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

时间:2019-05-12 07: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

第一篇: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

摘 要:面对越来越有个性的中职学校后进生群体,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双向交流、互动。

关键词:后进生 班主任 爱的教育

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而言,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后进生,不光是学习成绩差、思想不纯、有许多的不良习惯,最主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有一颗叛逆的心,喜欢跟老师争风相对。他们不像成绩优秀的学生,用知识的魅力就可以征服;也不像普通学生,倾注一些爱的教育就可以让他们步步随行。往往是我们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之后,他们还是我行我素。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没有一个双向交流,我们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教学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正如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几年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锻炼,我得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让后进生爱上班主任的办法。

一、让自己成为他们中职生活的第一位老师

有班主任会说,我就是他们中职生活的第一位老师啊。是这样吗?当这些学生来到中职学校,报完名甚至还没完全记住班主任老师名字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新生军训。后进生是极厌恶军训的,军训太累、太苦。一旦他们发现班主任老师在阴处避暑或是人影都不见。那么,第一时间他们就会想当逃兵。在这时,真正陪伴他们熟悉新生活的是带领他们风雨无阻,烈日何惧的威严而又亲切的教官。是他们给这些后进生上的中职生活的第一课。这样的开局,让班主任们不光不是后进生们中职生活的第一位老师,而且留下了非常不好的阴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要有最好的开始,就要跟这些后进生们一起军训,一起度过最坚难的开始。清晨,到寝室敦促他们起床,整理内务;白天,辅助教官训练,纠正动作、喊口令,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们的不适,帮助他们克服想退缩的想法;夜晚,在寝室里教他们整理内务,交流军训的经历,让他们泡泡脚放松放松,在他们安然入睡的时候才离开寝室。军训的苦、累、渴、乐中不再只有教官的身影。后进生一下子就可以发现这个班主任的不同:一个文弱的班主任也能跟教官一样,用激情,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用命令,让他们懂得了律己守纪;用乐观,给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用坚强,给他们坚持的力量;用博爱,让他们养成关怀别人的习惯;用无私,让他们学会奉献和分享。我班上最调皮的孩子,就是在军训汇报表演开始之前一脸同情的看着我说:“放心,我们会表现最好的,看在你喉咙都哑了的份上。”“身教重于言教”,与后进生有“患难之交”,一起勇敢面对生活、拼搏面对人生,这就是最好的开始。

二、让他们看到:你也曾经跟他们一样

人生的征途中,没有谁会永远一帆风顺、阳光灿烂,难免会有人生的低谷。但是,在后进生的面前,老师扮演了太多高高在上的身份。告诉他们不该如此,应该如何。很少会把自己的低谷给他们展示,从来都只是他们的教导者。而在后进生的学生生涯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教导者。在新生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我就给他们展示了一些物品。我的初中毕业证,上面有我几门低于60分的成绩;我的中职学生证,我曾经也是一名中职生;我中职老师的照片,我生命中的贵人;我的专业书籍,一本每页都贴满笔记、练习题的电工书;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的涅槃重生。“事实胜于雄辩”,让他们看到,老师也是一个凡人,跟他们一样,也有人生的低谷。不过,老师在贵人帮助下,艰难地完成了痛苦的涅磐,让人生低谷成为人生的驿站。所以,老师衷心的想成为你们驿站中的贵人。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教师用真挚的情感,满满的信心,使后进生们感受到爱的期待,体会到爱的鼓舞。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种用感情默默浇灌的过程。只有这样他们就会把这份情感,化为个人前进的动力,才会如花儿一样,含苞恕放,色彩斑斓。

三、让他们体会到:你是他们的亲人

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最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二是恨铁不成钢,不停说教和处罚。无论是这两者中的哪一个,都让人感觉这些说教式的教导好像不是很起作用。直到有一天,我们班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因为打篮球,膝盖和脸上都受伤了,鲜血直流。我亲自把他带到医院,挂号,向医生咨询„因为他手上没钱,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他付了医药费。后来还要换一个星期的药,都是我亲自带他去的。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他,上课不再睡觉,看小说,而是在认真听讲,做笔记。后来成绩有明显好转。

第二篇:中职学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中职学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进年来中职学校随着招生门坎的降低,所招收的学生质量也随之集聚下降,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付出很多,要不断的完善管理方法,并要有恒心,爱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精心管理引导,才能收到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

后进生的转化是职业中学校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应该是职业中学校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特别在职业中学的校园中,由于多数学生品质和学习成绩都相对较差,使得转化后进生成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放纵后进生会导致其思想低迷,精神颓废,荒废学业,失去求知的信心,并且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情绪,给班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转化后进生,多关爱后进生,在思想上多关心引导,在学习上加强指导,多鼓励,多管理,促进后进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尽快转变。自己这段时间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有以下几点:

1.客观地看待后进生。学生思想与品质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后进生也有自己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热爱生活的生命个体,所谓的后进生只是平时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好,如果加以管理和引导,完全有可能使其转化为一个规范认真的的好学生。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不遗弃,树立“眼里无差生”的思想有利于班主任利用后进生自身的有利条件和闪光点促进其转化。

2.班主任应该对后进生付出爱心。在思想上关心他们,重视他们,忽视差生只能使他们更加放纵自己,产生厌学与逆反的心理,最终会走向堕落。班主任应该对后进生付出持之以恒的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励,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加以引导,使其转化思想,形成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求知的信心。

3.班主任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转化后进生的科学方法,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后进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其行为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科学的理论知识制定相应的后进生转化措施,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后进生转化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每位学生包括后进生作出表率,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与知识的提高学习,用班主任自身的知识结构感染学生,让后进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与吸引力,有“强制管理”转为“知识引导”,让其尽快融入浓厚的知识氛围,只对后进生的思想与心灵都是一个感染,对他们的将来发展有利。多向他们讲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要太高调,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其明白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和习惯。搞好班级的做人教育、感恩教育和自信教育,这有利于让后进生规范行为习惯,提高觉悟和思想意识,也有利于后进生的自我转化。

5.在学习和生活上要多关心后进生,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提高后进生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法上多引导,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规范学习习惯,抓好基础,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上多给以关心帮助,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最终向集体靠拢,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的转化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分析把握后进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开拓探索,通过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差生”多,班主任工作就难做,这是凡做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的共识。然而我觉得班主任工作的挑战性及成就感最突出的也就是表现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他形象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晦涩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象的程度”。当然现实中“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的借口,但的确存在着“不好教育”的学生。面对这些后进生,每个班主任也许都有自己的解决的办法,但首先要愉快地接收,就象医生接待病人一样,想想这些日后可能会成为某一领域中杰出人物的“后进生”,那么我们的转化工作就有了目标和信心。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生命体的话,那么每个班级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细胞,而学生便是细胞的核,因此班主任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完全不像工厂里的车间管理,车间是生产产品的地方,管理的对象当然主要是产品及其生产过程;而班级管理对象是人,是学生,学生有听话的、成绩好的,也有不听话的、成绩落后的。产品不合格可以淘汰,面对后进生,我们能淘汰不管吗?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十七、八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一个关键时期,思想、性格、行为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升大学的压力,许多后进生似乎已被边缘化,考学已经无望,成了名副其实的“旁听生”。后进生还需不需要再管理乃至于进一步转化?这是摆在高中班主任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素质教育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高中阶段已不是义务教育,但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上看,我们不能只以考大学为唯一目标和准则来要求人,衡量人。那么如何使班级中每一个细胞核都发挥他的作用,从而做好主任工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诊断分析 有的放矢 后进生往往学习成绩落后,无心学习,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加起来才200多分,甚至更差;在纪律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懒惰松散,时常还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有的还触及到违法问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及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改正。如我任高二(9)班级一男同学上课经常伏案而睡,上课无精打采,几乎没有功课能考及格。找他谈话,他闭口不言,好象总是和老师有不对之处。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教室里吵闹无比,在同学中说怪话,给女生起绰号,上课迟到是家常便饭,经常因为他的原因班级被扣分。我对他的“关照”自然也是经常性的,但好像没有什么突破,倒是家长十分配合。但时间久了,家长也几乎放弃了。许多老师拿他更是无能为力,只求他上课时平安无事即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其个性,而个性的倾向性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后进生,他同样有他个性的倾向性,除了学习成绩外,他的爱好、追求和自我表现是会向我们透露出一些信息的,那么班主任就应该变化角度去观察它,并抓住这些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工作。在后来的逐步的观察了解中,我发现这位同学身上也有许多以往不被注意的地方,比如劳动中有时始终能坚持到底,在球场上,体育比赛中能极力维护班级利益等。这些倾向性以往我没有特别留意,因为我找他的时候都是在他犯错误,准备批评他时。然而主动去观察他的时候,也许是角度的问题,他的形象变化了许多。以后我多抓住他个性的特点,发挥他的潜在良好的意识,积极引导,多赞扬,少批评。在一次打架危机中,他自告奋勇去进行调解,结果平息了事端。我立即肯定了他的作为,他也从此也逐步改掉了以往许多不好的习惯,成绩也有所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我们的工作要有针对性。大作家托尔斯泰在论及家庭时,他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过来,我觉得好学生总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后进生却表现出各种各样。要研究,要发现那些存在于每个学生当中独有的潜在能力,我们的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发挥出来,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情理交融 导之以行

正如成绩的好坏不是天生的一样,品德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弄清了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及了解到他的性格特点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因势利导,转化教育。

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只有具备深刻的认识,才能产生强烈的 情感体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后进生给人的感觉是既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也缺 少感情的共鸣,似乎朽木不可雕也。事实是这样吗?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后进生,一开始的谈话教育,举步为艰。批评他所犯错误,他矢口否认;对他晓之以理,他默默不闻,明知道某些事情是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的,但他似乎能理解,就是不能遵守,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意义障碍”。是不是一些规章要求不符合学生呢?其实并非如此,比如中学生规定不能抽烟,当然是正确的,是符合他们身心健康需求的。但这位同学有一个阶段经常抽烟,找他谈话,他当面没说什么,但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同学曾对别的同学说:有些老师也抽烟。因此正面反复对他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抽烟的危害等这些道理已无济于事,看来有理还必须有情。我先是联系有抽烟习惯的老师,提出尽量不在学生面前抽烟而且在班会上我也明确指出老师抽烟的不对,在不抽烟的问题上坚定地站在同学们一边,先从情理上与他们共融,然后再从事理上对比分析老师以及成人吸烟与作为中学生吸烟的不同之处。除此之外,组织一些班级文娱活动,以积极健康的氛围引导他,特别是在他的强项体育比赛中突显他的能力,赞扬他为班级作出的贡献,使他体验到这才是成熟,而吸烟只能是空虚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晓之以理和伴随着愉快、自豪、满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抽烟等不良行为自增了厌恶感,并改掉了这一恶习。

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只靠苦口婆心的说教,还必须有情感的体验,这样情理交融,使道德规范和情感体验能融化在自然的行为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化时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半成熟时期,渴望别人的赞扬和理解,表现力强,但又不像初中生那样表露无余,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自负、敏感,而有时冲动。在和父母关系的家庭问题上,在与同学相处的友情问题上,还有在与异性交往问题上,在自己的学业和前途问题上都表现出新时期和青春期特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尤其是有问题的后进生,更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接收他们,行为上引导他们,素质教育就是要体现在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三.全面配合 持之以恒

教育好后进生是一个契机问题,但也是时间问题和社会,家庭问题。据调查一个班中90%以上的后进生基本能得到老师的适时关心教育,然而只有10%的后进生能较长期得到帮助,这样持续性和间接性的效果是不同的。还是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同学,在学习成绩上多门功课经常不及格,比如物理,一般都在40分左 右,是真的智力问题吗?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思维能 力都比较高的学科,要学好不容易,可大部分男生还是比较喜欢物理的。我找他不谈成绩,只从一些错题入手,发现他并不是全都不会,只是基础差,再加上课堂没有认真听讲,但他在一些局部题意的理解上还是可以的,应该说他的智力水平和大多数后进生一样,属于占人口60%的中等智力水平。由此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学习方面要想扭转落后的局面必须树立其信心,并长期的跟踪辅导。除我教的外语外,联系其他科老师,相互配合,有的放矢,定期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多的努力,他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物理已达到及格水平。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转化难度就更大。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上的后进生在智力上与优生并无显著差异,他们的“差”主要表现在非智力方面。这里非智力既包括个人的思想意识,也包括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多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如在一些社会劳动,参观访问等实践中去激发、培养后进生生活的热情,学习的信心。比如在一次去德育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就有意识地同多名后进生谈到他们家庭中的老人,特别是他们的父母的情况,让他们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作为一个青年人应有的家庭、社会责任。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要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合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挨家挨户的上门访问已不现实,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家访,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电话家访、电子邮件等。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这个源头不能失去,只要经常联系家长,那么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不会是无源之水。

总之,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在困难中要拓展思维,广泛联系协调;在进步中要想到下一部的艰巨性。后进生的“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是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

四.提高素质 共同进步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非常棘手的难题,比如人生、理想与学业问题,中学生恋爱问题,与人交往中心理障碍问题,家庭、社会和法律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以空对空或严厉地训戒,那么就会增加我们转化 工作的难度,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因此面对 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要求。“亲其师,信其道”,如果班主任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科学的准确的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指导探求知识的方法,那自然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们会以崇敬的心情感激老师的指引,并会把这种感激之情化为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律。只有“居高”才能“临下”,班主任要想用教育规律进行科学育人,就要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社会学、人才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我们每转化一个后进生,其实也是我们班主任老师自身提高的一个过程。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和信心,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人心如同树木的种子,树木实际已存在种子里面。„„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后进生是具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的,但这要靠我们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才能变为现实。

第四篇: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困难学生教育分析及对策

太原师范学院

级教育学

2012

目录 „„„„„„„„„„„„„„„ 1

摘要、关键字 „„„„„„„„„„„„„„„ 2 正文 参考文献

„„„„„„„„„„„„„„„ 3

„„„„„„„„„„„„„„„ 11

摘要: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困难学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困难学生是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全面加强转化困难学生工作,规范转化困难学生工作管理,教师做好困难学生工作,不但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而且关系到一个班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而如何转化困难学生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困难学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困难学生的类型特征,心理因素,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困难学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困难学生 心理 形成原因 对策

“困难学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儿童”。习惯上困难学生也叫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1986年我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困难学生,但是,无论是称呼差生,还是称呼困难学生,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分析,它们都属于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在我国对差生、困难学生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我国是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后,才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国家,教育发展速度很慢,水平也很低,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很低。解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贵族式教育,那时中国社会动荡,广大劳动人民过着腹不裹饥的贫苦生活,很少有人能把自家的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1949年全国小学生在校率仅为5%,少量的富家子弟有机会占有中国当时的教育资源,可以说他们享受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所以那时候中小学校的差生是很少的。而且差生可以随时淘汰,对品德太差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开除。可见,教师对差生无需下大功夫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学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当时由于教育发展水平低,实行选拔制的入学制度,变相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了筛选,特别到初中阶段,差生占比例是很小的。这就是中小学差生的研究在我国未能引起重视和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差生”、“困难学生”的内涵还不具备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特点。国内外教育理论中也常使用“差生”概念,而“困难学生”只在国内使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困难学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得进行研究的课题。“困难学生”问题是什么呢?笔者经过细致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考究,现就困难学生的相

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困难学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困难学生,即是指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诸方面或某方面存在着不足的学生,最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或组织纪律差。他们具备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又有别于某些遗传的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等等的学生,但又不是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学生,可见困难学生具有双重性特点,即虽落后但能进步。一般可把困难学生分为三类:

(一)是学习困难学生,即在学习方面由于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因生理、心理或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长期落后;

(二)是思想品行困难学生,即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品德低下,在行为上经常出现违纪、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三)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双差的困难学生,此类困难学生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二、困难学生的心理因素

1. 是非观念模糊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已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困难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如有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破坏纪律当作“英雄行为”等等。正因为困难学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辨别能力差,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个别困难学生接受了社会上错误的道德观,以至干出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事来。

2. 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困难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 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困难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的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甘居下游,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与老师、集体对立,采取粗暴无礼的反抗态度,一摸就跳、一触即闹。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帐”、“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因为困难学生并不满意自己所处的后进地位,内心深处还会时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当他们因稍有进步而受到肯定和表扬时,就会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但当他们受到外因引诱重犯错误时,又会感到积重难返,难以自拔,出于出现自卑情绪。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困难学生身上就这样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斗争之中。

4. 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困难学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困难学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困难学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这是导致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

困难学生一般都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出于偶然,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同个人的某种需要、某种满足发生了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一些学生屡犯错误就是由于被不良习惯所支配而产生的。例如有的困难学生养成了偷窃的习惯,就会“熬不住”把手伸到人家的口袋里。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复杂多变,其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但困难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

三、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

困难学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一)自身的原因

孩子由于体力的增长和精力的增长,他们的活动量在不断增大,具体表现为爱跑、爱跳、爱玩、爱闹,爱搞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尤其是困难学生,这些特点更为明显。但是,这些孩子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意义、性质和后果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有时甚至由错误的认识支配了行动。他们做容易受暗示,受鼓动,由于缺乏坚定的道德信念,单凭兴趣和好奇去行事,因此,容易做出一些越轨的错事来。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人际交往纷繁复杂。学生直接或间接接受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因体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缺陷带来的限制,长期压抑,会产生一定的挫折感和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情绪的反常、注意力的分散、性格的偏执等,从而感到自卑,难以融入群体,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久而久

之,就形成了后进的状况。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困难学生的出现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困难学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困难学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困难学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

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困难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困难学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困难学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困难学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教育转化困难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困

难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处理好工作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经济要发展,子女教育也不能丢。作为家长不能丢下孩子去赚钱,那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宠爱孙子孙女的老人不能照管好这种年龄段自控力差也不成熟的孩子。

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2、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因材施教,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

3、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

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困难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调查表明,家庭教育的承袭性很强,如举世闻名的居里夫人,不但在科学上功勋着著,而且她的教子经验也令世人甚为佩服,她自己是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金奖,同时她的女儿也成为了蜚声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这与居里夫人的良好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有前学者认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需三代人的文化积淀,可见家教的承袭性是多么的强大。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倾注无私的爱心,感化困难学生

爱,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转变好的。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点,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是不会奏效的。教师要从关爱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困难学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困难学生感受到温暖。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更要激励困难学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中;在班级活动中,教师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 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2、用赏识手段,激励困难学生

教师如果只是指责困难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困难学生一无是处,那么,无论你怎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能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受到尊重和爱抚、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教师在运用赏识手段转化困难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用积极爱护的心态对待他们,用赞赏的眼光去认识他们,才能发现和挖掘到学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赏识的“闪光点”。无论事情大小,如一次作业得到表扬,改正一次小错受到鼓励,一次劳动被夸奖,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称赞等,都会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烙印,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增强达到成就的意识需要。尤其是一些困难学生,更值得随时留心他们的长处,一旦发现他们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借机用“升温”的办法造势,大加表扬,使其他困难学生也产生自己该学习好的趋从心理,这是转化困难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但是本着对困难学生前途负责的态度,防止他们只重视老师肯定的方面,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危害,产生错误再现,老师在表扬后,对其不足方面用“假如×××同学,能在×××方面努力,就会成为更了不起的同学”之类的话去提醒他们,要求其扬长避短,乘势而上,会使他们乐意接受老师指出的不足而加倍努力改正,不断进步。

3、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困难学生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引路”。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设计适宜的课堂练习,使困难学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此外还要经常与困难学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一旦困难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激发,求知欲望也会得到增强,这必然有利于他们的进步。

4、“反复抓,抓反复”,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困难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因为困难学生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 而就”、“一劳永逸”的。要正确对待困难学生转变过程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反复的困难学生,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不要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困难学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甚至新

帐老帐一起算,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当然,我们不能等待学生出了反复再抓,要估计到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燃”。

(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转化困难学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面结合,面授、函授相结合的家教模式,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家教知识,只要有家长来校就应不失时机的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另外要定期开展了家教知识讲座,让家长在讲座中学到了科学的育子经验,其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的信件,如《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须知》等,这样点面结合,使科学教育思想广为传播。总而言之,困难学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不泯,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困难学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 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困难学生的偏见,多给困难学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 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困难学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困难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2]邓智海.素质教育在西方.[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7。[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钱在森.学生困难的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6]关信文.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年。[7]高万年.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R] 教育部基础教育编,2001年。[8]张佳玲.教育心理学.[M]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年。

[9]李洪元.陆士杰.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 科学出版社,1989年。[10]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困难学生的转化.[M]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第四期。[11] 美 奥舒伯儿.余墨译.教育心理学---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12]卢梭《爱弥儿》 彭正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教育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班主任如何教育后进生

文/于亚琴

后进生教育一直是班级教育中的难题,作为班主任,管理好他们既是解决了教育上的问题,又解决了教学上的难题。目前农村的学生大多数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由祖父母代劳,隔代教育溺爱多于人生引导,所以后进生人数多,教育难度大,要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切实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班主任要有友善的姿态。“友善”好像应该对朋友,至少也得对好学生,所以,对后进生友善,一些教师感情上不愿意,思想上想不通。其实他们是学生,更是人,人的感情在师生关系上不可能“恩将仇报”,至少不可能加深积怨。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缺乏家庭温暖,在校也是倍受冷落,所以自暴自弃,但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及班集体的关注和温暖时,往往就会改变做法,迎头赶上。友善的对待学生,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要有耐心的态度。“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的理由。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有您肯听我说完,我才能向您学习做人。”这是仇某触动我最深的话。向来自认为了解学生的我,破例地听他的“理由”:我每天都有长进,但要我赶上同学,我实在做不到,这并不等于我没有努力。是啊,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全班同学都在进步,后进生超过其他同学是何等艰难。每天都有长进,就是好学生,我们迟早会看到他们的成功。

三、班主任要有公正的心态。“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这也是学生的心声。冯某多次表示,有时对我的严加管教,心里确有怨气,但他明白,如果不是老师的教育,他也知道自己会走下坡路,会跌得更惨,怨气过后仍感激我的教育。冯某曾在日记中告诉我:他和班里的尖子张某打架了,完全是张某的错,但冯某就是不愿告诉老师处理,认为老师肯定偏袒尖子生。是的,作为老师,我们常会找后进生的岔,而对尖子生只会作一般的批评。这时你对“后进生”的批评,会有什么效果呢?即使一般的批评,也会导致学生的对立情绪。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有爱学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这种爱,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从而更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是一种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好体现。

四、应当而且应该进行惩戒。以上友善的姿态、耐心的态度、公正的心态并不能“包治百病”,以上方法还应和惩戒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惩戒权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习规范的学生的权力,针对的是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虽然现在的教育环境并不允许我们惩戒学生,但惩戒在一定条件下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惩戒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我们在使用惩戒方法之前,应思考是否伤及学生的权利?是否掌握了这种教育的技巧?是否还有更好的替代方法?盲目的惩戒只会加深师生间的矛盾,造成对立情绪,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总之,出错犯规,其实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教育专家魏书生一直喜欢与那些“差生”打交道。一直抽烟、打架斗殴、考试只考几分,原本是一群生活在受惩罚中的人,在魏书生老师真挚、宽容、细心的教导下,渐渐步入正规,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还有了大出息。这说明,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上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有约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上面。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理解每一个学生,以友善的姿态、耐心的态度、公正的心态乃至必要的惩戒,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下载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后进生爱上你——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生教育

    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

    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张丽云近年来, 出于对我国的人才结构的考虑,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对职业教育更为重视和倾斜,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已经深入人心......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教差,或者思想道德方面表现比较差,或者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都比较差,缺点和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能量......

    中职后进生转化之我见[范文模版]

    中职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陈孟荣(浙江省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点......

    浅谈对后进生教育的一点思考

    “吾家”后进生初长成 ——浅谈对后进生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注重个体差异,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生活告诉我们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后进生教育中遵循上......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精选五篇)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力求得......

    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后进生转化

    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首先,要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里特征。要教育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了解了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心里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进......

    中专班主任“后进生”教育心得(范文大全)

    中专班主任“后进生”教育心得 在中专几年的班主任工作里,“后进生”教育工作是一件令我头痛的事。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如何使“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