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7: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

第一篇: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

从事驾驶教练职业几年来的体会

本人自2006年进入赤强驾校来,虽努力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学员,取得了学校和学员的信任。但回顾几年来,也有很多做的不如人意的地方,有必要进行反思和对将来工作有个计划。

以前在思想上总有师傅至上思想,对学员总以为是为他们好,对他们太严格甚至有点苛刻,所以在言行上时常态度粗暴,不讲工作方式方法,有时挫伤了学员的自尊心。

现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自己做开车当徒弟时的那种学习方式方法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了,再用哪种师傅带徒弟的老方法和态度是非常落伍的行为。现在必须与时俱进,用适应现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培训学员。

教练员每天面对着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不同生活习惯的学员,要把自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业技术升华到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懂得心理学,要对学员的心理有充分的认识,要了解学员心理变化的规律,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学员的心理状态,要根据学员不同的心理,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有的学员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这类学员稍微指点就能学会;而有的学员心理胆怯,自卑恐惧,往往教几遍都难以学会。尤其是女学员,由于不自信和紧张,往往会喋喋不休,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做为教练员一定要有耐心,一方面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要多加鼓励学员,激发学员的兴趣,一句“慢慢来,你一定行”会让学员信心倍增,从而顺利通过考试。当好一名汽车驾驶教练,还要注重“教”的能力,即综合应用理论、语言、动作等手段全方位感染学员的能力。教练员绝不仅仅是一项简单动动口、动动手的传教,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耍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采用伙伴式的教学风格,让学员在学习中感受到愉快,从而达到其学习的目标。

当好一名汽车驾驶教练,还要协调好教练员和学员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学会微笑。微笑可以化解学员的紧张情绪,可以缓解学员的压力,微笑还可以减少教练员和学员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微笑会让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在微笑中化为乌有。其次,教练员还要学会倾听。多听听学员的想法,多昕昕学员的苦衷,多听听学员的期盼,让自己成为学员最知心的朋友。教练员还要学会赞美与表扬。赞美与表扬是一种兴奋剂,它可使教练员与学员之间关系更加贴近、更加融洽。

当好一名汽车驾驶教练,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吴秋生

2012年2月24日

第二篇:从事少先队工作几年来 2

从事少先队工作几年来,我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光辉阵地,以爱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雏鹰。

一、精耕细作,精细管理,夯实“精品工程”的根基

少先队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精品工程”,少先队基础建设就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根基。在同志们的支持下,我逐步完善和健全了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保证了少先队各项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新的飞跃。

二、创新实践,培育英才,让雏鹰展翅翱翔

“少年雄则国雄”。面向未来,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标准在不断提高,因此少先队工作必须加强科学性和实践性,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于是我在学校深入开展了“雏鹰争章”活动。

少先队只有开展好活动才会充满活力,少先队员只有参加活动才能热爱组织、提高技能。我始终坚信每个少先队员都是一块金子,辅导员必须给予他们发光的机会和 耐心的培育,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在体验中磨练、成长。为此,我坚持抓好基层小队的管理创新。每个小队实行“四自”方针:自己的队名自己起、自己的队员自己帮、自己的辅导员自己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通过小队的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约束,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播撒爱心,倾注真情,以人格魅力感召和带动少先队员

要想当好孩子王,就必须和少先队员们打成一片、干到一起,与少先队员交朋友、信任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少先队员,感受他们的心灵。在学校,我总是严以律己,为少先队员做出表率,地上有一片纸屑,我会悄悄捡起来。

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使我赢得了少先队员的信任。每一名少先队员都是我的孩子,我有责任爱护她们。

我爱自己的家人,更爱自己的工作。少先队员这些机灵可爱、生龙活虎的孩子们,成为了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脉搏将永远和红领巾的心一起跳动!

第三篇:关于从事办公室工作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关于从事办公室工作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刚刚在“工作交流”板块看到了网友关于如何写材料的疑问,下面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谈一点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原谅。

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志,感到最棘手的就是领导让写一些文字材料了。许多人感到无从下手。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痛苦。(现在媳妇也遇到了,呵呵)个人体会,要坦然面对这个过程。写不好不要沮丧,更不能有抵触、畏难情绪。文章不怕写得烂,就怕你不写。当时我的主任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就是让你写,哪怕写成臭狗屎也没什么”。话是粗了点,但道理讲得明白。记得我刚开始拿出手的文字,经过两个主任的修改,不仅仅是面目全非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活扒了几层皮。现在想来,如果主任自己写得话,几十篇都写出来了。为什么让我写呢?现在明白了,那是在培养你、锻炼你。谁不是从最基础的干起?因此,我总结的第一条就是:要敢写。

个人体会较深的第二点是,要有记性。给你改了一遍,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为什么用这个结构,为什么用这个词汇,那是领导多年经验的总结,他们无偿地交给你了。你得记住!下次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人正是在不断的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进步的。我到现在依然保存着无数改得面目全非的草稿以及历次修改稿,一来提醒自己要不断改进,二来告诉自己珍惜今天的成绩。

第三点就简单了,那就是积累。说得难听点,那得有捡破烂的心思和猎狗一样的听力。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充实自己的资料库。古人曾有云:厚积薄发。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长期的观察,写出来的文章就只能是飘在空中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分量。现在大家都用计算机,做到这一点应该不太难。但有一点,千万别只知道收集,不懂得总结、归纳。

第四点就是得摸准脉络。要掌握单位一贯行文的风格、领导讲话的习惯等等。有时候文笔流畅的文章未必就是一片好文章,得符合领导的风格和特点,读起来才朗朗上口、振奋人心。顺便奉劝大家一句,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最好不要试图改变一个单位一贯的行文风格,那会给自己设置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要经过不断的磨合,最终达到与领导的有机统一。

第五点,那就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要敢于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否则领导整天吃一样的饭菜也难免反胃。

以上纯属个人体会,利用饭前时间简单写写。大家多批评指正。

第四篇:总结几年来阅读文献体会

总结几年来阅读文献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 帮助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定期读几篇cell,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如何查找阅读文献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回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 1 该类项目打个基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充。

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些是自己决定要的。然后再到网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图书馆,还找不到就发E-mail给国外的同学,一般都能获取到。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论据或论点。

如何阅读文献: 看文章时作笔记

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另外,有的时候想到的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勤思考 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拜,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的依据。

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 和导师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较阅读

观点相反的论文可以参照来读,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与原著同时发表的其他专家的述评、原著发表后的读者质疑,都应当和原著一起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读论文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现“一稿两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数据写成相似主题的不同论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时,如果你的课题与此类似,你的好运也就来了。因为能通过深入比较这几篇文章的异同,发现作者(或科研小组)对同一组数据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变,或者发现作者本想隐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组的类似实验后,迅速发现自己实验失败的关键原因,短时间内成功完成动物模型制作的,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做技术的要善于比较和发现,一些技术含量高文献,不可能把要点都报道出来,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专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个的条件或配方都不同,这时要多比较几个同类文献,看其共同点在那里。这点在制药和表面活性剂行业还是要注意的。

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也不会写的.问题是各人省略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

论文阅读顺序:1.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结果 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 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讨论和结果 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

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图表,讨论,文字结果,方法。现在生命科学中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做到仅通过阅读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结果,再结合读者自己的原有知识,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这符合现代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个领域做了一段工作后,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须看摘要、图表即可,个别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结果,再看讨论,文字结果和方法。这也提示我们在写外文文章时,注重图表及其说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依靠背景知识通过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内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摘要,略读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

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与结论进行泛读。

个人的经验是尽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是学习他们的分析方法,最后是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等。

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图表的趋势解析,论据的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们老板经常说:如果某篇SCI级别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菜鸟来写,可能发国内核心都非常困难。

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

除了文章内容,还要学习人家写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样一个观点,别人有可能表达的很地道,同样一个图表,别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给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见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专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后还要求多用简单句,能用简单句说明的问题,就不要用复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让同一个词汇或短语重复出现......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注意用词的恰当和简洁,久而久之,对于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献追踪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往往你的idea别人也会有不谋而和的时候,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动向。在抓紧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时,随时根据有可能出现的“撞车”进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踪,现在国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们在做到心中有数的情况下,可以扬长避短,作出新东西来。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研究团体以及牛人)所发表的论文。对于数据库的定题、定词地定期搜索,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丢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献。文献总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方向为方向服务!已定课题的实施

1、得到一个大概方向。

2、查相关中文综述,查看国内有谁或哪个单位在做相关内容。

3、查外文综述,比较一下,毕竟外文可能会更详尽一些,看看大家对什么感兴趣。

4、查较关键的参考文献,注意杂志和作者的权威性、引用次数

5、重检相关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

6、根据本人所能控制的资金和本地技术资源考虑我能做什么,怎么做

7、再进一步紧缩范围,有一个框架图

8、根据框架图再进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细节。

实验思路永远要走在实验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没错!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实验室最成熟的技术.对于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实验,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迟,切记盲目.有些实验若自己实验室确有困难,可以考虑合作,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什么都做好.我的体会是,有时就需要请教专家!4

第五篇:个人在广州从事广告职业的一些体会

个人在广州从事广告职业的一些体会

我在广州当策划总监的日子

(2004年修订版)

修订前言

没想到个人在广州从事广告职业的一些体会,竞得到广大同仁的热情捧场,汗颜之余决定将这篇贴子进行重新改编,重新增加一些内容和修正一些错误。

我曾经在广州这个广告人最密集的地方,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的广告,以下将本人从业的一些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我的目的只是希望给予当年曾经象我一样为了广告献出了青春的热血青年,提供一些个人的经验,让各位能为中国的广告事业做出 更多的贡献。

如果有人能从我的一些言论中受到一点启发,鼓起勇气走入广告行业,又或是坚定从事广告事业的决心,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

1.本人一些基本情况

我在广州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州公司先后担任过策划总监、媒介总监,同时还担任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总监。呵呵,我的老板不知道这件事,否则肯定会炒我的鱿鱼,这是广州人所说的炒更。在广州,同时给1-2家公司做事,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小公司经常需要一些大公司的人来帮助他们提高卖稿力,或者说装门面。

因为本人辛勤努力,月收入基本上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年底一般是双薪,炒更的收入是按项目提成,谈成一个项目可以收10%-30%。在广州只要收入过了8000元,生活上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广州有钱人的真多,本地人身家上百万随处都是,身家上千万的人也多得很。

广州二沙岛就是富人和权贵居住地,平成的老板真厉害,居然把平成广告公司建立在那里。一般来说,广州的广告公司在天河、环市东路较多。我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坐Taxi上班,广州养车很贵,停车费动不动就是10-20元。奥美在的中信大厦停车费就非常地贵。我也经常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接触到真实的广州人,你才能透过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众生百相了解到真实的消费者。

我住在海珠区的滨江东路旁,现在还是租的房子,离珠江边不到200米,有时我会在大沙头下车,徙步走过海印桥,晚上的珠江夜景还是值得一看的。当然广州的广告人喜欢坐在丽江花园,但是我觉得那在番禺离市区太远,很多外地来广州喜欢在那里的祈福新村买房子,前几年买了房子还可以入户口。你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早上7-9点,从番禺开的公共汽车都是在车上睡觉的人,运气好的人到天河就不用转车,运气不好的人可能会转2-3次车。每天在路上浪费的时间非常的多。

在广州我最欣赏的一位设计专家是李耀杰先生,他的代表作品有建设银行VI、喜之郎VI、维达纸巾、青岛啤酒等。他号称广州的陈幼坚(就是新可口可乐标志的香港设计大师)。只可惜李生,因为2002年遭受离婚的原因,意志一直非常消沉,近年来少有优秀作品问世。李生经常充当幕后英雄,比如广州一些本土4A(比如东一广告)往往接了单子,就转手给他来做。

2.健力宝的故事

广州的广告公司中本土广告公司绝对强势,而4A公司相对弱势,省广、平成、蓝色创意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奥美广州就很差,做一个客户死一个,比如健力宝的第五季原来是省广做很有影响力,结果奥美一接手就完了,请了滨崎步在广州没几个人认识,形象一下子下来就全毁了。我一直很纳闷,奥美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专家么?怎么连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则都忘了?

第五季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是省广创造的那五个手掌的印志,这跟滨崎步这个大美人什么关系都没有?这样做,跟巩俐演惯了乡妇一下变成大洋摩托的时尚代言人一样,让人难让接受。(巩俐的气质只适合演村姑或大家闺秀,不适合演时尚摩登女郎)。

请各位注意,什么品牌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是品牌的基本法则,其实说白了跟CI倡导的观念是一回事,我搞不清楚为什么不讲CI讲品牌的时候,奥美就忘得一干二净?大家请注意现在健力宝的第五季广告中又把那五个手掌用回来了,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没办法健力宝只好再出爆果汽,客观地说这个包装是比较成功的。同一时期,饮料的包装亮点不断,乐百氏的脉动,屈臣氏的太空瓶都非常地有创意。爆果汽这个包装是完全炒英国的一种饮料,当时我跟同事们拿到了从国外买回来的这个包装,我和同事们都一致认为这个包装很酷,没想到没2天健力宝真的就原封不动地抄了!

呵呵,健力宝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4A公司其实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天天说整合营销传播,说真的,我还没看见过真的有几家4A说得清楚什么是整合营传播IMC,连号称十大策划大师的叶茂中先生也承认,他也搞不清楚什么是IMC。

第二个道理,4A公司做的很多创意设计为什么经常比本土公司好?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国外的资料做基础,很多时候趁着信息不对称的时机,把国外的设计拿过来改一改就交稿了,站在国外成功作品基础上的设计自然有竞争力。

我们经常讲竞争力,竞争力取决于能力,能力又取决于资源,信息就是一种资源。所以,只要本土公司可以获得和4A公司一样的信息资源,自然大家的水平就会差不多。(这里说句题外话,中广人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大家有效提高个人竞争力)

我们和4A多次交手,结果多次胜出,以蓝带啤酒包装为例,电扬做得很差,结果我们的作品一拿出去,客户原来的怀疑的目光立刻,变成了尊敬。

3.关于广州广告公司的薪资情况(中型以上的广告公司)客户部

客户总监

8000-12000 客户经理

5000-6000 AE

2000-3000 设计部

设计总监

8000-10000 美术指导

4000-6000 设计师

3000-4000 制作

1500-2500 媒介部

媒介总监

5000--8000 媒介经理

3000-45000 4.关于国际4A和本土4A

国际4A在上海和北京占据强势地位,收费奇高无比,他们的眼中只有国际品牌象-P&G,Cocacola;一般月费在15-50万之间。

广州给本土公司留下很多想象空间,国际4A在广州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到处是广州本土广告公司的作品。

可惜的是广州本土公司只是以单项见长,综合素质不高,象设计以点线面,东方至力为尊,策划以蓝创、平成为佳,影视以九易为代表。

所以经常出现两家以上广告公司联手服务一家客户

省广算是一个综合实力较好的公司,但近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实力的增长,第五季是他们的代表作,可惜张海接任健力宝就换了奥美。同时也要说明省广真的很大,这个国营企业出身的广告公司,内部管理现在有很多问题,在公司的部门叫什么创意局。各个局又相互独立,水平参差不齐。当然省广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称道的,比如省广第一文案夏跃,现在已经是策划总监了。最让人欣赏的是,省广的效益一直不错,工资照常发,奖金多多。

5.广州广告公司中的外籍人士

广州广告公司也有不少从新加坡、台湾和香港过来的,他们的工资高得吓人,有不少人可以达到4-8万/月。但是目前据我所知,这些人的作用主要是对付外企的和没见过世面的民营企业作用不大。

我看过李岱艾的提案会,那个老外执行总经理纯粹是个摆设,一开始说几句,结束说几句,中间都是说中文,他在一旁就只好傻坐着,看样子多半是水土不服还听不太懂中文。

6.广告公司最缺乏的是人

尽管广州的广告人才已经是多如牛毛,但就象一位广告公司的老板说的一样,人多但是人才不多!

我自己的体会是连一个好的AE都很找,一次招AE,面试二三百人,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水平不高又要求很高,是大多数刚毕业和毕业才几年的所谓广告资深人士的状况。

好的设计师真的很难找!现在的设计师太依赖电脑了,离开图库和电脑就没法做设计的人很多。不好意思请原谅我的直接,如果有手绘能力很强并且计算机应用也很强的设计师,那一定会成为广告公司的关键人物。

我的几位兄弟,说实在水平也不错,不是在广州广告赛中获奖,就是国际大奖获奖,但是我觉得他们的手绘能力一般。真正高明的设计师是不依靠图库的,这是我原来公司的一位资深美术指导告诉我的。

他也很难做到,但是我知道他已经是高手了,在很多设计论坛一露面,把作品一亮,崇拜者如云而至。

我在这里还想告诉大家的是,根据我的观察,在广州一般做设计,必备的条件是必须会操作苹果机,必须会Freehand,Photoshop这两种最基本的设计软件。会3D-Max的人不多,做得好人更加少,但是我认为3D设计+AutoCAD工程设计的前景很好,也就是做立体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不仅是终端POP、专卖店需要3D设计,产品包装也需要用3D设计。

如果你是3D高手,就不怕在广州找不到工作。

7.关于客户管理的问题

在广州的广告公司特别注重对客户关系的控制,没办法,所以才有客户总监和策划总监的分工,客户总监掌握客情关系,策划总监掌握专业方向。

没有回扣没有送礼,再好的客户也容易流失。

关系第一,这是我到广州学会的第一件事

在一次和省广的比稿中,一家做煤气的公司CI项目,我们的专业能力和提案稿以绝对优势胜出,省广也知道,但最后扣点多的省广拿走项目,老板易见小鬼难缠,80万的项目要20万扣点。

省广后来从我原来的公司挖走了一名设计师去做美术指导,以加强他们设计能力。

8.广告界中的名人

广州的广告界中有许多名人在全国广告界中名号响亮

比如当年新境界广告公司就出了很多位设计大师

新境界就是当年设计太阳神CI的那家在全国闻名的广告公司

很可惜后来四分五裂

现在新境界已经名不符实了

李耀杰先生就是当年新境界的设计总监之一

他设计的建设银行,青岛啤酒,喜之郎,科龙的CI系统都曾轰动一时

他在1998年开创了点线面广告公司

他的学生之一开创东方至立广告公司

点线面和东方至立两家可以代表广州最顶尖的设计水准

点线面设计的蓝月亮洗手液是洗涤用品中最经典的包装设计之一

9.关于叶茂中

对于广告界中的名人

我的态度是尊敬他们,超越他们

因为在我和各种各样的名人打交道中

终于发现原来崔永元说得真好

不过如此,不过如此

叶先生在圈外的名气很大

在圈子里却名气一般

不客气地说,广州的公司没有几个人把他放在眼里

叶先生喜欢大手笔

如果没有上千万的广告预算

叶先生是不感兴趣的

其实他也不能算什么品牌专家,营销专家 对叶先生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比较有思想的创意专家

叶先生逸事之一

据我原来服务过的客户

号称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的中国劲酒

向我介绍过叶先生的逸事

有一天叶先生

突然如神兵天将从天上降临

到了劲酒公司

称自己有一个伟大的创意

如果劲酒不接受

他就走着回武汉

没办法劲酒出价5000元买了创意

叶先生这才离开

我很佩服叶先生的勇气

但是海王金樽的创意真的很一般

10.和奥美过招

奥美一直是很多广告人的偶像

包括我在内

庄淑芬大姐写的真好

奥美的观点已经是广告书籍的经典

真可惜的是21世纪报道出了

一篇关于奥美失败案例调查

让奥美的声誉每况日下

没想到我广州没有一年

就迎来和奥美正面过招的机会

这次是强大的上海奥美

不是无能的广州奥美

面对奥美

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的把握

学习的心态多于比稿的心态

不料拿到资料一看

我大吃一惊,奥美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东西

太不象奥美了,奥美九阴真经所向无敌

怎么出了这么多臭招

客户可是世界500强之一啊

奥美以往的设计作品

不仅画面缺乏美感

而且广告语也非常缺乏杀伤力

“让你的家人远离汽车尾气的伤害” 我马上找到了自信心

要知道在中国

绿色,环保对中国人是没有任何影响力

中国人只关心自己的东西 买了车只注重自己的发动机

而不是排出有毒的尾气

找到要点做提案就很简单了

真可惜当时不时我去提案的因为有事在外面

果然

我们顺利地通过了

我在外地听到这一消息

不管项目额有多大

但至少说明一点

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

11.关于电通的传说

电通的鬼才10则,天下闻名

尽管电通进入中国以内

发展并不是太顺利

2002年之前听说赢利都是做出来

但是日本人挺可怕

对日本的民族是另外一回事

我对日本的观点是

只要是好的,值得学习的我们都应该学习

我刚进广告圈的时候

前辈就跟我们说了很多电通的事迹

电通的观察力

问题一:同一时间出厂的两个355ml可乐易拉罐有什么不同?

问题问出来后,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

问题二:中国报纸上所刊登的平均气温是怎么算出来的?

同样的,问题问出来后,也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

日本来的总监慢条斯理地告诉大家

电通人需要训练观察力、洞察力

两个可乐罐不同之处在于拉环的位置不同

平均气温的计算是早上12点和下午12点的气温相加除以2计算而来

这就是日本人可怕的地方

他们做事竟然细心到这种地步

所以就有电通人做卫生巾项目,男孩也会戴上卫生巾来体验使用后的感受

4A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步

蓝色创意广告也是这样的观点

12.广州广告业的生态状况

这几天在广州跟一个广告片

和一位专业从事影视广告制作的广告公司老板谈论广州的广告业近况

黑马广告原是不错的一家本土4A

但目前和大多数广告公司一样面临人才流失,水平下降的问题

我觉得最近他们关于抗非典的公益广告创意真的很一般 黑马的Boss张小平有点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先生现存估计主要依靠在中华广告网发发牢骚

谈些奇谈怪论打发日光了

平成的口碑挺好

老板吴晓波有一定的领导魅力

平成的影视制作能力也很强

喜之郎,波导有几支CF还做得不错

九易广告的影视制作能力一流水准

他们的中移动形象广告得过国际大奖

当然我认为得奖的两部片销售力不强

蓝色创意有广州广告人黄埔军校之称

能从蓝创的地狱熬一年出来

身价看涨

当然这几年大换血新来的高层克扣军饷

影响蓝创的发展

蓝创目前的业务集中于房地产

难见有什么优秀作品面世

蓝色火焰水平起伏不定

蓝火分出一帮人开了喜马拉雅广告

接了创维的几个单

但也是平淡如水

现在同业的声誉日落西山

13.朱海松的故事

朱海松就是一个名人

朱总监自从麦肯出来

到了英扬传奇后风光无比

以一本《麦肯的方法》弄出很高的知名度后

又在走叶茂中的老套路

开始乱出书

其实看看麦肯的方法就知道

朱总的水平其实很一般

很多提案都是生搬硬套麦肯的国外方法

肯定水土不服了

当然朱总监比叶先生的水平还是差点

叶先生好歹著书主要是自己撰写

朱先生呢

主要是挂名帮别人出书

顺便自己混个脸熟

现在也算是一个广告名人了

我的看法,朱总很象一个人

就是当年的吴士宏

14.4A,什么是4A

4A全称:美国广告代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该协会是上世纪初由美国各大著名广告公司所协商成立的组织,成员包括:Ogilvy&Mather(奥美),J.WalterThompson(智威汤逊,JWT),McCann(麦肯),Leo Burnett(李奥贝纳),DDBO(天联)等等著名广告公司。该组织的最主要协议就是关于收取客户媒体费用的约定(17.65%),以避免以AC恶意竞争,此后各广告公司都将精力集中在非凡的创意和高超的客户服务中,从而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美妙的广告创意。从而4A也成为众多广告公司争相希望加入的组织。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4A成员们渐渐的进入到华人世界里,从台湾、香港一直来到中国大陆。由于国内的尚未允许外商独资广告公司的存在,所以4A公司往往与国内公司合资成立合资广告公司,比如盛世长城(Saatchi&Saatchi与长城),智威汤逊中乔(J.WalterThompson与中乔)等等。

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国际广告公司也纷至沓来。当时,国内的广告业尚未发展,4A公司凭借着国际客户的声誉以及大胆而精妙的创意、精彩的导演和拍摄树立了其在国内广告界的名声,国内广告界渐渐了解了4A公司,4A公司便成为代理国际品牌广告代理公司的代名词了。

那些并不是4A成员的国际广告公司也被列为4A之列,比如Dentsu(电通,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业务量甚至超出了许多4A公司),博报堂等等。由于广告公司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大多数的广告人都有多家4A公司的背景。

所以一般我们所说的4A是指国际性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如奥美、智威汤逊、精信、麦肯、电通、电扬、BBDO、李岱艾等。

有关国际4A的传言……

奥美:臭的才是真的美!广州奥美没有客户总监、没有创意总监日子很长,很久!

麦肯:品牌印迹经常失效!麦肯自从朱海松出了书以后,失败的案例就象恶梦一样连绵不断。

电扬:也经常失手!

电通:好象还没有赢利过。^_^

精信:状态一直不太好,除了康师傅的任贤齐的冰红茶TVC还有圈有点外,其他的真的一般化。(任贤齐版TVC被健力宝的“没料不要耍酷”TVC一棍打死,引发了健力宝与康师傅在成都、广州等地多处销售人员火拼)智威汤逊:广州分公司一直要降为办事处!

盛世长城:还象点样子!4A能在广州还有点声誉的话,就只能靠盛世了!

总之,名气较大,经常名不符实,这往往是本土企业交了上百万的学费得到的血的教训!

中国广告业有一个令本土广告人自豪的4A组织,那是在广州。广州4A全称是“广州市综合性代理公司协会”。广州一些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自发组织成为本土4A公司。本土4A公司代表是省广、黑马、平成、蓝色创意,合众、协作、致诚、千里马等。

15.有关广州4A的传言……

是不是“广州4A”成员,其实并不重要;

在不在“广州4A”旗下的公司打工,当然也不重要。

不少非“广州4A”的广告公司,活得比别人滋润很多,也做出了不少让“广州4A”的成员们自惭形秽的好东东;

不少“广州4A”的会员单位,却几乎年年在破产边缘挣扎……

蓝色创意:任何人1800元的起薪.唐都: 广告公司三个代表的典型:低薪、辛苦、没策略!

平成:任何时间打电话去,好象都有人在!以节假日加班为无尚光荣之事。

16.麦肯的故事

麦肯是一家有上百年的美国4A广告公司。

在以往从书籍和杂志了解的信息中,麦肯仿佛给人一种实力强大非常成功的广告元老的感觉。

不可否认麦肯的历史出过不少精彩的案例。《百年麦肯》一书还是不错的,就是太贵。

麦肯也曾是可口可乐的代理,做过可乐中国娃娃的贺岁广告。

也许是“距离产生美”的原因,离麦肯的距离越近也让我失望。

因为最早对媒介策划的功力不足,我们请过麦肯帮做媒介策略,遗憾的是没有通过。

接着朱海松的名著《麦肯的方法》出版后,再次让我降低了对它的敬仰。

说实话,我不是想说哪家4A或本土4A的什么坏话,因为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我的目的出于如果它们做得不好,可以作为同行的借鉴而已。而且有一种迷信4A的风气应该破除,本土的广告人应该更加自信。

不然客户都找4A,本土广告公司还吃什么?

所以我才斗胆揭别人的短,一旦说错什么,大家海涵海涵。

实话实说的是,麦肯今年的口碑的确不好,灵丹草的新品上市没有成功,影响很不好。

最新消息是麦肯今年的新客户舒蕾洗发水,因客户投诉麦肯在公关策划、促销策划、广告创意等诸多服务不到位之原因,已经被客户通知单方解除合约。据说这是一个月服务费在20万以上的不小的项目。

麦肯这回又输给了代理宝洁的盛世长城,还好有长城,否则4A的声誉真是受影响,但愿长城不倒下。

这个消息算是给各位一个提醒,不好好做,再出名的4A客户也不认你。

麦肯分出的媒介部---优势麦肯媒体,总经理是大名鼎鼎的陈俊良。

我前不久刚拜读过麦肯的给客户的媒介策略提案,这份提案也花了麦肯不少心血,有100多页,但结果是客户自己做了媒介策略,麦肯的意见只做参考,更可怜的是麦肯连媒介购买连没弄到。

还好,还好,我们还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努力,尽快树立本土广告公司的旗帜。

17.怡冠的故事

广东曾经出过一件在业内很轰动一时的事情

就是怡冠的营销管理层集体辞职

8月份的赢周刊还登过对原怡冠的营销副总经理管先生的专访

说什么英雄无用武之地等

怡冠大家或多或少会知道一些吧? 就是世界杯期间请米卢做过广告的饮料

现在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当然有时候还冒出来一些TVC“有些时候要喝怡冠” 什么时候才喝?说不清楚?很一般的广告

管先生曾经是我的客户

一说起往事就一副壮志未死身先死的样子

说实话,我和很多广告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我是做销售出身的我在宝洁,可乐,健力宝,康师傅圈子还认识一些人

阿管先生曾经召集了一大批外资市场营销精英如宝洁的品牌经理

(顺便说一下,宝洁的品牌经理抢钱还是很厉害,请出来做一天培训要20,000-30,000)但说话,阿管先生水平就一般,就靠着在乐百氏和其他一些有名气的大公司工作经历

盛气凌人的样子很让人受不了

以为世界没有他就转不了

我今天说管先生的故事的目的: 就是告诉大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外资企业做过又怎么样? 市场没有搞上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英雄.管先生手下的一名市场部经理更是厉害,我在海尔,百事可乐做过,你们广告公司没有什么可以蒙我的!我的回答是:先生,海尔的营销其实做的很烂,海尔经常欠广告公司的钱,海尔不是靠广告,营销出名

海尔是靠服务出名,为什么?因为海尔的质量很差,需要有很多人来维修,所以不要用海尔来压我.我是“吓大毕业”的,什么叫吓大,就是被别人吓着长大,哈哈!

百事可乐也没什么了不起,你只不过是百事可乐的装瓶厂,又不是百事中国公司,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装瓶厂侍遇一般,水平不高,因为它们主要是执行,不用思考

可乐中国,百事中国早就把策略做好了, 事实就是这样,OK!

客户不是永远都是对的,这句话应该写在AE的服务手册里,广告公司也要尊严.18.关于比稿

比稿,是每一个广告人都感到痛苦的事情之一

当然在比稿中胜出,那种快乐的感觉是非常好的。也有人说比稿是广告人最容易感到被客户欺侮的时候

最可恶的是有些居心不良的客户经常利用这种比稿的方法还窃取你的智慧

好一点的大公司会象征给一点比稿费比如5000-20,000元不等

还会提供免费的住宿、交通费和招待吃饭

但是更多的公司什么都不想给

很多广告人都曾经说过比稿的时候就象被剥光衣服站在那里任人宰割

于是就有被客户Violate的流行说法

更惨的是完了还不给钱

怎么办?怎么办?

在可口可乐的营销管理制度中有这样的规定

广告代理一般要邀请3家以上的公司参加比稿

宝洁也实施策略集中,创意分散的策略

也就是说广告创意需要比稿

这是广告人必须面临的现实

比稿的游戏规则引发了很多广告老大难问题

因为比稿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很多广告公司比稿胜出,拿到代理权,就开始将主力人员转移参加另一个比稿提案

在这样的情形下自然是跟进的服务质量开始下降很多

结果就是往往合作1-2年就要Say Goodbye 当然各位可能很少遇到我以前的经历

因为我曾服务过的广告公司在当地非常强势,非常有影响力

甚至当地政府机构居然出现过在会议记录中“指定××公司为项目代理” 每天都有很多客户找上门要求服务

我当时负责新客户洽谈的时候

大部分的时候因为客户出不起价钱

我就非常礼貌地对他们说:抱歉,我们现在很忙,我给你推荐其他公司为你服务。

我服务过的两家广告公司都有一个特点

一般情况下不参加比稿

这种情况自然免不了要牺牲很多机会

但是只要你的公司影响力和实力足够支撑的话

这反而成了你的优点

人性的弱点就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蓝带啤酒当时找我们做包装时

第一句话就是说3天拿出设计方案参加比稿

我的回答:Sorry,我们不参加比稿,这是我们的原则

客户非常地惊诧,连问二次是不是真的

结果当时蓝带立刻就表示这样不行,一定要参加比稿。

我坚定地回答不行。

一个星期后蓝带主动约我们到企业面谈,双方相谈甚欢。

再也没有谈比稿的事,价格谈判也顺利。

接下来就是二个星期我们签订了合作合同

后来蓝带的品牌经理说你们很嚣张,但是我们很欣赏。

蓝带还告诉我们真没想到你们对啤酒行业这样了解

(这就是我原来的经历带来的财富,为我在谈判创造了很好条件。)蓝带还告诉我们原来他们很多的代理商电扬、致诚(广州4A)缺乏对行业的了解

要做一个POP,居然还不知道尺寸是多少,结果是蓝带品牌经理到卖场偷了一个给他们做参考。

这个事情会引发一个问题,就是平面设计和三维设计的结合,设计的问题我们留待以后再讨论。

19.营销专家魏庆成功史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所谓的专家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参考

魏庆先生在中国营销传播网开有专栏

而且经常在销售与市场发表文章

魏先生在康师傅做过品牌经理

又在可口可乐做过销售经理

后来从健力宝市场部离开以后

自己开了一家“动作到理念”营销咨询公司

据说魏先生是华龙方便面渠道整合专家顾问

魏先生在山东一带的影响力非常了得

这当然罗,用可口可乐这么先进的管理观念去对付乡镇企业

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魏先生的成功得力于他的勤奋和努力

但是他有很多局限性

说白了,他只会做一些具体操作的事宜

并没有什么创意的思想

或者说就是把从康师傅和可乐学来的东西抄一抄、改一改

然后就发表了再加上他和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关系较好

结果文章多了自然就成名了

现在风光地不得了

注意,这就是很多专家成功的秘决所在!曾经在一些大的外资企业呆过

因为接受过一些系统培训,然后再加上个人勤奋努力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的就是要经常在网络上、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这样一来二去就出名,出名了以后自然身价看涨

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不能说没有本事,但是我只是希望大家能看清楚一点

专家并不神秘,只要各位努力

比如说在中广人网站多表原创贴子

说不定一不小心哪天就成了××专家

20.中国亚品牌之父--翁向东其人其事

翁先生以一本《本土品牌策略》一书蜚名国内

今年又接了中国石化、夏新手机等超过百万项目

其中中国石化项目更是高达400万之多

一时风光无比

翁先生同样也是中国营销传播网的专栏作家

写了大量的关于品牌的论著

在上海开了一家咨询公司 舍得酒就是他的杰作

翁先生是从乐百氏做销售出身

后来自己出来打拼

在沉寂多年忍受多年的寂寞后

堪称寂寞高手,终于被他找到机会出招

号称中国营销界泰斗的屈云波先生提出一个观点

认为品牌的高中低档之分

翁先生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与屈云波先生展开论辨

结果一骂成名,一举成为中国亚品牌之父

翁先生的观点是品牌只有个性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现在其实翁先生最头痛的是,牛吹出去了,没有人做事

找不到合适的人,老人家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现在翁先生都愁死了

红桃K的人当然要!!用翁先生的话用“本土品牌实战性强” 各位有兴趣可以找翁先生一谈

但是翁先生的规矩是和他谈话要收钱的天知道他有什么高深理论你可能听不懂

21.我所尊敬的两个人之一---高峻

高峻--梅高中国集团董事长

中国广告节常任评委

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第一个获得国际性广告大奖的传奇式人物

高董是真有本事的人,是真的英雄!

高董从桂林起家,1989年创立桂林梅高广告公司

1995年在北京,上海,沈阳,桂林等四家开设四个公司,组成梅高集团

服务过海信电器,苏泊尔,佳通轮胎,三金药业,天和药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梅高的神话之一

1989年开始服务的漓泉啤酒客户

虽然漓泉啤酒2002被燕京啤酒收购

但是目前仍是梅高的客户

创造中国广告界中的绝无仅有的服务年限最长的奇迹--15年

要知道一般广告公司服务到3年以上已经很难得,更不要说上5年了

梅高的神话之二

2001年李奥贝纳上海公司总经理拜访上海梅高

本想是找一个本土合作伙伴以减轻自身的压力

结果走到上海梅高办公室一看,乖乖!这么大!要知道梅高在上海嘉里中心一年的房租超过300万

LEO的总经理开玩笑和高董说:看来我找错地方了,应该是你们找我做二级代理才对

梅高神话之三

2001年中国最大广告客户--中国移动通信总公司

注意:中国最大的广告客户不是宝洁公司,而是中国移动

因为宝洁一年的广告投放总量不过10亿左右,而中国移动的广告投放量在24亿以上

正是因为中国移动太大了,没有一家广告公司能接下来这么大的单

当时北京的经济学家温元凯曾经出面组织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精英团队 试图为中国移动提供全面代理服务

成员包括叶茂中,朱玉童,孔繁任等人

(顺便说一下,孔繁任是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的主编,理论性太强,实践能力一般)而是高董被推举为精英团队的队长

虽然最后因各路诸雄想法太多,最终未能成功

但是这证明高董的影响力

我引用一个人的话来做对高董评述的结束语

北京昌荣广告公司的党总说过: 高董让他走上专业化的道路.22.我所尊敬的两个人之二—刘永炬

刘先生原来是北京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能做到可乐的市场部经理一般都很厉害

刘先生应该是可乐市场部经理比较顶尖的一个

刘先生写得书早期有《市场生动化》、《媒体组合》等

我坦白地说刘先生理论不强,实践性很强,这可能与他个人表述能力有关

早期他的作品不太好看懂

中后期作品《推广》、《渠道》、《检讨营销》等就开始成熟了

为什么他写的东西不太好看懂?

因为刘先生的职业道德很好

不象前面我们讲的魏庆把可乐的东西全都搬出来

刘先生怕泄露可乐的机密

所以一再删减,再加上文字表达不是很理想,就变得比较难懂了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需要读者需要有一定的销售经验或市场经验

这并不代表他的水平不高

我举刘先生的例子是告诉大家

尤其是喜欢从事营销策划方面的同仁

一定要看刘先生写的书

坦白地说

现在书店里的书很少有几本能看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出名而出书的所以乱七八糟的非常混乱

我提醒大家不要乱看书

有一个人的书坚决不要买

这个人也是号称十大策划专家---陈放

陈放的水平臭不可闻

现在中国就是这个样子

有水平的人出书不多,没水平的人乱出书

陈放就是这个样子,看见他的书我都想吐了,写得是什么呀?全是垃圾!!

陈放的书=牛皮+莫名其妙+东拼西抄的理论

陈放很象那个至今还关在武汉看守所的牟其中—一个大骗子

23.广告服务价格的定价

广告服务如何定价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

一个VI到底要收多少钱?(neology可以会比较有经验,看看他卖的资料就知道了)一个包装又要收多少钱?

全面代理是按月费收还是要和销售额挂钩? 太多太多的问题

凭什么朗涛做一个VI要300-500万

(朗涛,全世界最知名的设计公司,LG的VI就是它们的代表作)而广州的广告公司8000元就可以做一套

当然更便宜是找广州美院在校生3000元做一套

而广州4A之一的东一广告老总玩了个花招用30万找朗涛做了名片

最绝的是东一居然没有LOGO给朗涛,没办法朗涛只好给东一做了个LOGO 这可能是朗涛这几年做到最便宜的一个Logo了

这里有些参考价格给大家供参考(广州中型以上广告公司)包装设计

3000-30,000元不等

画册设计

1,000--20,000元/P

VI设计

60,000--1,000,000元/套(MI,BI部分另收)

全面代理

60,000-500,000元/月 不等(汽车行业的全面代理费较高,一般在200,000元/月以上),如电通收广西两面针的2003年的代理费就高达500万,做实话,做得很一般,两面针得不偿失。

媒介代理

按媒介投放额百分比收取(策略服务 0-10%, 购买服务 0-15%)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定价范围呢?

这里面要确定一家广告公司的最大成本在哪里?

一般来说广告公司的成本无非是三大块: 人力成本, 差旅成本, 公关成本

差旅成本根据这家广告公司服务的客户远近而定,比如广州公司服务湖北客户肯定差旅成本要高(我们常用的控制这种成本方法是设法让客户承担这部分差旅成本)

公关成本可以是广告公司最见不得人的黑暗角落,控制能力掌握在老板的手上

(广州**都公司当时给中国电信的回扣是用汽车,住房来做标准的)由于差旅成本,公关成本的不可控制性

因此人力成本就是衡量服务价格的关键

比如做一个海报,需要一名文案,一名美术指导,在3天之内交稿完成.成本=(文案的日成本 100元/天 +美术指导的日成本 200元/天 + 分摊的管理成本(水电费,办公用品等)300元/天)*3天 =1800元

海报的设计报价=1800+1800*100%=3600元以上

(收到1800元就保本, 2000元就羸利200元)大公司再加上一些品牌价值,如奥美会加上10,000元的成本,因为它是奥美,就这么简单.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提意见..24.进入广告公司难么?

原奥美最著名的文案之一也是高中毕业

广州4A成员--唐都广告公司的老总吴扬文也是高中毕业

进入广告公司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Clounds有一个观点我赞同

就是广告公司中的人的因素很重要

现在聪明的客户是跟着人走的

厉害的客户总监和创意总监到了哪家公司

客户也就跟着到了哪家公司

比如原来广州新境界的设计总监李耀杰

自己办了个广州点线面广告公司

喜之郎的老总李勇军就跟到了点线面

新境界就从此失去了喜之郎

25.什么是策划? 策划就找到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问题:从武汉到北京出差,最好选择哪种交通方式?

我们可能有四个选择:走路、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如果现在的限制条件是:我有足够的钱,但时间紧张。

那么策划的结果就是--坐飞机。

如果现在的限制条件改变为:我是一个徒步旅游爱好者,我没有很多的钱,我有很多时间,我愿意走路,体验一路上的风情。

那么策划的结果就是--走路,那怕用一年的时间。

------------------策划到底是干什么?

-----------------

一般来说,策划主要讲的是品牌策划、营销策划。

营销策划里面又分为产品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等。

最常见的就是品牌策划、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促销策划。

一般策划行业里面:不到28岁不轻易谈策划。

品牌策划内容:品牌定位、品牌个性、目标消费者、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等

营销策划内容:市场分析、竞争者分析、消费者分析、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传播策略

广告策划内容:广告目标,广告定位,广告核心策略,广告主张、广告阶段,广告形式组合,广告预算

促销策划:促销目标,促销策略,促销区域和时间,促销方式,促销预算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策划?

从一些大的广告公司出来的人:这样的人一般在北京、上海、广州

最厉害的是从大型合资企业市场部出来的,一般这样的人喜欢自己干,要求也很高,比如宝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康师傅和统一也会有一些人出来搞策划,但一般水平不高。

策划人员的待遇从年薪1万到100万不等,一般在5-6万居多,厉害一点是7-8万,高级一点就到10万以上。

还有一些是高校出来的教师,但是学术味太重。

26.我们应该看什么样的书? 应该看什么样的书? 最关键是看一些有用的书!

有关必读的书目网上到处都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现在有几种书大家不要看

一类是所谓的专家出的书,象上面我提到过的陈放

还有一类书是一些高校水平一般的老师出的书

这种书他们是为了评职称而出的书

这种教育体制害死人

说实话,高校里的广告学、营销学博导都只会讲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曾经有一名非常年轻的博导郭国庆

他是怎么出名的??

北大、清大、人大的老师一般外语比较好

所以经常找一些外国文章自己翻译好后,抄一抄,改一改

然后拿出来发表就成原创了,这样子就出名了

郭教授有时做得很过份

我看过一篇采访他的专访,好象谈什么营销的基本观念

结果你猜怎么着?

郭先生的讲话居然全是照抄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原著 我当时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找出科特勒的原书求证,真的一个字不差!!!!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博导的真面目

难怪高校现在要整顿学术腐败

一般来说,台湾出的一些广告方面书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叶先生的书看过一二本就可以了

叶先生写书水平还不错,但是看多了也就是那个样子,呵呵

至此, 本人的一些体会暂时告一段落,【我在广州当策划总监的日子】暂时不会发新的贴子了.正如前面所说的, 本人已经转入一个新的领域, 媒介管理方面,欢迎大家有空访问【媒介大本营】,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那里和我探讨媒介运作心得

有关本人的实战案例,请访问以下链接查询, /cgi-bin/topic.cgi?forum=70&topic=53&show=0 谢谢大家的支持, 再见!!

下载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事驾驶职业几年来的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事出租驾驶工作的自我鉴定

    给大家分享一篇一名从事出租驾驶工作的自我鉴定。 本人于xxxx年xx月进入xxx公司从事出租驾驶工作至今。在将近五年的工作时间里,本人能虚心学习,服从领导和组织的安排,工作上积......

    电子商务职业从事职业2范文大全

    (一)技术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1、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工作。2、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

    从事秘书工作的一些体会

    从事秘书工作的一些体会 在县政府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已近一年,理论上实在不敢说有什么见解,只是从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实践中,有一些肤浅的思考和体会。我认为坚持学习,注重细节,......

    从事编辑工作的体会范文合集

    XX年,有成功也有失落,有成长更有不足。这一年,公司办公地址经常变换,规章制度时常变动,人员流动有些频繁。一时间,部门内不时有些人心思动的味道,于是经常有些离职员工的活会被转嫁......

    我从事CRA的一点体会

    我从事CRA的一点体会[转] 一年前我已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年,考了中级职称后改的行。个中原因主要感到从事医生使我顾家太少,尽管我很热爱这份工作。 医生是个造福后代的职业,自......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几点体会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几点体会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同志,是机关文秘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工作性质和特征,就是通过做好文字工作,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服务作用。••••平......

    从事设计工作的体会

    从事设计的体会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设计人员的阅历和经验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

    从事调研信息工作体会

    调研信息工作不像有些业务工作那样引人关注,但却是整个机关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我于10月开始从事调研信息工作,至今快两年了。作为一名基层调研信息工作者,说起调研信息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