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心课心得体会
听《美心课》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有幸听了盘晓红老师的美心课《留住亲情,守住幸福》,盘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盘老师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自我。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
盘老师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 于行。盘老师举了很多实例,让大家观看《华山上的环卫工人》工作的视频、播放歌曲《跪羊图》、《心愿》,让我最为感动的是留守儿童给父母的一封知恩、感恩、报恩的信。
盘晓红老师提出“美心教育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老师如果能够深切体会留守儿童孤独无助和对爱的渴望,对留守儿童有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爱,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在教育留守儿童时效果会更好。在平时的教育活动当中,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静思语》《增广贤文》,给孩子的精神补钙,增强心理免疫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住、娱都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还是没有育人效果。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
盘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盘老师认为,一是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二是给学生的心灵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学会放飞孩子的心灵。
听了盘晓红老师的美心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如她自己说的:不是因为幸福了才笑,而是因为笑了才幸福。
第二篇:美 术 课 心 得 体 会
美 术 课 心 得 体 会
上周到湾李小学听了李晓艺老师的美术课,李老师的课使我感到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急切的想把一些好的做法也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收获。
⒈“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平时听过看过这些观点,但都不如这次听课时感悟的深。李老师课堂上做到了。李老师的课,特别注意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刚开始,为了活跃课题气氛,他让学生先想象家乡美丽的春天,才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尤其是李老师精湛的画工,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⒉及时丰富的评价语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小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肯定,李老师这点做得很好。我们作为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对他们的肯定,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活课堂气氛。
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美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美术,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美术、走进美术,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第三篇:中 小 学 美 术 观 摩 课 心 得
中 小 学 美 术 观 摩 课 心 得
在本月26-28日,学校派我去参加在河南省中小学生美术观摩课,感到非常幸运。有幸和这么多来自教学一线的美术同行专家们畅谈教育与体会,相互交流,感到非常荣幸和快乐。这次听课不同地区的老师共同展示了15节中小学和高中美术课,让我开拓了视野,感受到了他们特有的课堂智慧、魅力与精神。
下面就谈谈这次听课的感受与体会。
一、凸显学习方法,实现师生角色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先一言堂改为“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这在公开课中运用的非常明显。例如:洛阳贾佳老师《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用了大量图片对比,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开封王众老师《秋天的节日——心意卡》运用视频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作业,都达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想象感悟
在15节课中,每位老师都非常注意联系实际,小学课比初中、高中更明显。例:新乡育才小学赵军岭《我设计的自行车》,安阳人民大道小学李艳霞《巧巧手》都是选题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和熟悉的生活事物,创设情景,启发讨论,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回归理性,贴近实际教学
(1)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自课改以来,大大小小听过很多的公开课,包括几年前中南六省的课。这次感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板书又回来了。课改前,老师基本上都有实际的板书。课改初始,公开课上你再也看不见传统的板书,替代的是多媒体投影或是提前准备好的花花哨哨标题,需要时直接贴上去。这次眼前一亮,从第一位老师开始,就很勇敢的进行板书。之所以说勇敢是因为她的字体并不美观,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也使后面的教师增强了不少的信心。油田一中马老师在课前也是提前准备好了板书,和带队老师商榷后也没使用,采用了手体,这是不是一
种预兆呢?
(2)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启迪人
在听课中印象最深的是郑州外国语学校李淼老师《艺术的多元化》。课前我们几个初中老师在一起讨论,这节课并不好讲,艺术多元化的因素有很多,讲不好容易混,脉络不清,学生一头雾水。但听后一致好评,叫人精神一振。首先她采用了一种花朵式的板书,花心是课题——艺术的多元化,各个花瓣是组成的不同因素。这样一个个去讲,脉络很清晰,不容易产生遗漏和混淆。第二,教学活动设计很新颖,提问层层深入很有效。例:同一个班,同一个主题,为什么内容不同?诠释作品不同?面对同一作品,为什么有不同观点?都是一个主题,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找出他们的关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风格异的作品,等等。第三,拓展部分,给人提供新思路。老师找了一些现代科技图片,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注入给艺术新的活力。思考:多元化带来了什么?这既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又和课题紧紧相扣,设计巧妙,大大提高了本节课的品质。
总之,听完这次课后,我感受到这些教师有着清晰地头脑,严谨的教学环节,新颖的教学活动,精心的教学准备,完美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知识,给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可鉴借的思路,指明了一个方向。
听课,是一种学习,但更多的是学会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怎样听课才叫会听?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与做中求解;对于听课老师来说,不应该只是个听众、观众,更应该是个思想参与者、研究者。而作为授课老师,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这是值得我不断探索与改进的问题。教学设计没有唯一的“正版”,只有不断探索的“精彩”。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以上是我此次听课中个人浅薄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第四篇:说 课 稿《悲剧美》
说 课 稿——音乐的悲剧美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学内容:
《音乐的悲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三、教学对象: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从而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3.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五、教学重点:
主要是组织学生探讨作品中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脑平台 钢琴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我采用了课前播放音乐的方法,播放了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这样的设计意图是:
希望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
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第一幅是油画《南京大屠杀》
这整幅油画由 “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整座尸山的背景是奔流滚滚的长江。油画左侧一联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门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老人的身躯,画家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整幅油画震撼人心,一种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导入到同样是表现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悲惨生活的绘画作品《流民图》。
通过一个设问: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
——导入课题: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这两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就让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 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
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
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
而音乐要素方面,可以听出是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教师再将节奏列出,×·×
× -∣ × ×·× ×·× ∣× ×-∣
让学生明白作品通过从容而深沉的音乐特点,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再让学生哼唱级进下行的旋律,体会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那么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都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教师再加以归纳和补充。
如第二层,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而第三层,是歌曲的高潮,让学生反复吟唱:“爹娘啊,爹娘啊”,体会这种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并在全曲的最高音处形成爆发性的高潮。最后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作品呢?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三个片段。
设计意图:因为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
接下来的环节,是拓展表演。
教师在举例其他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等之后,让学生分两组,登台展示课前准备的作品。1组:
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
2组:
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是: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最后是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要点: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教师最后做结束语。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第五篇:音美课教案汇总
音美课教案
歌曲《自由飞翔》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激情地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唱出心中的感觉。
2、能与同学一起以音乐的方式,分享心中的快乐。从中体验“把欢乐带给别人人也是一咱快乐的道理”。
教学设想
始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联,让音乐与人文教育有机相融,创设了:释放开心的情怀,分享开心的乐趣,二个具有层次和递进关系的教学。通过“唱、舞蹈、游戏”等方式。活动过程:
1、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歌曲? 学生:周杰伦的,张韶涵的……
师
:在音乐网上搜索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跟唱》
2、听赏歌曲
歌曲《自由飞翔》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一首通俗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并用手中的乐器和充满活力的舞姿随乐伴奏与表演,这是一种参与性欣赏的教学,它强调在欣赏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及随乐即兴创造与表现的能力。
3、舞蹈与表现
师:随着《自由飞翔》的音乐,表演一段充满活力的舞蹈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生:在音乐中尽情表现自己。
开展“随乐歌唱、随乐伴奏、随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
4、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教师放歌曲(大屏幕)让学生用自制的简单打击乐器如:凳子,身体的部分(嘴)等即兴伴奏的音源。(2)教师准备打击乐器
铃鼓、碰铃、沙锤、双响筒、小鼓、三角铁等。
参与的形式多样:小组集体表演,师生共同表演等。
开展:随乐歌唱、随乐伴奏、随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
总之,只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能够用音乐的表现方式随乐进行表演,以此表达心中的情感就行。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唱歌曲
第二课时:舞蹈表现
第三课时:舞蹈与表演
第四课时:为歌曲伴奏及三位一体的综合活动。
新疆歌舞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舞蹈。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感受维吾尔族舞的美。
教学设想:
以歌曲欣赏为主同时渗透舞蹈教学内容的一节综合课,从欣赏歌曲到学跳舞的层层深入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俗,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生回答)(2)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提问:
师:你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载歌载舞的场面。
(3)学生学唱
二、模仿节奏游戏
教师手执铃鼓,拍节奏,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1)手鼓节奏(略)
(2)对比欣赏,体验不同节奏带给歌曲的不同感受。(3)播放音乐,学生练习,或分组练习。
三、学跳新疆舞
(1)出示课件:欣赏一段新疆舞。(2)教师讲解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移劲、托帽式、单臂礼等)要领:传神的眼神,从头到脚都有动作。
(3)舞蹈创编,生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营造载歌的热闹场面。(4)播放音乐,学生随乐自由歌舞。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学习手鼓的节奏
第三课时:学习舞蹈
第四课时:综合训练(歌、舞、乐)
本课的设计从音乐本身出发,使学生感受新疆民歌特有的节奏特点,体验富有舞蹈性的新疆节奏。
为迎“六一”编排各班节目
利用音美课给各班辅导节目 五(1)班
舞蹈《卓玛》 五(2)班
表演唱
五(3)班
小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舞蹈《山路十八弯》 六(1)班
歌伴舞《樱花草》 六(2)班
街舞
六(3)班
小合唱《童年》
教师没有过多干预学生,始终处于指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在集体的学习中表现自己,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