倾诉孤寂吧。如此,诗人与杜甫之间的深情厚谊不就反衬的如浩荡之汶水,绵绵不尽了吗?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两位好友,一边一喝美酒,一边欣赏山景,就下热肠,谈笑满席。这是何等惬意的场景啊。从这一看似啰嗦的诗句,我们看到的是两位关系融洽、友情深厚、率真纯朴、畅饮尽性的令人艳羡的友人。更绝的是后两句,诗人活化陶渊明的典故,反客为主,在是醉非醉,似醒非醒之时,忘乎其形,竟然以主人身分吩咐起真正的主人来了。诗人在友人前毫不掩饰,随心所欲,不拘礼节而又惹人喜爱的率直豪爽的形象,难以复制的活现于你我的眼前了。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从这首《哭宣城善酿纪叟》的内容来看,这是诗人凭吊友人的绝句。纪叟善酿,李白嗜酒,屡游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李白对纪叟之死非常悲痛,因而写了这首哭他的诗。可是诗中并非直露悲痛,反而以诙谐笔调、达观的态度,写纪叟在黄泉继续“酿老春”。在诗人眼里,纪叟并未死去,彷佛只是搬了个家而已。诗人为友人担心的是:其新家“无晓日”,即便酿出“老春”,又能卖给谁呢?其实还暗含“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感叹。诗人和纪叟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见一斑。诗人诗中为点一“哭”字,如此写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歌当哭吧。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能使人真正愉快陶醉的,还是纯真直率的友情吧。小结

正因为李白天性中的浪漫主义,追求自由的精神,与凝重而粗糙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痛苦于焉而生。痛苦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强大动力。痛苦,于是求助于酒精的麻醉。而酒又不足以完全化解李白的痛苦,难以完全抒发他的壮志豪情,于是诗歌便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了李白的生活中,成为与酒并列的主角。至此,酒与诗又如何能分得清孰是孰之载体呢?

参考目录: 《李白全集》《李白传》 《杜甫全集》 《全唐诗》 《诗经》

第四篇:平凡中现大智慧[模版]

平凡的折叠周转箱——不平凡的智慧

折叠周转箱,或许你没听说过它但我们在生活中却经常见到它。我猜你平时肯定没有注意到那些装着蔬菜、水果、饮料的小小塑料箱,你觉得它很不起眼对吧?我也这样觉得。但当我真正接触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面隐藏了

多大的学问。它的每一个部分都体现出了发明者的聪明才智。折叠周转箱SHG-600的设计非常巧妙,它的底部可以接受各种方向堆叠和水平叠加甚至交叉。箱子侧壁的孔洞更体现了发明者细腻的心思,不用我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气温高的时候,水果和新鲜蔬菜就容易变质甚至腐烂,而侧壁的孔洞就是用于空气的流通保持蔬菜水果的新鲜。而箱子的接合更只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卡扣而牢不可分。折叠周转箱之所以能够折叠,是因为它的所有尺寸规格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所得。与标准的物流容器配合使用,可整齐精确地堆垛。100%全新PE材料,由共聚丙烯、聚乙烯合成,自重轻,使用的寿命长,无毒无味,注重环保。更重要的是当它折叠后是原来的1/3-1/5,可以节省80%的空间。

折叠周转箱,因它的寿命周期、组合方便、环保等实用性能,以成为当今物流界争相追捧的对象,被广泛地应用于运输中心、百货超市、食品加工、后勤等领域。

西诺小职员

第五篇:《金匮要略》中的《难经》学术思想浅析

《金匮要略》中的《难经》学术思想浅析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通观全书,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兹就此浅析如下。整体观念

《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体观念。

天人相应

《难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阴阳与自然界相应,人的脉象亦与自然界相应。如七十难云“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意谓春夏两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上,人身的阳气也趋向于肌表而升发;秋冬两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下,人身的阳气也趋向于内部而收藏。十五难云“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此谓人的正常脉象与四时相应。《难经》还认为脉与四时不相应,则为病。十三难曰“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此谓色脉相胜,疾病预后不良,例如春令面色青,其脉当弦,假如脉浮涩而短,为脉(肺)胜色(肝),脉大而缓,是色(肝)胜脉(脾),皆为色脉不相应,是肺乘肝、肝乘脾的病理反应。《金匮》亦认为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体阴阳、脉象同样与自然界相应。如第六篇第6条论阴虚阳浮的虚劳病与季节的关系时云“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意即春夏木火正盛,自然界阳气外浮,人身之阳气亦外浮,不利于阴虚阳浮证,故病情加重;秋冬金水相生,自然界阳气敛藏,人身之阳气亦内藏,有利于阴虚阳浮证,故病情减轻。第十六篇第3条云:“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本条根据衄血与季节的关系推断衄血的病因,春夏阳气渐升而盛,人身之阳气亦应之而浮于表,故春夏衄血多为太阳表热所致;秋冬阳气渐降而衰,人身之阳气亦应之而藏于里,故秋冬衄血多为阳明里热所致。此外,第一篇第7条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本条根据人体色脉与自然界相应与否以诊断疾病。肝旺于春,春季当色青脉弦,今反见色白脉浮,为克我之脏色脉也,是色脉与时相违,故知为肺金乘肝木之病。

五脏相关

《难经》认为五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理上通过相生相克关系相互联系,病理上通过相生相克关系相互传变。如五十三难曰“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为“传其所胜也”;七十七难曰:“所谓(上工)治未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前者论五脏病相克传变规律,后者举肝病传脾为例论治未病的原则,均为五脏相关整体观的体现。《金匮》第—篇第1条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本条从相克传的五脏相关整体观出发,举肝脾为例论述杂病治未病的法则,与《难经》所言一脉相承。《难经》五十三难又曰“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母子相传”,此论五脏病相生传变的整体观,在《金匮》中亦有体现。如第十七篇第3条论胃反呕吐病机曰:“以发其汗,令阳微„„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此论误汗伤心阳(汗为心之液),心火不能生胃土,母病及子,致胃阳虚寒,不能腐化水谷而发生呕吐,正是脏病母子相传之范例。诊病方法

《难经》明确指出,望、闻、问、切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并强调诊断疾病应四诊合参。如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文中将望、闻、问、切四诊并列,各述其运用方法及意义,且寓意只有正确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正确而全面地把握病情。《金匮》首篇即以举例方式分别对四诊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临证应四诊合参才能正确诊断疾病。如第9条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意即如果切得浮脉现于尺部,是在里之肾精亏损,虚阳外浮之征,但必须结合问其“腰痛背强”,望其呼吸短促方可确诊。再如第十四篇第10条:“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意即脉沉是水肿病的重要依据,但阴寒内盛等证往往也可见此脉,因此必须结合望其身肿,问其身重,方可确诊为水肿病。可见,《金匮》论述诊断疾病的方法与《难经》是一致的。治疗原则

杂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虚实异治和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立五脏病的治则两方面。

虚实异治

《难经》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日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文举肺肝的治法为例,说明虚实当用正确的方法区别施治。肝实肺虚病治当补虚泻实,补肺金泻肝木,使金能平木。如属肺实肝虚病,治疗时不补肝,反而重补肺,就是补实泻虚,使虚证更受损,而使实证反受补益的错误治法。虚、实证的正确治法当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六十九难)。这一思想在《金匮》中尤为突出。《金匮》首篇首条在举肝实肝虚不同治法之后即言,“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其义与《难经》完全一致。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此即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则。所谓补母,是针对五脏母子关系的虚证,母能生子,“母能令子实”,故子脏虚时当补其母脏;所谓泻子,是针对五脏母子关系的实证,“子能令母虚”,故母脏实时当泻其子脏。这一治则也充分体现在《金匮》之中。如第七篇第10条:“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此言胃津受伤,致肺津不足,肺胃阴虚,虚火上炎,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用麦门冬汤治疗。方中重用麦门冬养胃润肺,清降虚火;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养胃益脾,以生肺津,使肺津充沛,虚火自降,则咳逆可止。病在肺,而治重在脾(胃),正是“培土(脾)生金(肺)”,“虚者补其母”治则的具体运用。第十六篇第17条:“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此论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所致吐、衄血,用泻心汤治疗。方中大黄、黄连、黄芩主要归胃经,长于泻胃火。病在心(火),而治在胃(土),正是“实者泻其子”治则的具体运用。

治未病之脏

《难经》七十七难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该文举肝脾为例,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阐明治未病之脏的治则。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肝有病必传之于其所胜之脾脏,故在肝病尚未传脾之前,先调补脾脏,使脾气旺盛,以御肝病之邪,则肝病就不会传脾,达到防止疾病发展传变的目的。此治则适宜于五脏邪实之病。《金匮》第一篇第1条“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正是《难经》治未病之脏治则的充分体现。4 判断预后

判断疾病的预后,主要体现在根据脉证结合和脏腑病位进行判断两方面。

脉证结合判断预后

《难经》十七难曰:“„„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而涩者,死也„„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本文所言,肝病应得肝脉,为脉证相符,主生。若不得肝脉,反得克肝之肺脉,为脉证不符,主死。病人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脉反沉细而微者,是阳病见阴脉;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见紧大而滑者,是阴病见阳脉,均为脉证不符,故主死。上述脉证结合判断疾病预后的思想,在《金匮》中也有所体现。如第十二篇第34条曰“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意即久咳数年之人,正气已虚,其脉弱是与证相符,故可治;若反见实大而数之脉,为邪盛正虚,脉证不符,故预后不良。

脏腑病位判断预后

《难经》五十四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即是根据病在脏在腑的不同部位以判断疾病之预后。脏属阴,脏病多阴证,病位较深,病势多内趋,邪气不易祛除,故曰难治;腑属阳,腑病多阳证,病位较浅,病势多外趋,邪易祛除,故曰易治。这种判断疾病预后的思想在《金匮》首篇较为突出,如第11、12条卒厥病“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及“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的论断即是明证。

下载《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匮要略》中的【酒】现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解百纳”酒注册商标报告

    海南省临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开展保护“解百纳”注册商标 专用权专项行动的工作报告省局商标广告监管处: 我局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以推进实施......

    酒中诗词中酒五篇

    祝酒论人生,挥洒谈天下。 一代枭雄,若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应有所作为的诗句。从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

    《酒饮真经》(中)

    酒桌秘籍、实用攻略酒桌通吃八方的秘籍--《酒饮真经》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酒文化占据了极重要的份额,酒文化的精髓不在于酒本身的品质和渊源,更在于它与主体间亲密......

    古诗词中的酒

    古诗词中的酒沉醉千年一曲新词酒一杯” “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与酒有着难以割舍不断的情缘。大浪淘沙,从悠远的文化长河中淀积下来的文学精品,也散发......

    《金匮要略》在妇科疾病中的贡献 Microsoft Word 文档

    《金匮要略》在妇科疾病中的贡献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论述得颇为详尽,于后世有很深的启迪,其方、其法,于临床影响至深,正如《医学三字经》中说:“精而密,长沙室......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摘要: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 的专书,其所载方剂因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药味精简、 历经检验、卓效不衰,被后世医......

    浅谈《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5篇)

    浅谈《金匮要略》之治未病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

    中酒集团企业文化[五篇材料]

    中酒集团企业文化中酒集团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法及薪酬福利体系,并陆续出台完善了相关制度解释作为企业法的补充,建立起一套相对严谨但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司管理流程。提供了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