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旅游策划: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2010-01-10 12:16:28)
转载
标签:分类: 农庄策划案例
房产
休闲农业
形象定位
swot分析
旅游策划
田园
休闲
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一种生态旅游新类型。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策划要以满足观光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总结观光休闲农业策划实践和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经验的基础上,就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思考。
观光休闲农业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因其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使得他们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强烈愿望;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自然和乡村旅游必然成为一种时尚;三是随着农业功能的进一步拓展,使生态、社会、经济协调统一的观光休闲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周边和旅游景点附近都出现了不同类型、规模不等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或观光休闲农业区,但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系统研究并不多。
1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任务
观光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农业活动、农村民俗文化,通过规划和开发,为人们提供兼有生产、生态、生活、旅游、教育、增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是一种农村产业新业态,也是一种生态旅游新类型。如北京的锦绣大地、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成都“五朵金花”等都是我国近10年来成功开发的大规模观光休闲农业的经典案例。
观光休闲农业策划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整合农业观光休闲资源,实现资源、环境、市场与项目优化拟合的创造过程。其基本任务是:在观光休闲农业规划之前,通过深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建立核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独特的农业观光休闲产品形态和营销行动计划,为观光休闲农业具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奠定基础、指明方向。2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思路
观光休闲农业是根据农业自身发展状况和特色进行的一种深层次开发,其策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观光休闲农业的功能为出发点,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形成规模,做出品牌,持续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2.1依托田园和生态景观
乡村田园生态景观是现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消费的时尚,也是观光休闲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是在选址上,首先要考虑以周边优美的农村生态景观为衬托,并与所规划的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特色相匹配;二是在规划上,要以农业田园景观和农村文化景观为铺垫,选择园林、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高新农业技术和特色农村文化作为规划的基本元素;三是在建设上,既要对农村环境的落后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又要注意保护农村生态的原真性。
2.2重视休憩和体验设计
观光休闲农业的客源,在节假日,主要是近距离城市休憩放松的上班族;在上班时间,主要为退休人员及进行业务洽谈和会议的工作人员。去观光休闲农业消遣,已不仅仅是旅游观光,而且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策划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好“静”和“动”,即养生休闲和运动休闲的关系。休憩节点的设计要“静”,“静”就是田园的恬静和农家的安详,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恬静休闲的空间和场所。“动”主要是娱乐游憩或农事体验,要做到“动”的项目寓于“静”的景观之中。这样既能满足城镇居民渴望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城镇居民科学文化认知的需要,还能延长游憩时间、增加二次消费。
2.3挖掘民俗和农耕文化
要保持观光休闲农业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在丰富观光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深入挖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提升观光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如传统农居、家具,传统作坊、器具,民间演艺、游戏,民间楹联、匾牌,民间歌赋、传说,名人胜地、古迹,农家土菜、饮品,农耕谚语、农具等,都是观光休闲农业景观规划、项目策划和单体设计中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民间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
2.4突出特色和主题策划
特色是观光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题是观光休闲农业产品的核心吸引力。要认真摸清可开发的资源情况,分析周边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特点,巧用不同的农业生产与农村文化资源营造特色。农村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性、传统性等特点,营造特色时都可加以利用。同时,还要根据项目特色,进行主题策划。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都以市民休闲、农业观光、棋牌娱乐为主线,各村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一村一品,包括西南民居和现代花卉科技为特色的花乡农居,中国梅文化为内涵的幸福梅林,中国荷文化为内涵的荷塘月色,中国菊文化为内涵的东篱菊园,中国农耕文化为内涵、农事体验为特色的江家菜地。在此基础上,根据5个项目的共性和各自特色,创造性地策划出鲜明的主题形象——“五朵金花”。
3观光休闲农业策划的基本方法
3.1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人口、劳动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及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项目、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及周边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还包括所在区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的规划文本和图件及测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
3.2现状分析与SWOT分析
根据上述踏勘和收集的情况,对本区域条件、观光休闲农业资源、已有的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SWOT分析是确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根据内部的优势、缺陷以及外部环境,了解本项目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为本项目的战略定位提供依据。
3.3目标确定和战略定位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包括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形象定位,主题策划、市场定位,目标客源定位。功能定位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结合农业观光休闲方式,确定主体功能,如休闲娱乐型、观光观赏型、农事体验型、疗养度假型、民俗节庆型、会议餐饮型等;形象定位就是根据项目的特点,导入人们熟知的人文、生态、生物、科技的形象概念,提出独特清晰、引人入胜的主题,如肥城市休闲桃园的“桃花盛开的地方”;市场定位就是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并按照功能区、营销时序、客源类别构造三维营销战略框架;发展目标定位就是某一发展时期及其分时段的游客量、销售额、利润等目标。
3.4分区策划和单体设置
大规模观光休闲农业要进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要根据农业生产布局、资源分异和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每个功能区要有一个形象定位,确定一个主题,同时要对每个功能区的重要单体进行策划,对标志性单体如雕塑小品、园艺、建筑、牌坊等进行初步设计。观光休闲农业在策划阶段要绘制功能区布局图,最好附有标志性单体效果图。
3.5营销策划和节事安排
营销策划包括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等。促销策划包括促销策略、节事等促销活动的安排、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源的具体促销方案等。节事活动往往是推广观光休闲农业产品、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旅游者、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客源的重要手段。节事活动要围绕主题开展,表现形式要活泼。实行市场化运作,将节事活动与观光休闲农业推广、农产品销售、企业宣传和冠名结合起来。如桃花节、葡萄节、密克斯杯龙舟赛等。观光休闲农业策划内容还包括融资策划、招商策划、管理策划、保障策划等。
4观光休闲农业策划文本框架
因项目特点、策划者风格不同,观光休闲农业策划文本有一定差异。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参考以下文本框架:①总论:立项背景,开发意义,策划依据,策划区域范围和建设期限等;②资源条件现状和社会经济基础评价: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物资源、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基础等评价和SWOT分析与问题诊断等;③客源市场分析与市场开发策划:市场需求,客源现状,市场分析与定位,市场开发思路与方案;④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产业链动力结构,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⑤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附分区布局图),各功能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主题定位),各功能区建设项目(单体),各功能区农业产业或农村人文景观配置;⑥重点观光休闲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农业产业或人文节点配景项目,标志性单体的形象设计和功能策划(标志性单体最好要附效果图);⑦旅游要素
策划:交通策划,导游队伍策划,住宿业策划,餐饮业策划,娱乐策划,旅游商品和农产品购物策划;⑧建设分期和动态开发:总体建设期限,各功能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步骤和开放时间、功能区间、重点项目间的时间衔接方案;⑨观光休闲线路设计:内部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式,附近城乡居民入园观光休闲游线及交通方案,本观光休闲农业项目与其他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衔接方案;⑩营销策略与促销方案:品牌策划、宣传策划、促销策划;{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流动资金估测(附分区、分项目投资概算表),资金筹措方案,招商策划;{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直接经济效益(附按功能区、按赢利项目的效益预测表),社会效益(城乡就业、农民增收、土地增值、区域经济开发、相关产业带动、人才培养等),生态效益(农村环境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评价;{13}风险评估和对策措施:自然灾害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规避风险的对策和措施;{14}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项目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架构,人才保障,项目推进机制和组织保障(政府、投资企业),政府政策建议。
第二篇:农业观光规划设计,休闲观光农业策划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和wTo等国际背景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尚不高的情形下,尽早实现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实质性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朝着健康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本内容。因此,本研究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
产业化现状与问题 20余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己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一体化服务为手段,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常规农业产业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通常所讲的农业产业化又有很大不同。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地晚于常规农业产业化,但在从中借鉴到许多宝贵经营之道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更加凸显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安全与产品安全。我国近年的绿色食品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世纪末有机食品商场也如火如茶,国家以及国内出台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逐渐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模式也不断向着提高产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主要农业区域己经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如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 农户”和“农工商一体化”等,西北地区的草地生态农牧业产业化模式,西南山地的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东北、华北平原的平原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进步。然而,就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前面的章节己经讨论了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问题,表明生态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共同支撑,单一学科研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多种要素之间的祸合规律、生态农业结构优化、生态农业标准化、生态农业评价等领域,相关研究还相当薄弱。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由于农业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污染,同时导致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等大范围环境问题,对农业自身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还较为薄弱,还未形成体系,特别是产业化工程化配套体系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着产业化的进程。
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薄弱,经营与管理水平落后,土地流转机制不畅,推广体系很不健全,农业信息与市场体系薄弱等,不利于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小农户大市场的局面己经持续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小农户生产模式曾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其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农户既不能很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又常常无法顾及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大潮中往往招致较大的损失,同时造成较大的环境负担。
第三篇: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第四篇:水体休闲旅游策划项目研究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现代人生活方式,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旅游消费必然最能休现时代精神和时尚风貌,欧美国家水体休闲旅游策划项目丰富了我国旅游策划项目的设计创新意识。巅峰智业认为,旅游传递前卫的、新潮的休闲娱乐方式,宣传最时尚的消费观念,提供最新鲜的娱乐内容。如何保持不断创新,不断奉献新的娱乐内容和娱乐方式,时刻处在娱乐的最前沿阵地,引导游客进入崭新的欢乐天地,正是旅游项目得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旅游策划专家分析:”水体休闲旅游策划活动能为人们奉献欢乐、激扬浪漫。”这也是是主题公园项目得以永葆青春魅力的法宝。迪斯尼乐园一直推行的品牌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吸引了无数寻找欢乐、释放激情的人们,有的迪斯尼乐园年接待游客甚至达到数千万人次,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以“欢乐、时尚、青春、动感”为品牌的深圳欢乐谷二期,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迎客近23万人,创下近年来黄金周主题公园接待游客的最佳记录,5月份营业收入近4000万元。
。当埃尔蒙特公司第一次把儿童滑梯搬到池边,加上供水系统,做成世界上第一座水上滑梯时,它奇特的设计构想和大胆创意赢得了夏日浴场的一片欢腾,“身着五彩泳衣的我们蜂拥而至”之后,各国的设计师们不断变换水滑梯的几何参数和供水量,创造了速降滑道、瀑布滑道、旋转滑道、麻花滑道、封闭滑道、透明滑道等众多形式,同时又推出了滑道水帘、滑道喷射及声光背景等等花样,大型竹筏冲浪漂流滑道及飘飘河、造流池等新生事物也应运而生,使水上娱乐不断翻新,形成了繁花似锦的水上乐园世界。
第五篇: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共)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默认分类 2008-10-31 16:28 阅读81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
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
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
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
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
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