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后进生也叫“学困生”,在我们教学的整个历程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我在 数学教学中几点浅显的做法,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善于用夸奖的语言、亲切的微笑、友好的鼓励对待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平时应与学困生多接触、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帮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他们生病时伸出关怀之手,体贴他们的疾苦;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们重新走入正常“轨道”,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那颗滚烫的爱心在温暖着他、关怀着他,尽管他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在我们心中不能存有“差生”这个名词。当师生间在情感上达到了心相通、情相融时,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学生中产生移情效应、信任效应和感染效应,使学困生学习数学有了兴趣。
爱是人类情感的交流,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上去要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要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苦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最初发生的快息引询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学生就会自然的产生兴趣,并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成绩。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的经验知识,特别是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向,所以作为活动的动机是不可缺少的。而学困生他们往往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诱导,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与应用,是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动机,我首先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买东西要算账,走路要选择最近的路,看地图要估算两地的距离,银行存款要算利息,看天气预报要懂得“降水标率”是什么意思。在教学“长、正方形面积”时,教师一方面讲清楚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讲清楚它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如红狮队在体育中心比赛用的足球场地占地多少平方米?若你家装修房屋用多少块砖铺地才不会造成浪费?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有用性。这样一来,学困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排列,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学困生其兴趣范围是较狭窄、单一的,从兴趣的内容看,学困生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为此:
(1)选用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人物或卡通形象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尽快地进入到课堂氛围中来。
(2)在导入新课时,提出与要学知识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也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多媒体计算机的作用,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注意语言准确明了、尽量符合各类学生的接受水平,注意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愉悦感。还应注意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启发性,使学困生的手、眼、脑、口、耳都参与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和学习内容。
学困生虽然能力较差,但是他们也和正常学生一样,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他们也同样需要家人、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赞扬和信任。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形式,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口算比赛、计算比赛、改错比赛。对于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胜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更强的信心。
总之,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研究学困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要使学困生的认知系统的优化和他们心理动力系统的优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其非智力因素,因材施教,要用教师一颗爱心去打开学困生的心扉,让他们抬起头来去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绥棱县第五小学 杨庆霞
第二篇: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心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心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胡坊中心小学 肖月珍
作为一名学生,首先是学会做人才能谈如何成才的问题。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习惯有待于改进。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注学困生,体会宽容与善待别人是一种美德。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我班林平同学,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口吃,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他,给他创造树立自信的机会,能回答的问题尽可能给他展示的机会,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他的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轻易下结论否定他的发言,更不允许同学的嘲笑发生,而是通过大家的交流让他重复回答再漂漂亮亮的做下去。在学习中他感受到了老师的保护和同学的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近一年多老师、同学的帮助,他不懈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性格也很开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如何宽容与善待别人,这是一种美德 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会友好合作也是一种美德。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使学生体会关注也是一种美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一分细心,多一分留意,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多一分责任,学困生就会更快乐,就更能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康有为纪念小学
杜琼芳
学困生,固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这样的学困生,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智力因素,也就是说这类学生由于先天的原因,比同龄的孩子在接受、理解能力方面都比较弱,同一知识的学习,他可能要比其他同学花多几倍的功夫去理解,才能基本掌握。二是习惯养成差的孩子。这类学生的智力因素并不比人差,但由于家庭过于溺爱的原因,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且还都是比较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坐不定的孩子。这类孩子只所以成为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学习上,都比较贪玩,在班上常开小差、搞小动作等,通常较多是被教师批评的学生,在家里,家长基本是管不住小孩的,所以作业也常常是未能做完或做得很马虎、应付的。而这两种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怎样才能把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在学习上有所转化呢?下面就来说说,我这几年来,在所任教班级里的点滴体会:
一、让学生知道你对他的关爱。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先喜欢上作为教师的你。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对学科的喜欢更侧重于他对教师的感觉,而人之常情的是,听话的孩子一般比较容易让人喜欢,而调皮捣蛋的孩子则较为让人觉得烦心,也会常在不经意的话语中透出对孩子的不喜欢,孩子对教师的这种不喜欢是能很明显察觉出的,但他不清楚的是,教师的这种不喜欢通常是对事不对人,孩子会直觉得认为是老师不喜欢他,而不是他做错了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不知道自己哪些行为须要修正,还会因为老师的言语变得不喜欢那一门学科,也不爱上那一门课,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对他的批评会越来越多,而孩子对学科的兴趣会越来越淡,课堂上开小差、搞小动作会越来越多了,成绩也就一落千丈,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了。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困生,要转化的他的首要之道就是要爱上他。这种爱不是说,不能批评他,而是要有技巧的批评,他的那种行为是需要批评的,就要让他明确的知道,教师所不喜欢的是他所做的这种行为,同时要在他有所改进或做得好的方面大力表扬他,他才会清楚知道老师不是讨厌他,而是他的某种行为不好,老师讨厌的是他的那一种行为或做法。除此之外,这类学生通常都较为敏感,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关注到他们,他们是能感觉到的,哪怕是一个眼神。因此,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在他们犹豫着是否举手时,让他们回答问题,尽管答得不正确或不完整,也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增强他们的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明白教师对他的爱,感受到他是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是喜欢他的,他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这一学科,上课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学习的成绩也会有所上升,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信心也会越来越足的。
二、让学生了解自己有成长的空间,但要付出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对于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这句话就不太贴切了,别人付出一样的努力,收获得比自己要多,而自己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未必有别人的收获。因此,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上,更需要教师多给予支持,给予动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有努力就有成果,不要和别人比较,付出了多少,而是自己能做到多少。其次,在学生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对这类学生开小灶,如在新课后,立即检查学习情况,对未掌握或掌握不好的,再进行讲解,让他们能及时查漏补缺,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也有助于后续学习。再次,对他们的作业,也要及时进行订正的辅导。而对于调皮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就能让他们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在课后多和他们聊聊,指出课堂上的不足,也能让他们有所收敛。
三、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也不是一间学校的工作。教育活动涉及的是人,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学校、家庭的配合。如果,家长不能认同教师的教育,那么这就不会是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喜欢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教师教育的出发点,明确家长、教师同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成展空间。只有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家长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使教育发挥到最好的作用。
学困生的转化,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但只要我们能够多关注他们,他们就不会永远都是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这些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让学生在困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也是教师能够体会到的一种幸福。
第四篇:帮扶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帮扶学困生的点滴体会
大王小学 庄信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业暂时达不到标准,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半年来,学校在帮扶学困生的工作上不断地加大力度,老师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个人摸索,组内研讨,组内交流会,学校的经验交流会,目的是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使一部分学困生转化过来,提高学习成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
学困生在班上表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沉默寡言,远离同学,不善于与同学交流,害怕与同学交流;另一种表现为鲁莽行事,违反课堂纪律,经常打架、骂人,招惹是非,目的是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到头来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反对。由于心理的原因,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也可能由于某次老师、同学、家长的误解,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勇气
我认为,学困生除了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困生工作,从中的感悟很多。
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也渴望进步。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主动给他们关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性格内向的学生,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再如,有些个体户无暇管教孩子,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很不好,教师应多关注多提醒。这些学困生我们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任他们。帮扶学困生措施:
1、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学困生落下的功课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帮他巩固比较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比如发现他默写东西还可以,就每天给他留一些默写的作业,单词呀、重点句型呀等;发现他背书很快,每天给他留些背诵的作业等。
2、优化课堂结构,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把握的十分准确,切不可有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差生的兴趣:学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从数量上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学生自学易懂的坚决不讲,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核心地位。让学困生能够一显身手,从而感到不“困”,教师要给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沟通、点拨、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尽快走出“困”境。
3、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 情感入手,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如每次的单元测验,将成绩有进步学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欢乐及喜悦。例如曾有位学生,他的数学读的较好听,就事先帮他预习新课的单词,关键是一遍遍先跟着我学会。在数学课上让他常领全班同学读,大大地满足了他的表现欲,增强了他学外语的信心和兴趣。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4、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学困生
班级的学习气氛浓,这对那一部分差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我不能?在强烈的气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学。
5、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6、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
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学困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要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这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学困生这一关必须要过,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实际问题,探索学困生转变的途径应该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学困生的工作也是我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我校数学学科这种现状的切实可行的一种办法。
2010.2
第五篇: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推荐]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获得的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话、理不清题意,也就是说,学了近十年的数学,却没有形成判断数学的能力。我认为,造成学生没有形成判断数学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根源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关键是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调度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整天想到的是考试分数,手里抱着《教参》抄写出来的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忽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数学教学体会:
1.近几年来一直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那些内容重复、偏深偏难的教辅资料、练习题等,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是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对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如多读多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和“灵性”。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积累知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概括起来八个字:多读、多记、多写、多练。这四多也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2.多练、多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中数学实践的观点。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
3.要多读,多理解,多练,积累才多,才能为解决应用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做,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学生练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4.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审题就无法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数学实践。不熟读、认识大量的语言文字,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习,要想学会读、写和审题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学中我学到了许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必须竭尽所能担负起这份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