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

时间:2019-05-12 02:1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

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永嘉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出了近年来永嘉在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工程、生态安全、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整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下山移民、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来料加工、强化劳动力培训、营造生态氛围、加强环境监管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加快永嘉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目的。

【主题词】 生态文明 山区农村 经济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部署,整体推进。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那么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而产生的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新型文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和新的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传统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县广大农村山区“脏、乱、差”的环境现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堆、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显得尤为突出,被称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的四大“顽疾”。具体而言,由于农村中大量存在的地坑式简易厕所无任何保洁、除臭措施,不仅带来难闻的气味,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粪便又无任何处理设备,致其直接渗入地下,极易造成地下水源的污 1 染。而人畜共处的问题来源于近年来我县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虽然随着养殖业逐渐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个别村因场地或资金有限,未能对生活区与饲养区进行严格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病毒、细菌在人畜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为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在垃圾处理方面,尽管一些村已经开始对垃圾进行初步处理,但因技术落后、设施简陋,往往只能采用就地、异地填埋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在以上四大问题之外,化肥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至今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区还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环境质量。

(二)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尽管我县生态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体现在:虽然大部分村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已分别确定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以及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却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和规模效益。一个明显的例证便是:我县近年所打造出的“乌牛早茶”、“碧莲香柚”、“东皋红柿”、“黄南竹笋”等一批知名生态品牌产品,在温州以及外省市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另一方面,作为农村第三产业主打项目的乡村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在温州市属各县中开发乡村旅游较早,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村和乡村旅游户,解决一批劳动力从事乡村旅游业。但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规范管理不到位以及加上自身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乡村旅游遭遇到了客源不足、收入增长放缓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乡村旅游业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可见,生态经济对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较为有限,农民还不能将其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依托。

(三)城乡生态建设规划滞后,实际规划水平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需要。原来的生态建设规划不够科学,缺乏长期性、整体性,显得零乱,总体水平偏低,具体体现在:各乡镇尚未做出明确的主体功能分区,导致生态建设和开发较为盲目和随意;空间开发结构不合理;缺乏总体性的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专门的统筹协调机构;在区域生态建设、跨区治理污染等问题上协调不够,相关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各行其道,难以在统一监管上形成协调一致的局面。生态建设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全县总体的生态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各乡镇在生态建设水平、推进速度、建设质量等方面发展极不均衡,且差距还有越来越大的势头,因此还需进一步统筹规划,齐头并进,缩小差距,提高总体水平。

(四)群众的思想素质有待于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部分群众对生态建设仍然认识不足,存在“等、靠、要、观、望”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缺乏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参与、监督,在西方以及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已经成为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相比之下,我县的生态保护的民间性、社会性严重不足,这不仅不利于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也不利于对于生态建设监督的开展。

(五)专业化、科技化水平不高,生态建设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所取得的生态建设成绩主要是依靠人力、无力、财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而取得的,整个建设过程科技含量低、2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而在人员方面,管理人员过多,专业技术人员过少,生态建设智力支持不足。

(六)县域生态建设方面所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制定了9部环境法、15部自然资源法,生态建设行政法规50余项,生态建设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有近200件之多,但现行的生态建设立法主要关注的是工业污染防治与大中城市的环境利益,很少顾及到广大中小城镇以及县域地区的生态建设,以致于在县域生态建设领域还存在着许多立法空白。例如,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区域性污水排放标准和垃圾分类、收集与无害化填埋标准等方面至今尚未有任何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其处理问题进行有效规制,使得上述工作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即使在某些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中对以上问题稍有涉及,却也未能充分考虑县域生态建设的具体适用,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具体性差、弹性太大,实践中难以操作。

三、解决措施

(一)大力整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环境。把“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龙头工程,结合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等有效载体,进一步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切实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突出抓好村道硬化、卫生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村庄绿化等五大整治内容,全面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星级新农村特色培育,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建设成果。大力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结合中心村镇培育,努力塑造农村社区特色服务品牌。

(二)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我县山区的主导产业,也是在家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等优势,发展附加值高、对环境污染少的现代生态农业,才能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1、调整结构走向生态农业。根据山区实际,从保护和改善生态农业环境和条件着手,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各地特色,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田鱼、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切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如陡门乡可以以梅岙野菜基地为核心,逐步拓宽发展范围,引导农户参与发展野菜等高山蔬菜,充分利用“市二级蔬菜基地”的品牌优势,形成规模、扩大经营。岭头乡可利用气候、土壤等环境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白茶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2、依靠科技保障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发展生态型农业、处理农业中的附带污染、防止或减少本身产生的污染。通过聘请科技专家指导农业生产或者是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等来宣传科技,引导农民树立生态农业意识。如下寮乡通过科技特派员,与省农科院挂钩,指导高山蔬菜种植和本地鸡的养殖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此外,还可以利用农函大等阵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使农民掌握生态型农业生产的必要技术。引进和 3 推广应用生态型新品种,丰富生态型农业种子资源和用药用肥等可选品种。成立农业信息服务站,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政策和信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大对动物疫情防治,免费对禽畜进行免疫接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3、强化品牌创建推动生态农业。以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企业,推动山区农业较好较快发展。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社,形成组织推动生态农业,强化品牌创建,提高生态农业的附高值。如陡门乡加大有机番薯枣加工的科技投入力度,邀请省科技特派员专项研究加工程序,创建农业品牌,提高生态农业的附高值。西岙乡通过发展现代自然生态农业,西矛山有机水稻取得了环保部门认可,通过农业品牌创建和推销,农产品价格翻了2番。各乡的实践已充分证实了通过强化品牌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改善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一是改善硬件设施,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保护林业植被。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切实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森林植被质量,防止水土流失。三是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通过发展绿肥种植、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改进畜禽粪便处理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大力推广应用新药械、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5、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要以生态农业为支柱,培育绿色产业群。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将着眼点要放在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生态特色产业上,形成以生态农业为支柱的绿色产业群,拓宽增收渠道,壮大农村经济,为生态型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一是坚持“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的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二是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科技农业,结合现有农业产业、农业基地、景区、林区等建设提升规模档次。三是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大力开展和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以及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尤其在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产加工废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要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如下寮乡杏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本地鸡粪当作田鱼饲料,用田鱼基地淤泥来培植茶叶、水果等,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循序推进下山移民工作,改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条件。要进一步把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作为永嘉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就近安置,统筹安排、政策保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居住在高山远山、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潜力有限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自愿搬迁的农户;因地质灾害等原因经省国土部门认定需要避让搬迁的农户;受其他自然条件影响或县政府认定因其他特殊原因确需搬迁的农户实行下山扶贫搬迁,改变其原有的落后面貌,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下山扶贫搬迁农户在安置房建成后2个月内拆除原居住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恢复自然状态,4 保护生态环境。

(四)着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永嘉要进一步依托楠溪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楠溪江是江南典型的锦秀河川美景。山岭柔和苍翠,水色逶曲多姿,山水互照,山岚青松连着水边滩林,郁郁葱葱,四季景色变幻,弥漫蓬勃生机,呈现出“清、弯、秀、美”的姿态和柔和的山水格局,散发着质朴淳厚的生活气息;同时永嘉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最适宜居住、细品的景观空间,是一个最适的旅游兼休闲度假的旅游地。各地应充分挖掘特色生态旅游资源,把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如茗岙油菜花基地观光旅游;大若岩、岩头的山水风光旅游;鹤盛、张溪等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四海山、龙湾潭的森林生态旅游;五尺红十三军旧址红色旅游等。同时要大力开发旅游市场。永嘉处于温州郊区,温州是中国民营资本最丰富的城市,又处于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上海和国际旅游城市杭州的辐射范围内,位处最活跃的两大经济圈之间,旅游资本市场潜力巨大,享有广泛的客源市场,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扩大客源,推动我县生态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五)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拓宽山区农民致富门路。应充分利用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环境污染小的窗帘夹、发夹、彩灯加工等产业,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不断扩大农民增收带动面。

(六)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单一培训向全程服务”的转变,着重在任务下达、政策配套、培训方法、促进转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作为提升培训效能的主要手段,不断拓展培训面,建立健全培训主体和用人单位的互动机制,塑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品牌。对参加技术含量较高、培训周期较长、就业前景较好的技能培训,适当提高培训补助标准。采用“定业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在岗农民的从业技能水平,和有意愿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的就业能力;对被列为“整治村”、“示范村”和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创建对象的村,实行劳动力素质培训整村推进。建立和健全用工市场资源信息库,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企业人才招聘会,并利用“村企结对”、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推介,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七)强化生态氛围营造,夯实山区发展生态文明基础。

1、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在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提升农民素质的同时,积极培育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生产生活习惯,大力推广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绿色消费模式,鼓励废旧物资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提倡垃圾集中处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产品,并加强对乡村自然资源、自然遗迹、文化遗迹、古树名木等资源的保护。

2、加大生态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生态型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构思,努力挖掘和展示楠溪文化的深刻内涵、促进旅游与生态文化的深度结合,保护与创新并举,滋养文化生态。广泛开展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形成历史文化、民 5 俗文化、红色文化、新农村文化、休闲文化、时尚文化,使之相互包容又特色鲜明,丰富新农村旅游内涵。

3、大力开展对新农村生态环保工作的宣传。结合各种创建和各项环保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板报等媒体,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努力推动生态县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建设永嘉和谐美丽新农村。

(八)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要在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充分发挥乡镇村保洁员在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乡镇村环保工作队伍,加强指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农村各项环保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积极推进农村保洁市场运作机制,实行公开投招标模式,强化公众监管力度。如黄南乡林坑、岩门下等村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多渠道争取国家、省市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县级财政也应加大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对生态环保项目和生态环保产业给予扶持。三是健全生态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实施细则,确保生态建设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近年来永嘉县在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两方面的探索和取得的业绩,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一大例证,是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信,永嘉县的生态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山区经济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永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衷心地希望,永嘉在生态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能够为类似经济水平、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第二篇: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经济,是真正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利

用的关系。保护是责任,科学利用促进发展也是责任。要牢固树立“环境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更是资产”的理念,不能就保护论保护,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促进原生态农业、生态型工业、休闲旅游业(即一二三产)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是经济发展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己发展的坚定不移发展总部经济,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更要开拓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增长创造造血功能,为促进就业、拉动镇域相关产业创造条件。所以总部经济和实体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三是资源禀赋劣势与优势的关系。山区的劣势在于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较为严重,但同时最大的优势也是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稽东虽然地处相对偏远,但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正是宜居的青睐之地,以前阻碍山区发展的“穷山恶水”必将变成为山区带来财富的“青山绿水”。所以要立足山区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变区域的劣势为发展的优势,这是我们稽东发展的基础、潜力和希望所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加快山地流转、发展林特基地,种植名树名木等,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即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必要时也只能牺牲一些发展速度。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重点是要把土地的节约利用、把发展高效低耗型产业和产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如建立决策管理机制,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层实施;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环保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企业评优、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即要形成由人大、部门执法、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构成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并不是偶然,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现在的“十二五”规划,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人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表明生态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关注和努力。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说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如果离开生态环境这一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就如同离开水的鱼,一开始可能还可以自得呼吸与蹦跶,但最终其生命还是会慢慢枯竭。经济快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制约着人们的生活,限制人们去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结果又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经济发展追求可持续,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于工业文明无限地索取和利用资源,生态文明注重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演进,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这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但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足够的技术,金钱,人力等各方面的保障。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意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在中国存在很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利用不当,滥用,乱用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中共十八大中,提出了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我国国情与历史发展来看,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建设是有深远意义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长期战略问题,切不可以发展经济就忽视生态文明建设。面对现在的环境困境,我们应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华秦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汇总

陕西华秦 2018/6/26

美丽乡村发展战略、中央政策、生活污染处理方案等

收录文章标题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两会观察丨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 3.全球首份国别美丽生态指数评价结果出炉

4.重磅!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时间表,未来农村将发生这10件大事

5.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6.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及盈利模式 7.案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实例借鉴两则

8.四部门发文整治垃圾围村:2020年基本遏制垃圾向农村转移 9.“垃圾包围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前景广阔 10.11.12.13.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密集出炉 黑臭水体、劣V类水,是什么水质级别?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运作模式探讨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存在问题、政策支持、技术路线、项目运作问题与模式探讨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十八大把“美丽中国”列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次会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发展,以何为标准列为单独论述对象做了详细阐述,彰显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高度的设定也体现了我国对后代的顾忌和贯彻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决心。伴随着经济生活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也吸引了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日益密集的关注。只有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立以及“五位一体”思想的深入实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一切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来讲,生态文明包含社会机制和制度、经济和产业、科学和技术、观念和意识等各个领域,形成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运行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越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一个多维系统结构,不仅涉及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涉足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外还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作为法律依据,只有这么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人类社会才会长远发展,经济才会实现永续增长。生态文明中的经济形态,首先要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始,以选择内涵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成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文研究方式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将此理念从实践上得以升华和加深,两者相得益彰,是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的完美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调解人与自然关系,同时兼顾生态变革和社会变革,以科学的发展来替代非科学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科学发展观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才是前者的发展能够有序稳健进行。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要掌握好对自然资源的开釆度,兼顾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力求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与生态代价最小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小康社会建设理念想吻合、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建立不仅包含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整体飞速发展,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人文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改善现今存在的恶劣环境问题,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七 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形成节 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 列,明确了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需要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建设美丽中国。但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 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 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制约环保工作发展以及生态

文明建设,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问题,既有思想 因素也有机制因素。其一,视发展与环保为对立关系,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没有必要过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过于重视反而会损害经 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其二,视发展与环保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这种 情况下,还要走”牺牲环境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就会不断挑战社会的 ”承受底线”,甚至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种思路显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现实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其三,视发展与环保有程度上的轻重关系,在每个具体问题上都强调轻 和重、急和缓,必然造成手硬一手软“的结果,往往是两手都没抓好。从表面上看,这三种观点各自不同、各具差异。其实,它们内含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就是将发展和环保割裂开来,静态、机械、孤立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三 种误区的思维惯性将直接影响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效果,不利于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 基础地位就在于它为其他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 本载体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提升经济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长 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 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 性和阶段性,但总体特点是能耗高、污染重、创新低,可持续性较差,在现阶段突出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能倒逼经济转型,引导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也成为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 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逐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 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能创造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 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的同时,某些地方破坏环境、生态系统退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恶化。这 种严峻形势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环境,也直接威胁了国家的生态安全,往往是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的直接诱因和导火索。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形成全社会性的环保、节能文 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找到契合点、生长点,、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建议第一,在战略层面,立足基本国情,按照五位一体要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 划,搞好顶层设计。第二,在制度层面,根据生态文明建

设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体制,为 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证。第三,在产业层面,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将产业发展与环境 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在政策层面,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用政 策手段调节经济行为,引导环保措施的普及和推广,第五,在社会文化层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 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地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环境的改善为 经济可持续发展准备着后劲,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经济可持续发展给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手段和力量,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大大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来生态效益,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的 核心和本质,也应该是今后经济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

下载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 课题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考与对策

    蓄势待发跨越争先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比翼齐飞作者: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文明的高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概念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概念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者:尹海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点击数:443 次 字体:小 大内容提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五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雷多荣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既关系到当前的发展,又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又是保......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

    题目: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摘要: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与社会 经济的关系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保证全社会的小康水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