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心得体会
《“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观后感
时钟定格在2012年8月29日22时05分。这一刻,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时刻,是济源市永载史册的时刻。由河南电视台录制的大型时评栏目《建设中原经济区 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在这一刻通过卫星频道向全国乃自全球隆重播出了。观后,令人欣喜、促人回味、催人奋进。
围绕这一课题,为了实现济源城乡一体化、为了济源在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为了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中当好先行、为了济源的山更青,水更蓝,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济源市历届领导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拼搏奋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蓝图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干!实干!大干!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个中的艰辛、付出、欢乐、幸福,只有身在其中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知道,只有牵头在先、落实在前的各个局委、镇办的干部知道,只有为此而付出的全市人民知道。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济源市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
从1988年县改县级市开始,济源就踏上了一条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的艰辛之路。一路走来,风云变幻,回望历程,弹指一挥间。有经验、有教训、更有累累硕果,在探 索中前行、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由县向县级市、省辖市的体制跨越;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这些字字珠玑、如数家珍的成果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和真诚付出,是我们济源人为之骄傲的历史名片。
在《“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中市委书记何雄和市长王宇燕的访谈即高瞻远瞩、意识超前,又切合实际、勇于实践,并创新性前行,把济源的今天,明天表达、描述地淋漓尽致。始终围绕强市富民战略,突出城乡一体这一发展主题,贯穿持续,着力提升,凸显重干,以“主动改革,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创先争优”为引领,通过 对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等六个方面的思路、布局、做法和深入解读,全面展示了济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求进、力求先行、创新创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下面我就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展示在这里,以使大家深化理解、共同学习、付诸行动,把济源建设的更加美好。
规划布局一体化:全域济源三规合一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三规合一”的 指导思想,以全域城市的理念规划城市发展,确立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建好“1”个中心城区、开发“3”个复合型组团(城区周边4个镇和3个产业集聚区相融合)、打造“3”个重点镇的“1133”总体发展规划。今年,在高标准完成“1133”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全市528个村(居)规划为42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编制了新型农村社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规划,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复合型组团—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主格局,布局优化、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一体化:同质同向幸福城乡
大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目前,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全市、联通外界的30分钟交通圈,燃气、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供热覆盖率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51.4%,形成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实现了农村用电、广播通讯、有线电视、宽带“户户通”。今年以来,按照先行建设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六通五化两集中”和“1+1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原则,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统筹发展
着力把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功能完善、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转移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玉川、虎岭、高新技术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工业经济比重占到全市的70%以上,富士康、伊利、特步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吸纳劳动力超过6万人。重点围绕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养殖五大支柱产业,打造产业核心区、生态集聚区、农业高效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以两位数增长。编制了《济源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0.5%,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一体化:精品宜居山水相依
围绕打造精品宜居城市的目标,按照“显山、露水、见林”的生态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十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五小”综合治理等。同时,沿山、沿水、沿路建设生态廊道,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的林木覆盖率达到52.24%,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达到40.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6平方米,全市90%的村(居)达到了绿树环绕、树木围村的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在河南省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覆盖服务均等
优化学校布局,推动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市区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小学和幼儿园向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推动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率先在全省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实现了医保、低保、养老保障的全覆盖。医保实现了“六统一”:统一参保范围、缴费标准、财政补助、医保待遇、用药目录、社会保障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均衡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市级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联系的医疗集团,实施全民健康档案工程,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大健康城项目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健身养生中心建设进度,着力提供集医疗、保健、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
要素配置一体化:平台延展要素同权
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左右,用于土地流转奖励,全面推动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83.9%,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个,培育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16个,直接带动了5万余户农民发展致富,全市职业化农民达到4万余名。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社区,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城乡居民就业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无差别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全省最高标准就业补贴,全面提高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小农水工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对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颁发了《集体土地房产证》 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二篇: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孟耀伟
2012年5月24号下午,按照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的组织,参加了《‚十八谈‛映像版〃许昌篇》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深刻认识到了许昌的独特城市魅力,通过许昌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许昌的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视频当中朴实无华并洋溢着幸福喜悦面孔的农民更是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以独特的三国文化文明全国。《‚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开篇的一个短篇用精炼的五个一概括了许昌的城市特色……
这里有世上最贵的‚一把泥‛,最重的‚一粒石子儿‛,最精美的‚一缕头发‛,最繁茂的‚一束花‛和最知名的‚一片叶‛。
这把泥,凭借神来之火,铸就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千古绝唱;
这粒石子儿,本微不足道,在这里却被凝练成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基地;
这缕头发,轻舞飞扬,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发,走进五大洲四大洋的假发市场;
这束花,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让这里独享‚中国花木之都‛的盛誉;
这片叶,曾受到伟人的称赞,今天,这里的烟草工业更是蜚声海
内。
……,……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通过电视访谈的形式介绍了许昌在破解城镇化滞后难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把一个着力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许昌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也是《‚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的重要一部分,被市委书记李亚称为新型城镇化的‚大头和重头‛。看着节目中鄢陵县陈化店镇名义社区的美好生活,很多农民群众都十分羡慕。许昌县五女店镇后陈村村民陈保运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后陈村被划入了苗店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已开工建设。但看完节目后,他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他说:‚看着名义社区建得那么好,我也想着俺们这儿早点建好,早点搬进去,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大家的愿望就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奋斗,共同期待。‛市委书记李亚在节目最后的话语铿锵有力。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的学习让人非常振奋,从中不仅看到了许昌发展的前景,看到了许昌发展的潜力、活力和魅力,而且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解决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正确战略决策。
在新的历史发展挑战和机遇之下,许昌已经在几个方面做好新的发展准备。许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非常好;许昌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的举措非常好;许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非常好;许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好。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体现了‘三化’协调发展这个灵魂。总之,《‚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展示了近年来许昌‚三化‛协调发展的成效和活力,反映了民声、民愿,坚定了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化‛协调关系着下一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没有后劲,能不能可持续,‚三化‛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思路很清晰,途径很实际,我对建设美好许昌充满信心。
第三篇: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和谐发展谱新篇心得体会
河南日报自4月21日起,在一版重要位置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
辖市的文章,统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十八谈”。这
是暨《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何平九论”又一重要论
述,“十八谈”谈明了问题、探索了方向、反映了心声、推动了工作,我们更应该对它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5月3日河南日报刊登了“十八谈”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和何平短评《成事唯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对这两篇文章认
真学习,文章认为“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提出,“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文章总
结,“求经济规律为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为真,为民惠
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为真,为民发展是真谛”。通过文章的学习,我的观念得到转变,意识进一步提升,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
基层的工作人员,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与群众走得最近、让群众觉得
最亲,更应该把“求真”铭记在心,才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真真
切切为群众服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真理、探真义、找真经。
一、在理论学习上求真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平时的工
作中,我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解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及时理解各项新理论、新政策,并向村两委、群众讲解,让政策理论
真正得到落实。
二、在为群众服务上求真
在为群众服务上,我本着“用真心换真情”的工作理念,时刻用温总理的那句“群众之事无小事”提醒自己,在村中群众向自己反应的问题耐心解释,自己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村、乡请求帮助及时进行解决。在师庄村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农业园区的派工问题,部分群众感觉不公平,我给大家解释的同时,及时向村两委、开发商进行反应,商议合理的用工制度,编排了用工表,群众对此认可,少了争议,干劲更足;对群众提出的创业政策、粮农补贴等问题,真心解释,耐心解答,得到了群众的满意。
三、在工作方式上求真
大学生村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为所服务的村干实事、办好事,在完成乡党委、政府布置的任务的同时,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每天为群众办一件事”的工作计划,打扫大街,整治村容村貌、走访困难农户,确保低保享受、杏树疏果访虫害,确保丰收等,每件事情要真心去做,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篇:十八谈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近日,在市委和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院的全体教师观看了“十八谈”印象版---许昌篇。录像中立意高远、哲理深刻、要求明确。通过观看录像,我的观念得到转变,意识得到提升,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信心百倍,振奋精神,把握导向,奋发有为。
一、搞好教育工作要有精神支柱。人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兴。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了精神就没了支柱。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住的大山。现在许昌正处在跨越崛起的大好时期,做好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增强精神力量,努力为许昌的快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那么,如何提振精神呢?学以立德、学以增智,通过学习增强精神力量。学习可以让人察时知变、奋发进取,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的提升,精神品格的塑造,都离不开学习。共产党人的最高精神追求就在于干事创业、造福于民。实现这种追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时代前进的脉搏,进而做到敢于拼闯、奋发有为,努力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华。所以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必须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
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搞好教育工作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当前,教育工作面临多重考验。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工作打不开局面,事业创不出新路;有的人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谋划,理不清发展思路,提不出发展举措,贻误战机,影响全局;有的人理想信念不牢,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多。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代表鼓舞人,我们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新突破、新气象、新跨越,永远与伟大的时代同行。相信只有我们凝聚精气神,就一定能够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05-26
第五篇: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张 义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我深切得体会到“业兴人和惠民生”这七个字,抓住了当前就业与民生的辩证关系,突出了就业重要性。就业是安国之策、执政之要、兴业之需、惠民之举。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岗位工作,学习好政策法规、做好就业工作,为促进我区乃至全省就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认识到就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课题,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就业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越过这道坎,我们才能显示人力资源的优势,迎接产业转移大潮,强力支撑中原崛起,合力服务发展大局。以促就业保民生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当前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更好的促进中原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就业问题,就业充分,人多就不在是压力,不再是包袱,真正解决好就业,人多就成了资源、成了财富、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如鱼得水、势如破竹。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中原经济的发展建设,首先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立业乐业的康庄大道。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
转移问题和做好城镇劳动力协调、大力建设城乡就业创业。新发展会带来新情况,新阶段面临新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致使俩者并存,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有事没人干。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但单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劳动关系复杂的局面下还要做好就业后维权保障,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机制,有力打击“黑职业”和无良企业“欠薪”“逃薪”。
通过学习我们反躬自问,深刻剖析,促进就业的方法有待提高,就业工作领导方式亟待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渠道进一步完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臵,加大就业工作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艰巨性,提高忧患意识,就业工作不再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要重改革创新,杜绝循规蹈矩的领导方式。破解“人到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我们要认识到加快发展是出路、政策导向是关键、提升能力是前提、创业带动是抓手、完善服务是保障。就业和保障两手抓,拓宽促就业渠道、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做到保障就业、关乎民生、反映民意、连着民心、凝聚民力,为中原经济经济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