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虽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差不止,会计报告严重失真,许多经济犯罪多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那么,究竟要如何强化会计监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阐述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通过对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of a long-term argument, although the“ accounting law” constraint, but the practice still exist i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the poor conditions, enterprises of various violations of repeated difference more serious distortion, accounting reports, many economic crime an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trength weak relation.So, how to strengthen accounting oversight? This paper think,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trengthe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further strengthe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ggrandizement,accounting supervision,internal supervision;,government supervision,social supervision
目录
1.引言...................................................................5 2.会计监督概述...........................................................5 3.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5 4.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对策.................................................6 4.1加强内部监督的对策................................................7 4.1.1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7 4.1.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7 4.1.3实行会计委派制...............................................8 4.1.4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平衡和兼容机制.......................8 4.1.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8 4.2加强社会监督的对策................................................8 4.2.1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8 4.2.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9 4.2.3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后续教育的监管..........................9 4.3加强政府监督的对策................................................9 4.3.1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9 4.3.2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10 4.3.3审计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应当更加有力...............................10 4.4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10 5.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1.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2.会计监督概述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部分。内部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会计监督,是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中心的内部控制;社会会计监督即实施由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即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在其行政职能所行使的执法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有关法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提供的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的确认。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3.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
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4.1加强内部监督的对策
4.1.1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4.1.3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现代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委派制的目的是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与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之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会计监督是必要的、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加上新《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根治。
4.1.4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平衡和兼容机制
企业是一系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组合,投资企业的股东是委托人,投身企业的经理是委托人,企业得靠经理来经营管理,如何既考虑短期经营业绩又兼顾长期经营业绩的激励契约是最优的,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和对股东权利的侵扰,抑制董事和经理层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谋取私利;同时对经理激励奖罚。一个由“基本薪水”+“奖金”(主要取决于年度业绩)+“股权激励”(取决于长远业绩)组成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应运而生。
4.1.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国目前会计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现状,应加大职业后教育的培训力度和广度,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平台,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业务能力。对新入门的会计人员应严格把关,那些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分流。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执业信条和基本理念。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要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4.2加强社会监督的对策
4.2.1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
益。因此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认真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用制度来确保执业质量。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各项条款的落实。承接业务应谨慎,防止客户风险转移。推行“双承诺制”,即客户向事务所承诺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资料,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对单个项目实行全过程控制。业务项目的每一步都应按操作规程扎扎实实的做好;彻底执行三级复核制,各级都应明确集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审计项目的所有环节自始至终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善督导程序,加强督导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会计师必须对质量控制负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业务规律,提高执业水平。4.2.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为了彻底摆脱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依赖关系,保证其独立性,应当改变目前的审计聘任制度。建议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面组织成立一个独立的审计业务聘用委员会,充当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的“中间人”,被审计单位定期向该组织上缴费用,该委员会则负责进行上市公司评级、招标选择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等工作。
4.2.3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后续教育的监管
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监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强制性因素,有必要在中国注册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管理机构,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杜绝继续教育走形式、学习不深入的现象,以增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改进目前以清理整顿、年度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最后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也是保持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外在驱动力。
4.3加强政府监督的对策
4.3.1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
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在监督的方式上,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二:一是财政部门以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各单位的会计报表,财政部门保留对各单位会计报表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质量进行再监督的权利;二
是财政部门以国有资产代表者身份,有选择地向部分国有单位委派会计负责人,通过会计负责人对我国有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4.3.2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
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4.3.3审计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应当更加有力
审计监督主要是实施对税务、财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再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还应当与财政部门要有明确分工,避免重复。
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特殊形式,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独立性方面的缺陷,实际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并直接对董事会复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合规的良性方面发展。
此外,财政、税务、审计监督还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树立监督权威。
4.4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做保证,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管作用;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5.结束语
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实,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财会研究.2006(3).[2]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1(1).[3]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10).[4]岳本晓.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5]徐远征.浅谈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方法[J].审计月刊.2005(4).
致谢
第二篇: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会计监督对维护国家财政和经济法规,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强化国家监督和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加强社会监督等一系列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会计监督;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78-02
0 引言
会计监督(accounting supervision)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1]。会计监督对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以及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意义重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单位的利益,干扰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分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并思考解决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会计监督弱化的主要原因
1.1 国家监督缺失且立法滞后 国家监督不健全,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有效开展国家会计监督,可以保证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有序的进行。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家监督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旧的会计制度亟待更新,新的会计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已出台的会计制度中也难免有疏漏和不完善之处,由此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新的《会计法》对监管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未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同时很少涉及政府会计监管缺乏的风险责任机制,如《会计法》中对监督不力或监督效率低下应承担何种责任的问题还未涉及,这就使监管工作很难到位。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也提到将追究刑事责任,但对于如何处罚仍不明确。因此,要实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即“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在会计立法方面花大工夫,下大力气。
1.2 会计法规之间不协调 会计法规是以会计理论为指导,将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和方法,用法规的形式进行肯定,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以达到一定目标的经济管理法规。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事务的处理以及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规定。在我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通常由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审核批准或备案。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会计事务。但在依据会计法规进行会计监管时,有时仍存在着部门分割和部门立法的冲突,同时存在着部分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抵触等情况,由此造成了会计监管法律环境的缺失,最终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处理。
1.3 处罚不力 加强会计监督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关键是执法必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违约行为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处罚成本,难以发挥法律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和威慑力。2003年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基本规定》,将有助于遏制我国证券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因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投资者的权利没有程序上的保障,因此也就难以追究虚假陈述人的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成本风险,其作用绝不是行政责任所能代替的。
1.4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目前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善,但实际执行过程流于形式,大多形同虚设。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导致会计政策、财经纪律流于形式;②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监督困难重重;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③会计人员业务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
1.5 社会监督不力 社会监督不力,是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着社会监督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其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压力。社会审计独立性缺乏,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必然会迎合委托人,制造一些虚假信息,致使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严重地阻碍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强化会计监督的主要对策
2.1 强化国家监督 普遍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已成为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各单位会计行为的国家监督,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针对到国家监督的操作层面,可以重点加强国家对会计行业的法律监督,可以由国家检察机关对国家各类监督机制进行整合,可以强化国家财政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工作,并使有关部门的监督权力形成联动效应,这也是强化国家对会计行业进行法律监督、依法促进财务行政和司法公正,进而保障国家有效实施各类会计法规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2.1.1 尽快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国家有关部门对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遗漏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补,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条块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和可操作性强,使各级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1.2 协调政府监督 协调政府监督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目的是杜绝官僚主义,防止公权私用,实现政府监管规范化、科学化。政府各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依法监督、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第三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①。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造假账、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及企业各方面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整顿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有认真分析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遏制会计监督弱化的趋势。本文就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遏制会计监督弱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计监督 法律制度 企业制度 企业领导人 会计人员素质 引言
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的手段.强化会计监督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却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怎样看待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会计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2.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所谓“技术处理”,造成了会计数据虚假,会计信息失真。
2.2 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存在偷漏税现象,所查出的违纪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2.3企业中个别人收受回扣屡禁不止
有些单位为了促销,采用“回扣”的形式,这本是薄利多销,扩大销售的一种经营策略,然而,有些人不是将正常意义的回扣降低采购成本,而是乘机损公肥私,个人收受回扣,慷企业之概,流入个人腰包,甚至于某些不法分子,为贪图高额回扣不惜高价购入残次品、假次品、伪劣品,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低劣。严重的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错误。对此,财务部门本应加以监督,然而由于行使监督权不力,回扣现象已成为我们树立廉洁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一大障碍和社会毒瘤,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下面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论述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a.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则过于笼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不相适应。目前,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往往还以各种文件形式出现,显得尤为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会计法》为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随之配套,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如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现行《证券法》的规定,要严厉处罚造假者,但对虚假信息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却没有要求造假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b.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且各职能部门权责脱钩,即只重权利,不重责任,只注重我能管的对象,我应管的范围,却不管因工作失误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出了问题就相互推委。再者,接受地方政府领导的财政、税务机关更多的是为地方利益考虑,对与地方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往往制约不够,在进行监督时,深度及力度就打了一定的折扣。
c.社会监督质量低下
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出于自身的利益,争抢业务,往往过分地顺从被审企业的要求,审验质量差,签证可信度低,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作假开了“绿灯”,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d.处理问题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已经查出某个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最终对其的处罚力度通常都相当轻,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使得会计人员在法律与领导命令冲突时往往选择后者。《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都明确规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操作,编造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和法律的制裁。但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不仅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而且即使出了问题,往往也是以行政处罚代替司法追究,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责任,甚至对责任人的处罚“点到为止”,从而丧失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2 内部原因
a.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首要前提。然而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流于形式地模仿抄搬一些空洞的制度挂在墙上;或者是很费神地制定了很多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目前企业的会计监督的手段普遍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上,定性检查的多,定量检查的少,工作缺乏规范。例如,我国财政支出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财政经费按期拨付到各单位或各部门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这种支付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只能靠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b.企业领导人观念落后,强行干预会计工作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郑百文”“红光实业”等诸多案例表明,在企业造假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扮演了指挥人的角色。为了包装上市,指令会计人员虚报瞒报,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采取多种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搞活企业的同时,经济领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经营等。一种要搞活经济,会计人员必须让位的论调和思潮在经济领域有所滋长。一些单位和个人视会计监督和财政纪律为“紧箍咒”和“绊脚石”。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幌子。置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与不顾,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搞活经济”。由于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时,企业的领导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的作用,导致会计监督的严重弱化。
c.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惟命是从,那么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在领导的指使下,很容易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上述现象及原因,直接影响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会计监督,引导和监控一切经济活动依法进行
4.1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
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是一切会计工作的指向针,是衡量会计操作是否正确、得当的标准。我们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它,为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一套高质量会计准则将能消除信息不可比与不透明,可以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我国至今尚未出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所以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已是迫在眉睫。另外,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但还没有相关比较明确的实施细则,我认为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成立专门的准则制订小组,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法规。
4.2加大国家监督力度,明确职责
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收、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加强会计报告管理,严肃查处编造、篡改会计报表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为解决多头监督问题,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第一,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第二,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第三,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第四,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树立监督权威。
4.3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
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质量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仍必须不断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财政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注册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管,关键还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发挥负作用。因此,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必须从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即予以重罚,以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同时,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扩展查账、验资的范围,保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4加大执法力度,彻底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依法,并且出现违法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充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对于会计监督来讲,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法制来引导。《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会计法》的尊严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严重挫伤了遵纪守法人员的积极性。
4.5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对于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内控制度严密,则其会计管理水平就会较高,会计信息的揭示就及时,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具体说来,我们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
(1)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应小于一,防止实施的成本大于收益而产生经济损失。
(2)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割并且相互制约,杜绝相互串通作弊。
(3)在岗的各环节业务人员要精干,要充分体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切忌任人唯亲。
(4)要制订相关条例防止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尤其是企业领导人越权管理。
4.6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优秀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秉公办事。另外,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四章 第二十七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一章 第五条
[3] 刘玉.关注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广西经贸,2003,(1).[4] 陈玉媛.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3,(1).[5] 刘杜屏.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中州审计.2001-12
[6] 潘泓君.浅谈会计监督.管理科学文摘.2006(2)
[7] 谈会计法与会计监督.旭峰网.2006-11-5
第四篇:小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自律能力明显弱化。老师在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时,应遵循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原则,发挥集体力量的原则,及时总结反馈的原则。在方法上,可以采用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形成自律的舆论氛围,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注意利用榜样,培养自律能力,巧用期望效应,督促学生自律,加强自我分析与评价,巩固自律能力。
关键词:自律能力;弱化;班干部轮换制;多措并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不仅从知识能力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思想道德素质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小学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优越性相当强,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以他们个人为中心,许多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自律能力明显弱化。而我们的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都是以自律为基础的。因此,我们要探索出改变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现状的措施,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
一、问题调查
问题
一、你有哪些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现象?
学生的回答有很多,如:不能静下心来做作业,光想着出去玩,假期作业拖到最后几天才完成;上课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有一点小事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老是想说话;看到好吃的东西就想买,不买到心里就不高兴;与同学做游戏,玩着玩着就生气甚至动起了手„„
问题
二、你觉得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有:冲动;爱面子;自制能力太差;没考虑事情的后果;做事犹豫,拿不定主意;贪玩„„
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许多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做事散漫的坏毛病,自律能力明显弱化。
二、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原则
怎样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认为,人的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1]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纪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尊重个人的人格。学生自制力弱在客观上是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主观上是由于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应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尤其是自尊的需要,来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学习纪律。因为任何有效的纪律都是建立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对其人格尊重的基础上的。反对教师使用苛刻的、侮辱性的和恶意的惩罚方式,也反对使用讽刺、挖苦、嘲笑和恐吓手段对付学生。
(二)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原则。
自制力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为基础,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具有自觉性、自控性、反馈性等特征。[2]因此,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锻炼,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奖赏、自我命令、自我禁止等自我强化手段,维持合理的课堂学习行为,消除课堂学习纪律问题,以实现自我监控,从而形成和发展良好自制力。由此可见,开始阶段的他律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律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的外部控制、准则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纪律价值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渐进转化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指导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
我班的柳宏伟就是一个没有纪律观念的孩子。对于他,我先是多次找他谈心,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更是天天提醒。后来他慢慢有了一些进步,我就逐渐减少提醒的次数。有时他违反纪律,我就不再用语言,而是看着他,用眼神提醒他。渐渐地,他就能够自我提醒、自我约束了,自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能认真听讲了,真是可喜的进步。
(三)发挥集体力量的原则。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在课堂环境中,通过与其所属集体成员的互动而形成的。因此,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舆论、集体规范的行为动力效应、助长效应、从众效应,来指导、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
凝聚力强的班集体,会使学生个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辱感和责任感,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我们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评出班级“每周之星”,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伴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在他人的赞扬和认同中体验成功和良好的集体归属感。有了良好的集体归属感,即使有个别学生有违纪倾向,但由于集体规范的压力,也势必使他产生符合集体规范的课堂学习行为。
(四)及时总结反馈的原则。
总结是一面镜子,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不断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培养学生自制能力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教育总结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育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可以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多出成果,这有利于指导我们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三、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方法
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用班干部轮换制促进学生自律
开学初,我在班中进行了一项调查:你想当班干部吗?你希望当哪种班干部?通过调查发现,我班有32名学生,其中有28名学生非常渴望在班里“掌权”。无论是班长、中队长,还是课代表或各类委员,甚至小组长、路队长,都有同学愿意当。
小学生为何热衷“当官”?少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了班干部会感到非常自豪,父母脸上也有光。大部分同学则表示,当班干部可以为同学服务。同时,不少同学认为当干部自己会有压力,什么事都要带头,学习成绩也得比其他同学优秀。班长说:“班上有好几个同学想当班长,我必须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同学做得好,否则,就会被同学、班委投票表决而下台。”对这些心理进行分析,当班干部后,学生会在心里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在很多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在班级中推行班干部轮换制,一个学期内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当几个星期时间的小队长,此举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广泛反响。大家认为,孩子渴望“当官”有利于自律,只要老师正确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心理。
通过这一学期的尝试,我发现,收获还真不小。班里有几个调皮学生,课堂纪律散漫,粗言粗语,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特别在放学回家的路队上,经常违反纪律,影响整个班级。于是,我就让其中一个男生张斌当路队长。自从当上路队长后,他每天像模像样地指挥全队同学,并且认真贯彻老师的叮嘱,本队的其他几个调皮学生也被管得服服帖帖的,走得非常整齐,受到全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在与他谈心时,他说:“我是路队长,我要给其他同学做榜样,如果我自己乱下队,违反纪律,那我怎么去管理其他同学呢?他们就会不听我的了。” 自从班里的几个调皮学生当了小官之后,当他们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时,老师一说“希望班干部以身作则,给其他同学带好头”之类的话,这几个同学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而有所收敛。让学生在班里当个小干部,帮助老师做工作,对于改善整个班级面貌有好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和更有利于孩子成材的目的出发,学校应当给孩子们以帮助,全面彻底地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用班干部轮流制促进学生自律。
(此文发表在《小学教师》2009年第2期第28页上。)
(二)形成自律的舆论氛围
在学期刚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详细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并根据这些制定了我班的班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与不做会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自律教育
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纪律的重要,从而发自内心地渴望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4]比如:结合课堂教学,我经常开展“比比谁课堂纪律好”“看看谁听讲最认真”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评比,选出表现优秀的同学,在班会时予以表扬。在常规管理中,我班多次开展“谁的抽屉最整齐”“谁的座位最干净”等活动,随时提醒学生,教育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好习惯。我班的特色活动就是评选“守纪小明星”。教室的一块墙面上我们设了一块“积分排行榜”,全班同学榜上有名,按组排列,哪个同学在纪律方面表现好了,每次可以得一颗星。月底小结一次,期末总结一次,每次评选出三名“守纪小明星”和一个“守纪小组”,被选上的同学和小组成员的自豪和兴奋劲一周都不会消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注意利用榜样,培养自律能力
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如果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他们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5]因此,我非常注意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好榜样。班级中有些爱学习、纪律好的同学,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其他同学面前赞扬几句,被赞扬的同学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其他同学也会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做,使这些榜样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五)巧用期望效应,督促学生自律
教师期望效应就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期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6]我班的柳宏伟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差,爱动、好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在英语课上,其他老师的课上更是如此。于是我找他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先肯定了他的优点,评价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他。可是他在课堂上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能坚持改正这个缺点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老师期待看到他的良好表现。柳宏伟高兴地答应了。以后的课堂上,他的表现明显好多了,有时他再开小差,我用一个微笑的眼神看看他,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笑笑,马上坐正,改正错误。
(六)加强自我分析与评价,巩固自律能力
作为教师,平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多给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激励中获得自信,[7]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仍以柳宏伟为例,我在和他谈话,明确纪律要求以后,每隔大约两周就再和他进行一次沟通,引导他分析自己最近表现怎么样,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特别注重用具体的小事情来具体分析,及时表扬进步,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这样,引导他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他的自律能力。现在的他,基本上能够遵守课堂上的纪律了,任课老师都夸他的进步最大呢。
自律,就是学生从自身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是学生纪律性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学生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自律是纪律的核心。而学生的自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现在学生的自律能力普遍弱化,更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除了要求教师要创设自律的舆论氛围,通过实践活动,利用榜样作用督促学生自律以外,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只有把外因和内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他们的自律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此文根据我的2008徐州市个人小课题材料整理)
参考文献:
[1] 郑雪等。人本主义的理论模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46 [2] 郑雪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180 [3] 叶奕乾等。经验总结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345 [4] 施昌勇。成就动机理论。珠海百年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1):98 [5] 郑雪等。榜样学习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1):41 [6] 林崇德。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329 [7] 林崇德。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330
第五篇:人才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熊 海 滨
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人才流向知名民营企业,笔者近几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经过对所在企业流失的部分人才进行调查研究和梳理总结,体会到一些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浅显认识并提出部分建议对策。
一、国企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分析
国有企业在人才争夺中既存在一定优势,也存在明显的劣势。目前优势在于压力小、劳动保障各方面福利到位、工作相对稳定等低层次的优势,而人才本来就不惧怕压力,甚至愿意主动承担更大更多的重任,因而这些优势对人才吸引力较小;外资企业优势在于较高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当薪酬和环境足够好引起了人才地位身份变化,使人才得到较高层次的满足,对人才产生较大吸引力;民营企业往往能满足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根据对笔者所在单位流失人才的调查,基本上都存在追求价值实现和高层次需求满足这样一种强烈心理。当国有企业人才认为现有工作平台很难满足其被尊重和价值实现需求时,则会对企业产生失望预期,而对企业外部环境预期较佳时,流失的动机便产生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了与国有企业同样健全的社会保障,甚至有的外资企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和福利保障还更优越,而国有企业原有福-1-
利如房住、公费医疗改革后,使得优势不复存在。国有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企业缺乏对未来的生存发展意识,受任期制等多方面体制所限,可能没有人为企业的未来负责,大多数都是只看眼前发展程度和业绩,很少会去实行真正严格的管理。而私有企业的经营者都会把企业看成自己的财产,去耐心、用心的经营,要发展自然会格外注重人才资源的培养和争夺。
二、人才流失因素分析
1、报酬低是人才离职的最大因素。当前国企最大阻碍就是体制的约束,尤其是薪资福利制度受制于行政部门而无自主权,即便效益好的企业也无法随时自主提供优厚待遇稳定人才。大量数据显示,人才流向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知名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民营企业能提供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薪资和完善福利保障,甚至有的给出报价是国企的十余倍,且薪资福利随个人才华展现和对企业的效用可以随时动态增减,对人才具有挑战性,也能激发人才竭尽发挥学识技能的动力。极具诱惑力的薪资福利是导致国企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待遇留人方面国企是处于明显劣势的。
2、原企业不能提供发展平台或发展平台,人才看不到职业生涯规划能在原单位实现。发展前景让人才感觉有吸引力、才会觉得值得留下来,并为之努力奋斗。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去推动,人才的稳定需要事业来吸引,越是高层次的人才越看重事业、成就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多人才会对自己职业生涯作出大致规划,如果组织不能提供人才发展舞台,让人才展示才能机会不多或看不到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位臵,往往容易导致人才流向平台更大机会更多更具规模的组织如一些知名民营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在事业留人上基本上做足了文章,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
3、岗位职务的不规范设臵与晋升不合理,是诱发人才离职的较大因素。在一个组织中,员工的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离职率等都有密切关系。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责任人应公正处事摒弃个人偏见,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和谐竞争的组织氛围。尤其在人事任免工作上应该慎而又慎重,如果组织中职务晋升缺乏制度规范而不能选贤举能,既为其他职员树立不良典型,又容易挫伤职员整体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人才产生另觅发展之地的念头。因而在职务设臵上应该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尽可能为企业选拔出优秀的典型,树立工作正气,也能体现组织在事业发展上是规范科学的,在事业留人方面做好文章。
4、仅仅提高福利待遇并非是留住人才的保障,报酬的失衡可能是很多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责任人容易忽略的人才离职重要内因之一。经过对一些离职人才的调查,对组织报酬的不满意并非在于报酬的多寡,而在于失衡,既有分配层面的失衡也有心理层面的失衡。如果一个组织不能
区分职员勤奋与懒惰、能干与平庸从而动态分配薪资,即便组织提供了较优厚的待遇也会让人才产生离职的念头。因为优厚的待遇是针对所有职员,而不能体现人才与平庸者、表现较差者的价值区分,人才会在组织中感受不到被尊重感。因而越来越多企业根据每个职员不同表现推行绩效考核,实行差异化的薪资是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5、管理层容易忽略与职员的感情沟通,在感情留人工作上欠缺火候。有的企业即便待遇一般但人才离职率较低,很大原因在于职员对企业有亲切认同感。领导层有的会通过各类活动与职员增进了解拉近距离,通常职员在企业时间不长且对领导层没什么深刻印象,很难想象人才会因为感情因素留在一个企业。
三、防止人才频繁流失的对策建议:
在大多数关于人力资源研究专述中,提高薪资福利待遇成为一剂普遍开出的良药,但通过对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经过对流动人才调查发现这并非万能良药。
1、人才流失过程中,很大部分原因并非仅薪资福利待遇偏低造成,而在于一个企业薪资福利待遇的公正、公平感偏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特征明显,即便有的企业给出待遇不菲仍留不住人,有的在于待遇不公正,有的待遇不公开,员工间猜忌多,比如外资企业通常采取这一做法。当职员发现学历能力背景相当而待遇悬殊时容易产生因受
不公正对待而离职念头。有的企业晋升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出现能者没有比平庸者享受更高薪资待遇,而导致职员产生价值被贬低感从而产生离职念头。因而,一刀切式普遍提高待遇并非是稳定人才队伍良方,建立科学合理用人、晋升机制,形成勤学上进、公正用人良性竞争局面,适度根据业绩能力拉开待遇差距是较好解决公正感缺失现象的办法。
2、企业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人文关怀,最简单直接方法可以通过各类企业文化宣传和内部活动,与员工进行感情交流沟通,真正在感情留人上做好文章,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都是讲感情的,通过对部分企业案例分析,尤其是口碑较好的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领导层与员工互动机制都建立较好,即便在同行业给出不错待遇挖人,但优秀的企业同样能较成功地稳定住人才,使流失率保持较低水平。
3、企业管理层应着力改善公司办公和休息活动环境,在经济允许前提下尽力改善办公条件和活动休息空间,把企业打造成员工之家,在硬环境留人上要下点功夫。此外要真正切实改善职员生活条件待遇,通过各种形式帮扶解决职员困难,留住员工的心,在软环境留人上应下重力。
4、应把企业发展规划与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要发展,人才也有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愿望和需求。当人才在一个企业看不到未来发展蓝图时,极易产生寻求更好发展平
台念头。因而仅仅依靠提高福利待遇从这个层面看也未必是唯一良方,人才要发展,企业应提供更多平台和机制。福利不仅可以是金钱形式,同样可以出台激励制度不断培训员工技能,改善学习环境,让企业发展同时使人才自身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人才增值同时也是为企业更好更高效服务。很多企业容易忽略对人才队伍的再次开发培训工作,其实对职业生涯规划明晰的人才而言,学习培训更是无形的宝贵福利。
二0一二年二月