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口算的研究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口算教学,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首先,学生要注意让他们通过学习工具的手工操作,获得数的概念,了解计算方法。其次,计算的教学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理解计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口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口算往往因内容简单而被忽视。在普通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枯燥的训练代替丰富的思维活动,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以至于到了二年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指”口算。我认为口算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应该与学习相一致。
第一、让学生通过对学习工具的动手操作,了解数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识数是计算的前提。相反,计算可以加深对对数概念的理解。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字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不能离开动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从本学期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对学习工具的动手操作,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例如,当我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时,我们认识数字后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数的组合和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巩固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注意密切结合行动,思维和语言在操作过程中,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动手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教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在计算教学中,教学关键是理解算理。理解算理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意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首先,在介绍中设定情景:兔子要待客,给它是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你能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同学们想了一会儿,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瓶牛奶?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做什么,所以,凑十法自然会被学生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快速直观地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方法。这时老师会进行总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然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习计算九加几进位加法。有利于学生在计算8+几、7+几、6+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举一反三,传递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形式,提高学生课堂练习效率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了解计算方法后,必须通过及时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我非常注重练习形式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我一般用集体视算和听算,也要求学生制作1-20大小的数字卡,做统一的上色要求。比如老师发“9-6”卡,学生举着黄色的“3”卡回答,学生动脑子,老师就能轻松查卡颜色。
第四、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但是一味的注重量,只会伤害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最终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提高辨别中的计算能力。设计不同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许多计算问题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学生先独立计算,完成后再思考,怎样把这些题目分类?你是怎样想的?在此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定规律。
第五、展开竞争。
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可以开展竞赛活动。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抢答等。学生在“玩”中练,不仅达到了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第六,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犯了很多错误,但这些错误并不是由于学生的计算习惯不好造成的,也不是由于学生对计算的忽视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只有书写正确才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在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要看清楚运算符号和数字,避免因误读题目而产生误算的现象。最后,有必要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这不能只是空谈,而是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当他们会检查的时候,他们才去检查。无论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才能做到。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需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和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及良好的习惯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