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师:张志恒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重难点、关键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甲 12元 12.5元 12.9元 12.45元 12.75元
乙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解: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则 解得 答:(略)【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反馈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1)数学知识(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第二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岔河中学
龚尧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及运用
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教学重难点、关健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甲
12元
12.5元
12.9元
12.45元
12.75元
乙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解。
解 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则
解得
答 略
【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板书,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
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反馈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
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1数学知识 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水田中学:陈兰秀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第二章2.6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重难点、关键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 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 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分组讨论:
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
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 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的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问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做一做,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见课本P53页例1:
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中点。一艘军舰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结果精确到0.1海里)
该部分是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粗线条解决。在讲解过程中可逐步分解难点:①审清题意;②找准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③建立方程模型,之后求解。
中点,从A出沿南偏
到C的海里?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让学生自己反复审题,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抓住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分析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学中可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DE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
(2)怎样建立含DE未知数的等量关系?从已知条件中能找到吗?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选定RtDEF后,三条边长都是已知的吗?DE,DF,EF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逐层分析,在分组讨论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速度等量:V时间等量:t军舰=2×V补给船
军舰=t补给船 三边数量关系:EF2FD2DE2 弄清图形中线段长表示的量:已知AB=BC=200海里,DE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BE表示军舰的路程。
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准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DE、E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五、小结作业
1.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1)数学知识(2)法制知识
2.作业:教材P53,习题22.3第1、2、6题,P58,复习题22第6题.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重新中学
叶勇
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总复习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及圆的有关性质解决声音的传播问题。教学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边角数量正确选择三角函数,求出其中未知量,体会三角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2,结合圆的有关性质选择三角函数解决圆内的有关计算问题。
教学思考: 经过把实际问题转换为几何问题,并且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声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多向思维。
情感态度:
通过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灵活性,了解数学对人类的理性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
重点:
难点:
寻找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渗透法制知识。关键:
建立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学生准备: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及圆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对如何正确选择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总结。(活动办法)圆的相关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作用:复习旧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例题讲解
某学校位于工地O的正西方向,而且OA=200m,一辆货车从O处出发,以5米每秒的速度沿北偏西方向行驶,已知货车的噪声污染半径为130米,那么学校是否在该货车噪声污染范围内?若在、则学校受该货车噪声污染的时间有几秒?
提出问题:(1)如何建立几何图形解决该问题?
(2)本题中有哪些边角关系?
(3)如何选择正确的三角函数求出相关未知量?(4)把自己选择的三角函数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哪种更简单?
(5)如何理解学校在噪声污染范围内?
思考完成上述问题后,老师讲解解答过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进行对比,体会应用三角函数和圆的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丰富的解题经验。
三:应用拓展 通过对上述例题的讲解,说明噪声污染是违法的,本例中的货车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二条:禁止制造、销售或者进口超过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汽车。
第三十四条: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入城市市区、疗养区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四:反馈练习:
将原例题更换相应数字后找同学上黑板书写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及作业布置:
(1)数学知识。
(2)法制知识。(3)总结解题方法。(4)作业:第156页第36题。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王必琼
“法”的名称 可结合的具体条款
人 教 版 第三册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法律两个字保护一切。
教学重点:了解法律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啄木鸟给树治病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2、3、4的乘法口诀
(种树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解决问题
(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小朋友在买进植物园的门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案
王必琼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5.法制教育知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育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课件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剩下面包的内容,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⑴教师问:①剩下的面包第二天还能不能吃?(不能或能,为什么?)⑵教师出示实物(面包)进行食品安全的讲解,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明白:
①生产、经营、和存放的食品的场所,要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②对于所要食用的食品要在有效期前食用,不能允许任何人销售过期的食品或者没有卫生保证的食品,发现有人销售过期的食品可随时向工商行政的有关部门举报。
③对于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