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纲要》解读
《幼儿园纲要》解读
背景:
一、《纲要》背景:全国第八 次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政府领 导下,中、小、幼(0-18岁)整体幼教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二、颁布时间: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三、《纲要》的认识:体现国家的意 志,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指明了幼 教发展方向,提出贯彻《纲要》 教发展方向,提出贯彻《纲要》是我 们的重要任务。
四、《纲要》的框架总 则 教育内容与要求 组织实施 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总则:其精神贯穿全文第一条:
第一条: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原因、目的第二条:幼儿教育的性质、任务
第三条:幼儿教的外部原则
第四条: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第五条:幼儿教育的内部原则 《纲要》的依据:《教育法》《条例》《规程》
目的: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幼儿教 育是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 段。(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的最佳开端)(十 七大--重视幼儿教育--“后普九时代” 教育经济学: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效益越 高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 点,而学前教育则是起点上的原点 任务: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基础
幼儿教育的外部原则 办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与家庭、社区等密切合作(让社区成为幼儿进行 真实的场景化探索的重要基地)
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与小学的不同: 小学:通过学科教学获得间接知识
幼儿园: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 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幼儿学习方 式: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 获得经验的,在活 中发展,在发展中 生活。
幼儿教育的内部原则 对幼儿的尊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个性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五大 领域
目 标 内容与要求 指导要点 以何种维度划分领域,不是《 以何种维度划分领域,不是《纲 要》的实质和核心所在,教育内容的分类与教育的理念、实施过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实施形态是其关键:“在幼 儿的生活中综合的实施教育”,“通过 创设环境进行教育”.使各领域综合地 统整地呈现在幼儿的生活与各种活动中.目标的确定明确该领域的教育重点、主要的价值取向; 目标的表述较多使用了—— 体验、感受、喜欢、乐意、感兴趣、有好奇心„„ 突出对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关注, 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情感和态度)例1: : 健康(自我保护)„„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 愉快;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乐意与人交谈,乐意与人交谈,„„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社会:(社会能力)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思维能力)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 知欲;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创造能力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 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 情感和体现; 情感和体现;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内容与要求 ——为实现目标 教师应当做什么,如何做; 不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 来设计教学活动; 强调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实 现幼儿主动学习; 例 2: 健康: 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 活动,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和习惯„„ 和习惯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 作„„ 语言: 语言: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 支持、鼓励、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 交往; 师„„交往; 交往 社会: 社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 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 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 决问题,决问题,„„; ; 科学: 科学: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索的过程和结果; 索的过程和结果; 艺术: 艺术: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 创造的快乐; 创造的快乐; 指导要点 ——教和学的特点 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及恰 当的学习方式,点明带有普遍性 的问题;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 特点;科学领域的学习需要幼儿 与物体、外部世界直接的相互作 用,通过活动自我构建。例 3: 健康: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语言: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想、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想、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 语言发展的条件; 语言发展的条件; 科学: 科学: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艺术: 艺术: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 技巧和标准化的倾向;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11个条目贯穿着尊重幼儿的权 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 方面的差异,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 规律,突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 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围绕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提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合作 型、标准的多元性以及 评价方法上强调多角度、多主体、多方法、重过程、重差异、重质性研究的原则。
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 试行)
1.终身教育的理念 《纲要》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实施与评价均一致地将培养幼儿终 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核心地位;强调教育 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有利于长期 发展” 终身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素质: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 “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 “把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作为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越来越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自尊、自信、自尊、自信、相互尊重 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增长爱心和责任 越来越厌倦学习依赖教师,依赖教师,懒于思索 自卑、消极、自卑、消极、自我中心 悲观、萎琐、悲观、萎琐、感情冷漠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 奠定基础,成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定基础,成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纲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 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 和谐发展的儿童观; 《纲要》总则突出: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 ;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 ; “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 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 验 ” ;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 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 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阐明了幼儿的现实生活本身对幼 儿成长的重要性,儿成长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未 来生活的准备;(独立的人,肯 来生活的准备;(独立的人,;(独立的人 定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具有 定幼儿的兴趣、需要、独立的而非从属的价值,现实生 独立的而非从属的价值,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幸 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幸-福的童年)福的童年)
3.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目标方面:把情感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引导幼儿认知的情感 化;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 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 料。
内容方面:吸收了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视知识为动态变化 的、幼儿主动建构 实施原则方面:保证幼儿的游戏、自 由和自发的活动时间 学科融合的方向:各领域有机整合,教 育贴近生活,综合化、多样化、具体化
六、《纲要》对课程的导向
是幼儿园制定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实现 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课程政策的导向 课程结构的导向 学习方式的导向 课程内容的导向 ?课程功能的导向 ?课程评价的导向 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 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 园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 课程资源而开发的符合幼儿园实际、可 供幼儿选择的课程。
课程结构导向:
整合:将分开的部分 过去 课堂 教材 单科 现在 一日活动 生活 交叉与融 合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 ?
整合课程:将课程的 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形成整体。
学习方式的导向 :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认识建构已知与 未知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感觉学习是一 种乐趣、享受,从而培养学习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
课程内容的导向 : 适合现有水平、又有挑战性。符合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贴近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 野
课程功能导向 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幼儿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他们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的责任 感,并具有初步的整确价值观。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 课程评价的导向 : 由侧重甑别转向侧重发展 七《纲要》背景下的课程实践,以主题活动形式为主要形式 案例:同题异构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 扬中机关一园;镇江大地 体现开放的精神、整合的理念
专业意识:课程意识、整合意识、资源意识
专业能力:选择与创造的能力、预设与生 成的能力、反思与调整的能力 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 ? 案例:《水果-香蕉》课前-课中-课后 ?
领域课程模式:(观摩教学)
一、学科特点:学科核心意义的内容
二、幼儿学习特点: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的内容,即与原有经验联系,又有新的 挑战 案例:语言活动《放风筝》;美术活动 《蝴蝶飞飞》;数学活动《气球》 设计集体教学活动要求 ? 活动材料的品质要好 ? 活动目标定位准确、清晰、可达成 ? 过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第二篇:部分幼儿园纲要解读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意思是说,教师在制定和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班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组织春天的教育活动时,同是春天的主题画,小班则以添画春景或贴画春天,而大班则可以写生春天、命题画“美丽的春天”,鼓励幼儿用多种色彩表现春天的多彩多姿,这就是由幼儿年龄和经验水平所决定的。这样组织起来的活动就能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有所不同。另外,同是春天主题,如果在不同地方寻找春天,组织形式也会不同,要是在乡村寻找春天,除了万物复苏景象以外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农作物的播种,让幼儿去认识了解春天需要播种的农作物的特点以及一些农具,这是根据乡村春景,包括乡村材料的特殊性而带来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幼儿建构新的经验。一成不变的老套的活动让幼儿兴趣骤减,我们要选择有时节性,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对乡村春景的新鲜感必然会带来极大地探索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生成性的活动课程内容,要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所以说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坏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这里的坏境主要指幼儿园坏境。坏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它是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建立符合幼儿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具有幼儿园教育特色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环境是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令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指对幼儿教育和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在幼儿园里,幼儿教育的资源是丰富多样、源源不断的。除幼儿园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先讲讲自然资源“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自然环境中蕴含着真实、的丰富的、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
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我们教育者要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如春天带孩子观赏油菜花、桃花、梨花,感受春的气息;夏天带孩子戏水玩耍,感受夏的乐趣;秋天组织孩子捡稻穗、挖山芋、摘果子等感受秋的收获;冬天带孩子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冬的诗意。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使他们感到新奇,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时,他们睁大求知的眼睛,给观察到的物体赋予生命。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象,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讲家庭资源。《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请他们进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例如,当警察的爸爸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当医生的妈妈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知道受伤后怎样保护自己。爸爸妈妈的本领真大,小朋友更喜欢更敬重自己的爸爸妈妈了。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同时对幼教机构的教养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在精神环境方面,幼儿同伴群体及师生交往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征,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平等,有爱,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和一些赏罚分明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为幼儿树立榜样示范作用。总之,只有将幼儿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家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结合起来运用,使之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即: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既要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且照顾到个体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园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3、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4、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经验。
在集体活动策略,《纲要》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个有效形式。让幼儿在这一活动时间段主动活动、充分活动,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发展,首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准备。如果教师不精心做好这个准备,必将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如:教师的教具、幼儿的学具,都应充分的考虑如何合理摆放,便于教师取放和幼儿的收放。其次,挖掘幼儿真实兴趣,幼儿主动的活动是受兴趣需要驱使的,幼儿有求知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而幼儿的兴趣往往来源于他们的身边、周围,那么我们就要挖掘幼儿真实贴切的兴趣才能将学习活动步步深入,取得活动的最大效益。再次,提炼浓缩教学语言。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启发性的语言、问题情景的创设都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活动的亮点,所以我们的提问应紧扣主题,减少不必要的废话,多问一些“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开放性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在组织语言时也要简洁、把握内容的主线,使幼儿得到有效的学习。
在生活活动策略上,幼儿一日中的生活活动(如:洗漱、进餐、午睡„„)虽被零星的散落在各个时间里,但却占据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大半时间。使幼儿在这一大半时间里的生活活动能够合理、有效。第一,教师观念要先行。我们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说家长有怕麻烦的心理,总是事事包办代替,熟不知我们很多教师虽然有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但在实际的活动实施中,也是有着“怕麻烦”的心理,如:“教这孩子穿裤子教这么久还不会,算了,还是帮他穿得了”、“他怎么这么慢,还是我过去帮他吧”,教师这种重教而轻实践的思想扼杀了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殊不知今天时间的浪费能提高今后生活活动的效率。第二,有效的强化。生活活动中很多常规技能技巧的掌握能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效率,而这些常规和技能技巧掌握需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刺激和强化,使幼儿在充分的学习和尝试中得到发展。有效的强化途径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竞争、区角活动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融于幼儿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融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态度、情感。第三,适时诱导有效调整。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灵活的安排、适时的调整和有效策略的运用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下午的点心是蛋糕,可以允许先起床的幼儿进区角活动,延迟吃点心的时间,又如:倒牛奶时提醒幼儿把自己这张桌子的茶杯放在一起,倒的时候减少教师茶壶的移动范围。当然这些活动灵活的安排、适时的调整和有效策略的运用都需要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
在过渡环节策略上,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一日活动中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过渡,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效益。
1、重视组织好过渡环节的意义。
当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过渡时,我们教师可能很多情况会以忽略的态度生硬地来组织,而这使得大多数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是消极的、是被动的。这种只重小块的局部的利益的做法,忽略了各项活动的有机联系,使一日活动的整体效益得不到发挥。另外,生硬、呆板的过渡环节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日生活情绪,使孩子经常处于高控制状态,难于形成温馨的心理,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下一活动的兴趣和下一活动的质量。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
幼儿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因此,教师应经常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活动的组织策略、变化教学形式。教师虽然是时间的安排者,但千万不能单向地、盲目地跟随原定计划成为时间的奴隶,一日活动的安排要有一定的“弹性”结构,可以宽松些,不必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统一行动,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目标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在活动相对稳定的同时作灵活的调整,使之既不影响孩子形成秩序,又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3、引导幼儿在过渡环节自发组织游戏。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发的组织各种小游戏,使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如:点心吃得快、先吃好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找个朋友自主游戏(如:玩手指游戏“石头、剪刀、布”);在等待教师分午餐时,可以引导全体幼儿玩一些适宜的游戏,把幼儿等待的时间变为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独立自主、心情愉快。让自由活动和小游戏把幼儿从教师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从单一的等待中解放出来,使幼儿在充实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下一环节。
总的来说,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一日活动安排,充分利用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差”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使一日活动安排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在活动的开展的环节中,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掌握幼儿活动的脉搏,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通过“抛球-接球-抛球”使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软件信息,支持、鼓励幼儿探索与表达。要正确面对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不搞一刀切,给幼儿尝试的时间与机会耐心等待幼儿的成长。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0——6岁是幼儿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但0——6岁也是幼儿机体脏腑皆而未全,全而未壮,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力都较低。而且幼儿的智力等各方面发展都很稚嫩所以需要保育教育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要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等。面对这些变化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因此幼儿教育要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第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过程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对幼儿幼儿园以及小学就显得是何等重要。
第三篇:幼儿园纲要解读笔记
第一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包括:幼儿发展、教师引导、家园合作。
一、幼儿发展: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
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
社会态度、社会情感渗透到活动、生活各个环节
利用身边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索对象
个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美、表现美
二、教师引导:教什么(不是即时效益而是终身受益)
如何教(全面性、差异性)
何时教(能动性、阶段性、自燃性)(不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
三、家园合作:学校领导家长
1、以幼儿园为核心
教育活动开放日,学习成果展览、汇报,接送交谈、家访,家园练习册,便条、电话联系,参与教育活动,参与管理活动,教育资源保障
2、以家长为核心
家长会,家长园地,家教现场指导,家长沙龙,家庭互助组,社区教育基地
达到的境界:
儿童有兴趣、热情、合作、成长
教师有努力的激情、有发展
学校管理者赞许
家长欣赏、支持、认同
第二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内容
幼儿教育整体观
整合内容: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发展
整合层次:一日生活是一个教育整体
教育内容的整合:领域内、领域间、超领域
新《纲要》的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
新知识:做什么?“做”的能力也是知识
动态性、过程性
主观性、个体性、相对性
意义的构建
通过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重动态的活动、重行动性知识、重“建构”知识
达到这样的效果: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心理健康的标志:
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人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儿童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儿童的动作,都起源于儿童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上行型互动和下行型互动相结合)
幼儿自发生成主题时---“顺”
师生共同产生主题时---''引'
教师生成主题时---“助'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
关心、热爱儿童
平等对待、尊重儿童
支持儿童学习、促进儿童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和谐的发展
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
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
正确认识儿童与儿童的发展
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
在与儿童交往和教育过程中研究儿童发展
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
领导和组织的能力
不断地专业化学习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
成为研究者、反思性教学
第四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和幼儿园教育评价
评价理念: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的差异性和由此产生的智力发张的多样性应当得到尊重
评价目的: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有意义情景中的”智力展示"和鉴别关键能力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 武美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是2001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纲要》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制订的,是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科学纲要。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现实,在充分吸纳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力求体现终身教育、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尊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共同成长等先进的观念。它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启动,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纲要》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则;第二部分为: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三部分为:组织与实施;第四部分为:教育评价。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一些阐述。
一、总则
总则中一共有5条。它具体说明了《纲要》总的目标要求。这里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产生在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是指为个人提供一生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一个局部问题或过度环节,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时期,而应该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教育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从幼儿到老年,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这里的终身教育不仅是对幼儿而言,当然也是对我们教育者所要求的。
“教育资源”
《纲要》特别强调幼儿园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资源是指对幼儿教育和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在幼儿园里,幼儿教育的资源是丰富多样、源源不断的。现在的问题是当今幼儿教育缺少的不是教育资源,而是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敏锐的识别、选择,及时的加工、转化、开发以及充分的利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拓展利用的资源很多,除幼儿园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
先讲讲自然资源。“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我们教育者要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如春天带孩子观赏油菜花、桃花、梨花,感受春的气息;夏天带孩子戏水玩耍,感受夏的乐趣;秋天组织孩子捡稻穗、挖山芋、摘果子等感受秋的收获;冬天带孩子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冬的诗意。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使他们感到新奇,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时,他们睁大求知的眼睛,给观察到的物体赋予生命。他们能看着蓝天白云讲着自己的故事,能够和花草、昆虫交谈,并幻想上天和月亮姐姐握握手„„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讲家庭资源。《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请他们进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例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请来妈妈给孩子们讲好听的故事;当警察的爸爸给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当医生的奶奶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知道受伤后怎样保护自己„„妈妈、奶奶的本领真大,小朋友更喜欢更敬重自己的妈妈了。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同时对幼教机构的教养质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总之,只有将幼儿园资源、家长资源与社会资源等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运用,使之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游戏”
《纲要》中关于游戏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具有游戏的性质。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幼儿园绝大部分时间要以游戏性活动为主,幼儿从晨间游戏开始,上下午有专门的游戏时间开展区域游戏、体育游戏、户外游戏等。从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之中。比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以游戏手段开展,象色彩游戏“颜色变变变”、科学游戏“一切都在变”、数学游戏“谁排第一”、语言游戏、手指游戏等等,以各种方法手段丰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园教育,游戏不应该是孤立的、分割的,他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安排游戏的目的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在参加游戏活动中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对于游戏,相信在座的大家都知道他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肯定也能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游戏,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尊重” 《纲要》总则第5条极力强调对幼儿的人文主义教育,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创造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毋庸置疑,儿童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使人感到温馨、亲切、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对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有一份归宿感,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实施新《纲要》的根本。我们认为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证幼儿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是当今教育者的责任,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入手,实施平等教育,把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放在首位,把平等与尊重精神渗透到各种活动中,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不过,纲要虽然颁发了几年,但是我们有些老师的言行举止还是让我们感到有些遗憾。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师对待幼儿犹如制造盆景一样,扭扭这枝,弯弯那叶,按照自己的设计来“改造”孩子,幼儿稍一越轨她们即认为“太调皮”、“不听话”;经常把“你住嘴”、“靠边去”、“站在那里不许动”、“再抓人剪掉你的手指头”等厌烦、恐吓的话语挂在嘴边;有幼儿几次呼喊“老师,我穿不上鞋子,”教师既不弯腰相帮也不授之以渔,就是不告诉孩子系鞋带的方法,置若罔闻,这都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快更新观念,以新的行为体现纲要精神。我有几个建议:
★ 提倡“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这不仅是教师体位的改变,也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形体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要让自己下意识的蹲下和孩子说话,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将有意识行为转化为自觉的无意识行为。
★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捕捉孩子的内心活动
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活动。作为教师就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并分析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吃饭时有个孩子在偷偷的看你,这是为什么?原来他想扔掉不愿意吃的蔬菜,这时候,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要看他的手,他就会停止动作,如果扔掉了,我们再去批评他,那就晚了。教师只有善于把握最佳教育时机,走进童心世界,方能读懂儿童这本书。★ 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尽管每一个孩子性格不同,出身环境不同,所受家庭教育不同,但他们却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点。作为教师就要用发现的眼睛、欣赏的目光去探求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平等地善待每一个孩子,切忌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告诉孩子即使你尿床了或者打坏东西了老师照样喜欢你。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是没经雕凿的好孩子,“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得当的教育。”我们不能用同样的尺度要求于所有的孩子,要因人施教。
教师公平、民主的对待每个幼儿,才能使每个幼儿对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充满信心。这样孩子的心情得到放松,自尊心得到加强,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活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有的教师在组织游戏时,生怕幼儿放开了,收不住,因而叮嘱了再叮嘱,规矩了再规矩,更不用说开展体育活动了,能减的步骤尽量减,能缩小的范围尽量缩小,给每个孩子都套上一个紧箍咒,“谁玩不好,下次不能玩,”使幼儿在游戏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不敢大胆尝试新的玩法,不敢超越老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幼儿一旦离开自己的位置,即被教师视为不遵守纪律,罚出场地——尽管游戏规则中,从来没有这一条!幼儿想获得当“角色”的机会,即被视为不安分、想出风头。长此以往,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缺少游戏投入的热情,有的老师问“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玩游戏?”原因就在我们老师的身上,教师只有自然而真实的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欲望,不至于锁住幼儿的手脚,限制幼儿的创造。教师要“站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一个独立尝试机会。
我们应该明确,幼儿教育中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当对一个人提出更多要求时,在这种要求里也包含着对这个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平等教育”、“尊重原则。”留美博士黄全愈曾说过孩子应该有六种权利,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发问的权利和了解的权利;说‘不’的权利;不同于他人的权利;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保有个人秘密的权利;发展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权利。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这些权利,尤其是孩子学习的主动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之间进行高层次的互动式的教学活动。
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孩子充满爱心,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发挥巨大的潜能,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进入主动、自愿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做出一般的、形式上的姿态而已——“我是教师,一切听从我的安排,我说了算”,这就形成了“有教无学”的局面。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互动式的,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学习钻研具有主动性基础上的。幼儿教育的目的性是开启智力,诱发兴趣,不能为追求“热室效应”而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不能强迫或力促幼儿忙着踏入下一个阶段学习,而是根据幼儿的爱好进行正确引导。新入园的幼儿,没有绘画基础,用彩笔作画比较困难,有的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明智的教师会给他端来颜料,让他用手指蘸着颜料代替彩笔来画,孩子很感兴趣;而有的老师一句“你真笨,”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挫伤他了的自尊心,使他对绘画失去了兴趣,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更不用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了。
人与人相互影响的方式有很多种,温和的、严厉的、舒缓的、激烈的,可是无论哪一种方式,我们都希望留在幼儿心中的是快乐而不是阴影。用温和取代严厉,用舒缓取代激烈,用奖励取代惩罚,这便是我们在幼儿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平等与尊重的原则。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应深入落实《纲要》精神,积极探索最佳教育手段,密切关注幼儿日常言行,尊重幼儿学习主动权,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让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昂首傲视于国际社会中,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能力的成功者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1、《纲要》在这部分开始就有一段话,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同时说明也可以根据需要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2、关于教育内容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弄清以下几个概念: “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形成符合本园发展的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具有特色,使幼儿园具有特色。
“课程园本化的意义”
克服国家课程的诸多弊端:(1)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的脱节;(2)国家课程与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脱节;(3)国家课程与教师现状的脱节;
体现幼儿园自编课程的优势:(1)课程更具地方特色,符合地方需求与学生的需求。(2)教师能较容易的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3)扩大教师的专业权力。(4)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兴趣。(5)调动教师积极性,提供发挥和显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课程园本化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幼儿需要出发。我们更适合将课程进行园本化的处理,将现有的一些教育资源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改造、生成等途径有机进行整合灵活适度地使用现有教育资源,使课程和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如在小班的教学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选择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来帮助幼儿建立讲卫生的信息;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吃苹果,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以“苹果”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生成了,这就是适合幼儿的生成课程。
园本课程内容可以分挖掘本乡本土的课程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如可举办主题活动《我们的家园》,组织幼儿游览家乡的美景,使幼儿亲身感受家乡优美的景色;参观新建的休闲广场、公园、大型超市,感受家乡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使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全面的认识,激起他们建设家乡的愿望,让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废旧纸盒制作再现家乡的街道、住宅小区等。
“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
这是我们园本课程的追求。如:在大班开展的一次“认识秋装活动”中,孩子们对设计秋装萌发了强烈的欲望,有的孩子马上就提出要开一个表演会。针对开表演会需要准备些什么的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需要布置舞台、设计海报、门票以及张贴海报、发送门票等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互相合作,对舞台、海报、门票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幼儿自主创造、自主表达的过程。幼儿有了充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自由空间,自主意识得到增强,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还借助班级区域化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自主学习探索空间。活动室是围绕着幼儿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区角的,每一个区域中均投放体现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操作材料,并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不断地更换对幼儿具有挑战意义的活动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及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你们说孩子们在自己创意活动中能不开心吗?他们的活动主题不断深入,经验不断丰富,这样的课程肯定比我们生搬硬套,找一节现成活动实施效果要好得多。
三、组织与实施
这里强调几个方面,也就是我们组织实施中,要注意的地方。说白了,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要能体现以下几个新的理念。
1、幼儿园的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幼儿
教师应当为每个幼儿的充分活动提供机会条件和充足的丰富的材料,以保证每个幼儿各种方面发展的需要。(中班幼儿撕水果分层次要求)对特殊需要的幼儿,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乐乐走平衡木)
2、教育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增强目标意识和过程意识。
教师在制定和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班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3、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根据教育目标,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在选择活动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比如同是春天的主题画,小班则以添画春景或贴画春天,而大班则可以写生春天、命题画“美丽的春天”,鼓励幼儿用多种色彩表现春天的多彩多姿,这就是由幼儿年龄和经验水平所决定的。二内容要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幼儿建构新的经验。一成不变的老套的活动让幼儿兴趣骤减,我们要选择有时代性,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这之前幼儿对奥运会福娃特感兴趣,那我们就以“福娃”为主线生成了一系列奥运活动,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认识了解了福娃,通过绘画福娃、剪贴福娃、拼福娃等活动,孩子着实迷上了奥运宠物,激发了热爱奥运是、参与奥运的激情。三要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例: “蜗牛的类便是红色的”)
4、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这里又强调了游戏。游戏应当是幼儿充满兴趣的、自主选择、自主开展和自主控制的活动,而不是外方强加的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游戏玩法。(健身房)幼儿园每天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空间和材料,切实维护幼儿游戏的群里。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对游戏进行适度的指导,既要避免导演式游戏,也要避免对游戏的放任自流。(空瓶子要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
5、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我们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获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四、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教育评价是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环境,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等,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观念,什么样的评价观导致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就会对幼儿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要做的评价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纲要》里定了新的幼儿教育评价观念。
1、以发展为根本目的
评价改革的核心在于评价目的转变,传统的学前教育评价主要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为目的重视评价分等次的功能。现代的教育评价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它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学前教育,促进幼儿、教师、家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见第1点,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第3点中,强调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2、强调评价情景的真实性
《纲要》指出,幼儿发展评估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和积累的作品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些说明对幼儿的评价应在真实的生活,学习背景下开展,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由于测验情境,测验内容与真实生活不符,所测的结果往往与现实生活脱节。现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情景中进行。从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取材,才能自然引发儿童的兴趣,促使儿童尽其所能地表现。比如要想测试幼儿的整理玩具意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玩玩具后是否能自觉的去收拾玩具,教师提醒后又有多少幼儿加入整理玩具的行列,另外还有多少幼儿没有这种行为。统计结果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对幼儿进行整理玩具习惯的培养。如果在测试之前就对幼儿警告,马上小朋友玩玩具后要收拾玩具,这样才是好孩子。那么孩子的真实反应就不能了解,也就不能更好的针对教育。
3、注重过程性评价
多以描述性语言和记录为主,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幼儿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质的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去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纲要》中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见第2点
第4点),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参与状态,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纲要》中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见第8点中第2小点)
(2)不再只单纯地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而是包括了对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教育环节的评价。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育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可分为三种:
绝对评价:以外在统一的客观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只反映评价时对象共同基本要求,缺乏对个性差异的考虑。
相对评价:注重集体中的横向比较,适用于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个体内差评价: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多元化,充分照顾了不同幼儿园、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以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发挥评价激励功能,促使每个个体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发展。
愿我们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思考,与幼儿共同成长,与幼儿园共同发展。
第五篇: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规划纲要》决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是继去年1月后,《规划纲要》的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的改革,并决定到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
此次征求意见稿文本共22章、70条。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工作应当是下一个时期,今后十年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教育部提出,要制定和发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 7个分领域规划和9个省(区、市)“分地区规划”,并统筹推进各省(区、市)编制本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
专家解读纲要亮点
叶之红,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
王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
王晋堂,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 朱清时,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 1.高考篇
部分科目一年不止考一次
《规划纲要》对人们最关注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并且力度很大。改变“一考定终身”和“多元录取机制”是改革的重点。虽然这些目标不能一步达成,但它们的提出已经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于纲要中提出的“一年多次考试”,专家们认为,条件最成熟、最可能率先实施的是英语科目。“可能会像现在考托福和雅思 一样,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考生参加招生时可以使用最好的成绩。”
上大学可能有五个途径
早在《规划纲要》调研期间,专家们就提出要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分类考试。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高考之外,像一流的大学可以增加联考,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有特殊政策,对高职院校可以逐步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地方放开,实行免高考的“登记入学”。《规划纲要》列出了五种上大学的方式:高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高校自主确定录取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方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专家们认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实际目的是落实高考招生自主权,为学生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多元录取提供条件。2.高校篇
大学校长将摘“官帽子”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近几年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高校发展、制约文化生产力的因素之一。就逐步取消高校校长的行政化级别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进一步介绍,在这次《规划纲要》中,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表示,这是中国高教界渴望已久的政策,希望可以吹响中国改革号角,使高校重新回到尊重学术自由的轨道上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
就好比当年的农村改革将务农自主权还给农民,高校获得自主权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培养出一代代创新人才。3.上学难篇
给民办教育“名分”
《规划纲要》中明确“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 的各类歧视政策”,“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并且对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对
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等。
破解城乡“入园难”
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
4.上好学篇
下猛药让“择校”变成历史
近年来,择校风盛行对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教育资源不均衡。
《规划纲要》针对这一痼疾下了几剂猛药。首先是实施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第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发挥导向作用;第三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第四是保证适龄儿童进入公办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工资改革推动教师流动
对于教育均衡,全国各地都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教师流动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在《规划纲要》里就特别提到了,“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这些规定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出招数促进优质生源流动
在提出教师、校长区域内“交流”的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均衡优质生源。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剂真正的“猛药”。
优质生源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间的差距。一所学校,好教师再多,如果没有优质生源,也不一定能取得高升学率。这次《规划纲要》提出把高中的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去,将会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会“一抓就灵”。5.减负篇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给学生发展空间
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中国教育学会 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 表示:造成学生负担的原因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如果考试着重考察能力,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各级政府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克服“应试教育”
征求意见稿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