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5篇

时间:2019-05-12 08:4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第一篇: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

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

“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是党的根本建设。

“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四自能力”,即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根本途径。

“三型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第二篇:考点总结——毛中特

常考主观题

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理解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关于基本路线的几个提法)(选择或简答)①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论述)

①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选择),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动摇了基本路线,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

 为什么必须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简答)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 实现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七章将专题论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即二者的关系)(简答)二者相互贯通,互相依存,被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 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选择)

(1978年,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加以强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进一步坚持和阐述)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渗透并作用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中,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生产管理是科学、是知识、是技术。

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

 2.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两个具体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选择)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造就不同类别和不同层面的高素质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1956年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及后来的背离: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后来严重偏离,作出了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制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2)改革开放后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981年《决议》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重申三中全会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选择)

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提出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基本路线的条件完备。

十三大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选择)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论述)

 为什么说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推动力。提出:社会主义建立后,应“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特别是在物质产品还不够丰富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必须使集体财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方能为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打好基础)邓小平坚持强调了这样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惟有如此,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即共同富裕创造条件。生产力是一定要发展的,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目的不同,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为消除两极分化和达到共同富裕提供了条件)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寻实现振兴中华,实现民富国强的梦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条件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了现代化的实践。

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

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重申。(选择)但囿于各种历史因素,经历了曲折,未能如愿。(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思考,开始调整对现代化的认识。●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到20世纪末翻两番的“两步走”战略。●1987年十三大正式确定“三步走”战略部署和目标(选择)。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期,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两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后,1997年十五大将第三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建党一百年时,经济更发展,制度更完善;  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从改革的目的讲:革命和改革的目的都是要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从改革的深度上讲: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包括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特别是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3)从改革的广度上讲: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综上所述:

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把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则是通过改革,解放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篇:毛中特和近代史考点总结

第二部分

毛中特

一、科学发展观

命题角度一: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地位。【分析点拨】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命题角度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分析点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命题角度三: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分析点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命题角度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分析点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命题角度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点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命题角度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析点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命题角度一:为什么要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分析点拨】 第一,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第二,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第三,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命题角度二: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分析点拨】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统筹区域发展。第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命题角度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点拨】 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命题角度四: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分析点拨】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容:①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

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命题角度五: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分析点拨】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命题角度六: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分析点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生态文明建设

命题角度一: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分析点拨】

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命题角度二: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分析点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命题角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分析点拨】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命题角度二: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比较。【分析点拨】

1.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

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命题角度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分析点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命题角度四: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分析点拨】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命题角度一: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分析点拨】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命题角度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分析点拨】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命题角度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内容? 【分析点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不仅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命题角度四:当前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分析点拨】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助于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命题角度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点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落实科学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奋斗目标。

解决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第二,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四,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命题角度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分析点拨】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命题角度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分析点拨】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部分:近现代史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命题角度一:简要说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分析点拨】

(1)1851—1864年,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起义;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2)结局: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由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也没有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不管是使用改良的方法还是使用革命的手段,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都是行不通的。

命题角度二:从不同阶级探索的结果得出哪些历史启发? 【分析点拨】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命题角度三: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分析点拨】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统一战线

命题角度一: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点拨】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必要性

首先,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还有顽固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其次,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必须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第三,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各种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命题角度二: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特点。【分析点拨】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

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命题角度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合作,也有过分裂。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关系的这种变化? 【分析点拨】

①国共两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进行第一次合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分裂,在抗日战争时期再次合作,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分裂。因此,国共两党的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上呈现的特点是:由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

②两党关系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以下因素的制约:第一,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中共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就能够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斗争加剧,甚至分裂。第三,国际政治力量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够促进两党合作;反之,两党矛盾扩大,关系恶化。

③从两党关系由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第一,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求同存异,就能够实现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第二,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共的倡导和推动。分裂内战局面,主要是国民党***,独裁内战,以及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导致。第三,两党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农民问题

命题角度一: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分析点拨】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建立的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根本无法实施。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它使广大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命题角度二:从不同阶级的土地政策得出哪些启发?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完整的土地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命题角度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什么样的土地政策?

【分析点拨】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②1929年兴国土地法: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的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③阶级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抗日。3.解放战争时期

①《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消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②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四、比较两次中日战争

命题角度一:19世纪和20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有怎样的不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分析点拨】

(1)19世纪的中日战争是指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结束。20世纪的中日战争是指开始于1931年的抗日战争,这次战争以日本投降,中国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

(2)两次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不同,原因是:第一,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第二,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命题角度二:通过比较19世纪和20世纪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你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分析点拨】

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③两次中日战争失败和胜利的不同结果教育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辛亥革命

命题角度一: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分析点拨】

①辛亥革命之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的出路问题也进行了探索,虽然对于打击中外反动势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但是,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说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分析点拨】

①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因此,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六、与中国共产党密切相关

命题角度一:结合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分析点拨】

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②区别: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③联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分析点拨】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命题角度三:为什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分析点拨】 鸦片战争以后,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放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原因如下: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第四,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命题角度四: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党是如何完成这三件大事的? 【分析点拨】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我们党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对外开放

命题角度一: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分析点拨】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

(2)因为: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③但是,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

(3)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

命题角度二: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通过比较两次对外开放,你得出什么历史启发? 【分析点拨】

(1)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更好更快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命题角度三: 如何理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分析点拨】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篇:毛中特精品课程建设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状况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势,从而有力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辈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活动50多年来从未间断。

按照教育部1998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以下称“98方案”)的规定,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即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门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具体规定,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充实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2005上半年,中宣部、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对“98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其明确规定:高职高专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由于我校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任务,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编写和出版了针对高职院校使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经湖北省教育厅的同意,我校于2006年春季在全体05级学生中开始实施该课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由资深教师对全体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本课程于2006年4月被列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统一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07年春季开学,在2006级学生中开始实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并一律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的新教材。为使教师明确新教材的体系结构、特点、重点,全面、准确领会中央关于开设这门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央关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使该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我们又于2007年3月2日,在已有4位教学骨干参加了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办了全体授课教师参加的培训班。我们同时依据中央新的要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重新编制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全部教案。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正在我院顺利进行,正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二、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曾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使用省统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我院编写并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前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建设:

编写并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资料建设:

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规范教案、课模拟试卷、学生复习和练习题库,汇编教师备课指导等教学资料。

实践性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武汉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辛亥革命纪念馆、毛泽东主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主办的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等,以及武汉的社区;编写学生用《实践活动手册》。

网络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环境。

三、近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积极完成课题、出版教材、撰写教学论文,应用于教学实践成果如下:

1、课题研究并应用于教学:完成《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子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情况调查:《高等职业院校马列主义理课教育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3、观念研究与应用:《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高职政治理论教育双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在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教学目标研究与应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要义》,提高认识,应用于教学。

5、课程建设研究:《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

6、教学过程研究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内在需求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方式方法研究与应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改革》,增强交互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8、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与应用:《增强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实现有计划、有措施、有交流、有实效的实践教学。

9、教材编著:高职院校试用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编著任务。

10、制订教学大纲:依据2008年全国统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

四、近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研室对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着重从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帮助、鼓励,并引导他们发挥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开展一帮一传帮带活动,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获得明显提高。其中一位青年教师已获取双硕士学位,另一位已晋升讲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积极落实我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八大举措,促进我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登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学生之中摸清他们的真实愿望和困惑,分析问题症结,把握思想脉搏,从而确定了把围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思想教育的着眼点。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设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双主体结构模式,既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又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性,使教育内容不断“内化”为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并“外化”为实践活动。

第三,分层次把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标,按学生的需求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我们在具体实施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以他们的学识、思想达到的层次作为不同教育活动的起点,以他们关心的或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并设定相应的目标,通过不断适应、引导、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性而逐步实现教育目标。

第四,教育教学内容上实现“三贴近”,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解决政治理论课给人留下的呆板、枯燥、说教性过强的印象,促进学生提升对理论的内在需求性,我们认真研究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坚持将政治理论的内容贴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发挥理论指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身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五,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坚持适应性、规律性,催发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性。为增强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我们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坚持以适应学生内在需求性的唤醒和发展为着眼点,遵循符合教育对象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规律,摒除“填鸭式”、“注入式”、“听话式”的讲授方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和其它多种交互式教学方式方法。

第六,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成一个“好人”,而且应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那些不利于理想人格培养的思想和作法。首先,以辩证的思路和方法取代形而上学的教法。其次,加强学生的探求精神和自我信心的培养,改变教学中绝对化的思维模式。再次,把握知行规律,将学、问、思、辨、行各环节有机联为一体,互相渗透。

第七,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教师对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与考核,课堂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计划一同下发,一同考核,发挥好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设计、组织、引导的积极性。二是力促学生端正实践活动的目的,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三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调研、参观访问、“三下乡”和“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第八,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多媒体成套课件和教学参考资料库。

六、本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与国内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相比,本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国内先进、省内领先。

1、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本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学历、职称结构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课程拥有教授3人,且都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实为国内同类院校罕见,省内唯一。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67%,也远远高于其他院校。

2、课程和教材建设在省内领先。我们承担了教育部社科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子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并组织编写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经教育厅同意在全省率先于2006年2月开始了教改新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开课前由资深教师对全体授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2006年1月8日以来4次受到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的好评,并4次向全省118所高校代表作了相关经验的交流。

4、该课多次受到湖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督导组随机抽查,他们对我院教师精湛的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院进行的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该课受到学生的真心喜爱,正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七、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需进一步在全体教师中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需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多媒体教学,制作更加精良有效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件;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需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八、已准备就绪的上网资源名称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计划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规范教案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三人次教学实况录像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备课指导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课件

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参考文献目录

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模拟试卷库

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生复习和练习题库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外部资源库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2004年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状况

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年来建设进展报告

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评价

九、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课程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将不断深化育人为本的理念,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主线,用最新的观点、最新的成果、最新的手段、最新的方式加强建设,力争本课程成为具有我校特色的品牌课程,并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2)具体目标 实现“五个一流”:

第一,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家为领衔的,结构合理、教学教学效果一流、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梯队。

第二,确保一流的教学内容。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要求和 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在理论上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完整性。

第三,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理论讲授和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法相互补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适当运用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热点辩论、交流演讲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本课程在校园网上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

第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教学必须有一流的研究为支撑。为此要求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科研上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

第五,实行一流的教学管理。建立基本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氛围和用人机制以保证精品课程不断更新与完善。

2、课程建设方案 总方案:

通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不断改进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课件;进一步加强和充实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使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获得进一步提高,使之成为最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门课,成为在省内处于一定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

具体方案: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的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一个褒荣贬辱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充分发挥学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师德师风导向机制、教师进修与培训激励机制、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以教研促进教学的机制、教师之间传帮带相互促进的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师潜能发挥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研究、学术研究和课程建设,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促进和带动教学的特色和优势。

(3)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写规范化的电子教案和建立教学和学习辅导资料库。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2007年4月前,制作完成授课电子教案、半数以上课程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库。

2007年12月,完成全套多媒体课件。

2008年6月,完成教学案例库、网上学习讨论、教学讨论平台。

4、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8年5月,重点内容,3次课,每次45分钟。2009年12月,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马列主义教研室

第五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突出实践性 增强自觉性 体现先进性-----浅谈企业党组织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建水平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增强基层广大党员的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切实把基层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推进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基层工作效能,最重要的是突出党建工作的实践性,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以党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的实践体现先进性。那么,如何加强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确定工作思路,制定规划措施 企业党建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加强先进性建设,最终体现为促进企业建设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经济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也是企业先进性建设的使命所在。作为企业党组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建设发展大局,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明确目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工作方案,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加以实施,做到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同频共振。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丰富学习教育的手段、形式,以宣贯中央文件精神和《党章》为内容,以健全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为重点,始终围绕经济效益中心,坚持观念引导,实践验证,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破难攻坚,锐意进取,为企业稳步和谐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二、积极把握重点,定期开展集中教育 思想、理论的清醒是政治清醒的前提,思想、理论的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思想、理论的先进是实践先进的根本。加强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武装广大党员,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内在活力,使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为此,除日常性教育活动外,还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定期组织广大党员,有重点地开展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认真梳理在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差距,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加强先进性长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如7月份,我们以庆祝建党85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先进性建设集中教育月活动。公司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在组织党员系统学习《党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有关内容的同时,注重抓好自身特色主题活动:检修部党支部围绕机组大修改造组织了“找差距、查缺陷、堵漏点”活动,让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共计查找缺陷125项,消除缺陷120项,确保了两台机组的设备健康水平。公司党委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捐衣助学”活动,把党员捐献的350本课外书籍、146件衣服送到了临谭县重点扶贫点小学生手中,奉献了公司员工的一份爱心。运行部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设备运行操作水平,加强节能分析,7月初,运行一值成功地应对了系统出现的振荡,把党员先进性切实落实到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当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厂党员的政治觉悟,强化了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为下一步先进性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增强针对性,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广大党员是先进性建设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在新时期,怎样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自省。过去,只要能吃苦,能奉献,道德好,就是好党员,而今天,仅有这些就远远不够了。不仅要有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精神状态,还要有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必须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做出优异成绩,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业绩让职工群众信服、满意。用三句话来描述,就是“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公司党委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管理与教育同步。在总结过去几年来开展党员“四包、四无、五带头”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公司范围内又深入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 独具公司特色的“创岗建区”主题实践活动,在保安全发电、保大负荷供热、机组大小修、机组改造等各项工作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排头兵作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在党员中叫响了“看我的”、“我先上”的口号,其间,党员极具号召力的模范行动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使员工学有了榜样,赶有了标杆,为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搭建了平台,营造了氛围,同时,在实践中历练了党性,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今年,公司党委被集团公司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在集团公司创星级企业活动中,公司获得了二星级企业;截至到日前,公司已实现长周期安全运行1500天,各项经济指标不断优化,各项责任目标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各级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先进作用的发挥,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责任的落实。如果只一味强调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党员思想觉悟,而忽视责任落实,忽视制度约束,显然是不现实的。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和强化党组织、党员政治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上来。具体说,重点抓好四项制度的建立、健全。一是抓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按照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责任主体界面,明确党建工作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将党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规范严谨的企业党建工作格局。二是抓党建工作问责制。对党组织和党员推行以党建工作责任追究为主的“问责制”,着力加强对“不履行先进性建设职责”及“履行先进性建设职责不到位”行为的考核,重点突出对党员干部所负责任的追究,实行“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轻则教育诫免,重则降级免职,以此来强化落实先进性建设的各项责任。三是抓党建工作承诺制。就是党组织和党员在一定时间内,对如何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做出承诺,公之于众,接受监督,保证兑现,并建立健全 “公开监督、检查督促、鼓励激励”等相关配套措施,把党组织和党员的自律与它律有机融合到一起,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良好的自觉行为规范。四是探索基层党代会代表常任制。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参与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热情,公司党委制定了《党员代表常任制》,积极探索企业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参与监督、议事、决策等作用,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与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实现公司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五、积极实施贯标,推进先进性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 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企业党组织就要善于开拓视野,牢牢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途径,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借鉴其它国有企业开展党建的成功实践,在加强先进性建设工作中,逐步导入ISO9000质量体系。也就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的原则,通过参照、移植和融合ISO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标准面向过程的管理模式来规范、细化党建工作,并运用到先进性建设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当中。实际操作中,要落实好“贯标”三原则。即:“该说到的要说到,说到的就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见证资料”。“该说到的要说到”,就是把党建的各项工作及要求目标化、具体化、指标化、规范化,同时将党建工作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以流程的方式给予明确,把握好各项过程之间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实现工作的连续性。“说到的就要做到”,就是要求按照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各项内容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强化过程控制和措施落实,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做到的要有见证资料”,是指党建各项工作做过与否或实施与否不能凭口头说了算,而要有相关的“记录”来证实,这是检验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总之,加强企业党的先进性,必须始终抓住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狠抓责任落实,围绕企业中心,服务发展大局,才能有效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全面推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下载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毛中特考点总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新时期我们应该坚持党的纯洁性建设不动摇 摘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保持纯洁性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

    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内容提要】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推进......

    毛中特总结

    中国十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

    毛中特必背考点(八)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考点(八) (★特别提示:2014新大纲增加考点 )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坚持走中......

    2014政治毛中特不同题型考点

    2014政治毛中特不同题型考点“吐血“总结 一、客观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中特总结修改

    第七章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国内:政治上:整个国家处于混乱状态。 经济上: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国际:20世纪......

    毛中特 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文献总结(蒋中挺) 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

    毛中特会议会议总结

    1 《纲要》、《概论》会议考点综合辑要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大会明确了中共的最高纲领(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会议代表中,毛泽东、何叔衡是长沙的代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