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群颖-培训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8:0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群颖-培训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群颖-培训心得》。

第一篇:应群颖-培训心得

赢在创新,赢在中层

——江干区经济(金融)建设专题培训心得

2013年7月,江干区委组织部办了件大实事,组织经济战线的干部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了一周的经济金融专题培训。在江干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上层设计已经完成,执行的中坚力量——承上启下的中层干部们用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办法去落实、去突破,至关重要。结合皋亭山景区建设和管理这项崭新的工作,我有两方面心得体会。

一、梳理了原本杂乱的信息,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我平日对国内外局势的关注是片段式的,这次培训,蒋伟翔老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王金定老师《破解发展难题》这两个专题,让我形成了几个基本判断,指导今后工作方向。

一是以GDP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GDP统计,只是国力对比中的一个狭窄方面。是否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往往比GDP更加重要。我在经济实际工作中要更注重打造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8世纪GDP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发展到今天,GDP才勉强超过日本,人均GDP更是摆不上台面。关键是千百年来我们对效率认识的缺位!效率意识的淡薄也直接诱发了现代我们对资源利用的粗放。旅游景区开发实际上就是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让旅游资源发挥最大、最长远效益的工作。

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表明,政府有“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皋亭山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其建设和管理的双重身份,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如我们建多少、市场建多少?我们管什么、市场管什么?没有准确答案,但这次培训给了我方向: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该退出的领域应该坚决退出,该让出的领域也要坚决让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把无限政府转变成有限政府。

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方向。国际经济环境将持续低迷,我国“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均要甩包袱、出奇招,其中三架马车的调控手金融是牛鼻子。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219.57%。信托融资规模在膨胀,但资金主要进入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而实体经济却没有得到应有支持,货币一定程度上在空转。我们杭州的马云先生有了新打算:用互联网的思想、技术支撑未来金融体系的重建。阿里小额贷款公司已在2年内完成15万家企业贷款,平均每家企业贷款4.7万元。我觉得,马云旗下的金融系统是一个貌似谦卑、实则强悍的竞争对手,可以破信用贷款僵局!

二、解答了工作的疑难杂症,明晰思路、轻装上阵。

一是景区开发要以产业为导向。皋亭山景区为开放式休闲旅

游区,今后不再是营销一张门票,而是营销一个园区,一个用旅游概念包装起来的产业园区。这次,关于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园区的授课,让我见识了国内外各类经济聚合体成败的案例,发现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城郊型景区还在用传统的资源导向和项目导向来开发,皋亭山景区也不例外。国家旅游局10年前4A旅游区评定标准的出台只是在原有资源导向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和规范,根源在规划上,即旅游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从属和跟随。城市规划的先入为主往往逼得旅游景区开发只能是在城市规划设定的圈圈内挖资源、找项目,再掂量着可以发展什么产业,所谓的资源导向和项目导向其实是无可奈何的城市建设导向。产业园区这种模式可以相对淡化城市规划的影响,比如作为旅游景区需要的是停车场而经济综合体需要的是广场,停车场收的是停车费而广场收获的是活动媒介、事件营销的超值广告回报。这样想,就不必在景区规划大规模的地面停车场了,而是亟需做一个杭州主城区规模最大的“靠山广场、演绎广场”,停车则向地下挖潜。

二是景区产业要优先发展文创业态。无论是刘向阳老师《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创新的实践》还是其它课程,共同的话题是经济实体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文创产业是每一个产业园区和综合体必须优先发展的业态。按老师的思路剖析,我发现皋亭山景区开发目前有这样三个特点:从资源的角度看,具有城市化先行、公墓产业先行、福利事业先行的特点,导致生态资源破坏、土地资源局促、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从项目的角度看,具有公益

项目多于盈利项目、公共投入大于市场投入的特点,导致资金拼盘看紧甚至入不敷出,特别是土地资源少直接制约市场投入,财政资金可能将陷入举棋不定的僵局;从产业的角度看,具有低端产业先声夺人、高端产业望而却步、文化产业东张西望的特点,导致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文化资源利用粗放、消费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认识到这些不足,便于我们在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首当其冲先平衡好资源、资金、项目、建设时序、运营模式等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算一本细账、做一个挖潜空间的产业规划,让城市规划给空间、给政策给得明明白白,产业定位了、控规定格了,再去东南西北山上水边爱干什么干什么。认识到这些不足,便于我们“众里寻她”,将那个最能撬动景区发展的业态揪出来,给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比如风情小镇项目财政投入约1.5亿元,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造、外立面和环境提升,近期主要目的是让百姓生活得更好呢还是打造旅游产品?这两个目的孰先孰后其执行路径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打造旅游产品应该是近期目的,通过旅游拉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是最终目的。所以政府投入前要先摸清风情小镇的产业空间,再选择合适的文创项目比如民宿项目,舍得重金引来百家凤凰栖息,腾笼农家乐,形成景中村文化休闲聚落并影响和带动全村居民。

三是景区运营要充实现有团队。朱匡宇老师关于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皋亭山景区管委会以凯旋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为班底成立,一年多来,这支城市项目开发经验丰富的

队伍,已经完成景区旅游专项规划、风情小镇规划,启动游步道、风情小镇和游客中心三大公共项目建设,其中游步道项目建设任务过半,龙居寺项目立项也终于尘埃落定,市佛协项目组进驻景区。但由于旅游营销机制和人才的缺失,目前还是以项目导向也只能以项目导向来开发和建设景区。比如游步道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控制非常到位,但旅游产品品质即旅游吸引力谁来控制?这是一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基于生态和文化资源利用,需要文化、旅游、工程各路专家共同完成的工作,并非某规划院一名园林设计师能胜任的。于是常规的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程序和机制亟需根据新要求改进和完善。我作为唯一一名从旅游战线调入的干部,虽然明白我首先要融入这个团队,比较“低调”,但听了朱匡宇老师的课,发现自己还是有太急躁的时候:发现问题后还没想好对策就提出来,或对策没有充分沟通、取得多数人支持就提出来,有时还提得十分尖刻,最终事情解决不了,我却成为一个“找麻烦的人”。我反省,其实问题出在我身上,这支团队本身配合默契、运行效率非常高,但我没有让他们充分明白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需要他们做什么,偶尔“插手”,一不留神我又淡出了他们的既定轨道。今后我要善于观察、引导,待时机成熟再当机取断,不能轻用其芒,更不能灰心丧气。

以上鄙见,期望表达:江干需要创新,创新重在中层。

应群颖/2013.7.19 5

第二篇:应群颖-党校案例作业

案例作业-应群颖2013.6.20

传统村落应该拆建还是保护?

——从民宿业态看我国新农村出路案例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传承形式,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生地、聚集区和传习所的传统村落,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于是,一边是专家声嘶力竭的保护,传统民居保护下来了,但谁来坚守这些落后的“文化传承”阵地?一边是新农村喜笑颜开的建设,新农居非常现代和先进,但谁来缓解“千村一面”的尴尬?最终,精神和心灵被搁置,崇尚身体享受时代还是选择了拆建,新农村改朝换代的“整村推进”成为主流。然而,一批城市资金和人才正开始向传统村落流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了一线希望,这就是民宿。

现状:传统村落的逝去

近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乡村文化正在经受着数千年来的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折磨。村落文化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文民俗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生产效率快速提高,直接推动了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进步。与工业化和商业化同时诞生的现代城市,成为先进、文明的代名词。相反乡村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村落社会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正由于偏见的压制而渐渐耗散于空虚之中。人们先是盖起“小洋楼”,搬离原有的传统建筑,传统的家居生活用品、装饰、服装被遗弃,与传统村落相适应的风俗、习惯、仪式、礼节被淡化,道德秩序、审美观念、价值追求也逐渐失去影响力,传统村落逐渐败落、腐朽。进而更大量人口主动或被动外迁,古村落逐渐走向“空心化”,乃至消亡。而原有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变取代,传统技艺无人继承和保护。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的村落数量由360万锐减至270万,即平均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其中,依旧保存跟自然相融合村落,具有代表性民居、呈现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也由2005年的5000个减少至现在的3000个。还有数据表明,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比由36%上升到49.68%,城市国土资源的占有量也在增加,从2000年的不足10%,提升到2010年的20%左右。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占地也将快速增加,中国的村落数量可能减少到100万个以下,乃至更少。

争议:拆建和保护辩论不休

支持拆建者意见: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支持保护者意见:新农村建设是农耕文明破坏的罪魁

实施了8年的新农村建设,对村落的破坏,对农耕文明的截断,比过去20年更甚。2005年开始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成为传统村落消失的最有力推手和最便捷的执行平台。

一是上层理论指导偏颇建设而轻文化传承。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工作成绩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其中没有一点点保护意识。

二是各级政策引导新农村现代文化建设而无传承与保护。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最关心的项目,每年都出台“1号文件”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达3397亿元,并要求各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大力支迟。其中不乏要求“科学规划指导”,但怎样的新农村规划属于“科学规划”?怎样的“科学规划”才能实施和获得支撑政策?其中并没有明确提及要分类保护和建设新农村。特别是“经营土地资源的融资”政策,这种方式以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手段,利用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融资。经过对土地的开发,实现不同地段,不同价格,利用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得土地资源的经营收益进行城镇建设投资。这项政策为“整村推进”扫清了障碍,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整村搬迁”,依山傍水的古村,转瞬即逝,取代之的,是新崛起的小洋楼和水泥森林。

三是各级执行者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手段。翻开任何一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都会看到这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法制建设。眼睛似乎一亮,但去细看,所谓“文化建设”是这样解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2]这样简单粗放的实施意见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势头,促使基层干部热衷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扒旧房盖新房。他们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特点,村庄房屋建设得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有政府补贴,老百姓还能住新房,干部们何乐而不为呢!更有文化保护意识欠缺的官员,将一些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村落也拆建成“洋农村”。

新农村建设这种仅靠经济补贴、隔离、行政干预等手段无法使村落从根本上保障其自觉传承、自发维持和自我改良的良好生态循环。同时在这样背景下,农村开发、城镇化都势必难逃城市化、过度商业化甚至庸俗化的窠臼,乡村文化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毁灭性蚕食,乡村原有的属性和历史记忆正在逐渐消逝,犹如一具“失魂落魄”的“躯壳”,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失去土地更为严重。由此可见,未来古村落的数量也会急剧减少,更有可能从此消失。

对策:民宿为传统村落保护找到出路

传统村落拆建还是保护的问题,曾做过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规划控制。有关专家认为:城乡有别,需因地制宜,有特色者生存。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二是鼓励旅游开发。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农村旅游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一些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的改善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但是,规划的核心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业态支撑点,是乡村旅游吗?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亟需解决的是品质,当淳朴的村民看到日益高涨的商业利益时,他会比一个商业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可怕。而且,他们向往的是城市现代生活和现实的商业文明,传统村落的文化形态正是他急迫想要“革命”的对象。民宿产业才是真正切合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的核。

1行业调查

1.1民宿旅游的缘起和发展

民宿旅游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人才和资金自觉向乡村流动,利用民居资源、农事资源、景观资源创办个性化的经营项目,形成一个以特色旅馆业为基础,衍生酒吧、茶楼、作坊、民艺、展示等休闲业态的高端农家乐集群,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民宿旅游缘起于欧美发达国家,亚洲民宿始于日本,盛于台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像我们熟知的农家乐,粗糙而原始;第二阶段,是一些在城市里资产小有积累的退休人士,回乡重构梦想;第三阶段,则是些年轻的精英和创新型人才,他们以新农民的身份过起了田园牧歌的生活,他们不再是“回乡”而是“选乡”发展。

1.2民宿旅游的核心价值和产品模式

台湾合法民宿的房间数最少5间,最多15间。每家民宿都有独特的主题和风情,带着主人与众不同的情怀和审美品味,业态多元、形象精致。产生了酒店无以替代的核心吸引力和价值——旅店服务你的身体,而民宿服务你的心灵。民宿本是住宿业的一种,但由于其融合了当地自然人文环境要素,从建筑、装饰、业态到服务,均是主人对完美生活的一种诠释,成为一个多元创意产品。这些创意民宿依托不同的地理条件形成不同的聚落,一般10到20户即可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特色产品,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力。

1.3民宿旅游行业现状

目前台湾有民宿3000多家,其中房间数在10间以上的不到50家,许多连锁品牌也只在每个村落经营8间左右的精品房。民宿价格从每间500台币至20000台币不等(1元人民币≈4.5台币),居多的是介于2000~5000台币。大陆还基本处于第一阶段的“农家乐”,共同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农户主体、业态单

一、价格低廉。目前丽江、鼓浪屿、阳朔等地民宿已被业内公认,价格与当地三星级酒店相当。在杭州,桐庐芦茨土屋吃了民宿“头口水”:主人是从北京回乡的设计师,8间客房依山势而建,每间房的设计风格迥异,价格从600~1000元/天不等,到了周末还会有200元至500元的上浮,从2008年8月开门迎客至今,入住率基本超过八成。西湖景区目前也有四眼井、白乐桥等特色客栈聚集地,价格从380元~1480元/天不等,节假日涨幅较大。由于民宿深入乡村,往往成为乡村新文化的据点,专家统计,一个10户以上的民宿集聚地,1家民宿将在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领域影响和带动约6家农户发展,到一定时候,许多村民也融入了民宿经营者大军。

2.现实需求

2.1 先富阶层崛起于都市,实现了对财富的积累和个人自由的掌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基本摆脱饥饿和贫穷,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小康和富裕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都市,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大都市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绝对人口数量不菲的在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先富阶层——中等收入家庭和富人阶层。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与建行私人银行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4%。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超600万元)数量将达到174万户,较11 年增长17%。而在《2009年中国财富报告》预计2009~2013年的五年内,中国财富市场将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长,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预计将从2008年的41.7万户增加到78.8万户。

同时,波士顿公司把中国的家庭年收入在6万到50万人民币之间的称为中产阶级,它认为中国落在这个区间的人口有1亿3000万。中国社科院社科院认为,落在这个区间的家庭已经占到城市家庭的19%以上。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高储蓄率已经并将持续迅速创造财富。与此同时,随着财富的集聚,先富阶层们通过个人拼搏和其他努力,也掌控的个人自由——时间自由支配的能力。

2.2 先富阶层在都市中陷入深度焦虑

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使得人们开始追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富阶层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消市场和消费结构,房地产、汽车、通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餐饮食品等消费全面升级,特别是休闲娱乐文化相结合消费得到井喷式的发展。

车水马龙的喧嚣绚丽、五星酒店的富丽奢华,西式餐饮的高档佳肴,高端酒吧的异域情调,先富阶层享受着工业文明、商业文化集大成的都会生活的舒适和快捷。同时,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生命质量进行新思考。在过去,自己的价值实现通过财富聚集才实现,财富的多少直接证明自我的价值乃至成功与否。如今,自己的幸福却不能以数字来衡量,财富和幸福感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快节奏中,生活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对于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周遭环境在迅速的恶化;商业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使得社会心理平衡机制缺位;“人为何而生活”,生存和生存的无意义感油然而生。种种焦虑困扰每一个生命主体。都市人在更多地为享有的便捷舒适的生活付出更多的身体和精神代价。

不久前有一份《白领健康调查》显示,在将近2000人的心理测试中,表现为“焦虑”的占到52%;表现为“人际关系异常”的为37%;表现为“敌对”的10%。为此,人们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或像王石一样纵情山水;或背起行囊,游玩他乡;或“宅”于家中等等,就是不再像先辈们那样加班赚钱。

2.3 后村落文化的诉求

其实,先富阶层的这种压力和焦虑,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纾解:生态化的居住环境、质朴纯真的社交关系、自然舒缓的生活方式,快乐劳动的人生追求。民宿项目正是基于此种诉求之下出现,旨在网络虚拟环境下,通过村落文化的复活,主张商业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和谐统一,以构建独特的综合文化体。在个综合体是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生存方式和传统村落自然闲适生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紧张封闭的商业生活中得到一丝喘息,能让都市回归人群在此长期居住,也能让作家学者、创意策划人员、旅游观光者等在这里休闲体验,享受多元文化和多重选择,纾解焦虑,它所引领的是一种工作休闲两不误的全新生活方式。

3.空间获得

空间形式与区域内主要业态息息相关。主业态支撑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态聚集,同时也支撑一种人的集聚状态;主业态的发展情况也决定着区域发展状态。城市的兴起、村落的衰落,均与城中村里的主业态息息相关。村落文化的复兴就必须紧紧的抓住两条主线:

1、文化复兴;

2、创新业态。

3.1后村落是文化综合体,而非农村城镇化 民宿项目基于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村落建设成一个现在商业文化和传统村落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综合体,我们称之为“后村落文化”。在这个村落式的文化综合体内,使其各种文化因素能够自洽自适地生长,而不是贪大求洋,简单的将各种要素在村落里进行集结,规模集约城镇化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最大程度上的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环境,尊重并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林相、植被,规划布局既符合村落传统的风俗仪式与规则,又能满足现代文化的功能需求。在建筑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文化保持和谐一致,遵循在地性唯一性的原则,继承和尊重传统村落的内在特征。在内部设计和产品开发时,摘取传统农耕文化中传统经典、雅致的元素,对其进行可持续的、绿色的设计改造或再造,将现代科技舒适的生活形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2 后村落是创新业态集聚地,而非农业现代化

后村落是创新业态集聚地,它基于村落文化与网络化科技融合的平台遴选和创新入驻业态,主要包括文化地产、观光体验、会奖经济、运动康体、总部经济、中医与养生、心灵修炼等多种业态。它并非农业现代化,不是保留传统落后的手耕手织、凡事亲力亲为的原始农业形态,也不是将传统农业以科技的方式进行高效快速、模块化、流水型生产,而是将科技与创意结合,提供兼具慢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产品和服务,并对其进行人性智能化管理,使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都符号化,赋予文化价值和意义,让人们亲临农耕文化的原生地去体验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与风俗民情,体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便利的后村落文化。

总之,民宿项目在空间上意图形成文化功能与新业态的集聚区,依托于网络科技支撑下虚拟环境衍生新业态的发展,将村落文化活态化的一种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或行为,用新业态支撑空间的发展,使古村落拥有新的意义和价值,成为文化营销理念写的一种涉农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形态合流

4.1 与村落文化相适应的业态及其产品,在民宿项目中得以转型升级 民宿项目以村落文化存量为基础,充分调动和组织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意理念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使与村落文化相适应的业态及其产品得以转型升级。项目以“后村落文化”为核心,撷取农耕文化中那些雅致、经典的元素,将科技创意与生产过程结合,并进行时尚化的改造,运用产业化运作的手段彰显文化的魅力。同时,以“体验休闲性”为方向,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村落生活形态进行产业化打造,使得生产服务化、民俗风情化、主题景观化、业态虚拟化,进行少而精致的生产、培育和产出,将文化、创意与传统村落相互融合求发展。最后通过时尚化设计,使产品赋有深厚的个人特点和符号意义,提升产品服务文化附加值,打造文化品牌,进而促进外地人员进入本区域旅游、休闲、会议、投资、就业与定居,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综合体。

4.2 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其产品在后村落中得以集聚发展

后村落由于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原真性保护和时尚性再造,既保留了优美卓越的自然生态,独特纯真的文化生态,又融入了现代便捷舒适的商业文明成果,形成独特文化吸引力。进而吸引和导入村落文化与网络虚拟、科技环境相结合的创新业态,如主态体验、总部经济、会奖经济、运动康体、度假旅游等。这些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其产品,在后村落中获得全新的生长生态。村落文化赋予其产业历史感、科技赋予其现代感,给予一切来此落脚的产业文化力量和生机,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文化符号特征的产业形态。

4.3 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

“古村维新,文化造镇”创造了一种时尚新颖自然人文的高品质生活方式,倡导的是回归文化和田园生活,在村落文化中享受城市文化,既有高质美感的展现,又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深度体验的感动;既有劳动参与和科学管理,又有服务尊荣的综合体。它将劳动和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相结合,人与自然自洽自适,纾解都市人群“被抑化”的心灵,形成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融合的新的生活方式,借文化发展实现区域文化营销的运作理念和模式,引领区域发展潮流。

第三篇:心得-刘颖

“第四届全国小学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刘颖

2013年4月9日——4月10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小学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听了北京市海淀区第三小学的程磊老师、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的朱玉宾老师和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刘可忻校长的讲课及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认真观看了专家引领光碟,感受很深。专家们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那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通过学习专家的教学方式,使我深受启发。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此外,程老师注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朱老师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课堂上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课堂遇到突发问题巧妙地处理而不是避之不谈,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程老师和朱老师都利用儿童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整节课的思路都没有离开课堂。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刘可忻校长的讲座使我明白: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自己感觉就像和所有的老师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不仅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衷心地感这次培训我们的专家、名师,也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使教育大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第四篇:教学观摩培训心得——张弋颖

教学观摩培训心得

观摩时间:5月13日上午

教授老师:张弋颖

讲授课目:英语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的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音语调要准确,并且优美、自然,课堂用语要既简练、准确又易懂,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平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这次展示课上我看到张教师的语言能力优异,发音准确,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

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教师从一个主题Shopping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学会用英语,张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的都非常好。首先,课前热身活动精彩纷呈。一节课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课前的热身很重要。张老师设计的热身活动既符合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引出主题,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用100块钱去买东西,让孩子们到黑板上去填写要买的东西和商店,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生词学习中还及时复习了之前学习了但是很容易混淆的left和right,组织了一个集体游戏,调动了所有孩子的积极性。接下来的一个游戏设计自己的地图,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地图,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词语,还学会了应用。

其次,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最后到拓展,一环扣一 1 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孩子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跟进,思维没有断点。孩子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接触、理解、使用等一系列过程。张老师通过各种操练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紧紧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

评价方式多样有效,充满人性化,紧紧揪住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英语教学活动中,达到以评价激起兴趣的效果。让学生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让孩子们把红心贴到自己喜欢的图片上,让学生掌握了主动,真正的成了课堂的主人。

张艳芹

2011年5月13日

第五篇:华应龙培训心得

这次我们参加培训,第一天上午先听了刘建瑛工作室成员常晓红老师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听了刘建瑛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下午先听了华应龙老师四年级的观摩课《数学练习》,又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专题讲座《我不只是教数学》;第二天先听了华应龙老师六年级的观摩课《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又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专题讲座《心中有数,无限美好》。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华应龙老师的课和讲座。从讲座中我们了解到了华应龙老师是一位喜欢静心读书,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数学的人。他的讲座让我们热血澎湃,信心倍增,我们也萌发了对数学教学高度的热情,燃起了研究数学的浓厚兴趣。

华应龙老师提出了“融错教育”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每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应龙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他认为“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我们要更多地去琢磨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个原因,你才能去帮助他,只有当他找到错误的原因自己醒悟了,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学生今天错了,明天还会错。在这样的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练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很多学生眼里的差错代表的是失败、耻辱,他们担心上课发言出错受同学歧视,这种情况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越大。我们要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要总认为是自己没有本事,没有经验,其实不是自己的教学不成功,学生出错是本来的,应该的,而我们教师应怎么把这些错误资源用起来正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专业教师应该提高的素养。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学生发言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学生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的。听话听音,孩子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有若干个预想,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

“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声音在哪,眼睛就在那。眼睛跟着声音走。”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学数学需要想象,想象了才有数学,想象了就好玩。小学数学是跟自己的想象力来玩耍。”

“因为我们没有思考,所以我们很忙。”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有用,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好可怕。” “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

华老师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每一句话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是华老师亲身体验到的真理。

下载应群颖-培训心得(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群颖-培训心得(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应龙培训心得

    不忘初心,迈向成功 这次我们参加培训,听了华应龙老师的观摩课《分数练习》,又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专题讲座《我是笨小孩》《我是数学》《我不只是数学》。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华应龙......

    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梅佑群范文合集

    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 芙蓉江镇中心小学梅佑群 教师真是要活到老要学到老,前几天,我有幸参加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取了来至北京的两位老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讲座。讲......

    杨颖翠读书心得

    读《胡雪岩》有感 2011年,本人在阅读了《胡雪岩》一书,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胡雪岩传奇的一生。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清末政商界的一个传奇。他以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中......

    教师法心得 陈巧颖

    幼儿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洋下幼儿园陈巧颖 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现在在进学习教师法,这对我们新教师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不......

    冯颖-实习心得一

    第一阶段实习心得 冯颖 转眼之间已经实习了将近半个月, 我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变为了一个坐在写字楼里努力工作的实习生,完全崭新的工作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营销中心......

    阳光心态心得-徐颖

    《 阳光心态训练营》培训心得 题记—古希腊哲人说:最难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认识你自己。 2011年12月6日—7日,公司为提升中层力量水平,给主管级以上人员报名参加了有起跑线培训......

    华应龙《笨小孩》培训心得

    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推进文化与 创新教学观摩”培训有感 ——从细节处发掘孩子的创新思维 2018年10月20日、21日这两天,由康家集学区、窑店学区、西街小学教育联盟组织安排,我......

    王应芳小一培训心得

    小一教师培训心得 学号:190 姓名:王应芳学校:尚春学校 任教学科:数学 联系电话:*** 2月18号到2月19号,2月25号到2月26号,我们在泸县进修校二楼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第一次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