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帮扶单位工作纪实三
一帮聚力固本,建设一个基层好班子。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要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联通“最后一纳米”,关键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好班子,建设好一支基层好队伍。
x委办驻村以来,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作为帮扶工作的突破口,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推进组,建立了工作队和村“两委”每周定期联席会商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由工作队牵头组织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联合主题党日”“每月四日”等活动,示范引领,入户遍访,研究落实日常工作,谋划长远发展,用一言一行带动村两委班子素质整体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驻村工作队五人内部也做了明确分工,将全村委会按居住区域分为五片,每人包联一片,对常住户进行全覆盖服务。由此,实现了驻村干部、包扶干部、镇村干部帮扶全体村民的“双保险”驻村服务模式,用一班人带富一村人。
二帮产业转型,打造一品雪菊专业村。x虽有千亩耕地,但多为葵花、马铃薯等传统作物,从长远看缺乏特色产业支撑。面对地下水源紧缺的实际,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深刻认识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传统作物种植结构,有自己的特色。
为此,通过学习考察、走访调研,提出了主打“绿色+特色”牌发展思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依托全村海拔相对高、土质无污染的优势,于x年率先在全x开展雪菊种植,不仅填补全x茶产业空白,而且在节水省地、调整产业结构上迈出了可喜一步。
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发展,证明该产业切实可行,符合当地村内年轻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居多的现状,每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x多户村民创收、增收,户均增收x至x元/年。目前,已经构建了以“村党支部(牵头)+合作社(经营)+基地(种植)+公司(销售)+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带贫模式,形成雪菊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主打以“火山雪菊”系列包装为主的品牌,是全x扶贫产业领域最为完整的产业链典型,正在向着打造全x乃至全市带贫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迈进。
x年,x继续按照“一村一品”布局,打造雪菊专业村的方向,着力在“扩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求突破,建设百亩示范种植基地和种苗培育基地,并大力推广雪菊庭院经济。该产业做大做强,将带动全镇乃至全x更多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更好发挥在全x特色扶贫产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三帮土地流转,开辟一条增收新渠道。x地处偏远,缺水少雨。面对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因势利导,抓住上级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向设施农业要效益。x年,动员能人大户对全村x亩旱地改造为滴灌,开启了全村发展设施农业的节水灌溉“新时代”。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可得x元的收益,基地务工,每年可得x多元劳务所得,家门口有了就业岗。
x年,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X村x亩水地实施“圈改滴”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在产业发展上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仅要调整种植结构,瞄准市场种田,更要走精细化和特色化之路。为此,积极动员党员干部、种植大户带头先行,减少马铃薯、葵花等耗水传统作物,扩种藜麦、粟类作物,逐步形成多品种经营、多产业互补,以适应当下人们对健康绿色饮食需求,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帮生态建设,培育一山经济效益林。x年前,为了治理水土流失,x委政府通过京津风沙源项目,采用水土保持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当地农民纷纷义务出工积极参与,实施了脑包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成为全x生态战略的一个典型缩影。
x年前,国家八部委领导在这里实地考察,一致认为脑包图小流域治理工程是一项“土建工程与生态工程”双成功的典型,为农区“增绿创效”拓出了一条新路。x年,水利部、财政部命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脑包图榜上有名。可喜成效的背后,凝结着X几代造绿人的心血和汗水,不变的是全x上下坚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笃定坚守。如何利用好这片福泽后代的万亩珍贵生态资源,成为事关长远的战略考量。
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下,引进脑包图生态科技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增绿、护土、提效”上做文章,对已有千亩苗木进行剪枝嫁接,尝试发展林下种植。目前,村集体可以每年获得x万元的租赁收益,用于贫困户脱贫增收。预计五年内,脑包图生态流域将会建设成一个花果林灌植物经济生态园,成为全x采摘观光、休闲避暑、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生态旅游之地,形成“北有火山群、南有脑包图”并驾媲美的独特风景,也将会给当地村民带来更大的民生实惠。
五帮服务群众,办好一批民生暖心事。实打实干事才是硬道理。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用心用情去做群众工作,真心实意和村民交朋友、攀亲戚,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多方争取支持,办实事、办好事,当好群众“贴心人”。针对X村自来水未通水、村民四处挑水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与水利、电力、施工队等沟通协调,搁置多年的吃水问题得以解决,x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排查发现x多岁的五保户王珍屋内漏雨严重的情况,帮老人搬迁到村委会新建的安全住房里。发现幸福院房屋年久失修漏雨问题时,赶忙向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幸福院几十户房屋全部得以修缮。
X疫情来袭,工作队的同志们与村干部群众投入抗疫一线,并肩作战,统筹调度、摸排宣传、组织动员、应急值守、分析研判、后勤保障……守护着整个村庄的安康。工作队组织全体包扶干部常态化开展“三个一”爱心帮扶活动(入户解决一批,自愿捐赠一批,代办服务一批)和“五个一”暖心帮扶活动倡议(开展自查互查、问需访谈、环境清洁、典型评选、政策宣讲)。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现实问题,有力有序推动危旧土房清零、菜单产业奖补、土地确权、换届选举等重点工作。
面对所属自然村“居坡临沟”“户少人老”以及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偏差的实际,通过小村并大村,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方面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就近打工”增加收入,一方面对老弱病残人员进行社会保障兜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他们和村两委一道密切协作,把“产业扶贫、资产收益、金融撬动”各项扶贫举措融入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在脱贫路径中助推贫困人口致富奔小康。
六帮社会治理,树立一方乡村新风尚。驻村工作队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运用,从进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以来,就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抓共促,大力倡导推动志智“双扶”活动。通过建载体、搭平台,提振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讲政策、讲科技、讲文明”,让贫困人口增强自信心;通过“文化下乡、卫生下乡、法制宣传”,让贫困人口充满自强力;通过“自愿服务、身边好人、致富能人”,让贫困人口看到好日子。
通过组建文艺小分队,推动妇联组织建设,开展“学扭秧歌、跳广场舞、唱红歌”系列活动,让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通过“乡村夜校”等活动,组织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最美家庭等“知恩感恩”教育活动,以选树弘扬“脱贫典型”,传播正能量;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村里酗酒闹事的没了,靠墙跟、说闲话的少了,相反而来的是勤劳致富的劲头更足了,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的举动更多了,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和知晓率位居全x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