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合集]

时间:2021-08-17 15: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

第一篇: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

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范文

派驻监督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强化自上而下组织监督的重要形式,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派驻机构建设,强化派驻监督的权威,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组织形式、履职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党和国家机关的派驻监督全覆盖。派驻机构的各项业务工作开展都已趋于稳定,监督作用发挥日渐显现。但对照党的十九大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当前派驻监督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制约着派驻机构监督职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做好新常态下纪检派驻工作,我们对当前派驻纪检组的工作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当前派驻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日常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目前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日常监督的形式大于内容,监督同级不力,监督作用不明显,监督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责任担当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缺乏主动性,存在畏难情绪,维护公平正义、动真碰硬的勇气不够。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多摘花,少挑刺,当老好人的思想仍然存在,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敢负责、不善于监督的监督软化问题,监督检查中缺乏威信,缺乏勇气和锐气。

三是在精准监督上还有所欠缺。对监督的方法方式把握不准,缺乏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监督办法不多、措施单一,尤其在查办案件和巡察发现问题等方面经验不足,对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多,监督少,作风督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查处的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不多,通报曝光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督查时松时紧,未形成常态,对党员干部中的不良风气和苗头倾向制止不力,早发现早处置机制不完善,使一些单位作风问题纠而复生,难以根治。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不善于开拓创新,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思路不多,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墨守成规,方法方式简单、呆板,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纪检监察重点领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分不清是非,拿不定主意,抓不住规律,提不出对策。

五是执纪监督能力与履职要求存在差距。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除了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外,还要有较丰富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新的提升,但派驻干部大都是业务口转岗,工作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业务、能力素质与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腐败形式日益多样化,违纪违法现象往往涉及金融、经济、工程等多领域,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中,大多数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欠缺理论知识,并且在从事纪检业务之前,基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复合型”人才少,缺乏相应的经济、财会、审计、法律等基本功,且大都缺乏实战操练,一时难以适应执纪监督问责的基本需求。

六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落实从严要求不够,存在管理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求稳怕乱的思想。

七是纪检监察监督战线领域广,面大线长,虽然派驻监督范围实现了全覆盖,但由于人员少、精力有限,面对综合监督单位庞大的组织架构、复杂的人员组成、分散的部门布局、棘手的具体问题等,监督工作的覆盖面不够,监督力量很难覆盖到综合监督单位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存在监督不平衡的问题。

八是派驻干部考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点多面广相对分散,派出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每个派驻干部的日常工作和表现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派驻干部和委机关干部的交流、培养、晋升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导致派驻干部对“娘家”缺乏“归属感”,有“在派驻单位是外人,回到纪委是客人”两边够不着的尴尬,不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派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派驻监督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为契机,着力推进派驻监督改革,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切实提高派驻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进派驻监督取得新的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履行政治责任上聚焦发力,推动派驻监督有新发展。2018年10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为做好派驻机构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派驻机构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要牢牢守住政治机构这个定位,必须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持续深化“三转”,在履行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适应和体现政治监督本质属性,既要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又要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真正把监督职责履行到位。

(二)擦亮派驻“探头”,在强化监督检查上力求精准,努力提升派驻监督新成效。派驻监督是各级纪检机关监督的延伸,本质是上级监督,而不是同级监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解决同级监督难的问题。一要当好“千里眼”。派驻机构是各级纪委派驻各单位的“探头”,承担着“千里眼”和“盯梢人”的作用,是深化党内监督的“神经末梢”。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日常监督的质量和效果。要把日常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二要完善派驻制度。增强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破解监督难的问题。探索上级监督的有效途径,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工作制度保障,规范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职责,细化监督程序、监督内容和方式,明确查办案件的权限和程序,为派驻监督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南;建立纪检组长定期与党委(组)主要负责人廉政提醒谈话制和将纪检监察组意见建议纳入对党组考核分值等制度,让纪检监察组有权限、有途径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真正发挥“派的权威”,突出“驻的优势”,将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确保监督实效。三要推行“轮流式”驻点办公,打造派驻监督的“移动探头”。在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推行“轮流式”驻点办公,根据客观情况弹性安排驻点时间,由组长或副组长带队,主动深入驻点单位零距离“贴身”监督党员干部,全面了解掌握驻点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三)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在落实工作责任上强化担当,促进监督能力有新提高。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派驻纪检组的使命所系。要始终牢记派驻纪检机构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加强思想和能力建设,切实把解决不愿履职、不会履职问题作为重点,一要破除“不愿监督”的思想障碍。派驻纪检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对标新要求,强化理论学习,锤炼实践能力,提升派驻意识,强化监督“底气”,拓宽监督视野,兼顾“树木”“森林”,充分发挥“探头”作用,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和责任追究的“尚方宝剑”;要持续深化“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明确党内监督、党纪监督是主业;要加大派驻干部轮岗、交流、培训力度,确保派驻干部队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工作扎实;二要消除“不敢监督”的心理顾虑。派驻纪检组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敢于动真碰硬。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深刻认识到监督是约束、更是保护,体现的是严管厚爱。要坚决摒弃“老好人”的思想,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敢于从监督的角度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在干部监督和查办案件中坚持原则,自觉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要用好“四种形态”,善于发现问题,聚焦“四风”问题,对人、财、物、权力使用等易出现问题的敏感领域环节,对发现的苗头及时提醒,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谈话诫勉,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在日常。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要及时与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书记交换意见、通报问题。对严重违纪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置,防止对党和事业造成更大危害。三要解决“不会监督”的本领恐慌。实行纪检派驻机构体制改革后,派驻机构的纪检人员基本都由各驻在单位原纪检人员调整而来,虽然对党纪党规理论和监督执纪工作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不可避免地普遍地在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不同的弱项和短板。因此,在实行纪检派驻机构体制的新任务下,加强派驻机构纪检监察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任务。要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重点抓好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加强理论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大力选调那些通理论、懂法律、精审计、善文案的人才充实到各级派驻纪检监察队伍中来。建立和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派驻纪检监察人员轮岗交流,激发队伍活动和工作潜力,全面提升派驻纪检监察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派驻监督体系,在提高工作水平上彰显新作为。一是保障派驻监督行使职权和具备条件。派出机关要加强对纪检监察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完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及办案条件,保障派驻机构的各项待遇;二是创新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培养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派驻干部使用、培养、交流、锻炼等工作,激发派驻纪检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派驻干部对派出机关的归属感,为派驻干部执纪监督提供坚强后盾;三是构建纪检监察工作部门协同制,组建组织、财政、审计、工程管理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专家库,以便于纪检监察组在监督实践中发现问题,能及时咨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剑指问题,找准靶心,精准施治;四是建立纪检监察组之间定期联系、协同督查等制度,使纪检监察组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树立一把刻度清晰的“尺子”,提高派驻监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五是扩展监督视角,完善体制机制。派驻纪检组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派驻监督工作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及时健全制度和工作细则,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篇: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五、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六、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七、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八、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3.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第三篇: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调查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调查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乾刘长清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王乾,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长清,山东省定陶县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1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山东菏泽274000; 2定陶县人民检察院,山东定陶274100 【摘要】本文对当前派驻检察室运行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了经验做法,分析了制约工作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探索了进一步提升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派驻检察室;效能;现状;规范发展

一、当前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运行现状及主要成效

(一)搭建检察监督新平台,发挥延伸法律监督“新触角”的作用

一是加强对公安派出所的检察监督,通过调阅执法数据、了解办案工作、巡查办案场所、抽查案件等方式查找问题,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插手经济纠纷和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加强对基层法庭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对群众的申诉及时受理,对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向本院民行部门移送,并做好信息反馈、释法说理、案件息诉等基础性工作。三是加强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定期与社区矫正组织核对辖区内矫正对象的个人信息及记载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定期检查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台帐,查看是否及时宣告列管;建立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检察档案,切实加强对交付、接收、期满、变更执行的监督及日常检察工作。同时发挥身处基层、方便群众、有利监督的作用,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向本院自侦部门移送案件线索,切实增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效果。

(二)搭建关注保障民生新平台,发挥和谐检民关系“连心桥”的作用

注重发挥“96699民生服务热线”品牌效应,开通视频接访、热线接访,主动下访巡访,把检察室作为联系群众的一线平台,开辟“民生服务接访”大厅,把排民忧、化民怨、解民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打造服务保障民生新平台。截止目前,派驻检察室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230人次,接听热线电话78次,检察室直接办结群众反映问题26件,其中协调救济17次,帮扶慰问困难家庭24户。

(三)搭建平安创建新平台,发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减压阀”的作用

坚持把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检察室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与检察业务部门建立涉检维稳信息通报制度和在乡镇村居建立工作联系点、聘请信息联络员等方式,健全信息共享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制;通过接待来信来访、下访巡访、热线咨询等,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掌控涉检信息,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探索实行“六个一”工作法,即写“一纸”,发放“检务公开”宣传明白纸;搭“一网”,搭建民生检察服务热线网;送“一卡”,赠送便民联系卡;发“一卷”,发送民情调查问卷;设“一台”,设置下访巡访工作宣传台;聘“一员”,聘请信息联络员等方式,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成为该院检察室工作的一大亮点。

(四)搭建廉政建设新平台,发挥预防基层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新屏障”的作用

针对以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人群基本局限于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对乡镇基层站所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预防工作存在工作盲区的现实状况,主动调整工作重心,有效弥合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力度。在检察室工作区的规划布局中,专辟了“预防基层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区”;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突出了“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特色;在教育形式上,积极探索符合基层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预防宣传形式,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赶大集、进农村、到田头”活动,着力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社会化。

(五)搭建依法治理新平台,发挥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站”的作用

派驻检察室注重加强与辖区乡镇经管、农业、水利、民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惠农、低保保障资金、民营小微企业、特殊人群等数据库,重点强化对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监督,保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构建参与社会管理立体运作格局。针对小麦种植面积核定工作程序不规范,从而导致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存在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主动与辖区乡镇政府会签了《关于加强和规范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涉农补贴工作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内容和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并对小麦专项补贴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保障了国家惠农资金的安全到位。

二、当前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发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

实践中各检察室开展法制宣传和预防工作较多,对辖区内基层司法和行政执法活动监督工作开展相对较少,且开展法律监督的手段单一,基本局限于信息通报、场所巡查、受理控告申诉等,而这些工作模式弹性有余刚性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减弱检察室的监督形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扶危济困、化解矛盾、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多,但其中涉法涉诉问题所占比例不高,在促进基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职能作用发挥上还有很大空间。

(二)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内部协作机制方面,如何处理好派驻检察室与本级院内设部门的关系,使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检察工作整体效能的提升,是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外部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动机制方面,各派驻检察室在对基层司法、行政执法活动监督和涉农检察等工作中,都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这些监督仅限于工作层面,有的甚至是依靠部门间或个人间的感情维系监督工作关系,尚未上升为一种稳定的工作机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综合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制度体系。

(三)业务衔接中执法规范化和群众认可度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的检察业务部门仅将派驻检察室作为其解决群众问题的办公场所,工作中缺少检察室的参与,这固然解决了群众的舟车劳顿之苦,但又增加了检察机关的工作量,并未涉及工作机制构建的核心问题;有的业务部门将对部分案件的监督、听取意见交由检察室工作人员代为办理,这固然减轻了办案科室的工作量,方便了群众,但也涉及办案人更换是否合法,在检察室听取意见是否能得到群众的认同,案件处理中出现信访等问题时检察室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

三、进一步提升派驻检察室工作效能及完善运行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理定位,充分有效发挥派驻检察室职能

1赋予检察室一定程度的职务犯罪线索初核职能。随着中央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村干部贪污挪用土地补偿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等职务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赋予派驻乡镇检察室查办职务犯罪的职权,可以发挥其贴近群众、反应敏捷、查案迅速的先天优势,有利于提升检察室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对其辖区范围内的举报、控告和自首材料进行审查,如果举报、控告材料情况不清,难以确定其性质的,报检察长批准后有权对线索初核;如果线索材料比较明确具体的,检察室应配合反贪部门和反渎部门进行查处。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将控告、检举材料退回,并将退回原因告知控告人、检举人。

2强化检察室涉检信访处置职能。乡镇检察室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群众合理、有序表达诉求,将群众工作方法与法治理性有机结合,对控告、申诉、举报,做好登记和疏导工作,能当场作出答复或处理的,应及时答复处理并做好登记;不能当场处理的,应进行初步审查,按规定提出审查意见和分流、跟踪了解办理情况并及时回复。对涉检信访以外的信访,要积极做好正确引导和释法答疑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处理。

3深化基层职务犯罪预防职能。派驻检察室要充分利用接近民众,有条件多渠道收集职务犯罪的相关信息这一有利平台,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召开预防犯罪联席会、举办法制讲座等活动,增强乡村基层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对乡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系和指导,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二)完善机制,确保监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健全完善与检察业务部门的协作机制,针对个案办理中发现的执法不规范问题,适时开展联合检察,提升法律监督的整体效果。健全完善与基层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与基层各执法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门建立起工作交流平台,以制度形式保证监督的切入点更加准确有效、监督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以制度机制保障监督的实效性。健全完善派驻检察室之间的沟通机制,对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基层执法不规范问题,组织、指导开展相应范围、相应层次的专项检察活动,扩大监督效应。

(三)理清权限,确保检察机关整体监督效果

派驻检察室与派出院业务部门之间需进一步理定各自职能重点和职权界限,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派驻检察室具有贴近群众、人地两熟、反应敏捷的先天优势,应重点协助检察业务部门做好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和矛盾纠纷的先期调处、处置工作,尽量避免事态的恶化升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派驻检察室与预防部门的工作对象要各有侧重,派驻检察室主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资金、涉农项目的预防监督;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派驻检察室主要是对公安派出所刑事诉讼活动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刑事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这与刑事检察部门以具体案件为载体的静态审查式个案监督有较大的区别。

(四)强化宣传,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对检察室工作的认知度

检察室要改变“等人上门”的被动局面,主动走进乡村大集、机关学校宣传检察工作,通过版面展览、现场接待、法律咨询以及发放宣传资料、检民联系卡等各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鼓励人民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申诉,拓宽立案监督、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来源渠道。在各居委、村委设置检务公开宣传栏、进行检察版面巡展,开展举报宣传、反腐倡廉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宣传等。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工作,得到当地党委及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提高派驻检察室的社会认知度,扩大派驻检察室的影响力。

第四篇:陕西省“十一五”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陕西省“十一五”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http://2006-1-10-20:50长沙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十五”以来,果业发展进入了质量和效益双重快速提升的新时期。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十一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和“人世”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下,果品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从而为陕西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果区的一些干部群众,过分沉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已有的发展成绩,看不到果业发展存在的隐忧,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给陕西果品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仍然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流通、加工的观念。

2、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一方面,地方政府抓流通促生产的意识不强,对开拓市场的指导和服务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企业营销理念落后,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对商业信息缺乏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利用,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做一个单是一个单、卖一批货是一批货的传统商业状态。

3、果汁加工企业资本结构单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品牌效益差、市场秩序混乱是制约陕西果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陕西仅有海升一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绝大部分企业是单一投资主体的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家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相当多的果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差,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盲目追求企业的经济规模,设备利用率低,资金大量被积压,全省只有3家企业达到了经济规模(2万吨/年),其中一家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7~美元。在陕西17家果汁生产企业中,只有6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且产品主要销往美、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低价格市场。在销售代理市场上,陕西产品的品牌多而杂,知名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知名品牌,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反而被中间商利用,压制陕西产品销售价格。同时,陕西企业果品加工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已有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有待于提高。现在陕西企业(除海升公司外)均没有通过瑞士SGS机构组织的HACCP认证,无实力进入高质量、高价位、高信誉的日本市场。

4、果品现代化贮藏能力严重不足。在目前全省各类水果贮藏能力320万吨中,气调库和冷库贮藏能力为40万吨,仅占各类水果贮藏能力的12.5%,占水果总产量的9.3%,大多数是贮藏期较短,贮效较低的土贮库,难以起到延长销售周期,衔接产销的作用。同时,加工产品结构单一。除了浓缩果汁外,其它如果酒、果酱、果醋、果糖等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而且现有果汁加工企业布局极不合理。陕西17家生产企业,集中建设在关中地区,有的企业相距仅3公里,违背了国际国内果汁厂的布局规律(国际上两厂之间的距离在200公里以上,我国山东省在100公里以上),造成企业间争原料,收购加工成本居高不下。

5、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陕西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加之,果农合作组织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处于有组织无活动,功能作用十分有限,造成龙头企业与果农

之间仍普遍采用简单的买卖关系,未能通过生产及收购订单、质量标准和保护价承诺等合同契约的连结,进而也难以建立加工销售组织与果农之间的长期稳定的联合与协作关系,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市场稍有波动,各顾其利,组织化、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

二、“十一五”陕西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可按以下考虑果业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果园面积逐步达到130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800万吨,优质高档果率达到70%左右。其中鲜食苹果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产量达到500万吨左右,优果率达到80%以上,加上苹果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尽快将渭北建成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红枣、梨、猕猴桃等干水果也得到相应发展。各类果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左右,其中苹果浓缩汁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鲜苹果出口90万吨(含边贸70万吨),果汁出口30万吨以上。为此提出以下发展重点:

l、调整布局,优化品种和质量结构

苹果:以渭北27个苹果基地县为重点,在主攻品质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快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在渭北北部海拔800—1400米地区重点发展晚熟和中晚熟优质鲜食苹果,建设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在渭北南部海拔600—800米地区重点发展早中熟鲜食苹果和专用加工苹果,建设100万亩鲜食加工兼用或加工专用果基地。.实现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与质量效益提高的协调统一。

梨:在渭北北部海拔500米以上至无定河以南优生区以砀山酥和秦酥为主栽品种,扩大优质梨面积;在渭北南部早熟品种发展七月酥,中熟品种发展早酥、八月红,晚熟品种以砀山酥为主。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调整到5:20:75。

猕猴桃:在渭河以南至秦岭北麓和陕南汉江流域,以秦美为主,扩大优质猕猴桃面积。加快推广早、中熟优良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调整到5:l0:85。

红枣: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制干枣优生区,应以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品种佳县油枣和方木枣为主;省东洛河、黄河流域是制枣脯原料和鲜食枣优生区,应以大荔水枣等枣脯原料品种为主;关中泾河、石川河流域是鲜食和制干兼用枣优生区,主要发展晋枣、直社枣等地方名优品种。

2、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

到2010年全省建成400万亩外销出口商品基地,其中苹果300万亩,梨20万亩、红枣50万亩、猕猴桃30万亩。近期重点在25个苹果基地县和5个猕猴桃基地县结合各级示范园的建设,每个基地县要建成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绿色果品示范区。力争尽快建成300万亩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10万亩秦岭北麓绿色猕猴桃基地。

3、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果品的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要以提高保鲜贮藏和分级包装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冷藏、气调等现代贮藏设施,特别要增加现代化气调库的比重,加强采后全程冷链体系建设。到

2010年鲜果贮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总产量的50%,其中冷库、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30%。要按照国际标准和不同地区的消费偏好,不断改进以果品的清洗、打蜡、分级、包装为重点的产后商品化处理方式,建立健全果品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果品质量档次。

加快果品加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利用陕西果汁加工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前景看好的有利时机,在积极加工转化优生区相对过剩的低档果、残次果的基础上,加快专用加工果原料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加工品的质量档次,同时,要大胆探索果汁加工企业资产重组、联合发展的路子,由经济实力强和商业信誉好的加工企业牵头,组建果汁加工企业集团,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价格,统一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此外,大力支持从事果酒、果醋、果干、果片、果粉等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加工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加工品的花色品种,提高果品深加工的附加值。

4、实施“陕西苹果”名牌战略,继续扩大国内外市场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为整体形象,开展创名牌活动,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推广设立专卖店,对内细分产区,对外细分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销售网络,全面推广信誉卡制度,实行质量承诺,扩大市场空间,提高陕西果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通过加强出口果园注册认证和有效的信息服务,在稳定拓展东南亚市场份额,开拓欧美市场的同时,扩大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加快提高东盟市场占有率,使陕西苹果稳步走向国际市场。

5、建立健全果业信息网络建设

以省果业信息中心为主,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系统,有条件的县乡果业部门要开通与果品大村、大户的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果农提供市场价格、供需状况以及政策、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引导果农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切实发挥市场信息对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导作用。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体系,强化协调和引导

一是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发展观,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外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要正视问题,理清思路,强化质量效益意识,确立研究市场求发展,开拓市场求效益的工作思路;二是建立果业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会商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果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果业部门要会同有关涉果部门扎实做好果品的生产、贮藏、加工、贸易等工作,实现上下贯通,协调运作。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果产业化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以加快国家优势农产品重点项目——陕西省苹果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苹果改良中心建设为平台,构建适应果业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水果新优品种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建立“栽培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的品种格局,从品种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尽快实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突破。依托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

实施果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县干部、果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设高标准的绿色果品示范园。启动实施“无公害果品行动计划”,以生产资料供应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为切人点,重点解决农药残留、植物膨大剂使用等问题,强化病虫害防治、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的监控管理,改善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环境,坚定不移地推广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普及率。以农村能源户用沼气为纽带,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提升陕西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广泛开展果农培训活动。“十一五”期间全省按照统一技术、分层分批培训的原则,每年培训果农100万人(次),使全省果树种植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快国家优势农产品重点项目——陕西果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完善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加强产品标志标识使用和管理,强化农资和包装市场监管,确保陕西果品质量。

3、加强以水果专业协会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果农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乡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技术、农资供应、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逐步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加快组建陕西苹果协会或商会,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

4、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体系

强化龙头企业自身建设。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经营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通过组织开展一定的技术及经营管理培训和国内外市场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重信用的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果业企业集团化发展。要引导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以资产、品牌等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联营、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组建果业企业集团,引导果业企业走联合结盟、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壮大市场载体,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加快果业企业协会建设。针对目前陕西果业加工销售企业数量多、力量分散、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状况,要不断加快果业企业协会或联合体的组织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树立诚信理念,塑造陕西苹果的良好信誉。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和专用加工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订单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和深化订单农业的内涵,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提高履约率,促进产销协调发展。

5、完善和落实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重点在优质苗木繁育与推广、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优化果业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减关去卡,真正营造果品运销的“绿色通道”。同时加大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产业化开发步伐。

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种苗生产和销售许可证制度,强化苗木市场管理,保证良种苗木的有效供应。(杨立社)

第五篇:派驻司法所建设研究

派驻司法所建设研究

司法行政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各级司法行政机构积极探索的课题,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是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开拓创新,探索发展司法行政服务职能新途径,寻求拓宽司法行政服务领域的路子,纵向网络完善,集宣传、管理、服务于一体;横向协调、联合、发展,协调有群众服务需求的专业部门,联合推出司法行政服务举措,有条件的可以向该部门派驻司法所,在该部门协作下展开司法行政工作,从而实现拓展司法行政服务新领域的目的,在新的领域开拓司法行政新天地。

向专业机构派驻司法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是一个摸索构建和谐社会新路子,需要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是部门间的协作方式需要共同探索,二是派驻司法所的运作模式建立需要实践。总之,一个新字概括了派驻司法所特征,新的事物,新的偿试,新的模式,新的领域,新的起点。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司法行政职能的延伸,开创了部门间紧密协作的先河,在为民便民服务的同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那么,要在新的领域里实现司法行政的职能拓展,关键应具哪些条件?

一是领导的重视。不但是司法行政机关领导的重视,还取决于相 关联单位领导对司法所在本单位的作用认识,重视并支持在其单位建立司法所,帮助解决派驻司法所的物质条件,使派驻司法所具有开展工作的基础。

二是建立组织架构。针对所驻单位的业务特点,组织一支适应所驻单位业务需求的,高素质,精业务的工作的队伍,是派驻司法所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

三是要建立行之有效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奖惩体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领导重视,建立组织架构,建立制度只是司法所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而真正要使派驻司法所的工作顺利展开,还需进行很多工作,只凭上述三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领导重视是前提,组织架构是保证,制度建设是规范。这些只是司法所工作的基本要素,尚需处理好派驻司法所与所驻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取所得所驻单位各部门对司法所工作的全面支持。同时派驻司法所要根据所驻单位的工作性质,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各项业务活动,根据所驻单位的工作需要,配合所驻单位做好各项工作。

派驻司法所是一项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特别要加强工作调研,取得第一手资料,主动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司法所的运作情况,作为领导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并不断发现问题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派驻司法所的形象。

以鄞州区司法局派驻的交通安全司法所为例,依靠所驻单位做好交通安全司法所的工作,贯穿“以人为本”理念于工作始终,以促进 社会和谐为出发点,以完善交通调解服务模式,完善交通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交通调解优质品牌,作为司法所建设的工作重点。服从服务于所驻单位的工作需要,着力服务于基层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紧密结合鄞州区道路交通安全实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完善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工作重心,指导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开创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完整了交通安全大格局,从服务上保障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在交通安全司法所工作实践中:

一、加强指导,以程序公正促规范调解。

交通安全司法所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中队调解室的工作实际,确定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既要数量,更要质量的工作要求,在提高调解质量前提下,保证交通事故的调解数量;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考核方案,在促进质与量的统一上下功夫,在定量的基础上,结合质的提高作为调解工作的考核要求,进行现场指导,全面考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在工作中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的表现,例如:在每月的考评中,我们发现交通事故调解时,调解员在主持调解过程中,存在着重结果轻程序的问题,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告知不够重视,对调解案卷归档的完整性认识不足,要求根据不同的调解案件制作相应的调解笔录认识不足,认为案件调解忙无遐制作,认为它没什么用,调解笔录的制作无关紧要。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出调解案卷归档工作的重要作用,它反映我们所调 解的每一起交通事故能否经得起检验,调解中是否坚持公正公平原则,是否依法调解,是我们调解每一起案件的工作总结。对于调解笔录的制作,虽然,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它体现的是调解人员在开展调解工作的过程,有利于交通事故调解投诉的核查,也反映是否依法调解;如:今年6月2日金仁汉在其交通事故调解结束并当场履行,数日后投诉调解员李仁甫,认为李仁甫同志所制作的交通事故调解书中的签名系伪造,要求调查,接受投诉后,我们经过查阅案卷,向相关人员核实,发现李仁甫同志依法调解,程序公正合法,金仁汉在调解笔录,调解书等处均有其本人签名,经对签名进行笔迹鉴定,充分的证据证明金的投诉是无中生有,调解协议是其亲笔所签无疑。我们了解到金仁汉投诉目的在于:反悔以索取更多的赔偿,因此,我们明确告知,调解书上的签名是其本人所签无疑,如果对调解结果反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加强指导是派驻交通安全司法所工作的重点。

二、完善制度,提升素质熟练业务促调解

交通安全司法所以规范调解法律文书为突破口,不断推进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促进调解员在调解业务水平上台阶。把每月一次的考核检查作为促进调解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一环,在考核中及时发现经验与问题,及时推广有利调解工作的经验与做法,促进调解人员素质提高与调解纠纷水平普遍提高。

一是依法调解水平得到提升。在调解交通事故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调解技巧,提高调解效率,提升调解水平,在调解的 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有意识向群众宣传相关道路交通法规和政策规定,从而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16357起交通事故得到成功调处。目前,“依法、公正、透明、合理”的调解方式,已经赢得了基层群众的信赖。在为民服务,便利群众的工作中,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是调解领域不不断扩大。专职调解员依法调解能力的提升,为调解交通事故打下了基础,获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一些较疑难复杂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也往往希望能在调解员的主持下获得解决,万元以上赔偿调解达成协议的已经普遍,5万元以上赔偿调解达成协议也已平常。在群众方便同时,依法调解促进了社会和谐,从只调解赔偿金额3000元以下的小纠纷,到应需逐步介入一些群体性事件和“疑难杂症”的调解,偿试 10万元赔偿金额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也获得了成功。

终上所述,向特定机构派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一项新探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并着力解决人、财、物的问题,是派驻司法所发展的关键。

陈伟芳 2008年8月1日

下载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年关于加强派驻监督的对策和思路研究[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局派驻监督工作经验材料

    局派驻监督工作经验材料**市***紧跟**市局步伐,提升政治站位、细化工作措施,探索推进派驻监督制度,不断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着力构建一体化监督体系,推进派驻监督工作向纵......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赵永鹏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赵永鹏 (r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r南昆明65022D 【摘要】木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

    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内容提要:北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对北海十几年来旅游数据以及与......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德工作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的......

    提升国有企业纪检派驻监督的质效思考与对策

    提升国有企业纪检派驻监督的质效思考与对策加强派驻纪检机构建设是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派驻纪检机构只有做到站稳立场、耳聪目明、剑指问题、主......

    关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问题对策研究

    关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问题对策研究 作者:李剑/谭健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点击数:482 更新时间:2007-7-17 16:19:54 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作者:符蓉 指导老师:龙方 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