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五个必须坚持
“七一”讲话解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论“五个必须坚持”
2011年08月30日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坚持”:
○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好坏,党好中国好,党弱中国弱。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所以,“七一”讲话当然要回答政党自身建设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建主题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此,胡锦涛同志提出“五个必须坚持”。这 “五个必须坚持”凝练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大支点,也点出了中国共产党下一步在党的建设方面的努力重点。
第一个支点:理论。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政党首先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什么是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分两个方面,一是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第二个支点:人才。
现代社会发展进步最宝贵的就是人才,拥有人才就拥有了未来。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政党肯定是人才荟萃的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才问题有两层意蕴,一是积聚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如何积聚人才。“德是才之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选用人才要以德为先,政治品格、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是先决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才现于四海”,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集聚人才要广开人才之源、放眼五湖四海,要打破老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营造创业平台、提供发展空间,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
第三个支点:群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政党,这是它最大的政治优势。有群众支持,纵有千难万险也能逢凶化吉,纵使山重水复也能勇往直前。没有群众的认同,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心无力,不仅会失去发展的支持、甚至会失去执政的基础。近些年来,一些人改革的动力在衰减,有些地方发展的助力在消退,因为,他们远离了群众。所以,做到“三真”,真心去联系群众,真情与群众交流,真正为群众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力量源泉的关键举措。以心交心,定会心心相映;以情换情,自然两情相悦。
第四个支点:反腐败。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是水火不容的。腐败生则事业衰,腐败除则事业兴。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要讲四句话:第一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第二句,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成员中存在腐败现象;第三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求真务实也卓有成效的,有针对性地遏制了一些群众反响强烈的腐败现象,切实打击了一些较大的腐败行为;第四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绝不仅仅止于“反”,而且要把反腐与倡廉结合在一起讲,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注重“倡廉”,做到釜底抽薪,防患于未然。
第五个支点:制度。
邓小平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还是制度靠得住。提高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制度是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已经跨越了“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的阶段,进入了“从有制度到好制度”的新阶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制度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第二篇:五个必须坚持
胡锦涛讲话中五个“必须坚持”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讲话中五个“必须坚持”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杨景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必须充分认识其客观规律,努力按照其发展的规律办事。因此要真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继承党在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成果,按照规律来创新党的发展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这五个“必须坚持”是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位一体”建设的继承和提升。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既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又突破性的提出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早在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第一部分就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是在总结红军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29年12月的丰富经验基础上认为“红军第四军地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自此,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上有广大的发展和创造,但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党的第二代领导邓小平科学地继承了思想建设是党最根本的建设的传统,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面对复杂的国内环境,邓小平大胆地决策“不打破思想僵化,不打打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拨乱反正的历史背景下明确地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认为只有思想解放了,党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所进展。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形势,党的思想建设是根本建设依然要坚持。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一次明确指出: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传承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一永葆党的生命的传统,这是被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证明是正确地坚持。讲话旗帜鲜明的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认为:问题不在于只是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人类生生不息,改造也从未停止。就像讲话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3年的实践历程,认识也在改革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认识只有通过理论的升华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实践。因此要善于把党和人民群众积累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并善于创新理论成果,同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跟进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去。党的伟大历程还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实践路程也还在前进,因此理论创新也不能也更不会停止不前,只要人类生生不息,理论创新将永无止境。
第二、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既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又突出了优秀年轻人才的重要性。
斯大林曾这样说:“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在全民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困难的处境和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党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来挽救干部和革命前途。于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中就明确指出:必须善于使用干部。“任人唯贤”是正派的路线。这条正确的“任人唯贤”的干部任用路线在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丰富,并沿用至今,这不仅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革命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现行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阻碍改革的前进,同样也选不出带领社会改革的优秀干部。因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面对社会财富的增多、社会思潮的冲击,有些领导干部抵御不了诱惑,于是出现宗旨意识单薄、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不良道德行为。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七一”重要讲话又提炼出:“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把德放在干部任用的首要位置是党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出的重要成果。
人才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人才优势越来越成为国家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年轻人才更是时代的先锋,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的未来。“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因此当前重视在干部选用上提拔年轻的优秀人才是有国家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
明确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在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一文,文章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使党赢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胜利后的党并没有抛弃这一宗旨,而是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邓小平曾指出:“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来了挑战。在此形势下,党及时决策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更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法宝。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正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与广大人民大众保持着血肉关系、鱼水关系,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新中国。美国军事观察组在抗战期间来华考察时就曾指出:国民党占有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民心。沿着这一优良传统,我党充分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此次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一论述提升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当前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这一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如果丢掉这一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将失去可以“载舟”的民心,将会被人民抛弃。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秉承了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又着重把人民监督和自我反省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政权而斗争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将长期执政的党。执掌政权、拥有权力就会占有资源,分配不当将会导致腐败的产生,即是权力寻租。所以针对这一客观规律,党始终把它当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早在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权力寻租也就更有了空间。针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败坏党和人民事业的腐败分子,党的政策是采取坚决清除的方针,一经发现立即处理,绝不姑息养奸。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考验。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六十周年之际,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中央能够居安思危指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又
重申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是党的英明决策,更是党在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方面的具体表现。
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一切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历史总结的规律。作为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人民监督势在必行。人民群众监督是党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外动力。此次“七一”讲话提出了:“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将人民监督和自省相结合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在总结经验和尊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哲学原理基础上提出的科学论断。
第五、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既坚持党的制度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又突出把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相统一。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指出: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及时总结过去十年的各种错误,认为制度方面的缺失比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这是党在实践教训中得出的真理: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是因为党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同时被全党所认可。制度是党行动的准则和依据,体现了党的意志和宗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党的“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党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同时也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和自觉维护制度”。这样把制度建设与学习、执行和维护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党理论发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符合了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制度建设是党自身发展的保障,制度不仅仅是来约束违背党的原则行为的工具,它应该是良性的肌体,能够预防党的变质。所以全体党员要将学习、执行和自觉维护统一起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第三篇: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五个“加强”
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五个“加强”
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员工是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本,员工对企业是否具有归属感,将极大地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在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坚持全方位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基础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首先自身素质要过硬,既要当好指挥员、辅导员,又要当好宣传员和战斗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一要提高忠诚可靠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具备争创一流的工作意识,具备强列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要提高科学广博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生活知识和交际知识等。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精神实质,才能保证工作不会偏离正确轨道,只有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广泛汲取各种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使自己干有目标,动有准则,提升工作水平;三要提高全面综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善于调查研究,向改革要思路,向实践要办法,坚定地同职 工一起,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动问题的解决,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群众第一的观点,深入基层,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管理的重心是员工,员工安则企业安,所以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坚定群众第一的观点,努力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首先,要从实际入手,展开研究调查,通过沟通谈话,问卷走访等形式深入研究不同时期各个员工的心里认识和思想意识,依照其情绪的不同和行为的体现,研究其思想活动形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不足,根据相适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的预见性;其次,要注意和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的建议,同时细致解决。还要主动换位思考,和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员工解决难题,办实事,办好事,在实际的帮助员工提升其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善于总结分析资料。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动态都要在心底建立一个“动态整理磁盘”,定期进行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活动,主动跟进解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运用别致可行的新方式,不断融合,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长期以来,从延安到北京,从战争到和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没 2 有大的变化。这种僵死的、静止的状态,应当引起反思,图谋改变。
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明白事理的个体。它的内容主要是说服教育员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想要获得效果,提升工作的吸引力,最关键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法,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载体,采取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教育,把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扩展为讨论式、演讲式等双向互动形式教育,环境感染式教育;其次要宣传先进典型。用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来教育职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感和亲切感,逐步在职工队伍中培养形成先进群体,使他们成为实践先进思想道德的先行者,成为职工群众学习仿效的楷模;当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更是不容忽视的。与各种真实有效的工作活动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努力,从而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调动全员积极性,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氛围
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启发人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们前进,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情况又多种多样,要紧紧围绕着调动员工积极性这个主要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3 得更加富有成效。重点当然是要把行政、工会、共青团及其他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为广大员工开展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精神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使员工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和谐的氛围。
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为此,我们要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从人本身出发,从职工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惟有如此,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激发职工最大潜力,积极推进企业科学快速发展,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成功与失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探索,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是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方向对了,路子对了,改革就会更容易,就会少一些阻力。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政治方向。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方向
一、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回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光是经济方面有成就是不行的。所以,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政治发展有两个途径,一是革命,二是改革。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下,改革当然是最佳选择了。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极其重要的任务,所以在执行时需谨慎行事。相比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会显得有些困难,这三十几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有失败。
1、党政关系逐步理顺,共产党执政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邓小平就指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所以,我国把党政分开,理顺党政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去那种党政不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正在得到逐步改革,新型的权力关系正在建立,共产党的执政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
2、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体的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上,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使人大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完善,此外,更多的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政策。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一基本制度重新焕发了青春。不仅进一步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有公民民主权利、选举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改革有一定成绩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缺陷和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政治体制的完善、民主制度的建立 ,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垄断、政府职能错位、反腐制度建设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将来的改革中要完善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条明朗的道路,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二、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尤其是经济改革,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所以,其他改革也必须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以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保障,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重要保障。想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从中国自身的民意、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外,我们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世界上就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是要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是不是得到巩固和提高,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是不是得到保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是在有序扩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不是在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不是在不断发展。只有正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了以上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三、正确的政治方向
2003年2月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机制;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丰富实践、借鉴外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原则。在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上可以看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如果不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改革就会误入歧途,影响国家根本。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终于开辟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的独一无二的道路,我们没有照搬西方各种制度,而是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这条道路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再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按照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国家就不会散,就会凝聚起来,团结一致致力于国家建设。
3、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型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行业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完善“十二五”规划,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柳斌杰在总署党组中心组第十一次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杨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五篇:基层地税机关党风廉政必须坚持五个“到位”
基层地税机关党风廉政必须坚持五个“到位”
基层地税机关的基本任务是“带好队,收好税”。带好队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带出一支真正廉洁高效的税干队伍。如何搞好基层地税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基层地税部门的行业形象,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五个“到位”。
一、坚持领导力度“到位”,是搞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条件。领导力度到位,首先是领导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县局党组和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来抓,制订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并且将它贯彻整个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其次是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到位,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局领导以清正廉洁作为为官之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敢于同各种不廉洁行为作坚决斗争,就能对自己的干部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正反面的经验证明,只有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勤政清廉的税干队伍。
二、坚持廉政勤政教育“到位”,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之举。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抓好四个教育,首先是抓好人生观、价值观和《廉政准则》的教育,使税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自觉抵御腐朽人生观的侵蚀;其次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税干把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作为最高的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再次是抓好普法教育,促
使税干依法行政,不以税权谋私;然后是抓好警示教育,以本系统中发生的腐败案件教育税干,做到晨钟暮鼓,警钟长鸣。
三、坚持岗责体系及制度建设“到位”,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围绕“两权”监督的运作来建立严密的岗责体系,通过岗责体系的建立,让税干明确知道自己执法应该做什么,必须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依法设定岗位,加强内部协调衔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还要将每个可能滋生腐败的工作环节建立相关制度来约束,把制度落实执行到位,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事、管人。岗责体系和制度的制订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笼统和模糊,尽可能对廉政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以利于考核和检查。制订岗责体系时充分发动税干参加,因为税干最了解哪些工作环节、部门容易出现不廉洁行为,能提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四、坚持监督机制“到位”,是加强党风廉政的重要保证。再好的廉政建设制度,还是要靠人去执行落实。首先要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建设,选拔哪些作风好,懂业务,政治上可靠的人员充实到纪检、监察部门,为纪检、监察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其次是要以本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为中心,建立连接上下,贯通左右的全方位的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评廉和工作作风测评,对“两权”行使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发现不廉倾向,能及时纠正,发现违纪行为,能及时查处;再次是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定期地邀请社会各界人
士对本单位的行风进行评议,促进行风的改善,利用新闻、网络等媒介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典型,对不廉洁的人与事进行曝光,营造廉政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然后是与检察机关联系,设立预防渎职办公室,进行提前监督,最后是要加强考核检查,对本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定期的考核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新的台阶。
五、坚持奖惩机制到位,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最有效的推动力。要实行责权利紧密挂钩,加大缴纳党风廉政建设风险抵押金力度,从经济上进行制裁。落实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制。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票否决制,对有不廉洁行为的人与事,要双倍扣回廉政建设风险抵押金。不能评先评优,不能重用,提拔使用人首先过廉政建设的考核关,不能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同时要严肃查处税干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养奸,在政治上、经济上都要给予严厉的责处,起到警示作用。要让每个地税干部从中汲取教育,让其清楚贪污腐败的风险成本很高,像触高压线一样,结局是身败名裂,作茧自缚,锒铛入狱,一无所有,甚至是丧失生命。
(城步地税局刘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