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措施
2021年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代园林建设已经开始向多样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下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协调,从而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1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涌向城市,社会工业化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城市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影响。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使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园林建设也能够起到城市防风、防沙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对生态环境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当前的城市供给大部分都是开放化的,并不是一个封闭式自主供给系统,因此,通过园林建设不仅能有效满足一些城市供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效益,为城市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1.2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功能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城市发展中强化园林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达到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大气环境。园林中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够释放大量的氧气,对城市温度、湿度都能起到调整作用,从而为宜居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其次,园林建设还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在不同的季节园林建设能展示出不同的美化效果,促使园林更加有特点。园林建设可以说在城市发展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门面,更加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和人民的素质。因此,强化园林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经济功能。
1.3帮助吸引外资
城市只有不断的改善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文实力,才能起到宣传城市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吸引外资。园林建设对于城市来说是重要的人文环境建设内容,能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形象,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而外资的投入则是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关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则能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2.1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不平衡
城市园林建设应当是具有层次并且虚实结合的空间,一般城市园林由绿地、绿色植被等构成,同时应当具有随着四季变换的作用,从而帮助城市与自然之间达到良好协调,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1]。但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平衡系统经常处于忽视状态,而比较看重实用性。如果长时间的不考虑园林景观的容量,则会导致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狭窄的空间中,不仅破坏了城市与园林之间的协调,也导致园林景观整个体系受到破坏。此外,一些城市在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等条件,选择栽种一些不合适的植被,甚至会制造一些不符合当地地理条件的景观,不仅没能让园林景观为城市生态服务,反而导致原有景观遭受破坏。
2.2缺少对园林建设的正确认识
当前阶段的园林建设是多样化并且现代化的,并不是传统园林建设中简单的修建花草都就可以。园林建设不仅要保证与城市环境发展特点相适应、与人们审美情趣相符合,更加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对于城市来说开展园林建设一方面要有效改善城市现有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园林建设能积极的融入到城市生态建设中去,为城市生态经济建设贡献力量[2]。但目前一些城市园林建设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思想状态,很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虽然也进行了城市造景,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
2.3管理员工素质不够强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一般管理人员数量都会被压缩到最低。甚至在以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我国大学中根本没有园林建设的专业,这使得我国严重的缺少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者。同时,在我国现阶段的园林管理者中很多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工人,这些工作者无法完全的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园林建设方法,导致出现了技术断层的局面,无法将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之间结合起来。此外,由于我国占地面积比较大,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园林建设中需要结合当地情况来实际开展,但是却缺少专业的人才培养,导致园林建设无法与实际需求之间相适应,园林建设经济效益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
3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措施
3.1遵循自然规律
不同的城市在园林建设需求上都是不同的,那么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城市具体情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将自然环境纳入到园林建设中去,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建设[3]。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促使园林建设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所在。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对园林进行合理规划,凸显出园林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以便于有效促进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2促进园林建设与生态经济建设的统一性
我国当前阶段城市园林建设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设效果,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努力将城市与乡镇建设联系起来,并将区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结合起来。通过区域结合的方式来最大化的提高城市绿地范围,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作出保障,也为城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此外,作为相关政府机关单位,一定要保证园林建设中的各项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建立起健全的城市园林建设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有效落实,为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3.3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我国目前为止对于园林建设的专业人员主要依靠高校教育培养。但是从发展情况上来看国内在高校所进行的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技术性教学,对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经济等方面仍然缺少系统培训[5]。同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势必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其中涉及到了建设的战略规划以及风险评估等,这些都给园林专业的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的培养却难以实现这样的全面教育,无法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因此,为了能有效发挥出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对我国园林工作者进行教育改革,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于适应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园林发展需求[6]。我国园林行业在发展中长时间的与市场脱节,使得很多工作人员都难以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限制,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当前还需要对在职的园林管理者进行二次培养,开展现代化专业课程,并聘请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从而真正的促进我国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统一。
3.4强化政府与社会的认识
我国近年来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格外重视,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鼓励下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就城市生态经济来说园林建设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促进性目标。那么作为政府方面就一定要积极的给予支持,强调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园林行业的重视,促使园林行业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地位的行业,并成为一个集合旅游、人文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行业。此外,社会方面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对此同样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资金流入,从而整体上提升园林建设的社会地位,促进我国的城市生态经济建设健康发展[7]。
3.5学习先进理念
我国的园林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而开展的,因此怎样利用工业场地和风景优势来进行符合当地的园林建设是当前重点。而国外在园林经济建设中理念比较先进,能够帮助我国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建设,设计师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的无缝衔接,促使二者融于一个景观中,也促使空间得到了二次利用,让城市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因此,我国的园林建设不仅要做绿化工作,还要做一些符合具体情况的改变,真正的让园林建设更好的服务社会。
4结语
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的园林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调整。在具体建设中设计者和管理者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开展,并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努力让园林建设发挥最大效果,为我国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园林景观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1.前言
生态园林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提倡节能环保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1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现状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2景观,园林设计的概念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下来的名词,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园林设计因素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绿化是建设绿地的行为,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2.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应用我们所学的园林知识,结合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对城市进行设计是必要的。2.1调节小气候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2.2改善环境质量
2.1.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2.1.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2.1.3吸滞粉尘,杀菌 2.1.4衰减噪声
2.3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3.生态园林建设类型
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可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3.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应用美学原则,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意与形的统一等手法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理感受得到和谐与统一。3.2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3.3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3.4 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3.5 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3.6 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4.节能环保型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节能环保型园林建设的主体包括风景园林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的风景园林行业协会、风景园林自身、社会及游客。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主动制定风景园林的行业法律法规,用行政权力促使风景园林行业落实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教育与引导社会和游客养成风景园林“绿色消费”的习惯。4.1 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一般地说,建筑能耗由建筑材料能耗、建筑间接能耗、建筑运行能耗三方面组成。从建筑物开始建造到建筑物废除或建筑物生命终止,一般建筑物的生命至少为五十年以上。在长期建筑物生命周期中能耗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去除建筑物“多余的”不必要的装饰性构造,如廊、柱、天棚等,楼房通道、建筑层高、房屋门窗、建筑家装等,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作通风采暖。4.2 加强设备节能意识
在公园、风景区,将卫生间的水龙头换成节水感应龙头,尽量使用燃气锅炉、电瓶车船、太阳能照明、节能灯泡、太阳能热水器淋浴洗刷,尽量少建建筑物、增建游览设施,人员来往不多、楼层不高、面积不大的办公楼没有必要设电梯或设置两台以上电梯。另外,合理控制电梯、照明运行时间也是节能降耗的措施之一。城市尽量避免到野外挖掘大树来进行绿化。根据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在绿化带中合理敷设喷灌设备、设施,同样,也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垃圾收集设施可重复使用,并采取分类储运,集中或交由专业清运部门处理,同样,也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3 普及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园林园林的发展,在节能、降耗、环保方面,不能简单地从历年管理经验出发,而必须贯穿于风景园林的整个生命周期,科学而可持续地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和寿命周期为基础,系统地、统筹兼顾地编制节能、降耗、环保型风景园林规划。无论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时期还是在运营期间,从宏观上控制,微观上把握,对建筑、设备、设施既预留较大的空间,也超前思考,超前决策,减少配套工程的浪费。5.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5.1 城市建筑景观保护策略
对于建筑景观而言,通常由于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必须充分考虑其存在的价值。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景观保护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意义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建筑具备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人居因素,一个是时间因素(即历史因素),另一个便是文化因素。无论是名人居住的名人效应,或是历史遗留的历史效应,还是其璀璨的文化效应,都构成了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否的影响因子。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声望值,当声望值超过需要保护的临界值时,必须对建筑景观进行保护设计。
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城市整体设计中,资源的合理利用最为重要。作为一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和商业发展的结果,城市中心总是处于适应更多用途和人口的压力下,然而许多城市中心却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特性,很容易被增长的交通和重建破坏。取代所有旧的事物来满足新的要求会浪费资源,而且很昂贵,这会有效地毁灭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城市。不满足今天的需要、不预测明天的需要,可能会成为经济和文化的自毁。我们必须在某处打破平衡。如何做呢?答案可能介乎一座城市和一个社区之间;或者是它们的特性值得保护,或者一种古老的、很受喜爱的形式;又一次,是思想还是艺术品。建造什么,何时何地重建或彻底修改,保留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是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在实践这种判断时,应该简要地参考别的地方的经验。5.2 生态景观保护设计
除了建筑景观的保护设计外,生态景观的保护设计也是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的重点。因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者——绿色植物,它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主要的纽带,其为城市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所以绿色植物的保护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设计,是城市生态景观保护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植物园以及树木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必须全面收集相关植物,重点保护相关等级的生物。植物园既是植物资源迁地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对公众进行植物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基地,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核心作用。
景观规划可以分两种方式来实现。①传统保护模式,即基于物种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②最优化保护模式,即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第二种保护模式——最优化保护模式,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城市景观保护意义重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全面认识当前景观保护形式,从建筑保护到生态保护出发,才能把我国城市景观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植物生态学》曲仲湘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 王祥荣 市规划汇刊
〔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 江铭 态园林论文续集 〔4〕宝钢的环境优化” 汤章其 邵茂才 百家出版社
〔5〕“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报告” 程绪珂 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6〕“上海外滩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谢家芬 态园林论文续集(7)《环境科学导论》[M].赵景联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8〕《城市绿化建设》 [J].谢东 企业与科技出版社
〔9〕《园林绿地设施人性化特征探析》[J].王慰娟,张俊霞 林业科技开发出版社(10)《环境史纲》[M].吴家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城市景观设计新思维——可持续发展范式刍议》[J].上海商业出版社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展,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只有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五位一体”思想的深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来讲,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识等各个领域,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一个多维系统结构,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法律依据,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经济才会实现永续增长。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以选择内涵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升华和加深,两者相得益彰,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同时兼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序稳健进行。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小康社会建设理念想吻合、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建立不仅包含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整体飞速发展,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人文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改善现今存在的恶劣环境问题,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七 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形成节 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 列,明确了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 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 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制约环保工作发展以及生态
文明建设,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问题,既有思想 因素也有机制因素。其一,视发展与环保为对立关系,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没有必要过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过于重视反而会损害经 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二,视发展与环保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这种 情况下,还要走”牺牲环境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就会不断挑战社会的 ”承受底线”,甚至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种思路显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现实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其三,视发展与环保有程度上的轻重关系,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强调轻 和重、急和缓,必然造成手硬一手软“的结果,往往是两手都没抓好。从表面上看,这三种观点各自不同、各具差异。其实,它们内含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就是将发展和环保割裂开来,静态、机械、孤立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三 种误区的思维惯性将直接影响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不利于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 基础地位就在于它为其他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 本载体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提升经济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长 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 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 性和阶段性,但总体特点是能耗高、污染重、创新低,可持续性较差,在现阶段突出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能倒逼经济转型,引导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 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逐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 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能创造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 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的同时,某些地方破坏环境、生态系统退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这 种严峻形势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也直接威胁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往往是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的直接诱因和导火索。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性的环保、节能文 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找到契合点、生长点,、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建议第一,在战略层面,立足基本国情,按照五位一体要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 划,搞好顶层设计。第二,在制度层面,根据生态文明建
设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体制,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证。第三,在产业层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将产业发展与环境 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在政策层面,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用政 策手段调节经济行为,引导环保措施的普及和推广,第五,在社会文化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 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地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环境的改善为 经济可持续发展准备着后劲,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经济可持续发展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力量,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大大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来生态效益,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 核心和本质,也应该是今后经济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并不是偶然,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现在的“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人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表明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关注和努力。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如同离开水的鱼,一开始可能还可以自得呼吸与蹦跶,但最终其生命还是会慢慢枯竭。经济快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制约着人们的生活,限制人们去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结果又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经济发展追求可持续,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于工业文明无限地索取和利用资源,生态文明注重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演进,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这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但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足够的技术,金钱,人力等各方面的保障。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意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在中国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不当,滥用,乱用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中共十八大中,提出了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我国国情与历史发展来看,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建设是有深远意义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长期战略问题,切不可以发展经济就忽视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现在的环境困境,我们应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
第五篇: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类型:1)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 :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调节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调节方式: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4、简述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5、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6、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6)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9、城镇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设:1)结构性假设;2)耦合性假设;3)量子化假设
基本原理:1)结构和功能原理;2)空间多样性原理;3)空间流动原理;4)空间变化原理;5)空间稳定原理
10、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涵
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11、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内容:1)人口适宜容量规划;2)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4)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5)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原则:自然原则(自然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13、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1)制定规划研究的目标;2)区域资料的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的适宜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的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1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产生根源:
16、简述土壤污染种类
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和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和化肥污染
17、简述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的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脆弱;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大
18、简述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简述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20、简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发展植物净化
21、简述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5)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22、简述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小区覆盖率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它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统与人工物质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
25、城市中环境资源系统与能源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哪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开放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27、简述现代环境问题特征及中国现存环境问题,结合熟悉区域,论述该区域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特征: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3)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4)环境问题的社会化;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中国环境问题:
1全球范围环境问题: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严重
2沿海地区环境问题:1)酸雨加剧;2)赤潮猛增;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锐;5)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28、简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谈谈看法
问题:
①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③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⑥乡镇问题严重
策略:通过集中供热、燃气花、型煤化、地面绿化、道路硬化和创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采取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通过建设噪声达标区促进了噪声污染控制。
29、论述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总体分析(304)
①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② 气污染治理工程队水体的污染、③ 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④ 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⑤ 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⑥ 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
30、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有哪些基本内容?列举2个生态破坏的例子。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基本内容:①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②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