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0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出实招。特别是出台《×》,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引”“育”发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三是“进”“出”并举。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一年多的情况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
2021年,是全面贯彻党的__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上路之年。我们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xxxxx来×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抓人才
2021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划、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发展需要,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高”“专”型人才短缺。×、×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推一下,动一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环境还需要优化。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力就摘帽子。最近,省委办公厅下发了《×》,我要求市督查办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弱化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等过程考核,把重点放在项目落实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民生改善成效如何等效果和结果考核上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二、坚持“招借培用”,完善机制抓人才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一方面,要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人才新政七条》,增强在市內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等比较优势,重点面向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能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他们在×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第二是“借”,即外借人才。要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ד五个一工程”建设、五个“×+”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
第三是“培”,即培养人才。招人才、借人才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走出去”方面,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请进来”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交流、培训。要抓好“×之光”优势工业人才、“大地飘香”现代农业人才、“情满金沙”×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第四是“用”,即发挥才能。对人才要用其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
三、坚持合力推动,任务牵引抓人才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责任。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xxxxx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年×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部(人才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同志们,人才聚则事业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务实高效地抓好人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篇: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XX同志总结了2018年我市人才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新任务。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亮点突出。特别是出台《X》,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围绕做好“X”两篇文章集聚了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了干部人才能力。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X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值得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级各类人才致以亲切问候!对广大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2019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建国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抓人才
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把人才摆在事关民族振兴、国际竞争的战略位置,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好地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去谋划,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X”战略谋划、市委“X”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
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X发展需要,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甚至匮乏。X、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推一下,动一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力就摘帽子。
二、坚持“招、借、培、用”,为X提供人才保障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
一方面,要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X》,增强在市内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X、X等比较优势,重点面向X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X能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他们在X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第二是“借”,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要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X“五个一工程”建设、五个“康养+”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X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X的“朋友圈”,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第三是“培”,即培养现有人才。
招人才、借人才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走出去”方面,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X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请进来”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交流、培训。要抓好“X之光”优势工业人才、“X”现代农业人才、“X”康养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第四是“用”,即让人才各尽其能。
对人才要用其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三、坚持合力推动,确保人才工作落实落靠
市委提出的“X”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汇众力,推动“X”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政治责任。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年X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同志们,人才聚则事业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务实高效地抓好人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X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三篇: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省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全省人才工作。
刚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生计生委4家单位代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2017年工作作了述职交流,听后深受启发,也倍感欣慰。过去一年,全省人才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把握定位,在深化改革中创新突破,很多方面都有新进展、新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体制机制越来越有活力。聚焦改革重点难点、回应人才关注热点,积极稳妥推进“放权松绑”,大胆开展试点探索,在人才评价上突出对发展的贡献度、体现结果导向,提出“不看时间看业绩”的柔性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在职称改革上突出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导向,提出“不将学历、职称作为评价创业型、实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等10余项务实举措;在基层导向上探索藏区急需专业人才异地精准培养模式,与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分别开办玉树、果洛水利人才“订单
班”,得到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的批示肯定。二是人才政策越来越成体系。坚持中观引导、微观保障,围绕深化“1+2+3+x”升级版人才政策体系,相继推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优惠政策》《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住房保障的意见》等10余项配套政策,带动各市州制定区域特色政策近20项。三是聚才品牌越来越有影响。突出重大人才工程牵引,强力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精准引进高端人才86人,深度培养高端人才124人,分别是计划实施两年前的14.3倍和5.9倍;全面落实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实施各类精品项目90余项,为基层和重点领域培养培训专业人才2000余人。四是援青和引智工作越来越融合。注重借力聚才,深度对接援青资源开展组团式引才引智,推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个对口项目落地实施;成立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赴北京等5省市回访慰问205名援青干部人才,取得热烈反响和热情回应;设立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等4个特色研究基地,搭建了常联系不断线、展才华无边界的互通互动平台。五是人才生态越来越优化。重视政治氛围和外部环境营造,依托原子城红色教育资源,组织80名省内专家和海归人才参加国情省情研修,也得到赵乐际同志的高度肯定;全面落实人才关爱机制,组织20名优秀专家携家属赴外地疗养,建成“人才之家”
10个,新建院士工作站16个(是2016年的5倍多),广大人才对青海的归属感、认可度不断提高。这些进展和成效,是中组部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勇于改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人才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劳。在这里,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人才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人才工作,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关键是要结合省情大胆实践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对省委的工作要求,要深入系统学习、联系实际思考、贯通起来落实,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对标和跟踪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立足省情及时优化人才政策,从体制机制、制度措施、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让近者悦、远者来。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自觉融入党的事业发展大局,主动服从和服务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各方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促进人才工作质量和效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严抓执行狠抓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弘扬“严慎细实优”的作
风,落实组织工作“11710”制度,不虚华空浮唱高调,埋头苦干做实事,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有力有效落实。
当前青海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十九大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三个更加”的改革要求,明确了重视基层、面向一线的工作导向,描绘了形成良好局面的美好愿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这都是今后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总基调。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陈希部长从以改革激发创造活力,以重点带动整体建设,以政治引领吸纳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尊重关心服务凝心聚力等四个方面,就2018年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目标要求。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希部长就青海如何把握中央“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机遇,实现由人才“洼地”向“高地”转变,为我们定了纲、点了题。省委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军书记在讲话、调研等多个场合、多次指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发展机制,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这些重
要指示,观点鲜明、指向清晰,既是对人才工作的直接指导,也是对各地各部门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正视青海人才匮乏的短板,强化担当、履职尽责,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重点,以发挥人才作用为核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集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努力构建以“青海学者”计划、“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以“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以生态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为支柱,以柔性引才和智力援青为两翼的昆仑英才战略体系,走实走好符合青海省情、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下面,我讲五个方面意见。
一、强化理论武装,学深吃透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定不移地用新思想指导工作新发展,努力化思想伟力为实践动力。一要坚持真学真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时跟进学,做好广大人才工作者的集中轮训,扩大对优秀人才的覆盖面,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在全省人才系统入脑入心、扎地生根。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学习贯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二要坚持真悟真通。教育引导人才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人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务实思想作风,真正把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和青海人才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立足省情实际,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选好题目开展专题研究,力争推出有份量的调研成果,形成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要坚持真践真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贯通起来,同省委深入实施“五四”战略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围绕我省重大战略任务积极引好人、育好人、用好人、留好人,既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
二、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基本思路是:进一步落实《青海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继续扭住“放权松绑”,突出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用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要完善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重点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支持意见,提出人才待遇、职称、流动、选拔使用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博士服务团项目,加大向基层的倾斜力度,提高服务基层发展的质量效益。着眼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人才精准扶贫支持力度,以“京青专家服务活动”为引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力度,搭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对接平台,培育挖掘乡土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突出培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广玉树水利人才“订单班”模式,精细化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实行积极有效的引才政策,充分利用青海优势资源和气候条件,广泛联系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青开展智力服务,千方百计感召曾经在青工作、生活、学习的人才回青创新创业。同时,各成员单位也要积极对接国家对口部委,争取在人才政策、人才项目等方面多向青海倾斜。三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着眼破除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枷锁”,分类推进评价机制改革,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凭能力、实绩和贡
献评价人才,着力破解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让优秀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通过实行人才股权、期权等措施,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机制,打通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通道。四要打造我省人才改革特色品牌。突出试点先行,大力推动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持续跟踪、加强指导,形成更多可学可用可推广的改革模式;积极探索“特设岗位席位制”,采取“定岗不定人”方式,鼓励用人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发展新型人才服务载体,推进“(平安)柳湾人才小镇”建设,做优“西宁人才金港”;坚持项目化思路,将人才工作纳入全省项目化党建,提高各地区大抓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发展人才金融,依托“青海人才金融服务联盟”,撬动金融、创投机构推出“人才险”“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人字号”金融产品。
三、突出项目引领,构建昆仑英才战略体系。
近年来,各地区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在这场“争夺战”中占得先机、把握主动,除“吸睛”的政策外,“引人”的载体是关键。对此,去年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会上,我们明确提出要整合优势资源和项目,构建昆仑英才战略体系。具体要求:一是面上的项目要突出精准。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要注意发挥企业聚才主体的能动作用,对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民生发展、脱贫攻坚等领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用好援青资源主动出击引才,注意人才梯队建设细化措施育才,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实施“青海学者”计划,要重点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拔热爱青海、扎根青海,有强烈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专家学者,着眼长远,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在业内属塔尖的“青字号”高端人才;实施“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培养方式,从利于人才成长的角度出发,选拔一些发展潜力大、培养有空间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准“滴灌”,通过“赛场”选英才。二是行业性项目要务求实效。实施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要细化行业领域培养引进任务,特别是对看准的人才、对事业发展有利的人才,拿出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大胆启用、大胆引进,根据人才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着眼做好“产业+人才”文章,鼓励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建立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积极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三是援青项目要强调灵活。依托援青平台开展组团式引才引智,要注意拓宽工作覆盖面,在深化“一对一”帮
扶模式的基础上,找准省内重点产业领域与援青省市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互补互促的结合点,统筹推进省直单位、各地区与援青省市开展交叉式智力帮扶,充分发挥援青人才“蓄水池”作用。要充分发挥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和特色产业、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绿色金融研究基地作用,完善联络服务措施,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合作和智力帮扶关系。今年重点做好编印援青人才故事、建设援青人才信息库、搭建青海人才服务网、举办援青人才夏季论坛、柔性引进一批援青人才等5件实事,有关地区单位要积极跟进,力争取得实际成效。
四、高举政治旗帜,加强团结引领服务。
政治属性是人才工作的第一属性,讲政治也是对广大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要坚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相融合,努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一是加强政治引领。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才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青海梦”结合起来,增进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秉持高尚情操,自觉开展创新创造。要深入挖掘原子城国情研修基地资源,全面加强专家国情省情研修工作,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新时代”活动,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红色种子,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要讲好青海人才故事,充分发挥尕布龙、廉福章等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把爱国教育与身边人物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提升思想境界,弘扬优良传统,在崇尚实干中升华理想信念。二是注重政治吸纳。要着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坚持把政治可靠作为选才用才的首要标准,吸收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中任职、挂职。要着眼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注意在优秀专家特别是中青年专家中发展党员。要着眼发挥人才参政议政作用,积极从基层一线推荐优秀专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培养造就一批为青海事业发展甘心付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联系服务。要充分尊重人才,重视发挥专家的参谋智库作用,经常向他们通报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要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同专家的日常联系,强化感情交流,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与专家真诚交朋友,及时了解掌握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关爱专家身心健康,重视加强特殊一线岗位专家医疗保健工作,持续开展专家休假疗养活动,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
五、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凤非梧桐不栖”“良禽择木而栖”,这些名句都形象地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必须围绕培育人才生态体系,做好凝聚人才各项工作,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要压实党管人才责任。突出制度建设,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管理服务职责,落细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建设责任,形成全省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部门协作的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探索建立省州县三级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通过省以下党委书记向上一级党委书记述职、省州县三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同级领导小组述职、省以下党委组织部长向上一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述职,层层传导压力,严格督查问责。加大人才政策执行落实督导检查,着力解决政策落不实、落不了地的问题,打通执行人才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二要做活人才投入机制。着力改变省级资金“唱独角戏”的局面,推动州县两级财政逐步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建立起能够支撑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引导用人单位、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形成全省一股绳、合力投资人才发展的大格局。三要创新优质服务环境。重点围绕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人才保障住房、“人才之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努力营造人才在青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活服务环境。开通高层次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零距离”服务新阵地。四要树立良好舆论导向。组织开展好首届人才工作“伯乐奖”表彰工作,通过选树典型、奖励先进,推动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把握好时、度、效,精心组织策划,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宣传
解读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及改革典型,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态势,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事业呼唤人才,发展倚重人才。做好人才工作事关大局、意义深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夯实坚实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第四篇:在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2020年统战工作和重点目标任务。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全县上下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深刻认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要求部署上来,切实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统战工作领导的重要性,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党外人士的思想武装和政治引领,推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的领导覆盖统一战线各领域、贯穿统战工作全过程。要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首要任务,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其他统战组织通过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组织、履职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更好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各级各部门密切沟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二、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着力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一定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一是努力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要支持各民主党派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结合统一战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放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高度,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努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牢牢把握促进“两个健康”主题,立足XX实际,搭建党委、政府与企业、商会沟通协商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工商联这个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工商联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在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努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发挥知联会作用,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探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凝聚侨心侨力,加强与台商台企合作,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载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助推高质量发展。四是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要进一步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把宗教事务管理纳入到法律法规框架内和全面依法治国轨道上来,推动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是努力提高新时代统战工作质量。要把提质增效贯穿到统战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团结引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投身到我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方方面面。要把做好统战工作和开展“守纪律、提效率、强执行、做表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重点工作,以深入开展活动促进工作质量提升,以良好的工作成果检验活动成效。
三、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
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责任更大,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提升能力水平,努力形成统战工作强大合力,把统战工作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去。一是解决好思想认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进一步坚定统一战线重要法宝自信,深刻认识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切实增强统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推动统一战线事业实现新发展。二是构建好统战工作格局。今天,我们审议通过了今年统战工作要点,对各项目标任务作了细化分解,大家要对照各自职能职责,抓好落地落实。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责任,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的作用,以上率下抓好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按照责任分工,围绕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基层统战实践创新、宗教工作等重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加强跟踪督促。要高度重视、抓好全市基层统战实践创新、园区统战等现场会的组织筹备,给予支持和必要保障。三是建立完善好各领域工作规范。统一战线越是巩固发展,越需要强化制度意识。比如,在党外人士的培训选拔任用方面,要理清组织部和统战部职责边界,分工协作;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要明确具体行为尺度、把握规范要求等。要积极履行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要求落到实处。四是提高统战工作宣传力。要利用好“三微一端”现代网络宣传平台,全面介绍统战知识、及时反映统战状态、积极交流统战经验、展示统战风采,不断增强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将统战理论知识和统战
方针政策列入干部学习班、培训班的必修课程,提高干部群众对统战地位、作用和统战工作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增强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自觉性。
同志们,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让我们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力开创全县统战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五篇:在市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
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标志着这项工作从今天起正式启动了。刚才,市环保局顾局长汇报了有关工作情况,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我市于2005年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称号和荣誉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根据环保部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市必须在今年年底前通过省环保厅预评估,并向环保部提交复核申请,确保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国家复核。应该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今年是“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成果检验之年、展现之年,各项工作都要有实实在在的变化,做好迎接复核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全面实现“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必然要求。要在2007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扩大创建成果,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
1群众对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需求,以迎接复核的成果,真正体现“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
第二,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定州是一个追赶型城市,我们不能走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承载能力的老路,更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而是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的跨越式发展新路。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切实做好迎接复核工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倒逼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向集约发展、创新驱动转变。
第三,这是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现实选择。“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金字招牌,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质,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显著标志。如果不能按时通过复核,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将“过期作废”,而重新获得这一称号,必须一切从头再来。假如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难以向环保部和全市人民交待。因此,我市的迎接复核工作无退路可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切实树立“不进则退、志在必成”观念,围绕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复核。
二、锁定目标,突出重点,推进我市环保工作跃上新台阶 这次迎接复核,我们不能为了保牌子而搞花架子。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共有26项,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河流水体环境功能达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4项指标还达不到考核要求。我们一定要抓
住这次复核契机,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狠抓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功能。对于4项指标尚未达标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一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加快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建设并按时投入运行;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扩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面,确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二要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的要求。三要全面实施碧水工程。加强城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河道整治,确保市区河流无劣V类水体,全市地面水质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四要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蓝天工程计划,巩固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禁鸣区建设成果,结合城市改造,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2、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中,除了污染减排的指标,还增加了“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节能指标要求。节能减排工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
标志。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一些地区和企业仍然存在靠投资拉动、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来支撑经济增长的现象,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难以持久。我们要按照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以“做好减量、管好存量、控制增量”为着力点,坚持以“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为抓手,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3、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要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各地要建立环保参与综合决策机制和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将环境指标纳入评优评先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二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高标准完成“十二五”土地利用、工业、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面监控,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推进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市及市(区)两级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传教育、固体废物管理机构,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四要多渠道加大环保投入,建立污染防治及奖励基金,努力提升污染防治能力。
4、坚持市县共建,推进环保模范城市群建设。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中,有11项指标涉及到各县级市。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要
创建成环保模范城市群。各市要对照新的考核标准,抓紧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从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入手,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全面达到新的指标考核要求,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群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顺利完成迎接复核工作各项任务
迎接复核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做到领导到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有序推进,确保迎接复核目标顺利达成。
1、加强组织领导。市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市迎接复核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组织计划、协调督查、业务指导等工作,要根据需要,抽调精干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做好本辖区、本部门的迎接复核工作。
2、加强目标考核。市迎接复核办公室要将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责任到人。市迎接复核办公室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督查考核;要建立例会汇报、督办、效能监察制度,对市委、市政府交办事项以及迎接复核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实行交办、查办、反馈的规范化管理。市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过程效能监察。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促进迎接复核工作有效开展。
3、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工业园等创建活动,营造浓烈迎接复核工作氛围,努力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法制观念,激发和调动全市上下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的积极性。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要开辟专题栏目,宣传报道迎接复核工作情况。
同志们,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只争朝夕,克难攻坚,奋力拼搏,为确保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部复核,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