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时间:2019-05-12 08:0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第一篇: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在我读完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心中颇有感慨,先生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更像个修行者,如沐春风,静坐、静思、感受教化。在书中朱光潜先生用心诚嘉,为千万迷途的青年指点迷津,探寻属于自己真正认识道路。文字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先生引经据典,中西结合,耐人寻味。虽然这本书出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冲洗,变得更加厚重和凝华。冲破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适用那个年代的青年,更加适用当代的青年,这是一本有教育价值的书。下面则是我读完此书的感悟。

在第一封信中,先生便向我们提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他认为当时的(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青年)青年在读书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总是抱着非本专业的书不读的态度;第二,以为时常读课程规定的书便是一种读书习惯;第三,过分盲目的相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谎话。在先生看来,读书至关重要的是兴趣,青年人读什么书应依赖青年人自己的兴趣选择,而非盲目听信“青年必读书目”的误导,这一则是因为人只有对自我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有深入下去的倾向,一则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兴趣的推荐书目的人所推荐的书目大相径庭。此外,先生还建议青年人每天抽出一点儿空闲时间读书,特别是读非本专业的书籍,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青年人读书的习惯,因为这种习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是十分难以培养出来的。读书的习惯,一经培养出来,对人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人开阔自己的眼见,拉近在世之人与业已辞世之人的距离,而且还能够使我们养成潜心静气、平稳踏实的心性。先生在第一封信中就向青年朋友提出读书的问题,可见先生对我们良苦的用心以及读书对于青年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谈完关于读书的问题后,先生紧接着谈到了动与静。所谓动,就是尽性,再说通俗一点就是放纵自我,从而使自我感到原始的满足。当然了,这种放纵必须是于己于他人都无害的。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常住草堂后,开始每天早晨把屋内的砖头搬到屋外,晚上的时候又把砖头搬回屋内。或许有人听完这样看似愚钝的行为后要开始议论了:这不是脑子有病吗?搬来搬去什么也没有改变。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想一想,就会发现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改变。虽然砖头依旧是在屋内与屋外间移动,但是陶渊明本人达到了“动”的效果。终日下来,可以说这位老人从中获得了不少原始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外部的物质的增益无法带来的。青年在寻找“动”的乐趣的同时,还不应当忘记“静”的享受。所谓静,是指一个人的感受力。看看从古到今的一些诗人作家,他们的感受力都是超乎常人的,也正因此,他们才能从一些在常人看来稀疏平常的事物中找到乐趣。正如一句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平平的一汪活水,便可在诗人的笔下造出如此美景。青年,就是应该“动静结合”,过得朴实平淡,但却乐在其中。

后先生开始关注起青年与当时国情的联系。他鼓励青年人能不畏强权,站上十字街头向不合理的传统与习俗宣战,亦即,他强调青年人要打破俗规陈矩,敢于创新。这在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适用的。同时与之联系紧密的是先生鼓励青年们为国家、为民族大胆的做贡献。他援引蔡孑民先生的话“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来告诫青年人时时刻刻想着为祖国做贡献,时时刻刻不忘靠读书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当时的形势下,青年们是极易激动的,他们频频出现在各类的反对列强军阀的运动中。先生用此语既肯定了青年们的爱国热情,又深刻的指出了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并非盲目的运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运动。在读到这两封信的时候,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印象十分深刻:“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个中意思,需要我们细细品味。通过这两封信,先生教导了青年应该如何处理自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先生给青年们的教导就主要着眼于他们自我的内在修养与人生发展了。关于青年的内在修养,第六封《谈多元宇宙》、第九封《谈情与理》和第十封《谈在卢浮宫的一个感想》分别教导了青年三种内在修养: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正确的对待效率价值观。

先生是用“多元宇宙”的概念展开青年对待不同事物的合理态度的指导的。“多元宇宙”指每个人都存在于几个宇宙中,有“道德宇宙”、“科学宇宙”和“情感宇宙”等等。在不同的宇宙中,应当有不同的评判事物的标准。比如说在“道德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应基于其是善是恶,而在“科学宇宙”中,对某个事物的评判则应基于其是真是假。任何宇宙都不得侵犯其它宇宙,否则会引起难以想象的结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际,正是因为伽利略与哥白尼被本应用“科学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但却被教会的“道德宇宙”的评判标准评判而受难。可见,青年在自我的生活中,应当时刻谨记采取合理的态度与方法来评判一件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事物的合理发展并体现出青年的自身修养。

至于合理的效率价值观,先生给青年指出了盲目追求效率之蔽,这种为美国人欢迎并推广至世界效率价值观让人失去了平心静气享受生活的耐心。当紧密的时间表成为一个人行动的唯一依据时,他将再难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即使找到,也无法享受。试想想,如果一个人连生活的乐趣都找不到,他还可能做好什么唯需深入耐苦才能做得到的事。《蒙娜丽莎》或许会成为绝迹,因为观赏它的人只是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在画像面前感叹、赞美和拍照,人们从来都不能静静的伫立一会儿,仔细看看这世上最美的微笑。艰苦卓绝的品质,往往是与享受生活的性情结伴而行的。

王芮

第二篇: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对于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前七篇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这三篇。

阅读的好处不用多说,只是我们很多都不知道阅读的方法。最高峰的时候,我两三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可是看完以后,收获只限于当时,后来就逐渐淡忘的。长久如此,我不觉有种读了也忘记,何必做无用功的感受。可朱先生在书中提高,我们面对伶俐满目的书,要学会选择。按照机会成本来说,你多读了一本无用的书,就代表你会少读一本有意义的书。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倾向于选择经过历史检验的,有价值的书。另外,读书还在于感受,在于记笔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读书的时候,是边思考,边阅读,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以致最后不留下半点痕迹。

在《谈动》那封信中,朱先生提到我们之所以烦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机被抑郁,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很多时候,我们一遇到烦恼,我们就会想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其实现在想起来,这样好像根本就无济于事。我们总是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我们硬要自己坚强不哭;想打电话,我们硬要自己保持尊严不打;想疯想叫,我们硬要自己保持所谓形象。其实情绪是要发泄的,既然控制不了情绪,为什么不直接任性一次,让情绪自由发展呢?

《谈静》则讲到了“生活在于感受,领略。”当今的生活比过去多姿多彩很多,可是我们却可以常常听到别人哭喊着“好无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小鸟、深刻的知识,都无法提起我的兴趣。我们将这归咎于社会太喧嚣,却没有发现自己就是浮躁中的一份子。生活有无趣,在于你有没有去为自己寻找乐子。

剩下的《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谈十字街头》、《谈多元宇宙》、《谈升学与选课》,我们感受不是特别的深刻。只是觉得《谈十字街头》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身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我们要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没在十字街头底影响里去。”至于《谈多元宇宙》,我会倾向于将这篇文章理解成,时代的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有很多标准,不同标准下的判断有所不同,所以应该辩证,全面去看到,切忌陷入“一元”的世界。

第三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书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是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是心灵的和平与精神的慰藉。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正是这样一本充满着人生智慧的好书,它如圣水般洗涤着我们浮躁的心。书中无论是关于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朱先生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一位长者的口吻,循循善诱,引发着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先生说道:“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拖延症患者而言,是再对不过了。我们常常觉得读书是要在集中的大块时间,而不在乎碎片时间,并不停找理由推脱,但这只是你还未下定决心去读书。这便是第一个要点。先生于是为我们举出孙中山先生虽忙但仍不忘读书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这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但他们的学问仍在忙中做成了。所以你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多看书。而看书,你又需看好书。如果它未随你成长让你领悟更多,没有触动内心,没有挺住时间推敲,它就不是一本好书,它就不能与你灵魂共鸣,指引你人生前行。

先生谈读书方法:“读书至少两遍,第一遍须尽快读,领会大旨;第二遍须精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而这些都是让我惭愧的,在我的读书的过程中,没有一次是符合要求的,只是停留在表面,蜻蜓点水,浅入浅出。甚至是语文的课文,我也没有如此细致的阅读,深入了解,而记笔记这件事更不用说了。因此我平时无论是讲话的逻辑性,还是做阅读理解题总是十分混乱。如果我能做到朱先生所说的,那么在这些方面必然有所提升。

朱先生认为:“真正的谦虚就是清醒认识自己,但清醒中也蕴含着对自己的尊重。我们通过谦虚认识自己的渺小,从而用宽广的胸襟来包容万物。自尊则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价值,获得人性的尊严。”将自谦和自尊相结合,拥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这其实对我们这些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很重要。因为这时我们身心发展不平衡,又正是遇到许多压力、危机的人生时期,易变的走两个极端:自卑或自我中心。这时就要坚定内心,不可被动摇。但人都有低谷和陷入自傲的困境,如果你自卑,你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短板,相信勤能补拙和以长板弥补短板;如果你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你需要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认知,当分歧发生时,先不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尝试站在别人角度思考,将心比心、理解别人。这样你就可以快乐而又健康的渡过青春期。

沉浸在朱先生的循循善诱中,于浮躁的社会里如浴清泉,享受长者相伴的心灵之旅。在这心的旅程中我们会不由丢开一切,悠然遐想。这本书如指点我们走出人生迷雾的导航灯,想必朱先生通过它告诉浮躁的我们的就是,只有静心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吧!

第四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信吧,书信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你写信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上午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其中一篇——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对此我深有感触。

文章一开始先指出了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中,对于社会的不同偏重点的.认识。接着从中西方思想文化中,解释了认识差异的来源,其次承认这两种认识都有其合理性。最后,朱光潜先生提到了“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的问题,并且解答了中国青年如何让中国社会变得更好的问题。

诚然,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一个人能够影响社会不在少数,但个人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并且容易动摇。而我认为社会也应该有反作用于个人,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要肯定积极的个人力量,抵制腐朽落后的因素,充分地尽到社会应尽的责任。

书的内页中写道,在上世纪半叶中,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朱光潜先生为了解决社会困惑,鼓舞青年人从而写下了这本书。“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如雷贯耳,激励了无数骄阳青年发奋图强,为国为家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作为少年之中的一名,我们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之中,实现自我价值。纵使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但有无数的少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只有每一个人都不放弃自己的坚定信念,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那么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社会!

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华夏复兴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好青年应做的份内事,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统一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值得每一位青年人都抽出时间进行品读。

第五篇: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精选)

在我读完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心中颇有感慨,先生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我的内心,更像个修行者,如沐春风,静坐、静思、感受教化。在书中朱光潜先生用心诚嘉,为千万迷途的青年指点迷津,探寻属于自己真正认识道路。文字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先生引经据典,中西结合,耐人寻味。虽然这本书出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冲洗,变得更加厚重和凝华。冲破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适用那个年代的青年,更加适用当代的青年,这是一本有教育价值的书。下面则是我读完每一封的感和悟。第一封 谈读书

书中自然写到读书的重要性,而读书在现代似乎更偏向于上学读教科书了,现代青年的生活充满着无形和有形的各种诱惑,学生按时上课,下课后按时写作业,其他的时间则变成娱乐时间和社交活动,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更多青年沉迷游戏之中,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抽点时间,读读课外书,自己感兴趣的好书,对自己的修养也会得到提高,同样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也来了,现在读书是很方便快捷的,手机在手随时随地地便可阅读,但现在充斥着是各种没有营养的垃圾书籍,就像野草般,嚼之有劲,而食之无味,更无法下咽,纯属浪费时间。所以,正如书中所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第二封 谈动

”动“是相对于”静“的,书中的”动”偏向于行为方面,而“静”则指的是思想方面的。文章从“烦恼”引出,阐述出“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这个道理。年轻人就像早晨的太阳,充满活力和激情,而不是暮气沉沉,少年老成,愁苦不堪的。反观现在的青年人,缺乏运动,身体素质每况日下,慵懒不堪,学生被功利性升学所蒙蔽,空闲时间被游戏所占据,“宅”就出现了,虽然宅在家里,也能眼观四方,耳听八方,但是缺乏了与人的交流,和大自然环境的融合,在我看来,趁年轻就出去走走,感受着千变万化的世界,和不同人的百态,对后生也是一种经验和教训。所以,让我们动起来,像水一样源远流长,生命的存在止于不息。第三封 谈静

这里的“静“指的是思想方面的,当一个人心是静的,那么他的脑海是平静的,有思想的。所谓”静”就是利用我们的感官去感受周围事物,将反馈过来的信息处理,大脑略有思考,形成自我的感悟的过程。如果用书中的一个关键词的话,就是“领略”。当一人静的时候,心灵是“空”的,每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所谓的“静趣”,当一个人心灵的”空“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事物充满包容和领悟的心态。而现在,人们被忙碌和金钱冲昏了头脑,根本无暇心静,他们总是急功近利,内心充满浮躁,他们面容是紧绷的,无法体验到生活中细微的乐趣和愉悦。第四封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社会生活的过度便是学校生活,学生不仅仅是学校学习的身份,也是社会学习的身份。学生不能只是死心塌地地在学校学习无聊透顶的教课书和理论的书本知识。出去也只是只说不做的笔杆子,我认为社会运动应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当社会运动不能只做形式主义,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正如先生所说”到民间去!要到民间去,先要把学生架子丢开。“如果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走基层,从底端干起,而现在的毕业的学生,眼高手低,往往看不清自己。第五封 谈十字街头

十字街头,就是分岔路口,文章中写到”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人一旦走向十字街头,往往是迷失方向的开始,你怎么选择,便会成什么样,当一个人迷失了方向,便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就是先生所说的”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vulgarized)“,那么如何能够冲破障碍呢?古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保持真我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我们要在泥淖中自由地伸张自我,而不会去迷失自我。第六封 谈多元宇宙

文章中先从“道德的宇宙”谈起,并与“科学的宇宙”,“美术的宇宙”,“恋爱的宇宙”做对比,阐述出“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和“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这个道理,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恋爱的宇宙”,现在许多学生都谈恋爱,但是大多数都不懂谈恋爱的真正意义,谈恋爱不是性冲动的选择和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目的的,谈恋爱更多的是选择和责任,而大多数人都不懂。第七封 谈升学与选课

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升学的抉择,我们升学的最好凭证则是自己成绩,而我们的选择则是学校的综合排名,而学校大部分都是鱼目混杂,正如先生所说“租三间铺面,拉拢一个名流当“名誉校长”,便可挂起一个某某大学的招牌。”但先生告诉我们了“所以选校应该以有无诚恳、和爱的空气为准。”然后是选课,许多人选课都不以自己的兴趣为主的,更偏向于实用主义,更能拿好多分数,这些都是不对的。第八封 谈作文

写作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写作是靠的一人的文学积累和文学素养以及生活阅历,当然也有后天有意识的训练,而先生在书中说过“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所以生活阅历就格外的重要了,一个人有货,写作是不成问题了,只要加上一些写作技巧。而现在学生往往只会写应试作文,根本就是胡编乱造,感情不真挚,看问题总是很片面。还有抄袭现象严重,互联网上随意复制粘贴,就可成一文,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观思想。第九封 谈情理

“情“代表的是感情,”理“代表的是理智。每个人看待问题都不同,有的人偏向于”情“,而有的人偏向于”理“,那么造成的结果也不同,我们看待事物绝不能极端的就以”情“的角度或以”理”的角度,我们应该两者兼备,“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而感情则是调味剂,让生活变的更有趣,理智就像舵一样掌控着方向,防止我们迷失方向。第十封 谈摆脱

所谓“摆脱”就是“取舍”,先生在文章中用黑格尔的例子进行阐述,再用实例阐述,说明取舍看的是自我的心态,如何摆脱关键还是靠自己的把握,当一个人想冲破障碍,打破传统时,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该放下的勇敢的放下,该拿起的尽情的拿起,这是我对摆脱的理解吧!第十一封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先生用自己游历卢浮宫的所见所闻,看到游览的人们只关注视觉上的感受,而不注重创造者的艰辛,批判人们匆匆地观看而不懂得欣赏,没有自己的思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现状。正如先生所说“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第十二封 谈人生与我

先生提出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每个人看待人生都不一样,有人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这样才能修行,而有人则认为人生下来是体验生活的,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对于怎么看待人生这个问题,完全在与“我”的感受,而“我”决定这种感受的是,“我”的种种经历和修行。

当我读完这十二封信后,对朱光潜先生的教诲深受感动,也会将其作为我人生前行方向的指路标,更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希望能有更多的像我这样依然处于“十字街头”的青年们,能够在闲暇时间看看这本书,聆听先生的教诲,我相信,你心中的激情会重新燃烧,斗志更加昂扬,向上吧!少年!

下载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昨天,因为要到校本部参加几个活动,而且活动时间安排的特别分散,所以早早就决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不回校区。早晨天刚刚亮,睁眼......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五篇]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FocusOnYourself

    Focus On Yourself——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婕婕夜晚,皎洁的月光照射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上,万家灯火与明亮街灯,呼应着月光的璀璨……我在书房里读完朱光潜先生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近来拜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心中颇有些顿悟之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先生在英国读书期间所写,并交由开明书店出版,因为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与此书相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与此书相逢,如遇一位烹茶而笑的老爷爷,能看透我的迷茫和暗伤,并对我敞开了怀抱。我庆幸,在以后的时光中,可以和他在书中饮茶谈笑,或许还可以在他怀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书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主要是谈人生修养的,更重哲理,但所谈的哲理是经过“情”熔炼而派生的,是含情之理。所谈问题具有时代意义,对现今的社会也很有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是谈动和谈静。古诗中曾写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闲愁闲愁,多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公管1301 2303130123 曹晨星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封信都令人嚼味,每封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很多的话读来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往日思考的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