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2.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2.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
一、导入:创设情境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大森林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欣赏时留意一下影片中出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创设情境。
学生交流思考回答。
二、学习新课:
(一)1、展示生态系统图,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凯巴森林的构成及各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展示其他生态系统图,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自己收集的生态系统资料,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具有多种类型。一片草原、一片农田、一个学校等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3、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2)思考,记忆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引导学生观看生态系统组成的有关影视资料与图片。
2、组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活动: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生态系统中还应具有什么条件?
学生:
1、观看图片资料,思考。2、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及其环境的关系,并回答:
(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4)还要有各种生物和各种养料等物质。
3、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
(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有哪些?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
(4)作为分解者的细菌、真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3)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费有机物。
(4)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等条件。
4、观察图片,讨论、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生态系统中能否缺少某一组成成分?学生:思考并回答: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中不能缺少某一组成成分。
三、本课总结:通过对凯巴森林这一具体生态系统的介绍,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生态系统的类型;
通过分析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认识到各成分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四、课堂练习:学生完成选择题,巩固本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