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1500字课程学习总结
教育学总结
在学习教育学之前,我觉得这也是一门和其他非专业课一样的课程,预先看课本也觉得里面都是一些干涩的概念,提不起兴趣来。通过这一个学期对教育学的学习,我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因为我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我也是抱着一颗当老师的心进入师大的,觉得教书嘛,言传身教就能当个好老师,但是教育学告诉了我好多教学方法,理论,不止是我的传统观念里的灌输,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目的有效果的学习。
从教育知识方面来说: 在“教师和学生”这一章,通过老师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的素养,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讲解和举例论证,我才发现原来做老师,做个好老师,做个优秀的班主任原来是那么的不容易,是有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讲这一章时,给我们举的一些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所举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我发现做老师离不开“头脑”,要想当个好老师必须要全心全意的做好学生的传授者,领导者,辅导者,以及朋友。我希望在将来我出去当老师以后能够尽量处理好: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生的依赖者的身份。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走上就职的岗位,但是通过《教育学》这门课,通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使我在还没踏上岗位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我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我也更加坚定了对素质教育的赞同和认可。我也坚定了如果将来要当老师,就一定要做一个培养多数人才为主的教师。
而从教育学这节课本身来说: 我从中收获了许多的道理和感悟,让我受益匪浅。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要培养学习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教师不仅要告诉他们阅读的重要性,更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现在很多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课文,做一道数学题就是一道题,换一种问法就不会了,学习很机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树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做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而不是“高分低能”或者是“高智商,低素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仅仅把分数当做评价一个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
三、要将教育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育学是每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的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有可能急噪,有可能“恨铁不成钢”,有可能恶语相加,有可能冷嘲热讽„„以至于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是会从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一点出发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报道教师和学生矛盾的事件,甚至是剑拔弩张、以血的教训换来我们深思的事情越来越多呢?我想关键还是要灵活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针对性地施教。现在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身体大都发育的像成人,但思想远远没有身体发育的快。平时遇到问题学生,教师会说:“都这么大了,个子比老师都高了,还这么不懂事。”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对待学生,我们要研究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共性,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来因材施教。
五、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也就脑力劳动要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效果更佳。教给学生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不做无用功。既做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又做一个懂得高效率工作的人。
1500字
第二篇:教育学课程实习总结
教育学课程实习总结
童秀英
本学期担任生物科学类1102、03、03三个班的教育学课程实习任务。在提出明确指导和具体要求之后,安排学生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中学教学授课教案,在微格教室开展实习。每一位同学通过四轮的试讲、点评(同学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较快熟悉了教学过程从开课到结束的各个环节,并在细节方面有了明显改观和成长,大部分同学通过认真、投入的练习,逐渐从学生角色进入到教师角色,很多学生体会到“教”的不易,“教好”更不易。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感性认识,有不少学生表示体会到教书的快乐,更坚定了今后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不过,由于实习条件限制,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还是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教师的点评显得更加重要。另外,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课堂语言的使用(特别是理科生)等都还不尽如人意。
2013.1
第三篇:教育学课程感悟
课程感悟
大三这一年,教育类的课程都是有王维臣老师上的,总共上了《教育原理》、《教育与课程导论》、《德育与班主任》、《教学科研方法》四门课,对于一门即将上好大学课程,开始实习的大三师范类学生来说十分有用,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在这几门课程的教学中,王老师每门课程中教了很多的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区了解学会并应用基本知识,让作为我们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动起来,在王老师的带领下积极的开展自己的简单的研究。第一次的实践作业,在教育原理课上,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对于给定题目的研究探讨,王老师实时了解情况,给予指导,并且对于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去对于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表述。此次作业,不仅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也锻炼大家自主的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去完成自己的作业,最后的发言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第二次在德育与班主任的课上,对于自己过去班主任进行采访,根据课上所学,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确定采访具体题目,设计相关的采访问题内容,联系老师进行采访,根据老师的采访记录,进行整理,讨论心的,并且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采访情况向全班同学报告。第三次,让我们自己根据所学,自己去寻找一个开题报告的方向,确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完成自己的开题报告。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中,慢慢对于教育研究的方向,基本方法,试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的科学研究,对于基本的查阅文献的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变得更为熟练,对于上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一个上台的机会给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总体上感觉王老师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上匠心独具,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对王老师的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就是对于这类的实践作业,大家之前没有做过此类作业,对于具体的题目的选择,操作的细节上很多还是遇到很多的麻烦的,而且对于到底该怎么弄还是存在疑惑,我个人觉得如果王老师能给出一些的实例,并且给我们进行一些讲解,并且对于一些的研究方向给我们进行些介绍,拓宽我们的视野,我觉得对于我们很有帮助,而且也有利我们更好的完成我们的作业和我们之后的发展。
第四篇:教育学课程评述
本学期教育学课程述评
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首先我们了解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国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步论述教育的专著,比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但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不作为单独学科,它包罗在哲学之中,中国的教育未形成学科性的体系,这也是中国的教育后来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赶上西方国家教育学的步伐,中国必须注重教育学的研究,培养杰出的教育学家。
要想缩短与西方国家在教育学上的差距,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它,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首先,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至今还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名;其次,虽然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培养出的高质量、杰出的、世界顶尖级人才少之又少,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基础科学领域里的世界大奖,我国都还是空白;而诺贝尔奖总数的70%都分布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里。高等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群众强烈要求改革。而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学总结出的规律,既要追求与时俱进,又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校园的机构化或商业化,不利于缔造具有学术研究氛围的校园。只有先克服教育的政治和官僚化的弊端,大学才能走上正常轨道。而这些事件的源头往往是在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道德行为失范,诚信良知泯灭。所以现代教育要重视人的修养,以追求学生的公民意识、完善人格,传递重要的价值观为目的培养全面素质人才。目前中国正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探索多种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另外,就是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很大。我对不同的教育方式很感兴趣。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氛围很宽松,父母没有对我的学习干涉太多,用同学的话说是“散养式”教育。这使得我现在很后悔早年时光没有接触太多的古典熏陶,现在学习起来就很费劲了,但是就算当时能够接触到我是否就能放弃玩耍的天性,这是存在疑虑的,所以我对教育方式很感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式,包括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我觉得不能轻视一个孩子的智力,他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要懂的更多;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即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一种教学方法,有点类似于因材施教,我觉得它有利于发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留下童年美好回忆;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也比较好,它致力于为孩子提供发展机会环境的教育方法,我觉得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周弘的赏识教育法,感觉有点类似于促进非条件反射,给予孩子赏识有利于将孩子向好的方面培养。魏书生先生说学习不是为了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我觉得学习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它有利于丰富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独处能力,让我们明辨是非。
之后我们探讨了文化传承的问题,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知识宝库待我们用尽一身去探索和学习。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的先进思想,至今对我们仍具有借鉴意义。比如说《孙子兵法》,它的精深的哲学思想及其辩证关系已远远超过了军事范畴,其深奥的理念已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商业竞争、外交谋略和体育比赛等,我们应当学习它的精髓思想,争取学以致用。
通过第4讲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也有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知强也。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地提升自己。之后还总结了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给我们以启迪。
之后的章节是关于中国和外国近代的教育改革以及一些杰出的教育家。如蔡元培,他的教育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他作为大学校长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鼓舞学生方面做得很成功。对于他对学生的定位,我也感同身受,作为学生应带了解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在人类社会占何种位置,于现在及未来如何打算,发生一种向前进取,开拓自己运命的心。这段话很鼓舞我,为此我才会不断地进取和开拓。
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将个人内部精神的自由,通过知识、智慧、善良意志和爱获得解放。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很喜欢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作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应当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在千年前玄奘法师抵达的那烂陀寺就能体会到学术氛围的自由,每一个成员每天都学习经文,交流佛法,曾经的那里是学术的圣地,闪烁无数的智慧。
本学期的教育学让我收获很多,不仅了解到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性,而且还了解到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对我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借用这些好的教育方法,也可以进行实践和学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中国古老智慧的文化并将继承和弘扬它作为自己的使命。
第五篇:《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学0800000
2学时:
5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
课程英文译名:Pedagogy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基于对师范生学习需求和教育实践的认识,本课程整合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原则,期望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桥梁,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实践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的新教师。
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师范生提供进入教师职业必需的教师专业知能,帮助师范生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原则,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任务包括:
1.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2.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
3.初步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发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4.具有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教育基本理论(八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教育及其本质;理解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掌握我国的教育目的,树立实现教育目的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教育的概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难点]
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词源
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定义
第二节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社会本位”
三、“个人本位”
四、“文化本位”
第三节 教育目的一、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教师(9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和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掌握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发展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教师的工作特点;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师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教师发展策略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性质与价值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二、教师职业的价值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第二节教师的角色要求
一、教师的行为规范
二、教师的知识基础
三、教师的能力条件
四、教师的工作方式
第三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途径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三章 学生(六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点,学生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学难点]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第一节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的时代特点
第二节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作用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四章 课程(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程的概念,了解与掌握有关课程类型以及课程结构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涵义,掌握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课程以及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类型及其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其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
对课程内涵的把握;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二、课程的类型
第二节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的基本含义
二、影响课程结构的因素
三、新课程结构解析
第三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二、课程标准
三、教材编制原理与管理
第四节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二、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基本理念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四、校本课程的编制
第五章 课堂教学(10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教学的本质和任务,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掌握课程实施的一般策略,形成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本质,教学任务(尤其是当前对教学任务的表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教学难点]
教学实施策略的掌握。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本质
二、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教学的任务
一、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发展学生的智能与体力
三、发展学生的态度和情感
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第四节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备课
二、上课
三、听课与评课
第六章课堂管理(6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堂管理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初步掌握课堂管理技能。
[教学重点]
课堂管理的实质;课堂管理的实施
[教学难点]
课堂管理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第二节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作用与类型
二、课堂纪律的创建与实施
三、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第三节课堂时空管理
一、课堂时间管理
二、课堂空间管理
第七章 教育评价(5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教育评价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掌握教育评价的一些技术。
[教学重点]
发展性评价观;学生学业评价的技术
[教学难点]
教育评价的技术
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三、教育评价模式
四、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学生评价
一、学生学业评价
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
三、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评价
第三节教师评价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
第八章教育研究方法(3课时)
[教学目的]
认识教育科研的价值,形成教育科研的态度;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教育科研的价值;行动研究
[教学难点]
教师教育科研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价值
一、教育研究的学校发展价值
二、教育研究的教师发展价值
三、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三、研究成果的论证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教育调查法
四、教育实验法
第四节 研究成果的表述
一、结题报告的表述
二、研究论文的表述
三、调查报告的表述
四、实验报告的表述
第九章 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3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能了解中国及其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把握世界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历程,展望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中国及其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世界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历程;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一节 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西方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世界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年代)
二、二战后的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 70年代)
三、面向新世纪的教育(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四、新世纪教育改革展望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
三、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瞿保奎主编,陈玉琨,赵永年选编,教育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第七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汪利兵等: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美]B.S.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Lynda Fielstein & Patricia Phelps 著,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美]Vernon F.Jones & Louis S.Jones 著,方彤等译,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英]David Fontana 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说明
本课程教学可根据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作适当调整。
本课程教学必须: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强调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与学生知识经验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2.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4.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倡导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和讨论法;
5.既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宽,更重视学生反思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养成。
考试: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
执笔人:王少非审定人:陈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