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知识点较多,通过探究活动的进行学生可以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员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学生可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只是属于宏观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比较多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和讨论的进行。
然后,组织学生在教师中进行游戏,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大家谈”的讨论。在以上的过程中,以活动和讨论的形式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基本知识。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完成“知识链”的教学,并安排学生对“实际用”进行阅读。在对“实际用”的阅读过程中,树立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环境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学习,建立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护生态平衡。
三、重点难点
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和游戏可以完成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概念的教学。在这种灵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地获得相应的知识。
四、教学媒体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物头饰(可安排学生自制)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创造情景,认识食物链
通过观看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播放录像资料《亚马逊-热带雨林主题曲》动画是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节目,以此引入新课,既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又能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
食物链和食物网
1.分析p58图6.2-5说明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分析“吃与被吃”的关系,得出食物链
3.讨论箭头的方向所表示的含义以及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
4.学生根据材料,讨论由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5.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连接“食物网”
6.一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粘贴不同生物卡片,连接成食物网
7.其他同学加以点评
展示食物链的概念,投影食物链:草→蚱蜢→青蛙→蛇
介绍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别。并归纳总结食物链的特点:(1)以生产者开头。
(2)箭头代表被吃关系。(3)以消费者结束,在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使学生了解在生态系统中个营养级别。
教师投影典型错误实例:A.蝉→螳螂→黄雀()B.虾→小鱼→大鱼()
C.阳光→草→鼠→蛇()请学生指出以下食物链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
1、写出图6.2—6中的食物链,并分析在每个营养级所含DDT的含量,看有何规律?
2、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完成两个讨论题。
给学生2分钟时间自我讨论,得出相应的答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时间2分钟。由学生总结出生物富集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理解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讨论有毒物质的来源,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教师投影达标训练:
1、在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2、在草→蚱蜢→
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草是,蚱蜢是,是次级消费者,蛇是。
3、生物富集的物质:
生物富集的渠道:
生物富集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抢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食物网
完成课件中的食物链连接。提问: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
请学生小组讨论画出食物网,学生发现问题,试着总结出食物网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加深理解,学生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收获和不足。
布置课外调查:
1.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
2.调查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尝试加以分析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一切生物共有的家园——地球的生存,让我们珍惜与保护环境吧!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