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8: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第一篇: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冷轧作业部2011年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冷轧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冷轧作业部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组织开展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等各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现将冷轧作业部上半年的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职责,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年初冷轧部按公司要求逐级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通过签状活动,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签订责任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安全生产责任。在此次签状活动中,部级与分厂(处级、项目组)单位共签订责任状8份,分厂(处级单位)与作业区(项目组)共签订责任状22份,班组级签订责任状共签订78个班组。管理岗位签订责任状情况:签订人数共204份,职工岗位责任状签订情况:签订人数共978人。六月份公司又下发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版)》,作业部针对公司要求又进行了细化,把安全管理责任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落实到每个岗位。此责任制在七月份下发执行。

(二)、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2011年上半年,部、分厂组织了对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一线生产职工的安全意识;结合岗位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通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又能掌握安全生产的技术技能,普遍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为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春节前,冷轧作业部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一次全员的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围绕重点岗位、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特种工种、外协工等岗位进行重点的安全教育,保证教育工作及时到位,确保了“两节”期间安全工作的落实。本次节前安全教育共985人进行了培训教育考试。安全月期间作业部下发了冷轧作业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考试试卷,在前期组织班组职工学习公司8项制度安全培训活动的基础上,1300多名职工参加培训考试。从年初到现在,对新入厂的128名正式工及304名协力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为其建立安全教育档案。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加大隐患整改力度,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结合公司下发的《开展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深化整治工作方案》和《首钢京唐公司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冷轧作业部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24次,季节性安全检查2次、节假前的安全检查4次,共查出现场安全隐患148起,每次检查出的问题都及时落实整改,保证了生产 和检修现场的作业环境安全。同时各分厂也都按部里要求每周自己组织一次安全检查,作业区每天组织一次安全检查,班组每班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同时对有违章行为的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职工本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根本上使职工杜绝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四)、认真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班组是企业各项管理的最小单位,班组的安全管理是作业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冷轧作业部按公司及部领导要求将班组安全管理办法下发到每个班组,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和安全专业部门要加强对班组的安全检查与考核,督促班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各班组按时开展了班组安全活动,都按照《冷轧作业部周安全活动计划安排》的要求,认真开展安全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公司内外信息及领导要求、班组讨论发言等内容,在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上记录清楚。

(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我部各生产线有的岗位是有害作业,根据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定制相应的警示牌张贴在现场,提醒职工注意防护,为有害岗位作业职工配置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落实保健费用。同时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年对涉及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将职工体检资料整理存档,保证职工从入厂到退休整体资料完整真实,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标准。今年五 月份组织接触毒害作业的316名职工参加了职业健康体检。

(六)组织各单位全力做好冷轧作业部安全生产月活动。在作业部接到公司下发的开展安全月活动通知后,冷轧作业部领导组织召开了安全月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冷轧部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下发到各分厂、处室,广泛动员全体职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安全月期间,作业部悬挂安全宣传条幅20多条,张贴了15张安全常识宣传挂图。各单位利用安全活动的时间学习事故案例,按照作业部下发的“安全事故案例选”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岗位突发事故模拟演练,使职工掌握岗位应急处置方案的要点。部级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次,分厂与项目组级单位各组织各组织1次,作业区级组织2次,69个班组组织了桌面预案的推演工作。组织观看公司级安全事故急救援预案演1次,冷轧作业部10人参加。按照“安全生产月”的宣传工作要求。冷轧一分厂52名职工于6月22日参观了公司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安全图片的宣传展览活动,并进行了万人签名活动。职工通过观看安全宣传展览和安全事故案例展览,学习了安全生产理念、事故的预防方法及隐患排查等方面的知识,使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七)持继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工作。

今年四月份公司组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在公司安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冷轧作业部组织各分厂、作业区进行了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对去年制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进一步核定修改,同时根据公司要求制定了冷轧作业部2011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通过对各类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来保证安全生产的局面。

按公司要求从三月份冷轧作业部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制定了冷轧作业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计划安排,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各专业主管人员的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作业区、班组和个人。同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内容纳入月度安全专业工作的计划、总结和考核之中。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强化了各级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提高职工执行作业规程的自觉性,实现管理台账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为创建“三高、四个一流”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了对外协单位的管理,创建安全和谐的生产氛围。

加强外协单位的管理是我公司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冷轧作业部根据公司下发的首钢京唐司社会协作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对各协作单位实行管理,年初签订安全协议书;向协作单位提供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督促、指导协作单位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外协单位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外协单位职工的安全意识。

二、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1、认真做好暑季防暑降温工作和雨季防触电工作。根据公司 2011年防暑降温计划的安排,全面防暑降温工作的检查,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为突破口,通过严格管理,严格检查,消除一切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以实际行动确保暑季高温期间的安全生产。按照冷轧作业部关于做好2011年防触电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开展组织开展安全用电检查。

2、继续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工作。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按公司统一规划全面认真细致做好这两项工作。

3、认真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针对作业部下发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分厂、作业区学习执行,要求每个岗位人员都要熟记自己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为冷轧作业部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4、落实冶金安全生产深化整治工作,开展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岗位职工的培训。按培训计划做好对班组长、安全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如何开展好班组安全管理。对岗位职工的培训要紧密围绕班组8项制度做好具体工作。

5、加强维检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本单位范围内的维检单位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从管理状况、人员构成、规章制度、专业台账记录、人员素质等方面,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本着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维检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各类事故。

6、做好日常检修的安全组织工作,抓好检修临时安全措施制定的检查,强化检修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检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7、根据公司应急预案修改要求组织各分厂、作业区修订冷轧作业部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预案经审批下发执行后再组织对员工的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以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适用性,同时并提高职工的应急救援响应能力。

冷轧作业部 2011年7月4日

第二篇: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范文模版]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

一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二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四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五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六 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 七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八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九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一 重大危险源检测 监控 管理制度 十二 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十三 安全设施 设备管理和检修 维护制度 十四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十五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十六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十七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十八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为了加强安全生产,认真贯彻上级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讨论、解决公司(厂)在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公司(厂)执行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2、公司(厂)内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每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委员参加,研究、讨论如何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公司(厂)里的安全目标管理计划及执行情况,重大隐患点的控制及处理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3、公司(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全体组员参加研究,讨论公司(厂)如何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生产上的各项决议以及在安全生产上的一些重大问题。

4、公司(厂)安全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全公司(厂)安全员参加,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讨论当月公司(厂)的安全生产情况,对公司(厂)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和评。

5、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参加一次生产会议,汇报当月公司(厂)安全生产、执行“五同时”情况,并提出下个月安全生产实施意见。

二、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和资金渠道,保证新增、改善和更新安全系统、设备、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奖励,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抢险救灾等均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安全投入应能充分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资金要专款专用。

2、安全投入的依据是:《安全生产法》、《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指示、标准;安全大检查中所发现的,尚未解决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预防火灾、爆炸,对引起工伤、职业危害等需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稳定和发展生产所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职工提出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定项目,落实资金、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安全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与时间投入等)。

4、落实安全工程项目资金投入以保障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针对特定危险

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资金、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资金。

5、落实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以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

6、落实应急救援投入以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如应急救援设施(如防火墙、安全通道、消防用具、抢险救灾的工程设施及器具、警示标志、检测报警仪器、通讯联络器材、抢险救灾车辆、围堤、回收装置等)、设备、用具或用品等费用;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等 7、保障安全宣传教育投入。

8、保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投入。应包括安全员(兼职和专职)人数、安全员的工资、津贴和办公支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行维护费用。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实现安全生产,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冶金铸锻造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一般规定。

3、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新工人的安全教育 凡进入公司(厂)的新工人或外单位调入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必须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填写安全教育台帐,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工作岗位。不经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任何部门任何人不得批准进入工作岗位。

3.2 对复工、换岗人员的安全教育 因工伤、病假等脱离本工作岗位 3 个月以上的重新复工人员或因工作需要换岗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厂、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

3.3“四新”人员的安全教育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的安全操作规程

和新的工作岗位安全教育,并经新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4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电气焊、电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公司(厂)《特殊工种管理制度》执行。

3.5 在岗人员全员安全教育 在岗人员的全员安全教育每年不少于 16 学时。

3.6 车间主任、班组长、安全员安全教育 每年对车间主任、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进行安全培训不少于 24 学时。

3.7 安全教育时间 对新工人、复工及换岗人员、“四新”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的总计时间不少于 40 学时,由公司(厂)组织实施。

3.8 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厂)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事故教训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车间、班组安全教育,主要针对车间、班组工作环境、机械设备状况、生产任务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重点是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1、目的 安全检查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为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状况、发现、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使安全检查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冶金铸锻造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一般规定。

3、职责 3.1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企业安全生产大联查和安全专业检查。

3.2 公司(厂)负责组织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安全生产专业检查和安全生产自查工作。

3.3 班组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自查工作。

3.4 岗位工人进行自己负责的安全生产检查项目的自查。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安全检查不仅要查物的不安全状况,更要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的落实。

4.2 安全检查不仅要认真做好重点部位的检查,而且要关注日常检查容易忽略的部位和死角死面。要扩大安全检查视野、重视安全检查细节。

4.3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坚持“边检查、边整改、隐患整改不过夜的原则,做到检查一处、安全一处。

4.4 安全检查要以岗位检查班组自查和车间自查为主,辅以各专业科室的专业安全检查。形成自下面上的安全检查体系。

4.5 安全检查要与推进体系运行结合起来,要坚持体系安全检查标准。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安全检查,不断地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心和安全基础设施的安全可靠。

4.6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我公司(厂)实现安全生产,及时掌握我公司(厂)安全生产情况,发现、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使安全检查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4.7 安全检查时间 4.7.1 公司(厂)每月组织一次综合性检查。不定期组织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综合检查和节假日安全检查; 4.7.2 车间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4.7.3 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岗位坚持班前检查和班中巡查。

4.8 安全专业部门要进行经常性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4.8.1 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定期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解决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问题;各级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是否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国家、部、省、市、县、镇及公司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安全生产法律、条例、制度等在各级贯彻执行的情况。

4.8.2 逐级检查生产人员,是否牢固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遵章守纪是否成为每位职工的自觉行动。

4.8.3 检查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中心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落实。

4.8.4 检查对新工人、实习代培人员、换岗换工种人员、复工人员、招用的农民工、临时工、轮换工的安全教育情况;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复审情况;检查在岗职工的常规安全教育情况;检查公司(厂)、车间(工段)、班组级干部的安全及教育培训情况;检查安全宣传工作情况;检查易燃易爆和危险场所要害部位危险等级相对较高的设备、设施的防护情况,安全标志是否齐全得当;检查班组安全建设情况;检查事故隐患整改情况。

4.8.5 检查生产作业现场环境、设备、设施等安全状况及职工遵规守纪情况。

4.8.6 安全专业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好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起重机械、煤气、防火等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4.8.7 安全专业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好防暑、防汛、防雷电、防倒塌、防寒、防冻等季节性的安全检查。

4.9 逐级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台帐,及时登统检查及整改情况。

五、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对生产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建设项目组织单位应对承担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符合国家职业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前,向安全主管部门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办理审批手续。

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应有安全专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出来后,应进行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并由专家组审查,安全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备案。

3.1 危险化学品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论证并进行安全评价。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3.2 危险化学品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安全设施设计。

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有以下要求 4.1 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 4.2 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制; 4.3 报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在报批时,应同时报送安全设施文件; 4.4 建设项目施工的单位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 4.5 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 4.6 建设项目预验收时,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正常后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5、职责 5.1 工程管理部门 5.1.1 负责建设项目的开发立项和上报审批。

5.1.2 负责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下达。

5.1.3 负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5.1.4 负责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

5.1.5 负责建设项目的工程竣工验收。

6、安全管理部门 6.1 负责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

6.2 负责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检查。

7、管理内容和要求 7.1 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厂址等有关资料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符合国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7.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7.3 工程管理部门委托设计院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报告书中必须有职业健康安全篇。

7.4《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完成后由工程管理部门立即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选择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价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编制报告书,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8、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 8.1 设计部门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中必须有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设施设计必须符合安全预评价所确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投资概算及其它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8.2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前,工程管理部门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文件,由安全管理部门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

8.3 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9、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9.1 招标,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的施工建设。

9.2 工程管理部门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安排工程进度。

9.3 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需变更安全设施设计的,必须征求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试生产 10.1 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

10.2 工程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11、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11.1 招标,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的施工建设。

11.2 工程管理部门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制定施工计划,安排工程进度。

11.3 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需变更安全设施设计的,必须征求安全管理部门同意。

11.4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试生产 11.5 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

11.6 建设项目建成后,工程管理部门立即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选择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价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编制报告书,报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审批。

11.7 建设项目建成后生产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报告,报安全处,由安全管理部门报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审批。

12、“三同时”管理与考核 12.1 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企业“三同时”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12.2 未按规定向专业管理部门呈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设施设计、扣责任单位月奖的 1—5%。

12.3 因资料不能及时汇总上报,而影响“三同时”验收时扣责任单位月奖的 1—5%。

12.4 未按规定向有关管理部门呈报建设工程竣工报告,扣责任单位月奖的 1—2%。

12.5 未按规定没有对建设工程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扣,扣责任单位月奖的 5—10%。

六、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

1、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三违”,减少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冶金铸锻造企业安全考核与奖惩的一般规定。

3、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总则 3.1.2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首位。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是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共同承担的责任。

3.1.3 对在生产工作中成绩突出、防止或挽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要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

3.1.4 对违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造成各类事故的责任者,必须严肃追究责任,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3.2、考核办法 3.2.1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免发责任单位领导当月安全管理奖。

3.2.2 发生微伤、轻伤及以上事故的责任单位。

3.2.3 发生一般性火灾事故的责任单位。

3.2.4 发生重大险肇事故的责任单位。

3.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扣发主任、副主任安全管理奖 50%。

3.3.1 本单位有 2 人(含 2 人)有违规违纪行为的; 3.3.2 单位管理区域有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的; 3.3.3 未按时限完成各项安全管理任务的; 3.3.4 季度或日常安全检查中出现一般性问题的责任单位; 3.3.5 未按时参加厂部组织安全检查的; 3.3.6 管辖区域内相关方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的; 3.3.7 未完成安全专业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的。

3.4、奖励 3.4.1 要在综合奖中提取一部分,加上各类安全事故罚款一并做为安全奖励基金专款专用。

3.4.2 对安全生产一贯负责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各级领导、专(兼)职安全人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人员、青年安全监督岗、民兵安全哨及技术、机动系统长年对工艺设备、机具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的有关人员给予定期和专项工作的奖励。

3.4.3 对提出安全重大合理化建议、及时制止违章避免重大险肇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职工,经安全部门调查属实并签认,都可以报请厂部立功、或一次性重点奖励。并在评先、晋级、提职时予以优先考虑。

3.4.4 被评为安全先进班组和个人,按评先制度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3.4.5 按安全管理奖励办法、安全生产挂牌竞赛评比办法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

3.5、惩处 3.5.1 各类违规、违纪按遏制“三违”处罚规定和劳动纪律守册进行考核和处理。

3.5.2 各类安全事故按安全生产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执行。

3.5.3 凡公司(厂)主管部门参与查处的事故,按主管部门处理意见执行。

七、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目的 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督促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司利益减少公有财产损失,保证人员生产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重在预防”的安全观,结合公司(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冶金铸锻造企业所有员工。

3、职责 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负责对标准化操作制度进行修订和全程监督工作。

4、管理程序 4.1 制定各部门岗位标准化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措施。

4.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进行作业操作。

4.3 安全管理部定期检查各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有违规行为。

4.4 设立专职、兼职企业、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违章行为进行监督。

4.5 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演练。

4.6 实行岗位标准化操作培训制度,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准上岗工作。

5、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5.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5.2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5.3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

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5.4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吊机操作者作业时要避开重物,禁止乱摔、乱碰斜吊重物等野蛮操作。

5.5 不准超高、超重装运钢材原料,不准超高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5.6 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并可在向直接上级报告无效后越级向上反映。

5.7 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5.8 签发检修工单、设备试运转等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制度,做好用火点的监控工作。

6、相关文件 6.1 安全管理制度; 6.2 安全操作记录 6.3 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7、相关记录 7.1 设备运行记录; 7.2 各种巡检记录; 7.3 应急响应综合演练报告 八、危险作业管理 制度

1、危险作业管理 1.1 本制度主要针在危险区域或不安全状态(如有毒气、毒物、高温、容器内、地沟、井内等)下的动火、有限空间、登高、吊装等的作业管理。

1.2 危险作业应先申请,落实防范措施,审查、办理相关作业证,再实施作业。

1.3 危险作业的审批视危险程度而定。特别危险作业由总经理或技术副总经理审批,危险较大的由生产副总审批,危险性较小的作业由所在厂的厂长或安环部审批。

1.4 危险作业审批人必须亲临现场检查、检测,落实好防护和救护措施后再批准。

1.5 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身体状态良好的人员,禁止女工、老、弱、病、残人员参加。

1.6 危险作业现场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有专人监护,做到可干可不干的一律不干;能够到安全地点或安全期间干的一定转移到安全地点或延迟到安全期间干;能用比较安全的方法代替的一定采用较安全方式作业。

2、有限空间内作业管理制度 2.1 管理范围 凡是进入设备内部、地坑或其他闭塞有可能存在残存的有毒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以及可能存在令人窒息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均属于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2.2 有限空间的危险因素 2.2.1 缺氧窒息; 2.2.2 有害气体聚集造成火灾或爆炸; 2.2.3 密闭空间中有些固体粉尘造成呼吸困难; 2.2.4 温度升高导致眩晕; 2.2.5 内集液液面升高导致淹溺。

2.3、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管理 2.3.1 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当有限空间是带有搅拌器等转动设备的,必须切断主闸空气开关并在电源柜上悬挂“禁止合闸”的禁示牌。

2.3.2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压必须是安全电压。用火应办理《动火作业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证》代替。

2.3.3 加强对出入口的管理,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

2.3.4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准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2.3.5 有限空间内作业时,空间外必须指派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监护人,监护人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该设备情况,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2.3.6 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准备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2.3.7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首先拟定好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救援方法。

2.3.8 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

2.3.9 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 1 人在外做联络工作。

2.3.10 当有限空间属于缺氧作业环境或对有限空间内气体状况不清楚时,严禁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

2.3.11 当有限空间内环境比较特殊时,进入人员根据需要,必须选择携带氧含量检测仪、可燃气体或硫化氢便携式报警仪。

2.3.12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由各厂、车间安全员确认进入人员和现场监护人与票证签字名单是否相符,且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好明确的联络信号。

2.3.13 禁止进行以下作业:

① 没有办理《安全作业证》的作业; ②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③ 与《安全作业证》内容不符的作业; ④ 超时作业; ⑤ 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⑥ 无特殊作业许可证及上岗证的作业。

2.4 罐内作业安全管理 罐内作业是有限空间作业中较多的作业之一,凡是进入塔、釜、槽、罐和其他密闭容器内进行的作业,统称为罐内作业,是有其特点和要求的:

2.4.1 必须申请办证,得到批准; 2.4.2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关闭进出口阀门并加装盲板); 2.4.3 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2.4.5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换气; 2.4.6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2.4.7 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2.4.8 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2.4.9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2.5 有限空间作业通常必备的应急防护器材 2.5.1 呼吸器、防毒面具;

2.5.2 氧气瓶; 2.5.3 救护器材;

2.5.4 防火器材; 2.5.5 视听报警器; 2.5.6 安全防护用具和绳索。

2.6 有限空间作业证制度 2.6.1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前必须办理进入作业证 2.6.2 作业证由各厂、车间作业人员填写,各厂厂长审核、批准,厂长不在岗是由安环部专职安全员审批。

2.6.3 作业证批准人必须到现场核实情况,确认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合格,防范措施到位后,才能批准。

3、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3.1 动火管理范围 ① 公司生产区、仓库和贮罐区全部纳入动火管理范围。生产区正在安装、检修,危险物品还没有进入的,不在本制度规定的动火管理范围。

② 生产区除锅炉房、动力厂检修场和其他经批准的用(动)火区域外,其余均为禁火区。禁火区严禁一切擅自动火和产生火花的作业。如需要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

③ 锅炉房只准锅炉用火,严禁其他用火。

④ 动力厂维修作业场地为固定的动火区,允许正常进行电气焊、割及其他工具在此从事检修、加工等动火作业,但严禁非工作用火和超范围动火。

3.2 动火证签发 3.2.1 动火的分级:根据作业区域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分三级。

⑴ 特级动火: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及罐区等重要部位的动火作业。

⑵ 一级动火:在甲、乙类火灾危险区域 30 米范围内的动火作业。

⑶ 二级动火:除特级、一级动火区域外的动火作业。

3.2.2 动火证的审批签发 ⑴ 特级动火证由动火位置所在的厂或车间的负责人申请,公司安环部复查审核,报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或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⑵ 一级、二级动火证由动火作业人申请,动火地点所在的厂或车间第一负责人审核批准,第一负责人不在岗时由安环部专职安全员审核批准。

3.2.3 动火证内容包含:申请动火车间、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动火手段、安全防范措施、动火分析及结果、动火时间、各项负责人签名及意见。

3.3 动火作业准备(防范措施)

① 首先必须对需动火设备本身进行吹扫、置换、清洗干净; ② 检查动火点周围环境,清除动火点附近的可然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测爆分析; ③ 室外动火要防止火星被风吹散,室内动火要打开门窗保持通风,登高动火要防止火花四溅。

④ 动火现场要有明显标志,并备足适用的消防器材。

⑤ 要选派动火车间具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动火现场监护人。

3.4 动火有关负责人的职责 3.4.1 动火项目负责人:

⑴ 一般由动火所在厂的厂长、副厂长或车间主任担任。

⑵ 对动火项目负全面责任,必须制定动火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向作业人员交待清楚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3.4.2 动火执行人:

⑴ 由具有电气焊(割)作业资质的人担任。

⑵ 要详细校对各项内容和措施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

3.4.3 动火监护人 ⑴ 由本厂、车间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手段的人员担任。

⑵ 负责动火现场的防火安全检查和监护,并及时消除动火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等。

⑶ 在动火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

3.4.4 动火证签发人 ⑴ 签发人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责。

⑵ 必须亲自到现场详细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观察并确定动火级别、防火安全措施,在确定符合安全条件方可批准。

3.5 其他安全要求 3.5.1 三不准动火 ⑴ 没有“动火证”或“动火证”手续不齐,“动火证”过期不准动火。超过动火证上规定的时间,要重新办证。

⑵“动火证”上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准动火。

⑶ 动火地点或内容更改时应及时重新办证,否则不准动火。

3.5.2 拆迁 凡能拆迁到固定动火区或其他安全地方进行动火作业的,应尽量不要在禁火区内进行,以减少禁火区的动火工作量。

3.5.3 隔离 动火的设备应与其他设备、管道之间进行隔离,动火点与其他区域尽可能采取临时隔火墙或隔火板等措施进行分离,防止火星飞溅而可能引起着火。

3.5.4 清除可燃物 动火地点周围 10 米以内的一切可燃物及杂物要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对地面进行清洗。

3.5.5 落实应急灭火措施 动火地点附近的消防用水要保证,并随时浇灭落地的火星,还要准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具。对于火灾危险大的特级动火,同时还要有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到现场保护。

3.5.6 检查 动火前和动火期间,生产和安全管理员要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对动火方案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动火监护人是否尽职。

3.5.7 动火操作 ⑴ 动火作业时,要随时观察情况,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停止动火,及时排除意外因素;待不安全因素消除后方可重新动火,并要经原批准人重新批准。

⑵ 动火作业结束后,要认真清理现场,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开。

4、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4.1 高处作业范围。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 米以上(含 2 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

称为高处作业。虽在 2 米以下,但作业地点是坡度超过 45°的斜坡和其他可能存在有坠落伤人危险的地段作业。

4.2 高处作业分级。

高度在 5 米以下,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度在 5-15 米,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在 15-30 米,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在 30 米以上,为特级高处作业。

4.3 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4.3.1 进行三级、特级高处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证” 4.3.2“高处作业证”由作业负责人填写,厂长或车间主任审批,安环部科监督检查。未办理“高处作业证”不得进行三级、特级作业。

4.3.3 高处作业人员思想集中,衣着紧身灵便,并且无高空作业禁忌症,作业时身体健康、精神良好。如患有精神病、恐高症、严重关节炎、贫血、高血压、心脏病,高度近视人员,不得登高作业。

4.3.4 高处作业用的防范安全措施必须按规定落实到位,登高作业前,应仔细检查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等,站在跳板上工作时,不应站在跳板的端头。同一跳板上站立作业人员不能超过 2 人。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改进或拒绝登高作业。

4.3.5 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安全措施,以防坠落。安全带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如有损坏,不得使用,使用安全带时不准接长。切记安全带是有使用年限的!

4.3.6 高处作业时,一般不许垂直交叉作业;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防发生伤人事件。垂直双层作业时,中间要搭设防护隔板,隔板要求必须牢固,无孔洞,上下作业人员要带安全帽。

4.3.7 设安全围绳。在靠近人行道上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安全措施,用安全绳围住或专人看管。界定警戒线要醒目!

4.3.8 遇六级以上强风、暴雨、浓雾和雷电或其他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空作业。

4.3.9 在易散发有毒气体的上方作业,要设专人监护,发现有毒气体排放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4.3.10 严禁在高空作业时嬉戏打闹,严禁在高空作业区休息、睡觉。

4.4 高处作业的工具使用管理要求

4.4.1 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不准在钢管上或脚手架上乱放工具,上下时手中不得拿物件,要防止坠落的措施; 4.4.2 不准从高空往地面抛掷材料、工具或杂物,也不准从地面上往高空抛物件,应使用绳索、吊篮、高架车或吊车等传递物件。特殊情况下,如果必须从高空往地面抛掷物件时,地面应有人看管,确保不伤害他人和损坏设备。

4.4.3 不得将易滚、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所用小型机具(如葫芦、千斤顶等)应找适当位置放好,并用绳索、铁丝捆绑牢。工作完毕应及时将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坠落物件清理收拾好,防止将来落下伤人; 4.4.4 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必要时要设安全警戒区,并设专人监护; 5、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5.1 吊装重量较大的物体,应编制吊装方案。吊装方案经吊装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审查,报分管副总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5.2 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立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

5.3 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雪、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5.4 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必须遵守高处作业的相关规定。

5.5 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5.6 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规程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5.7 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严禁在管架、基础、设备、电杆上栓浪风绳或作受力点。禁止利用不能负重的建筑物起吊物体。

5.8 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正式作业。

5.9 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

5.10 吊装作业现场如需动火,应遵守动火作业的规定。

5.11 吊装作业的吊索、揽风绳、拖拉绳等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5.12 吊装危险品时,应向吊装人员说明注意事项。

5.13 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进行吊装作业时,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

5.14 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设备规定的负荷进行吊装,严禁超负荷运行。

5.15 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严禁有人通行和工作。

5.16 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起吊(即起重作业“十不吊”):①.指挥信号不明;②.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③.斜拉重物;④.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⑤.重物下站人或重物通过的途径下方作业人员头顶上部;⑥.重物埋在地下,冒险作业;⑦.重物紧固不牢,绳索打结,或发现钢丝绳、链条、吊环有严重磨损和破裂现象;⑧.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⑨.吊物行走区域有隐患不排除;⑩.安全装置失灵。

九、职业卫生 管理 制度

1、各部门、各厂在总经理、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2、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

3、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4、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

5、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6、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8、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9、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10、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11、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工作目标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中的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

2、隐患整改监督检查 2.1 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根据国家新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 16 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2 本制度适用于冶金铸锻造企业。

2.3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不符合国家或者所在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不符合公司或者本单位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有害因素、管理上的缺陷以及自然灾害等。

2.4 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A 类)和一般事故隐患(B类)三类。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一)可能造成一次死亡 3 人以上,或者重伤 10 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以上,危害和整改难度极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

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中规定的 9 类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评价为不符合的;(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质检、建筑、交通、铁路等主管部门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四)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A 类)是指:可能造成 1 次 1~2 人死亡,或者 1~9 人重伤,或者 1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较短时间内能够治理排除的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B 类),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5 公司(厂)各行政正职全面负责公司及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计、分析、报送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是公司(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管人员,负责制定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根据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2.6 消防管理人员负责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和预警、预防工作,把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和预防工作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2.7 公司(厂)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为:

(一)公司(厂)应每季至少 4 次;(二)车间班组、岗位每周至少 1 次;(三)基层班组及作业岗位每班至少 1 次。

2.8 各职能部门的隐患排查频次按照国家、行业、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低于第七条的要求。

2.9 单位各职能部门重点排查、治理本职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包括但不

限于以下内容:

(一)设计管理人员: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符合性;(二)人事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工作人员资格、职责,在岗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计划及实施,工伤保险的缴纳;(三)财务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划、提取、支付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的支付;(四)工艺、技术管理人员: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中的风险控制;(五)新改扩建项目管理人员: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预评价与验收评价履职,建设项目建设方的安全履职,协调、监督承包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六)供应、销售、物资配送管理人员: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物资配送期间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劳动防护用品等供货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控购进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情况等;(七)生产管理人员: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现场操作(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查处,应急管理,协调、监督总(分)包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八)设备管理人员:设备设施、构建筑物的隐患排查治理,特别是锅容管特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大修、检修、维护过程中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有关特殊工种上岗资质培训及其取证等;(九)科技研发管理人员:科技研发过程中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所负责的产业化项目建设方的安全履职,协调监督承包方隐患排查治理;(十)团队组织管理人员:有关群体性团体活动、场所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十一)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等的修订、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奖惩,重大危险源的现状评价,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预评价与验收评价履职,劳保用品的配置及使用,现场职业卫生,事故处理,有关特殊工种上岗资质培训及其取证等;(十二)公司(厂)其它部门和管理人员按照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公司(厂)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其内容应包括:事故隐患名称及内容、发现时间、隐患具体位置、隐患等级、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所需

资金、整改期限、实际完成时间、验收人等。

3.1 事故隐患所在单位以及发现事故隐患的有关部门应及时确认事故隐患的等级,确定整改治理负责人,并制订出整改方案及期限。暂不能确认的,由事故隐患所在单位报其上一级主管部门,上一级主管部门应在 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3.2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3.3 公司(厂)各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并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责任。

3.4 各单位应保证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

3.5 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按月度、统计、分析公司(厂)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定期报送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公司(厂)各职能部门负责按月统计、分析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于每月 28 日前报送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统计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签字。

3.6 经公司(厂)确认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公司(厂)应当立即书面报告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抄报所属地区管理部门,并同时向属地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3.7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未经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举报。各职能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处理。

3.8 公司(厂)生产部安全管理人员按月跟踪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跟踪检查有关防范和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3.9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价与验收由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或者委托相关专业人员,一般事故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价与验收由公司(厂)组织。

4.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完毕后,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价应向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及时注销事故隐患。

4.1 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须经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4.2 公司(厂)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对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统计分析情况进行考核。

4.3 公司(厂)应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及时发现、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公司(厂)将予以奖励。重大事故隐患举报电话:XXXXX 4.4 责任追究 对于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或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中不认真的行为以及造成事故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十 一、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1、目的 1.1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厂)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1.2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3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

第三篇:冶金企业安全基础知识分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3、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和城镇燃气的安全管理,不适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7、除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9、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1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11、《安全生产法》规定,工会有权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1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1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是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13、《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14、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部门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5、《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6、《安全生产法》规定,个人经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1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18、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9、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它新产品。

20、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21、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22、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3、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缴纳。

2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5、生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26、“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7、安全生产“五同时”是指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9、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不得在同一建筑物内。

30、从业人员对管理人员强令冒险作业的命令,应该拒绝。

31、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32、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33、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3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35、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36、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7、劳动防护用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直接涉及到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要求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8、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39、发生化学品事故后,首先应迅速将警戒区内无关人员撤离,以避免人员伤亡。40、《安全生产法》共计有7章114条。

4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淘汰制度

4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4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4、依据《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4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46、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47、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48、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0、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51、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52、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5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5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55、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核两部分。考试由考核发证机关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审核由考核发证机关负责。

56、考核发证机关或其委托的单位收到申请后,应当在60日内组织考试。

57、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58、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59、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6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共7章101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61、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62、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63、特种设备出租单位不得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以及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64、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6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66、特种设备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

67、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

6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69、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7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71、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73、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74、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75、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76、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77、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78、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7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80、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8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82、《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83、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84、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85、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86、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8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88、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8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9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9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92、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93、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4、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

95、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96、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97、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98、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99、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100、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现象。

2、燃烧需要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我们称之为燃烧的三要素。这三要素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燃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均不能引起燃烧。

3、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其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汽油、木材等。

4、助燃物:主要指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气。

5、引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除烟火外,电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及发热,造成自然起火的氧化热等许多物理或化学现象都能成为引火源。

6、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7、火灾按燃烧物分类分为A、B、C、D四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乙醇、沥青、石蜡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镁、钛、镁铝合金等。

8、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9、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而言,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其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将温度降低到着火温度以下,燃烧就会终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火灾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水能够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燃烧终止。

10、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汽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持燃烧。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通过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多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空间。

11、隔离灭火

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若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燃烧反应就会终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引导致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这样,残余可燃物烧烬后,或也就熄灭了。此外,用喷洒灭火剂的方法,把可燃物同氧和热隔离开来,也是通常采用的一种灭火方法。

12、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在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分子被活化,分裂出活泼氢自由基H·,H·与氧作用生成H·、OH·、O·等自由基成为链式反应的媒介物使反应迅速进行。对于含氧的化合物,燃烧的速度决定于OH·的浓度和反应的压力。对于不含氧的化合物,O·的浓度决定了燃烧的速度。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能过迅速降低火焰中H·、OH·、O·等自由基的浓度,燃烧就会中止。许多灭火剂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干粉灭火剂,其表面能够捕获OH·和H·使之结合成水,自由基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燃烧的中止。

13、在火灾初起之时,由于范围小,火势弱,是扑救火灾的最有利时机。

14、泡沫灭火器的灭火范围 :适用于扑救木材、棉、麻、纸张等火灾,也能扑救石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但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的火灾。

15、干粉灭火器的灭火范围 :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电气火灾以及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ABC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带电物质火灾。

16、二氧化碳的灭火范围 :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17、1211灭火器的灭火范围 :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火灾,也能对固体物质表面火灾进行扑救(如竹、纸、织物等),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表、计算机、珍贵文物以及贵重物资仓库的火灾,也能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18、灭火时,应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并迅速向前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19、身上着火千万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焰。20、发生火灾后,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21、发生电气火灾后必须进行带电灭火,应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22、大型油罐应设置泡沫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

23、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24、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20米。

25、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三定”是指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26、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火灾。

27、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闪燃。

28、室内不得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

29、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存物品要分类、分垛储存,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0米。

30、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31、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进入库区的所有机动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

32、发现液化石油气灶上的导气管有裂纹,应把肥皂水涂在裂纹处,起泡处就是漏气的。

33、金属钾、钠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34、依据《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不能在卧室安装和使用燃气。

35、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36、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3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分级监督管理。

38、公安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应当优先救人。

39、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上风或侧风位置。40、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予以保护现场。

41、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42、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烟气窒息致死。

43、公共性建筑和通廊式居住点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4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

45、烟头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 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46、消防“四个能力”是指: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4.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47、家庭装修未经燃气部门的同意,不能随意挪动燃气管线,以免引起燃气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

48、火警电话是119。

49、除规范有特殊规定外,人员密集场所一般要求每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

50、人员密集场所装修应当尽量使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

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1、人体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类。

2、人体触电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另外,高压电场、高频磁场、静电感应、雷击等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3、间接接触触电包括了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等。

4、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压高低、电流频率、人体状况。

5、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6、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 16mA,成年女性约为 10 mA。

7、在较短时间内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一般通电1s以上,50mA的电流就足以致命。

8、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致人死亡,以下电流路径,最危险为左手到前胸,次危险的是右手到脚,危险性最小的是一只脚到另一只脚。9、30至300 HZ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最大。

10、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作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地。它主要应用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它的原理是利用并联电路中小电阻强分流的作用。

11、在中性点不接地的380/220V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d小于等于 4 Ω。

12、大接地短路电流(其值大于500A)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 0.5Ω。

13、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线连接起来,称为 保护接零。它主要应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 的电力系统中。

14、漏电断路器是一种高灵敏的控制电器,它与空气开关组装在一起,具有短路、过载、漏电、欠压 等保护功能。

15、常用的屏护装置有遮栏、栅栏、围墙、保护网。

16同杆架设多种线路时,线路从上到下架设的顺序为高压线路、低压线路、通信线路。

17、新标准下,我国交流电路三相线分别采用红、黄和绿 颜色标示。

18、绝缘性能主要性能为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能。

19、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有Y、A、E、B、F、H、C。

20、触电事故一般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高死亡率等特点。

2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用拉、切、挑、拽、垫 等。

22、在以接地电流入地点为圆心,20米为半径范围内行走的人,两脚之间承受的电压叫跨步电压。

23、人体电阻一般情况下取1kΩ-2kΩ考虑。

24、检修工作时凡一经合闸就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手把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25、低压照明灯在潮湿场所、金属容器内使用时应采用等于或小于36伏安全电压。

26、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脏挤压。

27、静电电压最高可达数万伏,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28、民用照明电路电压是交流电压220伏。

29、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由于电磁波辐射将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30、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31、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32、车间内的明、暗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33、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

34、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有电。

35、使用的电气设备按有关安全规程,其外壳应有保护性接零或接地。

36、为了防止触电可采用绝缘、防护、隔离等技术措施以保障安全。

37、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好的地板。

38、在距离线路或变压器较近,有可能误攀登的建筑物上,必须挂有“禁止攀登,有电危险”的标示牌。

39、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为保证安全,应该装设漏电保护器。40、低压电器设备是指对地电压在1000 V以下者。

41、倒闸操作应由两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并认真执行唱票复诵制。

42、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从 65伏开始。

43、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44、安全用电包括两方面: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45、电流流经人体的心脏、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是最危险的。

46、人体电阻由体内电阻和皮肤表面电阻组成,其中以皮肤表面电阻为主。

47、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是电气绝缘、安全距离、设备及其导体载流量、明显和准确的标志等是保证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只要这些要素都能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正常情况下的用电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

48、电工不可以穿防静电鞋工作。

49、表示接地线的颜色是绿/黄双色 50、交流电比同等强度的直流电更危险。

机械安全基本知识

1、在机械产品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器产品安全性的最关键环节是设计环节。

2、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的平面为基准,机械加工设备凡高度在2米之内的所有传动机构的可动零、部件及其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3、凡是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0.5米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防护栏杆。

4、磨削机械使用有机类结合剂(例如树脂、橡胶)砂轮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年,长时间存放的砂轮必须经回转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

5、起重机的吊钩危险断面的磨损量达到原来的10%时,应及时报废,绝对不可采取补焊的办法来增大断面面积。

6、动力驱动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必须设置制动器。制动器应采用常闭式。

7、机械上常在防护装置上设置为检修用的可开启的活动门,应使活动门不关闭机器就不能开动;在机器运转时,活动门一打开机器就停止运转,这种功能称为安全联锁。

8、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负压、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9、手工送料的木工平刨床刀轴的刨刀体采用圆柱形状的更安全。

10、吊运炽热金属或危险品用钢丝绳的报废断丝数,取一般起重机用钢丝绳报废断丝数的50%,其中包括由于钢丝表面磨蚀而进行的折减。

11、操纵装置是用来对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的装置,应该与人体运动器官的特性相适应,并与操作任务要求相适应。

12、本工压刨、平刨更换刀具时操作者应戴手套,金属切削车床在进行车削工件时不应戴手套。

13、在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改造中,如遇安全技术措施和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

14、在手持工件进行磨削,或对砂轮进行手工修整时,为防止砂轮意外破裂碎块飞出伤人,人员应站立在砂轮的侧面方向进行操作。

15、在室外当风力大于六级时,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停止起重作业。

16、桥式起重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机构控制器置于零位,以防止在供电恢复时突然启动造成危险。

17、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3类。

18、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和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

19、常用的防坠落护具有安全带、安全绳和安全网三类。

20、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1、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22、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或防护套。

23、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24、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作业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25、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

26、使用大型机械时,机械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安全培训,考试合格。

27、不允许擅自拆卸动机械设备的防护设施。

28、机器设备不得超负荷运转。

29、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是易损件的故障,因此,应该对在设的机械设备易损件进行检测。

30、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不得经常发生故障。

31、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32、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

33、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四会”是指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4、操作机械设备时,操作工人要穿“三紧” 工作服,“三紧” 工作服是指袖口紧、领口紧和下摆紧。

35、在机器安全防护装置中隔离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施。

36、刚刚车削下来的切屑有较高的温度,可以达到600-700℃,极易引起烫伤。

37、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防护装置有防护罩、防护挡板、防护栏杆和防护网等,任何人都不能拆除防护装置进行机器操作。

38、在热处理作业中,为防止发生爆炸,可控制易燃成分气体占总量的比例低于 5%。

39、工人操作机械设备时,应穿紧身适合的工作服的目的是防止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40、机械从安全卫生的角度分类可分为:一般机械、危险机械和特种设备三类。

41、加工机械、运输机械以及其他各种机械的广泛使用,要求作业人员必须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42、安装在爆炸危险场所的灯具应是防爆型的。

43、操作人员发现机械设备有异响、异味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44、电动机械的金属外壳的保护接零必须完好。

45、机械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表扣,不得戴手套。作业人员长发不得外露,女工长发要盘在帽内。

46、在齿轮传动机构中,齿轮啮合处最危险。

47、手持电动工具在没有双重绝缘的情况下,应有接地装置。

48、钻孔时,当钻尖快要钻穿工件时,应减慢钻尖下降速度。

49、遇到5级以上大风时,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50、在冲压机械中,人体受伤部位最多的是手和手指。

煤气安全基础知识

1、煤气中主要人体危害物质为一氧化碳。

2、煤气管道之间的相互水平净距,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6m,特殊情况下不小于0.5m。

3、煤气管道上的排水器是在煤气管网中连续不断地排出管网中冷凝水、积水污物以保证管道畅通的一种设备,可分为低压、高压、和自动排水器(用于地下管道)三种。安全阀的泄压压力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05~1.1倍。

4、煤气爆炸通常可分为轻爆、爆炸、爆轰三种形式。

5、一氧化碳的着火点为605℃。

6、排水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卧式排水器和立式排水器。

7、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CO、CO2、N2。

8、作业环境中CO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9、在已敷设的煤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和煤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0、架空煤气管道的倾斜度(坡度)为3~5‰。

11、煤气管道与油管和氧气管共同敷设时,油管与氧气管的布置为分别布置在煤气管的两侧。

12、高炉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

13、高炉煤气是炼铁过程中的副产品。

14、转炉煤气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

15、煤气管道的标准颜色为灰色。

16、煤气的三大事故是指中毒、着火、爆炸。

17、转炉煤气一氧化碳含量为60%-70%,高炉煤气一氧化碳含量为23%-30%。

18、排水器安装在管道的高处。

19、造成排水器下水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是筒体内污物沉积太多或管道堵塞。20、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煤气管设同一排水器时,其水封的有效高度按最高工作压力确定。

21、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浓厚的臭蛋气味的气体。

22、膨胀圈的作用是吸收或释放管道因温度升降而伸缩的量。

23、带气抽堵盲板时,附近不可有火源和行人。

24、在运行的煤气设备上动火时,设备必须保持正压,要专人监护。

25、处理设备冒煤气时,不要凭热情进行处理,一定要配戴防毒面具。

26、禁止生活排水管和煤气设备系统的下水道共用。

27、对停止呼吸的中毒者应立即在现场施行人工呼吸或用自动苏生器进行抢救,并通知医院。

28、DN100mm以下煤气管着火时,可以直接关阀门灭火。

29、人孔安装位置通常在切断装置之后。

30、在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时,首先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工作方便,要挪走5米以内的易燃物品,否则应采取防燃措施。如有高处作业,则要搭好脚手架。如动火处已漏煤气则要在点火前进行处理。动火前,要在动火设备或管道的附近安装压力表以测量设备或管道内的煤气压力,安装好电焊用的零线,在动火现场,要根据情况准备必要的灭火工具。

31、放散管口必须高出煤气管道、设备和走台4米,离地面不小于10米。

32、煤气管道应具有一定架空高度。防止车辆的撞击而造成的断裂、倒塌,距厂区道路路面不低于5m,大型企业煤气输送主管管底距地面净距不宜低于6m,煤气分配主管不宜低于4.5m。

33、凡煤气倒流会造成泄露或爆炸可能的皆需装逆止(或止回)装置。

34、煤气设备易发生爆炸的部位应安装泄爆阀,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箱体等均应设有泄爆装置。

35、采用煤气燃料时,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讯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

36、煤气燃烧炉点火时,点火程序必须是先点燃火种后给煤气。

37、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

38、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重新进行分析。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半小时。

39、煤气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应重新分析。40、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或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mg/m3时,人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

41、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42、煤气中含大量CO,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断了血液输氧。

43、目前公司生产和使用的煤气包括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

44、目前公司使用的一氧化碳报警器地位报警设置为50ppm,高位报警设置为100ppm。

45、空气呼吸器在煤气作业地区使用时,气瓶压力低于5Mpa应立即撤出。

46、煤气管道及煤气柜等应采取消除静电荷防雷的措施,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防雷防静电监测。

47、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

48、煤气区域内作业至少 2 人以上。

49、在加热炉生产中,煤气的低压可能会造成煤气管道的回火。

50、煤气管道宜涂灰色,厂区主要煤气管道应标有明显的煤气流向和种类标志,横跨道路煤气管道要标示标高,并设置防撞护栏。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及时纠正。

3、驾驶车辆,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4、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5、机动车辆在厂区内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危险场所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机动车辆在出入大门或倒车时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

6、叉车在厂区内任何情况下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叉车行驶过程中严禁带人;叉车在叉运前方视线不良情况时必须开倒车。

7、交通信号灯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8、遇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9、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前,不准饮酒。

10、机动车在掉头、转弯、下陡坡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

11、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或路灯照明不良时,须将近光灯改用远光灯,但是同向行驶的后车,不准使用远光灯。

12、机动车通过没有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或者停车,避让行人。

13、对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法规,在一年内无累积记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延长机动车驾驶证的审验期。

1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15、机动车夜间的没有路灯或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须距对面来150米以外关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16、车辆距离交叉路口、弯路、窄路、陡坡、隧道50米之内不准停车。

17、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50公里。

18、除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外,其他机动车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

19、机动车(除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外),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

20、机动车(除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外)行经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隧道时,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

21、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米内不准其它车辆停车。

22、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米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处,距上述地点50米以内也不准停车。

23、机动车在夜间临时停车时,应开示廓灯、后位灯。

24、机动车夜间超车时应变换远近光灯。

25、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应当配备警告标志牌。

26、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最低时速不得低于60公里。

27、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不能进入高速公路。

28、在驶近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前50米左右,打开前照灯、示廓灯、后位灯,以便观察前方情况以及引起后方车辆的注意。

29、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时,不准倒车,逆行,不准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30、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中,机动车因故障需要临时停车检修时,必须提前开启右转向灯驶离行车道,停在应急车道内或者右侧路肩进行检修车辆,同时在来车方向150米外设置停车标志,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31、根据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3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3、机动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路、桥梁、急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34、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还可以吊销驾驶证。

35、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

36、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三类。

37、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38、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路口,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的信号有二种表示方式,一种是两个红灯交替闪烁;另一种是一个红灯亮时。40、机动车除驾驶室和车厢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不准载人。40、机动车下坡时,不准熄火或空档滑行。

41、行人、车辆在通过无人看守路口时应“一停二看三通过”,双向了望,确定安全后再通过。

42、绿灯亮时,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43、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44、汽车涉水时要用低档平稳前进,中途不要换档、停车和急打方向。

45、厂区内限高4.5米。

46、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7、机动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

48、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

49、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者,应追究的责任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50、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

第四篇:公司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公司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认真贯彻省、市、县和街道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按照《关于印发XX市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X安监发[2021]32号)精神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根据文件要求,我公司及时成立了以总经理XXX为组长,副总经理XXX和XX部部长XXX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安排。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把市、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传达落实到各车间、班组,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

三、开展自查,认真整改。

(一)基础管理

1、安全“三同时'。公司新建甲醇储罐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了安全设施“三同时',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的安全责任,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凡涉及到安全评价等方面都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写并通过专家组审核。

2、安全标准化。2021年我公司被列入开展三级安全标准化建设考评的县属企业之一,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于2021年12月27日顺利通过了XX市安监局的考评验收,并于2021年7月获得国家安监总局颁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证书编号:XXXXXXXXX)。

3、工艺设备。公司无国家责令淘汰的工艺、设备,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已主动淘汰了落后的机械设备,采用多种新型机械设备和新工艺,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质量。

(二)机构及资质

公司自投产以来就设置安全环保部,并配备2名专职安全员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都有相应资质证书,持证上岗。

(三)安全设施

公司的会议室、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皆设置在安全地点。吊运高温铁水时采用专用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吊运,并按规定每年进行检测,公司已按照安监部门的要求对全部铁水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合格。

(四)熔炼情况

公司的熔炼原材料为生铁、废铁等,熔炼成铁水后在砂箱内浇注成型,使用的熔炼高炉为水冷薄炉衬两班制冲天炉,不涉及烧结、炼钢、煤气贮存发生等生产项目。上料系统及炉前安全防护措施配置到位,冲天炉炉体严密完好,运转使用正常。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个别车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而产生松懈、麻痹的情绪。

(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车间忽视对新进工人的岗前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再培训、再教育,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在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努力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到位。

(二)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事故防范水平,切实做到防患未然。

(三)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继续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通过此次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更加明确、.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XXXXXX公司

XXXX年X月XX日

第五篇: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局长:骆琳二○○九年九月八日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炼铁、炼钢、轧钢、铁合金生产作业活动和钢铁企业内与主工艺流程配套的辅助工艺环节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冶金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冶金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第二章安全保障第五条冶金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焦化、氧气及相关气体制备、煤气生产(不包括回收)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第六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七条冶金企业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3‰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八条冶金企业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并用于下列范围:

(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三)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

(四)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

(五)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六)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七)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第九条冶金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冶金企业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冶金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煤气安全基本知识、煤气安全技术、煤气监测方法、煤气中毒紧急救护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上岗作业。第十条冶金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

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统称“三同时”)。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负责。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第十一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规定编制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应当包括有关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作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三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四条冶金企业应当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辨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十五条冶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职业危害,保证

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第十六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暂时不能整改完毕的,应当制定具体整改计划,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检查及整改情况应当记录在案。第十七条冶金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检修等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不得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工程项目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安全措施费用应当纳入工程项目承包费用。冶金企业应当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承包单位应当服从统一管理,并对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具体负责。工程项目不得违法转包、分包。第十八条冶金企业应当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并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十九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器材,定期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并按照规定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第二十条冶金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记录、安全培训记录、事故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监护记录、危险源管理记录、安全资金投入和使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台账、“三同时”审查和验收资料、有关设计资料及图纸、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报告、记录等及时归档。第二十一条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第二

十二条冶金企业内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酸碱腐蚀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鉴定。第二十三条冶金企业应当在煤气储罐区等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建立预警系统,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并加强通风换气。进入煤气区域作业的人员,应当携带煤气检测报警仪器;在作业前,应当检查作业场所的煤气含量,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经检查确认煤气含量符合规定后,方可进入作业。第二十四条氧气系统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氧气燃爆事故以及氮气、氩气、珠光砂窒息事故。第二十五条冶金企业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

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二十六条冶金企业对涉及煤气、氧气、氢气等危险化学品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的设施以及油库、电缆隧道(沟)等重点防火部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第二十七条冶金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确定煤气柜容积,按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的规定,合理选择柜址位置,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制定煤气柜事故应急预案。第二十八条冶金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设备设施和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校验。对超过使用年限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设备,及时予以报废。对现有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或者改造的,不得降低其安全技术性能。第二十九条冶金企业从事检修作业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对危险性较大的检修作业,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应当经本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审查同意。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区域进行动火作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第三十条冶金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冶金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按

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并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本规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第三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的监督检查。第三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冶金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进入冶金企业特定作业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的人员,配备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监测检查仪器。第三十四条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由2人以上共同进行;检查及处理

情况应当依法记录在案。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第三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冶金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并将重大冶金事故应急救援纳入地方人民政府整体应急救援体系。第四章 罚则第三十六条监督检查人员在对冶金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

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冶金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冶金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未按照规定备案的;

(二)煤气生产、输送、使用、维护检修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的;

(三)未从合法的劳务公司录用劳务人员,或者未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或者未对劳务人员进行统一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冶金企业安全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冶金企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最终版]

    吉吉木木萨萨尔尔县县冶冶金金企企业业安安全全目目标标管管理理责责任任书书 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我县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讲座

    《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讲座》培训班违纪处罚通报 各厂(部室): 现将3月6日中高层《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讲座》培训班违纪和处罚情况通报如下: 根据上报培训人员名单应到69......

    冶金系2009年度工作总结

    冶金工程系2009年度工作总结 及2010年工作计划 1 工作总结 2009年度,在学院正确领导下,冶金工程系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耕耘下取得丰硕的成绩,逐步适应湖南工业大学的管理模......

    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推荐)

    xx镇开展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市安办《转发关于开展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

    XX公司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公司关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认真贯彻省、市、县和街道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公司安全生产状况......

    冶金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第九章 冶金安全生产技术 第二节 冶金安全生产主要安全技术 一、钢铁冶炼、轧制及其他安全技术 (一)烧结、焦化、耐火材料安全生产技术 1.烧结安全生产技术 1......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2018版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91号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已经2017年12月1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次局长......

    2018年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范文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