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

时间:2019-05-14 02:2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

第一篇: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

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摘要:林业特色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通过对全县林业生态旅游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思维滞后、措施不当、推进速度不快等矛盾。其思路和做法无疑对加快推进当前林业生态旅游建设工作步伐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林业特色生态旅游 发展思路

林业特色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林业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发展,贯彻落实打造魅力新千阳的宏伟目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思路,以千湖水面风光为依托,以生态观光、登山狩猎、休闲渡假、黄土风情为特色,以旅游开发为重点,以开发求发展,充分挖掘潜力,突出开发重点,整体推进,分期实施,加快重要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开拓客源市场,实现特色生态旅游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为拉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千阳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川原交错,地形地貌独特,既有森林茂密、植被完好的山色美景,又有碧波荡漾的湖泊,加上诸多寺庙、道观散布其间,使得我县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为我县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1.1 千阳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1.1.1 千湖风景区风光独特。千湖是我省最大的人工湖,有水面17.8平方公里,85%的水面在千阳境内。景区两岸群山环抱,逶迤起伏,植被茂密,田舍交错,恬静明丽;湖面辽阔,水质清澈,微波起伏,水天一色。目前,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已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准,千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审批设立,投资近亿元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南岸的门户区、民俗园、观鸟平台及纸坊湾观光水面沿岸的绿化、道路同时上马建设,生态观光型原始景观区域及游览线路基本形成。依托纸坊湾库区招商引资的陕西卓越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编制了《千湖万亩扁桃特色生态观光园区规划》,并从2003年开始,累计栽植大扁桃7000余亩,并安装、架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更新了千湖南岸植被类型,农林生态观光体验区域初具规模。同时据民间传说,千湖南岸不远处有古代秦王藏身的洞穴和铸剑的作坊遗址,在东岸付家沟有明清时挖掘的古地道,分上、中、下三层,有四个出口,深不可测,附近纸坊湾一带还有地热资源。

1.1.2 唐家山风景区引人入胜。位于南山,距县城17公里,大部分为国有唐家山林场所有,面积2.3万亩。景区属陇山山地典型地貌,柏树成片,森林茂密,与宝鸡吴山风景区隔岭相望,极目远眺,爽心悦目。古刹启觉寺附近,古柏参天,松林参差、庶天敝日,山花野草争奇头艳,姹紫嫣红。省旅游局专家曾赋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瓣”给以盛赞。景区内有双天井、仰天池、一线天、龙泉、石沟、卧虎等天然景观,是生态观光、消夏避署的理想之地。目前,还未开发。

1.1.3 陕西莲花山风景区独树一帜。丘位于北山,距县城39公里,大部分为国有高崖林场,总面积5.3万亩,是黄土陵区的代表。区内森林植被茂密,生态景观丰富多彩,山杨、栎树与油松、刺槐镶嵌有序,山桃、山杏、沙棘、杜梨、核桃星罗棋布,野生动物栖居繁衍,野猪、野兔、野鸡成群出没,金钱豹、草鹿等时有发现。建设的莲花山狩猎场自开业运行以来,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目前,住宿、就餐等基本设施落后,枪械损坏较多,新融资建设的水茨沟景区建设速度不快,虽然靶场、餐饮等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但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融资开发。

1.1.4 红土坡风景区坡耕文化底蕴深厚。位于南寨半山林场,距县城15公里。区内有大沟水库、城墙岭、红土坡寺庙群、马鞍山、马蹄山、前殿、立马寨、倒回庙、甘树枝庙等历史遗迹。人工刺槐林、飞播油松林蔚为壮观,风光独特,是登山、观光、垂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1.5 大山梁风景区具有潜在优势。位于县城南龟山之顶,距宝鸡30公里,新老公路相夹,面积4万余亩。区内槐林无边无际,地势平担,是建设别墅群、避署、观光、休闲娱乐的天然宝地,极具开发价值。

1.1.6 诸多生态资源亟待开发。位于柿沟乡南山的清凉山,水沟镇的清凉洞和燕及墓,草碧上店沿线区内的石鱼沟等生态景观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1.2 千阳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经营现状。从千阳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的资源现状分析,这些都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笔宝贵财富。

1.2.1 千湖风光独具魅力但未开发。按照其知名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环境质量、区位因素、交通条件、聚集性、建设状况、季节适游等多元素综合分析,最具吸引力的当属千湖风光。其浩大的水面、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对久居闹市渴望回归自然的都市人群来说,都是极为理想的选择。但由于其属于宝鸡人饮水源保护地,发展水面旅游观光项目十分困难。

1.2.2 原始黄土风光资源丰富开发速度慢。位于国有唐家山林场的诸多景点、莲花山、红土坡、大山梁多姿多彩的天然生态、原始群落、黄土风光,以其登山、观光、狩猎等户外活动,尽情享受大自然风光,很受到城镇游客的欢迎。但由于开发商注资困难,投资的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低下。

1.2.3 文化底蕴深厚但宣传推介氛围不足。千阳地处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燕伋之乡,俗称“三贤故里”,历史遗存的燕及拜师望鲁台、燕伋墓等今日犹存,在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倡导尊师重教的今天,无疑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课堂。但由于千阳是个贫困县,开发资金不足,对外推介宣传力度不大,致使文化底蕴深厚的三贤故里文化旅游发展速度较慢。

1.2.4 管理服务机构尚不健全。但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我县森林生态旅游业尚属起步阶段,资源未能得到规模开发和利用,旅游还没有成为一个主导产业,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还很不健全,游客数量少,逗留时间短。特别是陕西莲花山狩猎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规模,甚至还未与宝鸡市的旅游市场接轨,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市场链,尚未形成有体系。同时管理层面和从业人员思想意识滞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缺乏大手笔、大思路。

2、林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立足优势,解放思想,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整体和长远分析,我县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2.1 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我县距宝鸡市34公里,宝中铁路、宝平公路、陇风公路、千灵公路横贯东西,素有“川陕甘宁咽喉”之称,是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即将动工建设的宝平高速公路在我县留有三个出入口,为发展旅游业带来更为快捷方便的交通条件。从全省旅游布局看,我县位于西安、宝鸡北部旅游热线上,是游客途经法门寺、凤翔东湖等景点到关山草原、龙门洞的必经之地,在全省旅游网络中,与关山构成重要的西线分支,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优势。随着宝鸡旅游名市的建设必将给千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2 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千湖的水色,莲花山、唐家山的神奇,黄土窑洞的原始风情、拟建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都为我县独有,是都市现代人群返朴归真、享受自然、感今怀古、荡涤心灵的世外桃源,独具魅力。

2.3 依托名城客源广泛。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兰洲、平凉、银川、汉中、广远等大中城市为依托,客源市场稳定广阔。据专家预测,2005年前来我县观光休闲的人数为20万人次/年,到2010年将达到5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2010年估计达到5000万元。

2.4 政策创造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为我县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

3、开发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思路

按照省市旅游发展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千阳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千阳”总体目标,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山狩猎场、燕伋望鲁台、乡村游四大名片建设为载体,依托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景区建设、宣传促销、产品开发四大战略,努力建设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集湿地考察、野外狩猎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逐步壮大我森林生态旅游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1 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定位要准。目前,开发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兴朝阳产业,在新一轮旅游开发热的情况下,我县要以“建设西部明星县、打造魅力新千阳”为途径,以建设“宝鸡后花园”为目标,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工作思路,依托项目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逐步开发,迅速推出我县独特的生态旅游产业品牌,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 生态旅游线路设置要广。我县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极具深度开发潜力。从全县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分析,考虑到主流游客不同年龄层次的兴趣不同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已拟建的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商务游乐中心为起点,辐射县境内各旅游景点,分别设计出一日游和二日游路线。

4、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启示与对策

4.1拓宽投入渠道,广泛开展引资招商。在市场经济和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既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先导作用,更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投入的新机制。

4.1.1 以政策换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4.1.2 以项目换资金。将林业重点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与千阳的生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项目柔合、资金捆绑、定点定投等形式,筹集开发资金。

4.1.3 以利益换资金。在省市、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提倡和支持集体、个人在全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4.2 创新发展思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千阳林业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应从现在起列入全县国土整治、开发和综合利用整体规划,留足发展空间;正在建设的望鲁台、新兴垂钓娱乐中心、千湖湿的公园建设等,均要能体现古色、古香和独特的地方民俗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实施东台山烽火台、清凉洞古崖、唐家山双天顶森林探险及户外拓展活动线路开发建设,做好生态观光园专项规划,先期建设一批能吸引人、留住人的旅游项目。

4.3 完善机制创新,大力吸引专业人才。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是一项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惠民工程,工程建设投资量大。因此,要积极推 “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项目带动、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采取招商引资、规划立项、工程捆绑、收益转让等有效形式,形成全社会投资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全面落实“谁投资、谁受益”及“可继承、可转让”等优惠政策,鼓励各界人士积极投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要实行部门项目捆绑,把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工程等项目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特别是把北坡、南山、景区、景点、民俗村等重点区域绿化与行业行业重点工程项目相结合,聚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加快生态旅游建设进程。加强文化旅游局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4 重视宣传推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一是加大以千湖自然风景区“险、奇、秀、幽”及陕西莲花山狩猎场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可制作光碟、设计特色门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吸引各方游客;二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村、农家乐、森林探险、休闲娱乐等旅游精品,让各方游客吃得尽兴,玩得开心,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三是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比如,举办“三贤故里槐花节”、“核桃文化节”等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和农耕文化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教育人,感化人,扩大我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掌握市场动态,吸纳各方信息,把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有解放思想,引入跨越发展的思维意识,围绕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千阳这一目标,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工作思路,依托天然生态旅游资源,以造林绿化提高品位为抓手,切实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净化生态旅游环境,逐步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提升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打响千阳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把千阳建设成为城乡环境友好、功能设施完善、经营服务优质、游客市民满意的生态旅游最佳场所,努力推动县域生态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

作者简介: 闫秀强,男,现年31岁,中共党员,助理林业工程师。从事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管理等工作。参考文献:

1、芬内尔著、张凌云译,生态旅游/旅游管理译丛,旅游教育出版社。

2、魏小安 张凌云 主编,共同的声音:世界旅游宣言(精装,旅游教育出版社。

3、张凌云主编,生态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1-01。

4、任云英等、《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二篇: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探讨

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探讨

摘要: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朝阳产业。以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文章对夷陵区分乡镇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产业,从优势、原则、措施等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林业产业小康分乡

特色林业产业是一种以生态经济并重的的产业代替

传统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关系的朝阳产业。

夷陵区分乡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立足自身优势,按照现代林业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以花椒、木瓜、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形成特色林业经济格局,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为目标,打造小康分乡之路。

⒈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优势及现状。

⒈立地环境条件适宜。分乡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天,年降雨量,土壤类型以山坡黄棕土壤为主,适应花椒、木瓜等多种经济林木生长。

⒉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

⒈以花椒为主的木本药材产业初具规模。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发展九叶青花椒多亩,木瓜多亩,目前已进入幼苗林抚育期,部分已开始挂果。引进的优质品种九叶青花椒具有光泽油润,清香四溢,麻味纯正,单株产量高的特点,一年定植,两年收益,五年进入盛产期,且盛产期可维持年以上。引进的木瓜品种优良,一年定植,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产期,亩产可达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等。

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分乡自古以来就有蚕丝之乡之称。农民栽桑养蚕从中尝到大量甜头,形成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基地近亩。农民发展桑蚕积极性空前高涨。

⒊可利用土地多。大于的坡耕地有万多亩,急需退耕还林,有发展以花椒、木瓜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广阔的土地空间,并可实行荒山荒坡、田间地坎、四旁等植树,见缝插椒(瓜、桑),立体发展,面积可达到万亩以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

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椒、木瓜等国内国际市场替力极大,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绿山,也可以富民,更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且花椒、木瓜、桑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旱、耐脊,适应性广,枝繁叶茂,形态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极适合发展观光型林业。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功能齐全。宜保路贯穿全镇,村、组全线贯通,条条相连。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全镇覆盖。

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原则。

⒈立足自身优势是基础。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要按照“有资源无市场的坚决不搞,无资源有市场的创造条件去发展,有资源有市场的千方百计搞上去”的原则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启用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现有技术资源,使各生产力要素形成最佳组合。如果别人做什么赚钱,我也做什么,盲目跟从,机械效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瞄准市场,找准本地传统林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优先发展,大干快上,抢占先机,多想办法做大做强。

⒉适应市场需求是前提。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市利导,先看市场“缺什么,要什么”,再思自己“该产什么,能产什么”。紧盯市场“补其所缺,投其所好”。按照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敏地进行动态调整,并坚持把以经纪人为主的销售队伍建设和市场开拓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千军万马闯市场,解决“卖难”问题。

⒊依靠科技进步是动力。没有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特色林业产业就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平台”后排徊不前,甚至逐渐失去了生命力而“默然失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长期占领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带动林业科技革命,以林业高科技武装林业,重科技、用科技,使产品达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实现“超前一步,永立潮头”。

⒋发展规模生产是关键。规模就是效益,有规模才有特色和竞争力。规模生产可以充分提高知名度,占领广阔市场空间,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等,综合效应具备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⒊调整区域局,建设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

⒈产业发展规模。特色林业产业应实施名牌战略,真正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区域特色。按照“花椒—草——畜—沼的生态模式建无公害绿色食品高产优质九叶青花椒基地万亩;按照瓜草(药)等模式,建立木瓜示范生产基地万亩;按照“林蚕联手、桑草(药)间作,蚕牧结合”的思路,发展蚕——草——牧——沼生态经济产业模式。发展桑树万亩,基地成熟后亩平均收入可达元以上,是种粮收入的—倍。

产业发展模式。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应十分重视扶持和扶育中心基地和龙头企业。建立以大中坝为中心的花椒产业带,建立以院庄为中心的桑蚕

产业带,建立以分乡场为中心的木瓜产业带。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林农结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项目投入,按照不同建设内容确定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功能投资,采取“聚(聚民间资金)、争(争取项目投入)、引(招

商引资建设)等方式,本着“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原则,把人、财、物相对集中,积极构建捆绑式投入建设格局,走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创业的新路子。

⒋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措施。

⒈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树立产业化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新的思路、超前的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推动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树立“一把手”抓产业的思想,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⒊完善产业政策。在基本政策上坚持“谁造谁有,共造共有,允许继承,允许转让”和“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林权制度,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

⒋搞好市营销服务。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办工厂,出外找市场”的思路,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构建崭新的营销网络。在加工环节上,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等措施,强化企业与林农的纽带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头和促进作用;在销售和市场开发环节上,坚持镇、村、公司、农户及协会等组织各方联动形成整体营销网络。

⒌加大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以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着力抓好科技链与企业链衔接,标准化与产业化建设结合,常规科技措施与新技术措施配套。努力发展科技示范片,培养科技示范户,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间,技术要领到人。并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和林农效益挂钩的“合同科技”新思路,并与科技院校联姻,共同开发,实现“抓园区带农户,育特色,促增收”。

⒍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扶持组建花椒、木瓜、桑蚕等产业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产销衔接的作用,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同时与国家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联网运行,形成技术、信息、营销“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⒎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民族特色。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发挥地方优势中形成的民族特色品牌,建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实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条件成熟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大中坝牌花椒商标等形成知名品牌。

⒌结束语。

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成后,积极拓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和引进外资的规模,迅速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农户,政府加强联系、协调和督办检查工作,及时收集特色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品质量标准,创建品牌,促进以花椒、木瓜、桑蚕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推动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旅游、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打造小康分乡作出应有贡献,打造出一条建设小康分乡的致富之路。

第三篇: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3.4%提高到45.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0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0%,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五、经济效益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林业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区的农民直接获得劳务费、种苗费收入,从营造生态经济林、销售水果和干果中获得收入等,项目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活跃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开拓了致富的财源,为库区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项目区的生态经济林已成为库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县的林业发展与全国、全省的林业发展形势及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从人均占有林地量来看。我县人均仅有林地面积6亩左右,特别是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人一亩高效经济林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从森林覆盖率来看。我县为45.2%,居**市中游,与**、**相比有差距。三是单位蓄积量低。全县林木蓄积量仅2.5立方米,比全国平均(5.3立方米)水平低1.12倍。四是林份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中成龄树少。五是就区域布局来看。也不近合理,低半山地区残次林多,高质林少,高山地区产业支柱尚未形成。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整体林网建设水平不高,导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坍山滑坡时有发生。

二是林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随着全县九十年代末“1155”工程林果基地的建立,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但缺乏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如柑桔等大量果品优质果率不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优质果仅占30%左右,与市场对柑桔果品优质化、多样化、周期供应的需求不相适应,绝大部分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保鲜生产技术能力差,调控市场的能力差。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经营户,初级产品多,附加值小,对本地木材生产形不成带动效应。幅射带动力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效益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板栗生产是近几年半山地区发展起来的一顶新兴产业,但由于管理滞后,投入相对不足,销售信息不灵,加工增值尚未起步,导致目前该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后劲严重不足。

四是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近些年,我县林业产业投入主要以国家工程项目投入为主,其他社会民营资金投入甚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立法补偿来加以保护,导致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林业产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三、建设目标

全县林业产业建设到2011年实现2个目标,建好3条绿色通道,培植4条经济带,发展5个产业。

实现两个目标: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比现在提高14.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8亿元。

建好三条绿色通道:在长江水路沿岸,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集生态、经济、防护、观赏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培植四大经济林带:以长江沿岸及支流水系沿线为骨干,建成以柑桔为主体的经济林带;以低半山地区为重点,建成茶叶、小水果经济林带;以中高山地区以为主,建成板栗经济林带;以高山地区为重点,建成银杏、杜仲木本药材经济林带。

发展五大产业:

1、柑桔产业:到2011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4亿公斤,总产值5.6亿元。其中,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公斤,加工产值1亿元。

2、板栗产业:到2011年,全县板栗总面积达到10万亩,进入盛产期后,年总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公斤,加工产值5000万元。

3、茶叶产业。到达2011年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年总产量达到200万公斤,总产值达1.6亿元。

4、木本药材产业:到2011年,全县木本药材总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各类木本药材1000万公斤,总产值1.5亿元。其中,年加工各类中成药300万公斤,产值1亿元。

5、森林旅游业:以九畹溪、四溪、朱其荒为龙头,到2011年,使森林公园总数达5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综合社会产值5亿元。

四、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生产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经营机制和扩大销售体系,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领导,在提高认识,健全机构上有新的突破。

我县林业产业建设与外省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不论是在规模上、品种上、数量和效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省的安陆、罗田等地林业产业生产建设规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观,基本上把林业产业办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把我县建成库区林业产业大县,从更高的层次上来满足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需要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借国家政策大势,明确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新的致富门路。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利益驱动,健全机构,激发全民投入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力争在2011年形成“二、三、四、五”林业产业新格局。

二是完善生产体系,建设交易市场,在扩大规模和销售上有新的突破。

林业产业化建设要向规模开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公司、企业结合国家林业工程的实施,建设原料基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家、地方、公司、农户“多赢”的局面。要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在项目规划上求突破,按大项目、大工程设计。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私营企业主从事林果业生产,逐步形成柑桔、板栗、茶叶、银杏、杜仲为主体的林果业生产体系。同时,要以市场导向,生产大量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积极开拓市场,主动出击,扩宽销售渠道,开展多形式的销售活动,努力提高我县林果产品的知名度。要花气力用1—2年时间,在县内柑桔等农产品集中产地,建立3-5个产销直接见面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产品与市场的对结,推进产业化进程。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增加投入,在夯实基础设施上有新的突破。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教训都证明,产业建设的成败,关健在产权和利益机制。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经济投入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格局,按照谁承包、谁购苗、谁栽种、谁培管、谁所有的“五谁”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林业产业化的建设项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四是依靠科技,推广实用新技术,在提高林果业产品的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重点在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及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抓好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内引外联不断开发升级新产品,创造我县自已的林产品新品牌、新名牌。

第四篇: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定稿]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当前我县已形成依托以南湖湿地风景区和黄山镇碧坞龙潭景区,周边产生二大农家乐集聚区。农家乐已成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有力地助推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接待设施日趋完善

随着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不断发展,各种旅游接待配套服务设施也及时跟进,目前全县有星级饭店1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省级绿色饭店3家。旅行社12家(含营业部),其中进入全省百强旅行社2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可接待床位8000余张(其中星级饭店2412张)。

应该说我县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利用江左较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挖掘整合江左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为江左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03万人次,实施旅游总收入23.75亿元,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8.11万元。完成农家乐接待旅游者88.7万人次,营业收入4807万元。以黄山、南湖、邵洋古镇为主线,形成了集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人文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带,江左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外海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等荣誉,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二、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休闲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较晚、起步较迟。我县的旅游业起步较迟,管理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资源管理多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各乡镇自行开发、自行招商,部门乡镇联动合力不够,未形成整体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相对比较迟缓。由于我县近年来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工业上,而作为三产旅游业发展的比较迟缓;2004年之前把旅游发展目标锁定在黄山的发展和解决其权属问题上,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从而使我县旅游发展因定位失误造成发展时间上相对滞后。

2、规划引领发展存在缺陷。全县各种规划数量不少,但质量档次不高,个别与实际有点脱节,在全县总体规划前提下以点带面不够,未形成成片或成带趋势,整体性不强,如目前编制西部生态旅游规划,仅考虑冬阳镇五四村和黄山镇高峰村,未整体规划以104国道以西我县整体区域的旅游规划。

3、投入相对少、建设速度慢、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我县用于旅游专项发展资金偏少,政府开发旅游项目面临融资困难,政府主导型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宾馆饭店等招商引资面临土地指标等因素的制约。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需要,由于我县一些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道路还存在着宽度、便利性等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如每到秋冬季,通往西部一些生态旅游景点的道路上就堆放了毛竹、毛料,影响了车辆通行和外来游客观光的积极性。对投资商来说,由于县没有专项经费投入道路建设,一旦投资开发,就会增加成本,影响休闲生态旅游的开发。

4、客源市场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我县休闲生态旅游市场宣传缺乏轰炸效应。我县旅游品牌突出“生态”、“休闲”概念,虽清楚地表明了我县主要的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却忽视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缺乏想像空间,情感诉求不够,不容易脱颖而出,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品牌口号单一,不适应所有的细分市场,在拓展江左旅游市场缺乏主要抓手。

5、行业管理方面比较滞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缺乏,服务质量和水平没有到位。我县农家乐发展中还存在无序开发、形象欠佳,模式单

一、品位欠佳,经营粗放、服务欠佳,缺少有规模水平的高端农家乐。

三、江左生态休闲旅游优势发展

江左休闲生态旅游自南湖湿地风景区和碧坞龙潭景区于2016年5月成功对外开放,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整体规划比较好,优势条件突出。

(一)区位优势

江左,地处长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是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江左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区位优势十分明显。104国道、杭宁高速、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距离上海、南京两个半小时车程,离杭州仅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江左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全县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省示范文明城市、国家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基础优势

近几年,我们着力完善县域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南湖湿地风景区为核心、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和东部邵洋古镇旅游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江左旅游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旅游总收入、旅游门票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以近40%速度在增长。从而发展形成了4种类型的近郊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地,即以物产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如水果采摘型、休闲垂钓型等;以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南湖周围,近湖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农家乐;以风景名胜区、度假区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以避暑胜地黄山为中心周围形成了黄山山女村寨等一批农家乐和碧坞村等农家乐接待村;以古镇邵洋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地,主要是古镇风貌、美食品尝和民俗节庆。江左旅游围绕县委、县政府接轨沪杭战略。做到旅游先行,实施“主攻沪杭市场、突破苏南市场、拓展华东市场”营销策略,精心策划了开展旅游接轨上海、杭州活动,2008年开通了上海、杭州至江左旅游班车。

(三)资源优势

江左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休闲资源上十分丰富,这为江左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江左县农业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由于江左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向,西部为天目山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笋、茶;东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优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

(四)经济和文化优势

江左是全国百强县。目前已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新型纺织、新型建材、休闲用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效益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果蔬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农业标准化和安全生产初见成效。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繁荣,全县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县城冬阳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貌日新月异。江左历史悠久,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在县境内就有遗址发掘,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也有大量遗存。中国青瓷石遗址“瓷之源”的发掘和论证,改写了中国青瓷的历史。江左县唐代著名诗人赵孟頫故里,是铸剑传说之地,形成了“游子文化”、“防风文化”、“邵洋蚕花庙会”、“乾龙灯会”等为重点的节庆文化。

四、江左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理顺县级旅游管理体制

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产品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要求,借鉴我省近50个县(市区)成立了风景与旅游合一的旅游管理机构的成功做法,我们建议撤销江左县旅游局,成立江左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我们认为进一步理我县旅游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旅游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争取上级建设和旅游二个管理部门的双重支持,是我县旅游产业处于上升期最重要的保证。

(二)健全完善休闲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生态休闲旅游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一种全新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方式。突出休闲生态旅游,联系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建设关系,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战略性转变。挖掘亮点,当前首要任务编制好《江左县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09—2011年)》,高定位、高目标编制2009—2011年江左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按照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前提下,调整完善南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大西部环黄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并编制大西部生态旅游区各功能区详细规划,落实“中国瓷之源”文化旅游景区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邵洋古镇详细规划。健全完善县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编制冬阳镇、黄山镇等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禹越镇、邵洋镇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筏头乡后坞村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包装塔山森林公园孟郊寺等旅游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加快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力度

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基本建立以产业政策主要调控手段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指导形成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部门融资、土地划拨方式等筹集资金,考虑通过实施若干重大的基础性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休闲生态旅游精品,引导旅游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快速发展,推动休闲生态旅游业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加大投入,计划3年内政府投入人民币5个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人民币30个亿,尽快形成产业群,产业联动效应。与此同时,出台土地、财税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用地标准,用于旅游项目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制定税收政策,对旅游项目开发业主给予优惠。

积极实施现有的旅游项目建设,以南湖为核心、为龙头,推进南湖区域项目建设;以西部生态旅游区建设为一翼,构筑环黄山西部休闲生态旅游区平台建设;以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为另一翼,推进环邵洋古镇旅游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提升旅游功能,打造集休闲、体验、娱乐、餐饮、农业生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在推进现有旅游项目建设中,落实项目联系跟踪服务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促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改善旅游自然环境、进入景区道路、各项旅游标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与此同时,继续整合我县生态资源,包装项目,调动乡镇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对乡镇部门引进的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和亮点精品工程给予奖励。

(四)全力打造休闲生态旅游品牌

围绕“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宣传口号,不断提高我县生态休闲旅游市场占有率,制定长期营销发展规划。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我县的中、长期营销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游客心理,打造不同主题宣传口号。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建立江左旅游营销中心,组成统一、高效的旅游营销队伍,整合我县旅游资源,针对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营销当中,使网络营销逐步成为旅游营销的一大重要阵地;鼓励企业制定营销计划,积极开展自主营销,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总之,切实搞好市场宣传营销是休闲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强化休闲生态旅游行业管理品质内涵

随着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加强科学管理和行业规范必须提到主要工作上来,深入贯彻“转变内涵、强化引导、注重品质、全面提升”的十六字方针,在全县旅游行业倡导以提高管理品质为基础,以强化产品品质与营销品质为引擎,以提升诚信品质和服务品质为导向的全面品质建设,着重创建品牌特色,引进知名品牌管理模式;结合全县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高星级酒店数量以及高端度假村,合理布局,做到大众化和高端性相结合,抓好星级饭店的品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树立环保绿色理念,创建绿色饭店,不断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意识,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工作的考核,健全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旅游质量监督所职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新人才培训机制,注重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篇:县级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县级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兼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深化改革,加快林业产业3发展,促使我县林业产业上台阶。

一、林业产业化含义和原则

林业产业化是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广大林农及企业制造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和组织形式。当前,在推进林业产业化中,应注意把握一些原则:一是必须从实际出发,选准突破口,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推进;二是要坚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和完善产加售各环节、贸工林个方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市场运作机制;三是注重突出特色,形成优势,避免产生在低水平上趋同;四是同步推进林业和农村的配套改革。

二、林业产业现状

全县有林业用地122万亩,有林地71万亩,森林覆盖率58.2%,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活立毛竹万根,林木年生长量13万立方米。其中:毛竹10万亩、油茶28万亩、松树13万亩。

全县林业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国、乡、村三级联营,股份制经营和承包经营。在新的经营机制激励下,在山上再造工

程的推动下,乡村林场快速发展,乡办林场25个,村办林场117个,联办林场8个,户办林场2个,总经营面积27.6万亩。林产工业迅速突起,在全县已形成胶合板、地板条、竹制品、木竹雕刻、土纸、松香等六大林产品的生产系列。但都是一些规模小、收益低 的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乡、村林场主要以生产销售原竹木为主,利润率月50%。全县林产品加工利用包括包装箱、家具、方料等,大部分采伐剩余物没有得到利用,尤其是林副产品如竹笋、油茶壳等林产品在我县是个空告,林产工业欠发达,野生动、植物资原未开发利用。要使分宜林业用有较大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转为商品优势,关键是利用我县林业资源,在现有初具规模的加工基础上,形成果农宏大的林业产业化,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三、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1、发展方向

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名特优为突破口,以科学技术为依托,走林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之路,逐步形成具有分宜特色的林产化工业、竹木加工业和森林食品业。

2、发展重点

(1)依托松脂资源,在松脂上进行系列开发,唱好“脂”字戏。全县松树资源潜力很大。芳山林场自76年引种湿地松成功后,每年营造了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88年,我县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湿地松为主的松树资源发展迅猛。至94年底,全县营造松树保存面积107500亩,其分布主要在:昌山林场18754亩、钤北林场17689亩,亚林中心14948亩、东坑林场9557亩、芳山林场8423亩、其次是苗圃、分宜镇、洞村、新址等。另外天然马尾松近1万亩,全县现有松树面积13万亩。预测1999年可采脂1129吨,2002年采脂2110吨,2006年采脂3168吨,盛产期超4000吨。我县要采取过硬措施,规范松脂生产,禁止各地小而落后松香厂生产,全力支持赣西林化厂成为全县的龙头企业。该厂采用蒸汽化技术,年生产能力大500吨。如果进行扩改,则生产规模可达3000吨,完全又能力吞吐全县的松脂。还可在上一条树脂生产线,开发424、422、210等树脂系列产品,真正形成林化产业。

下载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推动黄土源区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浅谈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原州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经果林特色产业发展思......

    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北海特色旅游业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内容提要:北海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对北海十几年来旅游数据以及与......

    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

    加快我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探讨林业产业,是以多种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生产各种林产品,提供劳务及创造经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就是要建立起一、......

    浅析*区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铁山港区作为**市的辅城,发展是政府的头等大事。铁山港区是广西的具有天然优势条件的工业港口城市,有区位、地理和深水良港的优势。本文试......

    浅析*区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铁山港区作为**市的辅城,发展是政府的头等大事。铁山港区是广西的具有天然优势条件的工业港口城市,有区位、地理和深水良港的优势。本文试......

    加快特色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特色工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工业现状 (一)调整结构,工业初具规模。巴东工业经历三峡库区搬迁复建,按照国办[1999]53号文件精神,对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破,原国有、县属......

    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海省高原特色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第三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 原发表日期: 2006-08-06 原作者: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毛学荣 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金沙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1

    金沙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 肖华富 黄小柱 2 (贵州省金沙县林业局贵州金沙551800,贵州省林校贵州省修文 550201) 1摘要:针对金沙县现有林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全县林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