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投稿)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陕西省神木县第一小学刘厚林***719399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课余以书为伴的同学越来越多,然而,我们也可以听到不少呼吁:“别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果一读书就要求做读书笔记,这书还有人愿读吗?”确实,如果总是与好词佳句的摘抄、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沉重负担可能会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如果不写读书笔记就一定能让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经几年了,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坚持得好的同学,几乎也是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因此,读书笔记并非阅读持之以恒的必然障碍。我想问题不在于读书笔记本身,关键在于学生自身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布置和评价的策略!
一、想办法让学生愿写
1、讲名人故事,触动孩子的心灵
西方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名人们不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古今中外名人做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也可以随手拈来。
我国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记忆力惊人,甚至有外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由于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想引用或运用而“不得”时,他逐渐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每读一书,都做好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
钱钟书先生他们尚且如此,对于我们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不做笔记,在书海寻觅到的珠贝不就白白地放归苍海了吗?同学们听了名人们与读书笔记的故事后,对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受鼓舞,有不少同学有了想做读书笔记的动力。
2、结合习作,鼓励孩子坚持写下去
孩子读书,大多是随兴而至,遇到特别吸引他们的人物,跟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气呵成地就读完了。读完后,典型人物与精彩故事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印象应该会深
刻些,但一些拨动过他们心弦的小细节,一些引起他们惊叹的绝妙表达,虽然也会雁过般留下一丝痕迹,但因为这些本身就不太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印象太过轻浅了,很容易就了无一丝踪迹。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阅读内容,经过读书笔记思索再强化的孩子,无论是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升华还是行为的潜移默化、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更有收效。我也发现,在我的班上有几个特别爱看书却不愿写读书笔记也懒得动笔写作业的孩子,他们因为大量的阅读,写文章洋洋洒洒不愁没话可写,但他们在习作中想引用书中的某些词语时,写出来的字却似是而非;想运用某句名言或某种句式时,用起来却不伦不类,因此,习作表达仍然是有数量没质量。于是,我常常在作文讲评时,对这些孩子们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词语,是这个,对吗?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积累下来的,要是摘录下来想用时查一查就不会写错了,那该多好呀!有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及时把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好开头、好结尾、好句式恰当地运用了,我也会马上范读他们的作品,直接表扬他们,或请他们介绍一下写作心得。得失比较,哪个上进的孩子不动心?一部分自我意识强自我要求高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自觉地坚持写开了。
二、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会写
1、精心设计读书卡,对低年级孩子手把手地扶一程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说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浑浑然不知怎么下笔,不知何时值得动笔,书中什么内容值得记下来,到底该如何记,就必须要教师手把手地扶一程了。
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对低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看书的兴趣是容易激发起来的,相对而言,要让阅读后的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中回味阅读的趣味,并主动把阅读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记录下来,难度就要大得多。因此,老师就应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卡来吸引和帮助孩子做读书笔记。我设计了不同的读书卡,大多以摘抄好词佳句、记录主要内容、心得感想为主,有的还鼓励学生给读书卡配上色彩斑斓的图案,让孩子在心旷神怡的感受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的动力。我校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过一套读书卡,以帮助刚刚起步的孩子们。
2、结合课内教学,指导孩子更有效地做读书笔记
一位美国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案例启发了我们。这位教师指导孩子阅读一本写人的书,并且要求孩子写读书报告。为了降低难度,老师设计好了一份填空版的读书笔记要求孩子填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
作者:
插图:
这本书是关于:
这个人物出生于:
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于:
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是: 1.2.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自然而轻松地就抓住了全书的重点,并且在“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的问题引领下,毫不困难地把人物的主要精神总结了出来。
其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读书笔记的指导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逐渐引导孩子们领会如何记读书笔记的要领呢?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地动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下来,抄录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分析——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慢慢的,学生可以从中摸索到一些方法,慢慢地,学生就能够写“分析性读书笔记”了,总之,要引导小学生长期坚持把读书笔记写下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在“加强指导——不断激励——树立榜样——吸引参与”的思路下,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多采取各种激励办法,逐渐吸引同学逐渐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在教师帮扶和鼓励下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第二篇: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
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点滴体会
(此文非常好,值得大家一读!!)
随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课余以书为伴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同学得到向往已久的书就爱不释手,有的同学一回到学校就直奔图书廊,甚至有少数同学就是课间也要到图书廊驻足阅读一阵子。可惜,我们发现其中不少同学阅读书籍,往往只追求紧张、生动的故事情节,许多精彩描写,往往一跳而过。如此读法,尽管一本本书读得很多,却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不少老师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都会提议孩子们做读书笔记。
然而,我们也可以听到不少呼吁:“别让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如果一读书就要求做读书笔记,这书还有人愿读吗?”甚至还听说有名师明确提出不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确实,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如果总是与好词佳句的摘抄、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沉重负担可能会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如果不写读书笔记就一定能让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经几年了,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坚持得好的同学,几乎也是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因此,读书笔记并非阅读持之以恒的必然障碍。我想问题不在于读书笔记本身,关键在于学生自身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布置和评价的策略!
一、体会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让学生愿写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说的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但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而且做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阅读时曾经如丝弦轻触过你的瞬间,也会由于笔录而永久停驻在你人生的情感历程中,成为美丽的永恒。
1、讲名人故事,触动孩子的心灵
西方有句名言说得好:“成功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名人们不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读书故事,古今中外名人做读书笔记的典型事例也可以随手拈来。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但他却勤于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我国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记忆力惊人,甚至有外国学者形容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做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由于后来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想引用或运用而“不得”时,他逐渐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每读一书,都做好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受到迫害的日子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
列宁、托尔斯泰、钱钟书先生他们尚且如此,对于我们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不做笔记,在书海寻觅到的珠贝不就白白地放归苍海了吗?同学们听了名人们与读书笔记的故事后,对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受鼓舞,有不少同学有了想做读书笔记的动力。
2、结合学习得失,推动孩子的行为
孩子读书,大多是随兴而至,遇到特别吸引他们的人物,跟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气呵成地就读完了。读完后,典型人物与精彩故事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印象应该会深刻些,但一些拨动过他们心弦的小细节,一些引起他们惊叹的绝妙表达,虽然也会雁过般留下一丝痕迹,但因为这些本身就不太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印象太过轻浅了,很容易就烟消云散,了无一丝踪迹。
我们常常发现,同样的阅读内容,经过读书笔记思索再强化的孩子,无论是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升华还是行为的潜移默化、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更有收效。我也发现,在我的班上有几个特别爱看书却
不愿写读书笔记也懒得动笔写作业的孩子,他们因为大量的阅读,写文章洋洋洒洒不愁没话可写,但他们在习作中想引用书中的某些词语时,写出来的字却似是而非;想运用某句名言或某种句式时,用起来却不伦不类,因此,习作表达仍然是有数量没质量。于是,我常常在作文讲评时,对这些孩子们说:我知道你想用什么词语,是这个,对吗?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积累下来的,要是摘录下来想用时查一查就不会写错了,那该多好呀!有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及时把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好开头、好结尾、好句式恰当地运用了,我也会马上范读他们的作品,直接表扬他们,或请他们介绍一下写作心得。得失比较,哪个上进的孩子不动心?一部分自我意识强自我要求高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自觉地坚持写开了。
3、教师亲身示范,与孩子携手同行
其实,我们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在阅读过程中一些曾经拨动过我们心弦的瞬间,遇有疑问时、偶有心得时、突发灵感时,如果能及时旁注,读后再稍事整理,那书林漫步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因为我们的心语笔录,而定格在心灵成长的历程中,每每偶然翻阅,都会撩起心底的温情。我常常也会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带去班上,一时兴起,便给孩子们读上一段,告诉他们读书笔记带给我的好处:有了读书笔记,这次,我又准确无误地找回了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一回两回,你会惊喜地发现,不断地又有孩子加入写读书笔记的行列了。
二、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让学生会写
不愿做读书笔记的问题解决了,但只有会写读书笔记,并让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充满儿童趣味,适合儿童特点,才能让他们坚持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精心设计读书卡,对低年级孩子手把手地扶一程
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说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浑浑然不知
怎么下笔,不知何时值得动笔,书中什么内容值得记下来,到底该如何记,就必须要教师手把手地扶一程了。
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对低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看书的兴趣是容易激发起来的,相对而言,要让阅读后的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中回味阅读的趣味,并主动把阅读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记录下来,难度就要大得多。因此,许多老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卡来吸引和帮助孩子做读书笔记。我们见过不同的读书卡,大多以摘抄好词佳句、记录主要内容、心得感想为主,有的还鼓励学生给读书卡配上色彩斑斓的图案,让孩子在心旷神怡的感受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的动力。我校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过一套读书卡,以帮助刚刚起步的孩子们。
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什么样的读书卡,始终有相当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学生所读的书内容千变万化,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各不相同,值得记录的内容必然也有所不同,但为读书卡的版面和内容所限,无话可说时却需勉为其难,有话要讲时又嫌版面不足。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中高年段的孩子都放弃了读书笔记卡,使用了最简单最常态最容易长期保存下去的读书笔记本,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们仍然坚持用读书卡,不过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读书卡供孩子们根据阅读内容和自己的喜好选用,有的积累性强一些,有的趣味性强一些,有的兼顾阅读调查,有的分阶段性进行多元评价;孩子们可以进行摘抄,可以涂抹,可以画人物、画物件,并为图画配上自己最想说的话。由于读书卡规格统一,内容填写简易,加之容易呈现以便评比和展示,在读书活动推动之初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结合课内教学,指导中高年级孩子更有效地做读书笔记
从阅读提升能力的角度说,读书笔记的设计如果不能体现不同阅读内容在体裁与内容上的特点,对孩子阅读能力帮助不大,记下的一些东西积累价值不大,笔记的过程也没有留下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这样的读书笔记确实是得不偿失。
一位美国教师指导一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案例启发了我们。这位教师指导孩子阅读一本写人的书,并且要求孩子写读书报告。为了降低难度,老师设计好了一份填空版的读书笔记要求孩子填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
作者:
插图:
这本书是关于:
这个人物出生于:
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在于:
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关于这个人物的两个最重要的事情是: 1.2.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自然而轻松地就抓住了全书的重点,并且在“你会向你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的问题引领下,毫不困难地把人物的主要精神总结了出来。
而在第二次的阅读中,老师要求学生借一本关于一种动物的书。这次填空版的读书笔记要求则完全顺应了动物类文章的特点,有关于这个动物的出生、主要特征、习性、自然繁殖地、在那里生活、如何生活、吃什么,被什么动物捕捉等等内容。配合读书报告的还有相关的手工制作,阅读写人内容时尚制作木偶人,阅读动物内容时是剪贴一个简易的动物生活橱窗。儿童动手游戏的天性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同时,人物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等重要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活在了孩子的手中,记在了孩子的心中。
其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读书笔记的指导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逐渐引导孩子们领会如何记读书笔记的要领呢?学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出了人物或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哪些词句用得比较好?让学生把好的词、句、段找出来,让他们分析:这些词句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好在哪里?集中讨论分析过后,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地动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下来,抄录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分析——
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慢慢的,学生可以从中摸索到一些方法,慢慢地,学生就能够写“分析性读书笔记”了,不仅有关于内容的理解,也有写作方法的领悟。再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就不会是千人一面的摘抄或不着边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坚持写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会逐渐具备不同体裁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由于分析性读书笔记会引导孩子们主动去品味一些好的词句的表达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创新,鼓励学生尝试读书笔记的新模样
传统的读书笔记形式都太过成人化,不受小学生喜欢,多数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即使记笔记,也多是摘录一些词语、句子。而且,记下以后,自己也基本上不能用,久而久之,单一的读书笔记样式一定会削弱同学们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决心,甚至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记性。我们能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呢?
美国的教育专家告诫说,千万不要只是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您可以要求您的学生照着下面的方案让他的读书笔记变得生动可感起来。以下就是几种孩子们可以尝试的读书笔记新样式:(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5)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为图画或图表配上相关的信息。
(6)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7)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没趣,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8)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或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
这样的提示,可以让读书笔记具体可感,降低了难度,不少老师尝试过,学生喜欢,效果不错。
三、坚持展示读书笔记的风采——使学生乐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动容易坚持难,就是一些好学爱读的孩子,可能老师对读书笔记的跟踪有所放松,只要一段时间,可能兴趣就会淡下去。因此,在大多数同学逐渐加入读书笔记的写作行列以后,教师还需要从不间断地利用多元评价的策略,去促进和推进读书笔记的写作。
1、评价与交流,发挥读书笔记的多功能作用
读书笔记也好,日记也好,本都是属于自己私隐的范畴,是写给自己,留给自己的,但率性纯真好表现的孩子们初涉这一领域,可以说,为老师为同学为表现的因素远远多于为自己的成长而积累,因此,孩子们就同写作文一样,写完后,最迫不及待的就是盼望老师们的批阅。然而,如果全面批阅读书笔记,特别是要与孩子们笔谈对话,对于老师无疑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可喜的是,我校却有许多教师都自发地坚持着这一份繁重却十分有意思的工作。我们的读书笔记与日记合二为一,因此,读书笔记本,就是教师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一扇窗口,许多教师把它作为每天必做的事。
也许你会疑惑:老师们哪来那么多时间?老师们在不断探索和交流中,逐渐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办法:有的教师采用全面批阅,详略结合,详改部分,略改其他,不同组别轮流进行的办法操作,同时对每一次的读书笔记进行小红旗或小红花小星星奖励,定期对积分多的同学进行奖励;有的教师通过学生自评,教师再批,他们告诉孩子们,读书笔记很简单,“我笔写我心”,最用心的孩子,老师会与你在读书笔记本上交谈,与你做笔友,只要你能打动老师!孩子们是那么真诚地希望能与老师心灵对话,因为他们也渴望着走进老师,于是,一双双稚气的小手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一颗颗纯真的童心敞开心扉,记下自己阅读中的点点感动。
2、展示与评比,初尝读书笔记带来的喜悦
定期开展读书笔记的展示与交流,互相观摹学习,取长补短,是延续孩子们写作兴趣的又一重要手段。当孩子们的读书笔记集中起来时,你会不由得心中十分温暖,充满温馨,溢满感动: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同学的读书笔记或者内容新颖,或者标题醒目,或者编排精美,或者图文并茂。这时,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评议,交流,展览,既可以为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是,又可以不断带动和吸引其他同学积极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
确实,要引导小学生长期坚持把读书笔记写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也不必把读书笔记看成洪水猛兽,讳莫如深。对于写读书笔记,确实不可强迫,也不能盲目要求数量过大,质量过高,要求过严,否则,阅读将变成学生的又一心理负担,那读书活动是绝对不可能长期开展下去的。但我们可以在“加强指导——不断激励——树立榜样——吸引参与”的思路下,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多采取各种激励办法,逐渐吸引同学逐渐加入做读书笔记的行列,在教师帮扶和鼓励下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第三篇:关于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几点体会
读 写 结 合 和 谐 发 展
--------浅析如何指导小学生读书笔记
顺河街任营小学
季新峰
自去年9月份我们成立“如何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课题研究小组以来,我更加倾心于探索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俗话说,说易,行难。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地就能掌握一套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总结。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对此我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会。现在,我把这些日子的探索与思考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培养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1、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短篇,后长篇。一上来就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某某名著,是不恰当的。一本书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一本书,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一本书中的某些章节。
2、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3、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量。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并不是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动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拓展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要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
1、兴趣阅读。有趣味,学生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他们依然喜欢童话、寓言等读物。我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爱幻想,好奇心强,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格林童话》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都是孩子们爱读的。
2、适当阅读。“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根据中年级学生以及我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和优秀图书。写景的篇目,本学期学了《桂林山水》推荐读《迷人的夏季牧场》《天山景物记》等,学生从这些文章中充分领悟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语言的精妙,深刻体会了情景交融的文学魅力。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好路,搭好桥,才能让他们能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好蜜。渐渐地,这种阅读指导改变了学生以作文辅导为主要读物的状况,学生在阅读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素材。有了收获,学生就有了主动阅读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并参与推荐,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获得成功的体验,阅读便于快乐中成为一种习惯。
3、广泛阅读。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三、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教训。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1、老师示范。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收获,这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首先教师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
”,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2、摘录式。这是小学中低段就应开始学习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其目的在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实原文,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每条摘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把握内容要点
3、心得式。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总是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秋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秋天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学生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叙述不具体,原因是语言积累贫乏,为了较好地完成习作,教师应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特点的语句,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的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做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我们广大师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让它成为我们师生的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第四篇:小学生作文指导点滴
小学生作文指导点滴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
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让学生认识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允许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
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常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意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认识,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
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第五篇:小学生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小学生养成教育点滴体会
农十三师黄田学校黄立荣
古人云:习与性成。意思是说,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性格就是人格,它形成于儿童早期的经历,取决于相对优势的影响机制,决定着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具有稳定、自主、独立的外部特征。养成教育就是以培养良好习惯为核心,就是以全面塑造人格的优秀品质目标,所养成教育要从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开始。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本学期我把班级工作的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低起点
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可以先降低要求,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并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要求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二、细要求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要求不能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用一首首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一听就懂,可操作性强。这样,既便于记又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要发言,先举手。学写字,要记牢,头正身直腿放好,一尺一拳一寸高„„上课时,老师说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三、强训练
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光靠课堂上的讲、练还远远不够,我利用班队活动课分组进行“坐立行姿势”的比赛,请各组做的好的同学上台示范,做的不规范的大家一起帮助他纠正。平时也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及时提醒、督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虽然刚开始时花时较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四、常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有时是一个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有时是一个苹果或一张贴花。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更加积极,表现更出色,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无邪,对什么事都好奇,爱问为什么,班主任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灵,与其真诚交流、谈心,同时也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平时,除了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外,还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五、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
低年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些内容,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和谐交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真疏导,细致说理,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平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电话和短信平台和家长联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取得进步也及时发短信给家长。每天放学后,我也和来校接孩子的家长做短暂的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我想,做教师的果真要使训导收到效果,就要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然后本着自己人生观的方法,顺了他们的天性,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低年级班主任,我已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项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低年级班主任,任重而道远,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在挫折中不断进步。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习惯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的。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养成中,才有伴随其一生的优秀品质与良好习惯。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