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师范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学校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谋划高水平师范大学发展蓝图的重要之年。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庆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为重要契机,谋划未来发展新征程,制定实施“1+4”方案与行动计划,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性,努力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不断推动学校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市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从严治党、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把握精神实质和任务要求,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与举措,提高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水平。组织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贯彻《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法治教育。发挥我校人文社科综合优势,设立校级专项课题,开展教育改革重大课题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2.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程序,精心筹备、组织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纪委;认真总结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判断学校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科学谋划未来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发展的定位、目标和任务,科学凝练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导航定向。
3.抓牢思想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防范政治风险,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引导干部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全面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王立军流毒,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坚决做到“五个必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意识形态与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对意识形态阵地开展专项检查,坚决防止意识形态阵地漏管失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4.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市委要求,适时部署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发挥模范作用,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政治成果、精神成果、发展成果,以奋进的力量、过硬的本领、实干的劲头,争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开展“七一”党内表彰,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5.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落实《2018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校级领导班子整改方案》。激励干部讲担当、讲落实、讲实效,建立崇尚实干、担当作为、强化奖惩的正向激励机制,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干部考核办法,与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任务相统一。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抓好集中送培,延展挂职交流,增强实践锻炼。健全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做好处、科级干部充实完善工作,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健全谈心谈话制度、请销假制度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
6.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学校党委、学院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按规定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和专职组织员。贯彻落实二级党组织工作细则和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凸显二级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继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和研究生“双百”创建活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三年培育工程。全覆盖开展二、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创新党校教学与管理方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7.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反腐倡廉综合协调,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有案必查、有责必问,坚决制止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落实领导干部述责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约谈等制度,对二级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强化监督特别是重点领域监督,督促“两个责任”落细落实,保障权力规范行使。严肃办信办案,强化执纪问责。深入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8.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认真落实统战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推进学校统战工作争创一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发现培养党外年轻人才工作,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助推其发挥参政建言作用。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工作,成立留学人员联谊会。筹备召开学校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教代会执委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代会代表巡视监督制度及二级教代会制度。
9.持续深入推进重师文化建设。传承弘扬重师文化,坚持重师核心文化理念,打造“名生名师名气”的文化特质,制定“提升重师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构建和谐文化,不断涵养师生的学气、静气、勇气、大气,传播好“重师故事”,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完善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要节点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学校戏剧文化和演艺文化优势。加强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管理及骨干教育培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二、全要素推动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0.继续夯实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本为本,落实教育“四个回归”,对标对表狠抓落实。召开本科教育大会,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关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要求,制定“重师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做好任务分解,拟定任务图、时间表,为学校未来5年本科教育发展确定行动指南。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建设新文科、新工科,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和优势特色专业,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校院两级“金课”,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出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管理办法》,2019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12-16项、应用项目20-30项。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筹建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顺应教师资格考试变化需要,推进校地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
11.深入推进学科科研人才联动发展。坚持以学科发展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标志性成果为关键,促进学科科研人才联动发展,制定“重师加快建设高水平学科引领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学科、科研、人才三者的关联度。加强学科方向的凝练工作,围绕学科方向搭建科研平台、汇聚人才梯队、打造标志性科研成果群,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的竞争力、优势与特色。
12.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加强现有重庆一流建设学科,加强高端学科平台的培育与建设。按照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的要求,开展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建设工作,为2020年新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做好准备;做好重庆市“人工智能+教育”学科群的申报和后期答辩等工作;开展2019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做好各类学科迎评工作,梳理并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开展重庆市“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中期考核工作;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和重庆市教委的安排部署,做好全校硕士一级学科授权合格评估的抽查审核工作。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出台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并完成招生工作;启动硕士导师考核、博士导师遴选及导师团队建设工作;创新研究生学术活动形式,提升学术文化质量,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建设。
13.全力推进科研提档加速。遵循科研规律,聚焦具有重大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完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培育计划、国家基金预研计划,力争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重庆市的突破,实现“优青”项目在我校的突破,持续扩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量,国家基金项目有较大幅度增长。加大标志性获奖成果的培育力度,重点做好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科奖的申报组织、策划工作。实施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和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项目群的方式集中资源支持团队开展协同发展。围绕双创战略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立地”,推动环重庆师范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启动高水平智库建设,启动特色数据资源库建设。修订科研成果认定办法,推进以知识价值、分类评价为主导的科研成果认定和科研人才评价。加强与校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
14.加大人事人才工作力度。坚持“近悦远来”,培养用好现有人才,不断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打造形成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等成体系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召开人才强校工作大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举措。持续实施“博望学者计划”“132引才工程”。做好各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的推荐评审,实现高端人才新突破。优化评审机制,完成2019年各类职称评审工作。深化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出台人事管理办法,规范编制使用,强化岗位管理,完成第三轮岗位竞聘后续工作。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完善竞争性绩效激励机制,建立分层次的人才项目与考评办法,强化知识价值分配导向,探索实行多元化薪酬体系,鼓励教职工创新创业。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严格师德“一票否决”。
15.合力助推学生成长发展。加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夯实学校大思政格局。聚焦聚力学生工作内涵发展,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维同育’模式”的育人成效,对标建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探索CIPP学生工作模式,完善大学工格局。坚持“两主体、两主导、三联动”的学生工作机制。扎实做好
“五个一、三深入、两日志”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凝练学业分析、示范学院、考研保障、精准帮扶等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4446’工作模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持续推进辅导员“H+”专业化职业化双线协同发展。强化质量监控,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反馈;紧盯高考改革,为保障生源质量提供政策参考;加强能力建设,为就业服务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保障。推进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搭建平台。召开学校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进一步建设发展“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建立完善“青马工程”品牌活动;进一步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广泛开展提升学生素质各类竞赛与学术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实践工作、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各项工作。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提档升级,充分保障资助政策的兑现。
16.努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推进巴布亚新几内亚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建设工作,提升五所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做好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公派教师、志愿者选派工作。做好HSK、公派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等考试、培训工作。大力推进重庆中外人文交流学院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工作;做好各项留学生招生、日常管理和培养工作,力争留学生人数有更大的提升;做好现有各类留学生奖学金工作,高质量完成重庆市丝路专项奖学金项目;抓好海外引智工作,力争引进高水平外籍专家;探索海外办学点建设,重点推动重庆师范大学缅甸分校筹建工作;完善师生公派出国项目选派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拓展校际学分互认项目,继续抓好中美121项目实验班的建设,承办好中美121项目2019年度工作会议及第十六届毕业典礼;稳步推动学生海外就业、实习和交流。
17.努力促进开放办学工作。加强校友工作,以学院为主体全面整理校友信息,建立健全校友数据库档案,进一步发挥校友在学校办学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推进与山东大学校际合作,力争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实效。继续推进“烛光·跨越”行动,实现校地合作双赢。持续推进附属学校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巩固学校在完备教育体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对附属学校的管理、服务和监督体系建设,扩大附属学校办学影响力。加强合作办学项目及合同管理,有效保障学校合法权益。
18.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创新治理和服务机制,深化国内国际合作,扩大和提升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模和质量,切实提升职教师资基地社会服务和辐射引领能力,大力推进学院向集团化、实体化、信息化、国际化转型发展。积极争取中德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积极争取牵头筹建中澳职教联盟,推进国际合作和产教科深度融合,启动高端职教师资培养探索工作,逐步形成并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推广的转化力。
19.拓展继续教育工作。开拓办学生源增长点,加大合作办学规模,推进合作办学国际化;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化教学,提高信息化水平;规范助学管理,做好自考主考新专业的调整和建设;整合优势学科,依托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构建应用型培训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与部队院校共建培训基地;努力建立推动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线上管理系统。依托国家评卷基地加大社会考试工作力度,圆满完成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阅卷基地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保障能力建设,为事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落实各校区功能定位规划。进一步做好三个校区规划论证工作。优化和完善大学城校区功能。做好沙坪坝校区功能规划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综合效益。明确北碚校区功能定位,做好北碚校区的论证规划工作。促进三个校区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功能协调、资源统筹、效益优化的多校区办学空间格局。
21.优化资金收支结构和效益。加强预算管理,盘活存量,激发增量,调整资金收入结构,争取拨款政策支持,增加内涵发展、民生保障、党建工作、校园建设等方面经费投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编制《重庆师范大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2019-2021年滚动规划》。完善资产经营制度和招租方案,提高租金收入和到租率。制定和建立租赁单位信用评价体系,确保经营资产安全。启动环大学城校区物业建设与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对伍家河沟新建物业的租赁准备工作;推进留学生楼2号楼(培训中心)营运筹备工作。
22.加强资产管理与审计工作。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国有资产盘点清查力度;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完成《2019-2021年实验建设规划滚动项目库》编制;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深化采购与招投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程序,优化采购与招投标流程。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完善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审计监督服务体系。抓好工程结算审计和大型工程预算,深入推进二级单位财务审计,有效完成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经营性资产招租等工作的审计监督,2019年科研经费专项审计,探索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
23.稳步推进基建后勤工作。有序推进沙坪坝校区实习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工作。继续推进综合实验楼、留学生楼和D-3-F学生公寓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做好修缮工作,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推进大学城校区学生公寓、师大苑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解决水压不足问题;完成北碚校区第一、二、三学生宿舍改造工作,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24.做好离退休与医疗帮扶工作。推进和完善离退休工作两级管理工作机制,凝聚离退休老同志智慧,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正能量,开展慰问和特殊群体帮扶工作,办好老年大学和文体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困难教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做好教职工医疗互助和困难职工送温暖工作;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继续推动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候诊教育;继续组织健康体检,为教职工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和女性疾病保险。
25.做好图情档案编辑出版工作。提升图情管理基础服务、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水平,建立图书馆与学院联合采购图书工作机制,加强文献资源保障和共建共享工作。完善档案管理“三个体系”建设,加强档案管理指导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校史资料及相关实物档案的征集力度。以重点栏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刊物质量;以《地理教育》和《当地幼教》为重点,探索市场化办刊新路径;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加强与中国知网、超星公司“域出版”学术平台合作,提高4个期刊文献资源的传播效果。
26.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全面开展学校信息化2.0升级建设,集中精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0A办公系统,推广应用移动OA办公系统。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集中归口管理,制定完善信息化规章制度,继续推进教学管理平台、本科生与研究生管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移动微应用,启动人事系统2.0升级版建设,全力开展智能教室、智慧教室为主的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统一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云平台为主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持续加强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运行保障。
27.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城校区公共教室空调安装工程。理顺师大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指导力度。稳妥推进沙坪坝校区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配合推进老校区老旧家属楼电力改造工程,加强用电安全、提升用电质量、扩大用电容量、改善用电环境。推进部分学生公寓水电智能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新建。改善食堂设施,优化饮食服务环境。以建设“园林式校园”为目标,对现有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加强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园区,增设一批供休憩的桌椅板凳。整治荒坡、荒地,调整校园植物结构,提升生态环境。
28.抓牢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治安防控,优化巡逻线路和频率,强化领导带班和监督检查,编印学生安全手册,遏制网络、通讯等各类诈骗案和校园贷案件,进一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平安校园二期监控工程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加快推进校内交通测速系统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消防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加强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配置、管理、维保,推进智慧消防系统的招标和前期规划。协助和配合国安、公安部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
四、加强任务分解与目标管理考核,狠抓行动计划落细落实
29.制定实施“1+4”方案与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制定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任务分解方案。围绕学校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内涵式发展指标任务,科学制定抓好大学教育、促进学科科研人才三者联动发展、弘扬重师文化、师生员工参与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等四大行动计划,明确改革发展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推进进度,对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学院、各部门及师生员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管理,狠抓落细落实。
30.修订落实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和“1+4”方案与行动计划,修订《重庆师范大学二级单位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兑现落实二级单位及师生员工的职责任务,优化考评体系,强化绩效导向,加大奖惩力度,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