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讲稿:在拓宽能力中把工作水平提高上去
党课讲稿:在拓宽能力中把工作水平提高上去
有一年,我结合检查机关党员“三个能力”教育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当前机关干部能力素质状况作了一次调研分析。总的感到,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是胜任本职的,能够较好地完成担负的工作任务。但也存在部分同志综合素质偏低、应对大项任务能力较弱、“大梁”扛不起来等问题,真正适应中心工作要求的同志不是太多,“业务通”、“多面手”比较少,需要锤炼更多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如何实现机关干部素质能力的跃升,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当前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机关干部应该在哪些素质能力上“上层次”呢?
一、努力提升宏观把握的层次
为什么有的机关干部认识问题浅,浮在事物的表面,不能一针见血,抓不住本质和关键;有的眼界窄,总是在局部、个别的问题上打转转;有的视角偏,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还有的提建议、写材料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思想不鲜明,缺乏挖一锹就出水的功夫。我认为,这些主要是由于思考问题没有站在全局上、站立点不高造成的,认识水平欠火候、不到位。机关干部为党委领导当参谋、提建议、写材料时,不能只把眼光盯在自己的业务上、局限在本单位的领地内,要从全局上审视、从整体上观察;不仅要想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要想到上级作指示、提要求的意图,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上一级甚至更高一级去比较定位;尽量掌握全局上的情况,既要掌握分管的业务工作,还要掌握“圈”外的情况,思考“圈”外的问题;把具体情况拿到全局上来分析,看它在全局上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占多重的分量,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这项工作在全局上所处的地位相称。另外,还要想到与党委领导把握问题的方向、起点、原则是否吻合,放到党委领导的角度,会不会偏、会不会小;与党委领导关注的重点、思考的着力点是否一致,会不会提非所想、写非所思。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始终站在党委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自觉加强战略意识、系统意识、整体意识的自我培养和训练,养成想大事、谋全局,往高处、远处和深处观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跟着党委领导的思路走,跟着重点工作、中心工作转,不能总在自己的思维圈子和业务范围内转来转去,尽可能从多要素、多联系、多变化、多层面、多趋向的系统中去认识事物,力争能提出一些进入党委决策的大主意、好主意,能留下一些有影响的好思想、好做法。
二、努力提升创新工作的层次
调查中发现,少数机关干部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守旧心态。有的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对创新的东西总有一种抵触情绪,好像一提改革创新,就会否定优良传统,就是对现有工作的否定,往往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二是担心心态。认为改革创新是“高压线”,改什么、怎么改,上级没有加以明确,改起来有风险,担心涉及敏感问题,吃不透,拿不准,怕违反了政策规定,引导偏了担不起责任。三是消极心态。认为机关工作已经“成龙配套”,没什么可改的,改也改不出道道来,难有大的突破,对改革创新信心不足,缺乏激情。这些都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当前是科学技术更加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新一轮思维革命空前展示人类创新潜能的时代。新形势下的机关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快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工作能力,极为迫切和重要。如果说以前在机关工作没有创新还能应付的话,恐怕往后在机关缺少创新素质就很难立住跟、站稳脚,甚至到哪里都会失去竞争的机遇和资格。因此,机关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求新欲望,克服遇事守旧、缺乏勇气、怕担责任、随波逐流等思维习惯和心态,树立“想创新、愿创新,本职工作就有新,样样工作能出新”的思想;要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工作本身的广知、真知和深知,为工作创新积累可靠的事实依据,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推断性和贮存性;要善于挖掘需求市场,弄清上级强调什么,领导关注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群众需要什么,经常看一看工作思维点对不对,看一看工作内容新不新,看一看工作走向有没有指导性;要敢于抢占工作的制高点,做到超前想,抢先干,出手快,不做“重复品”,不打“马后炮”,不总是跟着别人后面爬行;要主动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分析研究问题要求深度,写材料要出精品,抓工作要结实果;要从一句话、一个材料、一项工作做起,敢于超越别人、超越自我、超越经验,说话要想到有没有比这更新的话,写材料要想到有没有比这更新的路子,筹划工作要想到有没有比这更新的方案,落实工作要想到有没有比这更新的举措,以创新为动力,激活头脑中的创意,推动工作出新。机关干部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坚持搞好资料的积累和运用,把积累资料的过程当作学习借鉴他人知识的过程,当作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作再思考、再拓展的过程,不去死用资料,而是从收集的相关资料中启发自己的思路,升华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努力提升理性思维的层次
在机关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听同样一个情况,而捕捉到的东西不一样;讲同样一个问题,而认识的深刻性不一样;写同样一个材料,而出手的质量不一样。有的同志对现实中的情况和问题掌握不少,就是说不明白、写不出来、认识不上去。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差异。理性的眼光能从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滴水知海洋,从事物的萌芽见到发展的基本态势,把一般情况和现实问题思想化、深刻化,必然超出一般;而非理性眼光往往停留在从情况到情况、从问题到问题的表面化和浅层化上,很难跳出一般。作为机关干部,平时注意抓情况、抓问题是对的,但光有情况和问题还是不够的,只有善于对现实情况和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机关干部要善于动脑、善于联想、善于感悟、善于结合,能够独立思考,注重集思广益,从理性的高度分析研究现实问题,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把每一次学习、每写一个材料的过程变成增强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有—次,一名机关干部接受写机关事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讲话稿的任务,由于领导没有交代具体写什么,他也不了解情况,又没有写过这样的材料,在写到要求部分时,不知道如何下笔。在这种情况下,他从机关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工作联想到机关各单位形成合力抓管理,最后感悟出部队机关要实行严格管理、群众管理、经常管理、系统管理。并以此作为这个材料的四点要求,从理性的角度,作了概括和提炼:一是要严格管理,就是机关大院的管理工作要体现在“严”字上,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严格遵纪守法上下功夫,在严格赏罚上下功夫;二是要群众管理,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个家庭参与机关大院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三是要经常管理,就是要把管理教育工作渗透到机关大院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坚持时时抓,处处抓,事事抓,坚决克服时紧时松、抓抓停停的现象;四是要系统管理,就是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驻大院各单位、各部门既要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干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又要齐抓共管,做到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这四条要求写出来后,领导非常满意,参加会议的同志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四、努力提升独当一面的层次
调查中发现,目前不少机关干部写一般的情况汇报、完成一般的工作任务,基本上不成问题,但真正能够单飞、单打、单独完成任务的快手和高手还不是很多,有相当一些同志,只能跟着、带着干或者靠人指点和集体作业,只能做个配角。机关人员往往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很多时候忙起来,不光连轴转,而且常常多头并进。如果需要单练的时候不敢练,需要顶住的时候冲不上去,这样肯定不行。机关干部胜任不了自己担负的职责,完成不了领导赋予的任务,把应该自己完成的工作让别人分担,这不仅不公平、不光彩,而且是一种失职,说重一点也是一种剥削。作为领导,要有意识地加大对所属人员单个锻炼的力度,平时要多放单飞,多搞单打,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志独立完成任务,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反复几次必有收获,经历多了就是经验,不能谁能干就叫谁干,谁干不了就靠边站,那样永远也培养不出单打冠军来。作为每个同志,应当自我加压、自我磨炼、自我激励,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和依赖思想,更不能过低估计自己的潜能。有一名机关干部从市机关调到省机关后,抓住难得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自觉在多参与中心、多提高综合素质中摔打锻炼;坚定信心,多请教,多参与,多磨砺,多实践,胜不骄败不馁,不断拓展和挖掘自己的潜质、潜能;知难而进,吃苦肯干,自我加压,下苦功夫、硬功夫,使自己从多方面有一个较大的跃升,素质能力提高很快,从害怕接受任务到勇于承担任务,从不敢接近中心到经常参与中心,从工作质量不高到能力水平明显提高,逐步成为局里工作的主力和部里完成大项工作的骨干,单位的大项工作首先考虑让他参与,有了大的任务领导总爱点他的“将”,曾多次介绍提高能力素质的经验,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实践证明,一个人要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尖子,就应当多争取一点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反思、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机会越多,受锻炼越大,素质能力提高越快,工作质量越高。
第二篇: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文章标题: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履行执政职责、完成执政使命、实现科学执政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概括和提炼合乎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执政新理念,对于强化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有效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准确把握执政理念的科学内涵,牢固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建立科学民主的执政体制和机制,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充分认识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意义
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执政理念就是对执政问题所形成的理论和观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属于执政活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观念,是执政党围绕执政行为和目标形成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产生执政纲领、主张、方略、政策以及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也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为对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执政理念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执政理念比执政能力更重要。因为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其他方面的一切活动,执政能力、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等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的要求和基础上确立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执政的纲领、路线政策、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化。能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首先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靠谁执政。其次,执政理念决定政党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即行使权力的利益指向,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第三,执政理念决定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如何执政。第四,执政理念反映一个政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党而言,没有明晰、确定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随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难以提高;没有先进的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执政理念,其执政活动就可能背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偏离时代前进的方向,从而损害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执政理念问题,对于一个由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的政党而言,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来说,与“票箱里面出政权”的执政党相比,特别容易在执政理念上产生问题。由于党是国家政权的缔造者,处在治理国家的核心地位,又是一党长期执政,实践证明,这样的执政党,人民权力主体的思想意识不容易牢固确立,靠人民执政的思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容易动摇或者淡化。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深刻理解执政理念的三大基本要素
执政理念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权力来源和本质的认识及其观念;二是对权力如何行使和行使权力的价值指向的认识及其观念;三是对执政权力监督的认识及其观念。“权为谁授”、“利为谁谋”、“谁来监督”,这是执政理念的核心问题。这三个方面的理念决定和制约其他各个方面。
1.正确认识执政权力的来源和本质
2.正确行使手中的执政权力
执政理念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以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代表人民行使执政权,解决“如何执政”、“为谁执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只靠主观愿望和一般的努力,而是需要把握权力运行的规律,把握历史环境和执政环境,把握人民的意志,积极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根据党的性质和宗旨,“如何执政”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科学执政,就是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去执政。执政党的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执政权力的行使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探寻人类政治生活固有的价值和规律,吸收人类长期的政治生活所积累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尊重实际,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脱离国情,不主观臆断,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设计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要确立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就必须明白,代表人民利益,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权利;坚持民主执政,就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三是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教育人民群众努力学习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确立依法执政的理念,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坚持人民的意志与党的意志统一的基础上,善于把自己的意志通过一定的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以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种政策来领导和管理国家。
3.自觉接受对执政权力的监督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只是解决执政方式的问题,它并不能体现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要解决“利为谁谋”的问题,还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确立一个理念,就是人民授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党执政的历史说明,即使一个政党能够在权力来源和行使问题上确立正确的理念,但是由于政党执政权力行使的复杂性,执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仍会经常出现偏离主人愿望甚至违背主人意志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授予主体必须对执行主体即执政党进行监督,以保证人民的意志和权利不被践踏。这就是执政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个先进的执政党而言,在执政过程中必须确立一个观念,就是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人民在把权力委托于执政党时,同时就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对执政党的执政权力进行剥夺,更有权对执政党的执政行为进行监督。执政党还必须明白,执政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执政党在行使执政权力时不能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执政党必须确立并且强化随时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执政党这种意识是否强烈和牢固,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本身就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对执政方式和领导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检验。在现实政治中,执政党特别是由革命党转化成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的党,在执政过程中,随时随地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容易淡化,有时会表现出不想和不愿意让人民监督的态度,有的甚至反对和逃避人民的监督。这种态度和行为既是对权力授受关系认识发生偏差,同时也是在权力价值指向上发生错位。
认真解决党的执政理念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始终坚持并且反复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同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确的行为进行不懈的斗争。但是在现实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从执政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症结不是执政理念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在坚持这一理念基本内容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和缺陷。这些偏差和缺陷,导致正确的执政理念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其中以下几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第一,在行使执政权力的出发点上存在主观设定和先入为主的问题。在过去,我们长期反复地强调: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党制定的所有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措施,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原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在理念上首先设定了党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民”,没有充分估计到执政行为的复杂性,特别是领导行为的复杂性,没有认识到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要求与党的各级组织、社会不同部门以及每一个具体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利益要求会存在许多差别,如果不进行进一步具体明确的规定,有些部门和领导人很容易“假公济私”,打着为民谋利的旗号而谋取局部和个人利益。这种先入为主和主观设定,就为执政党行使权力增加了很大的随意性,降低了科学性,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比如:既然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的各种执政行为就是正确的、正义的、不容怀疑的。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由,无视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不是首先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哪些问题才是真正需要认真及时解决的问题,而是主观臆断,长官意志,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群众的意志而强加给群众。长此以往,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民主作风难以保持,长官意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也难以禁绝。
第二,以替民作主取代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应该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在执政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造成了这样一种现实:既然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除了人民的利益丝毫没有一党一派的私利,所以党就替人民当家作主。这种观念在具体的执政行为中,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一旦出现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数量不多、质量不好的时候,人民就会怀疑我们党执政的能力、执政水平甚至执政的合法性;二是造成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采取发号施令、直接控制的做法去领导,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服务变成管理和控制,公仆变成主人,党群关系难以维系,民主作风难以保持。今后,在执政理念上必须摒弃“替人民当家作主”,强化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实现由“作主”向“民主”的转变,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
第三,科学发展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执政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执政为民的意识,没有执政为民的科学思路和水平,依然不能完成执政使命。当人民把权力委托于执政党时,执政党必须强化如何为人民开辟最佳发展道路的意识。在我们党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以至于现实中存在大量违背发展规律的执政行为,诸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所以执政党不仅要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同时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由此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发展观越是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越是和谐进步。在现实中,我们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就是发展理念上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今后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理念,确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第四,坚持执政理念的思想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需要坚实的思想基础,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坚持正确的执政行为,甚至会走向腐败堕落。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出现错误,不是对党的理论政策和原则不理解,主要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变化。今后必须把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凤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作为坚持执政理念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2006-06-3009:43
《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三篇:党课讲稿-谈谈如何提高抓问题的能力
党课讲稿--谈谈如何提高抓问题的能力
根据机关业务培训的安排,这次安排我们讲课,主要侧重提高同志们的文字水平和办事能力。今天我想围绕“提高抓问题的能力”谈点看法和体会。这是基于工作实践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机关干部,无论是办文还是办事,无论是写内部材料还是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抓问题的能力”实在太重要了,直接关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是在领导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衡量人与人之间素质能力强弱的重要参照系。
一、增强抓问题的意识
不触及问题,文章或材料就不会有深度,工作实效性也好不了。这里的前提与关键在于弄清抓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和问题意识?认知心理学认为,所谓问题,是指给定的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教育大辞典》上说:“问题亦称难题,泛指机体不能利用现成的知识(包括概念、规则和方法)达到既定目标的刺激情境。”而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或感到疑惑的实践问题及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问题更多地具有客观性,是客观存在见之于主观认识的东西;而问题意识更多地具有主观性,是主观感受加之于客观存在的东西。概括地说,问题具有奠基新说和开拓新知的价值,具有推动创造和牵引发展的价值,具有激发想像和启发智慧的价值,问题意识是有为之人的良好思维习惯,问题导向是有为之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既是事业发展进步的新起点,也是推动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抓问题是一个人提高能力素质不可忽视的要素。
哲学上讲,矛盾是问题的源头。毛主席曾经说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对于我们确立关于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广泛性决定了问题的广泛性。那种无视问题的存在、回避问题甚至掩盖问题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是缺乏辩证思维和客观态度的表现。其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本质特征,人类只能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进步。正确的工作方式应该是主动地揭露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在1842年5月写的《集权问题》一文中深刻指出: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接着他又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再次,具有问题意识应该成为领导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素养,因为只有确立了问题意识,才能够有效和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曾经形象地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对问题敏锐的头脑,问题才能够被纳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才能够实现它应有的价值。爱因斯坦在《物理进化论》中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历史上有影响、能传世的文字材料都是触及问题、观点鲜明的篇章。如写祖逖的“闻鸡起舞”,写孟母的“孟母择邻”,写匡衡的“凿壁偷光”,刘禹锡的《陋室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曹操的《观沧海》、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虽已流传数代,但仍经久不衰,有些几乎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概因为这些作品揭示的是世间规律、探寻的是人生真谛,时间越久越显示出其人文价值和魅力。而那些无病呻吟、不痛不痒、歌功颂德的应景之作,有的写出来尽管刻在名胜古迹的显眼处,也不会引起人们重视,更少有人去咏颂、记牢。如故宫墙上当年给慈禧太后祝寿时写下的那些“万寿无疆赋”,即便写得再华丽、对仗,也无人问津,真可谓过眼烟云。康熙皇帝一生写的诗词有洋洋四集之多,但流传开来的竟没有一首。最近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之前下发的参阅材料,古田会决议、谭政1944年在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的决定作为重要文献收入,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人们反对文山会海,纠治“五多”,不大爱听讲长话。但对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会议、文电、报告,从来不排斥,而是持欢迎态度。人们厌恶的是不解决问题、文过饰非、人与亦云的假大空的会议、文电和报告。
党的领袖人物和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都是抓问题的能手、高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始终关注当下的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根本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一贯以问题为牵引,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认识和处理不同阶段的问题,创造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他写的大量的论著包括《人民日报》的社论、诗词作品,更是为人们所称道。邓小平同志讲过,理论研究就是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胡锦涛同志深入研究和考察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社会实践和重大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论。习近平同志早在担任地级省级主要领导时,就特别注重学习思考和研究问题,在宁德工作时所写论著《摆脱贫困》、在浙江工作时所著《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就是最好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更是以问题为导向,已经和正在解决一大批长期以来似乎没有办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如果我们注意研究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就会发现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向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子,开诚布公、一针见血,有的放矢。他的讲话中,问题始终是个导向、是号角,既登高望远,又落点很实,解渴过瘾,振聋发聩,能引起共鸣,产生强烈反响。我还看过党内几位“才子”邓拓、胡乔木和田家英等同志的传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写作的高手,很大程度上,高就高在会抓问题、善抓问题上。
如果说文字材料有主线、有灵魂的话,我觉得问题就是主线和灵魂。问题是文章的脊梁和脉络,它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贬斥什么,作者的思想、观点、灵魂,都渗透在对所触及问题的认识与阐述之中了。而且一定程度上讲,对问题了解得越多、越深入、把握得越得体,文章的针对性就越强,成功的机率就越大。问题触及现实越尖锐、越直接、越突出越好;触及的问题涉及范围越广泛、越普遍、越有代表性越好;触及的问题越没有被人发现、越难解决越好。只要善于研究问题,不会写材料的人就很快会写材料,写材料一般化的人,能较快地提高写作的质量。或者说,材料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考量的一个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把握抓问题的本质
我们生活在矛盾无处不在的世界,每天都要遇到各种问题。抓问题必须懂得抓问题的本质,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抓问题,必须掌握这个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坚持在解决部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具体到我们政治工作、文字工作上,抓问题,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要“吃透两头”,这是政治机关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没有对上头精神的透彻理解,就会走偏方向;不切合下头的实际,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有人形象地说是要围绕“两个转”,一个是围着中央转,看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有什么问题;另一个是围着中心转,看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抓问题要能够看到差距、短板和弱项。
深化理解上级指示要求,客观看待工作形势,学会查找本单位、本领域工作实际存在的差距。特别是要弄清楚影响工作开展的薄弱环节究竟在哪里,短板究竟是什么。补齐短板才能有整体效益,这是“木桶理论”告诉我们的基本道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和好人主义严重的人、人云亦云,就看不到差距,进而也很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需要指出,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看到差距、短板和弱项,不见得就直接反映事物的原貌,把一个时期的问题统统暴露无遗,而是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尔后有的放矢地采取从正面去宣传、引导,这种方法运用是大量的、经常的。二是抓问题要善于抓隐患、苗头和问题。
在平时的工作中,机关干部始终存在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类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想在党委、领导之前,谋在党委、领导之先。“先于首长,高于部队”,做到这一点就要时刻关注形势,善于见微知著,具有超前思维。要锤炼敏锐的目光,敏捷的思维,透彻的分析能力和极强的创新意识。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未发。要求机关干部要有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认真研判形势,深入分析问题,不为表象所迷惑,不为经验所束缚,不以偏盖全,盯着问题想事情、提建议、做文章。三是抓问题要注意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看待问题提出过“古今中外”的方法,意在既要历史地看,更要发展地看。习主席在谈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时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告诫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提出和解决问题。看我们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既要看它是否对全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否是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是否是带有倾向性的难点,但最关键最紧要的是看它是否有新意。只有新,才能有时代价值和现实针对性,才能给部队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和实践启迪。这一点,对于抓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军报原副总编刘书忱在讲到新闻宣传要抓问题时说,求新是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新闻就是“喜新厌旧”,就是要盯着新现象、新载体、新观念、新经验、新角度、新典型。这对于我们抓工作落实、写内部材料同样也是适用的。以上三点是从部队建设需要出发抓问题的方面,无疑用的是战斗力标准。实际工作中,在抓问题上,还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差:一是当涉及问题与个人利害有冲突时,是否能实事求是破题,是以事实为重还是以一己私利为重?这一点,对于写那些涉及切身利益敏感问题材料或起草有关政策规定时尤其重要。说假话,隐实情,回避矛盾和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维护或争得私利,这叫“利益标准”。二是当自己先入为主时,往往把已有经验和第一印象当做定论,排斥后来的不同意见,陷入主观唯心主义,阻碍了对真实情况的了解,自然也就提不出真知灼见,这叫“成见标准”。三是当领导已有看法时,或一起写材料时老同志提出意见时,往往以上为是、以老为准,明知上级领导和老同志的意见不符合实际,也不敢申辩和纠正,将错就错,这叫“资历标准”。
四是当书本上特别是文件中已有结论时,虽然不符合实际,但同样把它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一图省事,二不敢担当,不是针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去修正错误,这叫“书本标准”。
五是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倒性舆论,不敢正视事实,坚持真理,而屈服于舆论压力,这叫“风向标准”。
总之,把握抓问题的本质,需要有担当的精神、分析的能力,敏锐的嗅觉、锐利的眼光,以及求实求新的作风,一定要跳出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始终坚持正确的判断是非的标准,要防止和克服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努力使我们的认识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真实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三、夯实抓问题的功底。
抓问题需要有抓问题的本领,这个功底既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随着职务和岗位变化自然而然产生,需要大家在长期实践中勤学、善思、笃行,不断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一)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思想理论水平的高度决定着看问题的深度。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而这种智慧和聪明获得的途径,其实很重要的是要学会反思和追问,学会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有了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善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想问题了,也就接近于哲学的思维方式了。有了哲学的思维方式,你就能够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平淡处发现新奇的问题,从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重大问题。恩格斯在为德文版《资本论》作序时指出,马克思在前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正是问题所在。革命导师这种问题无所不在的意识,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思维决定创新能力。我们的机关干部一定要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经验思维为理性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变同向思维为逆向思维,使智慧的源泉竞相涌流。提高思想理论修养,还要善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历史为镜鉴,学到对今天事业有益的知识和智慧。习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要求我们在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上下功夫。的确,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凝结的传统思想文化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样也汇聚了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许多“秘诀宝典”“经典美文”“金玉良言”,不仅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有益指南,也是著书作文、从事写作的精道示范。(二)深入调查研究,拿到第一手资料。
不要以为我们经常到基层部队去,就真正了解基层情况,要知道,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对问题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身入而没有心入、人下去了心还在上边的情况在机关大量存在着。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思考,问题才能够成为我们认识、观察和思考的对象,问题才会产生意义和价值。毛主席有句名言:“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人都了解或自以为了解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但只有毛主席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最主要的问题,并对中国最复杂的阶级问题和社会构成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从熟知达到真知,进而为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抗日,但毛主席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有理有据地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得出了“只要坚持持久抗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结论,拿出了怎样打持久战的办法和措施。不仅很快统一了党内思想,也令蒋介石心服口服,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革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机关发文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问题抓得准、针对性强,才能收到实效。而捞到问题,包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依赖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涉深水者得蛟龙,掘深井者得甘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三)增强强军兴军责任感,勤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对物理学上原始问题的关注,正是因为具有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理想和勇气,他才敢于去碰那些原始问题,才能够从那些原始问题中发现创新的契机。前些天,我在《文艺报》上看到几篇纪念作家徐迟的回忆文章,当年徐迟为了写出《哥德巴赫猜想》这篇长篇报告文学,抓紧在自己并不熟悉的数学领域“恶补”,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既符合科学的要求,又让读者大众看懂、感动,那要需要什么样的功力!有怎样的责任感呢?毋庸质疑,我们这一代军人,赶上了实践强军目标、深化改革、军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政治工作各个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也要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作家那样,有一种攻坚破难的闯劲儿,增强强军兴军的责任感,有在本职工作领域当中坚、挑重担的勇气,抓住军委、总部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部队建设需要解决的难点棘手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力求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没有这样一股劲、一股气,就难出具有开拓性、原创性、实用性、有效性强的研究成果,也锻造不出文字材料的精品力作。(四)善于观察和总结,提高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
问题既然是矛盾,而矛盾运动又蕴含着规律,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说,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就接近了规律。过去有句话讲,“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那么也可以说:问题只青睐有心人。毫无疑问,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人更容易发现问题,掌握到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澡盆中发现浮力定律,瓦特从壶盖被开水冲开而发明蒸汽机,鲁班从草叶剌破手发明了锯子,张仲景尝变百草成药圣等等,都是善于观察、具备很强的洞察力的例证。我们平时下工作组也好,大家在一起写材料也好,总能发现,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了解同一个单位的情况,研究同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能够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有的同志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研究问题插不上嘴。这就是一个积累、提高的问题。应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做到眼勤、耳勤、嘴勤、脑勤、手勤。据说,唐朝诗人李贺每天清晨出门都要背一个锦囊,每当看到、听到、问到或想到好的诗句,便立即写到纸条上存入锦囊。每天天黑归来时,锦囊中总是满满的、鼓鼓的,待夜幕降、万籁俱寂时,他便在油灯下进行选择、整理,反复琢磨,精心构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创作出不少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过去我曾听一些老首长讲过,战争年代,连队指导员的兜儿里经常揣着一个小本子,是专门记问题用的。一位老报人介绍经验,抓问题有八种途径和方法:能看到的文件要多看,积极主动参加工作组,尽可能多地接近领导,坚持“三不一吹”(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扯淡,吹问题),多交几个能开门见山谈问题的朋友,处处留心,情况问题记卡片,学会看报纸。这些好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种好作风,多么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啊!提高抓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应该说通过努力,人人都会有提高的。最后,我想用《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名言结束今天的课程,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也是探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问”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思”是学与问的保证,韩愈说:“行成于思”,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辨”是去粗存精、除伪存真的法宝;“行”就是实践,只有把所学知识和本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具体到提高抓问题的能力,那就是要多写、多练、多实践,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第四篇:“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途径”党课讲稿
“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途径”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这个重大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里明确要求全党同志都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因此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也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总书记特别重视青年干部的成长,要求年轻干部增强政治本领,特别是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能经受住重大风险考验,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奋斗。
在我国党员干部队伍中,青年干部占了很大比重,是承担党和国家治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能力水平高低,对党的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新时代青年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意义
政治能力是新时代青年干部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能力是新时代青年干部的首要能力
政治能力如何关系到新时代青年干部政治理想牢不牢、政治方向对不对、政治立场稳不稳、政治纪律严不严等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讲政治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新时代青年干部如果不讲政治,轻则自毁个人前程,重则损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新时代青年干部仅仅有政治态度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政治能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承担的工作职责相匹配。青年习近平很注重提高政治能力。他在梁家河村当知青时,勤于学习思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村支书脚踏实地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入党提干上大学经历了多次挫折,经受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艰辛磨炼,淬炼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深邃的理论思考。陕北基层七年知青岁月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新时代青年干部应认真阅读和思考《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践行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讲政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在政治实践中锤炼过硬的政治能力。
(二)提高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紧要课题
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是实现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历史使命提出的紧要课题。在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统一全党的政治方向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逻辑动因,要求全体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而政治能力的关键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有助于统一全党的政治方向;第二,防范和化解党的政治风险以及国家治理风险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主导权在少数几个西方国家之间“倒手”的局面走向终结,非西方世界的崛起和影响力前所未有,百年来西方国家主导国际政治格局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大国博弈与竞争格局发生质变,美国分别在南海、台湾、科技、贸易等多个问题和领域上采取战略措施,全方位打压、围堵和遏制中国快速追赶和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影响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我国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威胁党的领导和执政安全,必须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能力,化解各种政治风险和国家治理风险。因为政治能力还包括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第三,增强党的政治认同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凝聚群众发展共识,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争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组织对党的领导和党的伟大事业的支持。最关键的是提高干部政治能力,特别是解决为民办事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升,为民服务工作作风转变和工作实效提高,就会赢得人民更多的拥护和认同。青年干部工作阅历不足,缺少政治历练,政治上不够成熟,更需要加强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为面对当前和未来各种复杂艰巨任务做好思想准备、政治准备和能力准备。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履行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青年干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全程参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需要新时代青年干部强化政治担当,结合工作岗位脚踏实地,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完成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任务。
(四)提高政治能力是新时代青年干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关键举措
新时代青年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其政治能力水平不仅关乎个人政治成长,更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民族的未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需要有一大批政治能力很强的青年干部。少数青年干部鉴别能力弱,遇到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蚀往往陷入盲目性,真假不辨,是非不分,甚至迷失方向,还有部分青年干部处理问题水平低,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处置失当。新时代青年干部面临政治经验不足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
二、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内涵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和优势。我们党历来重视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要求干部善于从政治上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做实工作,使他们的政治能力与承担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一)什么是政治能力
就西方政治学范畴而言,政治能力是一个多维、立体的、复合型的概念,既包括国家的政治能力,又包括社会的支持能力。美国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克曼认为政治能力就是政府解决冲突的能力,政权用政治手段解决冲突的过程,也就是权力实施与贯彻的过程。他的这种定义从政治权威的角度将国家的政治能力与治理能力联系起来了,影响国家的政治能力主要因素是承担国家治理责任的公职人员政治能力素养水平。
我国的政治能力内涵比西方政治学理论提及的政治能力内容更丰富。根据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文件,提高政治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2)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3)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4)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5)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提高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的政治能力,最关键是要提高这些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什么是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政治能力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青年干部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政治本领;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能够驾驭复杂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
(二)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重点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5]新时代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为青年一代发挥表率作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政治能力的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1.提升三项能力
新时代青年干部应通过理论学习和政治实践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方向主要指把握好前进方向尤其是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实践中不偏向、不迷航。什么是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新时代青年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大势主要指把握事物发展大趋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学会用政治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把握全局主要指把握全局性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上解决问题。
2.增强四个“定力”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提高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给出增强四个“定力”建议,并提出“三不”要求,即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政治定力指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包括政治上的清醒、政治上的自信和政治上判断准确。纪律定力指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规则,弄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道德定力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抵御各种不良风气诱惑和侵蚀,坚守道德标准、作出道德决断的能力和毅力。抵腐定力指在腐败面前意志坚定,不想腐、不愿腐。青年干部是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权力的实际执行者,必须认真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始终廉洁从政和远离法律红线,防范被利益集团和商人围猎,只有坚持按政策程序秉公用权、廉洁办事,才能获得群众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使得自己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3.培养五种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和战略家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1]P5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战略思维。例如: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战略思维指分析和把握问题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创新思维指打破陈旧常规思维的模式,因时因地制宜,敢于攻坚克难,善于多维思考,用新颖灵活的独特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青年干部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军,应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工作创新。法治思维通俗点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作为基本遵循思考问题指导行动,并按程序解决问题和处理公务。辩证思维指承认矛盾普遍性、客观分析矛盾的有利面和不利面、解决矛盾注重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底线思维指要有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防范政治风险,凡事要认真思考和做好最坏的准备,同时积极朝最好的方向和结果去努力争取。坚持底线思维和强化风险忧患意识,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思想方法。
新时代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种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拥有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新时代青年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科学路径
要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锻炼全过程。讲政治的目的在于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新时代青年干部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既需要鲜明的政治态度,更需要过硬的政治能力,将讲政治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中去。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本领
对党忠诚,是新时代青年干部毕生锤炼的政治品格、终生坚守的行为准则和始终践行的行为规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坚定,补足精神上的“钙”,他的事业和人生奋斗就有目标航向,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政治站位高远、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如果一些青年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奉西方那套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悲观没有信心,那么会非常危险,理想信念动摇将可能带来底线失守,经不起金钱诱惑,陷入违法犯罪深渊。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此是有客观标准衡量党员干部的。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最直观的检验就是,关键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响应号令立即冲锋上阵。在新时代,如何衡量和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就看他能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阻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锤炼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新时代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首要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2.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对党忠诚的外在体现,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经得起各种风险和诱惑考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政是新时代青年干部职业生涯的底线。青年干部一是要筑牢廉政从政思想防线。少数青年干部廉洁从政思想意识不足,最主要的原
因是对党章党纪党规知之甚少,对法律法规要求漠不关心,缺少典型违法乱纪案例惊醒,存在侥幸心理。青年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各项要求,还要认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特别是要熟知工作程序和禁止事项。只有对纪律规矩的清醒认识、对法律政策的遵从落实,才不会无知或侥幸违纪违规违法。二是要严守党纪党规。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党是靠崇高理想信念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纪律严明目的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青年干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光明的未来。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在任何复杂和困难情况下,都要坚持做到政治信仰如一、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不偏。
青年干部要甘于脚踏实地实干,始终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首要是政治纪律,青年干部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上务必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反对自由主义。三是要坚持秉公用权,不假公谋私假公济私。新时代青年干部使用权力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积极钻研工作,做工作领域的专家,做到正确使用权力、依法行使权力、谨慎行使权力,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绝不放松自己的纪律红线要求,更不能违法行使权力和以权谋私。
3.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时代青年干部锻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干部作风。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接班人,要从自我做起,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锻炼。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条件,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敢于坚持原则,带头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新时代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不能在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时搞假大空、自由化、庸俗化、帮派化、利益化,自觉抵制各种经济、政治交换诱惑风气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积极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敞开大门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增强政治能力。
(二)着力提升马克思理论素养,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刻苦钻研原著
新时代青年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读书的三个好方法对新时代青年干部学习钻研原著非常有帮助。一是见缝插针勤奋学习。他下乡带了一箱子书,还看其他知青带的书,有机会就买新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军事等方面的书,工作之余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通过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二是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就某一个问题读书,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找相关的书籍比较阅读,善于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立体的、全面的观点,养成了从不同角度分析观察问题的习惯。三是喜欢讨论切磋推敲。他读书对讨论切磋推敲印证重要的知识点或事件非常有兴趣,在集体宿舍曾与一位中央党校年轻党史专业教师专门讨论五四运动。青年干部平时工作忙时间紧,运用这个三个方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有助于提高马克思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高度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点之一是要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工作。首先,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考察探究问题,通过对科学理论的认真学习和理性认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准确认识,从理论和现实的逻辑必然性,真心认同和坚定理性信念。其次,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科学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始终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急事难事谋幸福。其三,坚守共产党人的事业观。我们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如果没有正确的事业观,就会在社会纷杂中迷失自我,不能有效抵御金钱主义、私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改造主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自省。青年干部要时常反省自己是否言行一致,是否身先士卒、勇于创新做好岗位工作,通过自省反思自己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不足,不断努力提升自我能力素质,力争创造不负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卓越成就。
3.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最本质的特征、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军队、外交、祖国统一、党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通过持之以恒学好这一新思想,结合工作实际,灵活运用这一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历练中积累政治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青年干部需要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治能力。如何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1.从书本中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群众立场观点,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群众工作是门大学问,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深入学习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业务理论知识。如果不懂群众工作方法,做群众工作方式难以被群众接受;不懂政策业务,做群众工作会力不从心,不能有效解决群众的问题,会被群众看成是门外汉。
2.在实践中学习
政治能力是在实践中砥砺磨练出来的,只有经受大风大浪考验、经受急事难事锻炼,才能在政治历练中变的更加成熟稳重。新时代青年干部应深入基层历练,经历多岗位多地域环境锻炼,熟悉国情党情政情民情,增长实践见识,才能应对更复杂的政治考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生命力。从书本学习群众工作理论方法,必须经历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和学以致用,才能提升政治本领。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到改革攻坚一线打拼,以钉钉子的耐心,战胜一切困难,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职责。
3.向群众学习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拜人民为师。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让群众理解我们的政策、支持我们的工作,不断提升团结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青年干部要“腿勤、眼尖、脑快、嘴甜”深入工作一线和基层群众开展调研,到工作先进地方,也到工作落后、群众意见突出的地方,还要到困难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掌握民情实情,摸清主要问题是什么,群众有什么诉求和好的建议,问题症结在哪里?多向群众学习,方能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有利于为后续政策完善调整提供接地气的建议。
第五篇:专题党课讲稿—提高政治能力 永葆政治本色
专题党课讲稿—提高政治能力 永葆政治本色
同志们:
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第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应尽之责。那么,加强政治机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我理解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一是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他进一步强调,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中单独有一条描述,“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从近年来系统内外查处通报的案件看,有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有学历档案造假的,也有遇到重大情况、重要问题不请示不报告的,这些都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就是要教育引导税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是立场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形成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三是组织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中央相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今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专门部署开展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这都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必须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税务系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四是勇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大家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没有铁一般的担当,就不可能完成党中央定下的各项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因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必须激发税务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部署。
五是风清气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X月X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并于X月X日正式施行,这充分释放了全面从严、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因此,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必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带队治税,为税收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充分认识税务系统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的重大意义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统一部署,在总局机关和税务系统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非常及时、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近年来,总局党委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将其摆在党的建设首位,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整个税务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仍然认为税务部门是业务部门,重业务轻政治,没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税收工作。比如,有的单位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连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知识都答不上来;有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不高,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推动税收工作的具体措施,等等。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政治机关意识树得还不够牢。我们要以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努力把各级税务机关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政治领导。从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实践看,正是由于总局党委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通过成立联合党委、先期合并党建部门、制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通知等措施,确保了改革平稳完成,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这也充分表明,只有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系统上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才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税务系统落地见效。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压实政治责任。从总局党委上一轮巡视发现问题看,一些省局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还不够到位,责任压力传导存在层层递减现象,特别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意识不强,对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督得不紧、抓得不严,造成了违纪违法现象易发多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就是要让各级税务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肩上的政治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四是有利于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一个亮点,就是把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政治纪律方面的规定进行了充实完善,对新形势下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回应,对违反政治纪律的各种情形作出了明确的处分规定,为严明政治纪律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税务系统看,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单位“一把手”在党委研究重大问题时没有严格执行“末尾表态制”,有的同志违规在外网传送工作秘密等。我们要通过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促进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严起来、立起来。
五是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今年,减税降费、税制改革等税收改革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就是要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三,准确把握党建工作局在推进政治机关建设中的职责任务
党建工作局作为协助总局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推进税务系统党的政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大家务必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主动作为。新时代理论武装,就是要持续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习资源库建设要及时更新,确保广大税务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学习到中央最新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线上轮训班已经举办了两期,要全面评估培训效果,总结工作经验。
二是在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上主动作为。抓紧建立责任清单,促进各责任主体明责、知责、履责、尽责。严格实施绩效考评,强化过程控制,避免年终算总账,确保各项党建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在完善新“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体系上主动作为。我们要根据专项考评方案,严格抓好贯彻执行,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确保各项具体要求能够落到实处。请综合宣传处注意收集各地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使全系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第四,力争党建工作局党支部在政治机关建设中走在前列
在5月份的党建工作局第一次党课中,我对大家提出了6个方面的要求,即忠诚度、大局观、执行力、责任感、同情心、守规矩。今天,我再给大家提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根据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每天至少要自学1小时,党小组原则上每周五下午要开展1次集体学习。各位党员和各个党小组都自查一下,是不是都做到了?如果做到了,学习的效果又怎样?古人说:“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作为党建工作局的党员,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
二是强化专业意识。党建工作理论性强、专业性高,倘若业务不精、能力不足,则工作难以胜任、重任难以担当,工作只会是浮在面上,甚至会误导基层。我曾经多次讲到,党建工作也是一门业务,要想干好必须认真深入研究。大家要弘扬工匠精神,做到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党建业务知识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过硬的本领赢得认可和尊重,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党建工作的内行人。
三是强化团队意识。目前,我们工作职责很多,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任务有时不会按照职责来分,人员有时也会在局内统一调配使用。希望大家能够强化团队意识,服从组织安排,加强团结配合,共同维护好这个大家庭的利益,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
四是强化效率意识。时间决定成败,效率就是生命。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大家对我的工作风格可能有所了解,我非常看重大家的办文办事效率。希望大家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要求什么时候完成的工作必须按时完成,做到案不积卷、事不过夜。同时,我们要求的是有质量的效率,两者缺一不可。
六是强化创新意识。大家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将创新意识融入到加强税务系统党建工作各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税务系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当然,创新是在遵循党建工作特点规律基础上的创新,切忌标新立异,搞毫无实际内容、实际效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