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达县林业产业现状、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
达县林业产业的现状、发展重点及对策探讨
达县林业局 王强林
摘 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依靠科技支撑,增强综合实力等对策措施。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发展重点;对策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事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和愿望。1 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体现在:
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98年以来,我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40余万亩,基本满足了我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到2009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7.45万亩,其中果树类9.95万亩,木本药材3.2万亩,油料、饮料1.2万亩,其它经济林2.6万亩,林木花卉0.5万亩。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立方米,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立方米,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5万余亩,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A级风景名胜区主为的森林旅游业,火峰山森林公园也正在申报中,赵家桂花村、翠屏山等 2 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2 达县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达县林业产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几乎没有,98%以上的产品为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层次低,仅限于粗放的经营加工、利用,深加工产业薄弱;二是发展思路不明,一些项目过多,造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一些项目基础薄弱,扶持力度不够;三是科技支撑不够,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基础薄弱。我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林区道路、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观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化程度低,产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如何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最大化,构建和谐达县、绿色达县、生态达县,加快我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林业资源达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林区经济发展,奋力推进县委“135”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要求,3 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前提,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产品市场拓展为保障,全力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3 达县林业产业发展重点 3.1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围绕林产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装饰用材积极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珍贵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低效林改造,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桥、堡子、碑庙、万家、葫芦、铁山林场、大树、平滩等乡镇。3.2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发展特色经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优质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乌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质木本油料林,加快现有低质、低效经济林改造步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走立体经营之路,挖掘林地资源潜力,注意长中短效益相结合,大力培育林菌经济、林药经济、林禽经济、林虫经济、林蔬经济、林果经济、林卉经济、林草经济等,使林下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规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节、马家、赵家、碑 4 庙、亭子、麻柳等乡镇和国有林场。3.3 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为了满足全县造林绿化种苗需要,以县级骨干苗圃为主,积极推行基地育苗、大户育苗,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励发展园林花卉业,为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提供优质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导业主建设园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乡镇。3.4 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产加工业的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培植升达林产一体化等3-5个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整合县内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业,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业化程度。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5 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资源,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主力军作用。加快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和真佛山国家AAA级风景区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 5 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积极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态区、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态公园和林庄经济、林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4 发展林业产业的对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增加林农收入的战略高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要把林业产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产业发展实绩纳入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2 科学规划
县林业局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合我县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生态公益林应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搞好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商品林则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林果业,以林 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经营管理和更新改造。
4.3 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
4.3.1落实林业产业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确并落到实处。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4.3.2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林业产业预测预警机制。加快森林及林产品认证步伐,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强化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强林业会员经济管理指导,要办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
4.3.3完善林业产业管理和服务
加强林业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建设,使产业管理的事有人抓,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的事有人管,为企业和林农提供产业信息、技术服务的事有人做。4.4 创新机制
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鼓励业主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及合作入股经营,吸 引社会各届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坚持先发展后消耗的原则,认真实施“造一用一”工程。4.5依靠科技支撑,增强综合实力
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科技最新技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宜不同林地条件的造林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积极推行林药、林菌、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应用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综合实力。参考文献:
[1] 蒋海 苏志尧.林业产业化理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 江苏省林业局.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初稿)[Z].2003.[3] 陈勇等.“人世”环境下江苏林业产业的对策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2):54-59.[4] 段绍光 王慈民.河南省平原农区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与对策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 [5] 蹇兆忠 等.关于加快山东省林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2(增):95-97.[6] 达县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区划2008.10
第二篇:金沙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1
金沙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
肖华富 黄小柱 2
(贵州省金沙县林业局贵州金沙551800,贵州省林校贵州省修文 550201)
1摘要:针对金沙县现有林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全县林业产业的现状,通过加快发展木材制成品的加工产业、加快特色林果药茶产业的建设及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全县林业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金沙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金沙县林业基本情况
金沙现有林地面积198.49万亩,占国有土地的52.35%,森林面积142.2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1.67%,森林覆盖率38.42%,林灌覆盖率43.91%,活立木蓄积324万立方米。全县有国有林场(石仓林场)1个、乡村林场84个、有省级森林公园2个(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1个(冷水河自然保护区)。2009年实现林业生产总产值9760万元,平均林农产值190元。
2金沙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产业现状
2.1.1木材经营加工规模不断形成和壮大
全县有木材经营加工109户,2009年实现产值2400万元,税收94万元,带动林农收入240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637人,实现劳动收入935万元。其中,县林业局针对全县(88年贷款营造泡桐)房前屋后营造有丰富的泡桐资源,积极引进广西、福建等地技术资金,在金沙投资建泡桐卷皮加工厂16家,总投资320万元,目前已经实现产值2156万元,实现税收86.12万元,种植泡桐农户通过泡桐加工,增加收入1094.4万元,金沙木材加工规模得到壮大。
2.1.2 积极探索松脂产业发展
采脂在广西、贵州黔东南地区有多年发展历史,给当地林农增加收入,但就金沙来讲还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县林业局通过组织学习省厅关于发展松脂产业的有关精神,决定先进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促进采脂业的进程,从广西、黔东南引进两家业主,目前广西亨达采脂厂投资240万元建厂,进入炼脂阶段。黔东南炼脂厂正在建设中。2008年,全县在桂花、岩孔、茶元、城关等乡(镇)进行采脂试点工作,已采松脂35吨,实现产值收入24.5 万元。
2.1.3 特色经济林、果、药、茶产业建设逐渐向规范化、规模化推进
2009年底,我县共有经济林、果、药、茶面积大约12.8万亩,主要品种有核桃、柑橘、枣、梨、李等,其中:茶叶3.6万亩、柑橘10000亩、犁5000亩、核桃3200亩,其它经济林木杜仲、油桐、金银花等1.2万亩。实现总产值1200万元。
2008年冬至2009年春,全县完成经果林建设8000亩,茶叶3000亩,建油桐基地1000亩,引建油茶种子园80亩。特别是通过民心经果林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金沙经济林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农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作者简介:肖华富(1971-),男,贵州省金沙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保护及调查规划工作。
2.1.4 速生坑木林建设
2000年以来,针对金沙县坑木林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大坑木林基地建设的决定,我局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营造以杨树、香椿、喜树、柳杉、马尾松为主的坑木林14万亩。
2.1.5森林旅游发展
森林旅游网络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前金沙县森林旅游形成了东有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西有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中有冷水河森林公园石仓景区、大水植物园、板桥生态游、普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龙坝杨梅山庄和正在建设的民心经果林生态旅游、凉泉山庄、龙坝万亩茶园、后山5000亩茶园、双星经果林园、太极生态山庄等以森林公园的森林和生态为支撑的森林旅游和山庄休闲布局逐步形成,从而为下一步形成的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不够解放,认识水平低。
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地位和产业化发展对林业资源培育的积极作用,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不够,林业系统领导和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另一方面,林农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认识水平低,把林业当作“烧火柴”和换“盐巴钱”来看待,经营水平低,管理粗放。
2.2.2 产业规模小,主导产业不突出,市场占有份额低。
一是木材加工,主要是以小型家庭式作业,单个投资规模小,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一些门窗、板材、家具之类的粗加工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在市场上没有品牌竟争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经济林、果、药、茶产业,虽然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面积发展到12.8万亩,但是由于技术管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小而全,管理水平低,种植零星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占有份额差,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不高,形不成主导产业和突出产业。如清池茶叶亩均种植产值在1000-1500元左右,与茶叶生产发达地方亩均茶叶种植产值3000元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2.2.3 发展速生坑木林的后劲不足。
大力发展速生坑木林基地建设是林农增加收入的一项措施,我们虽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营造以杨树、香椿、喜树、马尾松为主的坑木林14万亩。但由于造林周期长,成本高,投入回收慢,林农经营管理水平低,同时采伐时更要受到采伐限额和采伐计划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林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我县坑木林生产的健康发展。
2.2.4 投资结构不理想,林业投入严重不足。
受传统经营观念束缚,大多数林业经营者过份依赖于政府投入,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以经营者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林业吸纳社会投资太少,无法满足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2.5 森林旅游起步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全县的森林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在省内外知名度低,外来旅客人数少,森林旅游的基础设施差,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3、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和措施
3.1 总体目标
到2013年,力争在全县形成木材制成品、松脂采集、林果药茶、森林旅游、速生坑木林等为主导的林业产业,使全县的林产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9760到
3亿元。实现林业产值翻两翻的目标。
3.2 加快发展木材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金沙在建的项目有投资800万元,年产1-1.5万立方米的胶合板厂,可实现年产值22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200多人,可为林农提供木材收入800多万元。与重庆富春绿色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40万元,建立10台生产线,年产3000吨的机制木炭厂。引进遵义资金和技术投资60万元,建立实木门厂。同时,林业局拟定近5年内,招商引资建一个中型以杉木加工为主的细木工板厂。逐步做大机制木炭厂的生产,使之成为重庆、遵义、贵阳工业和生活用炭的基地。
3.3 规范松脂采集,促进采脂产业的发展
全县共有松林面积45万亩,能采脂的松树胸径大于20公分的大约在1200万株,如果每年提供100万株松树采脂,农民自采每株8元计算,林农可增加收入800万元,如果由厂方派人采脂,每株2元计算,林农可增加纯收入200万元,100万株松树可采脂3000吨,创加工产值1800万元,可增加财政税费收入200多万元。因此采脂产业是一个惠及农民的产业,只要按规程采脂不会影响树木生长和造成死亡,采脂后的树木仍可加工其它板材不影响加工质量,是林业产业链的延升。力争三年内全面推进全县采脂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3.4 加快特色林果药茶产业的建设
针对金沙林果药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是从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发展地方特色的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品种上入手,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清池、马路、石场、大田、安洛、城关等乡镇为布局的薄壳核桃基地4万亩;发展以城关、清池、马路、石场、太平、安洛、新化、源村、官田、后山、化觉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花椒基地3万亩;发展以城关、平坝、岩孔、龙坝、清池、长坝、官田、后山、沙土、源村等乡镇为布局的,以大枣、碰柑、犁子、杨梅等品种为主的鲜果基地5万亩;发展以平坝、禹谟、西洛、城关等乡镇为布局的,以金银花、杜仲、黄柏为主的中药材基地3万亩;在全县范围内改良野生油茶10万亩;发展以清池、马路、石场、龙坝、后山为布局的茶叶基地10万亩。
3.5 加强速生工业原料基地林建设
力争在今后的5年内,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以马尾松、刺槐、柳杉、杉木、香椿、喜树为主要树种,建设10万亩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为金沙提供坑木、各类板厂、木制品深加工的原材料等。
3.6 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金沙森林旅游知名度,目前金沙森林旅游已初见雏形,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促进功能健全,提升景点品味。特别是要以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抓红色旅游为契机,提高知名度;冷水河省级森林公园要抓住国家对冷水河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力争在3年内,将冷水河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提升金沙森林旅游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结语
金沙林业产业的发展,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要把林业产业化放到林业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的大环境里去,谋求大发展,坚持产业化发展与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工业原料基地林建设有机结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搞好宏观调控,做好协调报务,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市场办法和市场手段,切实转
换经营机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要利用金沙自然优势,创建我县名、特、优品牌,打入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市场,提高金沙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知名度。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办证手续,积极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一批龙头企业投入金沙县林业产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书权,王蓉蓉.沾河林业局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2009,(3):36-40.
[2] 张雄.浅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24-25.
[3] 董民,李志修.河北果品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经验[J] .现代农村科技,2009
(15):5-8.
作者简介:肖华富(1971-),男,贵州省金沙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保护及调查规划工作。
第三篇:静乐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静乐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实施推进和我省生态兴省战略的实施,我县林业产业迅速发展,尤其去年落实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以来,适宜全县发展林业产业的干果经济林和林木育苗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干果经济林产业
适合我县发展干果经济林的区域主要是县城南部的神峪沟乡和丰润镇两个乡镇。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干果经济林核桃3.2万亩,其中已进入结果期的有3000多亩,年平均产量为三万余斤,年产值36万元。剩余二万多亩都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核桃经济林,大面积尚未进入结果期。去年,神峪沟乡东大树村引进河北老板投资营造核桃经济林3400亩,现幼树长势良好,可带动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预计五年后,三万余亩核桃全部进入结果期,全县可年产核桃150万斤,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
二、林木育苗产业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迅速发展的林业生态建
设需要大量的优质种苗。我县近年来林木育苗面积一直稳定在3000亩左右,全县年可出圃各类苗木800余万株,年收入2000余万元。今年,由于全县林木种苗市场的看好,全县育苗产业迅猛发展,具初步统计,今年全县林木育苗可达8000余亩,培育各类苗木3亿多株,苗木远销我省、陕西、内蒙、宁夏等省,成为晋西北产苗大县。尤其是适合晋西北栽植的油松容器苗占到苗木总数的80%,预计从明年开始出售苗木,年可出圃各类优质苗木1亿余株,年产值两亿多元,全县年实现利润6000余万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可平均增长450元。
第四篇: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3.4%提高到45.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0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0%,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五、经济效益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林业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区的农民直接获得劳务费、种苗费收入,从营造生态经济林、销售水果和干果中获得收入等,项目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活跃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开拓了致富的财源,为库区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项目区的生态经济林已成为库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县的林业发展与全国、全省的林业发展形势及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从人均占有林地量来看。我县人均仅有林地面积6亩左右,特别是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一人一亩高效经济林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从森林覆盖率来看。我县为45.2%,居**市中游,与**、**相比有差距。三是单位蓄积量低。全县林木蓄积量仅2.5立方米,比全国平均(5.3立方米)水平低1.12倍。四是林份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中成龄树少。五是就区域布局来看。也不近合理,低半山地区残次林多,高质林少,高山地区产业支柱尚未形成。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整体林网建设水平不高,导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坍山滑坡时有发生。
二是林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随着全县九十年代末“1155”工程林果基地的建立,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但缺乏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如柑桔等大量果品优质果率不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优质果仅占30%左右,与市场对柑桔果品优质化、多样化、周期供应的需求不相适应,绝大部分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保鲜生产技术能力差,调控市场的能力差。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经营户,初级产品多,附加值小,对本地木材生产形不成带动效应。幅射带动力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效益低。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板栗生产是近几年半山地区发展起来的一顶新兴产业,但由于管理滞后,投入相对不足,销售信息不灵,加工增值尚未起步,导致目前该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后劲严重不足。
四是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近些年,我县林业产业投入主要以国家工程项目投入为主,其他社会民营资金投入甚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立法补偿来加以保护,导致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参与林业产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三、建设目标
全县林业产业建设到2011年实现2个目标,建好3条绿色通道,培植4条经济带,发展5个产业。
实现两个目标: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比现在提高14.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8亿元。
建好三条绿色通道:在长江水路沿岸,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集生态、经济、防护、观赏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培植四大经济林带:以长江沿岸及支流水系沿线为骨干,建成以柑桔为主体的经济林带;以低半山地区为重点,建成茶叶、小水果经济林带;以中高山地区以为主,建成板栗经济林带;以高山地区为重点,建成银杏、杜仲木本药材经济林带。
发展五大产业:
1、柑桔产业:到2011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4亿公斤,总产值5.6亿元。其中,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公斤,加工产值1亿元。
2、板栗产业:到2011年,全县板栗总面积达到10万亩,进入盛产期后,年总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公斤,加工产值5000万元。
3、茶叶产业。到达2011年茶叶面积达到5万亩,年总产量达到200万公斤,总产值达1.6亿元。
4、木本药材产业:到2011年,全县木本药材总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各类木本药材1000万公斤,总产值1.5亿元。其中,年加工各类中成药300万公斤,产值1亿元。
5、森林旅游业:以九畹溪、四溪、朱其荒为龙头,到2011年,使森林公园总数达5个,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综合社会产值5亿元。
四、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生产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经营机制和扩大销售体系,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领导,在提高认识,健全机构上有新的突破。
我县林业产业建设与外省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不论是在规模上、品种上、数量和效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省的安陆、罗田等地林业产业生产建设规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观,基本上把林业产业办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把我县建成库区林业产业大县,从更高的层次上来满足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需要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借国家政策大势,明确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新的致富门路。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利益驱动,健全机构,激发全民投入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力争在2011年形成“二、三、四、五”林业产业新格局。
二是完善生产体系,建设交易市场,在扩大规模和销售上有新的突破。
林业产业化建设要向规模开发集约经营方向发展。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公司、企业结合国家林业工程的实施,建设原料基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家、地方、公司、农户“多赢”的局面。要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林果业发展目标,在项目规划上求突破,按大项目、大工程设计。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私营企业主从事林果业生产,逐步形成柑桔、板栗、茶叶、银杏、杜仲为主体的林果业生产体系。同时,要以市场导向,生产大量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要积极开拓市场,主动出击,扩宽销售渠道,开展多形式的销售活动,努力提高我县林果产品的知名度。要花气力用1—2年时间,在县内柑桔等农产品集中产地,建立3-5个产销直接见面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产品与市场的对结,推进产业化进程。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增加投入,在夯实基础设施上有新的突破。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教训都证明,产业建设的成败,关健在产权和利益机制。鼓励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和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经济投入林业产业化建设的格局,按照谁承包、谁购苗、谁栽种、谁培管、谁所有的“五谁”管理机制,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林业产业化的建设项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四是依靠科技,推广实用新技术,在提高林果业产品的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重点在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及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抓好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内引外联不断开发升级新产品,创造我县自已的林产品新品牌、新名牌。
第五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