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2021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第二篇:2021-2022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2021年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
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
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
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
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
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
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
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
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
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
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
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
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市部署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具体安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首位意识。
坚持首位政治任务不动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变、力度不减,确保衔接工作平稳有序不断档。2021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投入XX亿元、较同期不减,其中县级财政专项资金XX万元。继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向XX个脱贫村、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选派县级驻村干部XX,较第X批选派干部增加XX名,确保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严格钉钉考勤考核机制,落实遍访、家访、晋级晋升等关心关爱政策,衔接期内继续坚持效能点评制度,落实奖惩兑现。(二)聚焦突出问题,聚力整改落实。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省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其中针对中央巡视反馈扶贫领域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还有不足”问题制定整改措施X条,并于X月底完成整改销号;针对国家和省成效考核认领X个具体问题,明确X家单位牵头负责,共制定整改措施XX条,并于X月底全部整改到位。同时,紧扣“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进问题清零,特别是对因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实行“一户一策”兜底保障。(三)聚焦脱贫成果排查,建立监测帮扶机制。
X月份,出台《XX重点监测帮扶户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村级主动发现、乡级快速反应处置、X级跟踪监测“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对纳入重点监测帮扶的对象安排县乡两级班子成员及站所负责人联系包保,做到致贫返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x月x日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结合全省集中排查和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对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再核查、再推进。一是明确排查对象。在对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和易地扶贫安置区搬迁群众开展全面排查基础上,重点关注十类重点人群,围绕“四个聚焦”内容,结合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找准监测对象,落实好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二是突出条块结合。组织各乡镇街以村为单位,对照村户排查提纲,组织乡村干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以“块”开展排查;县乡村振兴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立、易地扶贫安置区配套设施和社会治理完善、产业帮扶基地、就业帮扶车间、消费帮扶“三专一平台”建设等内容,会同xx家市直单位以“条”开展专项排查;县各级帮扶单位与联系帮扶村捆绑作战,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对乡村集中排查和部门专项排查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定期梳理,一周一汇总,一周一反馈,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对排查发现问题分类梳理,根据部门职责和问题类别归口派单,采取“高位调度、集中研判、一体办理”工作模式,对突出问题重点跟踪交办督办,确保排查整改工作取得实效。截至x月xx日,全县排查发现问题xx个,已完成整改xx个,拟监测帮扶对象xxx户xxxx人。(四)聚焦产业兴旺,精准谋划产业项目。
坚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县级项目库,构建以xx蜜橘、水鱼、甜笋、灰鸡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茶叶、中药材、黑猪、乡村旅游等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产业扶贫模式向产业兴旺模式转换。全县共入库项目xxx个,资金规模达xxx亿元,其中产业项目xxx个,涉及资金规模xxx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占比达xxx%。同时,协调成立x个县级产业审批小组,分别由x个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严把产业发展审批关口,力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降低产业发展风险。目前,对成熟的xx个产业项目,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其中:蔬菜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xx万元,中草药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投入xx万元,灰鸡及黑猪产业及配套建设投入xxxx万元,乡村旅游xxxx万元。从产业类型来看,各乡镇总体围绕县“x+x+1”产业规划进行谋划产业,并逐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从产业布局来看,蔬菜产业主要集中在北部乡镇,如xx镇、xx镇、xx乡等,中草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南部乡镇,如xx镇、xx乡等,灰鸡及黑猪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乡镇,如xx乡、xx镇等。(五)聚焦稳岗就业,加强引导开发。
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加强跟踪监测,对有困难的落实“点对点”输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乡村两级针对弱劳力、半劳力等低收入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途径,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目前,全县已就业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达xx万人,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点对点”输送xx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xxx名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六)聚焦扶贫资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总体思路,依据乡镇公管站工作职能,统筹协调区域内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分级分类、台账管理,形成了从资产形成的“入口”到资产使用的“出口”全流程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全县2016年以来扶贫资产已确权xx多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xxx亿元;公益类资产xxx亿元;到户类资产xxx亿元。二、存在问题
我局严格按照上级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工作中暂时未遇到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针对集中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清零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认真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续帮扶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做好风险防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消费帮扶,做好专柜、专馆、专区建设。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做好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确保持续发挥作用。二是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
立足县“x+x+1”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尽快建成立体化销售服务网络,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推进“三业一岗”模式,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序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尽可能多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治理等“刚需”,合理开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确保实现充分就业。三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
推深做实各级各类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衔接期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凝聚起最大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XX省XX市财税部门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化财政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集中财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X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XX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的财税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发挥了积极效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XX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大力气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全市各级财政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其中中央资金XX亿元,省级资金XX亿元,市县两级资金XX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资金力度,促进产业脱贫。积极争取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指导统筹各渠道资金、盘活村级自有资金,实施“精准滴灌式”的方式全力支持脱贫攻坚。XX县利用扶持资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优势产业,带动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XX市整合涉农资金X亿元用于插花贫困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走“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富农、百花齐放的兴村脱贫之路,同时向专业化、品牌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2020年,全市落实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落实推动涉农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全市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落实推动涉农普惠金融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引导金融机构为脱贫攻坚项目提供贷款和担保支持;三个脱贫摘帽县落实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农民就业创业奔小康创造条件。
同时全方位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化、规范化。XX县城关镇财政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修订完善了《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脱贫攻坚资金核算与管理、奖补范围与标准,绩效评价与考核,规范了资金运行流程,强化了过程跟踪监控,通过经常性脱贫攻坚综合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XX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脱贫攻坚实施工作流程》,从“项目申报批复、筹资筹劳、规划设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工程招标、施工合同、工程监理、竣工结算、资金拨付、资料归档、建后管护”等12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便捷化和精细化。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推进资金使用跟踪监管。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要求,对已完工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提请审计方进行竣工审计,再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资金进行清算。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规范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衔接过程中财税政策面临的难点分析
XX市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促进脱贫攻坚,无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金需求的矛盾。
国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不变。国家为此将投入大量资金,地方政府也会给予配套支持,但恐怕仍然难以满足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
二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精准识别,定向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但在过去脱贫攻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的分散化倾向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跳不出“平均”“照顾”的桎梏,自觉不自觉地把扶贫资金按地区、部门、单位平均分配,平均使用,造成了扶贫资金的分散化;另一方面,有关单位在脱贫攻坚中争项目、争投资,客观上拉大了脱贫资金的分散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扶贫资金难以集中使用,难以提高投资效益,不利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目前与长远的矛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整合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目标上有偏差:一些地方发展产业的资金走入了误区,没有牢牢把握农村特色产业这个根本,而是跑偏了。再比如,时限上有偏差: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但少数乡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热情高、干劲大,而对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造成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影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政策衔接上有空档:出台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已到期,这些优惠政策是否继续延期执行,目前仍不明朗。此外,不少农业产业化项目缺乏长远性。
四是系统性与碎片化的矛盾。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涉及到农村软硬环境的改善,又涉及到各个产业领域和有关部门,需要规划的科学性、实施的连续性、管理的协调性,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推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现象。比如,规划缺乏“一盘棋”的观念:有的不立项、不论证,胸中无数,仓促上马,项目跟着长官意志走;有的随便立项,在实施中随意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比如,实施缺乏连续性:乡村振兴项目与基层党政干部任期目标不一致,造成工程随着人员变迁而更替,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换的现象较为突出。还比如,管理缺乏协调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集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物流等资源要素为一体的工程项目,涉及农业、水利、财税、银行、社保、民政等部门,需要齐抓共管,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互相牵制,相互扯皮,影响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
三、实现有效衔接的财税对策
财税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我们认为,在制定财税政策时,应该围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做文章。推进政策衔接的总体目标是:按照调整、优化、延续的要求,对标国家和省级政策措施,衔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小额扶贫信贷、综合保障、产业奖补、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雨露计划”、财政投入、易迁后扶、饮水安全、“防贫保”等主要政策,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第一,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稳定财政投入规模。
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调整支持重点,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抓住换届选举契机,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并为此提供财力保障。二是规范预算管理。考虑经济运行和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合理测算,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收取过头税费、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如实反映财政收入情况,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得违法违规制定实施各种形式的歧视性税费减免政策,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三是盘活各类存量资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新增资产配置要与资产存量挂钩,依法依规编制相关支出预算。严格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所有资本性支出应当形成资产并予以全程登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资产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促进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资产以及临时配置资产调剂使用,有条件的部门和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公物仓,按规定处置闲置且难以调剂的国有资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四是优先支持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此,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向产业倾斜;要加大对帮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要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并放大积极效应。五是积极探索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招投标程序较为复杂,审批程序过多,最短也要1个月左右,长则几个月,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进度。不仅如此,招投标中介费需计入项目总投资,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测算,一项100万的工程款最高有20%被第三方中介公司提取,最少也不低于10%。有鉴于此,应通过探索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绿色通道”,减少招投标过程中的资金损耗,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规范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
一是合理安排乡村振兴支出预算规模。
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调整完善乡村振兴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程序。二是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上级政府应当依法依规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主动性;下级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提前下达数如实编制预算,既不得虚列收支、增加规模,也不得少列收支、脱离监督。同时,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提高转移支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完善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完善直达资金分配审核流程,加强对乡村振兴直达资金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安排符合相关制度规定、体现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四是统筹各类资金资产。将乡村振兴项目作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的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纳入部门项目库并纳入预算项目库。实行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立项依据、实施期限、支出标准、预算需求等要素。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实做细项目储备,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应当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各项前期工作,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并按照轻重缓急等排序,突出保障重点。
第三,用活税收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引导力。一是用活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在落实好现有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特色经济还普遍较小的特点,宣传引导农村实体经济用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让刚刚起步的实体经济先活下来,再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宣传引导,帮助那些有助于农民就业、农村富裕的实体企业用好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引导企业让利给农民,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向上争取更多实用性政策。针对已到期又有必要继续延续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针对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收期长等特点,向上争取对这类项目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前期投入压力和降低运营成本。针对当前农产品保鲜、物流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向上争取对农产品冷链企业和鲜果、水产品等农产品批发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便于为农业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的企业降本增效。针对农民购买农业机具未能充分享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实际情况,向上争取调整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由减免农机销售企业税收改为由财政退补农民购买农机所负担税费。三是提升税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一方面,加强税法宣传辅导,让广大农民特别是经营者知法、懂法、用法,增强税收法规意识,用好、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一步梳理现有税收政策,研究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要素向农村流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科技下乡、智慧农业、完善农村产业链、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的税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推动实现农民有收入、企业有利润、资本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良性循环。
第四,强化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一是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
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乡村振兴资金的各项预算,预算一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对预算指标实行统一规范的核算管理,精准反映预算指标变化,实现预算指标对执行的有效控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二是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的绩效管理。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加强重点领域乡村振兴投入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引导约束。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国有资本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五,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
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的制度,综合评估政府偿债能力。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依法落实到期法定债券偿还责任。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打通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全链条,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要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三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但凡出台涉及到乡村振兴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各部门出台政策时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中长期乡村振兴支出事项管理,客观评估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第三篇: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
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半年完成情况
2022年上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一改两为”要求,精准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目标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守牢底线抓排查,常态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
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强化“定期摸排、信息共享、综合研判、及时帮扶”的部门联动、上下贯通的监测机制。自上而下预警监测,建立乡村振兴、民政、住建、医保、公安、人社等xx个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定期进行信息共享和比对,找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查缺补漏,防范返贫致贫。今年以来各部门共反馈预警信息xxxxx条,预警信息均及时反馈相关乡镇开展排查核实。自下而上排查监测,构建“农户自主申报、网格长定期监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走访发现,县乡两级核查”的全方位摸排机制。整合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乡贤等多支力量,实行多网合一,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xxxx个,常态化开展走访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农户情况,发现问题迅速反馈。推广使用防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符合条件的农户可自主申请。集中排查牢守底线。我县从x月底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开展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印发《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对全体农户开展排查,重点排查九类困难人群、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及疫情影响产业和就业情况,主要目的是发现困难群体,将困难群体纳入监测帮扶,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排查工作于x月底完成,全县共排查农业人口xx.xx万户,xx.xx万人,排查出问题xxxx个,新增监测对象xxx户xxxx人,占农业人口x.xxx%,超过省定x‰标准。因户因人施策帮扶,精准研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原因,根据实际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级分类精准施策,针对其劳动能力及发展需求,落实产业就业扶持、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今年以来,全县x.xx万户xx.xx万脱贫人口落实帮扶措施x.xx万个,其中教育资助xxxxx个、就业帮扶xxxx个、低保救助xxxx、产业补助xxxx个。
(二)突出重点抓振兴,持续推进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持续推进项目实施。2022年已到位财政衔接资金xxxxx.xx万元,其中中央xxxxx万元、省级xxxx万元、市级xxx.xx万元、县级xxxx万元,已下达衔接资金项目计划x个批次,共xxx个项目。2022年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xxx+N”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决策部署,示范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分别投入xxxx万元、xxxx万元和xxxx万元。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我局联合县财政局、县委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每周两次通报,将时序进度目标完成情况与下人居环境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围绕各级反馈问题抓整改。根据国家xxxx年考核评估反馈、省自查梳理出的xxxx具体问题,整合市级督察和县自查出的问题,迅速安排部署,召集xx个牵头责任部门业务人员召开会商会,认领问题形成问题整改清单,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我县整改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县级共认领了x个方面、xx个类型、xx个具体问题,共制定了整改措施xxx条,确定整改责任单位xx个。同步指导乡镇、村制定问题整改清单。突出抓好乡村建设。继续加大对出列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等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财政已安排投入xxxx万元专项资金,推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细致落实就业帮扶。2022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xxxxx人,xx个就业帮扶车间共吸纳就业xxxx人,其中脱贫劳动力xxx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xxxx人。减少疫情对脱贫群众的影响,解决外出打工难的情况,避免出现收入骤减。
(三)汇聚力量同帮扶,构筑全方位防返贫屏障
驻村帮扶方面。继续抓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继续做好中直帮扶单位上交所及省直帮扶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开展典型宣传。县直帮扶单位完成帮扶工作计划制定,进一步督促落实帮扶工作任务,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帮扶联系人,完善全县帮扶联系人台账,帮扶联系人共计xxxx人。制定《xx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工作清单》《xx县选派工作“六项行动”任务分解清单》;召开全县选派工作推进会,在全县开展选派村村情调研报告评比行动;及时拨付第八批选派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xxx万元,常态化开展在岗履职督查通报。县域结对帮扶方面。出台《2022年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要点》,召开县域结对帮扶季度调度会,压实细化工作任务;修订完善县域结对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统筹使用好2022年xx区xxxx万元帮扶资金,下达帮扶资金项目计划,加强项目推进,切实发挥资金绩效;开展xx区挂职干部业务培训暨座谈会;我县x名县乡村干部、x名医生集中赴xx区挂职锻炼;完成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xx区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工作。社会帮扶方面。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xx家市属民营企业和xx家县属民营企业帮扶xx个村。
2022年我县探索开展“乡贤+”赋能乡村振兴,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作为好做法、好经验,刊发在国家乡村振兴简报第xx期,在全国交流。x月初省乡村振兴局反馈,我县xxxx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获得“好”的等次。
第四篇: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和我县《实施方案》精神,按照省乡村振兴局、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关于印发<关于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健全完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扎实做好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接续推动脱贫群众生活改善,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调整优化,坚持有效防范风险与应对突发事件相结合,结合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常态化排查、及时性整改、责任化保障,着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可持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目标任务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瞄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做好常态化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制度,细化梳理可能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要风险点,科学制定应对预案,逐项研究并提出预警和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静态清零、动态保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质量成色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进一步拓展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拓展乡村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拓展饮水安和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
三、工作重点
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跟踪监测其“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发现风险点,科学分析原因,精准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补齐短板不足,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化解工作,有效解除返贫致贫风险和隐患。
(一)巩固拓展义务教育保障成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聚焦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易地搬迁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残疾人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重病适龄儿童、厌学学生等人群,外出和流入人员较多村、偏远村和人口较少的自然村等区域,健全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对新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及时劝返,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坚持“一人一案”,做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工作。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为农村地区补充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责任单位:县教科局)(二)巩固拓展基本医疗保障成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聚焦农村长期用药支出较大的慢病患者,突发大病的患者,完善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对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监测对象做到“应管尽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门诊慢性病患者按程序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定额资助,对返贫致贫人口过渡期内定额资助。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大病保险继续对困难群众进行倾斜支付。夯实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农村大病专项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推进“一站式”结算。支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逐步提高村医补偿水平,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加强乡村医疗机构设备、药品的配备和定期更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乡村两级设备使用率低、药品配备少、更换不及时等现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医保局)(三)巩固拓展住房安全保障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立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聚焦居住条件差的六类重点人群,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受损的村庄,常年有人居住且因各种原因导致房屋受损,成为C级和D级的危险房屋,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及时动态跟踪解决出现的问题。实施农房建设试点,建设一批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乡土的安全宜居示范农房。(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四)巩固拓展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检测,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及时排查风险隐患。聚焦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水源条件较差的重点区域以及易受干旱、洪涝、地质灾害和冰冻影响的供水工程,加强工程维修养护,解决好水源性、灾害性、季节性等缺水问题。完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及时处理,确保不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等问题。开展规范化工程建设和老旧工程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区域供水规模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水平。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体制机制,深入落实“三个责任”,持续完善“三项制度”,高位推动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四、措施及方法
建立健全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制度,瞄准源头问题,找准症结穴位,建立长效排查机制。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常态化排查,紧盯关键时段、突发灾害开展重点排查,各行业部门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制定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整改措施,有的放矢,及时整改。压实整改责任,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拿出举措和办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妥善解决,动态清零。
(一)常态化排查响应。
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要紧盯重点人群,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常态化风险排查,主动发现隐患;要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畅通村、乡、县逐级排查核实渠道,执行排查“xxx”制度和解决“xxx”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月报制度,确保快速准确发现问题,妥善限时解决问题。1.排查“xxx”制度。“x”即: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落实首问负责制,x天内上门核查反映问题。“x”即:乡镇干部x天内研究确定核查办理意见,确需帮扶解决的,提交县行业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政策的,进行说服劝导。“x”即:县行业主管部门要在x天内研究确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解决办法措施和完成时间,建立工作台账。
2.解决“xxx”制度。“x”即:一般性问题原则上x天内要落实解决。“x”即:重大问题包括一些复杂问题要在x个月内落实解决,确需延长时限的,要经县级领导组织集体研究决定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x”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二)重点排查响应
1.强化开学前后学生信息排查。加强义务教育学生开学前后数据比对,摸清应入学未入学、开学未返校复课学生的去向,建立工作台账,坚持“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应劝返尽劝返,实行销号管理。(牵头单位:县教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
2.强化大病重病医疗支出排查。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在治疗出院后,及时掌握支出情况,对支出较大引发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落实医疗帮扶政策。(牵头单位:县医保局,配合单位:县卫健局、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
3.强化因灾受损农户住房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因灾导致住房受损农户,组织专业技术力量,逐户开展安全性鉴定,根据鉴定结论给出针对性改造建议,并逐户建立改造台账,及时采用租住借住集体公房或闲置农房等方式,对住房受损严重不能居住的进行过渡安置,迅速组织因灾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确保一户不落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
4.强化饮水设施旱涝冻灾排查。对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水源水量不足、水管冻堵、强降雨引发饮水工程损毁以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饮水设施进行排查,建立县级农村供水保障和应急机制,健全完善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成立应急抢修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群众生活正常用水需求。农村供水工程产生影响后,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供水保障机制,按照制定的供水应急预案,由应急抢修队伍按照灾情的轻重缓急情况,对损毁工程进行维修恢复。同时要在工程未完全修复前,采取临时引调水或送水等方式,确保群众正常生活饮水安全。(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
各行业部门、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将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夯实筑牢“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致贫返贫的底线。(二)增强工作合力保落实。
各行业部门、各乡镇、城区事务中心要牢固树立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一盘棋”的思想,既要明确工作责任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确保排查严密到位,响应解决迅速,对号销账及时并持续巩固。(三)保障资金投入促落实。
要切实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继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各行业部门要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申报实施巩固拓展“三保障”衔接项目。(四)加强责任追究督落实。
要将落实长效排查和限时解决制度情况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未按时限要求落实办理或造成不良舆情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坚决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确保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效真实。第五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机构队伍、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坚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塞罕坝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科学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面推进美丽幸福新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脱贫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捋清问题底数,查找问题短板,逐项细化、实化、具体化目标任务及推进举措,实行清单化推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不返贫、无新贫。全县无收入负增长户,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户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明显提升;无劳动力户实现户用光伏、产业分红、兜底保障等政策帮扶全覆盖。
”3+1”保障全面达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有序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县全面推开。
到2035年,全县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健全常态排查核查机制。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发现和核查机制,强化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包联,建立规模摸底和常态化排查相结合机制,对符合条件户及时纳入,对风险消除户及时退出,做到动态管理、精准进出、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健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对脱贫人口实行监测和帮扶全覆盖。不断完善我县医保、卫健、教体、住建、民政、残联、交警等多部门、全方位预警监测机制,实现信息数据准确共享,每月动态开展入户核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作为易返贫致贫人口重点监测,及时发布预警,确保快速发现,科学处置,动态清零。健全防贫帮扶救助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全面落实大病生活救助、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产业扶持、就业扶持、金融信贷、敬老孝亲等防贫举措,继续实施防贫保险,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出现的风险户,及时落实防贫保险报销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刚性支出,全面阻断致贫返贫风险。(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联、县交警队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动态监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有问题随时发现、动态清零。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持续落实
”七长”责任制,建立健全县、乡、村校适龄儿童少年台账,实施任务清单制度和台账纪实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外不失学辍学。继续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实现应助尽助。提升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政策,脱贫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全面落实。继续加强专职村医定向培养和配备工作。推行门诊慢性病网上评审认定新模式,对于特殊人员实行上门认定服务,确保不落一人。健全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大排查和4类重点对象危房等级鉴定”再排查”,将因火灾、雹灾、雨雪灾害和房屋老化等不可抗力形成的动态新增危房纳入改造计划,及时动态清零。持续实施”暖心房”工程,确保所有农户实现住房安全。完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展饮水安全全覆盖工作”回头看”,对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逐一建立台账,落实解决措施。对于设施未使用、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健全完善管理办法。(牵头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等部门;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区)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持续推进19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配建和提升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兜底等政策扶持,确保搬迁脱贫户中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户至少实现1人稳定就业,搬迁人口2700户6680人产业就业全覆盖。做好分散安置500户885人后续跟踪服务。持续巩固3个已通过易地搬迁方式解决的空心村治理。全面加强安置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县城人才家园集中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依法依规推进3557套安置住房产权登记办理工作,7月底前发放完成,10月底前完成所有搬迁安置区用地审批手续。加快宅基地复垦和节余指标流转,确保7月底前通过复垦验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人才家园管委会)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做好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快出台我县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规范开展确权登记,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成立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组织,负责辖区内扶贫资产的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及日常监督管理。做好2016年以来投资的5400个扶贫项目进行资产清查,分类摸清各类项目主体,明晰管护主体,明确产权关系,确保扶贫资本资产不流失,持续发挥效益。加快推进2013年至2015年资产清查工作,待省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后及时资产清查。建好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绩效评价等制度,加强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做好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拖欠收益金、分红款催缴工作,对于确实无法分红或提前收益的,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优化调整光伏和县级大型资产收益项目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分配合理,发放到位。加强对60个已建扶贫车间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外联招商力度,确保稳定运行。(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二)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乡村振兴、教体、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县级相关行业部门主动发现机制。实施线上数据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发现对象、风险预警、动态帮扶、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模式。实行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部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优化”单人户”政策,将低保边缘人群中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调整”渐退期”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可给予一定期限的渐退期。进一步落实好因病、因残、因学和农村低保对象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扣减规定。在扩大特困认定残疾人范围和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认定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县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精简优化低保审批确认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高效开展康复服务、辅助适配、就业培训、托养服务、无障碍改造、贫困助学等六项民心服务工程,提升残疾人救助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基金作用,积极开展救助。(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合理确定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联体建设力度,扩大覆盖面,完善医联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防控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医疗防控能力。探索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新方法,积极推进按人头打包支付。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完善参保缴费资助政策,过渡期内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按比例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且纳入相关部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人员,优化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定额资助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继续执行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合规自负费用按比例给予报销,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支付。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合理确定救助水平和救助限额,按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发挥医疗救助基金作用,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牵头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贫监测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机制,实现儿童主任村级全覆盖,儿童督导员乡级全覆盖,形成县、乡、村关爱保护网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建立信息完整、动态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的托养照护、康复服务,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城乡统筹、应补尽补、按标施补”,加大”福康工程”项目实施力度,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更好满足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残联、县人社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建立全县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监测台账,通过入户核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将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兜底保障政策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其中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可视情现给予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之后依规纳入低保,实现应兜尽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
(三)拓展提升脱贫地区发展水平
聚力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聚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因河沿线特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带,优先发展龙嘉省级现代奶业园区、期左有机小米省级杂粮园区、芜磊省级畜牧业转型聚集区,培育壮大奶牛、肉牛、果蔬、杂粮等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扶龙行动”,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0家,新增县级10家。推动建设一批”以村为单位,以群众为主体”的种养殖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坚持”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通过”龙头企业+村+订单+农户”方式,引导农户到园区内自建或联建设施棚室和养殖圈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合作社质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嵌入产业链,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格局。2021年底,打造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农业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实施”扶龙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大力发展”基地村”规模,在产业链条上不断深化。加快牧场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优质有机奶源基地,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大力培育肉牛品质改良,支持发展大型牲畜交易市场项目,壮大舍饲化养殖规模,盘活闲置牧场和圈舍。采取订单杂粮模式,重点打造谷物种植区和燕麦种植区,扶持燕麦深加工项目。重点打造露地蔬菜区,潮河、牤牛河沿线设施蔬菜瓜果区,构建集群种植、净菜加工、订单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着力持续深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合作,继续抓好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2022年全县扶贫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持续做强四个农业。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和微信互动、腾讯视频培训等服务,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科委,推进五道农业公司开展纳米富硒试验示范推广。开展燕麦和玉米保护性耕作种植试验。扩大”有机双创”战果,年内新增绿色产品认证5个、有机农业认证企业10家以上,有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县有机农业园区达到55个。深入开展农产品提标行动,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体系,确保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2%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力争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启动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深入挖掘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有机”公共品牌和牛奶、蔬菜、小米3个区域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等部门,各乡镇、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