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以上是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认识。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进展心得体会
中医西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李琦 1305033 中西医结合自华佗和关云长刮骨疗伤时就开始了,华佗的手术做得很好,因此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医学技术,只不过近二十年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因为这时候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结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尤其实在手术、肿瘤治疗等领域,中西医结合是有卓越贡献的。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关于中西结合的思路至今仍无清晰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从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通”点,从能结合宏观与微观的“黑箱方法”这一角度,通过分析人健康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疾病状态时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浅析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并提及未来医学发展的整体性方向。1 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及联系
中医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为研究内容,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阐明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等为主,主要采取取类比象等思维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以观察法为主;在医学模式上,以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在诊断方面以望、闻、问、切——人的主观体验为主;在治疗上,采用汤剂、情志调节为主的内治法,和以推拿、针灸等为主的外治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治疗方法;在发展模式上,中医以不断充实、完善已固有的理论框架为主。
西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受当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是哲学上“还原论”的影响,西医将人体分解成各个不同的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各个学科。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逻辑方式为其思维特征;在诊断上,除通过人体器官的感受外,还引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对人体感官加以延伸;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系统的病变采取化学药品、精神安慰、物理手段、生物手段等疗法;在发展模式上,西医不断吸收哲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从以上对比可知: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应该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特征的就是中医,具有分析、“还原”思维特征的就是西医,我们不能把是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中西医学的判断标准。中医也可以用现代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延伸自已的视听范围。中西医学各有特点,有许多异同之处,但有相通的地方,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另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使人体保证健康,促进疾病人体向健康人体转化。这是中西医结合最主要的根据之一。西医发展的模式,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正与中医朴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这是中西医能取得共识的又一根据。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面临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排除来自思想意识或政治权力以及民众思想情绪方面的影响或干扰。中西医的科学体制与方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只能非常客观地承认并尊重此一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必须明确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目前只能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观预期或展望;
2.国家各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对既往的卫生工作方针中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尤其对所谓“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应进行冷静、全面、客观、合理的彻底检讨;一方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给予以中医药我主要构成部分的祖国医学予以恰如其分的肯定与扶持,另一方面要反对民族虚妄主义,承认传统医学仅可作为现代与未来医学之一个补充性的组成部分,予以适当的利用及适度的现代研究发展;避免医疗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3.要特别注意尊重、保存与保护中医学、中医药事业的本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防止其进一步衰落,甚或嬗变;
4.要立即改变现有的完全不合理之培养教育中医药事业后继人才之方针与方法,依照中医药学的自身规律,大幅减少中医药院校而提倡真正有效的师徒传授沿袭之传承接代模式;
5.要从政策与举措上确保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特色的应有之发扬光大,而非在数量上的勉强维持与扩充;
6.在摆正中医药事业位置与规模的基础上,由具权威资格的中医药学术机构有限量的审定负有“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之使命的研究所及其附属教学与科研医疗单位。不允许社会上随意假借“中西医结合”名义,行“挂羊头卖狗肉”之实的大小医疗实体单位来鱼目混珠,骗取钱财并由此而歪曲、丑化并进一步贬损了中医药事业,同时也有碍于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7.目前,应当遵循“简、实、小、支”之原则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科学研究:简单。任何科研工作一般均宜从先易后难做起。就中西医结合这一宏大而颇艰难、前景难测的困难任务来说,只能从简易之处契入,逐步深入、扩大战果。实用。从现代医疗的实际应用状况出发,找准急需解决的医学临床与科研课题,组织精英力量予以突破。并由此实施“以点带面”的战略战术。从小规模做起。无论科研单位及课题目标均宜从小做起。切勿急功近利。功利动机过强必然会导致走向庸俗化的歧路。国家给予必要财政支持。宏观层面,此相当于自然科学中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由国家政府全额财政负担;微观层面,即有实用价值之应用科研课题的研究,譬如中药或其成药中有效成分之当代科学机理研究及其医疗实践开发应用,则政府主管部门可给予适度财力支持,在取得成效的情形下,研究成果应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个方面回馈社会。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结合戴恩来老师的讲课回顾中西医结合理论在神经内科的学习中的运用的心得体会
《中西医结合导论》,顾名思义,即在学习中西医结合这一体系医学之前所要学习的一门具有指导价值的课程。从“导论”二字来看,就是引导,指导我们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去怎样很好的了解、学习、领会和创新中西医结合这一年轻的医学领域。
所以,作为这一门课程的讲师戴恩来老师就在第一节课问到我们一个问题,我记忆尤为深刻:“中医、西医到底能不能结合?”问题一出我们陷入深思,随后大家有踊跃发言,各执观点。最后,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戴老师很肯定的说:“能”,并且给了我们三点理由:
一、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治病救人,所以能够结合;
二、自从有了中西医结合观点的提出以及临床应用,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是现在还依然存在,那就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是未来中医发展的趋势,所以能够结合;
三、中医、西医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医学体系,所以能够结合。这三个理由清晰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体系存在的必然性,还进一步给我们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稳定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无限创新性。从中,我们也坚定了学习中西医结合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我的专业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是神经内科。在有幸就读甘肃中医学院之前就在山西省中医研究院的神经内科进行5个多月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学习的专业知识很是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在学习了戴老师的《中西医结合导论》
后原先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让我深深体会到“醍醐灌顶”的明快感。
回顾5个月的实习期间,遇到各种的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首先在门诊诊疗当中就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即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治疗的普遍性相结合。
例如,有一名患者,女性,74岁,有子女陪同而来,一进门诊房门看见坐诊医生就抑制不住嘤嘤啼哭,难以抑制,观其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语声低微。扶其坐下后,稍加安慰哭泣渐止,自述1年多来心情烦躁,心中时感压抑难耐喜哭,难以入眠且早醒,每日睡眠不足4小时,食欲减退,常与老伴争吵。(叙述中呜咽不止),后坐诊医生观其舌象淡暗无光,边有齿痕;脉弦而滞。而后让患者经行心理CT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病人为西医诊断: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诊断:郁病-肝气郁,脾气虚。西药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右旋佐匹克隆治疗患者失眠;中药给予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药。结合上课所讲内容,中医根据望闻问切后辩证分析得出结论进行调节,并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详细问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这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病人进行疏肝健脾的调解过程中,利用西药对病人的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经行改善。从诊断到治疗,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
住院病人中,影响尤为深刻的是一个患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女性,53岁,入院时距发病已将近8个月,病人及家属一再强调:住院旨在恢复四肢的功能。入院见:病人坐轮椅推入病房,双下肢无力体格检查肌力3级,可缓慢行走但持续时间不长,双上肢肌力体格检查3级,双手不能进行精细活动,并呈明
显的“猿掌”(大、小鱼际肌萎缩明显)。根据患者之前在他院的住院病历,患者处于吉兰-巴雷综合征恢复期,中医辨证为萎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西医治疗以静点营养神经的药物,肌注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认识到处于恢复期的后期,肌肉血管失去神经营养。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废不起、肌肉瘦削、皮肤干燥、麻木不仁。故老师治予以中药方剂(未记)以补虚为主,益肝肾、强筋骨,使元气来复,精旺血生,四末得养,痿废渐起。并辅以针灸治疗,且与合谷穴注射激素以濡养经络,利筋骨,并进行康复治疗。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并不常见,其发病急,进展快,所以在疾病的急性期西医的作用较之中医为重,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来势迅猛,传变迅速的疾病,对病人的愈后影响重大,所以,中医的作用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恢复期就尤为重要。本病例中,患者入院就诊时已经处于1年后,即疾病的恢复期,在进行西医的治疗的情况下,中医的治疗就可以系统的进行。查资料以及根据住院部老师的讲解,本病的恢复期湿热之邪已去,气血亏虚之象渐显,气弱不能行血,血虚风燥,瘀血由生,筋脉失养更为明显,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祛风润燥,使气旺血行,促其尽快康复。中医用药可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时间间隔更长的患者可于恢复晚期(晚期)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这里尤为深刻的是穴位注射的治疗,将西医的药物直接注入穴位之中,即是很好的利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中医经络学的中强调经络在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住院部老师注射的激素在中医中相当于益气养精的补益剂,注射到经络上的穴位之中,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的病症,还可以循经治疗本经的病症。在治疗的过程中强调饮食的营养,以及康复治疗,即是体现了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临床的实习期间,经常性的会遇到一些“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的病人,年龄各异,男女都有,在询问病史的时候,门诊老师都会多次确认发病的时间,然后进行辨证治疗。其中有一种情况,对于刚刚发病的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1至7天后再进行针灸治疗,我一直不是很了解,并且总是认为对于感受风邪的病人,发病的开始进行针灸的施治效果岂不是更明显,对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影响也会更小?但是请教带教老师后,也只是得到这样模糊的答案:本病的发病早期属于危急时期,还有发展的可能,不宜针灸。即使这样解释还是不能消除我的疑虑,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进行学习后,我查阅资料和自我见解认为;
1、面神经炎引起的口眼歪斜,既然是为炎症,急性期给予针灸有可能会引起面部神经的水肿从而加重疾病的恶化,但是并不是不可以针灸,针灸施治离穴不离经,可以采用针灸的远端治疗的原则,进行远端针灸,一样可以起到治疗本病的作用;
2、急性期机体与病邪正处于抗争阶段,此时脉络空虚,正不胜邪,局部取穴易伤正气,导致虚者更虚!邪实更盛的局面,因此针刺治疗面瘫并非越早越好(宋·赵估.《圣济总录》)。
理论的指导与临床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知识框架是我学习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利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回顾以往的临床实习经历使我明白: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将会在新的潮流中产生突飞猛进的改变,那么依据中医基础思想“天人合一”,人们在新的环境下也将面临新的情况与问题,所以中医药要想取得发展就必将博采众长,中西医结合是大潮流、大方向。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要学的不仅是单方面的中医或是西医的知识,还要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从而找到在这种社会发展潮流下中医学的新的突破口。正如在课堂上戴老师一再强调的“病症结合”。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也是连接中医与西医的枢纽。
正如《中西医结合导论》中所写的那样“中医、西医,二者结合不仅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典型,也是促进整体医学发展、成熟,得以实现的中药途径和方法。最后,中西医结合也将从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发展”。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疗法[范文模版]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是由重庆仁爱医院精神科专家自主研发而成,主要是将传统中医中药、针灸按摩和低频电波磁疗相结合,通过内外调理,辨证施治,调理身心治疗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具有疗效快、无副作用等特点。
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和神经衰弱症等心理疾病都是精、气、神严重偏差时出现的症状,单纯的西医治疗缺乏针对性,并存在依赖性、上瘾性和大剂量性的弊端,更严重的是还会损害内脏器官,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单纯应用各类物仅能缓解部分症状,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只有通过中医基因免疫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与运行才能恢复正常,并且这样治疗焦虑、恐惧、疑病、神经衰弱效果会更好。“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安神养心补益清火不同的处方,再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相结合,具有疗效迅速、无副作用、治愈不复发等特点,至今已为数千例患者解除广大精神疾病患者的困扰。同时在此疗法上由徐汉伟、谢纯清、刘太荣等专家教授长期坐诊。
“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特色:
1、中医药免疫分型治疗
辨证施治:以中医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为基础,针对各种精神疾病不同的病因类型,精选天然名贵药材,组成系列治疗失眠症的优秀方剂。
2、内神经机能综合治疗
综合调理:应用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配合现代物理医学低频电波磁疗,恢复人体微循环系统,提高人体内神经机能,加强免疫力。
3、意向引导心理治疗
重在治心:心理因素是导致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的首要因素,专业心理医生采用自我松弛训练法、催眠疗法,从心理层面解决患者焦虑、恐惧、疑病和神经衰弱的问题。
第五篇: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1、几个方剂的组成、治法、方药
A新制柴连汤
风热壅盛症状:风轮疮的早期(黑睛生翳如秤星,似花瓣,状如凝脂,像新月,若
豆腐渣)
组成:新制柴连芍二荆,栀芩草防龙胆通(芍药、二花、荆芥、栀子、黄芩、甘草、防风、龙胆、木通)
B除湿汤
主证:湿热壅盛证
组成:连翘 滑石 车前子 枳壳 黄芩 黄连 荆芥 木通 陈皮 茯苓 防风 甘草
除湿滑陈车苓翘,芩连通风壳荆草,清热除湿疗眼病,湿热壅盛服之消。
C泻肺饮
主证:结膜充血,热结为疳,眦多泪热之肺热亢盛证。
组成:泻肺荆防栀芩桑,膏芍壳通翘草羌,清热宣肺加白芷,暴风客热功效良。(荆
芥、防风、连翘、黄芩、桑白皮、石膏、赤芍、枳壳、木通、连翘、甘草、羌活、白芷)。
D除风益损汤
主证:风邪乘袭证
组成:除风益损熟四物,防风藳本加前胡(熟地、川芎、当归、芍药、防风、篙本、前胡)
E定志丸
主证:近视之气血不足证
组成:远志、菖蒲、伏神、人参
2.中西医解剖对照表
眼珠:眼球白睛:球结膜、巩膜黑睛:(水膜)角膜黄仁:巩膜睛褶 :睫状体瞳神:瞳孔晶珠:晶体神膏:玻璃体视黑衣:脉络
膜视脑衣:视网膜目系:视神经及球后血管胞睑:眼睑睑弦:睑缘泪泉:泪腺血英:泪阜泪窍:泪小点眼带:眼外肌真气:眼内的气血精 玄府:眼部的气血精往来出入的通道神光:视物、辨色的能力
3.风轮疮的发病部位是角膜(黑睛),如银内障的发病部位是晶体(晶珠)。
4.椒疮又名沙眼,具有传染性。
椒疮并发症1)睑内翻,睫毛倒入 2)黑睛生翳 3)赤膜下垂,血翳包睛 4)流泪
及漏睛症5)上睑下垂 6)睥肉粘轮 7)睛珠干燥8)粟子疾(眼睑结石)
椒疮分期:浸润初期; 活动期: 瘢痕前期; 瘢痕期。
5.细菌性角膜炎:黑睛生翳,状如凝脂,肥浮脆嫩多伴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分泌物较多浓稠)
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症状,疼痛畏光流泪,常有服药史。黑睛怕热羞明,流泪涩痛,视力减退。(分泌物较少清稀)
6.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易引起虹膜与晶状体粘连(后粘连)。
7.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病机:神水阻滞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眼内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角膜水肿,瞳孔成竖椭圆
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局部混合充血;前房极浅,前房角闭塞;伴有剧烈的眼胀
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
正常眼压10-21mmHg。
视力公式:标准视力定为1.0,其视力可用一公式计算,即视力=H/5mX0.1
降眼压的药物:醋氮酰胺片口服,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50%葡萄糖液100毫升,一次静脉注入。口服高渗甘油合剂。
8.白睛的生理功能1)保护眼内组织 2)维持眼球形态3)遮光作用
9.泪器包括什么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泪泉)及排泄泪液的泪道(泪窍)两部分。泪腺包括副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泪道是排泄泪液的通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泪总管组成。
10.与目内眦相连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
11.中西医诊断病名的对照
睑腺炎:麦粒肿、土疳、针眼急性泪囊炎:漏睛疮、睛漏疮慢性泪囊炎:漏睛睑板腺囊肿:霰粒肿、胞生痰核病毒性睑皮炎:风赤疮痍角膜软化症:疳积上目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红眼病、暴风客热白内障:圆翳内障、偃月内障、如银内障先天性白内障:胎患内障并发性白内障:金花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惊振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光内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黑风内障葡萄膜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视网膜动脉阻塞:暴盲、落气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云雾移睛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
视神经萎缩:青盲、黑盲
12.外眼手术的切口方向:睑腺炎(外麦粒肿)与睑缘平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内麦粒肿与睑缘垂直。
13.眼表的结构:结膜上皮、角膜上皮、泪膜。
14.麦粒肿中西医病名都有针眼、土疳、土疡,偷针。责之于脾胃,病机为脾胃湿热、脾胃蕴热。
15.散风退翳药:蝉衣、木贼、蔓荆子、菊花、桑叶、白蒺藜、蛇衣、蚕砂等。不包括
龙胆泻肝汤。
16.五轮学说的内容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
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轮为标,脏为本)
(一)肉轮指胞睑。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之于脾胃。
(二)血轮指两眦。包括解剖学之眦部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泪点。上、下眼睑鼻侧联合处交角钝圆,称大眦,又名内眦;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疾病常责之于心和小肠。
(三)气轮指白睛。包括解剖学之球结膜和前部巩膜。白睛在脏厉肺,肺主气,故称气轮。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病常责之于肺和大肠。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病变,容易相互影响。
(四)风轮指黑睛。近代主要指解剖学之角膜。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胆。此外,黑睛之后为黄仁,黑睛与黄仁之间充满神水,瞳神位于黄仁中央,故当黑睛疾病之病邪深人时,容易影响黄仁、神水,并波及瞳神。
(五)水轮指瞳神(含瞳孔及眼内组织)。狭义的瞳神专指解剖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状体等。“水
轮”一般多指广义的瞳神,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五轮学说原主张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责之于肾和膀胱。但由于瞳神结构复杂,经古今不少医家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肾和膀胱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密切关系。
17.眼底中央动脉阻塞,中医称为暴盲,可见目颤、视物变形。眼底的微动脉瘤可见糖
尿病、视网膜变性。
18.穿透性损伤影响健眼的条件(ABCDE)①穿破口在黑睛边际。②眼内异物存留。③
伤口长期愈合不良。④伤口出红赤疼痛持续不退。⑤反复出血。
19.最早的眼科医生是扁鹊,配制眼镜最早出现在宋代,《陶氏疗目方》是我国第一部
眼科专书。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是《秘传眼科龙木或龙木眼科秘传》。
20.超声乳化的步骤(ABCDE):①手术切口环形丝囊。②分离:水分离和水分界;③切
削、打槽、分核、劈核;④清除皮质,⑤人工晶状体植入。
21.超声乳化的并发症(ABCDE):①角膜水肿;②炎症反应;③青光眼;④白内障;
⑤视网膜脱离。
22.风邪导致眼病的疾病常见症状(ABCDE)痒、泪、肿、动、燥。
判断要点
1、五轮学说适用于所有眼部疾病的说法是错误的。
2、眼外伤,伤于酸者轻,伤于碱者重。酸性损伤要小于碱性损伤
3、瞳神病当从肾论治,瞳神属肾。
4、白睛红赤是球结膜充血,白睛混赤是混合型充血,孢轮红赤是睫状体充血。
5、绿风内障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黑风内障是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贯穿肉轮病的药物是充蔚子。
7、疳积早期多见夜盲症(又称雀目)。并非火疳所致。
8、高风内障即视网膜色素变性。
9、紫外线损伤多损及外眼(角膜、结膜)
10、新制柴连汤可用于风轮疮早期。
11、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症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12、瞳神干缺是晶体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