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时间:2019-05-15 01: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第一篇: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当前我县已形成依托以南湖湿地风景区和黄山镇碧坞龙潭景区,周边产生二大农家乐集聚区。农家乐已成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有力地助推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接待设施日趋完善

随着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发展,各种旅游接待配套服务设施也及时跟进,目前全县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省级绿色饭店3家。旅行社12家(含营业部),其中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2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可接待床位8000余张(其中星级饭店2412张)。

应该说我县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利用江左较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挖掘整合江左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为江左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3万人次,实施旅游总收入23.75亿元,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8.11万元。完成农家乐接待旅游者88.7万人次,营业收入4807万元。以黄山、南湖、邵洋古镇为主线,形成了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人文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带,江左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外海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等荣誉,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二、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较晚、起步较迟。我县的旅游业起步较迟,管理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资源管理多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各乡镇自行开发、自行招商,部门乡镇联动合力不够,未形成整体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迟缓。由于我县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工业上,而作为三产旅游业发展的比较迟缓;2004年之前把旅游发展目标锁定在黄山的发展和解决其权属问题上,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从而使我县旅游发展因定位失误造成发展时间上相对滞后。

2、规划引领发展存在缺陷。全县各种规划数量不少,但质量档次不高,个别与实际有点脱节,在全县总体规划前提下以点带面不够,未形成成片或成带趋势,整体性不强,如目前编制西部生态旅游规划,仅考虑冬阳镇五四村和黄山镇高峰村,未整体规划以104国道以西我县整体区域的旅游规划。

3、投入相对少、建设速度慢、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我县用于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偏少,政府开发旅游项目面临融资困难,政府主导型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宾馆饭店等招商引资面临土地指标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由于我县一些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道路还存在着宽度、便利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如每到秋冬季,通往西部一些生态旅游景点的道路上就堆放了毛竹、毛料,影响了车辆通行和外来游客观光的积极性。对投资商来说,由于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道路建设,一旦投资开发,就会增加成本,影响休闲生态旅游的开发。

4、客源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我县休闲生态旅游市场宣传缺乏轰炸效应。我县旅游品牌突出“生态”、“休闲”概念,虽清楚地表明了我县主要的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却忽视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乏想像空间,情感诉求不够,不容易脱颖而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品牌口号单一,不适应所有的细分市场,在拓展江左旅游市场缺乏主要抓手。

5、行业管理方面比较滞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质量和水平没有到位。我县农家乐发展中还存在无序开发、形象欠佳,模式单

一、品位欠佳,经营粗放、服务欠佳,缺少有规模水平的高端农家乐。

三、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发展

江左休闲生态旅游自南湖湿地风景区和碧坞龙潭景区于2016年5月成功对外开放,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整体规划比较好,优势条件突出。

(一)区位优势

江左,地处长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是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江左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104国道、杭宁高速、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距离上海、南京两个半小时车程,离杭州仅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江左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基础优势

近几年,我们着力完善县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南湖湿地风景区为核心、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和东部邵洋古镇旅游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江左旅游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总收入、旅游门票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以近40%速度在增长。从而发展形成了4种类型的近郊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地,即以物产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如水果采摘型、休闲垂钓型等;以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南湖周围,近湖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农家乐;以风景名胜区、度假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以避暑胜地黄山为中心周围形成了黄山山女村寨等一批农家乐和碧坞村等农家乐接待村;以古镇邵洋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是古镇风貌、美食品尝和民俗节庆。江左旅游围绕县委、县政府接轨沪杭战略。做到旅游先行,实施“主攻沪杭市场、突破苏南市场、拓展华东市场”营销策略,精心策划了开展旅游接轨上海、杭州活动,2008年开通了上海、杭州至江左旅游班车。

(三)资源优势

江左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休闲资源上十分丰富,这为江左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江左县农业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由于江左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笋、茶;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优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

(四)经济和文化优势

江左是全国百强县。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新型纺织、新型建材、休闲用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果蔬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农业标准化和安全生产初见成效。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繁荣,全县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冬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异。江左历史悠久,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县境内就有遗址发掘,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也有大量遗存。中国青瓷石遗址“瓷之源”的发掘和论证,改写了中国青瓷的历史。江左县唐代著名诗人赵孟頫故里,是铸剑传说之地,形成了“游子文化”、“防风文化”、“邵洋蚕花庙会”、“乾龙灯会”等为重点的节庆文化。

四、江左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理顺县级旅游管理体制

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产品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要求,借鉴我省近50个县(市区)成立了风景与旅游合一的旅游管理机构的成功做法,我们建议撤销江左县旅游局,成立江左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我们认为进一步理我县旅游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旅游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争取上级建设和旅游二个管理部门的双重支持,是我县旅游产业处于上升期最重要的保证。

(二)健全完善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生态休闲旅游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一种全新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方式。突出休闲生态旅游,联系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建设关系,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战略性转变。挖掘亮点,当前首要任务编制好《江左县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高定位、高目标编制2009—2011年江左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按照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提下,调整完善南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大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并编制大西部生态旅游区各功能区详细规划,落实“中国瓷之源”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邵洋古镇详细规划。健全完善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编制冬阳镇、黄山镇等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越镇、邵洋镇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筏头乡后坞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包装塔山森林公园孟郊寺等旅游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加快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力度

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基本建立以产业政策主要调控手段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指导形成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部门融资、土地划拨方式等筹集资金,考虑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的基础性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休闲生态旅游精品,引导旅游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推动休闲生态旅游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加大投入,计划3年内政府投入人民币5个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人民币30个亿,尽快形成产业群,产业联动效应。与此同时,出台土地、财税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用地标准,用于旅游项目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制定税收政策,对旅游项目开发业主给予优惠。

积极实施现有的旅游项目建设,以南湖为核心、为龙头,推进南湖区域项目建设;以西部生态旅游区建设为一翼,构筑环黄山西部休闲生态旅游区平台建设;以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为另一翼,推进环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提升旅游功能,打造集休闲、体验、娱乐、餐饮、农业生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在推进现有旅游项目建设中,落实项目联系跟踪服务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改善旅游自然环境、进入景区道路、各项旅游标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与此同时,继续整合我县生态资源,包装项目,调动乡镇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对乡镇部门引进的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和亮点精品工程给予奖励。

(四)全力打造休闲生态旅游品牌

围绕“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宣传口号,不断提高我县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占有率,制定长期营销发展规划。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我县的中、长期营销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游客心理,打造不同主题宣传口号。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建立江左旅游营销中心,组成统一、高效的旅游营销队伍,整合我县旅游资源,针对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营销当中,使网络营销逐步成为旅游营销的一大重要阵地;鼓励企业制定营销计划,积极开展自主营销,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总之,切实搞好市场宣传营销是休闲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强化休闲生态旅游行业管理品质内涵

随着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科学管理和行业规范必须提到主要工作上来,深入贯彻“转变内涵、强化引导、注重品质、全面提升”的十六字方针,在全县旅游行业倡导以提高管理品质为基础,以强化产品品质与营销品质为引擎,以提升诚信品质和服务品质为导向的全面品质建设,着重创建品牌特色,引进知名品牌管理模式;结合全县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星级酒店数量以及高端度假村,合理布局,做到大众化和高端性相结合,抓好星级饭店的品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树立环保绿色理念,创建绿色饭店,不断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意识,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工作的考核,健全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旅游质量监督所职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注重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篇:陕西省“十一五”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陕西省“十一五”果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

http://2006-1-10-20:50长沙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十五”以来,果业发展进入了质量和效益双重快速提升的新时期。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十一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时期和“人世”过渡期结束的新形势下,果品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从而为陕西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果区的一些干部群众,过分沉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已有的发展成绩,看不到果业发展存在的隐忧,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给陕西果品带来的挑战认识不足,仍然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流通、加工的观念。

2、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一方面,地方政府抓流通促生产的意识不强,对开拓市场的指导和服务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企业营销理念落后,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对商业信息缺乏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有效的利用,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做一个单是一个单、卖一批货是一批货的传统商业状态。

3、果汁加工企业资本结构单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品牌效益差、市场秩序混乱是制约陕西果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陕西仅有海升一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绝大部分企业是单一投资主体的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家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相当多的果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差,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盲目追求企业的经济规模,设备利用率低,资金大量被积压,全省只有3家企业达到了经济规模(2万吨/年),其中一家企业出口创汇超过10007~美元。在陕西17家果汁生产企业中,只有6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且产品主要销往美、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低价格市场。在销售代理市场上,陕西产品的品牌多而杂,知名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知名品牌,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反而被中间商利用,压制陕西产品销售价格。同时,陕西企业果品加工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已有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有待于提高。现在陕西企业(除海升公司外)均没有通过瑞士SGS机构组织的HACCP认证,无实力进入高质量、高价位、高信誉的日本市场。

4、果品现代化贮藏能力严重不足。在目前全省各类水果贮藏能力320万吨中,气调库和冷库贮藏能力为40万吨,仅占各类水果贮藏能力的12.5%,占水果总产量的9.3%,大多数是贮藏期较短,贮效较低的土贮库,难以起到延长销售周期,衔接产销的作用。同时,加工产品结构单一。除了浓缩果汁外,其它如果酒、果酱、果醋、果糖等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而且现有果汁加工企业布局极不合理。陕西17家生产企业,集中建设在关中地区,有的企业相距仅3公里,违背了国际国内果汁厂的布局规律(国际上两厂之间的距离在200公里以上,我国山东省在100公里以上),造成企业间争原料,收购加工成本居高不下。

5、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陕西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加之,果农合作组织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处于有组织无活动,功能作用十分有限,造成龙头企业与果农

之间仍普遍采用简单的买卖关系,未能通过生产及收购订单、质量标准和保护价承诺等合同契约的连结,进而也难以建立加工销售组织与果农之间的长期稳定的联合与协作关系,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市场稍有波动,各顾其利,组织化、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

二、“十一五”陕西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一五”可按以下考虑果业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果园面积逐步达到130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800万吨,优质高档果率达到70%左右。其中鲜食苹果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产量达到500万吨左右,优果率达到80%以上,加上苹果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尽快将渭北建成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红枣、梨、猕猴桃等干水果也得到相应发展。各类果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左右,其中苹果浓缩汁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鲜苹果出口90万吨(含边贸70万吨),果汁出口30万吨以上。为此提出以下发展重点:

l、调整布局,优化品种和质量结构

苹果:以渭北27个苹果基地县为重点,在主攻品质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快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在渭北北部海拔800—1400米地区重点发展晚熟和中晚熟优质鲜食苹果,建设渭北300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在渭北南部海拔600—800米地区重点发展早中熟鲜食苹果和专用加工苹果,建设100万亩鲜食加工兼用或加工专用果基地。.实现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与质量效益提高的协调统一。

梨:在渭北北部海拔500米以上至无定河以南优生区以砀山酥和秦酥为主栽品种,扩大优质梨面积;在渭北南部早熟品种发展七月酥,中熟品种发展早酥、八月红,晚熟品种以砀山酥为主。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调整到5:20:75。

猕猴桃:在渭河以南至秦岭北麓和陕南汉江流域,以秦美为主,扩大优质猕猴桃面积。加快推广早、中熟优良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调整到5:l0:85。

红枣: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制干枣优生区,应以中阳木枣及其优良变异品种佳县油枣和方木枣为主;省东洛河、黄河流域是制枣脯原料和鲜食枣优生区,应以大荔水枣等枣脯原料品种为主;关中泾河、石川河流域是鲜食和制干兼用枣优生区,主要发展晋枣、直社枣等地方名优品种。

2、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

到2010年全省建成400万亩外销出口商品基地,其中苹果300万亩,梨20万亩、红枣50万亩、猕猴桃30万亩。近期重点在25个苹果基地县和5个猕猴桃基地县结合各级示范园的建设,每个基地县要建成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绿色果品示范区。力争尽快建成300万亩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10万亩秦岭北麓绿色猕猴桃基地。

3、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果品的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要以提高保鲜贮藏和分级包装为重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冷藏、气调等现代贮藏设施,特别要增加现代化气调库的比重,加强采后全程冷链体系建设。到

2010年鲜果贮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总产量的50%,其中冷库、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30%。要按照国际标准和不同地区的消费偏好,不断改进以果品的清洗、打蜡、分级、包装为重点的产后商品化处理方式,建立健全果品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果品质量档次。

加快果品加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利用陕西果汁加工业的规模优势和市场前景看好的有利时机,在积极加工转化优生区相对过剩的低档果、残次果的基础上,加快专用加工果原料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加工品的质量档次,同时,要大胆探索果汁加工企业资产重组、联合发展的路子,由经济实力强和商业信誉好的加工企业牵头,组建果汁加工企业集团,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价格,统一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此外,大力支持从事果酒、果醋、果干、果片、果粉等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加工企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加工品的花色品种,提高果品深加工的附加值。

4、实施“陕西苹果”名牌战略,继续扩大国内外市场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为整体形象,开展创名牌活动,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推广设立专卖店,对内细分产区,对外细分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销售网络,全面推广信誉卡制度,实行质量承诺,扩大市场空间,提高陕西果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通过加强出口果园注册认证和有效的信息服务,在稳定拓展东南亚市场份额,开拓欧美市场的同时,扩大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加快提高东盟市场占有率,使陕西苹果稳步走向国际市场。

5、建立健全果业信息网络建设

以省果业信息中心为主,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系统,有条件的县乡果业部门要开通与果品大村、大户的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果农提供市场价格、供需状况以及政策、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引导果农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切实发挥市场信息对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导作用。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体系,强化协调和引导

一是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发展观,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外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要正视问题,理清思路,强化质量效益意识,确立研究市场求发展,开拓市场求效益的工作思路;二是建立果业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会商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果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果业部门要会同有关涉果部门扎实做好果品的生产、贮藏、加工、贸易等工作,实现上下贯通,协调运作。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果产业化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以加快国家优势农产品重点项目——陕西省苹果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苹果改良中心建设为平台,构建适应果业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水果新优品种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建立“栽培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的品种格局,从品种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尽快实现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突破。依托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

实施果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县干部、果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设高标准的绿色果品示范园。启动实施“无公害果品行动计划”,以生产资料供应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为切人点,重点解决农药残留、植物膨大剂使用等问题,强化病虫害防治、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的监控管理,改善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环境,坚定不移地推广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普及率。以农村能源户用沼气为纽带,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提升陕西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广泛开展果农培训活动。“十一五”期间全省按照统一技术、分层分批培训的原则,每年培训果农100万人(次),使全省果树种植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快国家优势农产品重点项目——陕西果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完善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加强产品标志标识使用和管理,强化农资和包装市场监管,确保陕西果品质量。

3、加强以水果专业协会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果农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乡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技术、农资供应、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逐步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加快组建陕西苹果协会或商会,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

4、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体系

强化龙头企业自身建设。要引导龙头企业加快经营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共同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尽快形成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通过组织开展一定的技术及经营管理培训和国内外市场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重信用的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果业企业集团化发展。要引导支持重点龙头企业,以资产、品牌等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联营、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组建果业企业集团,引导果业企业走联合结盟、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壮大市场载体,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加快果业企业协会建设。针对目前陕西果业加工销售企业数量多、力量分散、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状况,要不断加快果业企业协会或联合体的组织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树立诚信理念,塑造陕西苹果的良好信誉。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和专用加工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订单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和深化订单农业的内涵,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提高履约率,促进产销协调发展。

5、完善和落实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重点在优质苗木繁育与推广、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优化果业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减关去卡,真正营造果品运销的“绿色通道”。同时加大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产业化开发步伐。

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种苗生产和销售许可证制度,强化苗木市场管理,保证良种苗木的有效供应。(杨立社)

第三篇:都市休闲渔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都市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成都市水务局:叶彬)

编者按:笔者虽以成都市都市渔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都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但文中提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却是对任何一个城市、地区的休闲兴业发展和进一步改进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广大渔业管理者制定产业发展和休闲产业从业者发展提供参考。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都市人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以休闲之都著称,休闲渔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现代渔业发展很快,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配置。休闲渔业既提高了渔(农)民收入,又丰富了都市的休闲内涵,已成为成都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环都市带渔业发展的新突破。它的发展在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休闲产品,为人民提供休闲处所,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吸引社会投资型

成都近郊的成华、金牛、武侯、青羊、锦江、温江、龙泉、郫县、新都和各区(市)县的城周边交通和环境较好的 1

地方,利用社会投资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渔业属于这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休闲渔业的总投资约在4000万元左右。其配套建设的垂钓池、餐厅、住房和娱乐设施每周休息日和黄金周都接待大批观光休闲客,创造了池塘养鱼无法相比的经济效益。城市周边的小渔场依托水面作为基础吸引社会投资数十万元配套建设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发展的休闲渔业,每年接待近郊游客,据统计是单纯养鱼收入的20余倍。

(二)利用养殖渔场发展型

城市近郊渔场因地理位置较好,养殖的名优水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人气很旺,促进了休闲渔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渔场休闲渔业和周边农家旅游的发展。新津县渔场、特种水产繁育基地,龙泉驿区西河渔场、都江堰市虹口三文鳟养殖场、冷水鱼试验场等都属于此类型。

(三)以河鲜餐馆为载体发展型

利用当地河流多、生态环境好、旅游业发展较快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发以食河鲜、休闲游为主题的休闲渔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双流黄龙溪、公兴,都江堰青城山,蒲江朝阳和新津永兴、铁溪、邓双等属于这种类型。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主要措施:

(一)纳入规划、积极推动

休闲渔业的发展可带动交通、旅游、餐饮、渔具等服务

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我市的温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等区县已将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规划,作为一个目标任务来抓,积极推动,有力的促进了产业发展。

(二)政府引导、推动发展

休闲渔业不仅丰富了都市人的休闲,而且为我市的渔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扶持,对我市成华区的天一龙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观赏鱼养殖为主体)给予产业扶持,积极引导产业发展,投入政府有限的资金,带动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赶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规范管理、作好服务

为了更好的促进瞳业发展,我市的温江、龙泉驿、都江堰等区(市)县成立了渔业协会(休闲渔业、观赏鱼行业协会),既规划行业管理,也更好的为休闲渔业服务。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和效益上的差距

客观上讲,我市的休闲渔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与中东部地区的休闲渔业相比,我们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方

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投入较少、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法律和标准尚不健全,因此,参与竞争的能力总体讲还不够强。就拿都江堰市冷水鱼试验场来说,近两年的休闲渔业收入也比较少,还是主要以养殖业为主体。目前具有可以同时接待100人左右的餐饮、娱乐等能力,其规模和效益也很不适应市场需要。

(二)管理上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市渔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吃鱼难”这个数量的问题,缺乏对休闲渔业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和休闲渔业发展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管理知识不完善,缺少系统和专业的管理。导致目前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三)研究上的差距

我市休闲渔业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进行发展,在一些高品质的特型、特色、特体名优品种的培育和水产品加工工艺、品种、色、香、味等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休闲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国内休闲渔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如北京怀柔、日本、德国等在餐饮、旅游、观赏鱼的品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很有特色。特别是北京怀柔虹鳟鱼一条沟,日本的“锦鲤”作为“国鱼”向全世界推荐和美国、挪威等国在休闲渔

业设备研究方面都各具特色。

四、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路

成都休闲渔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也发展有了象成华区天一龙、都江堰虹口三文鳟等企业;形成了新津、双流等地的河鲜节,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成都市水产业“一年小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发展休闲渔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渔”文化特色,在西部地区走出一条休闲渔业发展新路子。

(一)结合实际,搞好规划

渔业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渔业对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渔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结合各地实际,认真搞好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研究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同时,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要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

(二)坚持质量标准,规范管理

要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旅游、交通、体育、卫生、工商、税务、海关、进出口检疫等部门的协调,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把制定扶持政策与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进来,扶持引导休闲渔业规范发展。

(三)注重发展,强化监督

发展休闲渔业要注意将传统观赏鱼选育与新品种引进试养相结合,展示与原种繁殖、基地建设相结合,特形、特色新品种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十分警惕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尤其是对引进的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要严格检疫,强化监管。

(四)加强协作,博采众长

针对目前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加强行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同省内其它地区、国内其它休闲渔业发达地区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我市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

内容提要:北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对北海十几年来旅游数据以及与广西和区内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出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找出我市旅游发展的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主题词:北海 旅游 对比分析 思路对策

一、北海旅游业的基本概貌

北海是北部湾畔的一颗明珠,拥有清新逸人的生态环境、风光旖旎的美丽景色和浓郁独特的南海风俗。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北海定为全国11个国家旅游王牌景点之一。市委市政府已经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并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培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主导型”战略,坚持“不求大,但求美”的原则,按照“一体两翼”的布局(即以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区改造、西区旅游设施和外沙海鲜岛建设为主体,以涠洲岛及星岛湖、红树林开发为南北两翼),推进滨海旅游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目前我市旅游业已形成一定的格局,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一是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由接待型行业逐步转变为行、住、游、食、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旅游业总体增长速度已高于全区平均发展水平。二是采取政府主导、业主开发、资本运作的方式,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将较为分散的景点开发培育为唯我独有、唯我为优的“拳头”产品。目前银滩中区改造和外沙海鲜美食城已初见成效。三是政府扶持,鼓励企业进入旅游业发展。近两年来,各种所有制企业投入景区(点)建设资金8800万元,投资兴建饭店、宾馆资金4.3亿元。四是植入网络经营新理念,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除了开通北海旅游网站以外,在《北海市政府公共信息网》和《北海经济信息网》都制作了旅游网页,构建快速、便捷的宣传促销网络和旅游公共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北海旅游网站访问量已突破20万人次,70%的散客通过旅游网站服务到我市旅游。五是推进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较好地营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举办挪威三文鱼美食节、越南歌舞、古巴球赛等活动。六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造就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景观,催生绿色商潮。2001年我市生态观光点共接待游客近32.14万人次,占全市游客的10.8%。

二、北海旅游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一)旅游总收入对比。2002年,我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7.98亿元,居广西第4位(前三位是南宁、桂林和柳州)。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13.04%,高出广西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2.6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旅游业对我市国民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旅游业在我市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旅游人数对比。2002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380.41万人,居广西第4位(前三位是南宁、桂林和柳州);接待海外游客42075人,居广西第6位(前五位是桂林、贺州、南宁、南宁地区和梧州)。数据表明,我市吸引的游客还是以国内为主。从全区接待海外游客来看,人数最多的是桂林,占全区总数的72.2%。与上年相比,接待海外游客增长较快的有百色市、贵港市、贺州市、玉林市、河池市、南宁地区和柳州地区,增长幅度均超过2位数。这说明北海在海外的知名度还要进一步拓宽。

(三)人均消费对比。调查显示,2002年我市在旅游销费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饮食,占20.29%,高出广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第二是游览,占19.44%,高出全区11个百分点;而长途交通占15.33%,低于全区14个百分点;购物所占比重为14.40%,低于全区10个百分点。其余各项消费比重差距均在5个百分点之内,与全区水平相差不多。由此看来,北海的饮食(尤其是海鲜)是最吸引游客的。至于游览比重高与景区消费水平较高有关。与此相反,购物比重低又说明我市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四)主要客源地对比。我市的客源市场与广西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一是都以本区居民为国内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周边、华东地区等省份为辅,其它省份占有旅游客源市场份额很少。北海市本区游客所占比重为52%,全区为60%。二是在海外游客中,港澳比重最大,超过1万人次。外国客源市场中,按人数多少排位前10名的国家就有8个同时出现在广西前10位客源市场中。这说明,北海旅游已经整体融入广西旅游之中,广西旅游不能没有北海。

(五)前景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在“十五”期间,北海旅游总收入年增长速度平均可达13%。2005年,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可达12%,总收入可达25亿,约占全市GDP的13.63%;2010年增长速度可达15%,总收入可达50亿,约占全市GDP的16.92%。全市旅游业将逐步建成一个中心(景区景点开发为中心)、两个重点(宣传促销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四大支柱(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四大体系(旅游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的产业发展构架。

二、北海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一是入世后,由于我市的旅行社规模小,组团能力差、竞争力弱,而且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一旦外国旅行社进入,客源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对我市的旅游业将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广西各地市及周边地区的压力。桂林启动大旅游进程;南宁以“国际民歌艺术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都市旅游;桂东的贺州、玉林、梧州旅游业后来居上;海南的热带滨海观光度假旅游业全面铺开。北海再不奋起直追,就有可能被抛在局外。三是今年由于SARS的影响,我市上半年旅游受很大冲击。自4月20日起,根据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旅游局的要求,各旅行社基本停业,五一期间旅游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90%,减少14.40万人次,收入减少约7200万元,并直接影响旅馆、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虽然随着对疫情控制的加强,一些旅游制裁会有所放松,但SARS对旅游的影响却不会是十天半月,据专家分析,旅游要恢复元气,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二)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热点高度集中,没有与县区的景点有机交织成一个旅游网络。很多资源优势如涠州斜阳岛不能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旅游资源利用率偏低。在产品结构上,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缺乏观光与度假休闲、观光与文化、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的内涵丰富的现代综合型旅游项目。近几年,会展旅游、会议旅游基本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在消费结构上,购物和娱乐消费所占比重偏低。目前,我市还存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等问题,在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上,“购”和“娱”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各旅游景点和商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难以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北海的旅游商品收入一直徘徊在国内旅游收入的10%左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在客源结构上,还有相当多的客源市场有待促销和开拓。

(三)产品包装策划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旅游宣传大篷车东拓西进,提高了北海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是北海旅游包装策划宣传在围绕银滩这一核心进行的同时,还没有把县区旅游资源融入,形成有机整体。对各县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推荐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银滩的辐射作用,向县区引导输送客源。在地区合作方面,由于北海与南宁、桂林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性质不同,双方在可进入性上可以相互提供便捷条件,但从近几年宣传促销的方式来看,各地宣传基本上还是单打独斗,地域界限还没有完全打破,未实现联手促销来降低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没有更深挖掘景观人文内涵。现有的景点规模都不大,文化含量也不高,而且比较分散。北海是一个新兴的滨海城市,对各种新观点、新事物包容性极强,蕴藏着巨大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广阔市场。一个好的景观没有溶入浓郁的人文内涵的话,是很难持久的,容易被同类产品所取代。

(五)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仍很严重。目前我市旅游存在低价招揽(包括零团费、负团费等)、导游回扣、诱导购物、欺诈游客、购物漫天要价、质次价高等不良现象,市场机制、管理体制还不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旅游形象。

四、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抓住有利机遇,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一是抓住“入世”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天然的开放型行业,“入世”后将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营机制,有利于入境旅游市场的扩大。因此,要抓住“入世”契机,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外资投入北海的景区景点及旅游设施建设,开办中外合资旅行社,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国际旅游人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北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遇,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完善北海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旅游航线,力争开辟连接东盟发达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航线,争取设立北海海上出入境一类口岸。与东盟有关国家和区内其他城市合作,联合开发跨国旅游线路,实行多赢战略。可开通桂林—南宁--北海--越南河内--海防--下龙--顺化--胡志明市--柬埔寨金边或桂林—南宁—北海--河内--下龙--胡志明市--柬埔寨金边--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等跨国旅游线路。

(二)海洋资源开发是北海发展特色旅游的主攻方向之一。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强烈地吸引着久居大陆和城市的人们,纷纷走近大海,分享大海带来的无穷乐趣。海洋正是北海旅游最具特色的资源和优势。把北海发展成以南亚热带风光,南国渔家风情和海洋文化为特色的,集观光、美食、度假、购物、休闲、会议、娱乐、海上运动和海底博览为一体的,以西南地区为基础,面向港澳、辐射东南亚各国的海上国际旅游区。

发展项目:一是海洋渔业旅游。传统的渔业文化,增添了旅游丰富多彩的内容,除水族馆和海底世界外,还可建海洋渔业展馆,陈列各个时期渔船与渔具;开展海上垂钓与随船出海捕捞等旅游活动。二是海洋生态旅游。北海半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生态文化,多姿的岛礁,形态各异的各种热带动植物,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景观,可开发海底生物观赏游等。三是海洋民俗风情旅游。勤劳勇敢的疍家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渔船、渔网、渔家女„„时时展现一幅幅古老质朴,风情浓郁的画卷。拟推出“渔家乐”民俗风情游,让游客参观访问渔民家庭,吃、住在渔家。四是海洋体育文化旅游。辽阔的海面、怡人的气候,为开发海洋体育项目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拟开发海钓、海上帆船、冲浪、滑水、水上飞机等项目。

(三)SARS非常时期北海旅游要避重就轻,恢复时期要加大宣传。第一,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可以培训员工,也可以利用放假策划新的旅游线路。第二,建立散客平台,将散客订房、散客订车、散客订票、会务接待、自游人等业务全面开展起来。据悉,在“五一”期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旅游团队流动,但还是有一些散客出游,一些旅行社就推出一些订房、订票业务。第三,开展健康旅游活动,主题为“健体魄,抗非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认为,户外运动有助于防止非典,提倡分散、小型的户外健身运动。那么在SARS时期旅行社就可以推出新奇的户外运动,如露营、越野、攀岩、滑水、远足、滑草、拓展、飞行滑索等等,这些活动在城市拥有相当大市场,可通过旅行社专业的服务,给一些爱好户外运动的客人提供咨询、指导。第四,在抗击“非典”中,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损失严重,仅靠旅游企业本身力量难于克服困难,需要政府、社会扶持,救助旅游市场,共渡难关。一是在一定时期内免征旅游业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二是对大型商业性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或缓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收益金。三是对旅行社适当退返部分质量保证金。四是对旅游企业实行与生产性企业同等的水、电使用价格。第五,在恢复期间,市财政增拨宣传促销补贴,加大对旅游促销的投入。我市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可以借此大作“来北海,没非典”的宣传,重塑旅游者的信心。

(四)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旅游产品,以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国外、国内、省内、市区周边四个层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第一,深入挖掘北海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老名牌推出新产品。第二,把节庆活动做活做大,增强吸引力。节庆活动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宣传方式,同时也是集经贸交易、文化交流与民众休闲游乐于一体的活动,如南宁民歌节、美食节等。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办出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节庆活动,在主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具体内容和举办方式要做到有新意,有创意,借势造市,真正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第三,要满足游客的享乐需要。旅游是一种高级消费,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要以景点为中心,搞好配套服务项目,如歌舞观赏、民俗风情表演、自然博物展览、文艺欣赏、饮食服务等项目,使旅客在游览之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服务和享受。第四,加强与周边地市“强强合作”,实现资源互用、客源互流、利益互享。

(五)在开拓客源市场方面,要对客源市场进行准确定位,看准客源市场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找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对接点。从目前来看,我市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要重点营造联片规模效应,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国外近期以亚洲市场为重点,大力开发中越边境旅游和“胡志明之旅”,加大对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周边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新市场的开发。外省重点开拓地缘市场(华北、东北和西北)、经济缘市场(长三角、珠三角)和亲缘市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区内主要开拓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南宁、桂林、柳州等);市内要重视城郊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在近郊和城市周边建设环城旅游带,满足当地城乡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采摘、购物等旅游消费需求。

(六)改革创新,打造旅游经济的“航空母舰”。首先,要讲求旅游景区的效益性,必须要体现经济效益,旅游项目的投入要有所回报,产生旅游收入;同时还要体现社会效益,通过景区建设,拉动景区的交通、文化、商贸、饮食和服务等各行业繁荣发展。其次,要加快推进旅游企业的改革创新步伐,推进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优化等资本运营方式和连锁经营形式,淘汰一批“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做强做大或成立一批旅游大企业,如桂林旅游总公司、广西旅游集团等,增强北海旅游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再次,中小旅游企业要向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服务细微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大型旅游企业的网络服务协作关系,提高旅游组织程度的社会化水平。另外,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实行资产重组,向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

(七)规范旅游市场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坚决贯彻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假打非”的工作部署,由旅游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和“游戏规则”,增大市场运作透明度;要抓好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及时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工作,公安、海关、工商、物价、文化、税务、建设、交通等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搞好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要重点整治“黑社”、“黑导”、“黑车”以及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和文化娱乐场所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旅游市场正常秩序,努力为旅游者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本期编辑: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韦 亮 作者:顾 裕 冰

第五篇: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广大乡村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加之中短途游的逐渐繁荣,发展乡村旅游面临良好的机遇。乡村旅游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城乡消费者打开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新天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发展,不仅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且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进步的有效载体。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县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荣;能够发展农业的生态、文化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乡村休闲旅游将会推动县域经济进一步繁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股重要力量。

为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拟定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思路如下:

一、发挥休闲旅游优势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要围绕乡村旅游休闲景点的建设规划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的区域分工,促进特色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分工分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形成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产业合理布局和农村劳动力合理分工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要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产品的旅游功能,引导农民、企业开发和生产具有浓厚乡土风格的休闲旅游品和观赏动植物。要努力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配套服务条件,鼓励农民和企业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宾馆等服务业。

二、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综合治理相结合旅游业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环境与安全等要素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要求做好乡村综合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旅游发展要素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和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美化乡村面貌,优化乡村服务功能;将景区建设与促进新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发展休闲旅游业的要求完善乡村的休闲旅游设施,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又体现乡村整治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旅游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求新、求异、求奇、求真、求美、求乐、求知的一种体验活动,而生态和文化则是这种体验的全部内容。人们参与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体验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因此,要保护、整理和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明,拓展农业的领域和功能,为消费者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开发建设中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功能,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山水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的条件,发挥乡村旅游的娱乐和身心调节功能,使消费者在优美环境和悠久文化的熏陶和感悟下,更多地了解自然,更好地秉承传统,更加自觉地呵护生态、保护文化,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和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企业投资发展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资本的投资参与,它可以加快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产业的建设档次。做好乡村休闲旅游,农民的广泛参与是这一产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保证。要把鼓励广大农民投资创业与吸引大企业、大业主投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投资发展格局。要大力鼓励农户通过办小饭店、小旅社和销售绿色农产品,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来源。要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开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借助工商资本投资大、速度快、档次

高、配套全的优点,发展规模化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规模较小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发展。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扩大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的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个有效通道,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

    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摘要:林业特色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五篇]

    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文化产业作为我旗重要的第三产业,近年来,依托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围绕建设“经济强旗、文化名旗”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兴起,文......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作者:山合水易来源:未知一、台湾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

    广东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

    广东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徐颂军(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州510631)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

    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2010-01-10 12:16:28) 转载 标签:分类: 农庄策划案例 房产 休闲农业 形象定位 swot分析 旅游策划 田园 休闲 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几......

    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苏州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和才 蔡健 梁荣华 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苏州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令人......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龙之谷外挂论坛一种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发......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2007-12-16 13:05: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