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8: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

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

象山林海学校章国巧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不是音乐。同样,对于无书法欣赏能力的学生来说。再好的作品对他也无艺术美的感觉。当然这样的学生是不能写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书法来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我认为指导临帖是一条捷径。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在这三年多年的书法海洋中,各种流派异彩纷呈,风格各异,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帖,但是并不能马上进入临帖这一程序。下面谈谈临帖要注意的六点。

一、在临帖之前先解决基本笔画问题。

对于这样的观点,很多人都懂,不就是“横、竖、撇、捺、点、提、钩嘛”,是啊,可又有几个学生能把基本笔画写得很好呢?不要小看一个个基本笔画,许多基本笔画动作复杂,如捺“ ”中含一波三折,其中也有轻重变化,缓急之分。竖又有形态之分如悬针竖“ ”、垂露竖“ ”,只有当正确理解并应用基本笔画,这样才为正确是进入临帖拉开了序幕。

我在每一批新生学书法时都从基本笔画入手,通过反复的练习,确实能为临帖铺出一条阳光大道。

二、会选帖

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书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败,不可随便处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其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是我们择帖的前提。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欢它说明这种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处,容易入帖,人帖相融,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笔画、结构皆法度严谨、规律性强的范帖,以后在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书法一般先隶、楷等正书再行草,先立后奔。

三、要“三结合”

既临帖和读帖结合,临帖和摹帖结合,临帖和背帖结合。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

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字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

姜夔《读书谱》云:“临帖易得古人笔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可见摹临结合,能互取其长,互补其短,促进学书进步。背临是学书较高阶段的一种形式,是出帖前的准备,临帖中结合运用,能检验临帖效果,发现对范字掌握的不足,加强对范字的记忆和把握,促进临帖。小学阶段只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

四、临一帖

学书中要选好的范帖临好,掌握住为自己所用,以后再临其他范帖,博采众长,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即改弦易辙,去学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学好。另外,临帖时要态度老实,尊重范字。以临象、临准为原则,不可把自己的书写习惯强加于范字之上,对范字进行篡改,这样只有陷入误区,导致学书失败。

五、要持之以恒

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临贴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坚持临贴,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最终只能半途而废碌碌无为。同时要克服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六、要和应用结合

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以服务于运用为目的的。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进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我们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应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写信、写文章、写日记、写作品、写作业等。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学即用,用即学,学用结合,形成习惯,日长天久,定会学会合一。既提高了临帖质量,又达到了应用的目的。除了上面所讲的临帖中要注意的六个方面,我们还要挖掘帖中的美育因素: a、提高学生欣赏字帖的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生书法的欣赏能力和水平是不理想的。他们的欣赏是肤浅的,表面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书法教师在书法教学活动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眼高手低”,“眼高”是一个人欣赏能力的体现,学习书法“眼”非高不可。“眼”必须走到“手”的前面,才能有效地帮助“手”提高。只有“眼高”才能有目标。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没有大脑指指挥的“手”,即是一只没有审美水平的“手”,这样的“手”是不可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来的。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首先是多看,因为欣赏的本质也是一种实践,没有无实际欣赏经验而有真正的欣赏能力和水平的人。见多则识广,看,尤其是多看那些优秀的书法精品,不论是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多看没有坏处的,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和魅力所在。比如:欣赏王羲之阴柔的美,刚直的线条,优美的结构;欣赏欧阳询险峻的美,保留隶书的风韵,俏 丽姿态;欣赏颜真卿豪放的美,博大的胸怀,气魄宏伟;欣赏王宠空灵的美,纯净中透出一股庙堂之气;欣赏康有为野逸的美,线条枯藤,显露出书法的原始美。还要欣赏书法运笔美、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趣味美、简的美、繁的美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学书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为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扫清障碍。B、学会观察

书法学习要学会观察。要学会用眼去看,只有眼界高了,才能更远。其实美就在你身边,当我们观察到天,就会被蓝天、白云所吸引,就会想到“蓝蓝的天上白云 飘”;观察到地,会被麦田、微风吸引,会想到 “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吹动下,翻起层层波浪”这一切都是观察的结果。

在书法学习中,我们面对的是字帖、作品,在学习中不难发现,这是经常出现的。有了观察就有了发现,有了进步。只有不停地观察,不停地发现,才能不停地发现,才能不停的进步。同时,我们的观察是有层次的、是立体的,站的高度不同、位置不同、学识不同、修养不同等等,通过观察得到的美感也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观察到的美也不同的,有的观察到的是外在的美,有的观察到的是内在的美。不管怎样,只有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美才会不断地被发现;只有这样不断地吸引、不断地刺激,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才会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还有一种现象,在临帖、学习中,在不断地追求、进步中,也常常会出现“停滞”、学习没有长进的现象,出现苦闷、懊恼,有“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在此时有的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忠贞不逾,爱她个死去活来。有的相反,不行就“跳槽”,“移情”这样的选择,很难说是对还是错。究其原因,就是发现自己寻找不到美的东西和新的追求了,因此才移情别恋。我认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它的美是在各个方面的,它可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新的美,这时教师应扶他一下,学生自己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眼界。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旨在抛砖引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再说书法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的追求,临帖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第二篇: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

我的读帖临帖的几点体会(赵海燕)

一、读帖

学书法虽然我是中途入道,但我在读帖、临帖上也算下了一番苦功,一本《乙瑛》碑我一临就是几年。过去,我认为只要勤奋,加一点灵性,一份耕耘就会一份收获。几年下来却收效甚微,后经老师指点方悟,不看方向的埋头拉车是徒劳的。要想临好一本帖,首先要了解这本帖,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知道它的结字规律,用笔方法,首先达到眼到,通过勤奋练习才能心到手到。

眼到的捷径是认真读帖,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益精。察进一分,拟进一份,拟进一份,察进一份,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 ”。

历代书家都很重视读帖,黄庭坚在《书论》中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新唐书,欧阳询传》说:“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住马观之,良久方去。数百步复返,下马,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前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告诉我们学书的方法,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读帖是学书重要环节。也说明了读帖的重要性,读帖是通过理论意识的提高而达到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

我对读帖的理解应该分两大项,一项是文化的内涵,另一项书法本身技术方法技术特征。文化内涵包括了解碑帖年代作者情况,分析碑帖的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价值,识别碑帖上的文字文意,理解文辞内容,感悟作品的审美倾向。感受作者内心情感。

书法技术方法和特征方面,从形式上分为以下四种读帖形式。

(一)欣赏式读帖,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资料,有甲骨、铭文、简书、帛书、摩崖刻石、造像、碑、墓志、招版、砖刻、墨迹书札等。各种书体、不同风格,通过欣赏式读帖了解书法史,书法演变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载体的书法表现手法和审美取向。选定自己喜欢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

(二)分析式读帖,通过欣赏式读帖选定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路子后,对自己所学碑帖的风格、结字规律、用笔方法、章法等进行分析总结。

(三)记忆式读帖,一是记忆碑帖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创作渊源和年代等相关资料,对理解碑帖解读作者内心有重要作用、二是对碑帖文字内容的记忆理解,为以后背临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对风格特征,笔画和结构形态的记忆,铭记在心中,做到胸有成竹,为创作铺平道路。如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取古人之书而熟视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四)对比式读帖,首先是将自己所临和原碑帖对比解读,字势(开合、错落、收放)等,结构(字内空间、字外空间、图形、外接点)等,线条(端点、粗细、方向、弧度)等,笔法(中侧锋、藏、露、动作)等。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不断调整训练方向,达到最佳效果。二是与自己所临碑帖风格相近的碑帖对比读帖,找出相同和不同的东西。三是风格不同的碑帖对比,找出各自风格的特征和各自代表性的东西,解读风格形成特性。四是将自己所临作品与原碑帖和当代从此碑帖所出名家作品对比,总结出名家取法特点、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训练方向。

读帖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认结构:正确掌握范字结构,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合体字分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结构。每一种结构又分多种类型。

定笔画:汉字是方块字,由笔画组成。因此每个笔画的好坏也决定了字的优劣,读帖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比例和写法。

析难点:难点包括一个字中较难写的笔画,也包括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还包括每个字中难处理的结构。

读帖的时间包括 临帖前读帖和临帖后读帖、创作前读帖、随时读帖、闲时读帖和定时读帖。

读帖应选名碑拓片或真迹,读帖即通过观察分析,是琢磨和体会碑帖字形的过程。对其中的笔画形态、用笔的方法和结构特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欧阳询在《传授决》中说:“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读帖先达到“眼高”,通过临帖练习解决“手低”,这样方能进步,否则将精华视为糟粕、腐朽视为精神,则本末倒置。无异于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是适得其反。

二、临帖

临帖是书家必修课,也是书家走向成功必经桥梁。几千年来,书法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就书法而论,书法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其发展的基础就是以继承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书法中所蕴含的各种理念、审美倾向、技巧手段等等,能在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探索中得到解读与借鉴并求得发展,正是因循了这样一条原则。

临摹古代优秀的书法典经之作,正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必须步骤。应该说,背离了这条路则一事无成,轻视了这一方法将事倍功半。纵观历代有大成者,其正果之由正源于此,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临摹贯穿到了对艺术追求的一生之中”这也说明临帖的重要性。自古华山一条路,对学书者来说就是临帖。

临帖古之先贤的论述很多。临帖分三个步骤,对临,背临,意临。我学书不深应该算初学者,对临是学书基础也只能在对临上说点个人体会。对临:即指写实意义上的临写,也称作实临。其于对古法的仿效,越似越好、越熟越好。此阶段的临习,讲求细腻、精到、准确,这样有利对古法由宏观到微观的理解领悟,有助于强化训练技法的表达能力。此过程作为临习取法的基础程序之一,只在“取”而不在“守”,是吸收古法的手段。

临帖要善于正确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临帖首先要选好一本自己适合喜欢取法严谨的古帖。一般要从一碑一帖入手。选好帖后要认真读帖,读帖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把隐藏在线条背后的笔法,动作分离出来。直接发掘出本质的东西,比如,这个转折是怎样调锋的为什么同样的转折另外一个表现的形态不一样,是什么动作导致这样的形态等。读帖还能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也为背临打下了良好基础。

临帖最好有今人作指导,有师承关系,这样有好的老师引进门少走许多弯路,容易抓住要点,清晰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不断调整训练科目,既有古法可依又有时代气息。

临帖要达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达到这三点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就像标尺一样。

(一)线条的标准 端点、粗细、方向’弧度。中侧锋。端点是起笔和收笔,粗细是线条粗细变化是有粗到细还是有细到粗,方向是线条的走向是线条平出还是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弧度是线条弯曲的方向和角度,中侧锋是说线条用笔。

(二)结构的标准 粗细,方向,弧度,空间,图形。结构中的粗细于线条中的粗细不同,它应该理解为对比中粗细,在一个字中要把它的部件分为最粗,最细,中间或更多层。方向也是同样是一个字中并列线条和相近笔画对比下的方向。空间分为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图形就是把字的外接点连接起来形成几何图像。临帖要刻苦,坚持每天都要练,能耐住寂寞,在枯燥中找到乐趣,为自己设立各个时期目标,多参加各级赛事活动,使自己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增强信心,始终保持旺盛的热情和良好心态。勇于否认自己,虚心向能者学习。善于研究总结经验。找到现时期阻碍进步的原因。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通过正确训练不断补充完善自己。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涉博取深要有科学方法的支撑。应该说,书法运用技艺,表达情愫,传输思想,展现风采,其内涵是文化。因此,临帖做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十分严肃,过得临习关,才可言书艺。

第三篇:关于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几点体会

读 写 结 合 和 谐 发 展

--------浅析如何指导小学生读书笔记

顺河街任营小学

季新峰

自去年9月份我们成立“如何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课题研究小组以来,我更加倾心于探索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俗话说,说易,行难。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地就能掌握一套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总结。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对此我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会。现在,我把这些日子的探索与思考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培养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1、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短篇,后长篇。一上来就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某某名著,是不恰当的。一本书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一本书,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一本书中的某些章节。

2、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3、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量。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并不是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动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拓展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要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

1、兴趣阅读。有趣味,学生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他们依然喜欢童话、寓言等读物。我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爱幻想,好奇心强,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格林童话》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都是孩子们爱读的。

2、适当阅读。“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根据中年级学生以及我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和优秀图书。写景的篇目,本学期学了《桂林山水》推荐读《迷人的夏季牧场》《天山景物记》等,学生从这些文章中充分领悟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语言的精妙,深刻体会了情景交融的文学魅力。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好路,搭好桥,才能让他们能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好蜜。渐渐地,这种阅读指导改变了学生以作文辅导为主要读物的状况,学生在阅读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素材。有了收获,学生就有了主动阅读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并参与推荐,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获得成功的体验,阅读便于快乐中成为一种习惯。

3、广泛阅读。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三、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教训。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1、老师示范。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收获,这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首先教师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

”,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2、摘录式。这是小学中低段就应开始学习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其目的在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实原文,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每条摘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把握内容要点

3、心得式。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总是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秋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秋天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学生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叙述不具体,原因是语言积累贫乏,为了较好地完成习作,教师应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特点的语句,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的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做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我们广大师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让它成为我们师生的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第四篇:《圣教序》临帖指南

、【书法课堂】系列之---《圣教序》临帖指南

Post By:2012-04-14 11:39:36

余学书三十余年,尤喜二王碑帖,圣教、兰亭常临之,皆因吾之愚钝,得其皮耳;近来,闲暇无事,搜集整理《圣教序》临帖指南,共同学习。

吴俊卿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行书而成。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建。行书。30行,行83~88字不等。《金石萃编》载: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文共三十行。现藏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怀仁是长安弘福寺僧,能文工书,受诸寺委托,借内府王羲之书迹,煞费苦心,历时二十四年,集摹而成此碑。遂使“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碑文选自王书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怀、将、风、朗、是、崇、幽、托、为、揽、时、集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 当然这种集字的做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如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结体缺少呼应。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如僧大雅集《兴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译金刚经》等均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为成功。

传世宋拓有墨皇本,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明代刘正宗藏本,现藏陕西博物馆;1972年在西安碑林石缝间发现整幅宋拓本;其他还有郭尚先藏本等;均有影印本行世。

江西书法网相关图片:讲学1.jpg

江西书法网相关图片:讲学2.jpg

江西书法网相关图片:讲学4.jpg

第五篇: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体会

 小专题研究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预”就是预习了。叶圣陶先生对预习是这样论述的:“预习的事项无非是翻查、分析、综合、体会、申度之类,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导。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动天君。”既然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呢?在此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预习要及时

及时预习是前提。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所做的准备,所以,预习不及时的话,那就失去了意义。

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请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要求要明确

明确预习要求是基础。如果教师不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很多学生也只是草率地把课文游览一遍,就算是预习了。这样的预习收效甚微。因此,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能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设计明确的预习提纲,使预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在设计预习提纲时,有以下几个方面是要注意的:

首先,预习提纲要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安排由易到难地预习,循序渐进地突破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

其次,预习提纲要尊重差异,分层设计。一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不会查,不知文章在讲什么。根据这个现象,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教师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的。人人都有思考和练习的机会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随着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的提高,就能循序渐进地缩短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距离。

最后,预习提纲要抓住重点,适当归类。教师编写预习提纲要注意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预习的“清一色”和简单地流于形式。在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前,教师本身要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抓住教学重难点,从而使预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注意体现不同体裁的教材特点,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各类文学的方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安排都会有它们的共性,因此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归类总结,把厚厚的课本读薄。

(三)阅读要强化

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阅读也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阶段——边思边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指导学带着问题读书。例如,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整体感知,提示学生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从而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三阶段——精读妙处。课文中心往往通过一些关键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会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反复阅读精妙的重点词句,对课文的认识也必然深刻。

(四)知识要积累

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单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前预习突破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束缚,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丰富多彩。在预习中学生能根据课文中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这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落实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是重点

1.让学生掌握一般性预习——“五步预习法”。面对一篇篇课文,从哪里着手预习?有哪些步骤?就单篇课文学习的一般过程而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五步预习法”。第一步:“看导读”,明确要求,抓住重点。第二步:“读一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三步:“查一查”,查工具书,理解字词。第四步:“想一想”,瞻前顾后,思考质疑。第五步:重点朗读,反复吟诵,可收到顿悟的效果。以上五步,不一定截然分开,在预习中可灵活掌握。完成这些步骤,对预习课文必有好处。

2.特殊性预习六法。特殊性预习法是指读不同类型文章所采取的独特的方法,是相对“常规性预习法”而言的。“常规学法”是基础,“特殊学法”是发展。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某一特点进行预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

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进一步要求从事情经过的记叙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别从表述动作、听觉、视觉、感觉、心理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加以理解,从而了解记叙脉络。

(2)实验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识性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学生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填表法。有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条理很清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填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学童话、寓言、故事以及状物写景之类课文,可以通过游戏、演唱、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的情和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印证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5)图示法。提示学生找寻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如预习《长城》、《颐和园》、《南京长江大桥》等课文,可让学生找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

(6)审题法。有人把文章的题目比作“窗口”或“眼睛”。我们预习课文抓住题目来理解,就可以“破窗而入”,“看到灵魂了”。学会审题是读懂课文的基本功。预习中审清题意,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就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抓“题”预习,可以通过质疑、分析、抓题眼、联系比较等方法入手。

三、有一定的指导策略是关键

1.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2.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符合“四性”原则,即:①针对性原则;②趣味性原则;③操作性原则;④可接受性原则。

四、及时反馈评价是保障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教师要及时了解预习结果,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明确在老师点拨时看书应特别注意的地方。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可在预习中进行,亦可在讲读中有机穿插进行;检查后要对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主要是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教师评价引导得当。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逐步养成。综合上述,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园园

下载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指导小学生临帖的几点体会(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5篇模版)

    书法临帖心得体会 作者:廖纪仲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范文之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

    [书法理论之临帖]

    邓散木:谈临帖时间的安排书法跟其它艺术一样,也须经过长时期不断苦练,方会有所成就,除多看多写而外,别无捷径可走。古代许多书法家,练字时都是长年累月,夜以继日地写,积累了几十年苦......

    《楷书临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掌握临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临帖,让学生准确书写好字帖上的字(尚 云 武),老师做好指导、点评。3、通过欣赏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热爱中国传......

    中考指导体会范文

    中考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王家庄初中 李洪兰 金秋时节,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昌乐二中参加了潍坊市2013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分析及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刍议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点滴体会[定稿]

    刍议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点滴体会 于注册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要让小学生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5篇

    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 (此文非常好,值得大家一读!!!)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课余以书为伴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同学得到向往已久的书就爱不释手,有的同学一回到学校就直......

    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投稿)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陕西省神木县第一小学刘厚林***719399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课余以书为伴的同学越来越多,然而,我们也可以听到不少呼吁:“别让阅读......

    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汉字教学几点体会和做法

    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汉字教学几点体会和做法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中心小学 闫治文 汉字是美丽的,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为丰美简约的文字,它不仅是中华民族自豪于世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