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法 民事行为知识点总结 郭硕
民事行为
一、民事行为
(一)概念: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二)特征:
1.民事行为是法律事实之一种
法律事实:行为(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事实行为;违约行为、侵权行为)
非行为事实(事件、状态)
2.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3.民事行为时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
意思表示的构成: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
(三)民事行为和情谊行为
1.情谊行为是指当事人因社交、帮助、道义等原因发生的,没有民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为,又称好意施惠行为。
2.情谊行为由于欠缺效果意思而不产生民事行为的民事法律后果,其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法律意义。
3.区分意义:有助于正确的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利于正确认识法律的限度
(四)民事行为与准民事行为
1.准民事行为时表意行为之一种,但其效力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准民事行为与民事行为相比欠缺的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与民事效果之间的法律因果关系。包括催告、通知、宽恕。
(五)民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以是否由当事人一方的意思即可成立为标准。
(1)单方行为:仅由一方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特点是无需他人同意就能发生法律效力。有相对人的(于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才发生效力,如撤销行为,遗嘱行为)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
(2)双方行为:行为人双方相对应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的民事行为。如买卖合同、赠与。
(3)多方行为:由多个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的民事行为,如股东。(4)区分意义:判断行为是否成立。
2.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发生的效果的内容是财产性的还是身份性的。
(1)财产行为: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财产行为的后果实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权利义务的变动。
处分行为:直接发生财产权转移或者消灭的行为。行为的直接性和效果的绝对性。
负担行为:是指双方约定为一定给付的财产行为。又称义务行为。债权。(2)身份行为:以发生身份上法律效果为母的的行为。后果是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的变动。
(3)区分意义:使用的法律规范不同;法律效果的性质不同。3.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5.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以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依照某种特定的形式为标准。
(1)要式行为:依据法律规定或者约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
(2)不要式行为:行为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技能成立的行为。
(3)区分意义:不要式行为当事人自由选择行为方式,要式行为当事人必须采用法定方式。
6.主行为与从行为。以内容上的主从关系为标准
(1)主行为:不需要有其他行为的纯在就可以独立的成立的行为。(2)从行为:以其他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的行为。
(3)区分意义:从行为具有附随性,住行为无效或者消灭的,从行为也随之无效或者消灭。
7.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民事行为有无独立的实质性内容。(1)独立行为:行为人凭借其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
(2)辅助行为:并不具有独立的内容,仅仅是辅助其他行为的生效。
(3)区分意义:辅助行为只不过是独立行为生效的条件,自身没有独立的实质内容,而受其辅助的行为在没有辅助行为之前不生效。8.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民事行为与原因的关系,(1)有因行为:指与原因不可分离的行为。原因是是指行为的目的。在有因行为中原因不存在行为就不能生效。
(2)无因行为:行为与原因可以分离,不易原因为要素的行为。是指原因无效并不影响行为的效力。
(3)区分原因: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无因行为原因不存在或者有瑕疵时行为有效。
(六)民事行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形式)
1.口头形式: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包括当面交谈、电话交谈等 2.书面形式: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证明力强
(1)一般书面形式:文字进行意思表示。
(2)特殊书面形式:公正:指行为人将其书面形式的民事行为交国家公证机关认证,使民事行为的公正行和合法性得到确认。鉴证形式:只适用于合同,行为人将去书面的合同提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后给予证明。
3.默示形式行为人不直接表示其内在意思,只是根据其某种行为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或者按照生活习惯推断出其内在意义的形式。
推定形式:行为人并不直接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是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进行意思表示。通过行为人实施的积极作为,推定出的、、沉默形式:行为人既不用语言表示,又不用积极行为表示,而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进行意思表示。根据某人的沉默来认定其具有某种意思。
二、意思表示
(一)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1.目的意思: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
2.效果意思: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3.表示行为: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分类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根据意思表示应否向相对人表示。(1)有相对人:表意人应向相对人为意思表示。
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对象是特定的,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如广告、(2)无相对人:指无需向相对人所为的意思表示。构成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要有相对人,单方行为的意思表示不必皆无相对人。
(3)区分意义: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与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般于意思表示完成时立即发生效力。2.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1)在有相对人的双方意思表示中相对人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的,为对话的意思表示。相对人不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的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2)区分意义:生效时间不同。对话意思表示,从意思到达对方处于客观上了解的状态。非对话,要约到达受约人时生效。3.独立的意思表示和非独立的意思表示
(1)独立完成且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债务的免除,捐赠。
(2)必待他人的意思表示,始能成立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例如合同的定立。(3)意义:独立的意思表示构成单方法律行为,非。构成双方法律行为。4.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5.健全和不健全
(1)健全:出于真心及自由的意思所为的表示。
(四)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 1.单独虚伪表示。是一种并非真意的意思表示。
(1)构成要件:一方当事人实施的虚伪表示行为,在内容上有法律价值;当事人表示的意志与意思不一致,并且自知不一致。(2)效力: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2.通谋虚伪表示: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
(1)构成要件:表意人欠缺内心的真意;表意人非真意的意思表示为对方所明知;对方故意实施非真意的合意表示。一表意人和相对人的意思联络为核心。(2)效力:原则上无效,但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
3.隐藏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其效力隐藏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有效应依真实意思的相关法律确定。4.错误: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一致。是一种无意识的非真意表示。
(1)种类:动机错误:在特别容易发生错误的意志形成阶段发生的错误。表意人一般不得因此撤销民事行为。
内容错误:在发出意思表示时对其内容发生错误。如造成当事人间的管理义务严重不平衡可以撤销该民事行为。
传达错误:传达人和传达机关的错误而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的受领人错误:受领人受错误理解的影响而做出的意思表示。重大误解,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认定为重大误解。
(五)意思表示不自由。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使意思表示存在瑕疵。1.欺诈。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未被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1)构成要件: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无意识、精神错乱中、无行为能力不是),情形有三,捏造虚伪事实,隐匿真实事实,歪曲真实事实。;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入错误。包括本无错误而陷入错误和本有错误而错误严重。;;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2)只要第三人的欺诈行为与本人利益有关就视同本人的欺诈。2.胁迫:
(1)威胁:行为人一方以未来的不法损害想恐吓,是对方陷入恐惧,并因此作出有违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
(2)强迫:行为人一方以现时的身体强制,使对方处于无法反抗的境地而作出有违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
(3)构成要件:需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可是是对本人和其亲属。胁迫的对象包括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名誉隐私等。已经开始的损害,不足以构成威胁,若告知对方将通过自己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时期损害继续而使其陷入恐惧的,也为;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使表意人陷入恐惧;因恐惧而为一定意思表示);胁迫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具有违法性(目的或手段违法);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慌状态;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
3.趁人之危:行为人利用相对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1)相对人客观上处于为难处境(2)有乘人之危的故意(3)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行为(4)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对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5)表意人因其意思而蒙受重大不利。
三、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成立 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1,一般成立要件,指一切民事行为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件。(1)当事人(2)意思表示(3)标的;行为的内容,即行为人通过其行为所要达到的效果。2.特别成立要件:指成立某一具体的民事行为,除须具备一般条件外还需具备其他特殊事实要素。
(二)生效:已经成立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1.要件(1)实质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妥当(必须适法、可能和确定)(2)形式要件
四、附条件与附期限民事行为
(一)附条件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的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行为。
1.不得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妨碍相对人的利益(形成权的行使);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德,、2.特点:(1)应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应是发生与否不确定的事实(3)应是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4)应是合法事实 3.分类:
(1)延缓条件和解除条件 延缓:又称停止条件,指民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作用是推迟民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的法律效力。解除:又称消灭。指民事条件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发生时失法律效力。
(2)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以某种客观事实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为标准 附肯定条件:又称积极条件,是指以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的内容。附否定:指不发生某种事实为条件的内容。4.附条件民事行为的效力
(1)条件成就: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已经
第二篇:民法知识点总结
1.物权所表彰的是人支配于物的正当性,而非现实性
2.物权法定原则:也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其包括①物权的种类强制 ②各类物权的内容强制
3.完全物权和定限物权:①完全物权:是“限制物权”的对称,指支配物全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权。所有权是最典型的完全物权;定限物权:又称限制物权,是在所有权基础上产生的,权利人基于与所有权人的合意或者法律规定而取得了对物进行直接控制的某些权能,其外延是除所有权以外的其它所有物权 ②定限物权的法律效力优先于完全物权
4.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人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受到侵害、妨害或者可能的妨害时,物权人为了恢复对物的圆满支配,对妨害其物权圆满支配的人发出的请求权。①原物返还请求权:是指当物被他人无权占有时,权利人请求无权占有人返还占有物,以回复其对物的占有的权利 ②妨害排除请求权:是指物权的行使受到无权占有以外的现实妨害时,权利人为了恢复对物的圆满支配,要求妨害人除去妨害的请求权(妨害在合理限度内的,权利人应当予以容忍,不得请求排除;妨害超过合理限度的,具有民事违法性,权利人才可以请求排除)③消除危险请求权:也称妨害防止请求权,是指权利人对物的支配利益,面临来自他人的可能妨害危险的同时,请求他人采取措施,防止妨害行为或者事件的发生,以保全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的请求权
5.物权变动: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所依法引起的物权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6.善意取得:是指从无权处分人处受让动产或者不动产的善意第三人,在善意、支付相应对价且取得该动产的占有或不动产的登记后,即依法取得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所有权。《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①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 ②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③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动产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要约及其构成要件: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①要约必须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发出
③要约必须具有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愿望 ④要约要具有具体确定的内容
⑤要约发生效力的条件是到达受要约人
承诺的含义及其条件: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其效果是引起合同的成立 ①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②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保持一致 ③承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④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规定
质权的概念及其特征:质权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转移占有的、作为履行债务担保的特定财产,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有权就该财产卖得的价值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物权 ①质权是以动产或动产权利为客体的担保物权
②质权是以出质人转移质物的占有为成立生效条件的担保物权 ③质权是约定的担保物权
不当得利及其要件: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蒙受损失的事实 ①一方取得利益 ②他方受有损失 ③一方取得利益与另一方受到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
概念:缔约过失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诚实守信原则所应负的先 义务而致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特征:①缔约过失发生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即其发生时间与违约责任的发生时间不同,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的过失,为履行的过失
②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是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所谓先合同义务,是当事人为订立合同而相互接触磋商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保密、保护等义务。先合同义务不同于合同义务,合同义务产生的基础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先合同义务产生的基础是诚实守信原则
③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是为了弥补受害方信赖利益的损失
构成要件:①缔约人一方违反了先合同义务 ②对方因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而遭受损失
③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④违反先合同义务方具有过错
1.简述承诺迟到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①迟到承诺:受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发出承诺通知,依通常情况可于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而迟到的,对这样的承诺,如果要约人不愿意接受,即负有对承诺人发迟到通知的义务。要约人及时发出迟到通知后,该迟到的承诺不发生效力、合同不成立;要约人怠于发迟到通知,则该迟到的承诺视为未迟到的承诺,具有承诺的效力,合同成立 ②《合同法》第28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合同法》第29条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机会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2.简述双务合同履行中的三种抗辩权 ①同时履行抗辩权及其适用条件: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的当事人在无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之前,可以拒绝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双方必须是在同一双务合同中互负债务
必须是双方互负的债务无履行顺序且已届履行期 必须是相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必须是相对方在客观上有履行的可能 ②不安抗辩权及其适用条件:不安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根据合同约定应先向对方为履行义务,在合同成立之后,发现后履行义务方的财产显著恶化或履行债务能力明显减弱,以致可能难以履行其对待给付义务时,可以暂时中止自己的履行,并有权要求后履行方提供必要的担保,否则,该当事人可拒绝履行自己的给付义务。须是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 须是双方当事人各自债务的履行有先后顺序之分
须是先履行义务的该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
③先履行抗辩权及其适用条件: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依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相对方为保护自己的顺序利益或为保证自己履行合同的条件而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须是双方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须是合同双方债务的履行有先后顺序
须是先履行义务方未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
须是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应当先行履行的债务客观上是可能的,即是可以履行的
3.简述预告登记制度及其作用
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订立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向登记机关所为的登记
①保全效力:是指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②顺位效力:是指预告登记后,预告登记所涉及的不动产发生被强制执行或者被设置抵押权时,则这些妨害被保全的请求权实现的行为不能生效
③破产保护效力:是指在预告登记之后,如所涉及的不动产被纳入破产管理,则妨害被保全请求权实现的破产行为无效 ④警示效力:是指预告登记之后,预告登记对于可能与出卖人进行交易的第三人有警示作用
4.简述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
①诉讼时效届满后,对义务人产生时效抗辩权,义务人可以以其抗辩权拒绝履行义务
②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义务人主动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有权受领,权利人受领履行不是不当得利。义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以其不知时效届满对方丧失胜诉权为由,要求返还 ③诉讼时效完成后,不仅对主权利产生因义务人抗辩丧失胜诉权的效果,而且对附属于主债权的从债权也产生同样的效果
④诉讼时效届满因义务人抗辩只丧失了权利人的胜诉权,并未丧失其实体民事权利,也没有丧失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当事人仍有权向法律起诉,只是在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事由的情况下,难以胜诉
⑤法院受理后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或者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第三篇:2015司法考试民法知识点归纳整理
民法真题错解:
民法总则
1.意思表示:
构成要素:1.内在意思:行为意思:表意人意志控制之下,表示意思:知道具有民法意义,效果:具体而确定法律效果。2.外在意思:表示行为:1明示2.默示
2.合同无效属于专用术语,特指因具有严重的效力瑕疵,自始、当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3.合同的解除须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所附解除条件成就,无须任何行为,合同自动失效。4.居间与代理的区别: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一种制度。
代理人以代理权为基础代理委托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要进行独立的意思表示,而居间人并不代委托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仅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为订约媒介,并不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居间人也没有将处理事务的后果移交给委托人的义务。
5.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因此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1.人身权的请求权(人格和身份)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占有保护请求权)和知识产权3.抗辩权(具有永续性)4.形成权(原则上适用除斥期间)
还有三种债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6.产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情形: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法定事由:起诉、请求、认诺)
债权转让:债权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中断。债务承担:原债务人的承认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对于不真正连带(如连带责任保证)不适用中断。
7.诉讼时效抗辩: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8.责任保险之保险事故发生之日,指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所负责任性质及赔偿数额确定之日。
物权法
1.占有回复请求权构成:(1)有权占有或者无权占有被侵害人侵夺(违背占有人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剥夺占有人的占有,转移到自己的管理控制下)。2.请求权人必须是占有被剥夺的占有人,有权占有或无权占有、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均非所问(3)被请求人为(现时的直接或间接)占有的侵夺人及其继受人(买卖、赠与、出租等原因)(4)须在一年的除斥期间内行使。如果特定继受人为善意,则不得对其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2.仅具有占有权能的物权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抵押权不具有占有权能。
3.物权请求权是独立于物权(支配权)的的一种行为请求权。物权请求权虽不同于债权,但均属于请求权,二者具有类似的结构,所以,法律不备之处,物权请求权可类推适用债权的规定(如给付不能、给付迟延、不完全给付)4.物权变动:
不动产: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登记=物权变动;
动产: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交付(或放弃占有)=物权变动
5.善意取得的例外:盗脏、遗失物原则上不发生善意取得,若因为善意取得留置权,则留置权人为有权占有人,那么所有权人对留置权人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
6.(占有脱离物:盗脏、遗失物等):善意取得的例外,《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除斥期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追偿。”
7.担保物权的竞合:原则上“先来后到”,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动产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竞合规则:1.先成立抵押权或质权,后成立留置权,则留置权优于质权、抵押权。2.先成立留置权,若动产所有人以自己名义再设立质权、抵押权则留置权优先;若留置权人以自己名义设立质权、抵押权,则质权、抵押权优于留置权。
质权与抵押权竞合:1“先抵后质”,若抵押权已登记,则抵押权优先。若未登记,则善意质权优先2.“先质后抵”,无论抵押权是否登记,质权均优于抵押权。
7.法定继承是继受取得:基于继承的物权变动属于基于非法律行为之物权变动(并非都是原始取得),基于继承的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在继承的事实条件成就时直接生效。但是所有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都是继受取得
8.以占有改定的方式设立质权的,不发生质权设立的效果。出质人以间接占有财产出质的,质权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设立(质押合同有效)。书面合同、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9.现实交付:1.经由占有辅助人交付 2.经由被指令人交付(被指令人与交付对象无交付关系)3.经由占有媒介关系的交付。指示交付:包括两个合意(约定)1.转移动产所有权或者设立动产质权的合意。2.让与返还请求权的合意。10.以占有改定方式交付,不能发生善意取得动产所有权。
11.因生效法律文书(仅限于形成判决,即行使形成权产生的生效判决,不含确定判决、给付判决)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属于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不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生效要件。无须公示(不动产无须登记,动产无须交付)判决书生效即发生物权变动,但未经登记,不得处分;处分的,不发生效力。
1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对其专有部分享有独立的所有权,即其他业主不享有优先购买权。“双简单多数决”:面积、人数过半:>50%,共有物中按份共有是对于整体所有权的份额享有权利。
13.动产善意取得:1.须为占有委托物:即无权处分人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取得占有(个人觉得是一种权利外观)2.动产占有人实施无权处分,同样,买卖合同有效而不是效力待定(不存其他效力瑕疵)3.第三人为善意4.第三人以合理价格受让5.完成交付(无权处分场合,占有改定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不能适用善意取得的动产:1.占有脱离物:指基于真正权利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包括盗脏、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失散的动物 2.货币 3.禁止流通物:毒品,武器等。转质与善意取得质权的区别:即以质权人身份或是所有权人身份
14.不动产善意取得:1.不动产登记簿出现权属登记错误:1.共有的不动产登记在一人名下2.因履行无效合同产生的登记错误3其他原因
15.留置权的构成要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 2.须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3.须债权的发生与该动产有牵连关系(处于同一法律关系,商事留置除外)4.不得具有留置权的成立的消极事由(约定不得留置、留置违反善良风俗或者留置与债权人负担的义务相违背)
16.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无须变更登记,未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17.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1.相邻关系法定;地役权经约定产生 2.相邻关系的利用均为无偿;地役权的利用既可有偿,也可无偿3.基于相邻关系对于他人不动产的利用,必须是为了满足行使自己不动产权利的最低需要,对方也只是提供必要限度内的容忍(如:袋地通行权;日照、通风、采光关系)。另地役权具有从属性,从属于需役地。地役权不可分,不因需役地部分转让而受影响。地役权未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受让供役地的善意第三人 18.抵押权:物权法第191条第二款等规定: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转让”抵押财产(即不得赠与、出售、互易、出资等)。因此,抵押人完全有权不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质押、出租”抵押财产。19.保证期间: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六个月,约定不明的为2年,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债权人未依法定方式行使债权的(一般保证:债权人须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和/或保证人起诉或申请仲裁;连带保证:债权人须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经过,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若债权人依法行使,则开始计算为期2年的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保证期间的计算:若主债务诉时中止,则一般和连带保证也中止;若主债务诉时中断,一般保证的也中断(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保证不中断。
20.保证期间届满后,不必再起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起算后,不必再计算保证期间。(需要仔细斟酌,详见真题105页)
21.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但是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履行不能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2.第三人担保和债务人转让债务,都应当取得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否则不再承担相应担保责任。
23.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24.动产浮动抵押的登记机关为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动产浮动抵押无论是否登记、不论第三人善意恶意,只要支付价款且完成交付自动解除抵押关系,不属于抵押财产。25.债权质权,不以通知为生效要件,但未通知不得对抗债务人,债务人不能对债务人履行债务(亦包括部分履行,不可分性),债权质权应当具有质权的特征:流质契约无效等 26.动产质权、商事留置、自助行为区别:动产质权要求双方之间产生合意;商事留置只是要求债务人取得留置物的所有权;自助行为:1 请求权有遭受损害之虞 2 情势紧迫,来不及实施公力救济,且不实施自助势必导致请求权难以实现或无从实现3.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4.事后及时请求公力救济。
债法
1.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的区别:于同一个债的主体的多寡
2.委托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1.委托既可有偿亦可无偿;承揽为有偿合同 2.承揽的标的是工作成果,即成果做事;委托合同受托处理事务,即要就认真做事,强调过程。
3.债的法定转移:1.企业合并与分立 2.概括继承 3.买卖不破租赁 4.代位求偿权(债权消灭)4.第三人代为清偿:构成要件:1.债权的性质允许第三人代为清偿(是否专属性)a 不作为债务(竞业禁止)b 注重债务人的特别技能、技术、设备等的债务 c 因债务人债权人间的特别信任关系所生的债务 2.须债权人与债务人无相反约定 3须债权人未拒绝第三人代为求偿(若第三人与债务的履行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得拒绝)4 须第三人有为债务人清偿的意思(真实)。法律效果:1.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债务消灭(在第三人完成交付行为即消灭、不论是否存在履行瑕疵)2.第三人与债权人:若为法律上有厉害关系的第三人,则第三人享有代为求偿权,在其清偿范围内、第三人取得债权人的权利 3.第三人与债务人:1.若为委托,则可基于委托合同求偿 2.若赠予 则无求偿权 3 其他原因 可基于无因管理或不当得利求偿。
5.代物清偿为实践合同,除达成协议外,尚须完成履行行为,该协议才能生效。
6.无因管理(绝对吃力不讨好,):正当无因管理:“管理”(管理意思、为了他人的利益兼为自己的利益)他人(除误信管理、不法管理外)事务。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法律效果:1具有违法阻却性 2 不成立不当得利 3 自动成立无因管理之债且双方互具特定内容的权利与义务 不正当无因管理:管理事务的承担,不利于本人,和违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法律效果:1.不具违反阻却性 2 若主张无因管理之债,本人的偿付义务以其所得利益为限 3 若不主张无因管理之债,则可按照不当得利或符合侵权的按侵权之债。7.无因管理管理人的权利:1.管理人有权请求本人(被管理人)偿付:必要费用及利息、负担的必要债务、遭受的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 2.管理人无报酬请求权和劳务费用请求权。3不论是否达成管理目的,尽到适当义务即可
8.不当得利的例外:误食他人东西,即食用人对误食的物品不具有消费能力或者消费计划的,此时不能认定为误食人的财产消极增加,所以不构成不当得利
9.不当得利分为给付型不当得利(仅限于存有给付关系之当事人始可成立,如现实交付中“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属于缩短给付,被指令人与接受人之间无给付关系,同时依据中国现行法律,被指令人与接受人之间亦无法成立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物权无因性原理:买卖合同是负担行为,物权合同是处分行为);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分为权益侵害型、支出费用型、求偿型。
10.不当得利须为财产性利益,若所获为非财产性利益并使人遭受损失,不构成不当得利 11.善意不当得利仅返还“现存利益”,恶意不当得利须返还“所受利益” 12.保证与抵押的区别:保证是人作担保,抵押是物作担保。
13.保证债务在内容和范围上具有从属性(若诉讼时效经过,且债务人主张了抗辩权,则债务缩减为0,保证责任也相应为0,若保证人仍承担保证责任,不可向债务人追偿,若债务人未主张,保证人也未主张抗辩权,并且承担保证责任,则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14.连带共同抵押:抵押人行使追偿权无先后顺序的限制,即使未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直接按照内部比例份额向其他连带共同抵押人追偿。连带共同担保则不然:某一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其应先向债务人全额追偿,不能的部分,按照连带保证人内部份额比例追偿。
合同法
1.承诺的对象必须是正在生效的要约(合同:标的物、数量,不必要包括价格),对要约邀请无法做出承诺。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可撤销。
2.合同地点成立的例外:约定的地点与最后一方签字、盖章或者摁手印的地点不一致的,以约定的地点为准。
3.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1.为缔结合同磋商或接触,进入一种特别的结合状态 2.一方违反照顾、保护、通知、协助、保密等先合同义务 3.给对方造成合理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注意:合同自由原则,进入合同磋商的任何一方都有随时终止磋商的自由,只要没有同时违反先合同义务。
4.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1.重大误解:1.标的物性质认识错误,而非价值认识错误 2.限于“意思表示作出时”发生的错误(不含动机错误)2.“解释先行于错误”的规则 3.误载不害真意 4.使者过失传达错误可构成重大误解,故意传达错误不构成重大误解,应由使者承担缔约过失或者侵权责任 2.欺诈构成要件:双重故意:希望对方陷入(含动机错误)错误认识、希望对方因错误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欺诈具不正当性,:因第三人欺诈订立合同的撤销。3.胁迫:双重故意:(故意预告实施危害)恐惧 4.乘人之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损害对方利益)5.显失公平:1.双务合同 2.事实发生在“合同订立之时”3.利用自身优势或对方不利境地(意思表示不真实不自由),与情事变更的区别:发生时间不同。撤销权享有一年的除斥期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若胁迫订立额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则直接无效。撤销权只能以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判决,而不能在诉讼之外以通知方式撤销 5.可撤销的婚姻仅限于因胁迫结婚的。
6.效力待定的合同: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订立的合同 2.因无权代理(但不构成表现代理)3.因无权处分:两个例外:1.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若无其他效力瑕疵(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法律强制规定或公共利益),该买卖合同有效 2.擅自出租他人之物的租赁合同,若不属于非法转租合同,该合同有效。追认(被代理人实际履行亦可视为追认)到达相对人(到达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还不能生效)时才生效,追认具有溯及力,自始生效。7.无效合同,若无效部分具有可分性,则不能认定合同全部无效,应认定为合同部分无效,(需要严格区分其中意义)。
8.无效合同情形:违反国家强制规范及社会公共利益善良风俗、恶意串通损害集体第三人利益、免责条款等。注意:1.企业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且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且违反国家规定。)2.遗嘱无效:全部无效: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遗嘱、受欺诈或者胁迫、伪造、篡改的部分无效;部分无效:处分国家、集体、他人的财产,剥夺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来源继承人的遗产份额的 9.解除合同的情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合同必须有解除行为(发出解除的通知)
10.预付款起资助作用,不起保证作用,合同履行后作为价款一部分,未履行合同的,应当予以退回
11.预期违约: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12.顺序履行抗辩权:后履行一方对先履行一方;不安抗辩权:先履行一方对后履行一方;同时履行抗辩权:互负债务履行无先后之分
13.代位权的构成要件:债权人对债务人、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务合法、有效(注意诉讼时效)、到期;怠于行使:未诉讼或者仲裁(未采取法律方式)、非专属人身权
第四篇:公务员民法知识点总结
民法知识点总结
1.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民法发端于罗马法,特别是起源于罗马私法。
3.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4.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以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5.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2)包括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两种关系。
6.财产所有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7.财产流转关系:是指民事主体因对财产进行交换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8.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9.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种。
10.人格关系指因民事主体之间为实现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11.人格利益是民事主体的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等利益。
在法律上体现为相应的权利,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12.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彼此存在的身份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体现为配偶权、亲权、监护权等。
13.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
14.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
15.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16.意思自治的例外:
1)对于合同的内容,设一定法律上的限制,以缩小当事人自由约定的范围。即任意法规强行化。2)已成立的合同的内容,可依法律原则的要求而变更。3)对于格式条款的限制。4)合同的强制订立。
17.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自愿原则的有益补充。
18.诚实信用原则:指从事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19.《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体现在合同的全过程,包括合同成立前、合同履行中、合同履行后三个方面.20.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2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
2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民事主体。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23.民事主体包括两种类型,即自然人和法人。
24.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25.民法上的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因此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26.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作为公民的具体形态出现的。
27.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负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8.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29.物权的客体是物(但担保物权的客体除物以外,还可以是权利)。30.债权的客体是债务人的行为,即给付。31.人格权的客体,为人格利益。32.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33.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3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事件和人的行为。
35.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36.事件有:(1)人的出生与死亡。(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3)时间的经过。它可以引起一些请求权的发生或消灭。(4)无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也属于事件。
37.人的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动。行为一般是人的意志所支配的活动,即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8.人的行为分类:
(1)民事行为:是以行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具体内容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2)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与表达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内容无关的的行为。39.民事权利分类(1)绝对权与相对权(2)支配权(3)请求权(4)形成权(5)抗辩权
40.绝对权:是可以对抗一切人的权利,即要求一般人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它是以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为义务人的权利,故称为“对世权”。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为绝对权。
41.相对权则是对抗特定人的权利,即请求特定人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它是特定人为义务人的权利,故称为“对人权”。债权的为相对权。
42.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得直接支配其标的,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
物权为典型的支配权,其他如准物权、知识产权、人格权及身份权亦为支配权 43.支配权具有如下特征:(1)利益的直接实现性。
(2)权利作用上具有支配性、排他性和优先效力。(3)对应义务的消极性。
44.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不作为)的权利。
请求权的权利人不能对权利客体直接支配,必须通过义务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才能实现其权利。45.请求权具有如下特征:
(1)权利利益须通过义务人的给付方能实现。(2)权利作用体现为请求,而不是支配。(3)权利效力上不具有排他性。(4)权利效力上具有平等性。
46.形成权:是权利人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撤销权、解除权、追认权、选择权等。47.形成权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是单方意思表示;
二是使得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因此在具体分析什么权利属于形成权时。
48.抗辩权:指权利人用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
49.抗辩权具有如下特征:
(1)主要针对请求权;
(2)效力在于阻止请求权,从而可以拒绝履行义务。
(3)并非否定相对人的请求权;并非变更或者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与形成权不同)。
50.抗辩权可以分为:(1)一时性的抗辩权。
(2)永久性的抗辩权。最典型的永久性的抗辩权为诉讼时效抗辩。
51.一时性的抗辩权。即效力在于暂时地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抗辩权,亦称延期的抗辩权。如同时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
52.永久性的抗辩权。即效力在于永久地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抗辩权。最典型的永久性的抗辩权为诉讼时效抗辩。
53.权利划分:主权利与从权利
54.主权利:是相互关联的几项权利中,不依赖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权利。
55.从权利:则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权利,但从权利仍然是一项独立的权利非主权利的权能。56.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57.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主体地位的标志。
58.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59.出生时间的确定规则: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60.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1.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给予胎儿的一种特殊保护,并非承认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此处的“法定继承”是针对“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而非针对“胎儿”的法定继承。
62.死亡是自然人权利能力消灭的惟一原因,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
63.公民死亡,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婚姻关系、人身权消灭,财产权利和义务发生移转,消灭。某些权利仍然会得到法律保护,如名誉权、著作权中的人格权。对这些权利进行保护,其主要理由不是因为该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是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64.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65.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18周岁以上的公民
(2)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66.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67.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独立进行。法定代理人由监护人担任。
68.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69.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特别程序宣告制度。70.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要件:(1)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2)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3)须经人民法院宣告。(4)采用特别程序。
71.自然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能力只是处于一时的中止或受限制的状态。所以,当他们智力障碍排除,具有辨认事物的能力时,可以根据其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7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 行为无效 73.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
74.自然人的住所: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个自然人只能有一个住所。75.住所的确定:自然人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76.经常居住地:指自然人离开住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疗的除外。77.自然人由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78.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有两种方式: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79.法定监护: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80.未成年人的监护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当然的监护人,因未成年人的出生而开始。
(2)父母因为正当理由,不能亲自履行监护职责,法律允许父母委托他人代为履行部分或者全部监护职责,但父母仍为法定监护人。
(3)夫妻离婚后,孩子的父母仍都是监护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4)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取消监护权(5)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 取消监护权。
(6)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失去监护能力,确定监护人顺序: 1)属于法定义务: A.祖父母、外祖父母; B:兄、姐的。
2)可以担任监护人: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7)指定监护: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监护人由有关部门或人民法院指定而设置的监护。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在指定监护中,必须先由单位指定,然后才能诉至法院。即单位指定是法院裁决的前置程序。81.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定: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
82.精神病人法定监护人的设定顺序:(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
83.精神病人的指定监护:对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单位指定是法院裁决的前置程序。84.监护人的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被监护人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2)监护人不得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3)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请求人民法院给予保护,代为参加民事诉讼活动。
85.宣告失踪: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86.宣告失踪的条件:
1)失踪事实:下落不明满2年(起算点是从下落不明的次日开始计算)。
2)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包括近亲属、对该人负有监护责任的人、该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提起申请时,利害关系人没有顺序。
87.宣告失踪的案件采用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由失踪人住所地或者最后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在接到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后,受理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
88.宣告失踪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89.宣告死亡: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90.宣告死亡的条件: 1)有失踪事实:下落不明满4年,意外事故下落不明2年,如果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可以马上申请宣告死亡。
2)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顺序为:(1)配偶;(2)父母、子女;(3)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4)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91.宣告死亡只能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宣告死亡用特别程序审理
由被宣告死亡人住所地或者最后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的申请后,应对下落不明的失踪人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 9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1)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丧失
2)被宣告死亡人与其配偶之间的婚姻关系消灭;
3)继承开始,继承人开始继承遗产;受遗赠人可以取得遗赠等。93.宣告死亡被撤销后发生效力: 1)婚姻关系自行恢复。
A.被宣告死亡的配偶未再婚的,夫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B.如果配偶已经再婚的,应当保护再婚后的婚姻关系。
C.如果再婚后离婚、再婚后该配偶丧偶的,夫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2)已经成立的收养关系不得解除。3)请求返还原物
4)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94.合伙: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为个人合伙。
95.个人合伙特征:
(1)两个以上公民组成的联合体。(2)必须有合伙合同的存在。
(3)个人合伙的财产属于合伙人共有。合伙人对共同投资的财产和在合伙经营中积累的财产,共有享有所有权。
96.合伙协议:是合伙人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达到共同经济目的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原则上要求书面形式,如果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口头合伙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97.合伙人身份的确定: 原则上合伙人要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只要参与盈余分配的,就应当认定为合伙人。如果公民不管合伙盈亏,只是获得固定收入,不属于合伙人。
98.合伙的一个重要特点:合伙人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
推举的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对内再由其他合伙人追究合伙负责人的责任。
99.入伙:指合伙成立之后、解散之前,第三人加入合伙取得合伙人身份的民事法律行为。100.增加合伙人: 1)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 2)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3)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
第五篇:2018年金融专硕必备知识点总结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年金融专硕必备知识点总结
1、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结构/组成/运作机制/各种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央行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利率/通货膨胀/失业/GDP等影响因素.2、公司财务。主要是企业制度/MM理论/M&A操作和定价/公司治理结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公司定价(知道DCF/FCFE/FCFF/RI/NOI方法)等
3、财务会计。主要是怎么做三大表,尤其是现金流量表怎么做,财务报表中的操纵手法。
4、证券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的类别,交易机制(不需要太深,只要知道基本交易规则和交易价格怎么产生就行了),投行业务流程等
5、证券定价.效用理论。股票定价(包括MPT,CAPM,APT等),债券定价(YTM,SPOT,Duration,Convexity,利率期限结构等),衍生品定价(期货定价.二叉数,简单随机过程模拟,BSM定价模型等)
6、企业战略。公司战略决策、产业分析框架(PORTER'S FIVE FORCES、BCG Matrix等)、产品分析工具(SWOT)。推荐一本书——BCG的一本书,我借出了,想不其名字(现在记性不好,借给谁都忘了,想起来再帖出来)
7、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外汇市场机制/BOP项目/各种汇率制度/汇率调整机制.推荐一本书——斯蒂格里茨的
8、微观经济学。价格、成本、生产、定价、税收、垄断、市场类型、外部性等。
9、关注政治经济时事。现在经济类报纸杂志很多,报纸不用看。可以看看新浪财经自己关注的细分板块有什么事件就行了。推荐两本杂志,《财经》和《新财富》,《财经》我从高中就开始看,里面有很多政策、案件的深度调查。《新财富》从创刊就开始看,这个是专门给券商和基金等看的,内容比较深,开始看可能有些困难,不过坚持上一年,水平会大有长进。现在这两本书基本成为各家券商和基金的必定书目。《新财富》这本书,现在被我推广到整个系都看了(偶曾是分管学术的研究生会副主席)。
10。信息。现在川大比其他地方落后最多的地方就是信息,很多同学连一些大机构的名称都不知道,这个就看自己努力,多看杂志,多联系外面的朋友。特别有条件的话,多找一些券商或者基金的研究报告看,有产业的,还有宏观的,或者金融工程等等。
11、考试。目前金融类考试主要有CPA/CFA/ACCA/精算。首先,除了精算考试能保证考了就有一个好工作之外,其他考试都不行,所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考试上,看书和实习更重要。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CPA值得一考,不过近年类难度越来越大,考了不仅对进券商有帮助,而且能够有报表签字权。CFA基本是一个国外的金融硕士课程体系(这个我在全程陪同一美国商学院院长访问时和他交流过),考出来之后一般国外金融硕士课程需要的东西也就可以了,五六年前,考过 CFA就能保证一个大券商50万的年薪,不过现在不行,国内考的人很多,海归很多再国外也考过。ACCA,考了还是不能签字,不过明年起中国会计的 GAAP要和国际GAAP(不是美国GAAP)接轨,所以ACCA现在有些用处了,主要是现在不少国内企业到海外IPO或者并购时会用得上。精算对于做保险和金融工程的同学来说时非常有用的,不过考这个也是持久战。
12、英文。进外资券商或者基金,英文要求不是很高,口语能基本应付对话就行(现在很多外资券商都本土化了,基本都是中国人,也没几个讲英文的),不过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比较好(要读写英文的研究报告)。国内的机构对英文更加不在乎了,除了要进国际业务部(这里面海归居多)。现在经济学院很多人整天啃英文,但个人不建议整天搞英文,毕业后专业一塌糊涂(我同导师去国际顶级券商的百万富翁室友英文也一般),也许到时能找个外资日化(偶特别讨厌 PG,好多产品都有问题,而且每次出问题后很傲的样子,JJ差点就用sk2了,一好友去退SK2还不给退)、电子等企业做做销售、财务。可以说日后的收入很大可能没有在国内券商高,更不用说基金公司或者外资机构了——虽然国内券商的初始工资不如这些企业,但是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只是小部分,主要靠自己炒股赚钱。
13、理论与实践。偶现在就读的学校理论培养不怎么好,学生理论功底都不怎么行,上手工作还是比较快,但后续发展总是遇到瓶颈。国内目前理论培养最强的是北大CCER,出来的人在看一些问题上比我们全面,也更有深度,后劲很足。个人意见还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现在川大有些科研项目不是太偏向市场或者偏向证券业,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个人建议还是好好做,至少培养自己一种做研究的能力,因为多数同学进入证券业是从做研究开始。现在券商和基金都比较看重论文,尤其是中资。
14、社团活动。这个不是太重要,对于打算做投行业务的同学来说,因为经常要和公司、政府、交易所打交道,人活络一点比较好,但不需要 social butterfly。做这行的只有政府最大,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提出让几方都满意的方案,再会吹牛没方案都不行。而其他部门就更无关紧要了,只要不是不能和别人一起工作就行。社会活动可以多参加一点。我前几天就参加了一个lawyer,consultant,banker的聚会,认识了不少现在人。虽然几乎就是交换名片和简单交流,但认识一个人总是好的。我的一个lawyer好朋友做一个外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很多东西不懂,就是我给她介绍的信托、券商和CBRC里面的人指导她的。也许你说成都没有类似的活动,但是我本科的时候就参加过类似的社会聚会,虽然不全是金融业的,但总还是多认识了几个人。
15、对于工科背景的同学。我是计算机出身的,这其实很有优势。现在很多券商或者基金的行业研究员都是要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的;甚至有本科工科毕业直接做行业研究,像什么化工、医药、IT这些行业没学过工科根本就不懂。另外,如果有工科背景的话,做相关行业公司的投行业务的时候,也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不容易上当受骗;有些不懂行业的投行业务分析师去公司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基本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另外工科背景的同学在数学和计算机能力上比较强,这在做固定收益和衍生品的定价、金融工程(包括产品开发)以及交易员时特别有优势,因为这里面需要大量的数学工具和计算机编程,这些职位经常要的是 2页共2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数学、计算机、物理出身的。华尔街最牛的人就是一些天体物理博士出身的对冲基金经理。
16、数学。除了做固定收益、衍生品分析师、金融工程和证券交易员对数学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统计、最优化和随机微积分,很厉害的人物会用混沌和测度论建模),其他只需要初中数学就行了。如果行业研究员的话,对于计量还是要懂一点的,基本只需要会做回归就成。
17、比赛。有空多参加一下比赛是好事情。比如GMC、达能的什么(不记得了)、欧莱雅的什么,一些案例分析比赛等等。
18、机构。现在很多同学都想进大券商,的确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和同行业其他机构,但这些机构每年几乎只要几个人,而且特别看重出身(学校或者家势,很多时候是本科学校,我也吃过这个亏),所以即使申请了没回音业不用太在意。先找一个一般的券商好好做,以后争取跳槽比较好;而现在国内一般的券商对人才的要求都比较高,硕士居多,而且很少看到来川大招人,所以大家需要留意各个机构的网站和各大招聘网站,多投投,以后来招聘的就会越来越多;而且成都作为西南重镇,金融机构的集聚会慢慢多起来。
19、中文能力。这个现在要大力培养。我几次面试,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中文写作归纳能力都不过关。如果做投行业务的同学一定要特别重视中文,因为所有文件都是要中文提交给政府审批,而且在国内IPO或者M&A的所有文件都是中文。前段时间我向国内某券商的副总裁请教的时候,他就特别看重下属的中文写作能力,说一次他让手下写一个发言稿。结果收到的东西根本就不想发言稿的文风,而且病句、错别字一大堆。
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