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余国良专题讲座培训总结》
余国良教育实践系列讲座
《中职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总结报告
2017年4月26日,全国著名职业教育家余国良老师应邀走进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中职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余国良老师从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如何做好中职教育:
一、力避硬碰——教育工作需要很认真,但别太较真。”
二、遵循规律——“处理学生问题时,方向比方法重要,疏浚比硬堵更好。”
三、构建关系——给孩子一个肯定,好比一碗参汤,给孩子一个否定,犹如一剂砒霜。
四、追求无痕——教育是心与心的漫步,并非简单的制止与绑架。当教育赤裸裸地呈现在孩子面前时,教育就不存在了。
五、有效折腾——孩子总忘不了旧爱,就要为他找个新欢。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既要“多磨”,更要“多谋”。
六、营造氛围——有氛围的教育是享受,没氛围的教育是受罪。
七、扬长避短——揭学生之短的老师——唉声叹气;扬学生之长的老师——扬眉吐气。
八、保护野性——保护当代男孩的野性,胜过GDP增长
九、尊重常识——盲目爱,受伤害
从于老师的讲座中,我对如何关爱女生印象特别深刻。总结如下: 男女学生的特点不同,因此教师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特别是男老师对待女生一定要有度。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对青春期的女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女生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只需说一句:“你记住,你是我的孩子!”如果碰到女生意外怀孕的情况,我们应劝学生把事情告诉给妈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冷面拒绝学生的请求,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自杀。我们在学生受挫时,要告诉他——勇敢的往前走,遍地都是阳光。与此同时,我们要告诉学生千万不要去私人医院做流产,一定让学生告诉家长,让妈妈带自己去正规医院接受手术。特别是做老师的家长,在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做好思想工作“谁也不要讲只给妈妈讲,其他人都是泄密者!”做好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对早恋的学生,不要意味的反对,二是要告诉学生怎样谈恋爱,拿出几节课让学生想想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应多演绎故事,别制造事故。
余国良老师说,如果教育有顺序之分,那也应该是: 关注孩子的生命安全;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 关注孩子的内力觉醒。
从这次的培训讲座中,我学习到很多,感悟到很多,明白了很多,理解了很多。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理解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感受了学生的柔弱内心。我认为,学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感动,是幸福,是美好,正是一年毕业季,恰好碰到好多不想让别人看到的泪水,听到很多不想让别人听到的肺腑之言,听完这场讲座,我对未来的执教生涯充满了期待,未来,定要努力,做好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掌舵者!
2017年4月26日
第二篇:余国良讲座听后感
爱与智慧让中职德育更精彩 ——听余国良教师讲座有感
德育组 江海强
中职学生被很多人称为是垃圾学生,认为他们行为习惯差,没有理想追求,最难管,也最难教。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周二我国著名的中职教育专家余国良老师到我校做了一场关于中职德育的专题讲座,听后感慨颇多。
余国良是衢州人,小时候放过牛,种过田,也当过兵,转业后从事中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岗位上辛苦耕耘,几十年来,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潜心研究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说,这次讲座就是他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心得。
在余国良看来,教育这批普通人眼里最难教、最难管的中职生,最好的办法是爱。他说,要把学生当‚恋人‛,只有带着期望的眼神来看这批学生,才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给学生以动力。余国良说,‚别嫌弃这群孩子‛、‚孩子难教别急躁、别泄气、别埋怨‛、‚多点赏识,少点批评‛等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余老师对中职学生的无私和宽广的爱,在他的眼中,这批遭受升学教育失败的学生都是孩子,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需要他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点燃希望与激情的孩子。
爱是教育的基础,但光有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显然,教育是要讲究智慧的。在这次讲座的过程中,余国良老师介绍了很多技巧,比如‚学点农夫的‘教牛术’‛、‚点亮孩子们心头的灯‛、红衣女孩的故事等等,每一个案例,都介绍了一个很管用的教育方法,无论从学生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还是细到学生的寝室管理和学生的不良习惯改正等,余老师都给出了一些管用的方法。可以说,这对中职教师,甚至对普通学校的教育都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整个讲座,余老师在字里行间浸透着泥土的芳香,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陌生的名词,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话语和事例。余国良经常用农民种庄稼等农事来打比方,引用一些民间的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差秧苗也能长出好谷子‛等。同时,他自己也编了一些教育的顺口溜,如‚只要身体好,人人都是宝;只要手脚灵,人人都能行‛,‚爬墙要不得,手脚要骨折;命差不要怪,习惯在作怪‛等,余老师很善于把复杂的道理用几句顺口溜来讲,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在教育越来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余国良老师却以自己充满乡土味的德育思想博得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喝彩,这也说明,在这个讲究专业化的教育时代,爱心才是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方面说,如果没有爱心,余老师也不可能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获得如此多的感悟和成就。
爱是灵魂,智慧是爱的化身。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紧皱眉头,伤透脑筋,听了余国良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原来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第三篇: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周六,我有幸参加了余国良教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报告会。讲座从八点半开始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在这8个小时中,会场没有人走动,大家都聚精会神的投入到余老师的故事中。生动鲜明的德育事例、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激情洋溢的表达赢得了全体教师的高度共鸣和阵阵掌声,对此深受启迪,也感触颇多。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思考。
1.余书记的一句“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恋人”对我触动极大,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自主去挖掘对方的闪光点,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让自己的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拿学生当恋人,总会发现在赏识的目光中,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师生的关系真真切切转变为朋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2.“红衣女孩”案例。余书记的红衣女孩案例也为做学生工作的我们开启一扇窗,作为德育工作人员,在校园里营造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更应具备睿智的头脑,在学生中形成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另外在学生生管理中,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责任到人,包
干到户”将是班主任治理班级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碰壁情境出现,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个孩子特性也是最基础的原则。
3、多制造故事,少制造事故。
一个好例子等于一帖好药方,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剂好药。例子和故事是教育者的双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生活才能幸福。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教育故事,坚持记录对于年轻人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反思问题处理中的得失。
这次的培训会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帮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工作必须有一颗热爱孩子的责任心和和使命感,并且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
第四篇:听余国良老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老师讲座有感
在两天时间内,我听取了余国良专家的精彩演讲。
下面就来谈谈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第一个关键词是“慢”
慢是教育的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工业,机器一开就能出产品,教育好比农业,教育面对的是复杂的人,面对的是性格迥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做得攻心的庞大工程,是一项慢工程,急不得。慢,给自己一个思考,给别人一个空间,给教育留一个余地。想想孩子要和我们顶牛、叫板,我们要让他服从、听话,而结果往往会两败俱伤,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我们能顺顺他的性子,遵循教育是“慢”的特性,99%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特别那些爱激动的学生、那些打架斗殴的学生,那些爱与老师斗牛的学生,千万要慢一点,不要急着去处理,凉它一会,让学生冷静一下,也让老师想想更好的对策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中,每一位老师都应懂得学生的心理,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余国良老师举了一个实例:有一次他陪同一位记者在校内参观,结果碰到有两个学生在吸烟,孩子看到老师后,马上把烟扔到垃圾桶里了,要是我们会马上对这两个孩子进行训斥或处理,而余国良老师没有马上训斥这两个学生,等中午放学的时候,才找到这两个孩子,首先表扬他们看到老师后能把烟扔到垃圾桶了,说明对老师的尊重,然后在了解孩子为什么吸烟,再慢慢的进行教育。
二、第二个关键词是“赏识”
要想孩子不叛逆,就要顺顺他的性子,方法就是聚人气,少点批评。可以采用以奖励代替批评。批评不偿命,批多了要得病,赏识不花钱,听者胜过年,长时间没听到就要软绵绵。再差的学生听到赏,也会往前赶一赶;再好的学生得不到赏,响鼓也变讨饭的碗;要想学生笑得甜,赏识教育记心田。
他们学校经常编写一些顺口溜,易记易诵,颇见效果。下面我截取几段看看:(1)比如早恋,我们可以编写一段:
稻子未熟提早割,多半谷子是空壳;苹果未熟提前摘,酸涩味儿呛舌苔。恋爱如同种庄稼,节气未到莫碰它;瓜熟蒂落才享用,汁醇味甜芳香浓。
(2)又比如礼仪篇
头发往前趴
精神比较差;头发往后倒
精神比较好;头发像刺猬
不伦又不类;头发像山鸡
华佗也难医;头发齐刷刷
表现顶呱呱。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大,感触颇多。在教育越来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衢州市技术工程学校的余国良老师却以自己充满乡土味的德育思想博得了省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喝彩,这也说明,在这个讲究专业化的教育时代,爱心才是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方面说,如果没有爱心,余老师也不可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赞美敬重,这也正是他爱心的体现。
爱是灵魂,智慧是爱的化身。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紧皱眉头,伤透脑筋,听了余国良老师的演讲,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原来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第五篇:余世维讲座总结
余世维讲座培训总结
---秘新建
最近一段时间,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余世维培训讲座,学习后感觉收获颇丰。在讲座中,余世维先生对中层管理者工作中常犯的一些错误做精辟概括,让听讲座的每个人都能够深刻领悟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正确的工作,对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来说可谓是受益终身。
对于职业经理人常犯的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数点:
1、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工作出错后,向自己的领导不停的辩解,努力的推脱自己的责任,恨不得说出都是谁谁的错,与我无关。作为管理者,你不但要承担自己工作中犯的错,而且还要承担你的下属所犯的错误,因为你有责任让你的下属正确的做事。所以,我们面对工作中的错误的时候,不讲“我以为。。。”,要讲“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的错”。
2、未能启发工作人员。许多管理者对员工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碍于情面不愿直接点破,殊不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教育员工,随时随地的教育他们。
3、只重结果,忽视思想。成功和不成功的人区别在于,成功的人在年轻就养成了做事成功的习惯。
4、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我们、你们、他们”思想。
5、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门),作为管理者要从员工的思想、眼神、动作语言分析、判断为一个人,用人要用其所长,不能用一种方法去管所有的人,要把人事规章锁在柜子里。管理者带人就要带他的要点,要从这人的心中去带,看他喜欢什么,重视什么,缺乏什么,不是以你自己的一种逻辑去想他人所想。天底下的人是上帝创造的,你看不顺眼的人一定会有,因为天下的人不是为你创造的,所以,管理者带人之道,在于知人之道。
6、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
7、只见问题,不看目标。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最为管理者一定要要注意目标,不要只看小问题,要放下琐事,看大事情。朱镕基总理讲过:“抓大,放小”,这是一种做事的策略,管理者一定要知道什么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懂得主次之分。另外,管理者面对问题应当懂得:问题是机会,问题是切入点。
8、不当主管,只做哥们。作为管理者要有威严,不能纵容部下,破坏了公司规矩,不能一味的做烂好人。做为管理者在公司做事和做人分开,公司一定要有伦理,做主管就要建立威严和标准。
9、未能设计行为(或绩效)标准。标准是誓约、品质、尊严。
10、纵容能力不足的人。管理者不是慈善家。过度让那些不愿意成长和学习的人在公司存在就是一种不公平,行为、思想、品质和习惯不良的员工会拖累哪些品质优秀的员工,俗话说:“一块坏肉坏了满锅汤”。如果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不要让好的员工被坏的员工给拖累。以上是对余世维先生讲座的一点简单总结和感悟,余世维先生讲座的思想之博大精深,是很难用简短的语言去概括和囊括的,他的思想和管理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长期的体会和领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