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信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本文从现代包装设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人类感知信息和研究人类生理感受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对感觉信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探究,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感觉信息 现代包装设计 应用研究
一、引言
包装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包裹、包扎、安装、填放及装饰、装潢之意。“包”字在创字之始的象形文字寓意为胎儿置于母腹之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包装的含义。包装设计的概念涵盖材料、器形、印刷、视觉传达设计等诸多要素,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设计应具有超前意识和启迪性,这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要点。和一切艺术形式一样,现代包装设计的创作离不开感觉。作为生活中最普遍的心理现象,感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根本途径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基础。通过感觉信息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来探索自然信息,增强、扩大视觉语言构思,来确立感觉信息视觉化意识,帮助提高包装设计的视觉传达能力和功能表现,从而最终使消费者对包装信息了解、接受。
二、现代设计中的感觉信息
人类具有多样化的感觉,根据刺激的类型和反映的特点可分为生理感受和心理感知两种类别。生理感受是感知信息的初级形式,指人脑通过感官对所受刺激做出的直接反应,这些反应基于我们常说的“五感”,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其中视觉、听觉信息占人类感知信息的大部分至绝大部分。触觉主要依靠手及皮肤感知物理状态,如软硬,冷热,温度等等;味觉信息主要靠人的舌及味觉神经系统感知;嗅觉信息主要依靠鼻及嗅觉神经感知。
在媒体技术日趋丰富的今天,信息传播的焦点正向着人类感官的原始体验回归,因此利用各种表现手段提升针对人类感官刺激的视觉转译能力,这是当今设计特别是包装设计的重要课题。
三、触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种视触觉形式是由包装材料本身材质的肌理造成的,通过包装材料表面材质肌理的视觉触觉感,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亲和感和诱惑力,这在目前很多设计中都被广泛采用。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它不仅仅考虑到本身包装材质的选用,而且将所包装的产品材质肌理要素,模拟设计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获得对包装商品的认知和识别,这种识别是通过包装的视触觉来完成的。例如一盒橙汁的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对橙子表皮的肌理的真实模仿,将橙子表皮肌理设计到商品的外包装上,建立较强烈的视触觉感,非常准确和有效地建立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识别和认同关系。
四、味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消费者能最快接受到的信息,消费者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互动,对色彩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了各种味觉感受的符号,例如:红色的硕果给予人甜美的口感,因此红色常用于传递甜的味觉。
至于味觉的强弱特征,如松软、坚硬、松脆、顺滑等口感,设计师主要以色彩的强度和明度设计来表现。如用深红、大红来表现甜味重的食品,用朱红表现甜味适中的食品,用橙红来表现甜味较淡的食品等等。还有一些食品或饮品是直接用人们已经习惯的该产品的颜色来表现其味觉的,如深棕色(俗称咖啡色)就成了咖啡、巧克力一类食品的专用色。
除了色彩以外,包装图案对食品味觉信息的传递也是有很大的影响,食品包装上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图片或插图会给消费者以味觉暗示。圆形、半圆、椭圆装饰图案让人有暖、软、湿的感觉;方形、三角形图案则相反,会给人冷、硬、脆、干的感受。另外越来越多的食品实物照片出现在包装上,一方面展示了包装内食品的样子,同时利用一些食品“美容”的方法使人们认为包装里的东西做成成品后就能如图片中一般“色、香、味”俱全。
五、嗅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把嗅觉气味做成图形,加上色彩,就可表现具有嗅觉信息的色彩形态图形。使用色的嗅觉信息这一方法,在设计中可创造嗅觉气味图形。如食品包装表面设计,为了说明并传达食品包装表面的嗅觉信悉,暗示里面存放食品的气味,通过创造具有气味构思的文字,色彩及图形,从而传达不能具体描绘的图形。
六、视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视觉要素对人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即视觉要素,如色彩的性质,对人的心理与生理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这种反映成了一种俗成约定,也就有了一定的寓意性。如暖色使人想到太阳、火,或进取向上的东西,而冷色则能够让人联想到水、空气,想到理性与冷静等个性品质。
其次视觉要素与消费者的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是指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经济能力与文化教育水平。他们对美的鉴赏水平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反映到对色彩等视觉要素的接受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包装设计就要非常小心地选择相应的色彩、图形与肌理等要素。
最后视觉要素与消费者生活环境方面的联系,是指包装总是处在消费者生活的特定环境中,因此在设计包装时必须考虑与包装相关联的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肌理等要素,使包装形象在视觉上与消费者的生活环境保持一致。
七、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希望可以让更多企业和设计师认识到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的感受对企业产品设计和产品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商品包装的设计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不仅要以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为依据,更要以产品包装的功能对消费者实现的承诺和消费者的生理及心理的最真实地感觉表现来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包装设计将在中国市场中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吉淳 陈琏年:包装艺术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1
[2]朱国勤 吴飞飞:包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7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0
第二篇:产品语义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一、語义学的释义和意义传达
产品语义学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把研究语言符号的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上,因而有了产品语义学这个术语的产生。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产品的外部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视觉传达的符号,点、线、面、体等形态要素就是设计式与审美主体在产品形态信息传递过程中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团。产品的形态价值并不在于它的自然材质,而是它的(外部)形式性,即用它来显示某种意义,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某种意义的形式。因此,产品是一种具有意义指向、表现与传达等类语言作用的综合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产品语义学更适合于包装设计,包装的真正价值也就在于它的传达性,通过它可以构成消费者和生产厂商甚至设计师之间的桥梁,生产厂商和设计师通过向消费者表达某种意义和信息。而十分吻合的是,释义和传达正是产品语义学的两大互补的途径。
意义传达,是符号学的另一个途径,研究的是物品如何形成意义及运送这意义的问题,即产品符号本身的意义或设计师须表现的内容,传送到授受者一方去,唯有接受者能够认知理解(即解码的能力),传达作用才可以成立川。所以,产品设计也被看作是一个意义的传达和沟通的过程。
释义是意义传达的前提,意义传达是释义的必要条件,这两大途径互依互补,缺一不可。从发展的尾度来看,处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产品语义学主要被视作一种诊释设计,借参考的方法来设计产品外形,恰当地表达内在的意义。但其应用往往作为一种设计的手法成为纯粹个人化的随意表达,例如有的设计师通过产品语义来标新立异,追求新的风格,而无视其想法是否被消费者所理解,无视市场的反应。所以,对于包装设计来讲,释义和传达两大途径必须齐头并进,互相依存。
二、文脉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文脉”本身是语言学中的概念,原意是指又学中的 “上下又关系”,指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是对现实中话语状况的认同和重视。单纯的语义学研究,关注的是产品或包装的自我个性的表达,注重的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而忽视了产品或包装个性所在的更广泛的外在环境。我们所说的设计语言所处的交流情境指的是历史又化传统、社会环境、自然状况、个人情感等。无论是产品还是包装都应同时关注又脉因素对于语义生成的整体作用。
包装设计的文脉是指客观上形成的人、物系统运动的情景。包装所存在的文脉不仅包括空间环境,主要还指包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又化、科学技术、经济生活方式、人文文化等,也包括包装所涉及的人、周围具体环境、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等,因此社会环境、历史又脉构成了又脉的基本内容困。今天的包装设计,从空间尾度,其又脉体现为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人们更加关注本土又化的消失与发展;从时间尾度,其又脉体现为传统又化与现代又化的交融,人们更加关注传统又化的继承与沿革。
三、包装的语义
(一)外延性意义
外延性意义讨论的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它在又脉中是直接表现得“显在的”关系,即由包装形象直接说明包装本身。它是一种理性的信息,如包装的构造、功能、操作等,是包装存在的基础。
因此,把从符号认知出发的产品语义学的思想用于包装的设计,就是要在视觉交流的象征中体现某种程度的“行动经验”,使每个包装面、每个部位、开启、抓握、图形色彩符号都会“说话”,通过形态、色彩、结构、材料、位置等来表达象征自己的含义,“讲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准确操作方法,但这绝非完全墨守成规,照搬以往。通过特定造型或细节的形态相似性来实现特定的使用方式的提示,告诉人们,在那里可以按压,可以抓握,并引导人们以希望的方式和方法自然地操作。
(二)内涵性意义
内涵性意义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它是一种感性的信息,更多地与包装形态的生成相关,是在又脉中不能直接表现的“潜在”关系。即由包装形象间接说明包装物质内容以外的方面一一包装在使用环境中显示出的心理性、社会性或又化性的象征价值,也就是个人的联想(意识形态、情感等)和社会又化等方面的内容。它比外延性意义更加多维、更加敞开。
内涵性意义,体现着包装与使用者的感觉、情绪或又化价值交汇时的互动关系。因此,指向并不使得包装与其属性形成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这使同一包装面对不同的观者,有时会理解出不同方向或程度的内涵性意义。
四、结语
产品语义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引入,无疑是给包装设计注入了一丝清风,丰富和扩展了包装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在新的哲学思想和新的设计潮流的影响下,在科学技术、经济又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品语义学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同时直接影响着当代的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刘胜志,朱钟炎.产品语义学和产品设计[M].包装工程,2006.[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8.08.[3]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李龙生.设计美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的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合理运用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下的课堂中,学生才是主体,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符合国家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教育发展改革的大势所趋。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11-02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只是?我坏慕萄?手段,教学内容也只能立足于课本教材,难以进行有效的拓展和补充。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效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独有集视频、音频与图片动画一体的优势,可以强有力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这种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想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相比较传统单
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显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
1.在“听”方面的运用
“听”是指英语听力的学习。在传统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或一些录音机、磁带等方式来练习听力,这样的听力学习方式不仅单一,而且枯燥乏味,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世纪的教育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练习学生的听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功能,播放英语歌曲给学生,如《TroubleIs a Friend》《Firefly》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播放一些经典的英文对白,帮主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
2.在“说”方面的运用
“说”是指英语口语的学习。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口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语言教学动画,这些动画视频都能够非常直观、清晰、准确,而且在发音、音色方面都比较标准,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并加以跟读、练习,能够逐渐养成标准的发音习惯,掌握口语的语速、音变等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编制成一段英语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两两进行对白练习。
3.在“读”方面的运用
“读”是指英语阅读的学习。阅读时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英语阅读学习较为枯燥、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各样的阅读素材,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情况、学习情况等综合情况,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的阅读素材,并将之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选择图文并茂的英语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在“写”方面的运用
“写”是指英语写作的学习。写作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听说读”的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是以全命题、半命题、英语日记、笔记等形式进行练习,在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以及学生喜欢网络交友的心理,通过E-mail书写英文书信,与同学交流,这样一来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同时还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用英文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发消息,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生词、语法等的运用以及用英语造句、描述的能力。
5.网络资源共享的自学方式
众所周知,学校里的所有学科包括英语教学都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只能找到一个符合大众的教学方式实行授课。事实上因为各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往可能学生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学已经不成问题。例如,英伦网,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各个领域的消息都能够通过纯正的英语了解到。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通过不断整合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开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玉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13):27.[2]李萍.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03):129.[3]刘双.刍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5(10):182.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者:黄龙jy
作者:胡海春
审核人:朱运强
发布时间:2014.6.24 10:20:4浏
览202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大背景和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现代教育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我们确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要引领我校教师自觉高效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办学质量。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发展全民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支持和指导,才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新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系统的目的,实现全民教育的宏伟目标。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各种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在教学应用研究中,我们力求按照二个面向的原则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一是面向所有学科教师,力求所有学科教师都能掌握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术;二是面向所有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从教学准备至教学实施乃至教学评估与反馈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教育技术的身影。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达到了如下目标:
1.通过实践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教育技术应用的模式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应用方式的推广;
2.通过实验,摸索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为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提升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主要通过引入信息手段,来提升学校所有课堂的教学水平。
四、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校内管理与业务型领导负责,由一批年轻的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李贤红负责,在各学科组的具体应用由胡海春、张奎与肖红玲负责,具体实验探索部分由所有成员具体负责。
五、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9年1—4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李贤红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认真学习课题组的要求,为在本人及本学科具体的应用做好计划和准备。
2.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准备,即电子备课的实践(2009.3——2009.12)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主要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准备中的应用,进行电子备课的实践。
3.教学实施中的应用(2011.1-2011.12)
所有成员在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上注意运用于教学。4.教学评估与反馈中的应用(2012.1-2012.6)
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估环节与反馈环节的应用摸索。
5.总结阶段(2012.7-2012.12)
撰写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
(二)实验的方法
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六、研究过程
1、前期工作:成立课题组且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开始进行课题前期研究的各项工作。组织成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学会电子备课,学会制作课件、资源搜集、加工、整理等方法,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核心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搞好自己所擅长的科目教学的研究应用)
(1)制作课件:课题组教师在掌握电脑操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学习,能熟练运用一些制作课件的常用软件,例如Flash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优秀课件及CAI教学光盘,学习并吸收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精心设计,撰写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软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研究过程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选取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促进记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启发想象力。
②设计创作脚本:设计创作脚本是课件质量的关键,制作多媒体课件类似于影视创作,需要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与素材的选取等方面的内容。
③搜集制作素材:多媒体教学依赖于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首先是从现有各种资源中尽可能搜集有关课件需要用的图片、声音、积件等素材,未搜集到的才自己制作。如果素材不尽人意,需要经过修改至完全与教学需要相吻合才使用。
④课件制作测试:采集的积件素材经过编辑处理,即将各种素材用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开发平台制作成课件,制成的多媒体课件预先经过小组反复观看评价,修改后再应用于课堂教学并逐步推广。
(2)课堂实践: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我们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实践中,按照大纲和目标、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主要课堂教学实践的形式有: ①课堂演示:多媒体课堂演示信息的呈现是由数字电视、电脑、音响来完成。课堂演示是教师面向学生,结合讲授,用多媒体传递信息,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求大面积地完成教学目标。
②个别化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提出的目标,告知的方法自行操作,自由选择路径,控制进程,在人机交互作用中反馈应答,纠正错误,强化感知。课堂的学习氛围宽松,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很好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们的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媒体的选择:
①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选择媒体: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效益,因此多媒体的选用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
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媒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习惯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明显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的选择应尽可能在教学模式转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③根据课堂结构运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媒体等要素有机的结合,形成最佳结构,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在媒体组合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可提高教学效率。
七、取得的研究成果
1、学校建立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学校创建了一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主要有信息畅通无阻的10兆校园网和宽带英特网接入,1个学生多媒体网络机房,1个教师办公网络机房,1个多媒体网络专用教室,18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班班通。另外我们学校的网站经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现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学校主站有学校简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课件下载等7个栏目;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多彩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理想舞台。
2.师资素质的提高:全校教师每个教职工都会使用电脑,都会使用电脑进行网上教科研活动,所有中青年教师都会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电子白板等软件制作课件,所有教师都会使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并能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奠定了基础.四年来,学校老师已有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不同等级奖;其中最让人欣喜的是我校肖红玲老师科学课《我们来造环形山》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荣获省级一等奖。宋孝雁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最佳路径》说课获国家级一等奖。另外,李贤红、谢贵敏、曾祥金、孙玲、张义伟等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都在各自的研究科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初步实现了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我们从实践中已探索出3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的教学模式,分别是:(1)多媒体整合教学模式。具体有: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互动英语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2)网络整合教学模式,具体有: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等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八.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尽快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要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3)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制作课件,因此,如何选用恰当的素材内容进行网络教学,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国英主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实用教材,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祥沛.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3)陈晓慧.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中国电化教育,(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传统教育发生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有着鲜明的优势,它们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审美情感,突出重点、难点;营造浓郁轻松的教学氛围,深入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知识,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在教?W《安塞腰鼓》时,先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在黄土高原广袤的背景上,那些年轻的后生们尽情的舞着。这种忘情的表演场面很快地感染了学生,有效的帮助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品位,让学生感受到力量与激情的完美结合,受到强烈的震撼。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课件;而是让学生来适应老师,带着知识和课件走向学生。因此,我们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前,首先要从思想到行动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因为那样会严重制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我们要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实践感悟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课件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它是教学形式,不是教学内容;它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语文教学本身。但是由于许多教师认识错位,备课时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设计出赏心悦目的课件上,甚至还把一些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东西设置上去,例如有好多教师在幻灯片的左上角或右下角设置一个会动的画面。表面看来,整个画面有动有静,热闹活泼,但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了学生思维,喧宾夺主,冲淡了教学主题,偏离了语文课教学的本位。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必须在“辅助教学”上下功夫。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佣?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个人不能完成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
四、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语文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其次,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
总之,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语文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